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4
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畫畫

    一、慷慨任氣骨氣奇高  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劉勰如是評說:"暨建安之初,五言騰踴,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並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在同也。"(1)由此看來,"慷慨""任氣"乃建安文人普遍共有的風格特徵。而鍾嶸《詩品》評曹植的詩"骨氣奇高",主要是指曹植的詩中尤其突出地表現著這股"慷慨"、"骨氣"。其詩作的"慷慨"、"骨氣"具體體現在:  (一)感時傷亂、悲憫民生的"憂生之嗟"。建安作家生逢亂世,飽經流離,他們或半生戎馬,或歷經憂患,對生活感觸多,體驗深,因而,感時傷亂同情人民疾苦成為建安詩作"慷慨之音"的共同內容。曹植"生乎亂,長乎軍",也曾隨父南征北戰,直至建安九年,曹操消滅了最大的敵人袁紹,佔據鄴城為根據地,曹植才過上了安定優裕的生活。可以說,曹植對當時喪亂現實有所瞭解。《送應氏》就是詩人筆下感時傷亂的力作。詩中描繪了戰亂給社會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悲憫之情。  "憂生之嗟"表現為對生命的憂懼和對內心苦悲的嗟嘆:"人生一世間,忽若風吹塵"(《薤露行》),"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日希"(《贈白馬王彪》)。像大多數建安詩人一樣,曹植希望透過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而"譬如朝露"般短促的生命,尤其是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時時折磨著詩人敏感的心靈,更加激發了詩人對功名的追求;歷經生活的磨難,詩人陷入深深的苦悶、悲哀、憂懼、憤懣之中。特別是建安25年曹操死後,曹植一直受到曹丕父子的打擊和迫害,曹植時刻感到"身輕於鴻毛,謗重於泰山"(《黃初六年令》),終日提心吊膽,憂懼生命。生活境遇的鉅變直接影響了詩人的創作風格。曹植詩也從前期的樂觀開朗、豪放俊逸變為後期的隱曲深沉、哀怨憂憤,然而那種"慷慨""任氣"的風骨卻始終充溢侵人。  曹植後期詩作更多地運用比興手法,間接形象地抒寫內心的苦悶悲憤,因而顯得隱曲深沉。如《吁嗟篇》以飛篷比喻自己遷徙飄蕩的生活,《七步詩》用豆箕煎比喻骨肉相殘;《種葛南山下》、《攬衣出中閨》等,以怨女思婦的口吻託物諷喻,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幽怨、憤激、無奈。"孤魂翔故城,靈樞寄京師。存者忽復過,亡歿身自衰"(《贈白馬王彪》),面對骨肉相殘,生離死別,詩人則悲懼憂憤,感情的激流似噴泉直湧而上。"自顧非金石,咄咄令心悲"、"倉猝骨肉情,能不懷苦辛?"(《贈白馬王彪》)艱險的經歷、複雜的心態,更加重了詩作的沉鬱之氣。故而曹植後期詩作更多"憂生之嗟"和憤激不平之氣。  (二)建功立業、執著追求的"慷慨之音"。連年的戰亂帶來社會亂極思治的普遍要求,"建不世之業,留金石之功"成為"那個時代文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3),而曹植對功名的追求尤甚。曹植一生忠愛君父,憂國憂民,胸懷大志--"戮力上國,流惠下民"(《與楊德祖書》);又因曹植從小受父親曹操雄才大略的影響,早年就發下"皇佐揚天惠,四海交無兵"(《贈丁儀王粲》)的宏願。曹植雖然文學才能卓越,但卻不甘心僅做一位文學家。"他的第一志願是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立"經國之大業"。其次是在學說上有所貢獻,"成一家之言",最後才是做一個文學家,"以翰墨為功績,辭賦為君子""(4)。因而,傾吐詩人建功立業的遠大理想和昂揚奮發的豪情,成為曹植前期詩作的重要內容。《白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詩中塑造了一位英姿颯爽、武藝精湛、視死如歸的遊俠少年形象。在這個理想的人物形象身上,傾注了詩人"立功立事,盡力為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六十三)的素志,詩中洋溢著任情使氣的豪俠之氣。讀完全詩,掩卷凝思,你是否直覺一股浩然之氣撲面盈懷,令人振奮?你是否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愛國激情蕩氣迴腸,催人奮發向上?"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曹丕《典論·論文》),曹植早期詩作中湧動著的"氣"就是這種陽剛之氣、浩然正氣,他的"慷慨"是積極的、煥發的、昂揚的,這也正是構成曹植詩的"骨氣"。後人推重的"建安風骨"指的就是這種精神。  "曹植後期的詩是他痛苦生活培育出來的,因此更多慷慨之音。"(5)雖屢遭迫害,曹植並未頹喪,"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名"(《與楊德祖書》)的遠大理想始終未變;雖憂讒畏譏,然"更多慷慨之音",而"骨氣奇高。"最能代表其平生志業理想的詩篇,當是他作於明帝太和年間的樂府詩《薤露篇》:"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孔氏刪詩書,王業璨已分。騁我逕寸翰,流藻垂華芬。"當時曹植已屆中年,經歷了種種人生變故,從翩翩佳公子變為了鬱郁不得志的待罪藩王,因此,詩中表現的思想追求,尤能反映詩人終身堅持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同時,更充分表現了曹植願輔佐明君,建立功業,以實現"三不朽"境界的才志抱負。