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人要的洋芋

    不光喜歡他的才華,還喜歡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東坡肉是我學會做的第一道菜。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其他諸如《水調歌頭》、《定風坡》等等,我也很喜歡,也是名篇。

  • 2 # 凱哥講史

    我最喜歡的宋代詞人是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我喜歡蘇軾這幾首詞。

    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是蘇軾遇雨抒懷之作。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風雨、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這首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幽默。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如果人們要因為不能十全十美而感傷,那是大大的沒必要了。人這一輩子,有些事是出乎意料的,有些事是情理之中的,有些事是難以控制的,但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別忘了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得失了無憂,來去都隨緣。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蘇東坡這樣一個人,樂觀豁達,胸襟開闊,可以接納塵世紛擾,化解人生苦痛,因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 3 # 王拾一

    喜歡李清照

    1.同為女子,我到死都寫不出來這種話,是真的對她崇拜呀

    2.前期是閨怨,後期有家愁國恨,文采還慢點,這不只是一個女子,可輕天下鬚眉

    怎麼看怎麼優秀啊真的是

  • 4 # 八零後老夫子

    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與唐詩並稱雙絕,便於歌唱,古人常常執手板,就吟唱起來。現代流行歌曲也有好多將宋詞作為歌詞的,比較著名的如王菲演唱的《但願人長久》,歌詞就出自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詞的大家特別繁多,代表人物主要有豪放派代表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代表柳永、李清照。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詞人是陸游,其實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移換南宋,宋朝盛時已過,陸游的詞與蘇軾等前輩風格不同,多抒發憂國憂民之情。其實與其說喜歡陸游,不若是因為喜歡那首《釵頭鳳·紅酥手》而愛屋及烏,因為這首詞裡面悽美愛情故事令人動心。

    唐琬生於官宦人家,書香門第,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也作得一手好詞。陸家將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宋高宗紹興十四年,大約20歲的陸游,迎娶了小自己五歲的表妹唐婉。

    婚後二人舞墨弄詞,琴瑟和諧,感情親蜜。可惜秀外慧中的才女,卻無法生育,一直沒有子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禮教裡,沒有子嗣繼承香火,是極大的不孝。何況陸游出身名門望族,這是母親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一對伉儷,被硬生生的拆散,唐婉被逐出家門。陸游心如刀絞,卻不敢違母命,只好為唐婉另置住處。隨後母親命陸游另一位王氏女為妻。“歡情薄”終究抵不過“東風惡”。

    後來,陸游離開了家鄉,追求仕途,以冀報國。民族的矛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令其悽苦不已,異鄉漂泊。

    十年後,三月繁花漸次醒的春天,已經31歲的陸游回到家鄉。鬱郁不得志,一懷愁緒的遊覽故地沈園。沒想到的是,居然遇到了唐婉夫婦。昔日愛人,已為人婦,百般滋味湧上心頭。

    這一幕,不覺的熟悉嗎?當年韓信不也是與季桃兩情暗悅,蒙受屠戶胯下之辱後,忍辱負重,終成一代兵仙。他日榮歸故里,不忘初心,去看望季桃,結果發現季桃已為人婦,還有了孩子,其丈夫居然是當年的屠戶。但韓信以德報怨,沒有報復屠戶,反為其謀衣食無憂的差使。這一切都是為了心愛的女人,想讓她好,臨走時韓信告訴:"季桃好好活下去。”

    陸游何嘗不是?縱有千言萬語,愛恨交錯,只釀的苦酒一杯。

    徵得丈夫趙士程同意,唐婉親手敬了陸游一杯酒。陸游飲後,於沈園壁上題寫了那首《釵頭鳳·紅酥手》,寫罷,擱筆黯然而去。背影像極了《大話西遊》裡夕陽武士說的:“他好像一條狗唉!”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後來,唐婉也題寫了《釵頭鳳·世情薄》,作為回覆: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以後不久,唐婉抑鬱卒,為情折煞。斯人已去,此後五十年間,陸游對此情終身念念不忘,有一次不自禁再遊沈園,睹物思人,潸然淚下,寫下了《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自古英雄多長情,晚年彌留之際寫下《示兒》,抒發不能金戈鐵馬,精忠報國的遺憾,但誰會想到此時的他依然的深深眷戀他的唐婉。一不能為家國衝殺,改變國運;二沒能與愛人長相廝守,成為陸游人生的兩大遺憾。

