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超超9918

    太宗以渝四十 徵上書 不應用奸臣 應近賢臣

    太宗諭 無防

    但什麼回事 就是李世民過了40中年後 重用了兩個喜歡拍馬屁的大臣 而且升官很快 魏徵著不下去 就上書了 李世民就說 這是小事 我把握得住 皇帝也想清鬆一下 沒關係

    後面發生了什麼 我學實有限 不知道了

  • 2 # 老貓談史

    唐太宗一直是中國帝王的典範,重用人才,廣泛實行仁政。特別有名的是擅長聽從別人的意見,現代高階官員不容易擁有這種品質,更不用說是九五至尊封建帝王了。“唐宗宋祖”已成為流傳千古的代名詞。李世民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光榮的“正面形象”。他使國家更強大、更繁榮。遺憾的是,他也有著鮮有人知的不光彩歷史。

    他晚年做得最過分的事情無非有兩個。一個是大興土木,另一個是連續多年戰爭。如果戰爭不可避免,按照當時的國家的力量也是沒有問題。然而,只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大規模的勞民傷財就顯得很過分了。他親自嚴抓基礎設施,在長安等地建造了大型宮殿。

    一年,李世民嫌棄京城過於炎熱,在臨沂山上建起了翠微宮。三個月後,他指責宮殿修建不好,並重新建了雨花宮。簡而言之,它花費了大量錢財。使得當時包括“飛山宮”在內的大型建築物奢侈奢華。一時間群臣議論紛紛分,但又不敢直說。

    晚年,李世民暴露了人的最大欲望,那就是對女孩和美女極為渴望。

    他越來越多地表現出貪婪的本質。他從未打斷過搜尋的美人的征程。那時,有一名小女孩才14歲。由於她漂亮的外表,她很快就被寵信,並獲封“才人”為了滿足他本人的慾望,李世民甚至沒有讓他的眾多弟妹去死。在他的弟弟齊王元吉去世後,他的弟妹們很快就成了李世民的美嬌娘。

    雖然他早年為大唐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但是他晚年也逐漸變得昏庸了起來,沒辦法,人無完人嘛。

  • 3 # 郭來說歷史

    晚年的李世民是很昏庸的,如果他要是晚死幾年,早些年他攢下的家底肯定會被他折騰光了,。歷史對他的評價就不會那麼高,當然他還篡改了史書。

    首先在晚年他醉心於長生不老,迷信方士,混亂吃一些所謂的長生不老藥,結果在貞觀二十一年,給自己吃中風了,要不是醫治的及時,他就要早死兩年。但他好了卻不吸取教訓,認之前的方士技術不高,還要搜尋方士,以求長生,結果沒兩年給自己吃死了。

    其次,不再虛心納諫,特別是在長孫皇后和魏徵去世。在取得一定的治國成績後,變得驕傲自滿,聽不進不同意見了。變得敏感多疑,因為一句歌謠,就殺死了追隨他多年的李君羨。又因為多疑推倒了魏徵的墓碑,秦瓊快死的時候,也死因為李世民多疑,被拉上高麗戰場,不久就病死了。

    最後,他晚年好大喜功,浪費民力。晚年因為覺得自己治理國家有功,就開始大興土木,大肆建造享樂的宮殿。大量徵發民眾服徭役,使百姓苦不堪言。

    總之,他也沒能夠逃脫無情的自然規律。

  • 4 # 博約古今

    魏徵我們都知道,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賢臣,經常給李世民提出諫言,即使可能讓皇帝不舒服黑臉的話,他也能直言不諱。

    而當我們讚揚魏徵的時候,肯定也會跟著誇讚李世民的容人之度,即使魏徵是自己哥哥李建成的臣子,也能夠寬宏大量的去請他來為自己效力,而且對於魏徵直言不諱的諫言也能夠虛心接收。

    可是大家知道嗎,在魏徵死後的待遇確是十分的令人悲哀。在公元643年,魏徵病死之後.唐太宗很難過,親自去他家弔唁,這算的上一個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榮譽了。可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後的態度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魏徵在死之前曾經向唐太宗秘密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的才能。在魏徵死後,杜正倫因為獲罪被免官,侯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首。於是疑心的李世民開始懷疑魏徵在朝廷上結黨營私。後來,唐太宗又得知:魏徵把呈上的奏章給褚遂良看了,唐太宗就懷疑魏徵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裡很不高興。

    先前唐太宗已經同意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的長子,這時也後悔了,下旨解除婚約。後來更是,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還下令抄魏徵的家。之後更是徵高麗,像秦始皇一樣想長生不老,聽信佞臣,大肆建立宮殿,生活變得極為奢侈,完全忘了之前的忠臣魏徵的諫言。一代令人傳頌的君臣佳話竟然以這樣的結果收尾,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不過在臨死之前,李世民可能是心中有了些悔意吧,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臨死前寫了十二篇帝範與一篇後序,將自己的功勞和過錯,都認真的總結了一些。還希望兒子李治以後做個好皇帝,不要像自己一樣,而是去找歷史上的真正的賢君做榜樣。

  • 5 # 圖文繪歷史

    李世民即位時,勵精圖治,身邊有賢妻良臣,創造了繁華的貞觀之治,但晚期由於長孫皇后、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一個個離去,特別是廢立太子風波引發朝廷混亂、窮兵黷武征討高麗失敗後,晚年的李世民開始鬆懈,出現了漸不克終的現象。

    唐太宗早年評價,平天下靠房玄齡、長孫無忌,治國靠魏徵;晚年評價,魏徵是面鏡子。

    637年以後唐太宗李世民也沒有什麼劣跡,但發生了幾件事情,比如他不再一視同仁,刻意抬高自己出身的關隴集團官僚,打壓普通的官僚,不喜歡太子李承乾,慢慢喜歡魏王李泰,還有勢力是支援吳王李恪的,所以朝廷開始明爭暗鬥,風起雲湧,導致混亂,當年魏徵在世時是相當維護太子地位的,現在唐太宗廢除了太子,又立了個性格寬厚的李治。