雖處憂患之中,曹植對於功業、榮名的追求卻是執著的。他繼承了屈原堅持理想、繾綣忠懷、至死不渝的執著精神。"......惟陳王處骨肉之變,發忠愛之忱,既憫漢亡,又傷魏亂,感物指事,欲語復咽,其本原已與《騷》合"(6)正是說明這一點。  曹植後期的詩作在隱曲地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鬱憤之時,亦貫穿著"慷慨不群"憤激不平之氣。"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難。"(《雜詩》)在隱曲的表白心跡的同時透著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涼氣韻,創造了一種淒涼、悲壯的"骨氣"。正如人所評,"(植)在壓迫之下並不頹廢,不放棄英雄事業的理想,始終意氣慷慨,所以他的詩感情強烈,精神煥發,骨氣奇高。"(7)  二、以情緯文辭采華茂  曹植有很深的古典文學修養,又有進步的文學觀念,"街談巷說必有可樂,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與楊德祖書》)。是曹植,將質樸無華的樂府民歌發展成為"辭采華茂"的文人五言詩。主要表現在:  (一)由敘事轉而抒情,拓展了五言詩的題材。樂府民歌,以敘事見長。建安詩人在繼承了其敘事為主的特點的同時,兼而抒情,這種特色在曹植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首先,曹植詩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抒情性。不論寫什麼內容,讀者都能從中看到詩人獨特的形象--抒情主人公"我"。他早期抒發豪情壯志的《白馬篇》、《薤露篇》,使人感到他的振奮、開朗、自信;其描寫怨女、棄婦的《七哀詩》《美女篇》,讓人領略了他內心的苦悶、憂怨;而揭露現實、反抗迫害的《贈白馬王彪》、《泰山樑甫行》等,則使人感覺到他的積鬱、憂懼、怨艾、憤懣。他的後期詩作感情尤為強烈,有的哀怨纏綿,有的悲憤激昂,正因為他是"有意為文",有意識地進行詩歌創作,從而大大增強了文人五言詩的感人力量。  其次,曹植拓展了五言詩的題材範圍,更充分地展示詩人複雜的愛憎感情。如:同是拈取征夫思婦這一題材,《雜詩》(微陰翳陽景)因物起興,喚起了詩人對役夫長年不歸、男女曠怨的聯想,便直抒惻愴之情;《雜詩》(西北有織女)塑造了煩惱總萃的思婦形象,從細膩的雕鏤中,曲折地傳達思婦婉孌的柔情、紛亂的愁思和無盡的寂寞哀怨;《門有萬里客》則用粗放的線條,勾勒僕僕風塵不得寧居的征夫情態。因作者長期遷播,生活困苦,與征夫感受統一,情感滲透融合,故詩人不再借助隱喻比擬,而直接使用精煉而性格化的語言,表達征夫憤怨的情緒,從而顯示了詩人潛藏於心的反抗力量。  (二)"由質樸而華美",使五言詩詞采並茂,文質相稱。漢樂府民歌語言古樸質直,建安詩人的作品也大多如此。曹植的詩則在保持其樸素自然特點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了加工、提煉,使其詩表現出語言洗煉、詞采華美的特色。  曹植詩講究詞采和對仗,注意煉字和聲色,"以最洗練最精彩的語言,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飛觀百餘尺,臨牖御木需軒,遠望周千里,朝夕見平原。"(《雜詩》)。激昂豪邁的語言,表現著詩人悲壯凌厲之氣慨。"人皆棄舊愛,君豈若平生。寄松為女蘿,依人如浮萍。"(《閨情》),惻愴委婉的細語,傾吐著內心的哀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地。"(《公宴詩》)。綺麗的語言,繪出西園絢爛的秋色,而"被"字與"冒"字把茂密的物象形容到極致,且對偶精工,置之於唐人律體也並不遜色。  曹植詩還非常講究韻律,增進了詩歌語言的和諧。比如:"朝遊北海岸,夕宿瀟湘氵止"(《雜詩》),"孤魂翔故城,靈柩寄京師"(《贈白馬王彪》)等詩句,平仄協調,音調鏗鏘,讀來適口,聽之忘倦,為五言詩聲律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曹植詩中還常常使用雙聲疊韻的複音調,如"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美女篇》)、"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七哀》)等詩句,正是"冉冉"、"翩翩"、"徘徊"等疊韻詞語的使用,使曹植詩音調諧和、"文才富豔"(8),由此亦見曹植詩在"修詞"、"煉字"方面的功夫。  (三)講究寫作技巧,豐富了五言詩的藝術表現力。"陳思極工起調"(9)。曹植詩善於託物起興,往往在一首詩的起首兩句,便突出和渲染氣氛,使讀者一開始便感覺到詩人的感情基調。這當歸於曹植鍛鍊警句的功夫。如:《野田黃雀行》起句用"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來渲染環境的險惡;"八方有異氣,千里殊風雨",《泰山樑甫行》起句描述各地氣候不同,烘托濱海人民生活的痛苦,造成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  曹植詩還大量運用比喻、誇張、象徵、襯托等寫作技巧,大大增強了文人五言詩的藝術表現力。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鍾嶸評價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是相當中肯的、恰切的。也正因為此,曹植才無愧於"建安之傑"的稱譽。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曹植,樂府五言詩才真正走上雅化的道路,並呈現出日後詩歌鼎盛的氣象。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昌林畫國畫

