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勒劍
-
2 # 納蘭子悠
清朝建立時,中國境內最大的三股政治勢力分別是:明朝政府、蒙古勢力集團、後金政權。其中蒙古與明朝已經互相為敵近三百年,而努爾哈赤為首的後金集團為了集中全部力量進攻明朝,迫切的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所以努爾哈赤透過不斷和蒙古聯姻、封爵的等政治手段拉攏了蒙古各部落上層,大量的蒙古族女人來到後金朝廷,或稱為皇帝的后妃或稱為皇子們的福晉,或稱為功臣們的妻子。努爾哈赤本人更是-有十多位蒙古族后妃。
到了皇太極時期,清朝後宮中的蒙古族后妃達到了鼎盛,不僅皇太極的皇后出身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就連崇德四妃也皆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落,其中大名鼎鼎的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和日後的孝莊文皇后就在其中,這五位后妃時皇太極後宮中地位最為尊崇的人。其他妃嬪包括滿洲妃嬪在內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皇太極時期,清朝正式建立,並且加大了對明朝的打擊力度,擴大了打擊規模,這一階段也是清朝統治集團和蒙古各部貴族接觸最為頻繁的時期,蒙古各部落在清朝進攻明朝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強悍的蒙古騎兵配合勇猛的的滿洲八旗兵參與了多一重要的戰爭,為清朝入關和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順治朝,順治帝的廢后和孝惠章皇后也都出身蒙古,後來的康熙朝,也有著大量的蒙古嬪妃。乾隆朝之後,由於國家趨於太平,清朝政局逐漸穩定,蒙古的作用逐漸減小,蒙古族后妃入宮的數量也在減少,地位也有所下降,但是仍有很多蒙古族女性成為了清朝後宮的著名人物,比如恭親王之母孝靜成皇后、同治帝皇后孝哲毅皇后等。
蒙古各部落則透過聯姻等方式獲得了大量的賞賜,因此對清王朝更加忠誠,成為了清王朝北部邊境的守護者,為鞏固中國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清朝對蒙古的民族政策是積極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清朝歷代統治者正確的處理了同蒙古的民族關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3 # 周朝文DMU
從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聖祖,先後有四後、十三妃出自蒙古科爾沁等部其中就包括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姐妹據瞭解,海蘭珠(宸妃),蒙古名字叫哈日珠拉,是孝莊(名叫布木布泰)的親姐姐,她比孝莊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比孝莊晚嫁皇太極9年,但與皇太極的感情很深那麼,清帝為何愛娶蒙古族女子呢?
蒙古女人似乎並不以美貌著稱;娶妻娶德?蒙古女人也並不以賢德著稱。要解釋其中的原因必須從努爾哈赤說起。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野心勃勃地計劃南下侵明。而一旦他舉兵南下,卻有個心頭大患,即是隔壁老王擋住去路,並且老王還會乘虛而入,搶了地盤搶女人。這個隔壁老外正是鄰居漠南蒙古。明末之時,蒙古族以沙漠為中心,分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三個部位。漠南蒙古相當於如今內蒙全境以及部分東北地區,位於後金西部。
為了解除心患,努爾哈赤率兵征服了漠南蒙古。如果不能打敗強敵,那就加入他們吧,表示臣服的蒙古人為了心安,提出希望滿蒙聯姻。恰好漠南科爾沁的貝勒明安的女兒“頗有風姿”,努爾哈赤一眼看中,於是一拍即合,努爾哈赤大禮迎娶之。過了三年,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貝勒孔果爾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
