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21 # 春秋奮羽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在明朝,東廠是隻為皇帝服務的,不用經過司法機關的批准,可以隨意的監督別人緝拿臣民,從而開了宦官干政之端。

    而西廠的權力是超過東廠的,西廠的活動範圍也是從京師遍及各地的,因此才會有那句“你們東廠管的了的我要管,東廠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

    東廠跟西廠在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它們的區別也只是權利的大小,還有機構成立的時間不一樣。

    簡單的來講,監視錦衣衛的時候是用東廠的,而監視民眾的時候是用西廠的。東廠跟西廠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用來監視,偵察的,還有鎮壓官史和巡察緝捕。

    東廠的職責是查到處妖言惑眾的人,找有謀逆反叛等大罪的人,而且具有跟錦衣衛一樣的權力。起初,東廠只能負責抓人,偵緝,連審問犯人的權力都沒有,每次抓回來的嫌疑犯也都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的,但是到了明朝末期,東廠就有了自己的監獄。而東廠的首領也被稱為廠主,在宦官中是排名第二的人物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

    東廠的偵察範圍是很廣的,朝廷會審的大案,還有錦衣衛北鎮撫司要拷問的重犯,東廠都會派人去聽審;而且東廠的人員在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坐班的人,官員的一舉一動都被東廠的人監視著;東廠還會派人去檢視衙門的一些重要的檔案,比如兵部的各種塘報和兵報等。還有百姓的日常生活,市場上賣的柴米油鹽的價格,也都在東廠的偵察範圍之內。若是東廠的人獲得了情報,可以直接去向皇帝報告,跟錦衣衛的彙報方式比起來方便多了。

    在明朝的歷史上西廠只有短期的存在過。西廠成立,本來只是用來替皇帝刺探訊息的,可是汪直為了讓自己升官發財,拼命的要案,構置大案,不僅辦案的數量多,速度也特別快,牽扯的人員之眾都要比東廠和錦衣衛多。全國都被西廠佈下了偵緝網,它們主要是為了打擊京內外的官員,一旦有些人被懷疑,就會立刻被逮捕,逮捕前也不用經過皇帝的同意,之後就對犯人嚴刑逼供,爭取把案件弄得很大,對他們來說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

    對於一般的百姓,百姓的言行舉止稍有不慎,就會被西廠的人抓去以妖言罪處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西廠成立了五個月就被遣散了。

  • 22 # 品茗聽雨1982

    1、東廠是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建立東廠還有監視錦衣衛的意圖。東廠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強中央集權。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揮,後來統轄權移到宦官手裡,其權力在錦衣衛之上。

    2、西廠成立,本來只是為了替皇帝刺探訊息,但西廠汪直為了升官發財,拼命的構置大案、要案,其辦案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牽扯人員之眾都遠遠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西廠在全國佈下偵緝網,主要打擊物件是京內外官員。

    3、到了憲宗的孫子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正德元年(1506年),西廠復開,由太監谷大用領導。西廠與東廠雖然都受劉瑾的指揮,但兩者之間不是互相合作,而是爭權奪利,互相拆臺。

  • 23 # 成功始於勤奮9

    最早成立的是錦衣衛,由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定,特令掌管刑獄,賦有巡察緝捕之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秘密審訊。

    其次成立的是東廠,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定,全稱“東緝事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除了有巡察緝捕之權之外,還有監視錦衣衛的意圖。

    第三成立的是西廠,由明憲宗朱見深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增設,全稱“西緝事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其權力超過東廠,之後經歷了撤銷、短暫恢復後又被撤銷。

    最後成立的是內行廠,是在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初年(1506年),由大宦官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設定,又叫“大內行廠”、“內廠”、“內辦事廠”,自成系統,偵緝範圍比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三個特務機構還要大,除監察臣民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也在監察之列。

    終明一朝,只有錦衣衛、東廠制度持續到明朝滅亡;西廠從設定到最終撤銷經歷約十年時間,內行廠從設定到最終撤銷經歷約五年時間。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立西廠,首任提督汪直,成化十八年(1482年)隨著汪直被調出京城被撤銷,正德元年(1506年)再次復開西廠,由太監谷大用出任提督;同年由於大宦官劉瑾與執掌東、西廠首領不合,另行設立內行廠,權利在東、西廠之上,正德五年(1511年),隨著劉瑾倒臺,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