    曹植的詩歌藝術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巨大,他的詩歌做到了氣骨與丹彩的完美結合,故鍾嶸說他是“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詩歌上的創造性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他的詩歌抒情性增強,個性更加鮮明。就詩歌體裁來看,曹植詩作中有不少樂府詩,但是他運用 樂府體裁,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詩中更多地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從而將樂府詩的以敘事為主,改變為以抒情為主。所以王瑤先生說:“他詩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獨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從形工上看是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漢樂府敘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以敘事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現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悶,他以此美人遲暮的苦惱,寓託他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樣就注入了詩的感情,具有了詩人自己的個性。在這一點上,他較曹丕的單純模仿民歌勝出一籌,因為曹丕的詩好象總是在替別人訴說哀腸,看不到自己的個性。

    第二,他的詩在結構上更講究,尤其是發端往往很精警。漢樂府詩往往以氣為主,自然道來,無意於工巧,而曹植詩則更注結構的安排,他常常以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開頭,渲染氣氛,籠罩全篇。如他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以白日西歸,星月忽至來寫時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構其波。”以激烈動盪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處境的險惡,等等。所以沈德潛說他“極工於起調”(《說詩晬語》)。

    第三,他更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尤其表現在注重對偶以及錘鍊字句上。曹植詩歌中對偶句極多,這一特點是魏晉詩歌趨向駢偶化的開始,而曹植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的詩人。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緣池。”(《公宴》),“閶闔啟丹扉,雙闕耀朱光”(《五遊》),再如煉字的句如“清風飄飛閣”(《贈丁儀》),“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長流”(《公宴》)等,經過詩人的精心錘鍊,便達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這為後來南北朝文人詩歌注重修辭技巧開了先河。

    第四,他的詩歌中,對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寫,這也改變了樂府詩的面貌。對後代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上幾點,是曹植詩歌在藝術上的特殊之處,也是他最具創造性的地方。

  • 3 # 弘建教育

    曹植是曹丕同母弟,自幼便天資過人,才華橫溢,年十歲餘,便能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出言為論,下筆成章。他的文學作品包括賦、詩、頌、贊等,但是在這一時期的眾多文學作品中他的詩歌是成就還是最高的,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

    他將五言詩的範圍擴大了並且將詩的風格從“婉轉附物,怊悵切情”轉變為“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從“質木無文”轉變為“以文被質”。 曹植的詩歌吸收了漢樂府的養份,將內容與藝術形式密切統一創造出了他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我們要真正的深入瞭解曹植詩歌及其內心世界,就要先來分析其詩歌的文學特色。

    一、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在語言提煉方面,曹植有著他自己的個性特徵,他的語言質樸和優美,他非常注意運用語言色澤,因而他描寫的人物和生活現實一個個都具有鮮明的色彩,如《七哀》它既沒有漢賦的堆砌詞藻,也沒有六朝文學的浮弱淫靡,而是呈現出一種自然、樸素而帶有清麗的美。這種“美”就給他刻畫的思婦的體態、容貌活靈活現的色彩鮮明的展示在我們面前。

    另外,他煉字造句也毫不含糊,如在《情詩》中“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兩句,造語自然精妙,音節流美鏗鏘,意象生動傳神,觸目所感,情與景會。詩中“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兩句,色彩鮮明,境界開闊,用詞精警,意象飛動。 再如“時雨靜飛安”、“時俗薄顏”、“鴟鳥鳴衡軌”等句中的“昌”、“靜”、“薄”、“鳴”這些帶音響或動作性的字眼,無一不經千錘百煉才鑲嵌在作品中。 因為曹植一直在一種奢華而安定的環境中過著貴公子般的生活,加上其聰慧過人和父親曹操對他寵愛有加,因而形成了他恃才傲物,倜儻不羈的一種性格,然而在內心世界裡面他從小就樹立了一種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所以在他的詩中也體現出了這種意願和豪情。