    太子李承乾被廢后貶到黔州充軍,也就重慶,最後死在這兒。

    晚年的李世民為身後事做了很多準備,比如太子即位的班子成員,還有歷史對自己的記載,李世民非常忌諱當年的玄武門之變,所以關於自己的記載全部干涉、修改,留下了篡改史書的詬病,為後世帝王樹立了不好的典範;他的長孫皇后死的早,後宮沒人管他了,除了早期霸佔李元吉的妻子楊氏,還霸佔廬江王小妾武則天,之後大肆收羅美女,大興土木也不少行宮,大明宮、翠微宮、玉華宮、襄城宮等。

    因唐太宗死於翠微宮,此宮被廢為寺,圖為現存的翠微寺。

    年輕時候的唐太宗對秦始皇求仙丹被術士誆騙一事呲之以鼻,又嘲笑漢武帝也步及後塵,但到了唐太宗晚年時也想再活五百年,到處求取仙藥,這是活脫的帝王版“真香事件”,吃多了國內金石丹藥也沒什麼效果,剛好出使印度的王玄策回來了,帶回來印度神僧和神藥,唐太宗吃了,暴卒,享年52歲,照這個態勢發展的話,唐太宗再多活10年,估計就會變成漢武帝晚年式的人物,還好吃了點印度貨,死了。

  • 6 # 東方大史

    唐太宗一手開創了貞觀盛世,早年在位期間接納賢臣,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可是在權力和慾望的不斷侵蝕下,隨著年齡漸漸增大,唐太宗越來越無法容忍別人反對自己的意見,他年輕時曾經嗤笑前朝皇帝崇信煉丹長生,可當他面對歲月的流逝,心中對死亡的恐懼越發強烈,唐太宗也開始追求這虛無的長生之道。

    當他回想起這大好河山,以及掌握天下權柄,享受至高無上尊榮的快感,他越發的貪戀塵世繁華,他捨不得這一切,因此他開始有意識的放縱自己,去拼命的享受,讓人性的陰暗面掌控自己。

    建造奢華宮殿,滿足自己享受慾望

    唐太宗晚年越發的開始崇尚享受,而且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調動了大批的百姓去為他修建奢華的宮殿。從公元629年起,他親自下令對那些隋朝宮殿開始進行修繕,這個時候他還能聽進別人的勸諫,因此在公元630年,唐太宗停止了這項耗費巨大專案。

    可惜他隨後又下令建造了四個新的宮殿,這期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項工程一直持續到公元641年,等到唐太宗使用這些宮殿時,發現此地太過燥熱,這讓他無法忍受,因此直接下令將這些宮殿全部剷除,最後這項耗費無數財力的工程成為了一堆廢土。

    之後他於公元647年又開始修建翠微宮,方便盛夏時節避暑,可是建成之後,他覺得這座宮殿無法彰顯皇朝威儀,於是又下令修建了更加大氣磅礴的玉華宮。這些宮殿耗費巨大,而這些僅僅只是為了帝王的一時享受,由此可見,唐太宗晚年窮奢極欲到了何等地步。

    不納忠言,視百姓如螻蟻

    公元638年,魏徵上書唐太宗,說他這幾年來,表面上聽從了臣子的勸諫,可是根本沒有改正的意思,而且臉上經常流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可惜此時的唐太宗隨著年齡增長,越發聽不進去忠言,一味的沉浸在權力帶來的快感。

    公元648年,一代名臣房玄齡去世,他在臨終彌留之際曾說現在已經沒有人敢勸諫皇帝了。唐太宗每次下令也只是象徵性的詢問一下大臣,而且他身邊留下的多是喜歡逢迎諂媚的臣子。

    唐太宗早年期間曾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視作治國名言,他認為百姓是水,君主是舟,百姓是國家的中心。可到了晚年,他卻說出了完全不同的話

    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誰也沒有想到唐太宗晚年竟然把百姓視作螻蟻,不但如此,還要經常奴役他們,這樣才能讓天下百姓不放縱自己。

    一個曾經勵精圖治,善納忠言的君王,每天想到都是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可到了後期,想的卻是如何獨斷專行,如何奴役百姓,可見唐太宗晚年是何等昏庸。

    痴迷權力,尋求長生

    到了晚年的唐太宗,越發的無法放下手中的權力,這種獨斷朝綱,一言號令天下人的滋味讓他無比的痴迷。可是他漸漸的感到身體越發的老化,對死亡的恐懼讓他想要尋求一切辦法延續生命。

    他早年經常嗤笑前朝皇帝想要尋求長生,等到他走上了這一步,他也沒有放下心中的執念。他享受過權力的真正滋味,那種美好的感覺讓他無法放下,因此他必須尋求長生之術。

    唐太宗不斷的從各地尋找自稱有長生術的和尚和道士,大量的服食丹藥,最終徹底的把身體搞垮。公元649年,一代雄主李世民徹底的離開了人世,享年52歲。

    這位偉大的明君,前半生開創了貞觀盛世,後半生驕奢淫逸,貪圖享受,最終也將自己帶入了深淵。

  • 7 # 跳跳談史

    既然說到唐太宗到了老的時候開始變得昏庸了,那麼我們就來先說一說他在年輕的時候都幹了哪些事吧。

    我們大家都知道太宗在很早的時候也就是他的父親還是皇帝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小算盤,我們從他在當時的政變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狠人,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我個人認為是他開始了整個唐朝的不良風氣,當然了這些不良風氣是指在政治當中的。為了自己能夠坐上皇帝的寶座他不惜對自己的兄弟殺得一個也不留,而這其中自己以前在洛陽的老手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畢竟很多人也是跟隨太宗一起征戰沙場好多年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是和太宗綁在一起的,所以尉遲敬德才會拿著刀對李淵進行逼宮。

