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商山長河
-
22 # 文一多
諸葛亮是最敬業的職業經理人。
青年時期的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擁有治國安邦之才,只是未遇明主,所以一直“躬耕南陽”,靜觀時局變化,期待能有大展才華的機會。
遇見劉備,諸葛亮覺得遇到了真正的明主,所以鐵了心跟隨劉備,併為劉氏集團的發展規劃好了藍圖。諸葛亮一出山便展露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助劉備有了立腳之地,贏得了懂事長劉備的高度信任,也漸漸贏得劉氏集團兩位合夥人(關羽張飛)的信任。
作為職業經理人,除了建言獻策,更重要的就是貫徹執行集團最高領導人的戰略方針。諸葛亮的執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依據集團公司法度條例,嚴格執法,不徇私情,縱使關張二位副董事長也不例外。
劉備的願望是“復興漢室”,諸葛亮圍繞著這一宏偉目標,制定了分步走的戰略方案。第一步,就是先開疆擴土,擁有立身之地;第二步,就是在立身穩定之後,圖謀北伐,以最終完成劉備的終極目標。諸葛亮一直圍繞著這個終極目標,兢兢業業地工作,制定公司章程制度,並嚴格執行。違章違紀者一律嚴格責罰。可能是他太過敬業了,凡事事必躬親,總是擔心下屬員工做不好事情。他事無鉅細地親力親為,使他身體嚴重透支,最後因為勞累過度而病死在工作崗位上,也使他的戰略計劃功虧一簣,甚是可惜。
諸葛亮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華的人!更是一位忠誠的職業經理人,一生兢兢業業,為了集團的發展嘔心瀝血,無怨無悔,最終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他的工作精神贏得了無數的掌聲和榮譽,是值得肯定的。
-
23 # 橙咖精剪
諸葛亮的信念和追求其實都寫在前後《出師表》上了,如果掰開揉碎了就有些乏味了,畢竟屬於文學作品,是給劉禪看的,同時也是給後世看的,屬於往自己身上貼金的文章。如果單從《三國演義》書中看,就比較好分析這個人物了。
從稱呼上,蜀國內部管他叫丞相,但是敵人不這麼叫他,敵人這麼叫他就是立場有問題,敵人怎麼叫他呢?叫他諸葛村夫,就是說他就是個農民,土鱉,古時候很講出身的,堂堂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在沒顯山露水之前在幹啥呢?跟他母親織蓆販履為生,就是在街邊賣草蓆、草鞋的小商販,按士農工商這個歧視鏈排,屬於社會的最底層人,比要飯皇帝朱元璋出身高不了多少。所以書中劉備每每被敵人稱為織蓆販履小兒,還有個外號叫大耳兒,因為他耳朵大嘛。曹操的小名叫阿瞞,意思是小忽悠的意思,袁紹謀士許攸在官渡之戰後當眾將士面這麼稱呼曹操,曹操也無可奈何,因為是故人嘛,小時候就認識,眾將雖有怒色,但主公沒發火,眾將士也得擔待著。諸葛亮罵王朗說他是蒼髯老賊、皓首匹夫,意思是說他老不死的,這話一千多年後被馮玉祥用來罵吳稚暉了。書中的稱呼很有意思,但被稱呼的人也毫無辦法,因為那些稱呼都是有根據的,諸葛亮出山前在幹嘛呢?確實是在農村裡,住在草廬中,前《出師表》裡,諸葛亮倒也不避諱這事,說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間,諸葛亮承認自己卑鄙,就是出身微寒,是個草根,那為啥劉備請了他三次才肯出來呢?很簡單,你一請我我就出來,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到了第三次終於不再矜持了,上來就跟劉備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天下大勢,戰略構思,講的劉備是醍醐灌頂,大徹大悟。當劉備提出要諸葛亮出山一起打天下的時候,諸葛亮就立馬答應了。