    這一時期的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而浪漫的情調,這時的曹植對前途充滿了信心。 如在《白馬篇》中描寫到“白馬飾鎦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意氣風發壯懷激烈的豪情壯志,詩中的詞語大有一種氣吞山河的氣勢,當然也隱蘊著一種浪漫的氣息。

    不止如此,在《雜詩》詩中主人公那種意氣風發,壯懷激烈的高大身影,聳立在狂風怒吼,浪高流急的大江的背景之上,磅礴壯觀中也表現出了這種為國效力,視死如歸的感情。 因此鍾嶸就在其《詩品》中就寫道“魏陳思王植條:“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句子用以讚歎曹植非凡的文采。後人還將這時期的詩稱為“長於豪逸”。

    二、抒情為主,剛中有柔 曹植的詩歌具有漢樂府的特徵,但是曹植並不一味的模仿而是更多的加入了個人的情感,改變了以往漢樂府詩敘事為主的體裁特徵。如在《美人篇》中他就是模仿了漢樂府中《陌上桑》的體裁,但是一改《陌上桑》以敘事為主線的特點將美人對愛情的渴望和對遲暮的苦惱淋漓盡致的刻劃出來,詩中寫道“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獨嗷嗷,安知彼所觀,成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一種無奈的感情,其實這也寓託了詩人懷才不遇,抱負遠大卻無法實現的感嘆,在詩中注入了詩人豐富的感情,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點。

  • 4 # 火楓一葉

    曹植詩歌除了內容上的充實外,對後代影響最大是他的詩歌藝術。他的詩歌做到了氣骨與丹彩的完美結合,故鍾嶸說他是“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詩歌上的在藝術上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他的詩歌抒情性增強,個性更加鮮明。就詩歌體裁來看,曹植詩作中有不少樂府詩,但是他運用 樂府體裁,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詩中更多地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從而將樂府詩的以敘事為主,改變為以抒情為主。所以王瑤先生說:“他詩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獨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從形工上看是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漢樂府敘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以敘事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現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悶,他以此美人遲暮的苦惱,寓託他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樣就注入了詩的感情,具有了詩人自己的個性。在這一點上,他較曹丕的單純模仿民歌勝出一籌,因為曹丕的詩好象總是在替別人訴說哀腸,看不到自己的個性。

    第二,他的詩在結構上更講究,尤其是發端往往很精警。漢樂府詩往往以氣為主,自然道來,無意於工巧,而曹植詩則更注結構的安排,他常常以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開頭,渲染氣氛,籠罩全篇。如他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以白日西歸,星月忽至來寫時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構其波。”以激烈動盪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處境的險惡,等等。所以沈德潛說他“極工於起調”(《說詩晬語》)。

    第三,他更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尤其表現在注重對偶以及錘鍊字句上。曹植詩歌中對偶句極多,這一特點是魏晉詩歌趨向駢偶化的開始,而曹植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的詩人。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緣池。”(《公宴》),“閶闔啟丹扉,雙闕耀朱光”(《五遊》),再如煉字的句如“清風飄飛閣”(《贈丁儀》),“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長流”(《公宴》)等,經過詩人的精心錘鍊,便達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這為後來南北朝文人詩歌注重修辭技巧開了先河。

    第四,他的詩歌中,對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寫,這也改變了樂府詩的面貌。對後代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上幾點,是曹植詩歌在藝術上的特色之處,也是他最具創造性的地方。

  • 5 # 明貞

    詩情畫意為道種指引著人類的方向,生存延續即德能是種性血脈的發展壯大。曹植的才情是勿庸置疑的,他的詩歌作品是他才華和性情的結晶。在戰亂不停的年代,文人才子對和平的向望是充滿憂傷和分裂的。詩者是高尚的柔弱的,但征伐旨殘酷而冷漠。他寫七步詩保命時的心情可想而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性,相煎何太急。現實和期望的巨大落差使人心碎,詩人是美好的,但詩人是不幸的。

    在美好和殘酷之間煎熬,真的很悲傷。

  • 6 # 泰山9981258

    其實曹植的詩比不上其父曹操的詩磅礴豪邁,也不及唐詩的膾炙人口,當然他的詩清奇,最著名的便是"七步詩",他的詩主要為文人墨客所賞識,普通百姓對他的詩並不感冒。

    他的名氣也是捧起來的,山水詩人謝靈運就把他捧上了天,他說:魏晉以來,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余天下共分一斗。其實這只是一句吹噓自溢美之言,但是卻成了成語"才高八斗"之典故。

