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21 # 中行偃1

    答:我最近一直都在回答這個問題,好事可以看我稍早前的答案。有詳細分析、具體事例、大量史籍、出處也附有具體說明。一般來說沒有人會關心這個問題的答案!閱讀者甚少……

    簡單來說,就是劉備本身就是個流氓無賴,根本就不是什麼政治家,一連串的好運被他統統地“浪費”的一乾二淨!不僅如此,還附帶著霍霍當地的黎民百姓……

    我的總結就是:哪兒好他去哪兒,他去哪兒哪兒完蛋!這種敗類別指望他統一,他如果真統一了,誰都別想好過。

  • 22 # 安居西安

    劉備作為漢室皇族,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作為漢室正統,所以人都希望劉備能結束三國割據的局面,結束紛爭,可惜劉備偏偏是三國裡面最弱的,領土最後,州郡最少,到最後也沒統一三國,還是最早被滅的。那麼劉備不能統一全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備缺兵少糧,早年劉備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直到遇見了諸葛亮之後,經過赤壁之戰,借了江東的荊州,然後取西川,這樣劉備才慢慢有了自己的領土,雖然此時劉備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將少,五虎將老的老,傷的傷,在關羽失了荊州之後,接著張飛也死了,巧合的是,死了之後,他們的後輩,都不厲害,到最後造成了劉備兵少將少,根本沒辦法支撐起蜀國。

    2.連年征戰,民不聊生,蜀川本來就是天府之國,可劉備佔領之後,連年征戰,最後更是被東吳孫權打敗,火燒十幾裡的,以至於劉備沒臉回蜀川,最後落得在白帝城託孤,戰爭才是蜀國不能繼續支撐起強大的罪魁禍首。

    3.劉備在四五十歲時候,才獲得了自己領土,稍稍穩定下來,早上顛沛流離,現在好不容易能安穩下來,劉備已經沒了當初那些雄心壯志,雖然一直口號喊的響亮,一直都是偏安一隅。

  • 23 # 使用者2722114801962

    冷月無聲

    “皎皎易汙,固固易折;,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劉備雖有一統天下之雄心,卻無滅魏吞吳之實力。諸葛亮縱有經天緯地之奇才,手握乾坤,決勝千里,亦難免悵失街亭,痛丟連營,且操勞至極,終故五丈原。致劉禪繼位,己落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之窘境,蜀國敗局遂定。

  • 24 # 葫蘆山扛霸子

    蜀國建國時人口約90萬,亡國時也只有90萬。人口只有曹魏1/6都不到,地盤也是最小。內部還有荊州派和益州派的矛盾,拿啥去統一?劉備能稱帝並得到史學界承認已經是不小的成就了。

    再看人才,和曹操的精英謀士團相比只有個在遊戲和演義裡才智謀近妖的諸葛和早死的龐統法正。武將裡關張算是頂級,趙雲也是演義名將,馬超降將根本不得重用,老黃忠也完全不如演義裡那麼牛。倒是魏延還不錯,其他沒人了。曹操這邊除五子良將外還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曹純曹洪曹休,兒子裡都有堪稱一流武將的曹彰,俱為真材實料的名將,更別提還有不少如李典滿寵郭淮郝昭這種名氣不大但能力不錯的準一流實力派。

    所以無論是國力軍力還是人才劉備都遠不如曹操,不能一統天下才是合乎常理。

  • 25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公元161年,離東漢滅亡還有40年,一個給後世留下響亮名字和各種傳說的英雄人物,劉備誕生。作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開創者,他畢生致力於統一中原的大業,討黃巾、入徐州、戰呂布、抗曹操、下荊州、奪西蜀、爭漢中。然而天不遂人願,最終帶著遺憾於公元223年6月10日逝世於永安,終年63歲。

    為什麼劉備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劉備畢生在與時間賽跑

    來看一下劉備在中國版圖上的行動軌跡。

    184年(24歲),任安喜尉(今河北定州市),後因將被裁撤,杖打督郵而棄官;

    之後出任下密縣丞(今山東昌邑市圍子鎮古城村),不久棄官;

    191年(31歲),任高唐令(今山東聊城市高唐縣),被盜賊擊敗後投奔公孫瓚;

    被公孫瓚保舉為平原相(今山東德州市平原縣);