  • 5 # 風景與畫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6 # 龍呀影片

    蘇軾(別稱蘇東坡、蘇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 7 # feiguogong

    我最喜歡的宋朝詞人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蘇軾蘇東坡,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和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詩方面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方面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在散文方面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其父親蘇洵和弟弟蘇哲並稱三蘇,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詩詞共有3456首,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等均是千古絕唱。

  • 8 # 窗外木橋

    歷史窗外,木橋觀點。

    蘇軾的絕大多數作品都以大氣磅礴著稱,而我最喜歡的是他情感的細膩表達之作——《江城子-夜記夢》,是他寫給妻子王弗的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翻譯成現代文如下: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忘懷。

    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沒有地方能訴說心中的悲傷淒涼。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認不出我來了,四處奔波早已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

    你我二人默默相對無言,只有淚落千行。

    料想你年年都為我柔腸寸斷,在那淒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

    蘇軾的妻子王弗,16歲時嫁給蘇軾,二人兩情相悅,相敬如賓,恩愛有加。王弗年輕漂亮,對蘇軾父母也非常孝敬,夫妻二人恩愛情深。

    可惜造化弄人,兩人的感情維持了十一年,王弗就因病去世了,享年二十七歲。

    試想一下,二人的甜蜜生活才滿十年,突遭這樣的變故,任誰都很難接受。

    此時的蘇軾悲痛欲絕,久久不能忘記美好的過往,獨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獨難熬。

    而立之年,本是夫妻同心,向上發展的時刻,王弗的去世對蘇軾來說,有如抽魂剝魄,其心中的不捨與悲愴,是不言而喻的。

    公元1075年,蘇軾任職山東密州,這一年的正月二十,一夜夢迴往昔,他夢見了已逝十年的愛妻,心中波濤洶湧,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這首詞沒有過多雕琢,只用質樸的語言,娓娓訴說自己的心情和夢境,將對亡妻的思念表達的深沉、哀婉,萬般不捨用恍惚迷離的文字和色彩抒發出來,催人淚下,讀之令人心痛。

    此時,已是不惑之年的蘇軾,慨嘆世事乖舛、天命無常,這首詞中,全然沒有了其他作品裡的英雄豪情,彷彿一個痴情男子在細語聲聲,情感細膩綿長,成為悼亡詞的不朽之作。

  • 9 # 愛好變成事業

    我最喜歡的宋朝詞人是蘇東坡。

    第一首是《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這是作者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 ,這首詞寫得氣勢豪放,酣暢淋漓。一改淺斟低唱之風,讀來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結尾直舒胸意,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

    第二首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作者對青天發出了迷茫的痴問。詩人渴望那“瓊樓玉宇”般聖潔的理想,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是冷酷的。詩人不得不承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是詩人沒有被悲哀淹沒,而是希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全詞基調樂觀,富有哲理,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

    第三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透過對英雄人物的追慕,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透露出政治上失意。面對周瑜雄姿英發的少年英雄形象,用豪放的歌聲來表示他對現實的不滿和蔑視。

    第四首是《江城子》這是作者吊念亡妻的詞。寫與妻相逢也不認識,二人在夢裡見面,只有淚千行,直到寫到那個讓人斷腸明月夜、短松岡。

    還有《西江月》――平山堂。寫人生的短暫和對故人的懷念。

    《浣溪沙》寫村野的見問和感受。

    《蝶戀花》寫暮春景色和作者惜春情懷的小詞。

    還是很多,不如上面的膾炙人口。這裡不再一一例舉了。過去了這麼多年了,人們還是朗朗上口。

  • 10 # 往事如煙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創制飛虎軍以彈壓湖湘。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冑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其他的如《青玉案·元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也是辛棄疾的傳世名作。