    東、西廠的區別

    東、西廠並行總共約有十年時間,分前後兩個五年階段。

    第一個五年階段:從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八年(1482年)。

    西廠是成化年間,隨著京城內出現“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出現,以及妖道李子龍用旁門左道網羅一批官員、宦官意圖不軌,明憲宗朱見深感到訊息閉塞,就讓身邊小太監汪直出道宮外打探訊息,結果讓明憲宗朱見深很滿意,隨之成立了西廠。由汪直出任首任提督,軍官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然後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几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東廠。

    西廠的職能與東廠基本重合,主要負責巡察緝捕、刺探訊息,由皇帝親信宦官擔任首領,直接對皇帝負責。因此,東、西廠的權利大小主要取決於皇帝對首領宦官的寵信程度,無疑西廠的汪直更的明憲宗朱見深寵信。汪直利用西廠拼命的構置大案、要案,打擊京內外官員,後來隨著汪直權力極度膨脹,引起皇帝朱見深的警覺,在其後的權力角逐中,汪直失敗,被調出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

    總體來說,在這個階段,東廠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受到西廠制約而存在。

    第二個五年階段:從正德元年(1506年)至正德五年(1511年)。

    憲宗的孫子武宗朱厚照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重新設立,首領為“八虎”之一谷大用,而東廠首領則為“八虎”之一 馬永成,東、西廠皆受“八虎”之首劉瑾的指揮。此時,東、西廠互相制約,兩位首領都受新皇帝朱厚照的寵愛,彼此爭權奪利、互相拆臺,與劉瑾也充滿矛盾,劉瑾另行設立了內行廠由本人直接統領,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由於劉瑾朱厚照的寵愛,所以內行廠權利範圍在東、西廠之上。

    總體來說,在這階段,東、西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爭寵,同時受到內行廠約束,彼此之間權利平行。

  • 24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東廠是明成祖設立的東緝毒廠、西場是明宣宗設立的臨時性機構詳解如下:

    1、東廠和西廠都是明朝時期設立的特務機構。東廠是永樂18年。由明成祖設立的東緝毒廠。東廠的管理人員是凌晨組的最信任的宦官。

    東廠發展在後期出現了錦衣衛河西廠。西廠出現的時間較短。有關資料顯示東廠的主要職能起初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直到東廠有了自己監獄。才有了審訊犯人的職能。除此之外東廠還有社會監督的職能,如政府官員,名門貴族等政治力量。並有權執行逮捕、審訊。

    2、西廠屬於臨時性機構。東廠權利自然比西廠大。西廠是明憲宗增設西廠加強特務統治,也是到了憲宗為了維護皇權的無上性和控制太監和部下的權利而加強的。西廠的管理人員也是皇上的心腹太監,透過心腹親信太監對朝臣言行的秘密監督。

    東西廠的出現加強了皇上對朝廷上下的控制。甚至達到了知曉每一個朝臣昨天吃了什麼的境地。讓皇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固。同時也增加了朝廷腐敗的可能。

    不,是東西廠的腐敗。由於皇帝的過度信任。導致宦官掌權。造成嚴重的政治腐敗。由於皇帝對太監的過度信任,宦官權利逐漸獨大。出現了一手遮天,矇蔽皇上,聽信讒言。忠臣死亡的困境。

    東廠西廠的區別一個在於職能大小,一個在於出現時間的早晚,一個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

  • 25 # 人者仁義也

    明朝時期只有東廠一直存在,西廠存在的時間很短,或者說西廠類似於一個臨時性辦事機構,所以說兩者如何分工是有問題的,因為不存在分工問題,兩者都是特務組織,負責偵察百官和民間情況 但大部分時間都是東廠在執行這個任務。

    我們首先看西廠從設定到廢棄的過程,這個時間很短。

    西廠的全稱是西輯事廠,他的建立起源於明憲宗成華十二年(1476年)時期發生的幾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是正月的郊祀,也就是明代皇帝按照禮制要前去北京正陽門東側的大祀殿舉行祭祀皇天后土的祭祀典禮,明憲宗這天按照慣例舉行郊祀時,但是天氣突變,有大風吹滅了祭祀用的蠟燭,執行典禮的力士和樂官還有被凍死的。這種怪事使得北京居民議論紛紛。第二件怪事是半年後,北京西城一帶出現了類似於狗一樣的黑色怪物,它晝伏夜出,經常傷人,但是人們卻抓不到它,有一次甚至進入了皇宮,弄得人心惶惶。第三件事是這一年的李子龍謀反案,李子龍此人以左道活動,與宦官鮑石、鄭忠結交,甚至把他帶到萬歲山觀望皇帝,但是被錦衣衛發覺,最後被誅殺。第四件事則是明憲宗在上早朝的時候,當時東班的文官序列突然傳出盔甲相撞,刀兵相接的聲音,華蓋殿內立刻一片亂相,明憲宗也想立刻離開,最後是錦衣衛護駕,明憲宗才冷靜下來。

