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陽光初起時
-
22 # 陳健4396
我不是紂王的粉絲,我尊敬楚霸王項羽,因為他威武不能屈,以死謝罪。
項羽雖然失敗了,依然是英雄,依然是大英雄。項羽戰敗不投降而是自殺,威武不能屈,感動了中國,感動中國數千年。
項羽由於犯了很多錯誤,比如殺死義帝,比如坑殺秦國降兵,比如捨不得封賞大將做諸侯,比如中離間計疏遠范增、比如不重用陳平、韓信等人,所以雖然前期百戰百勝,後期人馬卻越打越少,敵人越打越多,越打越強,終於被韓信十面埋伏圍在垓下,虞姬別了霸王自刎,帶了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江邊。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項羽最後一次表現出了英雄本色。
一、項羽不逃跑不投降,願用自己的性命為戰敗負責二、項羽用自己的屍首做禮物送給故人三、項羽戰敗不降,以死抵罪,感動中國數千年四、項羽戰敗不服,千年後遇到知音李清照
一、項羽不逃跑不投降,願用自己的性命為戰敗負責
烏江亭長勸項羽渡江逃走,說江東地方千里,人口幾十萬,足以稱王?
項羽笑著說:我和八千江東子弟渡江伐秦,現在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可憐我,讓我繼續稱王,我有何臉面見他們?就是不數落埋怨我,我項羽就不慚愧嗎?
於是項羽把自己的烏騅馬送給了亭長,請亭長帶著烏騅馬渡江。
項羽和活著的楚兵下馬,與漢軍死戰,項羽一人殺漢軍幾百人。
項羽身邊的勇士一個個的倒下了,最後唯有他一人挺立江邊。
前面是烏壓壓的漢軍,前面是漢軍血紅的雙眸,他們死死的盯著項羽,就好像看到了一大堆的金子。
二、項羽用自己的屍首做禮物送給故人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項羽看到了漢軍騎兵將領呂馬童,他曾經是自己的部下,叛變投降了劉邦。項羽說,你不是老朋友嗎?
項羽說,我聽說劉邦懸賞千金買我的頭,封賞萬戶,我就送給你做禮物吧。
項羽說完,拔劍自刎。
項羽戰敗,不投降,不逃走,以死抵罪。
雖然失敗,亦是大英雄。
三、項羽戰敗不降,以死抵罪,感動中國數千年
在項羽之前,項羽之後,戰敗投降,雖然丟人,卻是最常見的。
罕有為戰敗承擔責任,用生命謝罪。
項羽讓自己的熱血洗刷錯誤和恥辱,讓敵人心驚膽寒。
活著時英雄,死了是鬼雄。
項羽自刎,讓笑他罵他的人,也尊他敬他。
他寧死不過江,寧死不投降,讓中國人知道了失敗後,依然可以成為英雄。
感動了中國數千年。
幾年後,齊王田橫被漢軍打敗,逃到了海上的一座小島——田橫島。劉邦派人勸降,田橫為了五百壯士的生命,選擇入朝覲見劉邦。
田橫來到了長安附近,對左右說,劉邦是漢王,我是齊王,大家都是王,憑什麼讓我跪拜他,向他投降。大丈夫死也不降。就拔劍自刎。
留在海島的五百壯士聽到了這個故事,也拔劍自刎,死也不降。
1930年,徐悲鴻依據這個故事,創作了油畫《田橫五百壯士》,來歌頌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這是千百年來,每當強敵入侵,民族危亡之際,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迸發出來的高風亮節,寧死不退,寧死不降。
四、項羽戰敗不服,千年後遇到知音李清照
項羽戰敗自殺了,他的英魂不散,日日夜夜在烏江上空盤旋。
他狂怒著,咆哮著,要和敵人決一死戰。
烏江的水,洶湧澎湃,風浪往往幾天幾夜都不能平息。
項羽死後,又過了1331年,濟南最著名的女人——李清照來到了烏江邊。
水深浪急,無法渡江。
李清照來到項羽廟,瞻仰了項羽塑像。
心中回憶著項羽滅秦除暴的偉大功績,回憶著寧死不屈,寧死不降的偉大精神。
心潮起伏,不由得寫下了千古名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短短二十個字,寫盡了項羽的英雄氣概和不屈精神。
當空狂舞的項羽,暴怒千年的怒火平息了,血淚從眼中流出,化作細雨,灑下人間。
他苦苦等待了一千多年,終於等到了知音。
項羽終於安心了。
烏江的風停了,烏江的浪息了。
回覆列表
自古成王敗寇,若以此論英雄,那麼紂王和項羽固然算不上成功者,但是他們身為王侯,一經出場就霸絕天下,成為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人物,是以雖然他們最後都失敗了,然而並不缺乏追隨者,可以說圈粉無數。
商紂王的生平事蹟我們現在口中的商紂王,並非他的本名,只因後世厭其惡行,故稱其為紂王。 商紂王,原名帝辛(?--約公元前1046),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史書記載,帝辛自幼聰慧深得先王喜愛,故以少子的身份成為帝國的接班人。據《荀子·非相篇》表述,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就是這樣一個英俊瀟灑、才藝卓絕、天生神力能夠以一敵百的帝王。《史記·殷本紀》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也是這樣一個聰慧敏捷、資質卓越,力大無窮憑藉徒手就可以格鬥猛獸的勇者。凡此種種,可想而知他的影響力有多大了,就拿帝辛本人來說,隨便在商都的人群中展現自己的武藝或才力,那現場仰慕的人也會絡繹不絕大加稱讚,更不要說他這樣高貴顯赫的帝王身份,一經亮相那絕對是普天之下世人敬禮膜拜的物件了。拋開《封神演義》的狹隘描述,帝辛的一生也做過很多好事,譬如重視農桑、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征服東夷擴大疆土,而最為顯著的成績是他繼位期間,透過對周南蠻夷的討伐,把商朝的國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帶,確保了商朝的安全。