滿清早期入主中原,憑藉的是和蒙古各部的聯合且蒙古實力強大,並處邊疆,也和滿清發源地相鄰,滿清為了維護統治最好的辦法就是結親。
滿清透過聯姻來加強對蒙古的籠絡控制,維護清王朝的利益清朝入關前,滿蒙之間的聯姻,始終是互相嫁娶但是,滿族出嫁宗女數量及比重的增加,使得“滿蒙聯姻”的目的與形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最初蒙古部族是為了依附滿族而將女子嫁入滿族。
清朝初期,為了壯大自己實力必須結合蒙古的一些力量,“滿蒙聯姻”是壯大清朝力量的一個重要途徑,皇帝自然就喜歡娶蒙古女人了。
後來,則是滿族為了籠絡蒙古各部、加強藩屬關係而主動將宗室女子嫁入蒙古各部滿洲和蒙古貴族之間長時間、多層次的通婚,不僅鞏固了雙方政治上的聯盟,穩定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秩序,而且一定程度上直接促進了兩族間的融合,加強了清廷與邊遠地區蒙古貴族的聯絡,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透過滿蒙聯盟,蒙古各部逐步呈現出穩定的局面,成為清朝統治最穩定和最可依賴的地區和力量。
努爾哈赤作為皇室首娶蒙古女人的先行者,體驗還不錯,並且因為政治局勢的需要,於是下令兒子們娶蒙古貝勒之女為妻。如此一來,逐漸形成了傳統延續下來,到了清朝中後期,由於政治局勢的變化,這種和親式的聯姻才消失。
-
4 # 任十三讀史
清朝的大多妃嬪是蒙古女人,這是有傳統的。
最早可上溯到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那時的清朝人還在關外,與蒙古的漠南部落接壤。最靠近他們的便是蒙古族的一支科爾沁部落。努爾哈赤征服了蒙古的漠南部落,科爾沁的族長直接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努爾哈赤。從此開啟了清朝皇族找蒙古女人的先河。
入主中原之後,這個傳統也沒有改變。清朝皇族喜歡找蒙古女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他們認為蒙古族與滿族更親近,找蒙古女人做皇后,血統更加純正。
其次,世代聯姻成了習慣。自從清朝與蒙古這種聯姻關係後,前幾任蒙古皇后都會把自己親族的女人嫁到皇宮,以延續自己的地位。所以這種以老帶新的做法一直往下延續。
最重要的是便於加強統治。清朝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以來,他就意識到,如果要崛起,不把蒙古各部落擺平,就很難向南發展。所以聯姻後,這種關係就加強了,也很少有人敢作亂,世代為清朝皇帝效力。
清朝的民族政策還是比較高階的。清朝皇帝常說自己治下滿漢蒙回四族共享榮華。可實際上,清朝的統治者一直利用人口較少的回族和蒙古族加上滿族一起來制衡漢族,以求達到政治權利上的平衡。
-
5 # 史學蟲洞
滿蒙聯姻,清朝繞道通過蒙古進攻中原,透過聯姻拉攏蒙古,穩定自己的軍事後方
防止,清軍於明朝激戰正酣之時,蒙古也卡搗亂
-
6 # 小北2014
清當年所以得天下必先服蒙古。為什麼有傳言滿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是因為魯爾哈赤雄才大略,遠勝明君。清也稱後金,金朝當年對南宋也是各種虐。蒙古就不多說了,中世紀戰神,雖然說被朱元璋滅了銳氣,但仍有土木堡之圍。從古代歷史上分析,北方遊牧民族兵強馬壯以劫掠為長有點像北歐蠻族但力量應該更為強大。長城最早可不是秦始皇修的。泱泱中國古代歷史,經常刷屏的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農耕文明的侵入。試想當年北方兩大戰鬥力爆表的戰力一旦結合起來是什麼狀況?所以清對於蒙是先征服聯合南下一統江山。然後採取屢屢和親融合控制策略,不愧一流帝王術也。比如有名的僧格林沁大將軍。
-
7 # 古談奇聞
對於中國歷史上的中原王朝來說,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是被防範的物件。尤其是北方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他們驍勇善戰,建立的大元王朝統治中國近百年,即便是明朝建立之後都沒有將這個民族的政權完全消滅。這樣一個強大的民族,清朝人採用的是什麼態度呢?