    193年(33歲),任豫州刺史,屯兵小沛(今江蘇沛縣一部);

    194年(34歲),陶謙病故,劉備領徐州牧;

    196年(36歲),敗於呂布,歸順曹操,再受豫州牧;

    之後隨曹操返回許都(今河南省許昌市),任左將軍(閒職);

    200年(40歲),反曹事蹟敗露,回守小沛,聚兵抗曹;

    之後敗逃青州,投奔袁紹,並受袁紹命,率軍與劉闢等會合於汝南(今屬河南省駐馬店市);

    201年(41歲),面臨曹操兵鋒,放棄汝南,率軍投荊州劉表,屯兵新野(今屬河南省南陽市);

    207年(47歲),三顧茅廬,與諸葛亮隆中對;

    208年(48歲),曹操南下,時劉備屯於樊城(今屬湖北省襄陽市),後當陽長坂戰敗,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市漢口),與劉琦會合;

    同年12月,曹操赤壁兵敗,劉備趁機佔領荊州江南四郡;

    212年(52歲),劉備與劉璋決裂(曹操攻孫權,後者向劉備求救,但劉璋只願提供少量軍資);

    214年(建安十九年。54歲),劉備在付出重臣謀士龐統戰死的沉重代價,終於佔領了攻打近一年的雒城(今四川省廣漢市),同年,率軍圍攻成都數十日,逼迫劉璋“出城歸命”,益州易主。

    直到這裡,辛苦奔波了大半生的劉備才有了一個相對穩固的大後方,三國鼎立格局初步形成;未來還會出現曹操對漢中的征伐,和孫劉聯盟的決裂等。

    而留下的時間,已不足10年。

    41歲前的劉備,大半生都在奔跑逃亡中度過,直到遇見一個人。

    那就是諸葛亮。

    相逢恨晚。

    附諸葛亮《隆中對》原文: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 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劉備的家是經濟適用型的,對天下影響力有限

    誠如諸葛亮所言,41歲的劉備,當時面對的是北方53歲的曹操,東方26歲的孫權,前者是老狼,後者是幼虎。

    都比自己強大。

    關鍵問題是,人家都有自己的地盤,而自己沒有。沒有地盤的軍閥,名氣再大,也只是流寇。

    所以諸葛亮教他:該搶哪裡,該怎麼搶。

    於是經過13年的努力(之前要麼是行動的目的性不強,要麼是取得的地盤難以保住),劉備終於先荊後益,完成了諸葛亮給他訂下的目標。

    但荊益兩州,實在太小了。

    蜀漢政權主要根據地益州,共分為22郡,131縣國。215年劉備與孫權議定平分荊州,219年劉備於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得漢中郡,至此,計此時共轄有2州21郡1屬國。同年孫吳擊取荊州而喪失南郡、武陵郡、零陵郡3郡,諸葛亮北伐曹魏取得武都郡、陰平郡2郡,分割設定數郡。

    262年蜀漢滅亡以前,計轄有1州22郡,分為三個區域:

    原有的劉璋故地,向曹魏奪取的北方守地,自己開發的南中之地

    未失荊州時,蜀漢擁有30餘萬戶,人口約100萬,是三國中人最少的一家。至263年蜀亡時,有28萬戶,人口94萬。

    人口數量制約了軍隊數量,蜀漢將士在劉備在位時期,約有16至20萬。至蜀亡國,還保有10.2萬人。並且由於蜀中多山,山道艱險,不適合發展騎兵,所以蜀軍以步兵為主,這使得北伐過程中,蜀軍多處於劣勢,難以對抗曹魏的北地騎兵。

    以百萬人口,養20萬軍隊,蜀漢的百姓真的很不容易。

    從地理位置上看,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計劃橫貫荊、益,是在據有天然防禦位置的基礎上,為征伐中原獲取一個戰略出口。但由於219年關羽敗走麥城(220年被潘璋部將馬忠捕殺),荊州全部丟失,原本的天然防禦結構變成了束縛自己的籠子,與孫吳爭奪荊州,是劉備最後一戰,也是他試圖把已經出現重大失敗的戰略規劃,重新擺正的最後努力。

    三國形勢圖

    另有一些關於劉備與劉邦對比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檢視我之前的問答:劉邦與劉備都是中年發跡,為何劉邦能夠統一天下稱帝而劉備只能據地稱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鹿鼎記》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