    也許你還會說太宗也有好的一面,我們都知道他在剛剛建立朝代的時候對一個人特別的重用,這個人就是魏徵。魏徵這個人是什麼話都敢說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很多時候太宗儘管自己的心裡很不高興也必須把火憋回去,因為他知道要想樹立自己是一個明君的好形象必須聽他的話,當然了這也與他以前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有關係。就這樣日復一日太宗的胸懷儘管很大,我相信他在魏徵死後也是會把他對魏徵的所有怨氣都給發洩出來的。果不其然在魏徵死後,到了晚年的太宗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墓碑給推倒了。這還不算啥太宗在晚年的時候還喜歡東征西戰,大家都知道在他晚年的時候當時的國庫並不是那麼的有錢了,而他依然是喜歡到處的和別的國家搶地盤,我們其中就知道一個是高麗。

    大家可以想一下一個朝代要打仗,那肯定最後還是坑的還是老百姓,所以到了晚年的太宗也是被很多的老百姓給罵了。不僅如此,太宗的大家庭也是相當的悽慘。他的很多子女都是瘋的瘋死的死還有就是逃的逃,我就想不明白他為什麼要殺死自己的兒子呢?在朝廷中太宗也是對自己的左膀右臂進行胡亂地猜疑,而且到了晚年的她猜疑心特別的強。

    當時的宰相還有許多大臣都被他給賜死了,還有好多大臣被他給發配到很遠的地方了。說實話我最不理解的就是他在晚年的時候特別地痴迷長生不老,而且大家都知道既然他想要吃仙丹那麼肯定得需要好多道士來給他煉丹呀。大家現在也知道了當時的仙丹放在現在就是毒藥呀,可笑的是當時的太宗還吃得那麼香。

  • 8 # 成都地產柏原崇

    我覺得不用大做文章,縱觀古今中外的世界歷史,晚年不做出點荒唐事來的當權者還真的沒有幾個。所以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貪戀權位,及時放權。而唐太宗的昏庸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變得奢侈追求享樂。其實這也不能算是昏庸,就算是今天中國稍微富裕的人也是這樣。到了7世紀30年代中期,隨著政權的穩固和邊境國家力量的拓伸,唐太宗變得越來越獨斷專行,比如631年整修隋代宮殿,坑爹的是由於看到完工後的宮殿太過華麗,又下令把重建好的宮殿拆毀了。同一年,又重修了鳳翔府的隋代仁壽宮,634年的大明宮,637年的飛山宮,640年的襄城宮,647年的玉華宮……

    不過以上還算好,昏庸的是晚年唐太宗太自大,就像648年房玄齡去世時的評價那樣——已經沒有人敢犯顏強諫了。

    第二就是有點窮兵黷武了。之前對高麗接連的用兵結束後。647年早期,太宗命令四川及其以南諸道建造艦隊準備入侵高麗。為了在財政上支援海軍,百姓承擔了沉重的勞役和稅賦,648年四川甚至因此發生了一起小型叛亂,

    第三就是繼承問題上的搖擺不定,促成了太子競爭候選人之間的政治對抗。

    最初的太子是李承乾,但李承乾實在太過叛逆。不遵守中國傳統,說突厥語,穿突厥服飾,並且在受到官員們的批評時還口放狂言打算殺害他們。太宗開始偏愛李泰。因此在繼承問題上,出現了支援李泰和李承乾的兩大政治集團。

    公元643年,李承乾謀反被廢,太宗原本想立李泰,但由於長孫無忌等重臣對李治的支援而搖擺不定。後來考慮到李泰暗中對李治有過的威脅行為,以及廢李承乾擁立李泰會對後世產生不好的影響(即太子之位可以透過政治鬥爭而獲得),太宗最終立李治為太子。

    可即使這樣,太宗又覺得李治性格過於懦弱,覺得吳王李恪更加適合,在受到長孫無忌等人的堅持反對後,最終放棄了繼承問題的動搖。

    這倒也不能全怪太宗,但他的確沒能選到一個稱心如願的繼承者。

    第四就是晚年也開始尋求一些靈異手段緩解壓力,比如找來一個印度巫師治療。

    但總體來說,唐太宗晚年也沒昏庸到很可怕的地步。

  • 9 # 國史春秋

    唐太宗51歲去世,他的晚年至少從45歲之後就開始算起了。其實,如此倉促的一生,對於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來說,也是一種悲哀。後人對唐太宗的評價褒多貶少,畢竟他對歷史做出的功績不可磨滅,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他從諫如流的為政舉措,更是無人能比。所以我們評價這樣一位歷史人物,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即使有錯,也不能揪住不放,畢竟人無完人,只要是人就不可置俗於事外。至於有人認為唐太宗昏庸,無非就是說他好色、貪生、窮兵黷武及奢侈,其實這些指責很片面,很狹隘。(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一、唐太宗好色,霸佔弟媳。

    憑心而論,正常的男人都喜歡漂亮的女人,不論誰去坐了皇帝,也不能恪守只娶一位妻子而至死不渝。從古至今的皇帝,無一例外,都是三宮六院,廣納美女,為什麼到了唐太宗這裡就和道德綁架到了一起?另外,我們且不論弟媳楊氏長相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年紀不大,而封建社會的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楊氏更是男人之間角逐的犧牲品。而做為勝利者的男人,就應該給這些年輕而無辜的女人,重新選擇幸福的權力!