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想要去逐鹿中原,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他們的鄰居蒙古人搞好關係,要不然在和明朝對抗的時候,蒙古人背後來上一刀那可受不了。所以清朝初年,對於蒙古人採用的是拉攏交好的政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通婚,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就是那個時候嫁給的皇太極。而皇太極的皇后、順治皇帝的皇后都是蒙古貴族的女兒。清朝就是透過婚姻來維繫兩個民族的關係。另外,清朝在制定八旗制度的時候,還出現了蒙八旗,就是將蒙古人編入了自己的軍隊,一起南下攻打明朝。這樣看來蒙古人跟清朝人簡直是親如一家。
蒙古人可是馬背上的民族,清朝建立之後,如果蒙古人南下與清軍爭奪天下的話,那一定是個大麻煩,所以清朝入主中原之後也開始限制蒙古人的發展。首先就是不能讓漢族的先進文明傳入蒙古,清軍在中原與蒙古的交界處設定層層的關卡,在當時的山海關等地方,清朝都設定了關卡,雙方人員都不能隨便的出入,這就大大限制了蒙古人進入中原的渠道。清朝人認為讓蒙古人看不到中原的花花世界,他們也就不會有南下的念頭。
另外,清朝禁止中原的先進文明傳入蒙古,蒙古人不能學習漢族的文化知識,也不讓蒙古人和漢族文人進行交流,蒙古人在書寫官文的時候只能用蒙古文或者是滿文。這也是蒙古在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間一直封閉落後的重要原因。
清朝皇帝的很多后妃都是蒙古人,但皇帝們娶的都是蒙古的貴族小姐,而清朝的統治者們是不允許漢族人跟蒙古人通婚的。總之就是要避免漢族與蒙古人進行交流。清朝對待蒙古人的政策就是將他們圈在蒙古的草原上,不讓蒙古人漢化,要知道清朝之所以變強大跟多年與中原學習是分不開的。所以清朝入主中原之後阻止蒙古人漢化,為的就是不讓這個強悍的民族發展起來,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
8 # 史家鉤沉
打江山考勇氣,守江山靠策略。清朝與蒙古和親就是一種守江山策略。這也是清朝蒙古嬪妃多的原因。
在清朝歷史上,從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聖祖,先後有四後、十三妃出自蒙古科爾沁等部,要知道清朝也就才歷經十三帝,這個比例還是很高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首先要保障北部邊境的穩定。要知道在古代,蒙古族可也是實力彪悍的,尤其是他們擁有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騎兵。雖然努爾哈赤征服了漠南,但是不採取懷柔政策,反是必然的。因此自清朝立國起,就把滿蒙聯姻定為基本國策,以此來拉攏蒙古,有人會說清朝不可能這麼軟。這話不假,關鍵是幾個女子就可以擺平的事,皇帝是斷然不會選擇戰爭的,但凡戰爭都是有風險的。
其次,還要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清朝是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起初遇到比較多的反抗,如果不能穩住蒙古,南北皆反就很麻煩。更重要地是,透過扶植蒙古同樣能抬高自己,在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裡,少數民族必須扶一貶一突顯自己。
-
9 # 歷史滄桑
早在大清老祖宗努爾哈赤時,滿蒙就開始聯姻,當時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時,為了更好的處理,以林丹汗為首的蒙古察哈爾部的關係,就實行了滿蒙通婚的政策。
清朝有八旗制度,有滿洲八旗,又將歸順來的蒙古騎兵編入八旗,稱蒙古八旗,將早時歸附努爾哈赤的漢軍也編入八旗,稱漢八旗,漢八旗也可稱為旗人,在旗人稱不在旗人為“民人”,清朝有“旗民不結親”的規定,也有說法叫“滿漢不通婚”,並不是指滿族人不能與漢族人通婚,而是旗人與旗人外的人不能通婚,所以大清皇室後宮,漢族女子極少,有也是編入漢八旗的旗人。
在大清建國後,滿人為了更好處理,自己和北方蒙古等遊牧民族的關係,就一直沿用滿蒙通婚的政策,更是為了穩住強大的蒙古族,大清將皇室女子嫁入蒙古的事件,可謂不少,蒙古族也將貴族女子嫁入大清,所以大清後宮的,皇后、嬪妃有很多事蒙古族人,所以就有了“滿蒙一家親”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孝莊文皇后,就是蒙古族人。
滿漢通婚最大的好處是,大清入關後,只要平定了葛爾丹叛亂問題後,就把困擾歷朝歷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問題就解決了,大清和整個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是處理的最融洽的,正是歸功於“滿蒙聯姻”。
