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北疆同心聊歷史

    玄武門之變是李唐初期因兄弟爭位而釀成的一起人間慘劇!有人說這是秦王李世民處心積慮導演的結果,但我個人以為卻並非如此。玄武門之變之所以會發生,乃是因為受形勢所迫,李世民才不得不痛下決心剷除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太子李建成雖並非昏庸無能之輩,但是卻對齊王李元吉過於偏聽偏信,也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而齊王李元吉卻嫉妒秦王李世民的赫赫武功,認為秦王勢力的壯大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因此一再向李建成進讒言詆譭李世民,在他的蠱惑下太子李建成也對李世民有了成見:也認為秦王不僅威名太盛,且又因長期率兵佂討天下而得到了唐初那班文臣武將的愛戴,故而對自己的太子之位的穩固構成了威脅。因此便開始與齊王合謀,想要剷除李世民這個對手!

    而唐高祖李淵做為三個兒子的父親,當然不願意看到兒子們兄弟鬩於牆,釀成家庭慘劇!於是便決心安排李世民前往洛陽,主持自陝以東的天下。這實際上就是在為太子與秦王劃分勢力範圍,是想以分天下予二子的方式,來了解兄弟之間的恩怨!雖說李淵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也不能保證自己死後太子與秦王之間不再發生衝突,但起碼暫時能夠將太子與秦王分開!假如照此實行下去,或許就不會發生玄武門之變了。

    但是太子與齊王卻唯恐縱虎歸山留下後患,想要把李世民留在長安,以便從容擺佈整治於他。所以他們極力反對李淵讓李世民到洛陽去的想法,在他們的阻撓下李淵的想法沒能實現。而且在此之後太子與齊王卻加緊了對秦王的迫害,企圖除去李世民身邊的文武賢才,先斬斷其羽翼而後再一舉剷除李世民!

    唐初之時天下剛剛安定,國家的力量尚不強大。因此北方的突厥趁勢加緊了對唐朝的掠奪,導致了唐初邊患屢起。太子與齊王認為這是一個徹底摧毀秦王的良機,於是便向唐高祖建議:任用齊王為帥統兵抵抗突厥的進攻,並請調動秦王府的精兵猛將一起出佂。而這就是他們展開剷除李世民所釆取的第一步。他們的第二步是:讓李世民去為齊王送行,然後再尋機刺殺他,以便完成消滅對手的目的!其第三步是:在消滅了李世民以後再設法逼迫李淵退位,由太子李建成登基為君並立李元吉為太子(這個可能性似乎不太大,但是卻有記載)!

    太子與齊王的密謀卻不慎洩露出去了,秦王在得知這個情報後感覺到了危險的迫近!於是便立即與下屬討論對策,在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等心腹的力勸之下,李世民才下定了先發制人的決心。他決心採取果決的應變手段,派部下在玄武門設伏,最終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就是史上記載的玄武門之變的始未由來。

    結語:無論是秦王李世民,還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甚至是唐高祖李淵,他們在身處唐初那個微妙而又險象環生的時局之中時,其實都是身不由己的。

    因為他們各有各的支持者,所以有多少人的身家性命繫於他們身上,他們所面對的壓力就會有多大!時勢固然也是英雄創造的,但是有時英雄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形勢所迫加上猜忌之心,則成了導致玄武門之變的催化劑!

  • 22 # 大理小哥生活日記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是謀劃了好久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聯手已經把李世民逼到了絕境。其二李世民功高震主,大唐大半江山是自已打下來的,但是李建成不死他永遠做不上皇帝位。李世民只有一不做二不休,首先製造玄武門政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後逼李淵封自已為太子

  • 23 # 司馬小絹

    話說在李淵決定起兵造反時!召開了一次家族會議;會上李淵說:“(大意是)從今天起!我們李家人不分男女,年齡不分大小,都要同心協力以家族利益為最大化,因為造反成功了,大家都是王、候、將、相;如果失敗了,要被滅九族,”。

    剛開始李家族人都非常團結,特別是李淵父子四人在戰場上相互支援,配合的最默契,直到李家打敗隋煬帝建朝後,因為李世民的功勞最大,謀士和武將最多,實力最強,嚴重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寶座。

    這個時候太子想對李世民動手,又感覺不是李世民的對手,就給了三弟李元吉更多的承諾,拉他一起對抗李世民!

    是李淵的偏心!激怒了李世民:

    李淵雖然在朝中的文武大臣都用太子的人,幫助太子鞏固朝廷實權,但李世民的功勞太大,手下有自己的一幫文臣武將,個個都是利害角色!

    這時的李淵開始幫太子打壓李世民,先把李世民手下最得力的倆個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調開,然後太子開始收買李世民手下的武將或者把他們調走或讓他們坐牢!在李淵和太子雙重打壓下,太子黨雖然遂步控制了朝廷局面!但太子在謀士魏徵和三弟的勸說下,一致認為必須徹底除掉李世民,以決後患!所以他們抓緊機會到處蒐集和汙衊李世民的不利證據。

    這只是李世民的外部壓力,還有來自內部的壓力就是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等人直接表示如果不早採取果斷措施都有殺身之禍。

    這個時候京師禁衛軍首領常何送來一條訊息說:齊王李元吉正在家裡操練五百死士,等培訓差不多了就準備設伏殺死李世民!李世民也感覺到了危險正一步一步向自己走來,他果斷的決定先發制人!李世民集中心腹,密詔房玄齡和杜如晦到秦王府共商大計。有秦王李世民親自出面向父王舉報太子和齊三李元吉要密謀奪位!

