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國內ERP專題

    東漢後期應該屬於亂世,亂世出英雄。

    為什麼亂世會出英雄?

    所謂亂世,社會秩序開始混亂,各階層架構由盛世的穩定,變成了亂世的動搖,也就意味著誰都有機會暫露頭角,所以有能力的英雄、梟雄、謀士就開始有機會了。

    01鎮壓黃巾軍叛亂

    在黃巾之亂爆發的那一年(184年),曹操(155—220)和孫堅(155—191)三十歲,劉備(161—223)二十四歲。在《三國演義》裡,這三個人都以黃巾之亂為契機登上故事的舞臺。但實際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曹操

    黃巾之亂爆發時,曹操的任地譙縣正好與潁川的東部相鄰,他配合皇甫嵩、朱儁討伐潁川的黃巾軍。在這個過程中,曹操收編了部分黃巾軍,擴大了軍事力量。同時又任人唯才,廣泛羅致人才,在潁川一帶贏得了知識階層的支援。隨後,他又把獻帝迎到潁川郡的中心許都(現在的河南省許昌市),逐步掌握了實權。到了晚年,曹操又把女兒嫁給獻帝為後,成了漢王朝的外戚。

    有了曹操這個頭領,自然還需要更多的人來輔佐,而曹操用人唯賢,不看門戶、出身的品德,自然就給了很多有能力的文、武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讓人更多的英雄有了舞臺。

    如:郭嘉、許悠、賈詡、許諸之類的人物。

    劉備

    根據《三國演義》的記述,黃巾之亂爆發時,劉備在幽州參加義兵,結識了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拜為義兄弟。劉備不僅跟隨皇甫嵩、朱儁以及老師盧植討伐黃巾軍,而且表現出色。同樣,也因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號,召集了一批人,除了關羽、張飛之外,還有諸葛亮、龐統之類的人。

    孫權

    是繼承了父兄的基業,同樣,也是歷史將孫權推上舞臺,相對被動一些。父兄的老部下們也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還包括:袁紹、袁術、劉表、劉墇、張魯等封疆人員。

    02分析

    社會上並存了這麼多的勢力,相互之間兼併、戰爭、外交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戰場,還戰場之外的戰場,都需要有能力的人來策劃、執行。優勝劣汰,自然不斷地有人被淘汰,不斷地有新的人才湧上舞臺,生生不息。

    假如是和平年代,社會結構相對穩定,很多人有能力,但沒有機會展示,如:劉備可能賣一輩子的草鞋,最多是多開幾家鏈鎖。曹操也就當一個地方官員,想成為丞相,估計難呢,張飛殺一輩子豬,諸葛亮有可能成為教書先生或小官員。

    所以,每一個時期都有英雄,只不過看是不是舞臺可讓其展現能力,剛好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這個舞臺足夠大,象五代十國時期、南北朝都是如此。所以就顯得英雄輩出了。

  • 22 # 源116078401

    中國有句古語叫亂世出英雄,在三國形成以前,軍閥混戰,相互吞併,有識之士說大了是為了國家,說小了是為了自己都加入了內戰洪流。

  • 23 # 觀古鑑今說歷史

    常言說道:亂世出英雄。我非常認可這句話,在一個大的背景下,才有了英雄們的用武之地。

      一個時代造就一批英雄,在每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順應歷史長流才是正確的選擇。隨隨便便揪一個歷史上的英雄出來,他們的故事都能說上很久。可惜故事總是有悲有喜,結局有好有壞。

      很多英雄在綻放了短暫的鋒芒之後便隕落了,或戰死沙場,或被主公猜疑落不上一個好下場,可悲可嘆。

      在亂世中,每個人的行為都不會受到什麼限制。相反在盛世之下,每個人都過得很安逸,不願意接受大的動盪和改變,那麼他們的能力相對就會弱一些。

      生存條件變的惡劣,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人如果沒有因素激勵著前進就會變得懶惰和弱小。

      在歷史上亂世很多,而生逢亂世成名的英雄們也很多。

    三國時期,那個年代動盪不堪,戰亂紛爭迫使英雄向前看。在那個年代湧現出一大批有識之士,比如夏侯惇、趙雲、周瑜等等。而各個分局點主公也是挖空了心思去找人才幫助自己成就大業。

      除了亂世造就英雄這一點外,其他原因有沒有呢?接下來我從一些關於人的具體細節方面為大家分析!

