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經濟資訊速遞

    缺點很多。

    首先是待價而沽。前者在劉備三顧茅廬中體現的淋漓盡至。不來三次,絕不出山,絕對是個自漲身價、自我炒作的高招。

    其次是謹小慎微。六出祁山,不敢冒一點風險,寧可繞遠路,也不抄近道,使得蜀國軍費難以為繼。雖然在戰術上贏得多場戰役,但戰略上卻沒有大的收穫,沒有開疆拓土,還拖跨了國家財力。

    第三是看人不準。具體表現在揮淚訴馬謖事件上。把一個的很好的參謀放在司令的位置,不僅導致戰事失敗,而且損兵折將,痛失了大好戰機!

    .

    孔明出山(戲說)

    ·

    連夜寒潮襲南陽,

    暖氣停供驚臥龍。

    心神不定去躬耕,

    意欲移民別隆中。

    ·

    猶豫不決人彷徨,

    久盼突遇劉關張。

    三顧茅廬入草堂,

    問計漢室欲中興。

    .

    待價而沽心膨脹,

    運籌帷幄話一統。

    本欲避寒出山行,

    卻遭追捧變明星。

    .

    多年布衣一白丁,

    鳥槍換炮成名相。

    羽扇綸巾建豐功,

    流芳千古照汗青。

  • 22 # 桐河青青

    雖然年代久遠,但是諸葛亮絕對是歷史少有的奇才,全才。民間口碑優於史書記載,個人感覺諸葛亮是個正面的英雄人物,值得後人敬仰,學習。

  • 23 # 愛花緣

    1.太聰明.聰明是好事,但任何方面只要過度就是缺點. 2. 讓自己活太累.人都要善待自己,他這點都做不到,可以說是個大缺點

    (一)不能選拔任用才能超過自己之人

    諸葛亮專政,不可能真正“任人唯賢”。雖然他從下層提拔了蔣琬、費禕、董允、楊洪等人物,但這些人比諸葛亮更謹小慎微,沒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多是些歌功頌德、保守有餘的庸吏。蔣琬執政,“為尚書令”,與群僚相處,“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一切如舊,毫無作為,卻連年晉升,直到“加為大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費禕為魏之降人所殺。楊舉只是個人懷有對諸葛亮提拔的感激,也不見其在太守任上有什麼作為。諸葛亮所收的姜維,在諸葛亮死後,雖與費禕“共錄尚書事”,但二人矛盾很深。費禕每每“裁製”姜維的“興軍大舉”。姜維“本羈旅一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 朝廷昏暗,宦官黃皓弄權,竟陰謀廢掉姜維,致使姜維在“自危”中不敢再還成都,繼續執行諸葛亮不合實際的北伐政策,最終死於鍾會之亂。

    陳壽在三人“傳”後“評曰”:蔣琬、費禕“鹹防諸葛亮之成規,因循而不革”,姜維“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許多史實證明,諸葛亮全憑自已的好惡用人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他不能用真正有才能特別是有可能超過自己的人,像李嚴、廖立、魏延等等有才有功之人,都遭到排斥打擊甚至殺戮的結局。可見諸葛亮“任人唯賢”是虛,在用人上遠不如“唯才是舉”的曹操。

    (二)不用改過自新之人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嚴負責督運糧草。李嚴在劉備入蜀時屢建奇功,官至尚書令,“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劉禪,“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李嚴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旨,“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李嚴聞亮退軍,故作驚狀,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上表後主劉禪,言“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諸葛亮出示李嚴“前後手筆書疏本末”章證,李嚴“辭窮情竭,首謝罪負”。此次北伐由於勞師遠征,得漢中並未得民,糧草皆得從險難的蜀道運往。由於運輸困難,導致“糧盡退軍”。即使使用了新發明的木牛流馬,也改變不了這種狀況。加上天雨,運糧不濟,情有可原,主要責任也不在李嚴。可諸葛亮厲斥李嚴“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並以眾將要求為由,撤銷李嚴一切職務,“免官祿、節傳、印緩、符策,削其爵士”,假旨嚴懲,將李嚴廢為平民,“徙梓漁郡”。第一次北伐,失街亭而斬馬謖,據《三國志·蜀書·馬謖傳》注引《襄陽記》,蔣琬為此事後來也說“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實為可惜。習鑿齒亦言諸葛亮“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知之大過,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李嚴、馬謖對於蜀漢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不注意鍛鍊人才

    僅以諸葛亮第一次用兵博望坡為例。諸葛亮以“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為由,向劉備“乞假劍印”而掌握軍政大權,之後的戰術分工更是讓常人琢磨不定。張飛只管“縱火燒之”,關羽則“放過中軍”,“縱兵襲擊後軍”,關平、劉封負責“預備引火之物”,趙子龍則是絕對不抵抗的“只要輸,不要贏”,劉備原來的師爺孫乾則是“安排功勞簿”。這種戰術完全漠視民主決策及將帥鍛鍊精神,取而代之的是諸葛亮的個人專斷。這無疑導致了後來蜀漢政權內部對諸葛亮個人的絕對依賴,廣大謀士及將士缺乏謀略的鍛鍊,難以成為蜀漢政權所用的後續人才。

    (四)架空劉禪.

