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一首音樂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 22 # 淺淺閱讀

    宋朝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積弱積貧的時代,因為它的軍事比較羸弱,所以不能像漢唐那樣在草原上開疆拓土。而事實上也是,它連本屬於漢地的幽雲十六州都未收回。更讓人詬病的是,偌大一個北宋,竟然與契丹簽訂“澶淵之盟”,最後被金所滅;南宋就更不用提了,先是向金俯首稱臣,後被蒙古所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千瘡百孔的朝代,卻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尤其是文學藝術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這得益於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期的基本國策:重文輕武。在實施了這樣的舉措之後,宋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很多聲名顯赫的文人。唐宋八大家,宋朝就佔了六位。其它的像婉約派的晏殊、晏幾道、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蘇東坡、辛棄疾等等,哪一位在我們現在聽來都是如雷貫耳。

    然後在這一干大名鼎鼎的文人之中,最喜歡的還是蘇軾,沒有之一。喜歡他不僅因為他是個全才,還因為他是北宋乃至整個中國最偉大的文學藝術家。他精通詩文書畫,文章汪洋恣肆,明白暢達。不到二十歲便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征服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他的詩清新豪健,富有哲理,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至今我們吟哦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不是也頗有感悟?書畫就不一一列舉了。詞就更不用說,當稱得上宋朝最偉大的詞人。單看宋神兩代皇帝對他的評價就知道,蘇軾的才學,無人能及。

    宋神宗皇帝曾說過:“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宋孝宗皇帝稱蘇軾:“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如此有才學的詞人,怎能教人不喜歡?喜歡蘇軾不僅是因為他的千古才氣,還有他的作品裡反射出來的對人生的態度,對現實的思考。特別是在發生了“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之後,他的詞風有了非常大的轉變。他從一個年輕氣盛的才子,過渡到儒道佛兼修的哲人,最終成長為北宋最偉大的文學藝術家。可以說,黃州是他一生的轉折點。

    剛到黃州,蘇軾窮得沒處落腳,只能暫住在一座寺院裡。此時的他,內心無比孤獨與悽苦,常常食不知昧,夜不能寐。一日夜深人靜,想著之前的種種,蘇軾睡意全無,索性起身,寫下了下面這首詞。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此時應該是秋季的夜晚,殘缺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已經落了葉的梧桐樹上,滴漏聲斷人們開始安靜,睡覺的時間到了。可是有誰又能看見孤獨的人獨來獨往,彷彿那縹緲的孤雁一般形單影隻。不知道什麼聲音突然把它驚起,它繼而匆匆回身,但心裡太多的痛苦卻無人能懂。在這樣寒冷的夜晚,它挑遍了所有的樹枝卻沒有能夠棲息的,最後只能在冷冷的沙洲孤寂地度過一晚。

    這首詞中的”孤鴻“明顯地是指蘇軾自己。這表明當時的政治環境一片悽風苦雨,那些在”烏臺詩“案中挑起事端的御史就如同驚起孤鴻的事物一樣,它可以是不懷好意的人扔出去的一顆石頭,一段枯木,目的就是讓孤鴻不得安寧,當然如果能一擊而中使孤鴻斃命就再好不過了。聯想到蘇軾之前的遭遇,那些所謂的”新進“人士就是想置他死地而後快。蘇軾只是就變法的本身談論自己的看法,並沒有冒犯誰,所以他內心才悽苦無比。在御史臺被關押了一百多天後,蘇軾內心猶存驚懼,卻難以言表,只得將痛苦壓抑。但即使這樣,他也要表明自己的心境,我就是堅持自己內心的看法,即使孤立無援也無所謂,沒有立錐之地也無所謂。這首詞同時也反應出了他蔑視流俗、清高自許的品性。

    如果說此時的蘇軾剛剛是從驚懼中走出來,帶點孤高,帶點自傲,那下面這首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裡表明原因: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時的蘇軾已給自己取了東坡居士的名號,他已適應了躬耕於東坡的生活,沒事與朋友吟吟詩,喝喝酒,日子倒也愜意。一天,東坡與一群朋友在喝酒回來的路上遇上了大雨,而拿著雨具的僕人卻又先行而去。一行人被淋得像落湯雞,狼狽不堪,忍不住抱怨。而蘇軾卻坦然面對,在雨中拿著竹杖穿著芒鞋,坦然而行。雨過天晴,太陽初現,一切又美麗依舊。風和雨怎麼擋得住我勇往前行的步伐?

    這闕詞是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自己雖身處逆境,屢遭挫折,卻不畏懼、不頹喪、勇於面對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蘇東坡寵辱不驚的胸懷,豁達瀟灑的氣質在這闕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蘇軾還有很多詞也讓人喜歡。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實在是數不勝數。

  • 23 # 夢裡有時終須有

    宋朝的詞人很多,名垂青史的更是多不勝數,要說我最喜歡的當首推辛棄疾。為什麼呢?是因為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他的詞豪放不羈卻又不失細膩,一生致力於驅除韃虜,恢復中原,從詞的字裡行間能體會到一腔報國熱血,能文能武,對帶兵打仗頗有心得,是一位頂天立地的中華好男兒。

    可以說,他滿足了一個男人的全部幻想,年少有為,官拜將軍,醉臥沙場,挑燈看劍,麾下雄師百萬。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大丈夫當戰死沙場,無怨無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五了,想找晚老伴,兒媳說老不要臉,不養你老,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