    二、唐太宗怕死,痴迷長生不老之術。

    長生不老是全人類的夢想,並不只是唐太宗一個人的幻想,如果可以,誰都再想多活五百年。如果一個人很健康的活著,他就不會去為自己的生命去擔憂,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種生物正常的交替,非人力可違,唐太宗明白這個道理。事實上,唐太宗是從貞觀十九年之後開始出現了健康問題。因為當年唐太宗親率近二十萬大軍遠征高句麗,結果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唐太宗感覺從來沒有這麼的窩囊過,所以內心鬱悶加上一路風餐露宿而患病。得了病,肯定得醫治,久治不愈可能會亂投醫,如此一來就可能嘗試一些奇葩的治療方法,也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最終誤入歧途。(李世民劇照)

    三、唐太宗窮兵黷武。

    如果唐太宗不去征戰四方,就不會出現統一的大唐王朝。話說回來,如果唐朝把周圍四鄰搞得雞犬不寧,那裡還有四海昇平、萬國來朝的盛況,誰還會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而征討高句麗的意義深遠,並不某些人認為的“吃飽了撐得”。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每次搞得民不聊生,每次不是勞而無功,就是全軍覆沒,即便這樣還有人為他歌功頌德。唐太宗只打了一次高句麗,而且戰績不俗,最終礙於氣候原因不得不撤軍,卻成了千年詬病。事實上,如果沒有唐太宗的高瞻遠矚,遼東大片土地在唐朝時候就不屬於中國了。所以有時候戰爭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又是唯一的選擇。

    四、唐朝太宗窮奢極欲修建宮殿。

    宏偉壯觀的宮殿不僅是國家的形像,更是一種威嚴。且不說唐朝富麗堂皇的宮殿讓世界上多少人仰慕、讚歎、又讓多少外國人在大國雄姿面前頂禮膜拜,如果沒有明成祖修建北京皇宮,我們拿什麼去驕傲北京首都曾經燦爛的文明和輝煌。難道為了儉樸,皇帝也搭個帳篷住?如果真是那樣,社會文明還談什麼進步,人類永遠都是一群住山洞、吃獸肉、採野果,衣不蔽體的原始人。所以,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人類沒有退步。(李世民劇照)

    總結:昏庸二字用在唐太宗身上很突兀,他所做的一切,無可厚非,因為他不是禍國殃民的暴君。唐太宗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要苛求太多,而我們自己又能做到什麼呢!

  • 10 # 劉宜慶講八卦

    唐太宗的昏庸,對應的是他的英明。他的昏庸體現在晚年的過失。這涉及到如何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的過失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第一在皇太子廢立問題上引發混亂;第二御駕親征高句麗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唐太宗與皇后長孫氏生有三 個兒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位兒子都是大唐的病人。李承乾是長子,自然是皇太子。但這位皇太子患有足疾,不良於行。還經常有放浪行為。他是突厥文化的狂熱粉絲,身穿突厥服裝,操突厥語。如果僅止於此,玩一把異國時尚,倒也無可厚非。但他以皇太子身分之尊假扮突厥王而死,並舉行突厥式的葬禮,就讓太宗看不懂了。如比怪誕,太宗不悅。這皇太子在性取向上也有問題——有斷袖之癖。 太宗一怒之下,把太子寵愛的美男殺了。太子寵愛稱心的美少年,請注意,唐大宗殺的就是叫稱心的男寵。這下,太子真的不如意了。他為之塑像、祭拜,思念以至淚下,不進宮拜謁父皇數月之久。寫到這裡,劉老師我又相信愛情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魏王李泰,這個重量級的文學愛好者,深受太宗喜愛。魏王府特置文學館,李泰與飽學之士一起切磋學問、與詩人一起作詩,還歷時四年完成了大作《括地誌》,得到大量賞賜。唐太宗偏愛魏王 ,撥給魏王府的經費比皇太子府的都多。

    李泰過於肥胖(也算一種病吧,唐朝另一個大胖子是安祿山,重達快四百斤了,真牛!還扮演楊貴妃的嬰兒,影帝!),行動也不便,太宗卻破例允許他乘坐轎子。

    這讓皇太子情何以堪?猜忌、忌恨由此而生。

    皇太子集團密謀,要做掉魏王。眼看玄武門事變第二集上演。唐太宗果斷廢掉皇太子,貶往黔州。李承乾死於此地。唐太宗以國禮葬之(還記得玩突厥王葬禮嗎)。

    唐大宗打算立魏王李泰,遭到親舅舅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

    晉王李治經常犯頭痛的毛病,終身被此疾折磨,還偶發癲癇(以現代醫學來看,李治腦中生有低級別膠質瘤)。這位病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懦弱,無主見的李治成為唐高宗,執政三十四年。因頭疾,讓武則天代行皇帝職責。高宗死後,武則天進行武周改制。

    歷史一環緊扣一環,有著或隱或顯的因果聯絡,我們要看出這邏輯關係。

    魏徵死後,唐太宗懷疑魏徵與皇太子集團謀反有關,打掉魏徵的墓碑。率大軍親征高句麗。雖然攻城略地,但高句麗死守安市城,遠征沒有打贏。就在遠征句麗的過程中,太宗慮識到魏徵的重要性,於是,恢復魏徵的墓碑。並善待魏徵的後人。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國力提升,但也並不是理想的太平盛世 。北並突厥,西攻吐谷渾,取高昌,東北用兵高句麗,戰爭頻繁,人民的負擔相當沉重。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後,唐太宗遣使往劍南道徵發民夫,伐木造舟,激起民變,起來反抗。湖南長沙成為巨大的造船廠。向劍南道人民往收“船庸”,“州縣督迫嚴急,民至賣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價踴貴,劍創外騷然”。

    唐太宗的英明之處在於,他能意識到自己的過失並及時以調整。他的昏庸與歷史功績相比,小,白玉微瑕。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歷 史教訓,開創貞觀繁榮局面(儘管有美化的成分)。 他有知之明,對自己的過失,有這樣的評價:“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不墮。”這不是溢美之詞,而是對千古一帝的蓋棺論定。

  • 11 #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時期日趨荒唐

    中國古時候很早就有長生不老的傳說,壽星彭祖,嫦娥飛月等傳奇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一些江湖術士專營此道,煉製長壽金丹,有很多人相信服用這種重金屬丹藥能延年益壽。

    晉葛洪《抱朴子·金丹》:“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些今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重金屬現在證明對人體有很強的毒害。

