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21 # 麥初齊

    當沮授和關羽被抓的時候,曹操的身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卻也是實權在握。一個丞相是難以滿足他的野心的,正如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已然闡明要當天下梟雄的想法。

    梟雄者,是要統一中原建立曹操的封建王朝,那是要當皇帝的,這一想法並不是一個人能辦到的,就需要幫手。幫手分為兩類:一類是帶兵打仗的武將,就像關羽這樣子的;一類是出謀劃策的謀士,就像沮授這樣子的。所以曹操一開始對他們二人都是以禮相待。

    忠臣不事二主,得到尊重

    當初關羽戰敗被困想過自殺,但是張遼勸說其要為劉備照顧二位嫂嫂,關羽才屈膝投降的,關羽的功夫了得,曹操也需要這樣的大將來鼓舞士氣,古人打仗都是大將先行。關羽即使入的曹營也是約法三章,感念曹操的厚愛卻不忘劉備的厚恩,提出願意為曹操解決麻煩,然後放棄離去尋找大哥劉備,曹操認為其仁義。

    沮授作為曹操勁敵袁紹的謀士,曹操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的才能,若是袁紹聽取他的意見守住烏巢則曹操不能取勝的,足見沮授的智謀高於曹操身邊的謀士,讓曹操起了招攬之心;恨得是這個人居然不為自己所用,不過其忠心可見,只是站錯隊了,相信自己可以感化他,收攬人心可是曹操的拿手戲。

    身在曹營心在漢,行為迥異

    沮授之死,有兩點原因。

    其一,見曹操在他表明是誓死不降的態度後仍然不想殺他,於是心思活絡起來,私下裡要給袁紹通風報信,以其能夠剷除曹操,這種享受好吃好用的招待,卻不思報恩卻一門心思要想弄死曹操。

    其二,沮授內心深處知道袁紹不是個明主,但他更希望曹操這個漢賊去死,曹操發現收攬人心是不能實現的,留著還是個禍害,所以動了殺心。

    關羽不死,並非真的不殺,而是殺不掉了。何以這麼說?

    首先,進入曹營之後關羽急於立功想早日離去,曹操卻以沒有劉備訊息和閉門不見為由留下關羽,為解白馬之圍迫不得已讓關羽立功了,恰巧關羽也得到劉備訊息在袁紹處星夜裡去,曹操未加阻攔也算是履行承諾。

    其次,曹操若真的要放關羽走,何不給他頒發一道手令沿途放行?然而並沒有,相反默許沿途關隘截殺關羽,若非關羽命大得了胡華手書送與胡班,已經在滎陽被王植用火燒死。而且過五關斬六將之時,也是關羽武功高強,否則也是早已殞命,出關後如縱虎歸山,殺之不得了。

  • 22 # 趣談唐宋元明清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解答一個問題,那就是沮授和關羽,兩個人都是曹操十分喜愛的人才,都想收為己用,那麼為什麼曹操只殺沮授卻不殺關羽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派系十分不和。

    眾所周知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使得袁紹逃回幽州以後沒有多久就去世了。

    而沮授呢作為一個在官渡之戰中給袁紹出了許多計謀的謀士(雖然他的計謀十分正確,但袁紹一個也沒聽),應該十分惹曹操生氣才對。

    但曹操呢正是知道是他為袁紹出謀劃策,如果袁紹聽了沮授的計謀估計早就戰勝他了,曹操明白這是一個真正的人才。

    而人才呢,是曹操最需要的,但是雖然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計謀,但沮授並不記恨袁紹,他家世代受袁家恩惠。

    從祖上就為袁家效力,沮授也是一個十分正直的人,你要他背叛祖宗,去給自己的仇家效力,那怎麼可能呢?

    第二,曹操對於關羽的喜愛。

    從這個當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開始,曹操對於關羽就有一種近乎痴迷的喜愛。

    當時大家都不相信關羽能斬華雄,只有曹操相信,還親自為關羽斟酒,而在關羽投降自己後,又為自己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對於曹操也算是報答過了。

    而且當時關羽要走,曹操也是答應過的,要是現在把關羽殺了,天下該如何看曹操呢?他那時可還是大漢的丞相呢。

    第三,就是幫忙的人不同了。

    這一點大家可能就不太明白了,當時關羽啊被困土屯,本來是準備戰死的,但是此時張遼站了出來,大家都知道張遼和關羽是互相喜愛的。

    這事呢張遼站出來對曹操說自己可以勸降關羽,和關羽約了三事之後,又說服曹操答應了關羽的條件。而沮授呢,當時被曹操從地牢拉出來的時候還帶著鐐銬呢?

    而且當時曹操對於殺沮授其實也是十分不忍心的,甚至是已經動了放沮授走的惻隱之心,但是呢這是荀攸出來說了一句話“此人不除,天下難平。”

    就是說曹操放走這樣的奇才,讓他去輔佐別人,丞相還怎麼平定天下呢,曹操一聽也是默許了許褚殺掉沮授。

  • 23 # 猴大爺說

    既然曹操這麼愛惜人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對沮授和關羽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呢?

