回覆列表
  • 1 # 空谷迴音70104799

    君子不器,是說君子不把自己看成國家的棟樑之才,只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人。君子把自己所作所為視為一般,視為與普通人的勞動貢獻一樣。君子而不爭,在這方面也得到體現。不像小人,經常宣揚到處言說自己的一點勞動成績,把自己當成國家不可缺少的離不開的稀有人才,如果國家不用他作官,他就滿腹牢騷,非常不滿,說國家君王不賢德,罵社會無人性不識人才,說因為得不到任用,國家社會會變的不好。君子不器,本質上是說君子常常能保持謙虛謹慎不自滿不自以為是的態度。

  • 2 # 曹宗國

    君子不器的器,是指具體的事物和勞作手段。成大器的器是指為社會建功立業。兩個器的意思不一樣。

    孔子說君子不器,是要君子不應拘泥於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後的目的。《易經·繫辭》有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迴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君子要心懷天下大道,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 3 # 秋葉如詩

    個人以為,孔夫子是用“君子不器”來告誡世人:不要別自己的思想拘泥於具體的器物,要善於見微知著。由具體而微推而廣之,上升為本質的規律,從而真正認識形形色色的器物。

    孔子在《易傳》裡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道器不離,無形的規律的道,恰好就存在於有形的器物之中。那麼,我們就要把握“無形的道”與“有形的器”互相依存的關係,從個別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導個別。

  • 4 # 夢中尋雨

    先來看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楊先生的《論語譯註》是關於《論語》最通行的一個譯註本,楊先生的翻譯是:孔子說:“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在做註釋時,楊伯峻先生說:古代知識範圍狹窄,孔子認為應該無所不通。後人還曾說,一事之不知,儒者之恥。由此可見,孔子在這裡強調作為“君子”應該是個“通才”

    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曾經對“器”做過解釋:器,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所謂專家之學者近之。不器非謂無用,乃謂不專限於一材一藝之長,猶今之謂通才。後人亦云:“士先器識而後才藝。”才藝各有專用,器,俗稱器量,器量大則可以多受。識見高則可以遠視,其用不限於一材一藝。近代科學日興,分工愈細,專家之用益顯,而通才之需亦因以益亟。通瞻全域性,領導群倫,尤以不器之君子為貴。此章所言,仍是一種通義,不以時代古今而變。   今試以本章與上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相參,可見一切智識與學問之背後,必須有一如人類生命活的存在。否則智識僅如登記上賬簿,學問只求訓練成機械,毀人以為學,則人道楛而世道之憂無窮矣。不可不深思。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側重對於義理方面的解釋。

    綜合楊伯峻先生和錢穆先生的觀點,我個人認為:孔子在這裡講的就是一個通才的問題,在孔子眼中,君子是一群知識淵博的人,所以孔子說“君子不器”

    關於《論語》的研究,程樹德所編撰的《論語集釋》四卷本資料豐富,是研究《論語》總結性巨注。

  • 5 # 徐尊龍

    先師孔子曰:君子不器。

    人的價值豐富多元,若要建設豐盛人生,就得擯棄把自己僅僅當成賺錢工具的活法!

    凡把工作僅當成賺錢工具的人,必然在工作的過程中機械、重複、散碎,無法享受工作過程這一福報,他對工作的憎惡,使他人生這場修行,在工作這個環節斷開了!

    當我把工作和自己都只當成賺錢工具時,我已遊離在了幸福快樂之外!

  • 6 # 逆襲的諸行無常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原文是:子曰:“君子不器。”

    “器”,一般的註釋都是器具。孔子在《易傳》裡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所有有形的物質都是器,不單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運動、發展的總規律,是無形的。但是,道器不離,無形的規律的道,恰好就存在於有形的器物之中。

    “君子不器”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認為,“君子不器”結合“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去理解,是“君子不應拘泥於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後的目的”的意思,也就是說君子不應只認識到事物形而下的表面現象,更要去追求事物形而上的、“道”的真實。就要從永珍紛呈的世界裡邊,去悟到那個眾人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另外一種解釋是,君子不能囿於一技之長,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他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幹,不只侷限於某個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觀全域性、領導全域性,成為合格的領導者。朱熹注曰:“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就是說器具各有專用,用於此者難用於彼,無法相通。君子是為學而成德之人,是透過學問思辯,修身踐行而集道德仁義於自身,明達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達識,不侷限於一技一藝。所以“君子不器”放在《論語》的《為政篇》中,就是說明為政者在這方面的道理,換句話說:“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說明。

  • 7 # 周敏康801

    孔子的器字應指器具或人物的思維而已,玉不習刻不成器,人不錘鍊不成材,用古的精準成語和思維模式來解讀,現實會有靈感我進升的精華,器具可鍛習成器,人的作為也可在實際社會得到磨練和進開,當然自我的現範和自律也會隨著環境和人際關係而變更,成材成事貴在堅持和堅定的信念,說容易,做就不簡單而成就大器!