    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當劉禪長大成人後,諸葛亮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

    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幹,而是把軍政大權進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令劉禪敢怒不敢言,劉禪想搶回大權,但滿朝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只好信任宦官黃皓,造成

    五:處理內部矛盾不恰當。

    對內部將士之間的矛盾,諸葛亮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劉備在世時,封關羽,趙雲,張飛,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時關羽不受。諸葛亮讓費詩拍關羽的馬屁,令關羽更加驕橫,為失荊州埋下禍根。對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同樣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使兩人矛盾無法根除,為魏延造反埋下禍根。

    六:不敢直言劉備過失,不敢勸阻劉備過錯。

    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授意留關羽守荊州。諸葛亮明知關羽不可當大任而不讓趙雲代關羽守城,對失荊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劉備東征東吳,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從軍,只負責後方建設,導致劉備兵敗,死於白帝城。劉備說:“若法正在,安有此敗?”可見對諸葛亮失望至極。

    七:錯誤選擇繼承人。

    諸葛亮將自己的繼承人定為只懂打仗的姜維。費煒等只是過渡人物。造成姜維執政後,不顧人民幸福和國力強弱,強行九伐中原而血本無歸,加速蜀國亡國的痛苦局面。

    八:不懂處理後事。

    在五丈原,諸葛亮臨終前將大權交給一介書生楊儀,而楊儀與宿將魏延有極大的矛盾。楊儀獲大權後剝奪魏延兵權,逼使魏延反亂,無人附和而逃亡,後被馬岱追殺,自毀長城。

    九:對江東一味退讓,令江東得寸進尺,造成部下失和。

    難道僅為“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隆中對???!!!

  • 24 # 溫柔醬Sweet

    諸葛亮的三個缺點

    諸葛亮無疑是傑出的戰略家,注意是戰略家(就是子房一級的人物,三國裡還有郭嘉、賈詡等人),但並非傑出的戰術家,領軍打仗是差點(不要和我爭平南蠻、北伐的功績)。在日常工作中他是一個以後勤、政務為主的傑出政治家(這一點很重要,這需要高明的政治手腕)。

    1、作戰指揮能力不強,導致其戰略可行性打折。“三分天下”無疑是偉大的戰略構想,這個必須肯定。但自己的戰略構想並不能由他自己來完成,關鍵指揮能力不強。而且前半段執行的相當不錯(我可沒說執行人是諸葛亮),“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荊州在這一戰略構想中非常重要,重要到諸葛亮的北伐能否實現。如果蜀國有荊州這麼一個基地,恐怕北伐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但可惜,自身能力的侷限不能讓他自己親自來執行這宏偉的“隆中策”,劉備、關羽不能很好的理解(畢竟仗是要他們打的,戰爭決策權在他們手裡),加上魯肅的孫劉聯盟戰略決策不能完全被孫權、呂蒙領悟接收和堅決執行一樣。荊州就這樣丟了,天下一統的戰略構思也就成為紙上談兵了。

    2、不能知人善用,缺乏培養人才和舉薦人才能力。孔明知人善用的能力遠遠不及其主劉備,接班人姜維不錯,但是個降將。魏延,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先主提拔的;李嚴託孤重臣,(先主知人善用,他所用的人基本錯不了)都是其打擊物件。(魏延是最冤枉的,要反我早反了,先主駕崩我就反了,還受你這窩囊氣;要是真反,早去長安城了,還在這耗著。)

    這隻能說諸葛有很強計程車大父觀念,善於搞“階級鬥爭”。象科班出身的馬謖反倒是受重用。蜀漢在他死後還出了個宦官黃皓,加快滅亡,和他不能識人,培養人,造成人才匱乏有直接關係。

    3、事必躬親。這是諸葛亮的優點也是其缺點。什麼事都自己來,這也間接致使蜀國沒有很好地進行人才梯隊建設,導致後期人才匱乏。不說折他的陽壽,但這足以致使他永遠成為不了一個好的領導者。好的領導者是象前面所說的劉備知人善用,什麼事情都不放心,自己來,事情是做好了,但做不完啊。