    首先,曹操對於智謀之士選用的態度是能為我用的為我所用,不能為我所用的,絕不留給別人。

    東漢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經歷了官渡之戰慘敗的袁紹,在回到冀州後沒多久,就發病身亡,之後袁氏內亂,手足兄弟相殘,曹操趁著袁氏兄弟內亂的時機,渡河北上,逐個擊破了袁譚、袁尚兄弟。在平定河北期間,曹操還親往袁紹墓前祭奠,其間曹公情真意切,悲痛萬分,在祭奠的過程中曹操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三國演義》裡是這樣描寫的:

    “昔日吾與本初共起兵時,本初問吾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吾問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喪,吾不能不為流涕也!”

    注意,曹公在這段話,很直白的說明了未來一統天下的原因,那就是任天下之智力。把當世知名的文人謀士全都招攬到曹公自己的麾下,透過他們給自己出主意,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和人生價值。

    從後來實際的發展來看,曹操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對於那些投靠到敵方的智謀之士,曹操也是能爭取儘量爭取,能為己用就為己用,例如讓程昱用計賺回了徐庶,就算不能為自己所用的,也不能留給別人。

    陳宮,對他有救命之恩,可白門樓上,陳宮淪為階下囚,曹操如若念在當年救命之恩,放走陳宮也不是難事,放他一條生路,從此兩人互不相欠,但是曹操沒這麼做,以陳宮之才,和他的名望,去哪個勢利都會受到很好的待遇,這對於圖謀吞併諸侯的曹公來說,無異於如虎添翼、放虎歸山。

    同理,沮授在被俘之前給袁紹出的任何一個主意,都可以置曹公於不利,袁紹但凡能聽進去半點,也不會落得兵敗身亡的下場,如果曹操放走了沮授,他投靠的新勢力對他的計謀言聽計從,比如說投靠了劉備,這就對曹公大為不利。

    所以曹操在看到他二人被俘之後沒有歸降的意思,就本著不能放虎歸山,讓惡虎傷人的態度,一不做二不休,不為我用,就殺掉的原則,將他們處死。

    其次,曹操性格的原因決定了沮授等謀士悲慘的命運

    曹操自小就很聰明,但凡是聰明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毛病,就是容不得別人比自己聰明,一次兩次可以,次數多了,就會心生妒忌,就會找茬來整治對方。試想一下主薄楊修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死的麼?那位深夜來投,能讓曹操激動的跣足來迎的許攸,不正是因為自以為是、狂妄自大才丟掉了性命的麼,許褚把他殺了之後,曹公也既沒有表揚許褚,也沒有批評許褚,其實在他的心中,自從官渡破袁紹之後就已經起了殺掉許攸的心,只不過礙於友情不好出手,許褚的挺身而出,不僅為曹操解決了問題,還除去了一個後患。

    在看沮授,官渡被俘之後,曹操對他“遂赦而厚遇焉”,但是沮授卻是“授尋謀歸袁氏”,典型的“身在曹營心在漢”,我曹操對你沮授這麼好,你居然不領情,還想著要回到袁紹氏的身邊,無論回到袁譚還是袁尚的身邊,他們老爹失敗的例子就在眼前,官渡開打之前沮授是怎麼建議的,袁紹是什麼態度、怎麼做的,往事可謂歷歷在目,況且當時袁氏集團裡真正能稱得上“智囊”一級的人物,也就剩下沮授了,如果沮授在此時迴歸,無論歸屬袁譚、袁尚誰,沮授必然會勸說袁氏公子內部休戰和好,然後練兵囤糧,三五年後待到兵精糧足之時,在起兵南下為袁紹報仇,以雪官渡之恥。真到那時,曹操就被動了,北有二袁,南有劉表,東有孫權,臥榻之側還有一個劉備在近前襲擾,所以面對沮授“授尋謀歸袁氏”,曹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不為我用,也不能留給別人,殺之而後快!

    第三,曹公是真心喜歡關羽

    首先,關羽容貌雄偉儀表不凡,汜水關前溫酒斬華雄時,那是曹操第一次見到關羽,關羽奇特的容貌偉岸的身軀一下子吸引了曹操的注意力。

    當盟主袁紹懷疑關羽能力的時候,是曹操力排眾議讓關羽出關挑戰,這才有了“酒尚溫時斬華雄”的經典畫面,要知道在當時那樣的一個場景下,本應該是大哥劉備出來替關羽出頭說話,但此時劉備還只是一個小縣令,人微言輕要不是漢室宗親這塊牌子掛著,誰認識他劉備是幹嘛的。

    正是曹操的挺身而出,化解了關羽在眾人前的尷尬,關羽也是投桃報李,用斬殺華雄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證明了曹操的慧眼識人,當關羽飲下那杯尚有餘溫的酒時,此時的他和曹操,一定是英雄惜英雄,關羽對曹操充滿了感激,而曹操對關羽充滿了喜愛。

    在後來關雲長土山約三事,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這份忠誠是身為人主的曹操非常渴望的。“曹公壯羽為人”一個“壯”字,不僅是曹公對關羽個人的肯定,同時也是對關羽品格的欣賞。