  • 11 # 阿強要奮鬥

    我最喜歡的還是女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真可謂命運多舛。金兵入據中原時,留落到南方,境遇孤苦。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作者以 “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捲簾 ”,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悽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透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這首詞中作者抒發的那種非比尋常的悽苦哀愁,格調看起來雖顯低沉,但分析此詞不能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氛圍。聯絡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閒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託,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聲慢》這首滿含悽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這首詞裡,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 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喻巧妙,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詞的意境透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 12 # 歷史痴

    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既是南宋著名的詞人,又是領兵抗金的將領。在詩詞上的成就,辛棄疾能與蘇軾並稱,但我最佩服的是他堅守在抗金一線為守護家園不屈不饒的精神。

    從青年時代起就參與義軍抗金活動,立志恢復中原,直到68歲含恨而終,都沒有放棄過北上中原。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每次唸到辛棄疾的這一闋詞都會心潮澎湃。

  • 13 #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我最喜歡的宋詞人是蘇軾。但是最喜歡的一首詞卻不是蘇軾寫的。這句詞是黃庭堅寫的《寄黃幾復》中的一句,叫做: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年齡越大,對這句詩詞的感觸越深,只一句話,卻道盡了人生。

    宋詞博大精深,有的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蘇、辛、柳永、李清照等等,名作眾多,流芳百世。

    但筆者卻唯獨對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句話非常喜歡,也不能說是喜歡,總感覺這句話跟自己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共鳴。

    它不像是一句詩詞,倒像是說的我自己的人生一樣。

    行盡天涯路,縱然不哭,我們的眼裡,已經有了風霜。

  • 14 # 使用者1662981568501

    做人,要做到!萬事孝為先,教童品之道,夫妻和諧美,幸福萬年長,但是這些不是拿來用嘴說說就能為到的,解放初期年代要做到這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當今現實社會需要你付出很大的金錢,聰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不要以為你是個男人,就不需要保養。至少飲食方面不能太隨便,多吃番茄,海產品,韭菜,香蕉,都是對男性健康有益處的食物。你要是看不到價值。我可以告訴你,至少你能把看病節約下來的錢,給你的女人多買幾個化妝品。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就看你給不給自己機會!

    贊贊贊!

  • 15 # 月曉YB

    我最喜歡的宋朝詞人是柳永,奉旨填詞柳三變。

    我接觸柳永的第一首詞是在我的初中時代,作為壞學生的我,從來都不是父母眼中的驕傲,反倒給他們製造了很多的麻煩。在一個唯學習成績論的班主任眼裡,我從來都不是什麼好學生,有段時間幾乎就是做什麼錯什麼。在那段時間,會偶爾拿著學習機翻裡面的詩詞。也是機緣巧合,第一次認識了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其實很喪,很迷茫。名落孫山的樣子像極了那個時候的我。但是,柳永卻能把特別喪的心情以如此無所謂的文字寫出來。讀過之後,我卻反而有了一種學習的動力,無非就是考不上學,回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唄。想通了這一點,雖然不至於和柳永一樣去煙花巷陌找尋意中人,但確實有一種灑脫的感覺。看淡一切,也便得到了世界。

    高中時候,課本里學了《望海潮》與《雨霖鈴》,實際上《雨霖鈴》一直是人們傳唱的佳作,尤其是那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道盡了離別相思之苦。我反倒是對《望海潮》更加感興趣,印象當中那個時候百家講壇正播袁騰飛的《兩宋風雲》,談到虞允文書生抗金,談到海陵王完顏亮男侵,有傳說講完顏亮是因為讀了《望海潮》裡那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才動了徵宋的念頭。閉上眼睛想想這個八個字,是真的美呀!這就是柳永文字的力量,它能夠為你營造一個極度舒服的景象,讓你活在他為你編織的夢裡不願意走出來。