滿蒙通婚是大清的政策,這正是大清皇后、嬪妃,蒙古族很多的原因。
-
10 # 愛鏟史的貓
如果你習慣了騎馬,那你出門可以選擇走路和騎馬,那你選哪個?應該是騎馬吧,選走路的估計是不走尋常路的。同理,滿族人建立的王朝,那麼正統的王室血脈應該是啥?那就應該是滿族人的血脈。那怎麼保證血脈的完整性?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來看,答案自然就是物種的同一性,這放在人身上同理。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真正聊一聊為什麼清朝的大多嬪妃蒙古女人。
歷史上有兩次北方遊牧民族打敗中原農耕民族而統一全國的時期,一個是元朝,蒙古民族建立的,一個是清朝,滿族人建立的。同樣的遊牧民族,相同的剽悍。這在根本上決定了滿蒙聯姻更有利於爭取到蒙古的支援,而同屬遊牧民族文化區,滿族和蒙古族有很多共同的東西,例如飲食例如穿衣,例如習俗等,這對於成婚的雙方來說,可以說三觀吻合,更易於傳宗接代。
再者說,清朝入關以來,滿蒙漢多方力量劃分其實很明顯。入關初頒行剃髮令,是對漢民族的同化,滿族八旗蒙古八旗漢族八旗的地位不平等,漢族人做小官等,這些種種,其實說明了漢族人不被滿族人高看,而蒙古族不一樣,清朝初幾位皇后都是蒙古族輸送,這些就相當於滿蒙綁在一起,也有利於是蒙古族諸部落的制衡。
-
11 # 大江侃歷史
話說漢族女子自古就宜家宜室,江南採蓮泛舟比西子更美的水鄉女子,一如煙雨中的丁香花,北方女子豔麗奔放,嬌憨活潑,中原大地的女子皆有傾城之顏,各有各淡定心驚的美,但為何清朝的大多嬪妃都是蒙古女人?
這得從清太祖努爾哈赤說起:清太祖努爾哈赤以武力逐一征服了“漠南”各部,1612年,努爾哈赤以科爾沁蒙古貝勒明安之女“頗有風姿”為名,“遣使欲娶之”,明安於是將女兒嫁個給努爾哈赤,明安貝勒成為蒙古王公中第一個與清聯姻的人。
161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郡王孔果爾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同時也命令他的兒子們納蒙古族王公的女兒做妻子,其中包括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第十子德格類、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等都娶了蒙古族王公的女兒為妻。
這就是貫穿清王朝始終的“滿蒙聯姻”的開端,到後來,納蒙古族妃子儼然成為清皇室貴族之間心照不宣之事。到清聖祖康熙皇帝之時,清朝就有四後與十三妃皆為蒙古族之女,如果是清太祖個人更為偏愛蒙古族之女尚說的,但清代帝王都對蒙古族女子青睞有加,這背後就絕不是巧合那麼簡單。
1629,皇太極起兵徵明,科爾沁部二十三位貝勒率領部眾追隨,為擊敗明軍立下戰功,後來又助皇太極攻淩河,戰功碩碩,為大清帝國立下了不少功勞。可見清朝的皇帝偏愛納蒙古妃不僅因為草原女子似男兒般英氣灑脫,更是為國家的長久安寧考慮。
因此,清朝的大多嬪妃都是蒙古女人。
-
12 # 洪真英眼睛會說話
首先是傳統,蒙古皇后第一個嫁給努爾哈赤,接著以後就成為傳統。
其次,政治需要,當時清朝統治不穩,需要蒙古各族的平穩。
再次,聯絡蒙古等少數民族來統治人民,達到治理上的需要,即滿蒙回漢政策。
-
13 # O_o假裝忘記
首先,清朝源於關外的女真族,清太祖太宗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間是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至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這個時期的女真族不足以跟明朝抗衡,因此就立下了“滿蒙聯姻”的基本國策,他並不是真的非常喜歡蒙古女人,而真正的目的,就是透過聯姻拉攏蒙古各部,從而增加自己的實力,穩固後方,此其一。 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後,對關外的控制相對減弱,透過對蒙古各部落透過聯姻等方式加強對蒙古各部控制,成為了清王朝北部邊境的守護者,為鞏固中國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其二。 另外,清朝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女強人都是蒙古部落的,比如皇太極時期,皇太極的皇后出身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就連崇德四妃也皆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落,其中大名鼎鼎的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和日後的孝莊文皇后就在其中,這五位后妃時皇太極後宮中地位最為尊崇的人。甚至影響了順治跟康熙兩朝,所以說,清朝的很多嬪妃都是蒙古族是有的很濃烈政治因素在裡面的。
-