      第一點:身高

      2015年的時候,我國國務院曾經發布過一個關於我國人民的身體營養和疾病的報告,裡面寫到我國男子的平均身高,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只有167.1cm。

      大家要了解一下,我國現在的社會水平已經發展得很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吃得好才能長得高。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人民吃的東西非常不好,身高也普遍不高。

      《三國志》是比較正規的歷史書籍,記載的都是比較真實的歷史。記載了劉備、陳武、諸葛恪、馬騰等人的身高。最低的是朱然身高不到7尺。

      書裡都是用尺來度量他們的身高,我們來換算一下現代的長度單位。有人認為,漢朝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cm,但是方北辰認為應該是24cm。

      我認為方北辰的說法更加可靠一些,因為有一句"託六尺之孤",孤是未成年的孩子。六尺用23cm換算是138cm,相當於9歲半的孩子。用24cm換算就是144cm,相當於11歲的孩子。曹丕託付二十四歲的曹睿時說"託六尺之孤",144cm都顯得很矮,所以相對來說還是選擇24cm合適些。

      五尺要是按照23CM換算是115CM,相當於現在5歲孩子的身高,5歲孩子做童僕,這不是太不合適了嗎。話說不清楚,路也跑不利索,顯然不合適。但是要是按24CM的話就是120CM,相當於現代6歲半至7歲的孩子,這個年齡看起來就合適多了。

      如果用24cm一尺來換算的話,劉備180cm,陳武185cm,諸葛恪182cm...

      最低的是朱然不到168cm。三國時最矮的這麼高,這個可以作為一個原因嗎?

      第二點:力量

      史書上記載:許褚能將一頭牛拽回來。現代科技發達,使用各種外力測量出一頭牛的拉力達到了380公斤。

      史書上還寫,典韋的兵器八十斤,也就是現在的四十斤。他能揮舞的像風一樣,想像典韋拎著一袋四十斤的麵粉那個場面就覺得他力氣真的很大。

      我們再來談一下兇猛的野獸,宋朝武松打虎的故事被流傳了千年。但是說到三國,那時候的人可是隨隨便便就能和老虎做朋友。

      比如東吳孫權,他就特別喜歡和老虎為伍,有一次打獵的時候,老虎扒上了他的馬鞍,把他的手下嚇壞了。蘇軾寫的:親射虎看孫郎並不是沒有歷史依據的,這是有確確實實的歷史上存在的真人真事。

      還有曹操的兒子曹彰能用胳膊把老虎夾住,讓老虎不能動彈。他還能用手夾住大象的鼻子,讓大象跪下來。

      光是想象一下上面幾個畫面,就覺得這些人的力氣真的是很嚇人了。

      第三點:肺活量

      古代封建社會沒有現代化武器,爭奪領地都是靠冷兵器和肉搏,從小就講究強身健體。明代有一個氣功大師叫王陽明。一天晚上他練氣的時候突然感覺來了,喊了一聲,驚動了"三軍"。從此被稱為神人。

      而在三國時期,擁有這種力量的可不止一個兩個,動不動就喜歡在山間大吼一聲,驚動鳥獸亂竄。他們還常常練長刀大劍,後期學習內功心法。

      說了這麼多,體質可能就是那個年代英雄輩出的另一個原因了。

  • 24 # 歷史遨遊

    導語:《三國演義》的流傳,電視劇的普及,三國類遊戲的推廣……使三國這段本就精彩的歷史,更引人注目。

    三國這段歷史,可以說是我們悠久歷史中很特殊的一段,它借《三國演義》、民間傳說,又借電視劇、遊戲,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可以這樣說,就是一個毫無歷史知識的人,他都知道三國,知道一些三國曆史。

    那麼,三國為何會給我們英雄輩出的感覺!

    喜愛三國曆史

    一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將人們拉向那個戰亂的時代。

    首先,三國這段歷史,大趨勢很簡單。東漢政權腐敗不堪,宦官、外戚專政,致使民不聊生,導致黃巾起義。中央下令各地鎮壓黃巾起義,又導致各地群雄割據,東漢政府無力平息,導致群雄相互征伐,進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之間又相互攻伐,然後又三國歸晉。

    簡單的歷史框架,這就可以讓更多的人接受,本身就精彩的歷史,在加上羅貫中合理的演義,使其在民間廣為流傳。

    受眾面廣泛,很多人去關注這段歷史,自然會去了解其中歷史。而那不長的歷史中,能在史書上留下姓名的人,自有其過人之處。

    而這些人,自己還都稍微瞭解,自然會覺的這個時代英雄輩出。

    亂世出英雄

    從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到280年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三國時期結束。

    這約100年的時間,可以發生太多事情了,謀士指點江山,武將戰場廝殺,陰謀、詭計滿天飛,理想、情義摻雜其中。

    自古亂世出英雄,三國這段亂世也是如此。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我們仍在敬仰;俠肝義膽,威震華夏的關羽我們在膜拜;用人惟才而又陰險狡詐的曹操,一直是後人評說不盡的話題,被人稱 “孫十萬“的孫權也有過人之處……

    三國,本是中國悠長曆史中的一個小片段,我們本不會向它投過太多目光,但《三國演義》的流傳讓它世人皆知。

    不可否認,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但中國歷史上從不缺少英雄的時代。

  • 25 # 阿瞞71289547

    其實不止是三國,歷史上但凡遇上亂世都會英雄輩出,和平年代,階級固化,上下通道阻塞,能做事有能力的上不去的,眼下疫情就是個例子,揪出多少隻會開會不會做事的官僚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有多容易?攝影,有多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