    後來,買了一本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王國維在評詞的時候,講長令宋詞裡寫的最好的有兩篇,一篇是蘇軾的《赤壁懷古》,另一篇便是柳永的《八聲甘州》。柳永在這首詞裡所構建的景象,是我最享受的景象。秋雨裡洗過的夕陽,殘照當樓,心裡還住著見不到的人,這首詞真的是亂了我的青春期。談到夕陽,李白也寫過,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可李白構建的,是英雄,是俠客。而柳永的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構建的卻是平民,是普通百姓,是一個見不到自己心上人而枉自悲傷的普通人。

    大三時候,買了一本李煜、柳永、晏小山、李清照的詞評。我才真正讀到了我認為柳永寫的最好的一首詞:戚氏。那首詞寫的就是柳永的一生,回憶年少時,當歌對酒競留連。可如今卻落魄的停燈向曉,抱影無眠。其實,那才是人最真實的寫照,曾經倚陌紅樓,暮宴朝歡,終究是大夢一場空,最後也不過是孤影照驚鴻。

    人,往往在孤單的時候才能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才能明白自己是個幾斤幾兩。大三時候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那個時候很迷茫,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在經過無數個抱影無眠的日子後,從新的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既然那麼喜歡歷史,就去做一名歷史老師吧!

    如今,在天津靜海的某高中,也已經工作了兩年多了。每當在課堂上講到宋朝市民階層的擴大,講到宋詞興起的時候,還會說到那句“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還會給學生們背一段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鳳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那是宋朝,普通平民百姓,最真實的寫照。

  • 16 # 隱泉

    這個問題,我也發表一下意見吧!最近在看一本書,蔣勳說宋詞,這本書裡介紹了宋詞的興起,與唐詩的區別,受益良多!如果有對宋詞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柳永,原名三變,後改名柳永,北宋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而詞跟詩不一樣,詩是士大夫階層的專屬,詞是用來唱的,是伶工之詞。詞更多是流傳於市井之中。凡事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這也是對柳永詞的一個高度評價。

    而我最喜歡他的《鶴沖天》一句話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可以這麼理解,我寧願把考取功名的浮名,換一杯酒,聽女孩子唱一曲。這首詞,是在柳永考取功名失敗後寫的。宋仁宗知道了,便說,此人好淺斟低唱,不要浮名。且填詞去吧!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面對失敗,不氣餒,調侃自己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

    柳永流傳於世的詞不多,描寫也差不多都是市井生活,市井裡的愛情,市井裡的人。用一句話說,是最接地氣的人了。

  • 17 # 有時聊人文歷史

    聖天子一見而三嘆——辛棄疾。

    他是千里拼殺南渡,讓南宋天子都為之嘆息的猛將,他是大分裂時代無法實現理想的悲劇英雄,他是斷鴻聲裡望穿故土的江南遊子,他是縱酒松林、擎蒼牽黃的狂士。英雄江左老,辛棄疾的人生就算沒有詩詞,也足以算作不朽傳奇。

    (國畫作品 醉裡挑燈看劍)

    國恨是辛棄疾這一輩子最大的主題,也許這濃的如同漫天烏雲的國恨中,還帶著一絲絲無法悵然的思鄉之情吧。辛棄疾一生都在思念著故鄉,而他夢裡的故鄉卻再也回不去了。

    縱觀辛棄疾的詞,會發現,他是一個特別喜歡登高的人。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南鄉子 何處望神州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

    無人會,登臨意。

    ……

    看,辛棄疾是喜歡登高的。

    為什麼?

    也許只有在高處,才能依稀望到他永遠回不去的家鄉吧。

    ……

    歷史背景

    辛棄疾出生在公元1140年,在他出生的十四年前(1126)冬,北宋發生了一場驚天大禍——

    金兵第二次圍困了北宋的首都——汴京。

    金兵從南北兩個方向圍困了北宋都城,同時建立了許多哨卡,將汴京城徹底封鎖。然後,驅使大量勞力,晝夜趕製炮架與鵝車,準備攻克北宋都城。天空中飄落大雪,下了四天四夜,寒冷遍佈整個汴京。宋欽宗身披鎧甲,登城巡邏,汴京危在旦夕。

