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眞愛壹丗
-
22 # 小金獅
1274年6月,忽必烈釋出伐宋詔書,命左丞相伯顏為統帥率領20萬大軍,水陸並進。臨行時忽必烈告誡伯顏不得濫殺無辜,說明他不是想發動一輪新的燒殺擄掠,而是決心征服江南各地,統一中國。伯顏大軍從漢水入長江,以南宋降將呂文煥統領的水軍為先鋒,順江東下,一路勢如破竹,捷報頻傳。南宋的賈似道既無意抵抗,又求和不得,他在朝野輿論的壓力下勉強率領13萬精兵,攜帶大批後勤物資溯江而上,迎戰元軍,大小船隻相連百餘里。
兩軍在池州(今安徽貴池)下游的丁家洲相遇,賈似道見元軍來勢兇猛,嚇得心驚膽戰,未經交戰便鳴金收兵,13萬大軍頃刻崩潰。元軍乘勝追擊,直逼南宋都城臨安。除少數將領堅持率眾抵抗外,南宋各地的大小官吏紛紛投降。
南宋朝廷一面將賈似道貶職處分,一面再三向元軍求和,最後只好投降。1276年初,伯顏進入臨安,俘獲宋恭帝及兩宮太后和大批皇室宗親及大臣等,並將他們北上押至大都。第二年又以水軍下海追擊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諸人擁立的宋端宗。1279年2月,文天祥等戰敗被俘,陸秀夫抱著年僅9歲的南宋小皇帝在廣東崖山(今廣東新會南)跳海而死。至此南宋王朝終於滅亡,全國各地都被元朝所統一。
元朝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忽必烈為代表的蒙古統治集團,是從奴隸主貴族轉化過來的封建地主階級的新興統治力量,他們必然戰勝南宋沒落腐朽的統治集團,完成統一中國的歷史任務。元朝結束了唐末以來中國大地長期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三代600多年國家統一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
-
23 # 江漢流雲
元軍透過長期圍困,艱難攻下了堅城樊城和襄陽,然後從漢江南下,蒙軍也能利用降將呂文煥的個人取得長江以南的鄂州。從此,南宋引以為傲的長江天險也就不復存在了。當賈似道的軍隊和蒙古大軍在蕪湖對峙時,蒙古騎兵得以在江兩岸佈陣,同時在江上也有著實力不弱的水師,勝負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南宋軍隊主力盡喪,再也無法組織有力的抵抗,元軍直取臨安,南宋屬地先後投降或被迅速攻下,只有像揚州,釣魚城等北部的城池還能堅守,但絕對沒有力量反攻,仍然是無補於事。
-
24 # 文史不假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先後出現過幾十個不同的朝代,自然也就意味著先後滅亡過幾十個朝代。而每一個朝代滅亡的原因,也千奇百怪,各有不同。
不過,總的來說不外乎三種情形,分別是:
(一)統治階級上層奪權
(二)被統治階級下層起義
(三)外族入侵
儘管,現在的蒙古族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但在兩宋時期,蒙古族還屬於正兒八經的外族,長期都對於中原政權虎視眈眈。
在金國消滅北宋政權之後,康王趙構在臨安建立了南宋政權。期間,金國企圖南下消滅南宋,而南宋也企圖北伐消滅金國。但是,由於國力所限,誰都沒能得逞。雙方就這樣反覆拉鋸,一直僵持著,誰都看誰不順眼,可誰也奈何不了誰。
就在鷸蚌相爭之時,漁人果然得利了。北方的蒙古族逐漸崛起,由於存在著世仇,金人曾將鐵木真的先祖活活釘死在木樁上,所以蒙古人先對戰金國。
直到1233年,蒙古和金國之間進入到最後的決戰階段。為了加快滅金的程序,蒙古人選擇與南宋結盟,雙方一起出兵剿滅金國。
本來,南宋以為這是一場十拿九穩和獲利頗豐的戰爭,可惜這次失算了。因為,消滅了金國,蒙古人並沒有停止自己征伐的腳步,他們將下一個目標選定為南宋。