事不過三嘛,來了三次了,再不答應人家,劉備不見得再來了。回去的路上關、張頗有微詞,認為此人不過爾爾,何勞兄長數次拜訪,劉備說我們三個都是魚,魚再兇猛沒有水也活不了,諸葛亮就是水,這叫如魚得水。再看劉備三顧茅廬前身邊的謀士有哪些,最早跟隨劉備的謀士是他的發小簡雍,陶謙死後劉備暫領徐州牧期間又收了糜竺和孫乾,這糜竺是徐州鉅富,“家資鉅億”,對劉備招兵買馬慷慨解囊,最關鍵的是他還把自己妹妹介紹給劉備當老婆,也就是糜夫人,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一路上護送的就是糜夫人。因為這些原因,糜竺的地位始終在簡雍和孫乾之上,但給劉備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能力就不行了,還得找專業的,於是劉備找到了化名為單福的徐庶,徐庶一出馬效果然不同凡響,殺得曹軍接連敗北,不曾想徐庶的老母親被曹操抓去了,不得已只能北上奉母,臨別前才有了那出徐元直走馬薦諸葛,還把諸葛亮說的神乎其神,是條臥著的龍,還有個雛型的鳳凰,這兩人得到一個就能安天下。
那麼諸葛亮在決定出山前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呢?其實哪有什麼心理路程,諸葛亮早就想出山了,但是沒遇到合適的人而已,要不總是自比管、樂呢!管就是管仲,齊國名相,樂就是樂毅,燕國名將,諸葛亮的信念就是要做一個王佐之臣,在家務農豈能實現這個願望。
諸葛亮出山後是否一直被劉備重用呢,並沒有,有一點就能看出來,去西川的時候劉備並沒讓諸葛亮跟著去,帶的是誰呢?龐統,也就是徐庶所說的鳳雛,這鳳雛其實並沒有等著讓人去請,反而主動出擊,自己先去的東吳孫權那,在周瑜帳下聽用,並且還獻了個連環計,讓曹操把戰船鎖到一塊,為火攻創造了便利條件,按說他應該因此嶄露頭角,但沒有,赤壁之戰後龐統投奔了劉備,也沒被重用,被劉備安排到一個小縣城當縣長,徐庶對鳳雛的溢美之詞早就被忘到九霄雲外了,後來還是諸葛亮和東吳魯肅說情,劉備才重視起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龐統仕途的多舛呢?因為龐統“形容猥瑣”,就是長得不好看,甚醜,按說女人看男人美醜立辨,男人看男人都覺得醜,那麼這男人可能真的醜到極致了。幫劉璋打張魯拿下漢中後,劉璋聽信讒言斷了劉備歸路,雙方翻臉,劉備派龐統為先鋒去取成都,但在雒城附近一個叫落鳳坡的地方死於亂箭之下,年僅36歲。蹊蹺的地方在於,龐統所騎之馬是劉備的坐騎的盧,這的盧馬向來有妨主之說,但劉備騎此馬躍了檀溪已經證明妨主之說子虛烏有,可能的盧馬妨主是跳躍式的,妨一個主再救一個主,龐統正好趕上妨主的那個坑了。龐統死後,劉備命人快去荊州請諸葛亮,諸葛亮這才出馬,而且兵分兩路,他自己一路,再讓張飛帶一路,雙頭並進。寫到這裡,有點恍然大悟,合著讓龐統先去是當炮灰先試試火力啊。
劉璋投降後,劉備大封群臣,諸葛亮自然為頭功,但人有時候太能幹了也不是好事,馭臣之道講究相互牽制,這是為君者必修功課之一。於是另一功臣法正也被封為尚書令,劉備對法正的信任程度也無以復加。《資質通鑑》記載: 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當時法正統御外軍、於內為謀士,治理蜀地睚眥必報,擅自殺死了詆譭自己的多人。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太過於跋扈,將軍應該告訴主公,壓制一下他的勢頭。”諸葛亮說:“主公在公安,北面有曹操的大軍,向東忌憚孫權的威逼,於內又怕孫夫人生事。自從法輔佐主公之後,猶如有了翅膀翱翔在天空,不再受人所困。現在為什麼要約束他,讓他不能如意呢?”於是對此事不再追究。 由此可見,當時諸葛亮屬於退居二線的位置了。當關羽被害,劉備舉全國之兵伐吳之際,諸葛亮苦勸不聽。待到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後死傷慘重。諸葛亮仰天長吁:法孝直若在,定能阻先主興兵,但那時候法正已經死了兩年了。
