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廢柴柒叔
-
2 # 慕楓86029274
作者的觀點主要來自於正史,但是我們也難以保證正史是否正確,只能說可信度比較高。我認為比歷史真相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明朝那些事兒》誕生的意義不至於它本身,更是很多人走向閱讀歷史的起點,至少我就是這樣,從《明朝那些事兒》到《流血的仕途》再到後來的《張居正》。是《明朝那些事兒》將我帶入了閱讀歷史的軌道。
致謝當年明月
-
3 # 鄧小閒潘驢
我拿另外一本也是誕生於網路論壇的著作曹天元的《上帝擲骰子嗎量子力學史話》來比較一下,一本是科學史科普著作,一本是歷史科普著作,兩本書都採用演義小說的筆法,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趣味性可讀性強。但是學術性嚴謹性並沒有被削弱多少。只是在這種寫法下,兩本書都難免加上大量個作者的個人看法和評論,只不過科學史科普著作加入這些個人色彩並不影響客觀公正,因為科學史科學成就成果重要性本來就是沒有什麼爭議結果一向是公認的,而歷史就不一樣。同一段歷史經常有觀點出發點不一樣的史料,得出的結論往往有爭議。所以《明朝》一書難免給人不客觀的印象,但這並不是作者不專業不嚴謹,而是這類書籍共有的特點。
個人看法兩本都是很優秀的著作,他們最大的意義在於帶動一大批人養成科普,歷史類讀物的閱讀習慣。讓更多的人對科學,歷史產生興趣,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初衷之一吧。
-
4 # luohuas
是小說,有作者自己的觀點和喜好偏向,所謂明朝資本主義萌芽沒有發展的前景,西方工業革命的基礎是文藝復興,只有思想活躍了才會接受新的東西,而中國封建王朝長期用儒家思想禁錮百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社會精英看不上科學技術,看不上商人,怎麼走資本主義道路,怎麼工業強國
-
5 # 素人閒時光
歷史知識不足的人確實多,可只有這本書讓人有了解的興趣。語言清朗,幽默風趣,閱讀不枯燥,無形中增長見識。至於是不是客觀,普通百姓又不是歷史學家,想關心也沒本事弄明白。
晦澀難懂的歷史書,是給愛鑽研的讀者準備的。層次不同,需求也不一樣。
反正我是看了《明朝那些事》才對歷史感興趣的。之前從未!
-
6 # 偷得浮生一日涼
應該怎麼去說這本書呢。嗯,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吧是就像是一位和藹的老者向你在慢慢訴說一個真實而又深刻的大明,一個王朝的興衰。雖然相對於正史來說,這本書有些地方可能不嚴謹(三大案)但是並不妨礙這本書成為一本暢銷好書的存在。在現在如此快節奏的社會,人們的時間往往都是碎片化的。那麼如果叫你去看嚴謹深刻的歷史類書籍你能看的下去嗎?所以說明朝那些事的成功不是沒有理由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7 # 燭火映時
首先這本書 肯定是本好書 有多少少年人就因為看了這本書才瞭解歷史 瞭解了中國人的偉大與屈辱 小學到高中12年的歷史課沒有一本小說給我帶來的震撼大 所以這本小說絕對是成功的 作者在寫的時候引用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實地研究 是這類小說中最為考究的一本 但作者的傾向也很明確 在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當下也算是一種主流思想 至於客觀與否 每個讀者有自己的評斷
-
8 # 城市風雲兒
首先要清楚客觀的定義。拿歷史來說,客觀就是承認目前已經認定的歷史事實,只要做到了這點,那就是客觀的。至於其他的,比如什麼作者個人情感,喜好厭惡等等,他願意怎樣吹怎樣黑都可以,只要沒違背基本認定的事實,畢竟隨便什麼書都是要人來寫的,而人是有七情六慾是有情緒的動物——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方:用勝敗論來說,比如敗了,我也承認敗了,最多無非就是出於個人感受,在敗了這個基礎上潤色一些悲劇情感或者給他儘量“找藉口”來進行“洗白”,但是無論怎麼樣,既定事實我是承認的。所以,我認為《明朝那些事兒》還算是客觀的。
-
9 # 孫較瘦的馬甲
《明朝那些事》可讀性很強,但摻雜了作者的太多個人情感,也有很多錯誤,是一部作為入門讀物評價極好但史學界卻評價不高的通俗讀物。且後面因為涉及比較尖銳的問題作者虎頭蛇尾就此打住了。這部書勾起了很多人對歷史題材的興趣,但也僅僅是興趣而已。而作者因為這本書的影響受到賞識被從海關升調到某縣做副縣長去了。