    古時候一些睿智仕人也對這些荒誕之行嗤之以鼻,唐太宗李世民年輕時就曾經嘲笑秦始皇,漢武帝等迷信方術的行為。

    但病急了就會亂投藥,所謂當事者迷,中年起,經歷二子爭嫡、伐高句麗未果,並有家族遺傳的“氣疾”之病,致健康大不如前,開始迷信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藥,對那些所謂的金丹妙藥有了興趣。

    剛巧,就在這時候,有人給他推薦一位域外奇人,是個印度和尚,這個印度和尚吹噓自己有二百歲高齡,專門研究長生不老之術,並信誓旦旦地說,吃了他煉的丹藥,一定能長生不老。

    原來,在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被唐太宗任命為正使,與副使蔣師仁一起,出使印度,遇到印度人鬧內訌,整個印度幾乎全陷入戰亂,使團除正副使者,其他人全部被殺,王玄策機敏勇敢組軍討伐大獲全勝,還俘虜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羅邇娑婆。

    為迎合李世民乞求長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獻給李世民。 請輸入圖片描述 事實證明,這個印度頭陀是個故弄玄虛的大忽悠,但他 長得龐眉浩目鶴髮童顏,唐太宗見了很驚奇, 這番鬼話還真就打動了李世民,遂給這個印度和尚安排住進了豪華的館驛,每餐都是豐盛的美食,天天有一大群下人侍奉著,生活不亞於帝王。

    這傢伙煞有介事地開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藥名來,李世民號令天下,按此方採集諸藥異石,不論任何代價,不惜一切犧牲,只要能採辦到印度和尚藥方中的藥,哪怕刀山火海也得取來。一些大臣直言進諫,想方設法阻止,但執迷不悟的李世明就是不聽。

    這傢伙故作神秘演練一年之後,藥配製好了,李世民非常高興,毫不遲疑地將藥全吃了下去,結果中毒暴亡。一代明君千古帝王竟這樣荒唐可悲、愚蠢糊塗的過早離開了人間。時年50歲。

    神遊史海,煙波縹緲的古文舊典猶如取之不盡的珍寶異藏; 深耕文苑,浩瀚無際的老著新說卻似品嚐不竭的美味佳餚; 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正書野史總有歎為觀止的悲歡離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聞雜談盡顯令人唏噓的酸甜苦辣。

    它們或發人深思,或給人啟迪,或令人感嘆,或予人睿智。君若有暇,不妨聽我娓娓道來,我願成為您忠實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閒暇時光。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交流。

  • 12 # 剛日讀史

    說起中國古代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可能是最有名的一位了,在很多人眼中,他甚至可以稱得上中國最偉大的皇帝。

    他不僅協助李淵建立了唐朝,而且還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唐朝之後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其美名流傳千古。

    (李世民劇照)

    但是,這樣一位明君,到了晚年卻也晚節不保,做出了許多昏庸之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我們來看看吧。

    首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李世民其人。

    李世民,是李淵的嫡次子。

    正如許多傳奇人物一樣,李世民從出生起便不同凡響。他四歲的時候,家中來了一位相面的書生。

    書生見到李世民後,大加誇讚,稱其“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

    李淵聽了,便以世民兩字為其名。

    (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時期便從軍了,武功超乎常人,尤其擅長騎射,立下了無數戰功,被封為秦國公。

    後來,李淵推翻了隋朝的統治,建立了唐朝,李世民也因此成為秦王。

    在建唐後,他平定四方割據勢力,鞏固了李家的統治。

    不過,軍功赫赫的李世民並沒有得到李淵的青睞。

    李淵曾在太原起兵時承諾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後來卻違反約定而立李建成。

    李世民自然是不甘心,兩派之間明爭暗鬥許久。直到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和李元吉及其族人,逼迫李淵讓出皇位。

    (玄武門之變)

    儘管得位不正,但李世民確實擔得起明君這個稱號。

    李世民接手皇位時,國家還沒有從隋煬帝造成的大亂中完全恢復過來。

    楊廣昏庸無道,大興土木,造成了國庫空虛。光是開鑿大運河一項,就耗費錢財無數,而且人們苦於徭役,無數人因此而死,可謂是民不聊生。

    再加上隋末各地割據勢力興風作浪,貞觀初年,人口只有兩百萬戶。

    據史書記載,貞觀初年 “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可以說,李世民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但他卻成功地把一副爛牌打活了,這與他的個人能力是分不開的。

    李世民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任人唯賢,積極納諫。

    李世民重用魏徵的故事,大家都很瞭解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名言,正是出自李世民之口。

    他鼓勵諫官積極進言,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李世民不但不生氣,反而積極地聽從他的觀點,勵精圖治。

    (魏徵)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從一窮二白逐漸變成“貞觀之治”的盛世清明景象。

    那麼,李世民晚年又做了什麼昏庸之事呢?

    其實,李世民的昏庸,是相對於他早期理政的賢明而言的。

    對於這樣一位明君,再昏庸,也不可能昏庸到隋煬帝那個地步。

    只是,李世民晚年做的一些事,存在一些過失。 首先,李世民晚年大興土木,修建了許多華麗的宮殿。在李世民看來,百姓不做事,便會產生惰性。

    以此為名,他命人修建了翠微宮、玉華宮等富麗堂皇的宮殿,實在是勞民傷財。

    (翠微宮)

    其次,沉迷酒色。

    晚年的李世民逐漸沉溺於女色當中,不僅招收了大批美貌女子入宮,而且還霸佔了弟弟李元吉的妻子,荒淫無比。

    (李世民後宮佳麗)

    再者,以善於納諫著稱的李世民,晚年也不再聽從諫臣的意見,剛愎自用,甚至對他們產生猜忌。

    在魏徵死後,他還派人推倒了他的墓碑,可見其怨恨之深。

    最後,和秦始皇一樣,李世民也想追求長生不老。

    一位印度和尚宣稱自己會長生不老之術,李世民便對其倍加禮遇,賞賜他數不盡的榮華富貴,還在全國派人搜尋珍貴藥材,勞民傷財,而最後卻反而中毒,誤了自己性命。

    總而言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李世民雖然晚年有一些過失,但在其執政幾十年中,總體而言,是功大於過的。