    (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汴京盛景 靖康之後 此景只存夢中)

    金軍展開大規模進攻,宋軍用神臂弓展開防禦,神臂弓不是弓,而是一種勁弩。但是城內的守軍只有十萬人,城外金軍可以輕易動員數倍於守軍的兵力,守軍在消耗戰中漸漸落在下風。金軍在城外建造了幾百門拋石機,可以發射一百斤的炮彈。為了保住政權,北宋王朝開啟了和金朝的談判,希望透過割讓山西、河北等北方領土換取和平。

    這個舉動讓竭力抵抗計程車兵們心如死灰,許多北方軍人為了抵抗金兵捨生忘死拼盡全力,換來的卻是家鄉被朝廷割讓給金人的殘酷訊息。

    宋軍的指揮系統是為了強幹弱枝而設計的,在實戰中漏洞百出,幾乎完全依靠前方將士的奮力抵抗來彌補。而北宋面對強敵,戰和不定,又讓這些猛將無所適從,甚至成為路線鬥爭的犧牲品。反觀金朝,倒是能夠賦予前線統帥更為充分的指揮權。

    金朝的弱點在於皇室奪門,比如完顏亮,就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電光火石間,宋軍依靠黃天蕩大捷,守住了江淮一線。完顏亮是一個失敗者,但與此同時,他也促成了金朝對宋朝的高壓態勢,促成了金朝從塞北王朝向中原王朝的過渡。金朝的猛安謀剋制度是最早的百十進位制軍民合一軍事化制度,這是一種高效集約的軍事制度。蒙古的萬戶制、清朝的八旗制度均脫胎於猛安謀剋制度。

    ……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北宋已經滅亡了。他的父親給他取名為棄疾,是要讓他成為第二個霍去病,為這破碎不堪的河山獨當一面。

    年輕的辛棄疾投身轟轟烈烈的北方反金大起義。最終,他並沒能光復北方故土。辛棄疾在1162年歸順南宋,這一年他才二十二歲。他率兵突襲數百里,抓獲降金叛徒,又擺脫金兵追捕,回到南宋將叛徒正法。的確有霍去病千里奔襲的影子。

    可是,辛棄疾的血勇,無法改變宋金對峙的大局,也無法改變南宋屈辱求和的被動地位。作為一個北人,他在南宋朝廷中受到猜忌,不被重用。只能在痛苦中不斷的希望,又不斷的破滅……

    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

    這首破陣子可以看作辛棄疾對年輕時代的回憶吧。如果讓他自己選擇,他很可能做選擇做一個光復河山的英雄,而不願做一個江南終老的詩人。破陣子的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就是他心境的真實寫照。

    辛棄疾的心中不只有金戈鐵馬,也有兒女情長。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被中國人傳頌了一千多年。作品大約創作於1171-1172年間,此時辛棄疾已過而立之年,正是由青年轉向盛年的階段。這個時候他正在臨安任司農寺主薄。這是個管理倉庫的工作。元夕,即正月十五。在宋朝,這個日子是男女戀人相會的日子。辛棄疾的這首詞,生動再現了南宋杭州地區正月十五的節日盛景。根據歷史記載,臨安每到正月十五的夜晚,全城會施放數百架焰火以慶祝。花千樹、星如雨,描繪的就是焰火飛落的瞬間。說明中國人至少已經放了八百年的煙花了。汴京雖然沒了,可是宋朝的新都臨安城依舊繁華無比。正月十午,臨安城中的男女老少提著彩燈,高興的在大街上賞月。詞的前半段觸景,後半段生情。生動的描繪了一個男子在繁華街市的人潮湧動中焦急的尋找著情人時的心情。漂亮的女子一個個從他眼前走過,目不暇接,卻都不是他要等的人兒……

    這個男子是誰?是辛棄疾本人還是他的朋友?他心中的人兒又是什麼模樣?八百年風霜過後,這一切已經無從定論。但這動情的一瞬間、這等待的心情,卻因為這一首短短的詞永恆般的儲存下來。

    當三十一歲的辛棄疾矗立在這充滿煙火與愛情的臨安街頭,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華中心,心中是否會想念千里之外金人鐵蹄下的家鄉父老?