    李淵一開始不相信,李世民說有證據可以當面和太子對質,李淵下召,叫太子和齊王第二進宮對質!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在禁軍首領的幫助下,領人馬事先埋伏在玄武門!

    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走到玄武門發現不妙時,為時己晚!李世民率領伏兵將他倆和衛兵全部殺死。

  • 24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玄武門之變絕對是一個處心積慮的結果。更確切的來說是李世民處心積慮要謀取皇位,而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則是無奈和處心積慮都有。

    李世民有野心,故而對李建成不服

    李淵起兵反隋,李建成和李世民各領兵馬抵達長安城,而李淵在建立唐王朝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

    但是在李世民看來,李建成無非是佔了年長的便宜,無論是能力還是其他,太子的最佳人選都是自己才對。

    李世民的野心在後來的征戰中越來越膨脹,與此同時,李世民的威望與勢力也越來越大,漸漸有了與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禮之勢,因此他並不服李建成。

    培植黨羽,擴大勢力

    李建成封為太子後,便一直居於京城協助李淵處理政務,而李世民則一直在外征戰,為唐王朝開拓疆土。

    換言之,李建成的勢力主要在朝堂之上,而李世民的勢力主要在軍中。

    李世民除了將軍中勢力經營得如鐵桶一般,還設立了文學館招徠人才,很快就有如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前來投奔。

    並且因為功高卓著,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可自置屬官,並且李世民還兼任了尚書令,朝中大臣也多有投效。

    篡改史書

    根據史書記載,褚遂良曾經擔任過李世民的起居郎,主要就是記載李世民的言行舉止。李世民曾多次想要檢視起居注,但是都被拒絕。

    最後,李世民在房玄齡等人的幫助下拿到了起居注,卻大為不滿。

    “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

    李世民要求修改史書。

    經過修改史書,玄武門之變成了李世民大義滅親,而李建成則成了昏庸無能的窩囊廢。

    但是反向來看,如果真是迫於無奈、大義滅親,他又何須修改史書。

    結語

    玄武門之變即便李世民心有無奈,但更多的是蓄謀已久、處心積慮。為了自己的野心以及皇位,他是早就想好了的。

  • 25 # 自信的petter

    玄武門之變是一場直麵人性的武力鬥爭,兄弟相爭,兵戎相見,也是事實上誰也改變不了的武力對決。對於這場鬥爭從中國的歷史程序上看,損失是最小的,也就死了兩個皇子,然後忠於太子計程車兵在看到太子的人頭後也就一鬨而散了。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內戰,是老百姓的幸運,更加幸運的是李世民為了證明自己,一生勵精圖治,國力強盛,是中華民族的大幸!

    對於這場權力之爭,在李世民上臺後無論他怎樣篡改歷史,其實還是很明顯,就是李世民處心積慮導演的一場大戲。當然太子這邊也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不過還是大意了。或者說本事還是沒有李世民大。

    事情的經過其實很簡單,李世民到李淵處告發太子和後宮佳麗有染,李淵大怒,讓太子第二天來當面對質。第二天,太子的手下勸太子不要去,太子考慮再三還是去了。這時去面對他父親,太子還是有充分準備的, 首先太子住的地方離李淵其實很近,他相信如果有變,他的人近在咫尺,這樣的距離不會出多大的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玄武門的看守是太子的人,或者說太子以為是他的人,事實上早就被李世民買通了,太子還被矇在鼓裡。這點很關鍵,如果沒有被李世民買通,太子絕對不會失敗。

    最後,太子還是太自信,或者說太幼稚。對形式的分析太樂觀,認為李淵還是站在他這邊,他自己的勢力事實上也是強於李世民,在光天化日之下,李世民不敢把他怎樣的。

    後面發生的大家都知道的,李世民埋伏於玄武門,在看到太子後,直接痛下殺手,而太子方面,看的出來連最起碼的心裡方面還沒有準備好。連射兩箭,由於沒有拉滿弓,都沒有殺傷力。

    而殺完太子後發生的一連串的事如,尉遲敬德逼宮。太子一家老小,也就是李世民的親侄兒,侄女全部被殺。在安排好外圍後,李世民迅速登基。李淵被尊為太上皇,這一切的一切,都看得出,李世民事先都已經安排好了,規劃好了。李世民很幸運,一切都按他的意思成功了,不管後期他怎樣修改歷史,說太子怎樣下毒,下套害他的,在手足相殘這一點上,是他永遠翻不過去的一頁,當然這其實也是封建王朝權力交接一個很難繞過去的坎,也就是制度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姐妹談戀愛突然不想談了?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