-
10 # 光怪駁離
應該算客觀,因為書中提供的歷史視角比較廣,正如作者所說,有些人物事件的確有作者個人的一些推測和設想,但是是有佐證和邏輯的,提供給你的是一個觀察角度,還是很開拓對於明代歷史的思維方式和認識的
-
11 # Konan1
這本書只能當作入門讀物。你要是想深入研究明朝,那麼就要去看真正的明史和其他學者的一些見解文章,然後從一堆堆枯燥的材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把《明朝那些事》當做肚子裡的墨水,只會貽笑大方。說明,我是明礬,我更希望喜愛明朝的人都是真正喜歡歷史的發燒友。
-
12 # 亢龍無悔32836220
《明朝那些事兒》只能說是一本相對客觀的書,其中夾雜了大量作者的感情因數在裡面。但和傳統的《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演義類小說不同,《明朝那些事兒》沒有花大量的筆墨刻畫人物,更多的是突出事件,更多是以年代為線索來表述相關的事件。比起枯燥的正史確實更能讓人提起閱讀的興趣,但如果當小說讀只是詼諧有餘,人物刻畫筆力不足。作者對自己偏愛的人物是不惜筆墨的,但對於一些大眾想了解的事件卻寫的少一些,失去了史書的平均筆墨。全書最大的亮點是讓更多的人透過這本書認識了王陽明,認識了心學,知道了知行合一。《明朝那些事兒》雖不能說是上乘之作,但閒暇翻一翻,閒談聊一聊還是不錯,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
-
13 # JonTheGreat
提問者一直在強調這本書不符合史實,可提問者口中所謂的“史實”又是從何而來?如何證明提問者的觀點就是正確的客觀的?
個人認為,明粉對明朝的熱愛是一個民族在經歷異族統治後試圖找回本民族傳統的行為,正如明初朱元璋下令恢復漢族習俗、裝束一樣,與憤青並不沾邊,或許有部分明粉缺乏理智,但不論任何粉絲集體中都有類似的腦殘粉,並不是所有明粉都有問題。
另外,《明朝那些事兒》中較詳細地列出了作者的論據,提問者如果有異議,可以寫文反駁,或許提問者可以成為明史研究界的又一位領軍人物。
-
14 # 照進生活的光
好了,結果一目瞭然,歷史部分作者引用的均是正史和有出處的著作,這個毋庸置疑,否則他根本寫不了這麼長,早就被罵死了!在看個人觀點部分,首先個人觀點無所謂客觀,因為本身這就是主觀的東西!其次就算是要討論作者的觀點問題,作者也都是據實而言,無可厚非!
最後,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什麼是成功,以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共勉!
-
15 # 約德爾國隊長
有真客觀的史書麼?書是人寫的,難免夾雜作者的三觀傾向。當年明月並不忌諱這點,也從未假裝自己很客觀,比樓主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
16 # 三一英語
對明朝的很多皇帝進行了大量的美化,把責任推給了各種客觀因素或者其他人,這點有點幼稚,或者說也可以從某個角度體現出作者是個明粉。分析任務或者事件大部分還算全面客觀,但有時也有明顯的偏袒。
-
17 # 靜海微瀾
我有個辦法能讓大家解脫了這些煩惱,就是把裡面所有人的名字都改成張三李四王麻子,大明改成某某國,這樣會長很多知識。如果非得找出真相和小說的溫和程度,那你就錯了,而且不適合看這類書,這同事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很多人都有,我也很長時間無法擺脫,不過我自從看了馬未都的一個節目後,我豁然開朗,歷史只殘存一個道理,明白了嗎朋友,事實是什麼樣的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了,你就是把主角從地底下挖出來他也不會說出來的(易中天)。
-
18 # 行a知
此書我不止一次拜讀,使我再次燃起讀書的慾望,我認為,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
什麼叫客觀?人們對歷史的認識不外乎正史和野史,很多對皇帝不利的事要麼不寫,要麼纂改,正史並不足為信,如朱棣生母,光緒之死等,經考古發現正史是假的;而野史中提到的朱棣生母和光緒之死是真的事實,但野史又夾雜很多人對時改不滿而虛構的,如雍正簒位,順治出家等。
回到這個話題,即使當代人,當事人都不能客觀評價時人時事,更何況現代人評價歷史,當年明月以正史為基礎,夾雜些野史,和作者理性分析,用大眾喜歡的語言讓讀者瞭解這個朝代的人和事,若能從中獲得些為人處事的智慧,那就是本難能可貴的好書了,何必糾結於是否客觀?