    那個被等待、被尋找的女子,應該欣慰吧。辛棄疾為她寫了詩,永遠的把她留在了這輪迴不停的人世間。

    ……

    當青春遠去,希望也漸漸遠去的時候,辛棄疾用一種豁達的態度描寫自己的盛年生活。

    清平樂

    檢校山園,書所見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這裡有一個看點——白酒床頭初熟。說明了在南宋時代,白酒是米酒。這種用裹被子發酵米酒的方法,至少在90年代的中國依然常見。

    一生風雨後,靜看松竹——這時多麼好的電影結尾,可是如果認為這是辛棄疾最後的結局,那就錯了。

    開禧北伐與結局

    到了辛棄疾老年,他又辦了一件事,那就是支援太師韓侂冑的北伐行動。

    但是,韓侂冑實際上是為了建立朝中的威望而決議北伐的,動機不純,因此準備的十分倉促。金朝也早有預判,北伐最終落得大敗。南宋被迫求和,砍下了韓侂冑的腦袋送去金國認錯——這也算是千古未有之事了。如此結局,辛棄疾也沒什麼好下場。那首——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就是寫於這個時期,辛棄疾發出了何處望神州的哀嘆,他的人生走到了尾聲,據說他臨終前還在高喊——殺賊。

    ……

    最後,以一首輕鬆自嘲的助興飲酒詞作為結尾。

    西江月 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最後一個字——去,讀音為(Que)四聲。

    好一個——去!

    ……

    參考書目

    汴京之圍

    辛棄疾

    詞牌名可能有不同版本

  • 18 # 有條可待

    辛棄疾:將帥大才,卻終究一代詞宗

    《人間詞話》裡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中境界:

    而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就是最後的境界。

    辛棄疾的一生,道不盡的傳奇與辛酸。

    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縮手旁觀初未識,兩兩三三而已。變化須臾,鷗飛石鏡,鵲抵星橋口。搗殘秋練,玉砧猶想纖指。堪笑千古爭心,等閒一勝,拼了光陰費。老子忘機渾漫與,鴻鵠飛來天際。武媚宮中,韋娘局上,休把興亡記。布衣百萬,看君一笑沈醉。——念奴嬌

    辛棄疾生於金朝,祖父辛贊在金朝為官,並且官職不小。

    他本可以活的平凡且精彩。

    就像同學党懷英一樣。

    耿京造反,是活不下去。

    而他起義追隨,卻是因為滿腔報國熱血,抗金復宋之情根深蒂固。

    耿京瞭解辛棄疾人才出眾,不過卻只識其文采。

    職以筆墨差事。

    直到他單槍匹馬擒下了盜取大印的義端和尚。

    眾人才知道他原來武藝也出眾。

    採石磯一戰,完顏亮大敗,禍不單行,後院又起火:完顏雍擁兵自立。

    完顏亮首尾受敵,本欲在長江與宋兵決一死戰,不料部下叛變,身首異處。

    完顏雍繼位,大赦天下,下令:在山為賊寇,下山成良民。

    於是起義軍多有歸順者。

    這個時候,辛棄疾見識不同眾人,他力勸耿京:降金不如降宋。

    耿京聽了。

    派遣辛棄疾等11人奉表歸宋,宋高宗委任耿京為天平節度使。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趁辛棄疾等人不在,張安國叛變,殺害耿京,率眾降金。

    辛棄疾聞聽,大怒,率領50騎兵直驅山東,奔入5萬人中,將正在飲酒作樂的張安國捉拿,並且號召耿京舊部歸宋,把張安國押到建業斬首。

    此時辛棄疾,才22歲。

    這番過人膽識,驚動宋高宗,也聞名於天下。

    辛棄疾南歸。

    自此在南宋,餘生四十餘年,本欲盡畢生才幹,肝腦塗地,北上收復山河。

    然而終生只能作詞而嘆。

    他時常想起年少之時,他卻不知道:少年橫槊,橫槊也只在少年。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