    曹植的詩是有一定的藝術造詣,但比起歷史上別的詩人還不是獨佔鰲頭。

  • 7 # wen子哼哼

    中文系的第一年,學的就是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對曹植的評價極高。

    鍾嶸的《詩品》對曹植詩歌的評價是:

    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曹植現存詩歌九十餘首,其中六十多首為五言詩。他既不同於曹操的古直悲涼,又不同於曹丕的便娟婉約,能兼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堪稱是當時詩壇最傑出的代表。

    曹植的詩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謝靈運曾如此評價曹植的詩歌: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曹植的詩歌充分展現了他的政治悲劇和詩歌才華。

    曹植的詩歌,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的詩歌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首詩讚頌幽並遊俠兒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寄託了詩人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和崇敬。其他的詩篇如《薤露行》也是其政治自信的充分體現。

    後期的詩歌主要表達由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其內容又可以分為四類:

    對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憤懣。如《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

    用思婦、棄婦託寓身世,表白心跡。如《浮萍篇》《美女篇》《種葛篇》《雜詩》等。

    述志詩。如《雜詩》(“僕伕早嚴駕”)。

    遊仙詩。如《仙人篇》《五遊駕》《遊仙詩》《遠遊篇》《昇天行》等。詩中所描繪的神仙境界,皆明淨、高潔,實際上是詩人理想世界的象徵。

    總的來說,曹植的詩歌因文采富豔而受到後世文學史的推崇。作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運,使無數文人深表同情。

  • 8 # 海上沐風春

    曹植,詩歌才華盎然,然生性放縱,不諳韜略。

    其作品的主要基調是建功立業,追求自由,以及身遭羈拘,壯志難酬的苦悶。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場垂。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操生前,原打算立其為世子,見他走雞鬥狗,遊宴賦詩,過的是貴公子的豪華生活,而逐漸對他失寵。

    曹丕稱帝后,對曹植依舊猜忌和防範,曹植後半生的詩歌風格明顯變化,多以抒發骨肉相殘的感傷和悲憤的詩篇尤為突出。

    《野田黃雀行》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翻譯:高高的樹木不幸時常受到狂風的吹襲,平靜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寶劍雖利卻不在我的手掌之中,無援助之力而結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沒有看見籬笆上面那可憐的黃雀,為躲避兇狠的鷂卻又撞進了網裡。張設羅網的人見到黃雀是多麼歡喜,少年見到掙扎的黃雀不由心生憐惜。拔出利劍對著羅網用力挑去,黃雀才得以飛離那受難之地。振展雙翅直飛上蒼茫的高空,獲救的黃雀又飛來向少年表示謝意。 )

  • 9 # 微雨聽瀾

    三國時期的曹植,無疑是“三曹”父子中最具才華的才子。《七步詩》卓顯機智,《洛神賦》更現才華。曹植詩歌的藝術特色,我歸納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思想有內涵,更貼近現實主義,具有奮發向上的精神。

    曹植出生在動亂年代,親身感受了社會動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並在作品中有所展示。這是他思想成熟的表現,也是反映當時社會亂象的現實主義作品。代表詩作《送應氏》。

    步登北邙坂,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經,荒疇不復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念我平生親,氣結不能言。

    建安詩人都具有遠大的理想、美好的願望,曹植當然也不例外,現實生活的薰陶,超乎眾人的才能,讓他有強烈的建功立業理想。可是作為曾經爭過繼承人之位的曹植,在曹丕上位之後,這種理想根本沒有辦法實現,所以寫過不少感慨叢生的詩歌。代表作品《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苦矢何參差。……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第二,藝術有風格,個性特色明顯,富有慷慨的氣勢和松竹氣節。

    曹植人格峻潔,很多詩歌中表達了詩人崇高的理想、強烈的感情、浪漫的色彩,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遠遠超脫於流俗和現實之上,詩歌中充滿了昂揚激奮的豪情、建功立業的壯志、懷才不遇的怨憤。代表作品《雜詩·飛觀百尺餘》。

    飛觀百餘尺,臨牖御欞軒。遠望周千里,朝夕見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閒。國仇亮不塞,甘心思喪元。撫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聲發,聆我慷慨言。

    曹植成長的年代是東漢末年,深受樂府詩的影響,而且是建安詩人中是漢樂府民歌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在詩歌中非常善於運用樂府民歌中比興手法的運用,並且非常圓熟、恰切生動、構建形象。代表作品《情詩》。

    微陰翳陽景,清風飄我衣。游魚潛綠水,翔鳥薄雲飛。渺渺客行士,遙役不得歸。始出嚴霜結,今日白露晞。遊者嘆黍離,處者歌式微。慷慨對嘉賓,悽愴內傷悲。第三,形式有發展,生命力強盛,有著大膽創新的無畏精神。