    在歷代君王中,他可以稱得上一位合格的君主。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微隌

  • 13 # 星火辰

    從本質上說,唐太宗是世之梟雄,僅僅用英明或昏庸來評價他的某個時期都不太恰當。只能說,因為時局的變化,他選擇了不同的應對策略,至於這種策略的影響到底如何,原本不是他這種梟雄需要考慮的,因為人只能做人的事兒,具體的後果只能交由歷史去評判。

    一、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唐太宗的事業日麗中天,然而許多的危機就在這一年爆發了,完全符合福禍相依的辯證法

    這一年年初,太宗著名的諫臣、直臣魏徵死了。早在魏徵死之前,太宗已經有些驕傲自滿、拒諫獨行了。這是因為唐太宗確實做到了許多偉大帝王都不曾做到的事兒,特別是在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中,唐太宗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天可汗的稱號,讓他有些飄飄然了。

    大約就在魏徵死後不久,唐太宗讓人在凌煙閣上畫上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以長孫無忌為首,魏徵名列其中,大概是秦叔寶掃尾吧。這標誌著,唐太宗已經對自己的事業開始打總結了。

    然而,僅僅個把月後,就爆發了唐太宗兩個兒子的造反事件,齊王李佑的造反或許還讓太宗勉強能夠忍受,但太子李承乾的造反卻給他結結實實一個打擊。在兩場造反事件中,甚至還牽扯到許多功臣。在李承乾造反事件中,剛剛上了凌煙閣的侯君集,轉眼就從功臣成了遺臭千古的罪人,對太宗來說,可謂真正的打臉。

    當懦弱的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唐太宗為李家統治的長治久安,不得不轉變他的許多策略,將自己的梟雄本性更加暴露無遺,包括立馬推到了自己給魏徵立下的碑,而這座碑下的泥土恐怕都還是新的。

    二、貞觀十七年後,唐太宗的許多舉動,讓人們覺得他不再是當年那個明君聖主,他殺子、徵遼(高句麗)、大修宮室、妄圖長生,似乎走上了漢武帝晚年的老路

    虎毒不食子,然而在皇家來說,從來都不是如此。唐太宗親自下令處死齊王李佑,廢了太子李承乾、又廢了魏王李泰,這二人的鬱鬱而終,也可以說是太宗間接下的手。李佑、李承乾是因為造反,而魏王李泰卻很冤枉,人家不過是參與了奪嫡的鬥爭,搞得太猛了點兒。按照唐太宗的說法,他廢掉李泰,是因為他想讓以後的皇子都知道,皇位是天命,而不是靠爭能得來的,他為的是唐朝的長治久安。然而,開啟大唐爭位魔咒的,不正是唐太宗本人嗎?太宗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又想親自將它關上。然而,唐朝之後的歷史一再證明,唐朝的許多英主,最終成了坑爹的能手,這肯定是太宗帶的頭。

    至於說修建宮室,太宗晚年雖然逐漸奢侈,但是比起秦始皇、漢武帝、乃至於隋煬帝來說,唐太宗依然是剋制的。即便如此,太宗晚年的一些巨大的營造工程、乃至於戰備造作等,依然造成了大量平民的死亡。

    唐太宗早年是很嘲笑秦皇漢武追求長生的,結果他走上了同樣的老路,甚至有傳言說他是服用丹藥中毒而死。他思想的轉變其實沒什麼奇怪的,任何人在他身體強健時多半都會認為我命由我,只有等他身體衰落了,這才明白許多自然現象是不可抗拒的。不管一個人的地位如何的高,人品如何的偉大,大多難以逃脫對生死的迷惑或恐懼,太宗由不信長生到迷信長生,也沒什麼奇怪的。更何況,因為李承乾的突然被廢,懦弱的李治,讓太宗對唐朝的未來很不放心。

    三、到貞觀二十二、二十三年,唐太宗臨死之前,做為梟雄的太宗做了兩件頗有爭議的事兒

    一是因為女主武王的讖語,殺了開國大將李君羨。說起來,這個李君羨只能算是次等功臣,沒有上凌煙閣的。但只因為他的運氣不太好,官職、封爵裡都有“武”字,堂堂威武的大男子還有個“五娘子”的小名,這就遭殃了。可以說,唐太宗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但是歷史的發展總比人的想象更豐富。

    二是太宗臨死時,對其子李治留下了奸雄似的遺言。那就是唐太宗對大將李績(徐茂公)的處置,他把李績貶出京城,對唐高宗說:“倘若李績不去赴任,留京觀望,就殺了李績。倘若李績遵命,以後你就對他施加恩德,把他招回來為你所用。”

    遙想奸雄曹操當年,死時不過分香賣履、兒女情長,唐太宗臨死時卻還不忘玩兒一把權術,晚年的太宗,你怎麼能說他昏庸?

    貞觀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之間,貞觀名相房玄齡死了,大唐第一名將李靖死了,不久後,唐太宗病逝在終南山翠微宮,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看唐太宗“昏庸”的晚年,除了對高句麗的戰爭沒有勝利以外,唐朝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軍事勝利。唐朝,即將進入唐高宗時代的版圖最大化時期。

  • 14 # 孩兒她娘

    毛主席說過: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顯然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早年的李世民多麼的英明神武,一首“秦王破陣樂”就能看出唐太宗的英勇戰績。 李世民甚至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到最後的滅突厥,戰高麗,創盛世,可以說一直在鬥。

    然而到了晚年時不管多麼英明的領袖,都會給人一種昏庸的感覺,沒有敵人時,都會想辦法制造一些敵人,做出一些常人難以想象的事。到最後被一個印度神棍,用一顆印度神丸就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 15 # 不務齋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這句詩句出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毛澤東的眼裡,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千古一帝,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他們的執行期內,做出了諸多的貢獻。

    來看唐太宗,他的主要功績有哪些?