    他一直夢想,能統帥三軍。

    可,宋室一直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孝宗後期,湖南多盜,朝廷想起了他,讓他平叛亂,辛棄疾繼任後,立“飛虎軍”,剷除盜亂,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他乾的很出色,可宋室一度無抗金之意,北上之心。

    他也漸漸感覺到了自己在官場中“不為眾人所容”。

    幾番繼任,都是無關戰場的官職。

    即便如此。

    也沒有安穩。

    他曾七次被彈劾,屢番被革職。

    可他不曾放棄。

    縱使賦閒在家,卻始終不忘國仇民恨。

    中原已非國有,靖康之恥猶未雪,而君王西湖歌舞,民族大義全然不顧。

    他從來沒有想過比國家還重要的事情。

    可是國家也從來沒有想過他很重要。

    但他沒有失望,南歸不忘北征,國家大事大於個人小譽。

    可天子不明,朝臣不一。

    上獻《十論》《九議》《美芹十論》。

    都石沉大海。

    不僅如此,接連四年,改官六次。

    與民族戰事愈來愈遠。

    他嘆息,怨恨。

    唯有將憤懣寄於詞中。

    想那掌中舞罷蕭聲絕的趙飛燕,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

    昔時天下之寵愛集一身,最終不也都落了個悲慘淒涼的下場。

    筆鋒所指,盛氣凌人。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

    淳熙八年,辛棄疾任江西安撫使。

    這一年,江西一帶發生嚴重的饑荒,朝廷命其處理賑災事務。

    他到任後在要道旁張貼“閉糴者配,強糴者斬”,以控制糧食買賣;

    又拿出官府的錢,派能人從外地運糧。

    這些舉措使得糧價穩定下來,民眾得以購買糧食。

    他也因此受到了宋孝宗的嘉獎。

    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可希望很快破滅。

    同年冬天,他又被彈劾。

    這一次,他終於失望了,他終於明白,朝廷終究不會重用他。

    無論他是否可以。

    他選擇歸隱田園。

    可胸懷激昂之心,慷慨之志。

    又怎能志在山水。

    他做不到像陶淵明那樣,無弦之琴,亦能奏鳴曲。

    他恨,恨世間再無如孫仲謀一樣的英雄人物,赤壁之戰,火燒八十萬雄兵。

    京口此亭尤在,江河不改,青山依舊,但歷史卻是風雲變換、物是人非。

    時間一如長逝的流水。

    抺去了歷史英雄的豐功偉績,也捲走了風流人物的風采神韻。

    世無英雄,奸臣當道,天子昏庸,致使曾經英雄輩出的錦繡江山痛落敵手。

    看不到收復故國的希望。

    這一切,痛心疾首。

    新執政者韓侂冑,雖有戰心,卻無準備。

    很有可能是下一個文帝。

    欲戰需有將。

    他想朝廷再度起用。

    雖年已六十有餘,可壯志尤在。

    他也會一飯鬥米,肉十斤。

    以示尚可用。

    哪怕這樣,他也知足。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髮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水龍吟》

    嘉泰三年。

    北方蒙古壯大,金國被擠壓。

    把大軍又往南開進。

    國家尚未北伐,賊寇卻先南征。

    危急關頭,韓侂冑想起了辛棄疾。

    時辛棄疾已經64歲。

    即便如此,他也激動的不以久閒為念,不以家事為懷。

    單車就道,風采凜然。

    他高興極了。

    彷彿又回到了當年那個橫槊的少年。

    辛棄疾名望出眾,韓侂冑想利用他招募抗金力量。

    人心不古,但他樂意。

    他擔任鎮江知府,打造了軍服,招募士兵,訓練了一支精銳軍隊,準備抗金。

    自己等待的時刻終於來了!

    終於來了麼?

    他又被彈劾!