    諸葛亮的評價不能用簡單的成王敗寇來衡量,他所建立的是精神層面的功績,是一個道德標準的化身,是一個“忠”字的完滿體現。所以說,推崇也好,恢復歷史原貌也罷,說到諸葛亮,人們(至少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首先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後才是那些“近神”、“近妖”的“豐功偉績”。

  • 25 # 面對現實1976

    (徐庶走馬薦諸葛)

    1、劉備“三顧茅廬”,在不具備出世之時草率跟了劉備。

    劉備是從徐庶嘴裡知道諸葛亮的,尤其那句“臥龍,鳳雛,得一人安天下。”劉備知道“鳳雛”就是龐統,在孫權那裡當一個小小的功曹,劉備不禁這樣想;龐統真的有徐庶說的那樣本領很大嗎?那麼大的能耐為啥做一個功曹?孫權不會用人?也不對,孫權手下週瑜魯肅那個不是人傑,孫權沒有識人的本領,如何能招攬文武數百為自己效力。劉備心裡很糾結,徐庶誇上天的“鳳雛”如此,那麼“臥龍”也強不了那去。徐庶可能是安慰我才把他們吹捧起來,怕我扣著他不讓他走。

    劉備身邊確實無人可用,光每天幾千兵馬錢糧支出帳目,讓劉備頭暈腦脹。關羽,只知道揮舞大刀練武,張飛每日裡不喝個醉醺醺不罷休。劉備心想;好歹也是讀書人,諸葛亮記個賬寫個公文總行吧。因此找一個無事的上午帶著兩個弟弟去隆中尋找諸葛亮,終於快下午才找到諸葛亮家,人沒在,家裡只有一個小孩,喝茶,沒開水,吃飯,沒人做。劉備心中這悶氣,張飛裂著嘴:得!酒也混不了,劉備一眼飛:回去喝死你!帶著兩個小弟無精打采地回新野了。

    實際上徐庶在去許昌時,怕諸葛亮不出來忙劉備,特又跑諸葛亮家中要諸葛亮幫劉備,徐庶把劉備誇成一朵花,諸葛亮心裡這個氣吖,你徐庶為什麼把我當犧牲品呢?司馬徽以為徐庶還在新野劉備處,去找徐庶玩,劉備把徐庶回家的事和推薦諸葛亮和司馬徽說了,司馬徽心中一嘆:雖逢主但不逢時。

    劉備脾氣也上來了,一次不在家去二次,二次不在家去三次,不信你諸葛亮不回家。諸葛亮也是鬱悶,如此這麼辦心生一計,讓劉備失望不要再來。所以劉備第三次來找諸葛亮,諸葛亮在家等劉備呢。劉備來到諸葛亮住的茅草房,對諸葛亮說:聽說先生是個人才,司馬徽和徐元直向我推薦你了,希望你出來幫我一把。諸葛亮擺一擺手道:將軍錯了,我就是一個種地的農民,那裡有什麼財啊。劉備一聽嗯吶:有,你就是有。諸葛亮一看,哼!不來真的不行了。

    (三顧茅廬)

    2、低估劉備的堅忍。

    諸葛亮問劉備:那將軍的志向是什麼?劉備備答:匡扶漢室啊!心裡想騙不死你小樣!諸葛亮想我先把你胡扯走:將軍,你看,說著把地圖灘開,嗯,這是荊州,北走不遠是許昌洛陽,現曹操佔據著。東邊呢是淮南魚米之鄉,現在曹操和孫權兩家正爭奪歸屬誰家。南邊地廣人稀,在遠點是大海。西邊是“天府之國”,你本家劉璋佔著呢。

    劉備一聽透心涼,這些地方都有人佔著啊,我咋辦!諸葛亮繼續忽悠:荊州劉表活不了多長時間了,你可以去奪啊,奪得荊州在去奪你本家的益卅,將軍你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天時,孫權有長江之險阻佔地利,你佔荊州益卅為人和,三分天下不就形成了?待到中原曹操有變,你從秦嶺出來攻打關中,另一個大將從荊州出發攻打許昌洛陽,到時天下不是你的嗎。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有一種雲開霧散的感覺,“先生,請你出山救救劉備,救救漢室,救救天下百姓!”說完痛哭流涕,抱著諸葛亮的腿不鬆手。諸葛亮真的沒辦法了,遇見一個正話反話聽不懂的主,唉,出山吧!命交給這個臉皮厚的劉備。

    一代賢相諸葛孔明

    無論劉備真心對待諸葛亮也好,還是虛偽的對待諸葛亮也好。無論白帝城真情託孤,還是讓趙雲監視諸葛亮也罷。從投身劉備陣營、扶佐劉備、劉禪父子那一天起,諸葛亮幫劉備從一無所有的未路英雄,成長為一國之主。諸葛亮付出全部智慧和生命,實現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範閒不跪,是不是《慶餘年》裡最大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