-
19 # 迭代版吶喊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歷史問題上太過較真的人就是自己找罪受。如果是史學家還可以理解,做學問要嚴謹。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完全沒必要,讀史書(不管是正史,野史,民間故事)能有所領悟,有所收穫也就行了。真正的歷史(尤其是古代史)誰也沒經歷過,正史也有不準的地方,野史也有可信之處。想想現代政治,影響一個政治事件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不經歷的人怎麼知道其中玄機。歷史沒有簡單的對與錯。
-
20 # 東南西北23640210
經常遇到發生在周邊的事,傳有多個版本,稍微神秘,隱私的,版本更加離奇。至於有新聞價值的,如呼格案,怎麼就把個活生生將小夥殺死了呢?不可能一個人把案子包辦下來吧?幾個人辦的不可能都死了呀?怎麼就沒個真實客觀的交代呢?能相信歷史會完全是真的嗎,史記也是這個情況,尤其歷史被成功者霸佔,能有不利情節言論記錄嗎?
又有多少人完全不懂西方的責任內閣制,一說起明朝的內閣認為念法一樣就是同一個東西?西方內閣是對議會負責,中國內閣是對皇帝負責,這有本質的區別。再說明末的所謂資本主義萌芽,我說句不中聽的話,中國這種延續2000年的小農經濟是永遠不會經過幾十年就發展到資本主義的,如果沒有外衝擊,中國商人有錢第一件事是買地做官,這是2000年的儒家思想決定的,中國沒有西方那樣的文化傳統。另外多少歷史白痴看了這本書就大放厥詞。認為史書被改。卻不知道寫這本書的作者寫書依據就是來自你們眼中被修改的明史。還有就是明粉眼中明朝軍隊多厲害。不可否認,前期的確挺強,但是後期呢?別總提關寧鐵騎多厲害,去查查他敢出城跟八旗打嗎?出一次死一次。要不是有大炮勉強守住。明朝早亡了。還有最搞笑的說萬曆是明君的,說三大徵無敗績。怎麼不說他那50萬大軍打後金全軍覆沒的事,唉,一堆憤青,不可理喻。
回覆列表
歷史的主觀與客觀
首先來說這本書不能歸為史書,而應該算作一本小說,作者以一種小說的手法,加入大量的個人情感,帶著讀者們去感受那一段歷史。向人們講述了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看過得人應該都記得,當年明月從一開始就說了,他的這本書,即不算是歷史,也不算是小說。這也導致後來對他的批評,都圍繞在這一點上了。
確實,這本書有很多地方太過於個人情感,往不好的地方說,就是所謂的不客觀,於治史而言,不僅是不冷靜,甚至是褻瀆歷史。可往好的方面講,是愛。愛那段歷史,歷史裡的人,以及從人之中看到的成長、掙扎與一個國家的誕生與滅亡。
其實,歷史永遠不可能完完全全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後人對他們的理解只能是無限的考據與猜測,或許正如作者的筆名: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或許明朝的那些事情只有月亮才能知道了。
所以,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歷史本來就是一團渾濁,難辨真偽。前人給我們留下來來的這些歷史的印記或許更多的是讓我們學習他們的知識和智慧,恐怕這些要比真正的歷史更為重要了吧。
一段歷史明朝,的確是在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不可磨滅的階段,而身為這個民族的後代,我們更加有必要的去了解這段歷史,但讀真正的史書未免很不現實,但易中天先生也曾經說過,歷史分為三個形象,第一,歷史形象,這是對歷史最好的還原,而其他的兩者也是給人們一些經驗與教訓。而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後兩者。在我看來,這本書就是融合了後兩者,而作者也巧妙的運用了小說的手法,讓人們帶著更加容易接受的態度去了解這段歷史,試問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潛下心來去品讀真正的史書呢。
我覺得研究歷史的問題還是交給那些史學家即可,而作為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對歷史的真相也不必太過吹毛求疵,真正的去了解前人為我們留著的這些經驗教訓才是最重要的可。至於對這些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怎麼看,關鍵在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