    正是因為有了這份肯定與欣賞,曹公和關羽之間有時是心靈相通,有時是相互憐惜。

    華容道上,望著疲憊不堪軍馬損失大半的曹操,關羽動了惻隱之心放曹操一條生路。若干年之後,當曹公看到關羽的首級時候,一句“ 雲長公別來無恙!”,道出了曹操心中淒涼與痛苦,那個他曾經充滿敬意、千方百計想得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的關羽死了,曹操好像一下子在這世上失去了一種精神信仰的寄託,當這份信仰消失的時候,曹操也就將告別人世了,去另一個世界裡繼續追尋他所仰慕的關羽。幾個月後,魏武帝曹公薨。

    結尾

    可以說,是曹公自己的性格和態度,決定了沮授和關羽不同的命運之路,而二人的所做所為也影響了曹操的判斷和決定,併為自己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 24 # 一半秋色

    曹操為何不殺關羽?因為曹操喜歡關羽,這個喜歡不是那種“喜歡”,而是發自內心的欣賞。

    當年,十八路諸侯攻打董卓之時,華雄大展神威,連連砍死了俞涉、上將潘鳳,諸侯們手足無措,戰戰兢兢,無人敢應戰。

    這時,關羽自告奮勇站了出來,袁紹輕蔑道:“你是誰?”

    關羽回答:“我是我大哥的弓馬手,我叫關羽!”

    “你大哥是誰?”

    “劉備!”

    “劉備是誰?”

    “平原縣令!”

    袁紹一聽,撲哧樂了,心想:“小小的平原縣令,手下的一名小小的弓馬手,居然敢如此誇口,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嘛!”

    袁紹斥責道:“滾犢子,你欺我十八路諸侯沒人了嘛,派小小弓馬手出戰,豈不令人笑掉大牙?”

    關羽臉憋的通紅,這時候曹操過來打圓場了:“英雄不問出處,我看此人相貌非凡,不要等閒視之,不如給他一次機會吧!”

    袁紹應允。

    後來,曹操斟了一杯酒,來給關羽壯壯膽,關羽婉言謝絕了,說等我殺了華雄再來喝,這等豪氣,這等豪情,讓曹操大加讚賞。

    最後,關羽殺了華雄,其酒尚溫,關羽名聲大噪,曹操更是視關羽為神人,恨不能立刻擁他入懷。

    二人有了這番際遇,所以關羽被困土山之時,曹操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前往勸降,後來在張遼苦口婆心力勸之下,關羽提出了三大條件,張遼一一回稟之後,曹操想都沒想就點頭同意了。

    得到了關羽之後,曹操如獲至寶,喜不自禁,送吃送喝送美女,還把赤兔馬送給了他,讓徐晃、張遼等大將羨慕不已。

    那麼,曹操為何要殺沮授呢?

    沮授是袁紹的人,是個智謀之士,給袁紹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智謀。官渡之戰時,沮授建議打持久戰,利用優勢軍力和地理優勢拖死曹操,但袁紹不聽,偏要速戰速決,結果慘敗了。

    袁紹敗逃之後,沮授來不及逃跑,成了俘虜,被押到了曹操大帳,曹操誠意勸降,但沮授至死不降。

    曹操嘆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如果早一天得到你,何愁天下不定啊!

    雖然沮授不肯投降,但曹操並沒有殺掉他,還是好吃好喝地款待著,但這麼一天,沮授密謀逃到北方,想要投奔舊主袁紹。

    曹操得到訊息之後,嚇了一大跳,這沮授有經天緯地之才,又在曹營待了這麼長時間,窺探了曹軍的虛實,放虎歸山,遺患無窮啊!

    於是,曹操嘆了口氣,不得不痛下殺手。

  • 25 # 頑石補天

    曹操是誰!和等人也。行當年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斷定天下英雄使君與操爾。那 不是一般人的胸懷眼光。有多少謀士主張殺劉備,可是曹操確從來沒有答應。即便是略有悔意,但證明曹操是正確的。對關雲長也是如此。由於《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除了主軸歷史史實背景,也揉入不少藝術加工情節。關於曹操和關雲長的故事情節自然無從考究。但確刀削斧鑿的映如了作者的前設主體——演義——義。作者申明大義的圍繞著這個主體。在歷史上,曹操是代表一種歷史潮流。這種潮流本身就有其“正義性”。因此,儘管作者給曹操冠以“奸雄”支撐,但是歷史賦予曹操的天然正義自然有其“義”一面。為了迎合文化主流價值觀,往往羅貫中主觀的在曹操的“義”前面夾入一個“奸”字——心計。因此每每看官看到曹操採用維護義舉的時候都夾著“奸詐”,似乎曹操是以狡猾奸詐維護義名的。而否定曹操主觀義舉和深知只有義的境界才能維護自身形象,才能贏得眾心。曹操不殺劉備,不殺關雲長,不管是否是其主觀願望,但都是為了維護義。這也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主題中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上一個有夫之婦有錯嗎?究竟是感情的錯還是自身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