    開禧元年秋。

    韓侂冑把辛棄疾從鎮江調回紹興府任知府。

    他灰心喪氣,無奈只能接受。

    然而彈劾之人仍未罷休。

    他還沒到紹興。

    韓侂冑又把他革職。

    他長嘆:華髮早生,此生再無為國之心。

    他回到鉛山。

    第二年,正如他所預料。

    南宋與金國的戰役失敗。

    倉皇北顧!

    十二月,南宋向金國求和。

    次年,金國要求南宋把韓侂冑的人頭送到金國才答應議和。

    韓侂冑大怒。

    欲再次用兵。

    又想起了辛棄疾。

    可他再也出不了山。

    詔命到達鉛山的日子。

    辛棄疾已經病重。

    九月十日。

    他抱恨入地,賚志以歿,終年68歲。

    臨終之前,最後兩字:

    殺賊!

    殺賊!

  • 19 # 凡塵了事

    中華文化向來源遠流長百家齊放,不管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有著獨特的文學魅力,所以才能被人傳誦至今反覆琢磨。在眾多的宋代詞人當中,才女李清照以“清新絕美、意蘊深長”而出名,從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李清照不僅是婉約詞派的典型代表,而且每個人生時期的詞作風格均不同,這也是她備受矚目的原因。

    清新脫俗的閨中詞

    李清照出身於官宦之家,而且還是當地非常有名的書香門第,從小就耳濡目染頗具才情。在待字閨中的時候,李清照曾寫過很多首文筆脫俗的閨中詞,懵懂少女心躍然紙上。《浣溪沙•閨情》一詞不但體現出了少女容顏的嬌媚秀麗,還表達了自己快樂的心情,此時的李清照是沒有任何憂愁的。

    《點絳唇•蹴罷鞦韆》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少年時期的剪影,天真無邪的少女與春心萌動的惶然於字裡行間表露無遺,將場景描繪得特別美好。李清照原本就是出身高貴且飽讀詩書的千金小姐,理應擁有這樣美好的人生與未來。

    新婚時期的甜蜜

    當李清照到了出嫁的年紀以後,家中父母便為她定了一門婚事,對方乃是趙家三子趙明誠,同樣年輕有為家境殷實。其實,李清照與趙明誠早已見過面,再加上趙明誠對她過往詞作的讚賞之意,擁有這樣的婚事對於李清照來說絕對是一件幸事。

    李清照出嫁以後,《賣花擔上》這首詞便是對她婚姻生活的描述,這也是她一生當中最幸福最甜蜜的一段時光。“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新婚夫妻共同出遊,然後在路上偶遇賣花郎,順手買來別於鬢角給自己的丈夫看,這時的李清照就是一個單純活潑又嬌羞幸福的小女人,完全看不到憂愁的影子。

    度過了甜蜜的新婚時期以後,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還是迎來了短暫的離別,畢竟對方是效忠於朝廷的官員,怎麼可能一直拘泥於後院瑣事?《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首詞則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憂而不傷卻難以疏解。

    國破家亡時的顛沛流離

    雖然李清照的婚姻很幸福,但依舊逃脫不了國破家亡的命運,一家人顛沛流離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當趙明誠選擇棄城逃脫的時候,李清照覺得非常羞愧,特意寫下《夏日絕句》來鼓勵丈夫。趙明誠聽後深覺有愧。非常遺憾的是,趙明誠不久以後便因病去世了,獨留李清照一人悲苦寂寥。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李清照將一部分家產捐給了國家,只可惜此時的大宋腐敗嚴重,根本挽救不了頹勢。對李清照造成最大打擊的乃是與張汝舟的婚姻,對方不但貪圖她的錢財還曾經動手,李清照只能破釜沉舟高發張汝舟,這也是她晚年孤苦無依的原因。

    暮年時的孤苦

    《聲聲慢•尋尋覓覓》這首詞是李清照的巔峰之作,只可惜所表達的內容過於沉重,其中的國愁、家愁與情愁再難訴說。

  • 20 # 殤蝶灬葉子彡

    我比較喜歡蘇軾,他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作品較受歡迎,因為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五了,想找晚老伴,兒媳說老不要臉,不養你老,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