從1234年起,蒙古人為了征服南宋,前後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歷經四位大汗,他們分別是窩闊臺、貴由、蒙哥和忽必烈,可謂是堅持不懈地誓死進行侵略。
而且,這些蒙古人完全就是為了侵略而侵略,為了佔領而佔領。他們或許只是為了享受這種征服過程中的快感,至於說征服完了,佔領完了,下一步該如何建設或者如何維繫呢。
對不起!蒙古人從來不考慮這些,從他們幾乎佔領整個歐亞大陸但卻很快四分五裂就可以發現,落後的遊牧民族,根本不知道農耕文明,更不知道商業文明和工業文明。
當時的南宋,已經是農耕文明高度發展的時期,甚至就連商業文明也初具規模。事實上,南宋時期的GDP大致佔到了全世界的60%以上,這個比重,是我國曆朝歷代之首,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認為強大的漢朝或者唐朝。陳寅恪曾經這樣評價到:
華夏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不過,如此強大的趙宋王朝,自立國以來就沒有在軍事上強大過。秉承趙匡胤和趙光義的祖訓,趙家歷來就重文輕武和守內虛外,導致江山淪喪半壁,由北宋成為了南宋。
蒙古人對南宋開戰,主要的進攻路線有三條,分別是:江淮一線、襄樊一線和川中一線。期間,蒙古人除了川中一線的軍事行動有所突破外,其餘兩條戰線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
蒙古鐵騎雖然驍勇善戰,但在面對已經傷痕累累,但卻領先它太多的南宋政權時,始終不得其法。尤其在水軍方面,蒙古人更是一籌莫展,始終短缺這一個板塊。
1261年,時任瀘州知府的劉整,竟然為了私怨舉兵投降了蒙古人,成為蒙宋交戰以來的第一個漢奸,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看來,堡壘最先都是在內部被攻破的,這句話太有道理了。
劉整曾經先後轉戰於南宋的各個邊鎮,熟知其中各地的內情和地形。而蒙古人也開始推行“以華制華”的策略,使劉整很快就找出了南宋的一系列漏洞。
到1270年時,蒙古人的攻勢已經越來越有章法,再不是之前的橫衝直撞了。而且,蒙古人已經擁有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水軍,專門用來攻擊南宋。就這樣,南宋政權中唯一的軍事優勢,也在此時蕩然無存。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正式建立了由蒙古人統治的元朝。
元朝建立後,蒙古人繼續合圍襄陽城,在長達六年的時間後,蒙古人取得襄樊之戰的勝利。此後,直接威逼到了南宋的核心地帶,國都臨安也岌岌可危。
1276年,南宋朝廷在主和派的推動下,五歲的宋恭帝宣佈投降元朝,結束了趙家近三百年的正統傳承和統治。
不過,當時的益王趙昰和廣王趙昺從臨安逃了出來。儘管只是兩個小娃娃,但作為一面漢人的旗幟,還是在一幫抵抗派陸秀夫和文天祥等人的簇擁下,繼續在浙江、廣東等地堅持抗元鬥爭。
1277年,隨著元軍的繼續南下,福州也徹底淪陷,流亡的小朝廷被迫轉移到了泉州一帶,後來又輾轉到了廣東一帶。不料,因為海上遇到了颱風,端宗小皇帝雖然沒有當場溺死,可也在不久後就得病死掉。
於是,端宗的弟弟衛王趙昺又登基稱帝,同樣是一個不懂事的娃娃皇帝。
1279年,元朝鐵騎已經將南宋的小朝廷逼得無路可走,包括太監、宮女、文臣、武將,以及數萬殘兵和百姓,大約有二十萬人左右,退到了廣東的崖山。
這次南宋流亡政權對元蒙侵略的最後一次有組織、有規模的抵抗,史稱“崖山之戰”。這次作戰是悲壯的,這是最後的戰役!
據載,近十萬人戰死,而尚未戰死的十萬軍民,也全部投海殉國。陸秀夫還懷抱七歲的小皇帝,毅然跳下懸崖,捍衛了自己最後的氣節,令人肅然起敬!
