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小步慢養
-
22 # 娜歌小屋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睜開眼的那一刻,就開始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愛這個世界,他愛他的爸爸媽媽,他對身邊的一切都想好好探索。那麼,在他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他很可能會破壞一些東西,但他真的不想這樣的,他只是想要探個究竟。當他把東西弄壞時,他需要的是你的理解,他需要你的抱抱,需要你的安慰。那麼,長期下去會不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嬌氣呢?不會的,只要你樂觀合理的看待他,做錯事你要和他講錯在哪裡了,下次改正。孩子的天性就是愛探索,所以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並不會導致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差。
-
23 # 阮姐說育兒
無條件接納孩子,我認為不會讓孩子越來越嬌氣。
不知大家是如何理解接納二字的?在百度上的解釋是接受採納。我的理解是接納孩子的不同想法,接納孩子的優缺點。目的是讓孩子的情感在父母這兒得到反饋。特別是在孩子小時候,父母的迴應反饋對孩子的安全感培養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透過聽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得知,每個人在潛意識裡,都是積極向上的,如果在孩子小時候或在後期的教育環境中,我們都能夠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最好的自己。所以接納孩子就是對孩子不同個體的尊重。
在我女兒上初中以後,我對這點的認識越來越深。經過了初二的叛逆期,我放下了作為母親的焦慮,放下了對女兒完美的期待,就在心裡靜靜地看著她成長,在過程中支援引導她,對做得對的地方給予讚賞,我欣喜的發現,女兒越來越懂事,同時更加有自信了。具體表現在初四的暑假。以前的我,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女兒設計假期計劃,而今年,我充分尊重她的想法,無論是養多肉、學習形體,還是參加預科班,我都尊重孩子的意見,儘量陪伴她,而不去幹涉她。假期結束後,發現孩子的各項作業完成得很好,個人興趣也得到了擴充套件,自信滿滿的邁入了高中課堂。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坐在嬰兒車裡的小baby坐高鐵,孩子每次看到火車路過時都會喊:媽媽,看,火車“,而媽媽也會迴應說:啊,火車,媽媽看見了。
但後來一次,孩子再這樣說時,這位媽媽突然間好像懂得了孩子在表達什麼,回答說:”媽媽看見了,媽媽也很興奮。“聽到媽媽這個反應,小Baby愣了一會兒,盯著媽媽說:我愛媽媽。這是一個普遍的道理:當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時,我就感覺到了愛。
我想無條件接納孩子,就是讓孩子和我們產生這種感應到的愛吧~相信在這份愛的滋潤下的孩子,一定會更自信、更優秀。
-
24 # 杏林雅之
我的答案:是的。
蒙臺梭利類育兒書裡面的觀點是,在孩子的敏感期,父母應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從而平穩地渡過孩子的敏感期,這樣才能促進孩子個體的心理健康,更好發展個體能力。
上面是一種理想的情況,但事實上,並不是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如果你真的無條件接納孩子,給予的愛很容易變成了溺愛,孩子會在思想上產生依賴性,甚至得寸進尺地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如此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嬌氣,進入一個惡性迴圈。
正確的做法,家長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應該持著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明確拒絕孩子的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這是愛的固應。不是無條件接納孩子,也不是不迴應。這樣孩子才能明白事理,並逐漸擺脫對家長的依賴,才能茁壯成長。
-
25 # 育兒生活雜談記
每個孩子多是天使,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當然應該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但並不是無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不可能他要跳樓也接納吧。
人性本善,不要想著孩子天生就只會搗蛋,就會扯皮,其實他的每個情緒背後多是有原因的,只是有些家長只看表面,覺得孩子無理取鬧,覺得孩子該好好管教,這樣其實壓抑了孩子的本性,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管理他的情緒,這樣不接納,不理解孩子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要麼變成逆來順受、膽小,甚至失去創新能力,要麼變的變本加厲!
我有一個三歲的寶寶,所以就講講他平時搗蛋的那些事吧,當我在做事的時候,她總是喜歡過來“幫忙”,當然最後越來越忙,不過也不能怪她,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有自我意識,她覺得她應該像我們一樣能很好的完成很多事,她需要證明她的強大,此時如果強制停止他,不僅會讓他哭鬧,更有可能會造成他自卑,甚至嚴重阻礙了他對外界好奇的那顆心。所以不妨就耐心教他怎麼做。
記得有一次姐姐家的兩娃來家裡玩,孩子他爸做了幾個紙飛機,原本很開心的三娃,突然我家娃娃變的奇怪起來,我們一起出去玩,讓她喝口水,不去,要他穿鞋,不穿,要她走快點,就是慢吞吞的,原本乖巧聽話的寶寶,瞬間變的各種叛逆,索性最後大哭起來,我問她怎麼了,他說她的紙飛機沒了,原來問題在這,孩子他爸原本給自家寶寶多做了兩個,可是後來爸爸覺得應該大家多一樣的,就把寶寶手中多的紙飛機,平均分給了兩侄女,可能在孩子的心裡這已經是她的了,她覺得被侵犯被搶了東西了,心裡很不高興,後來我們把紙飛機要回來,然後又另外給兩侄女做了紙飛機,寶寶才釋然,瞬間又變回了原來乖巧的寶寶。
所以,當孩子有些無理要求,大鬧情緒的時候,我們要接受她的情緒,有可能是我們無意侵犯了她,也有可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受了侵犯或者沒有得到想要的,人本能就會不高興,只是孩子還不善於如何去表達他們的想法表達他們的情緒罷了。此時我們把道理同他講清楚,然後告訴他,我們多知道他難過了,給他一個愛的抱抱,然後讓他自己哭鬧一會,學會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回覆列表
真正無條件的接納,是有界線的,不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嬌氣。所謂“無條件”,是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給予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表現好壞,都無條件地愛著他/她,從不以是否愛他/她,來要挾他/她達成“我”的心願,讓他/她乖乖“聽話”,或是有看似合理的各種好行為。他/她的任何情緒,生氣的、憤怒的、難過的、沮喪的,高興的、興奮的、開心的,“我”都接納。但是,“我”會規範她的行為,會在尊重她的基礎上,同時也尊重我自己,尊重當下的情況。當不能滿足他/她的心願時,我會接納他/她的想法和情緒,陪他/她度過這個特殊的時刻,引導她用合理的方式來處理這種情況。這種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內心也是有界線的,會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遇到挫折了,可以怎麼辦,所以不會嬌氣,反而會內心有強大的力量。導致孩子嬌氣的,可能不是無條件的接納,而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心願,無條件地縱容孩子的各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