14 # 小力大叔
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想要去逐鹿中原,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他們的鄰居蒙古人搞好關係,要不然在和明朝對抗的時候,蒙古人背後來上一刀那可受不了。所以清朝初年,對於蒙古人採用的是拉攏交好的政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通婚,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就是那個時候嫁給的皇太極。而皇太極的皇后、順治皇帝的皇后都是蒙古貴族的女兒。清朝就是透過婚姻來維繫兩個民族的關係。另外,清朝在制定八旗制度的時候,還出現了蒙八旗,就是將蒙古人編入了自己的軍隊,一起南下攻打明朝。這樣看來蒙古人跟清朝人簡直是親如一家。
-
15 # 大明人
清朝皇帝為什麼多找蒙古女人,還要先腦補一段歷史。明朝時朱元璋和朱棣打擊了蒙元勢力,但蒙元勢力並沒有消失,而分化了幾部分。而靠東北的漠南部落與當時女真人經常接觸。
努爾哈赤崛起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盤,他征服了蒙古漠南各部落,當時科爾沁是努爾哈赤最先征服的一個小部落。為了保全自己,科爾沁部落與努爾哈赤達成協議,以和親方式結束戰爭。
1612年,科爾沁貝勒明安把女兒直接送給努爾哈赤,這是史上第一樁滿蒙和親。努爾哈赤見科爾沁女人很漂亮,於是又接連娶了兩個蒙古女人。後來乾脆把蒙古女人許給自己的兒子們。
清朝順治入關後,幾任皇帝選妃嬪時,蒙古女人必不可少。即使漢族女人長得多漂亮,也很難達到蒙古女人的地位。
之所以清朝皇帝選蒙古女人,有三個方面因素所決定:
一是便於加強統治。清朝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以來,他就意識到,如果要崛起,不把蒙古各部落擺平,就很難向南發展。所以聯姻後,這種關係就加強了,也很少有人敢作亂,世代為清朝皇帝效力。
二是世代聯姻。自從清朝與蒙古這種聯姻關係後,前幾任蒙古皇后都會把自己親族的女人嫁到皇宮,以延續自己的地位。所以這種以老帶新的做法一直往下延續。
三是延續血統。清朝沒入官之前,他們很講血統,但找了蒙古女人做皇后,清朝皇帝認為這是純正血統。
-
16 # 懸疑日誌2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野心勃勃地計劃南下侵明。而一旦他舉兵南下,卻有個心頭大患,即是隔壁老王擋住去路,並且老王還會乘虛而入,搶了地盤搶女人。這個隔壁老外正是鄰居漠南蒙古。明末之時,蒙古族以沙漠為中心,分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三個部位。漠南蒙古相當於如今內蒙全境以及部分東北地區,位於後金西部。
為了解除心患,努爾哈赤率兵征服了漠南蒙古。如果不能打敗強敵,那就加入他們吧,表示臣服的蒙古人為了心安,提出希望滿蒙聯姻。恰好漠南科爾沁的貝勒明安的女兒“頗有風姿”,努爾哈赤一眼看中,於是一拍即合,努爾哈赤大禮迎娶之。過了三年,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貝勒孔果爾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
滿清早期入主中原,憑藉的是和蒙古各部的聯合且蒙古實力強大,並處邊疆,也和滿清發源地相鄰,滿清為了維護統治最好的辦法就是結親。
滿清透過聯姻來加強對蒙古的籠絡控制,維護清王朝的利益清朝入關前,滿蒙之間的聯姻,始終是互相嫁娶但是,滿族出嫁宗女數量及比重的增加,使得“滿蒙聯姻”的目的與形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最初蒙古部族是為了依附滿族而將女子嫁入滿族。
清朝初期,為了壯大自己實力必須結合蒙古的一些力量,“滿蒙聯姻”是壯大清朝力量的一個重要途徑,皇帝自然就喜歡娶蒙古女人了。
後來,則是滿族為了籠絡蒙古各部、加強藩屬關係而主動將宗室女子嫁入蒙古各部滿洲和蒙古貴族之間長時間、多層次的通婚,不僅鞏固了雙方政治上的聯盟,穩定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秩序,而且一定程度上直接促進了兩族間的融合,加強了清廷與邊遠地區蒙古貴族的聯絡,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透過滿蒙聯盟,蒙古各部逐步呈現出穩定的局面,成為清朝統治最穩定和最可依賴的地區和力量。
努爾哈赤作為皇室首娶蒙古女人的先行者,體驗還不錯,並且因為政治局勢的需要,於是下令兒子們娶蒙古貝勒之女為妻。如此一來,逐漸形成了傳統延續下來,到了清朝中後期,由於政治局勢的變化,這種和親式的聯姻才消失。
-
17 # 楠楠的歷史閒聊