從此,南宋宣告徹底滅亡,我國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的侵略,結束了自己獨立發展的道路和程序。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明朝末年時,東林黨領袖錢謙益曾經在《後秋興之十三》中提到: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雖然,元朝的歷史也在後來的發展中被併入了華夏曆史。但是,元朝消滅南宋,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歷史的倒退。
-
25 # 隨時間漂泊1
宋蒙戰爭是指蒙古(後改大元)發動對南宋的亡國戰爭,經過三任統治者的奮戰,攻滅了南宋,戰爭從公元1235年打到1279年,歷時近45年。戰爭分為三個階段:窩闊臺攻宋之戰、蒙哥攻宋之戰、忽必烈滅宋之戰。前兩次蒙古攻宋以失敗告終,後來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奪得蒙古汗位,改國號“大元”,並出兵攻宋,最終攻滅宋朝,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元滅宋這最後一個階段。
公元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降將劉整和阿術領軍攻打襄陽,發動襄樊之戰。經過6年的圍困,攻陷樊城,擊敗宋廷援軍,襄陽彈盡糧絕,守將呂文煥投降。主將伯顏見四川湖南等地負隅頑抗,命阿里海牙鎮守荊襄,隨後伯顏率大軍10萬沿漢水南下長江,在呂文煥的幫助下降服沿路城池,直取健康,並於公元1275年在蕪湖丁家灣大破賈似道統帥的13萬南宋水軍,兵臨健康城下,健康守將投降。宋廷命張世傑率軍北上抗元,與元軍在長江沿岸展開拉鋸戰。駐守荊襄的阿里海牙此時兵發湖南,攻佔湖南等地。張世傑、孫虎臣、劉師勇等人率水軍在焦山江面與元軍決戰,元將阿術水陸並進,以火攻大破宋軍,宋軍損失慘重,長江防線崩潰,臨安告急,宋廷向天下廣發勤王令。伯顏遣軍攻江西,命阿術攻揚州,自領大軍直取臨安,元軍對臨安逐漸形成合圍。宋太皇太后謝道清一面送益王趙罡、廣王趙昺南逃,一面遣使請降。丞相陳宜中從海路南逃,張世傑、蘇劉義等不願降,率軍南遷。隨後,宋恭帝率百官投降,伯顏以宋廷名義招降宋州縣,淮西制置使夏貴投降,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堅持抗元,後突圍南下找尋流亡政府,李庭芝、姜才戰敗身亡,元軍乘勝追擊,攻陷江西福建等地。恭帝至元十三年,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蘇劉義以及文天祥等人在福州擁立趙罡為帝,改元景炎,調兵遣將,北上抗元,元軍追擊南下,景炎政權逃到海上,元軍進軍廣南西路,攻陷多地。次年,文天祥進軍江西,各地紛紛響應,後文天祥兵敗退入廣南東路,領軍過零丁洋時,寫下名篇《過零丁洋》,不久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元將俘虜。張世傑帶領南宋流亡政府來到珠江口,陳宜中出使越南李朝,從此失蹤。宋軍遣軍攻打雷州,宋流亡朝廷轉移到硇洲島,宋端宗受驚而死,趙昺繼位,宋軍被雷州元軍擊敗,撤回珠江口崖山島上,不久元將張宏範率軍到崖山與宋軍艦隊對峙,宋軍一千餘艘大船塗滿海泥,無法火攻,且宋軍沿崖山擺開艦船,燒燬崖山行宮,將趙昺皇船圍在核心,擺出防禦態勢,與張弘範開戰,雙方互有勝敗,激戰數日,元將李恆率軍來援,封住崖山被江口,宋軍水源斷絕,只得在退潮後取江水飲用,士卒戰鬥力下降,元軍佔領崖山,架炮轟擊宋軍船隊。宋元雙方相互對峙,張弘範遣使勸降,張世傑請求張弘範率軍北歸,留廣南東路一路奉養宋廷,張宏範不允。張弘範叫文天祥寫信給張世傑勸降,文天祥把前不久寫的《過零丁洋》給張弘範看,張弘範不再勉強。不久,元軍發動總攻,張世傑請求趙昺隨自己突圍,陸秀夫不信張世傑能突圍,為了避免被俘受辱,陸秀夫背起幼主跳入大海,南宋軍民也跟著跳海,數天後,海面浮屍十多萬,南宋悲壯亡國。張世傑率領宋軍突圍,僅有十餘艘艦船成功突圍,後在海上遭遇颱風,張世傑身亡。後釣魚城守將王立在蒙軍不殺一人的條件下,開城投降,有數十位將領自殺殉國,自此,南宋最後的抵抗力量投降,宋朝徹底滅亡。後來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忽必烈親自勸降,文天祥不為所動,慷慨赴死。
圖片來自百度
回覆列表
1268年元世祖發起元滅宋之戰,首先派劉整與阿術率軍攻打襄陽,史稱襄樊之戰。1274年元軍攻下襄陽,宋將呂文煥投降,隨後中書丞相史天澤和樞密院使伯顏率軍順漢水南下長江,目標建康。1275年降將呂文煥率元水陸聯軍於蕪湖擊潰賈似道的南宋水軍,史稱丁家洲之戰。隔年元軍攻陷臨安(今浙江杭州),謝太后與宋恭帝投降元軍。然而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張世傑與陳宜中等大臣持續在江西、福建與廣東等地抗元。元軍陸續攻下華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廣東崖山。隔年3月,張弘範在崖山海戰攻滅南宋海軍,陸秀夫挾持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統一中國地區,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七個封建正統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