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誅殺功臣”與“項羽坑殺降卒”,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無疑是劉邦誅殺功臣的影響更大。若但從惡劣程度來考慮,誰更惡劣呢?

    (劉邦)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說“劉邦誅殺功臣”的後世影響更大。

    所謂的後世影響,是由兩方面產生的:一是在史書上的影響。二是在民間傳說中的影響。

    史書上所記載的,都是帝王將相的事情;所評價的,也都是帝王將相的事情。老百姓是很少有人去關注的。所以,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被殺,肯定是被史書重點關注的。至於被項羽坑殺的那些降卒,就沒人在乎了。

    還有,史書都是為勝利者寫的。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他的事蹟,史書上也就是提一下而已。項羽都只是提一下,那些降卒,就更是提也沒人提了。而劉邦是成功者,劉邦的事蹟,史書肯定是會大加渲染的。

    再說民間傳說。有個偉人說過,在階級社會里,統治者的思想,就是老百姓的思想。統治者怎麼說,老百姓就怎麼看。統治者對劉邦的事蹟大力宣揚,對項羽的事蹟不怎麼在乎。所以,劉邦誅殺功臣,在民間得到了廣為流傳。而項羽坑殺降卒的事情,後世知道的卻很少。

    (項羽)

    不過,若說到影響的惡劣程度的話,我認為,項羽坑殺降卒的事情,影響更惡劣一些。

    劉邦雖然誅殺功臣,手段太過殘忍。但是,因為劉邦所建立的是一個皇權社會,要求中央集權,那些功臣們要造反,劉邦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保持國家統一和穩定,避免老百姓再經受戰亂,他誅殺那些挑起戰亂的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嚴格地說,在劉邦誅殺功臣過程中,手段最惡劣的,並非劉邦,而是呂后。比如呂后殺彭越,彭越向呂后求情,最後卻反被呂后殺掉,這是很不厚道的。但這畢竟不是劉邦親自動手。至於殺英布、陳豨,包括韓信(韓信也是呂后殺的),確實是他們造反了,劉邦不得不帶兵討伐他們。

    但項羽就不同了。項羽坑殺降卒,降卒們非常無辜。

    為什麼說降卒無辜呢?

    這些降卒,他們原本是驪山刑徒。當了殘暴秦朝的刑徒,被迫去進行無休無止的勞動改造。這是無辜的第一層意思。

    後來,秦朝讓刑徒們去打仗,參與鎮壓農民起義。打仗當炮灰,這是無辜的第二層意思。

    (章邯)

    接著,章邯沒和他們有任何商量,就帶著他們投降了。這些行為,並不是他們自願的。這是無辜的第三層意思。

    接著他們抱怨項羽對他們不好。這個抱怨也是很正常的。確實項羽只是封了章邯等少數幾個人為王,對大多數士兵,並沒有當回事。在暴秦那裡,還有軍功獎勵制度。投降了項羽,卻什麼也沒有。再加上之前劉邦做過“約法三章”的好榜樣。三方面對比,士兵們抱怨,也是很正常的。士兵們的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和解釋,反而被坑殺了,這是無辜的第四層意思。

    就算是抱怨議論,也是隻有少數人抱怨議論,並不是所有人抱怨議論。項羽卻不管那些人是不是抱怨議論過,一併誅殺。這是無辜的第五層意思。

    有這五層意思,項羽坑殺降卒這事,就是天大的冤案。

    不僅僅是冤案,而且是慘案。

    白起坑殺降卒,已經是讓人神共憤了。而且白起被殺的時候,他還認為他的被殺,正是當年坑殺趙國降卒的惡報。項羽卻並不吸取教訓,還要繼續這樣幹,還要繼續製造這樣的大慘劇。這不是文明的進步,而是文明的倒退。是人性罪惡最集中的表現。

    (參考資料:《史記》)

  • 22 # Kln-PAN

    沒什麼是絕對的吧 只是處理事情的辦法不同 但是說對社會維穩來說 劉邦是在治本 項羽在治標 劉邦的格局是天下人 項羽是利益集團內部

  • 23 # 孤獨的行者2539

    誅殺功臣歷史上只有兩個人沒這麼幹。一個是唐朝李世民。一個是成吉思汗。先說劉邦,一個秦朝的小吏在成功之後殺功臣。我認為這些人對他出身太瞭解,不服他。二是這些人以功自居。和劉邦交流不顧主次身份。三是這人都是亡命之徒,以不注意得罪危及他的政權。四這些人都帶過兵。能征善戰。放到身邊,就是一顆雷一呼百應。至於項羽只是一個失敗。歷史怎麼寫他沒權力。人家怎麼把他抹黑都行。這是我個人的關點。不對請回復慼謝閱讀。其實我挺重拜項羽的。

  • 24 # 三上歷史

    項羽活得痛快,劉邦活得灑脫。

    項羽的痛快在於擋我者殺。

    劉邦的灑脫在於順我者昌。

    如果站在現代人道主義的立場,項羽殺降的行為肯定是更加惡劣的,是反人類的罪行。

    如果項羽是在21世紀幹了這樣的事情,肯定會遭到全人類的譴責。

    項羽這個行為就相當於大屠殺,就相當於希特勒。

    而劉邦殺功臣的行為,只是政治鬥爭的權謀之戰。我們今天的世界,不也正在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嗎?不過大家更文明瞭,沒有必要殺了對方,只要把對方鬥倒就行了。