    曹植在藝術形式的運用上非常大膽,善於採用多種表現形式,並且有所發展。胡應麟評價曹植的詩歌時說:“建安中,三、四、五、六、七言,樂府、文賦俱工者,獨陳思耳。”曹植以五言詩的成就最大並融入很多社會內容,使它獲得了強盛的生命力。代表作品《箜篌引·野田黃雀行》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遊。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不僅如此,曹植的詩歌和同期詩人對比有較大的優勢,對詩歌的發展和貢獻非常明顯。

    當時建安詩壇上活躍著孔融、阮禹、陳琳、應湯、徐幹等人,但是他們擅長的創作內容都不是詩歌,在詩歌的成就上較曹植相去甚遠,不能同日而語。

    曹操雖然在詩歌上的造詣同樣非常高,留存下來很多詩作。但是曹操在詩歌形式突破上乏善可陳,大多是漢樂府形式的四言詩、雜言詩,五言詩數量太少,也不如曹植圓熟,在詩歌形式發展上的貢獻不及曹植。

    曹丕在詩歌形式上也作過大膽的嘗試,其七言詩《燕歌行》是現有最早的七言詩,在詩歌發展史上自有他一定的地位,但由於曹丕皇袍加身以後,嚴重脫離現實社會,缺乏對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也缺乏詩歌創作的激情,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明顯遜色於曹植。

    結語。曹植在詩歌上的突出成就在當時是出類拔萃的,謝靈運、杜甫、王維等著名人物,都曾經從曹植的詩歌中吸取藝術養料,模仿過曹植的創作手法和謀篇佈局,以豐富他們各自的詩歌創作技巧,所以曹植在詩歌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對後代的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 10 # 詩詞劍客

    曹植是建安文學五言詩的傑出代表,其詩歌成就比之父親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七步詩及白馬篇聞名天下,也是我的最愛。前者藝術特色直抒胸臆,以隱喻之生動形象的藝術語言直擊當事人心靈痛點,後者亦以活潑,逼真,惟妙惟肖的詩歌風格塑造一位技藝絕倫的大無畏疆場勇士形象。他的詩不做作,不枯燥,更非無病呻吟之意淫,確往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11 # 文藻巧翁

    漢未的建安時代,是這一時期文學史上一個特出的階段,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曹植(192—232)在年輕時就很有文學才華,過著貴族公子的優裕生活,早期作品如巜箜篌引》、《白馬篇》、《名都篇》等就是他這一時期生活的寫照。但在他哥哥曹丕做了皇帝以後,他政治上受到了壓抑,在四十一歲時就抑鬱不得志而死去。在巜贈白馬主彪》、《吁嗟篇》、《野田黃雀行》等作品裡強烈地反映了這種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和自己受壓抑的不滿情緒。曹植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雖然仍舊採用樂府舊題,但抒情的成分卻大為加強,語言也趨向精美華麗,詩歌中的作者形象更為鮮明突出,對以後文人五言詩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12 # 英皇騎士

    情真意切,古今甚少。

    才高八斗,風骨奇高。

    ——煮豆燃其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3 # 呦go

    曹植在曹操、曹丕父子兄弟之中被公認為有著最好的文學水平和創作能力,並被認為可以代表“建安風骨”,這是由於他的詩歌之中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同於曹操的蒼涼悲壯和曹丕的婉約娟秀,曹植的詩歌兼有父兄二人所長,將慷慨悲歌和溫婉含蓄融為一爐,既有著憤懣不平和幽怨悲苦,也有著壯懷開闊,兼取兩者之長熔鑄出自身的詩歌特點,並在自身的詩歌創作之中一以貫之。曹植的詩作骨氣奇高、情兼雅怨,陽性的剛健之美和陰性的柔婉之美構成了完美的融合和和諧統一,渾然天成而又不落俗套,確實體現了曹植本人高深的文化造詣和詩歌創作天分,被認為是魏晉詩歌的高峰和古今詩人的典範可謂是恰如其分。

  • 14 # 人生十字路口

    曹植既不同於曹操的古直悲涼,又不同於曹丕的便娟婉約,而能兼有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為當時詩壇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建安之傑”。鍾嶸在《詩品》中說曹植詩“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具體來說,他一生熱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後,壯志不衰,多憤激之情,所以詩歌的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形成了“骨氣奇高”的一面;他的詩歌雖脫胎於漢樂府,但吸收漢末文人古詩的成就,講究藝術表現,已完全文人化了,其描寫的細緻和詞藻的華麗,形成了“辭采華茂”的一面;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這一切凝聚在其詩歌創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可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 15 # 紫陶軒