  • 8 # 凌小松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君子”指才德出眾的人;“不”通“丕”,大。“器”器具,器皿。

    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孔子之所以這樣說,其實言外之意是:人不應該成為僅僅擁有某種技能並且以此為手段的器皿型(工具)型人才。無論從政還是志學,應當博學多才,不侷限於單一技能。思考問題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

    “君子不器”和“成大器”中的“器”字意思是不一樣的,前者“器”意為器具,器皿;後者意為才能 ,人才,度量。

    君子不器是勸誡人志學博學多才,思考問題多角度思考,強調單一容易受侷限,於自身不利。做人要成大器,說的是要成為有才能,有本事,有擔當的人。

  • 9 # 鄭左標

    君子以德行萬里,以德受人尊重,不苴小節,以禮待人,以善為德,做一個好人更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德不成才。要想受人尊重,必先尊重別人,這才是君子之道。

  • 10 # 寒江閣一道人

    其實,孔子那個時代所指的君子,主要是一種道德層面的概念,更具體的說,就是一個人能否去遵行周禮所規定的那一套。而我們也知道,君子在處世之中,除了要用一定的規則約束自己,還得去解決溫飽問題。這就決定著他可能要在違背禮樂規範的前提下去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因此我們會看到,當有弟子稱讚孔子時,甚至要把他抬舉為聖人,孔子則連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所以君子不器實際上隱含了一種貴族社會意識沒落中的無奈。

  • 11 # 無知的菜鳥

    孔子在《易傳》裡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質都是器,不單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運動、發展的總規律,是無形的。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是說不要執著於表象的東西,更多的應該研究變相背後的規律。

    孔子說的道-器,

    老子說的無-有

    佛教說的空-色

    一回事,的不同說法

  • 12 # 趙日金141

    君子不器,見於《論語》。據《論語》,孔子述而不作,顯然,《論語》裡的孔子曰,都是後人之作,且出於多人之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連貫性,難免前言不搭後語,互相矛盾。

    器。一種解釋,器皿,引申為各類器具,工具。說某人一無所長,不成器。一種解釋,同“氣”,人的氣質,小氣,大氣,喜氣,怒氣,浩然正氣。

    孔子曰“君子不器”。孔子還曰“管仲小器”。器,若作器具解,不管大器還是小器,都得“不器”。孔子對管仲的評價是“小器”,則,管仲應該“大器”。可管仲大器了也不行,因為若是君子,就得“君子不器”。

    器若作“氣”解,君子不氣。不氣,不大氣還是不小氣?顯然解釋不通。

    孔子曰管仲小器哉,可學生問管仲仁不仁時,孔子曰,我們能有今天,是管仲所賜。沒管仲,自己掉陰溝洞死了還不知怎麼死呢。

  • 13 # 費玉山

    一盆一缽莫拘泥,

    仁義道德禮儀知。

    君子懷才曉天下,

    胸襟廣闊帝王師。

  • 14 # 癌上健康

    如照字面翻成白話就很好笑了——孔子說:“君子不是東西。”提到這個思想,我常說我們中國人實在了不起,各個懂得哲學,尤其罵人的時候更是如此。譬如說:“你是什麼東西?”拿哲學來講,我真不知道我是什麼東西,因為人的生命究竟怎麼回事,還搞不清楚嘛!所以真不知道我是什麼東西。

  • 15 # 風雨微言

    “器”是形的固化。

    子曰“形而下為器”,但“君子不器”。人不應該固化,而應該像水一樣變化,放在圓形器皿中的水顯圓形;放在方形器皿中水顯方形……沒有固定的形,是隨勢而變的形,是超岀了形的侷限,達到了形之上的境界,是“道”的境界——子曰“形而上為道”。

    人應當像水一樣,超越形的限制,在器形之上,上善若水,從善如流,不被器形所侷促。

    而事實上,被器形所侷促的人很常見。例如人們所說的“屁股決定腦袋的人”,就是。

  • 16 # 我愛古詩詞

    要正確理解這四字真言,首先應該正確理解“器”的概念。《說文》:“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為皿,這好理解,但器皿為什麼要用犬來守呢?這就令人十分非解。比如茶杯為器,一個茶杯要用犬守著,有這個必要嗎?

    筆者以為,“器”當從犬從四口。“犬”在這裡並不指狗,而是泛指野生的犬科動物,包括狐狸、狼、豺等36種生物。狗只是由犬科動物馴化而成的一種動物,可稱為家犬。故渾言則犬、狗不分,析言則狗為家養,犬為野生。“器”中四口分佈在犬的四周,當為捕犬的陷阱。為什麼用陷阱捕犬呢?就是為活捉了犬用以馴化。馴化了的犬就成為人類的朋友,人類用它來看家護院,捕獵驅獸,放牧護羊等。狗是人類最早成功馴化的動物,人類有很大的用處,故“器”的本義就是捉犬馴化,為人所用,引申而泛指有用之具。

    “器”的本質就是有用者也。《易·繫辭傳》曰:“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意思就是把有形的東西抽象上升為規律就是道,把有形的東西具體下用作某種功能就是器。“器”為具體而有用者也。