諸葛亮真正開始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是在劉備死後才開始的,因為之前劉備對他並不是全完信任的,就連死前在白帝城託孤之舉也是給諸葛亮上了個緊箍咒,我們再溫習一下過程,再體會一下畫外音是什麼意思,劉備彌留之際對諸葛亮說劉禪這孩子你是看著長起來的,他將來如果是個有為的君主你要好好輔佐他,如果是個不肖君主你就取而代之。諸葛亮聽完後頭跟搗蒜似的往地上磕,邊哭邊說就算肝腦塗地也要好好輔佐小主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話都沒毛病,畫外音是這樣的,劉備深知諸葛亮軍政全才,獨掌蜀國一點問題沒有,但為了自己孩子安全考慮,為自己家族考慮不能不逼諸葛亮在眾人面前表個態,託孤嘛,身邊不可能就諸葛亮一個人,肯定是一堂心腹文武官員,你諸葛亮但凡敢說半個不字,立馬就在堂上把你滅了,你要是表態以後好好輔佐劉禪,這就是個緊箍咒緊緊套你頭上,以後你的一言一行都得按你說的辦,不然你就是個心口不一欺君罔上的偽君子。果然,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終生沒有背叛自己的諾言。
劉禪繼帝位後,蜀漢政權開始了虛君實相的一元化領導體制,諸葛亮軍政大權一把抓,費禕、蔣琬、李嚴都是他得力副手。早在劉備晉漢中王時期,諸葛亮就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行政措施,舉個例子,《三國志.簡雍傳》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蜀中禁酒並禁止持有釀酒器具,被發現者與釀酒者同罪。有天簡雍和劉備在大街上走,看見前方夫妻二人向前趕路,簡雍對劉備說請把他們抓了下獄,劉備問為什麼,簡雍說他倆要白日宣淫,劉備很迷惑地說不就正常走路嘛,你怎麼看出來他倆要幹那事,簡雍說他倆攜帶著器具。劉備這才醒悟過來,回頭把持有釀酒器具者與釀酒者同罪這條法令刪除掉了。諸葛亮實施這些嚴苛法令後,蜀民感到很不適應,牴觸情緒很大,法正去見諸葛亮反映情況,勸諸葛亮施行法令不要太過嚴苛,諸葛亮說劉璋主蜀法令混亂,沒有條理,人們自由散漫,蜀中豪強望族欺上瞞下,今天時代不同了,施以苛政是以猛藥醫治。嚴苛的政令在他的有生之年得到了極大貫徹。但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品三國》裡曾談到益州豪強在諸葛亮治蜀過程中很不配合,也就是說終其一生,諸葛亮也沒有完全擺脫益州豪強對蜀漢政權的不良影響。再者政權的穩固與百姓是否擁戴是有很大關係的,劉備以及一班舊將畢竟是外來戶,僅靠嚴苛的行政手段讓百姓就範,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民心歸化才是最值得重視的,相比較而言,諸葛亮採用的辦法是簡單粗暴的辦法,他豈不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呢?因為他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軍事。
諸葛亮主政時期,曹操已死,曹丕篡漢自立為帝,跟漢朝一刀兩斷,自認為是漢朝正統的蜀漢政權最開始並未伐魏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大西南不毛之地,七擒七縱孟獲,我認為諸葛亮首先把棋子落在這裡有兩個考量,一個是開疆拓土,威服四方,震懾邊塞,保邊塞數十年安寧,穩定大後方。另一個目的就是練兵,前一點不用多說,後一點主要體現在這完全是一場他自己主導的戰爭,在此期間那些將二代如張苞、關興、關索、趙統、趙廣得以在此場戰爭中得到了歷練,也收服了孟獲、鄂煥等一批番將。此後諸葛亮才真正騰出手來北伐中原。但他的六出祁山都是功敗垂成,最後在五丈原將星隕落。諸葛亮行兵佈陣重在奇與巧,並不重驚與險,可以說他一生謹慎,極少涉險,也正因如此,他六出祁山並未取得太大功績,即便如魏延提出奇襲子午谷的計劃,也被求穩的諸葛亮否決了,因為那個計劃風險太大。