    一、為唐朝建立立下累累戰功

    這是唐太宗非常值得誇大的資本,也是跟隨李淵在戰場上披肩殺敵,才不願意拱手把江山讓給大哥李建成。

    二、任用賢能開創貞觀之治

    任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復興文教、吏治清明,一系列積極的措施使得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

    其實,唐太宗和漢武帝是一路貨色。壯年雄心大志,要做出多少了不起的功績來,但是一到晚年都昏庸起來了,唐太宗的後代唐玄宗也是如此。這皇帝當久了和人到中年必發胖一樣,開始沉醉於自己的文治武功,加上和自己一起開闢功業的賢臣一一離去,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住他們開始享樂的步伐。

    晚年的唐太宗都做了哪些荒唐的事情?

    一、高壓教育下逼瘋太子

    貞觀十七年,太子造反失敗,被判充軍。太宗把太子李承乾當成了自己,把自己所有的股肱之臣派去教育太子,太子表示亞歷山大。加上太子有足疾,後來徹底瘸了,太宗又寵愛另外一個兒子李泰,讓李泰有了競爭太子的野心。玄武門事變猶在眼前,太子徹底迷失了。不在沉默著滅亡,就在沉默著爆發,貞觀十七年的造反失敗是太子被逼瘋的證明。

    二、晚年開始嗑丹藥

    唐太宗30歲登基,在位23年,53歲駕崩。年少時候的唐太宗對秦始皇、漢武帝晚年追求尋仙煉丹追求長生不老嗤之以鼻,表達過對他們一味煉丹求長生的不屑。誰知道唐太宗也沒法躲避真香定律,晚年也開始追求煉丹,追求更久的壽命。太子的打擊加上征戰高句麗失敗,太宗得了癰瘡之症。身體抵抗力下降,受病毒所感染,得了風疾,身體已經半身不遂了,於是就自然對丹藥抱有希望,結果事與願違,太宗嗑藥導致自己慢性中毒,然後就掛了。

    三、大興土木開始享樂

    晚年的李世民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脅,他開始享樂,開始大興土木,將終南山上的太和宮重修擴建為翠微宮,將仁智宮重修擴建為玉華宮,作為避暑行宮。兩處宮殿都富麗堂皇,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四、堵上耳朵,踹開諫臣

    魏徵和長孫皇后等人的相繼去世,使得太宗失去了兩面鏡子。也使得太宗在晚年開始堵上耳朵不聽從諫言。晚年甚至說老百姓都是賤骨頭,應該給老子當牛做馬。這簡直是強盜邏輯,明擺著,叫滿朝文武乖乖地閉嘴。

    唐太宗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偉大的一生。他開創了貞觀之治,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也沒有錯誤,只是晚年展現出安逸享樂的一面,但也沒做出過大的失誤,因為吃丹藥,加速了他的死亡,也算沒有對大唐做出太多負面的貢獻,在南北朝和隋朝之後,唐朝成為一個長久統治的大帝國。

  • 16 # 獨秀文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極為著名的一位皇帝,先不說他早期的“玄武門之變”,就單單說他稱帝之後在治理國家方面的成就,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曠世之才。只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場“玄武門之變”,所以才使得在他登上帝位之後,世人對他有著強烈的非議,大家都說李世民的皇位是來路不正,不配做這個皇帝。

      因此,李世民對這些反對他的人都無比反感,只不過為了在前期鞏固自己的地位,他的這些反感並沒有直接表現出來,只有在他後期,年老的時候才將其全部發洩。當時,李世民已經進入到了晚年,再沒有年輕時那麼風華正茂,已經垂垂老矣,他不在那麼累得去治理國家之事,相反他還貪圖享樂,只顧著自己。在朝廷上,忠臣們對他的納諫之言,李世民也壓根就聽不進去,即便是魏徵來了,親自教訓他。

    李世民也不像之前那樣立馬糾正錯誤,而是各種狡辯和油腔滑調,搞得眾臣們都對他很寒心。記得有一次,魏徵在朝廷上公然質問李世民為什麼要這樣做,大家勸諫也是為了國家大事、天下蒼生,對於這樣的言辭,李世民也依舊是無動於衷。

      除了這些,李世民晚年也非常喜歡修宮殿,可以說是大興土木、大耗錢糧。大臣為此也是不止一次勸諫,甚至有人還以死威脅他說不要這樣,這樣太過於浪費會使得民不聊生。但這些話除了讓李世民非常生氣以外,沒有絲毫的用處。

      尤其到了貞觀中後期,那才是李世民真正的昏庸,堪稱是昏庸至極!整個貞觀之治畫風突變,唐太宗開始對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們橫生猜忌,認為他們都不忠於自己了,再加上先前這些大臣也有反對過自己,所以李世民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會問他們的罪。

    問罪以後,李世民要麼將其貶黜為庶民,要麼就將他們全部殺死,就這樣,李世民在短短時間內就在朝廷上大肆的殺戮,搞的整個朝廷都烏煙瘴氣的。慢慢的,李世民越來越昏庸了,他居然只寵信類似於長孫無忌這樣的關隴貴族,並且還只喜歡對自己阿諛奉承的人,比如褚遂良。

  • 17 # 一寸三分

    唐太宗李世民其實在早年期間對自己還是嚴於侓己的。對於後世留名,他也是比較的在乎的。其實就歷朝歷代的皇帝而言,到了晚年其實都是極易走上昏庸之路。

    唐太宗

    其實,說到底唐太宗其實這個皇帝並不好做,你想想,他李世民是玄武門之變奪位而來,而偏偏這位皇帝又十分好面子,於是化面子為力量,一手創下了貞觀之治。

    但是呢?他過得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如意,作為一國皇帝,他也是有著許多的束縛,比如說魏徵。借魏徵的諍言,他才得以做一個明君,所以雖然有時候他真的對魏徵恨得牙癢癢,但是他對魏徵還是很重視的。