從這一點來說,帝辛透過自己一系列的努力,鞏固了國家政權,促進了民族融合,也把中原先進的文化、生產技術帶給了周邊的落後地區,有利於當時的社會進步和經濟文化發展,可以說是一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政治行為。郭沫若在一首詩裡寫到:"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給予了帝辛很高的評價,他作為一代帝王敢於除舊革新,以奴隸和俘虜為商民,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甚至參軍作戰;他更是蔑視陳規陋俗,不搞祭祀鬼神之舉,不論出身貴賤擇後選妃,不論地位高低選賢任能,這些優秀的執政理念縱是一代明君也不過如是。只不過帝辛執政後期驕奢淫逸、居功自傲,耗費巨資建鹿臺、造酒池,聽不進意見殺比干、囚萁子,而又連年對外作戰、內防不足,以至於國庫空虛、國力衰竭,最後被周人趁虛而入商朝覆滅,帝辛自焚而死。 “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孔子的弟子子貢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明白,紂王並非人們口中所言的不堪,只不過他失敗了,失去了辯論的資本,所以任由後世抹黑誹謗。關於帝辛品質的優劣,孟子也曾說過“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可以說給予了帝辛很客觀的評價。《淮南子·繆稱訓》一書也看不過周朝對商紂王的汙衊,而說“三代之善,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謗,歲之積毀也。”這就充分表明,即使像夏桀和商紂傳說中那樣壞的人,也是日積月累人為毀謗造成的,我們看問題論是非一定要透過現象究本質,對於歷史人物不能夠偏聽偏信,要結合當時社會的真實發展情況來客觀品評。 總體而言,商紂王帝辛的確是一位有能力的國君,他天資不凡又聰明懂事,很小就受到父王的垂青,而在他執政期間文武兼備,表現了卓異的才能品質,在當世治國安邦過程中也是很得人心眾所追捧的,只不過他最後不幸做了亡國之君,被抹黑也是歷史的必然。項羽不平凡的一生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乃楚國名將項燕的之孫。據史書記載,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這樣的勇武自然是天下無敵的,也因此在很早的古代就留下“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譽,由此可見說項羽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為勇猛的將領也算名副其實。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在會稽郡起事時,項羽獨自一人殺郡守殷通及府內兵丁百餘人,於是剩下的人都趴在地上不敢起來,任憑項羽吩咐。只此一役,青年項羽就名聲大噪鶴立雞群,成為吳中地區爭相傳頌的當世戰神,隨後輕而易舉就接收江東八千子弟的歸附,這不能不說是項羽英勇蓋世的影響力所致。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自勉聯中有這樣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說的就是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嶄露頭角引領天下群雄的故事,彼時的項羽帶領楚軍以一敵十,九戰九勝,大破秦軍三十萬,致使其他反秦但作壁上觀的諸侯軍望風歸附,在項羽轅門召見他們的時候,全部嚇得跪倒在地匍匐前行而且無一敢抬頭仰視,項羽就這樣靠著自己的英勇戰績成為了諸侯的上將軍,做了各路軍隊的統帥,想及此時的項羽純粹是靠人格魅力上位,沒有任何權勢的影響或賜予。項羽的英勇自不必說,再看一看他曾經的追隨者:項羽的叔父項伯、項羽的堂弟項莊、項羽的堂弟劉猷(項伯之子,劉邦稱帝賜姓劉)、范增、龍且、英布、陳平、鍾離昧、季布、桓楚、叔孫通、周殷、呂馬童等等,他們這些不是當世名將,就是時代名流,曾經都是項羽忠誠的部下,跟隨項羽建功立業平天下,立下很多蓋世奇功。只不過勝敗兵家事不期,在最後的楚漢爭霸中,項羽不幸被圍而自刎烏江慷慨赴死,成了那個時代徹徹底底的失敗者,但是不能因為英雄的死,就枉顧他平生轟轟烈烈的壯舉,所謂時勢造英雄,項羽勇冠萬夫,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其美名響徹後世千年。司馬遷在《史記》中,用滿含深情的筆墨,為我們描述了楚漢爭霸時一代英豪西楚霸王項羽充滿傳奇的一生,他生於亂世忍暴秦惡政受項氏兵敗之辱,而後隻身一人率八千江東子弟,靠著自己的非凡和毅力滅秦軍、平天下、統領梁楚九郡,建立不朽功業,卻在楚漢之爭中落得自刎烏江的悲慘下場,至今讀之莫不令人唏噓!因此,有人評價說項羽是一個失敗者,而我竊以為,一個創造了非凡功業的英雄,用他短暫的生命時光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雖死猶榮。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故以紂王、項羽之名,響徹歷史千年,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篇章,成封王拜將,敗無疾而終,可謂雖死猶榮,雖然他們都失敗了,但是絲毫不影響世人的崇敬和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