    由於這些怪事的發生使得明憲宗對於宮廷內外感到了極為緊張和不安,尤其是李子龍的潛入宮廷。同時明憲宗對於錦衣衛和東廠的辦事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於是明憲宗決定設立一個新的特務組織西廠,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他讓御馬監太監汪直帶著一百名錦衣衛官員和士兵組成西廠的人員,負責偵察朝廷內外。

    西廠在當年首先寄糾出了兩個大案。

    楊曄案,楊曄是楊榮的曾孫,楊曄和父親楊泰在家鄉為非作歹,被人告發,於是楊曄逃到了姐夫董璵的住所,準備賄賂朝廷官員求情,董璵向錦衣衛韋瑛求情時,韋瑛則趁機向汪直告密,汪直由此逮捕楊曄和董璵,並且還搜出了他們的行賄人員名單。但是楊曄有計劃但是沒有準備錢財,西廠搜不到財富,於是嚴刑拷打,楊曄只好誣告叔父楊仕偉參與其中,於是西廠逮捕了楊仕偉,結果楊仕偉也交不出錢財,結果就是楊曄被拷打致死,楊泰論斬,楊仕偉,董璵貶官。覃力朋案,覃力朋是南京的鎮守太監,他在進獻貢品的時候,用百艘官用船隻夾帶著私鹽。這在當時是違法的行為,在經過山東武城縣的時候被當地典吏查問,覃力朋打掉了這個典吏的牙齒,還殺了一個隨行人員。汪直嚮明憲宗告發此事,覃力朋後來被赦免,但是汪直卻受到了明憲宗的深度信任。

    汪直雖然此後又糾出大案,但是由於西廠的大肆抓人和嚴刑拷打引起了官僚集團的不滿,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內閣大學士商輅、萬安、劉珝、劉吉上疏,歷數汪直的十大罪狀,要求取消西廠,最後明憲宗只好下令裁撤西廠,第一次設立西廠到廢棄只存在了五個月。

    但是一個月後,西廠再次設立,不過此時西廠不再由汪直控制,因為汪直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後一直在邊關參與戰爭,實際上主持西廠事物的是吳綬和韋瑛,此後吳綬因為保護文官被掉往南京,韋瑛被掉往萬全右衛,所以西廠沒有實際上的那麼恐怖,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再次被文官要求裁撤。第二次西廠從設立到廢棄用了五年。

    最後一次西廠設立已經明武宗時代了,在正德元年(1506年)由太監谷大用領導,但是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倒臺,西廠再次被廢棄,這一次西廠只存在了6年,此後西廠再也沒有設立。

    可以說西廠前後設立三次,不過是皇帝想用於偵察的特務組織,但是存在時間都太短,他的任務裡面也有偵察東廠的作用,但是由於時間短,沒有什麼意義。

    東廠才是明朝最為得力的特務組織,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

    東廠是朱棣下旨成立的,本名東輯事廠,它是朱棣在靖難之役後設立的特務組織,朱棣由於是發動戰爭奪取王位的,當時有大批的建文帝舊臣不滿朱棣的統治,正是出於對於建文帝舊臣的不信任,於是朱棣組建了東廠用來監視百官,其實還可以監視錦衣衛。

    東廠有兩個主要功能:

    刑獄審訊。明朝的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等事件,都需要東廠派人監視,而且東廠由於受到皇帝的寵信,所以錦衣衛的詔獄基本上在東廠的控制下,而且東廠在最後也設定自己的監獄。東廠可以依照皇帝的意思任意抓人而不需要經過司法程式,所以東廠的許可權十分大。社會監視。東廠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皇帝偵查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也就是文武百官和社會名流的風向,他們可以任意逮捕這些人,這使得東廠的威力極大,使人害怕。

    東廠的提督太監都是皇帝身邊的紅人,通常由司禮監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筆太監擔任,可以說勢力極大,一直力壓錦衣衛,是明朝權勢最大的特務機關,尤其是在明熹宗時期,東廠提督魏忠賢把東廠的地位拔到了頂尖。

    東廠是明朝最為主要的特務機關,它和錦衣衛並稱廠衛,而西廠的地位遠遠沒有東廠高,所以他們沒有分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終歸一死,卻依舊努力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