    曹植是我國曆史上偉大詩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一個最傑出的人物,他的著作有賦、詩、頌、贊等,但成就最高的是詩歌,從東漢時期逐漸發展起來的五言詩,經過他的努力,不僅題材範圍擴大了,而且詩的風格也從“婉轉附物,怊悵切情”轉變為“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從“質木無文”轉變為“以文被質”,把五言詩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給後來五言詩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曹植的詩歌,不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也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我們為了要比較全面地瞭解曹植的詩歌,有必要來進一步談談他的藝術性。他的詩歌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善統一,充分顯示出他高度成熟的藝術才華。如同文學史上許多優秀詩人一樣,曹植也創立了他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鍾嶸評其詩“骨氣奇高”(《詩品》),指出了曹植詩歌藝術的主要特徵,這種風格首先是由其傷口的內容所決定的,他的詩充滿了當時英雄豪傑甘心赴難,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形成了作品骨氣奇橫,神采煥發的風格和情調。“僕伕早嚴駕,吾行將遠遊,遠遊為何之?吳國為我仇。將騁萬里途,東路安足遊?壯介多悲風,誰泗馳激流。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雜詩》詩中主人公意氣風發,壯懷激烈的高大身影,聳立在狂風怒吼,浪高流急的大江的背景之上,磅礴壯觀,大有氣吞萬里之勢,這類篇章,在曹植詩中最引人注目。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吁嗟篇》,同時,也表現了他建功立業的政治雄心,貫穿了慷慨豪壯的獻身精神和捐軀巳國,視死如歸的態度。然而也會有壯志莫伸,抑鬱不平之氣。後人稱許這類詩篇“長於豪逸”(秦觀《韓愈論》)。

    其次,是他的詩歌清素淡雅。(《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詩誰,言是宕於婁。……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這些似素描,似速寫,疏疏幾筆,就讓獨困空閨的愁婦哀怨思戀的柔情蜜意躍然紙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如果說:“骨氣奇高”偏重剛健,清素淡雅則偏於柔美,曹植詩歌的總的風格特徵正是這種剛健柔美的融合和統一。他的作品大多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渾然天成,這種風格自然是集眾家之長的結果。(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悲涼慷慨的藝術特色。

  • 16 # 塗之人995

    昔有“貌似潘安,才比子建“之言“。子建,曹操三子,建安文學代表;《詩品》目為“建安之傑”,雲其詩“源出國風。骨氣奇偉,詞彩華茂。”

    “前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野田黃雀行》)——足見骨氣凌厲。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妾身何所依?”(《七哀》)“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贈白馬王彪》)——可見詞彩。

    五言到曹植,逾近精彩。練字、造句、對偶、聲韻,前所罕見。——“子建為建安雄才,惟堪捧駕”(李白)“子建文筆壯,河間經術存。”(杜甫)曹植詩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

  • 17 # 陳年往事1222

    曹植流傳下來的詩歌有八十多首,辭賦、散文(包括一部分殘缺不全的)共四十餘篇。他是全面反映建安文學成就的代表作家。曹植的詩歌,在建安文人中,數量最多,影響也最大。他做五言詩成就在曹操和"七子"之上,後人說"陳思為建安之傑"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作的結論。曾植寫詩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手法,詩的形式也比較精美。同樣學習漢樂府,曹植比曹操、曹丕等人更注意對民歌的語言進行加工和提煉,能以形象化的清新明麗的詞藻來加強詩的藝術表現力。講究煉字,善為警句、工於起調,都是曹植區別於其他建安詩人具有自己創作特色的地方,對魏晉南北朝的詩人有較大影響。

  • 18 # 經典歌曲音樂欣賞

    曹植的詩歌藝術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巨大,他的詩歌做到了氣骨與丹彩的完美結合,故鍾嶸說他是“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詩歌上的創造性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他的詩歌抒情性增強,個性更加鮮明。就詩歌體裁來看,曹植詩作中有不少樂府詩,但是他運用 樂府體裁,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詩中更多地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從而將樂府詩的以敘事為主,改變為以抒情為主。所以王瑤先生說:“他詩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獨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從形工上看是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漢樂府敘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以敘事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現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悶,他以此美人遲暮的苦惱,寓託他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樣就注入了詩的感情,具有了詩人自己的個性。在這一點上,他較曹丕的單純模仿民歌勝出一籌,因為曹丕的詩好象總是在替別人訴說哀腸,看不到自己的個性。

    第二,他的詩在結構上更講究,尤其是發端往往很精警。漢樂府詩往往以氣為主,自然道來,無意於工巧,而曹植詩則更注結構的安排,他常常以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開頭,渲染氣氛,籠罩全篇。如他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以白日西歸,星月忽至來寫時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構其波。”以激烈動盪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處境的險惡,等等。所以沈德潛說他“極工於起調”(《說詩晬語》)。