    人而有用,稱為“成器”;人而無用,稱為“不成器”。那麼“君子不器”是不是說君子不成器呢?當然不是。古代實行等級制度,貴族稱為君子,庶民稱為小人;地位較高的人稱為君子,地位相對低的人自稱“小人”。庶民百姓、地位低的貴族要有一技之長,用以謀生,故追求“成器”。而位高權重的貴族所追求的不是“成器”,而是“成大器”。

    “器”分大小,小器小用,大器大用。所謂“君子不器”,是說地位高的人不急於成為某一方面的具體的小用之器,而是要努力成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用之器,故有“大器晚成”的說法。“君子不器”者,所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哲學思想。方形本是有稜有角的,但方形大到一定程度,就近於圓形,不見了稜角,故大方無形。器為用者,小器小用,大器大用,器用大者則難以成形,器不定形則其用不可限量,故大器晚成。音樂是聲音的一種,美妙的聲音歸於天籟,與大自然的自然之音融為一體,而無人聲之噪,故大音希聲。現象是事物存在、運動變化的反映,最大的現象就成了物質存在、運動變化的規律,也就是透過現象可知其本質,而規律是無形的,透過規律,我們就可預知事物的現象,故大象無形。這就是境界!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君子不願成為只為謀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故不急於“成器”,故曰“君子不器”。

  • 17 # 老徐對對子

    孔子說,“君子不器”.“器”的本意指器具或者器皿,指某種工具,各有其用.但一種器具往往只限於一定的功能而不能相通使用.“君子不器”即是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具有一種功能,只限於一定的用途. 《易·繫辭下》中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他胸懷天下,修齊治平,具有道德色彩,是能擔當大任之人.

  • 18 # 護法天瓶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離器近則離道遠,離道近則離器遠。所以一切君子,想要好好修行,就要近道,常在道中行。如果器傷害了道,則選擇道。

    當然這個是什麼意思,土話中的成器實際上是百鍊成器,就是鐵煉成器的意思,和這裡的器不是一回事。這裡的器,就是離道而用天賦,如納粹德國科學家,某些利益燻心的專家。就是用器忘道的意思。越是舍道用天賦,越毫無正義,不懂仁義道德,最後這樣的人有成功的嗎?沒有。一無所成。就算當官發財,你指望他真能造福人民?所以君子近道,道是最高標準。

    當然有人說那是不是不要專才天賦?不是,實際上有天賦之人,在哪裡都可以用上天賦,器一族搶過去了就成了器,道培厚了就成了具德君子,也是有天賦的。道是至關重要的

  • 19 # 逢春186177958

    這器,本義是器皿,容器,因體積而所盛有限(容量小),故孔子在這裡用作器量狹小,知識淺少的比喻。言下之意就是君子不應做"器"這樣的人。

  • 20 # 大任說

    問題:孔子說:君子不器。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做人不就是要成就大器的嗎?

    前言

    我認為解釋孔子語錄需要用孔子自己的話,稱之為“以經解經”。關於器,孔子在《易傳》中定義為: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君子不器”中的“不器”就是講君子應該是追求、探索“道”的人,而且孔子終其一生都在追求“道”的路上,樂此不疲。《論語》有言: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君子求道不求器

    有句話說:“君子憂道不憂貧”。那麼,也可以說:“君子求道不求器”。

    器,解釋為器皿,有固定的形狀。道,無形無狀,虛無縹緲,沒人能描述出來道是什麼樣子。老子發現了大自然中存在一種東西最接近道,是什麼?

    水!《道德經》中講: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在瓶子裡是瓶子的形狀,在盆子裡是盆子的形狀。水會隨著它的載體而變化形狀。君子不器有另一種解讀是:君子是靈活變通的,並非一成不變,保守死板。

    君子雖然追求的是道,但仍生活在人世間,需要掌握知識,掌握技能。儒家的“儒”,一個單人旁,一個需要的需,意為人們需要的那群人就是儒家。而人各有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儒家的人只會一門知識,只會一種技能,他應付得過來嗎?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某一領域有所建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甚至終生。

    所以,君子的終生使命是求道,而在求道的過程中要幫助別人,就需要掌握多種知識與技能,任何事都要有所瞭解,這是儒家的宗旨之一。

    因此,不器。

    二、君子應該是通才

    現在流行某某是某某領域的專業人士,這是專才。而通才是什麼呢?

    所謂通才,是指學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橫向發展型人才。同比,專才就是具備某一領域的專項技能,精專一門。在古代,人們更注重人才的橫向發展,所以認為君子應該是一個通才。而專攻某一領域的人常備稱作為“手藝人”。

    有人批判孔子是“博學而無所成名”,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君子不器”。孔子對於不知道的事情會經常虛心請教,對每件事充滿熱情,“不恥下問”由此而來。

    結束語

    君子不器,意在求道,意在幫助更多的人。

    我是讀耕,喜歡請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司機第一次跑高速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