清朝皇帝為何要娶蒙古妃子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熟知歷史上乾隆時期的穎貴妃和豫妃是蒙古族出身,但實際上乾隆時期的蒙古族妃子也不僅僅只有穎貴妃和豫妃,愉妃和慎嬪也是蒙古人。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據不完全統計,乾隆帝有名分的妃子就達到了三十六位。這其中蒙古族嬪妃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事實上不僅乾隆如此,清朝太祖努爾哈赤開國之時就立下了“滿蒙聯姻”的基本國策,他們並不是喜歡蒙古女人,而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透過聯姻拉攏蒙古各部,從而穩定國家。
清朝建立時,中國境內最大的三股政治勢力分別是:明朝政府、蒙古勢力集團、後金政權。其中蒙古與明朝已經互相為敵近三百年,而努爾哈赤為首的後金集團為了集中全部力量進攻明朝,迫切的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所以努爾哈赤透過不斷和蒙古聯姻、封爵的等政治手段拉攏了蒙古各部落上層,大量的蒙古族女人來到後金朝廷,或稱為皇帝的后妃或稱為皇子們的福晉,或稱為功臣們的妻子。努爾哈赤本人更是-有十多位蒙古族后妃。
到了皇太極時期,清朝後宮中的蒙古族后妃達到了鼎盛,不僅皇太極的皇后出身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就連崇德四妃也皆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落,其中大名鼎鼎的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和日後的孝莊文皇后就在其中,這五位后妃時皇太極後宮中地位最為尊崇的人。其他妃嬪包括滿洲妃嬪在內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皇太極時期,清朝正式建立,並且加大了對明朝的打擊力度,擴大了打擊規模,這一階段也是清朝統治集團和蒙古各部貴族接觸最為頻繁的時期,蒙古各部落在清朝進攻明朝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強悍的蒙古騎兵配合勇猛的的滿洲八旗兵參與了多一重要的戰爭,為清朝入關和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順治朝,順治帝的廢后和孝惠章皇后也都出身蒙古,後來的康熙朝,也有著大量的蒙古嬪妃。乾隆朝之後,由於國家趨於太平,清朝政局逐漸穩定,蒙古的作用逐漸減小,蒙古族后妃入宮的數量也在減少,地位也有所下降,但是仍有很多蒙古族女性成為了清朝後宮的著名人物,比如恭親王之母孝靜成皇后、同治帝皇后孝哲毅皇后等。
蒙古各部落則透過聯姻等方式獲得了大量的賞賜,因此對清王朝更加忠誠,成為了清王朝北部邊境的守護者,為鞏固中國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清朝對蒙古的民族政策是積極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清朝歷代統治者正確的處理了同蒙古的民族關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18 # 微涼一刻丶
清朝建立時,中國境內最大的三股政治勢力分別是:明朝政府、蒙古勢力集團、後金政權。其中蒙古與明朝已經互相為敵近三百年,而努爾哈赤為首的後金集團為了集中全部力量進攻明朝,迫切的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所以努爾哈赤透過不斷和蒙古聯姻、封爵的等政治手段拉攏了蒙古各部落上層,大量的蒙古族女人來到後金朝廷,或稱為皇帝的后妃或稱為皇子們的福晉,或稱為功臣們的妻子。努爾哈赤本人更是-有十多位蒙古族后妃。
到了皇太極時期,清朝後宮中的蒙古族后妃達到了鼎盛,不僅皇太極的皇后出身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就連崇德四妃也皆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落,其中大名鼎鼎的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和日後的孝莊文皇后就在其中,這五位后妃時皇太極後宮中地位最為尊崇的人。其他妃嬪包括滿洲妃嬪在內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皇太極時期,清朝正式建立,並且加大了對明朝的打擊力度,擴大了打擊規模,這一階段也是清朝統治集團和蒙古各部貴族接觸最為頻繁的時期,蒙古各部落在清朝進攻明朝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強悍的蒙古騎兵配合勇猛的的滿洲八旗兵參與了多一重要的戰爭,為清朝入關和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順治朝,順治帝的廢后和孝惠章皇后也都出身蒙古,後來的康熙朝,也有著大量的蒙古嬪妃。乾隆朝之後,由於國家趨於太平,清朝政局逐漸穩定,蒙古的作用逐漸減小,蒙古族后妃入宮的數量也在減少,地位也有所下降,但是仍有很多蒙古族女性成為了清朝後宮的著名人物,比如恭親王之母孝靜成皇后、同治帝皇后孝哲毅皇后等。