諸葛亮的謹慎是有道理的,因為蜀國國力擺在那,禁不起大開大合式的勝敗。劉禪獻給鄧艾的降表上明確地寫著蜀地人口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兩千,官吏四萬。這一比例很清晰地體現的蜀民所承擔的稅負之重。無怪乎每當蜀軍犯魏時,司馬懿都冷笑著說他們糧儘自然就退了,好幾次都被他言中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蜀國沒諸葛亮不行,諸葛亮活著蜀國還行,諸葛亮死了,蜀國就不行了。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為後世之表率。
-
24 # 文藻巧翁
諸葛亮,(181——234)
字孔明,三國時蜀國丞相,琅邪郡陽都(山東沂水)人。東漢未,隱居鄧縣隆中(湖北襄陽西),自比管仲、樂毅,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草廬,他向劉備建策:佔據荊(湖南、瑚北)、益(四川)兩州,謀取西南各族統治者支援,聯合孫權,抗禦曹操,進而統一全國,即所謂“隆中對”。深得劉備嘉許,稱“我之有孔明,猶如魚之有水也。”從此成為劉備主要輔弼。劉備據其策略,聯孫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並進取荊益,建立了蜀漢政權。曹丕代漢,他建言劉備稱帝,任丞相。劉備死後,受遺詔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領益州牧。當政期間,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勵精圖治,賞罰嚴明,主持制定法典《蜀科》,主張“賞賜不避怨仇”、“誅罰不避親戚。”志在攻魏以圖中原,先後5次出兵攻魏。234年,第5次北伐時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拒,終因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諡忠武。相傳曾革新連弩,能同時發射10箭,又主持製造“木牛流馬”,以利山地運輸。所撰《出師表》披肝瀝膽,勸戒後主“親賢人,遠小人”。一字一句,都以肺腑流出,堪稱千古絕唱。著作有《諸葛武侯集》。
回覆列表
諸葛孔明無疑是一代忠臣智者的化身,躬耕於南陽的瀟灑隱士,三顧茅廬後的矢志不渝,託孤之臣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一生為劉氏父子可謂是盡心盡力,實現了一個臣子的至始至終的承諾。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再次拂去歷史的塵埃,走近武侯。
諸葛亮是那個時代傑出的知識分子,後來的經歷更是證明了他是一代傑出的政治家。作為那個時代身懷抱負,理想的他,躬耕於南陽只不過是,韜光養晦,等待賢主而已。實現政治理想,拯救天下蒼生才是他最大的抱負。
透過浩瀚的歷史,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諸葛孔明的生平,因為他的形象實在是太高大鮮明,不論是後世的統治者還是為人臣子,諸葛孔明都是值得敬仰的典範。諸葛亮是一個傳統的人,與那個時代大多數的知識分子一樣,有著迫切而執著的政治追求,也正是這份傳統,影響著武侯的一生。
恢復漢室,北定中原是他為之奮鬥的最高追求。無論是跟隨皇叔南征北戰,還是為蜀漢政權七出岐山,都是同一個目的。
忠君之道,是他的人生信條,終武侯一生對劉氏父子可謂是忠誠不二,自始自終都在履行一個為人臣子的本分。
矢志不渝的堅持理想抱負,即使不能完成,仍然做最大的努力,為了漢室中興,諸葛孔明是盡了畢生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