    但是很不幸,魏徵去世了。在他生病的時候,李世民可是頗為關懷,他去世了,李世民很傷心。但是偏偏此時竟然發現魏徵竟然每一次奏章都有謄本,這可是被認為是背叛,李世民的心情可想而知。

    所以,魏徵去世之後,他也年邁,再也聽不進去別人的諫言,或許於此事有著不小的關係。

    家庭不順

    唐太宗作為一個皇帝,但是他也是逃脫不了來自家庭的煩惱。他疼愛的子女竟然也都相繼出事,先是太子,他開始不上朝,在自己的宮中亂來,和同性玩耍,不敬師長等等,李世民對他大失所望。

    之後就是李恪,他喜歡狩獵,但是被人檢舉揭發,最後李世民只能讓他獨自前往遠方。還有高陽公主,她竟然和和尚搞到了一起,結果還弄得滿城風雨,可是大大的丟了李世民的面子,還有李泰威脅親兄弟李治,李祐謀反,後來太子也謀反,城陽公主生病去世。

    所以說李世民的皇帝之路過得一點都不好,尤其是他的家人,親骨肉,一個個的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漸漸的受到的刺激也就多了。

    李世民晚年

    我們不能否認李世民的晚年生活確實昏庸。

    他在五十歲的時候也是開始生病,對於活著的渴望,他也開始追求長生,而李治呢?其實也是不行,唐太宗也只好苦苦支撐。

    李世民想做一個明君,但是說實話,明君和自己的私慾作鬥爭的時候,真的很難站到上風,尤其是在身心疲憊的時候,及時行樂往往會是最想要的那一種選擇。

  • 1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但唐太宗執政後期就完全變了一個樣子。他不再對魏徵的指責保持著一種淡然的心態。也不再虛心接受魏徵的指責,不論對錯。後來由於唐太宗多疑做了很多錯事。在魏徵的指責下,唐太宗甚至一度想要殺了魏徵。雖然最終沒有付諸於行動。但是對於魏徵的諫言,唐太宗確實表現的很不耐煩。而且唐太宗在後期選擇嬪妃的時候歲數越來越小。武則天被選中進宮侍奉唐太宗的時候才14歲。這個年紀即使在古代也算是小的。由此可見唐太宗在晚年時期開始沉迷於女色了。 唐太宗最失敗的還是在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上。唐太宗點子女就沒有一個教育成功的。女兒一個個都成了蕩婦,豢養面首,開賭館妓院的比比皆是。如高陽公主就給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戴了綠帽子。在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結婚後,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私通。後來辯機和尚被唐太宗斬殺。高陽公主記恨唐太宗。甚至在唐太宗死後都沒有表示哀傷。而唐太宗大兒子李承乾更是讓唐太宗教育成了一個變態。好好的太子硬生生給逼成了一個心理扭曲想要殺弟篡位的變態。而李泰也被寵的太過分了。歷史上李泰為了當上太子甚至對唐太宗說出過“殺子傳侄”這種荒唐話。可見唐太宗教育的失敗。 當然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唐太宗這些荒唐之舉和其他的帝王比起來還是要好太多了。畢竟做的荒唐事還是在原則範圍之內。並沒有引起動亂之類的禍事。但唐太宗最失敗的教育也還是影響了後來李唐王朝的傳承問題。這是無論如何都洗不脫的原罪。

  • 19 # 龍武驍衛

    據說唐太宗是個奇人,剛出生的時候有人給他相過面,說他有濟世安民之才,所以李淵給他取名李世民。即位之前,李世民輔佐李淵建立大唐,東征西討,統一了天下。即位初期,唐太宗吸取隋亡時的經驗,也為了證明自己才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唐太宗每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躬行節約,克己自勉。經濟上重視農桑、與民生息;政治上整頓吏治、知人善用,從諫如流。最終開創出了貞觀之治,內政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軍事上先後擊滅東突厥、薛延陀和高昌等,分別設立安西、安北和單于都護府,被諸國冠以天可汗。

    但隨著長孫皇后、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相後過世,逐漸沒人看管,唐太宗那根繃緊了半輩子的弦也開始變鬆。因功高而驕滿,因無人看管而驕奢,也許談不上昏庸,至少也算是懈怠了。也難怪魏徵這麼說他,漸不克終,難以將事情堅持到底。

    從勤儉節約到驕奢縱慾

    唐太宗初期的確勤儉節約、輕徭薄賦,唐朝經濟得到了發展,國力大大增強。但到了唐太宗晚期,自認為德厚功高的唐太宗李世民滋生了貪圖享樂的想法,再加上長孫皇后的過世,讓他失去了強大掣肘。唐太宗便以“若不如此,不便我身”為由大興土木,營造宮殿,大肆蒐羅美女。唐太宗的驕奢縱慾 ,極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從諫如流到形式主義

    唐太宗的確是中國歷史上最能從諫如流的皇帝之一,唐太宗和魏徵更是明君和良臣的典範,一個敢強顏直諫,一個能虛心納諫。但到了唐太宗晚期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唐太宗越來越不喜歡直言,他的納諫也更多的偏向了形式主義 ,對於群臣勸他節儉的建議,往往左耳進右耳出,勸諫的大臣也往往能得到封賞,但封賞完,該幹嘛他還幹嘛。

  • 20 # 再見中華歷史

    看了這麼多評論,真特麼沒一個能讓我信服的!所謂大興土木就修了兩座宮殿,如果這叫大興土木。那楊廣叫啥,成群的修,長安修補下,洛陽再修,全國各地處處是行宮,當然,比起漢文帝,明孝宗啥的,確實叫大興土木了。高句麗戰爭都被說成汙點了,是不是李二汙點太難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壽命短的男人,有沒有共同的特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