    第三,他更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尤其表現在注重對偶以及錘鍊字句上。曹植詩歌中對偶句極多,這一特點是魏晉詩歌趨向駢偶化的開始,而曹植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的詩人。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緣池。”(《公宴》),“閶闔啟丹扉,雙闕耀朱光”(《五遊》),再如煉字的句如“清風飄飛閣”(《贈丁儀》),“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長流”(《公宴》)等,經過詩人的精心錘鍊,便達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這為後來南北朝文人詩歌注重修辭技巧開了先河。

    第四,他的詩歌中,對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寫,這也改變了樂府詩的面貌。對後代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上幾點,是曹植詩歌在藝術上的特殊之處,也是他最具創造性的地方。

  • 19 # 藍天雲一朵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即位,以此為界,曹植的生平明顯地分為兩個時期,詩作的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異。此前,他過著貴公子孫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因此他的前期作品一是悲憫民生,二是慷慨大志,自 信自負。《送應氏》為代表作。

    後期的曹植,充滿了理想和抱負總是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儘管文采斐然,卻從以文人自居。在太子繼承問題上明爭暗鬥,使得丕、植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極大的裂痕,偏偏 曹植又不知收斂,尤其在處,仍鋒芒畢露,不忘表現自己。所以曹丕登上皇臺後,不斷對其打壓和嚴厲防範,在短短的幾年裡生活發生極大的變化,甚至隨時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這時文風隨之一改,變得慷慨深沉、憂懼悽婉。《白馬篇》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 20 # 陽明子

    “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

    可以說曹植是建安最傑出的詩人。

    要理解曹植詩歌的藝術特色,得先知道他所處的環境。

    曹植,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曹植從小被曹操所喜愛,曹操欲立其為太子,後未果,因此曹植受到曹丕的嫉恨,曹丕代漢後,開始對曹植進行排擠和壓迫。魏明帝即位後,仍對曹植加以猜忌和監視。曹植雖然身為藩王,卻生活得很不得意,終於在憂鬱憤怒中死去。

    史稱曹植聰穎過人,《三國志 ·陳思曹植傳》載:“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曹植也曾自言:“生乎亂,長乎軍,又數承教於武皇帝,伏見行師用兵之”,在軍事上也有一定的才能和信心。但是,他的個性卻是為人過於直率,不護細行,被認為:“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超凡的才華與不羈的性格,使他一方面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另一方面卻因為恃才傲物而飽受壓抑。這兩方面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的表現了出來。

    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為界,曹植的詩歌創作明顯的分為前後兩期。

    一,前期,在曹操的保護下,曹植無所顧及。前期多抒發其遠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負。如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白馬篇》透過寫一個青年英雄的機智勇敢英勇衛國的精神,來表現自己對壯烈事業和戰鬥生活的憧憬,氣勢豪放而情緒昂揚。寄託了詩人自己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他的前期作品,在書寫志向與抱負的同時,也常常瀰漫著戰亂環境所賦予的悲涼慷慨情思和人生無常的嘆息,如《送應氏》。即使他前期的宴遊詩,也時帶一種蒼涼意味。

    二,後期,曹操死之後,曹植失去了保護傘。遭到了曹丕的壓迫。曹植後期的作品則多是表現自己壯志未酬,備受壓抑的鬱憤心情。典型代表作《 贈白馬王彪 》。當時曹植好友丁儀都已被曹丕殺掉,曹植又被貶爵並受到監視。諸侯到京城時,曹彰又不明不白的暴死。面對一連串的打擊,曹植寫下了這首詩。全詩充滿了悲苦之辭,憤慨之音。籠罩著悲憤抑鬱的氣氛。

    “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別永無會,執手將何時?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髪期。收淚即長路,從此辭。”

    可以說曹植是建安詩壇最傑出的詩人。他的五言詩創作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他的作品,今存九十多首,是建安詩人中最多的。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充實,軍旅政事,宴遊送別,詠史游仙,無不發之於詩。曹植用他的詩筆描繪了廣闊的社會人生,表達了自己豐富的思想和感情。

    曹植的詩歌被譽為“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的詩歌既內容充實豐富,多慷慨悲憤之氣,在藝術表現上又生動形象,注意辭藻華美,對仗工整和音韻流暢,形成了華麗且渾厚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既所謂華麗壯大,達到了建安詩歌的最高峰!

    曹植詩歌語言華美主要表現在濃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聲色上。也注重對稱迴環之美,注意語言錘鍊方面。其詩作中不僅出現了律句,還出現了律聯。對偶工整,聲韻對稱。

    曹植還善於起調,工於發端。被謝靈運譽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成書《多歲堂古詩存》也說:“魏詩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傷於弱,風雅當家,詩人本色,當推此君”。對曹植來說,這些褒獎是當之無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1歲該不該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