蒙古各部落則透過聯姻等方式獲得了大量的賞賜,因此對清王朝更加忠誠,成為了清王朝北部邊境的守護者,為鞏固中國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清朝對蒙古的民族政策是積極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清朝歷代統治者正確的處理了同蒙古的民族關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19 # 野聞秘史
滿清皇后、妃子為何大多蒙古人?從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聖祖,先後有四後、十三妃出自蒙古科爾沁等部其中就包括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姐妹據了 解,海蘭珠(宸妃),蒙古名字叫哈日珠拉,是孝莊(名叫布木布泰)的親姐姐,她比孝莊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比孝莊晚嫁皇太極9年,但 與皇太極的感情很深那麼,清帝為何愛娶蒙古族女子呢?專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清天聰三年(1629)十月,皇太極起兵徵明,科爾沁部二十三位貝勒率領部眾追隨,為擊敗明軍立下戰功;天聰五年,科爾沁部隨皇太極攻打大淩河,大敗明將祖大壽可見,軍事目的也是滿蒙聯姻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朝後宮有哪些妃嬪是蒙古八旗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妃子至少有兩名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
清太宗皇太極至少有七名蒙古族后妃,最有名的有:
孝端文皇后(哲哲),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順治的生母),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都出自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皇帝有六名蒙古族后妃(其中兩位皇后),均無子女
清朝中後期,只有康熙、乾隆、道光皇帝有少數蒙古族后妃:
康熙皇帝:兩位蒙古族妃子,都無子女
乾隆皇帝:穎貴妃、豫妃
道光皇帝: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並非太子生母
滿清早期入主中原,憑藉的是和蒙古各部的聯合且蒙古實力強大,並處邊疆,也和滿清發源地相鄰,滿清為了維護統治最好的辦法就是結親。
滿清透過聯姻來加強對蒙古的籠絡控制,維護清王朝的利益清朝入關前,滿蒙之間的聯姻,始終是互相嫁娶但是,滿族出嫁宗女數量及比重的增加,使得“滿蒙聯姻”的目的與形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最初蒙古部族是為了依附滿族而將女子嫁入滿族。
-
20 # 回首那段歷史
首先努爾哈赤時期的後金政權主要在女真人內部聯姻,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之間聯姻,因為努爾哈赤要統一女真部落,聯姻是統一手段之一。同時他和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關係也很好,也存在聯姻。蒙古在明朝末年共三部: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漠南蒙古最先和後金政權通好,但是漠南蒙古的察哈爾部卻一直和後金對著幹。皇太極在位時,鞏固了後金內部,征服了朝鮮成為自己的附屬國,但是沒有實力征服蒙古,所以只能和親。但是同時派多爾袞征服了察哈爾部,並且俘虜了林丹汗的兩個妃子,後來這兩人成了崇德五妃中的兩個。皇太極和蒙古聯姻就是為了免去後顧之憂,一心一意對付明朝,同時蒙古還可以幫助他對付明朝。皇太極更將蒙古人編入八旗,建立蒙八旗,和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的聯姻達到高峰。
清兵入關後,清朝對待蒙古的政策就是安撫,不能造反,所以必須娶蒙古女人為嬪妃。對於造反的漠西蒙古就只能靠戰爭征服,如康熙親征葛爾丹。所以這個時期清朝皇帝娶蒙古女人目的就是安撫蒙古部落。
我認為以上便是清朝大多嬪妃是蒙古女人的原因。
回覆列表
這是清朝對蒙古族的三大政策之一:南不封王,北不斷親。
努爾哈赤為奪取大明天下,和蒙古族透過聯姻建立的政治同盟,也拉近了滿蒙關係,此後滿蒙通婚更加頻繁,比如孝莊皇后就是蒙古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