    如果站在個人成敗的角度來說,項羽的行為也是惡劣的。

    我們一開始說過,項羽活得痛快,他是一個快意恩仇的英雄,千百年來,為後人稱頌。李清照詩云: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你只快意了自己的恩仇,不顧及別人的利益和人心背向,最後只能落得眾叛親離,烏江自刎的悲劇下場。

    項羽這一路都是殺過來的,他不屑於和別人講道理。

    起義時,衝進縣衙一刀砍下縣令的頭,然後手刃縣衙內數十人;

    宋義救趙時,要坐山觀虎鬥,項羽不同意,衝進帳篷,一刀砍下了宋義的頭;

    20萬秦軍降卒只是有些抱怨,直接就給埋了;

    攻入咸陽,火燒阿房宮,把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也給殺了;

    齊國反叛,他攻下一城,屠一城,讓本來投降的人又叛變了;

    楚漢相持數年,他不耐煩了,提出和劉邦單挑,劉邦不幹,他直接就把劉邦射翻了;

    義帝楚懷王,他看著不順眼直接就給殺了。

    項羽手起刀落,殺盡心中不平事。他殺人不從天下道義出發,也不從政治利益出發,只從心中的好惡出發。

    20萬秦軍降卒,只是稍有抱怨就被殺了。有人分析說項羽是迫於無奈殺了他們,說他們人太多不和諸侯軍一條心,糧草跟不上等等。

    困難肯定是有的,但難道真的只能一殺了之嗎?而且殺了真的是最佳的選擇嗎?

    劉邦西進滅秦,也降了很多秦地,甚至有些是他主動去招降的,那不也相安無事嗎?

    況且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就在秦國故地,也沒有誰反劉邦呀?

    項羽一路殺來,失去天下道義人心,雖然百戰百勝,勢力卻越打越小,最後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所以站在他自身成敗的立場看,殺降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惡劣的。

    我們再看劉邦。

    劉邦活得灑脫,順我者昌。這個“順我者昌”的意思是說,只要是符合我的利益,甭管他什麼世俗偏見,道德束縛,尊嚴身份通通可以拋開。

    劉邦一路走來的理念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人才諸侯,最後都聚集到了劉邦周圍,大家一起滅了項羽。

    在眾諸侯的一再擁戴下,劉邦做了皇帝。

    後來劉邦所謂的誅殺功臣,我認為是沒什麼錯的。

    我們後來人之所以覺得劉邦誅殺功臣,有點不對,是因為我們不理解劉邦他當的那個皇帝和後來朱元璋當的那個皇帝有什麼區別。

    朱元璋當的皇帝,是中國皇權集權的巔峰。朱元璋和大臣們的關係,那是不對等的。他殺功臣那是想殺誰就殺誰,想收拾誰就收拾誰,任你再大的官兒再大的功勞,隨便安個罪名,找兩個捕快就把你幹了。

    而劉邦那個皇帝就不一樣了,劉邦那個皇帝準確的說叫天下共主,和春秋時期諸侯國和周天子的關係差不多。

    大家擁立你做老大,但各有各的地盤,史學界把秦末到漢初的這段時間叫做後戰國時代。

    戰國諸侯嘛,大家各懷鬼胎,你防著我,我防著你,你怕我吞併了你,我怕你吞併了我,所以劉邦和他的所謂“功臣”們的形勢其實是這個狀態。

    只能說最後劉邦牛逼把諸侯王都幹掉了,劉邦如果不牛逼,很可能就被韓信、英布和彭越幹掉了,那樣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 25 # 你d感覺

    站在現代人道主義的立場,1項羽殺降的行是更加惡劣的,是反人類的暴行,和他反對的所謂的暴秦一樣殘暴,以殺降屠城為樂。如果項羽生在21世紀幹了這樣的事情,肯定會遭到全人類的譴責。這是大屠殺,滅絕人性,是希特勒式的人物。2劉邦殺功臣的行為,放在現代也只是政治鬥爭,權謀之戰,殺了幾個人而已,換來的是避免了以後的大戰,避免了更多人的死亡。實際上無關緊要,對普通人來說走運了。

    如果站在個人成敗的角度來說,項羽的行為也是極為惡劣,是個屠夫劊子手。項羽這一路都是殺過來的,他不屑於和別人講道理,起義時,衝進縣衙一刀砍下縣令的頭,然後手刃縣衙內數十人,宋義救趙時,要坐山觀虎鬥,項羽不同意,衝進帳篷,一刀砍下了宋義的頭;

    20萬秦軍降卒只是有些抱怨,直接就給埋了;

    攻入咸陽,火燒阿房宮,把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也給殺了;齊國反叛,他攻下一城,屠一城,讓本來投降的人又叛變了;楚漢相持數年,他不耐煩了,提出和劉邦單挑,劉邦不幹,他直接就把劉邦射翻了;義帝楚懷王,他看著不順眼直接就給殺了。項羽手起刀落,殺盡心中不平事。他殺人不從天下道義出發,也不從政治利益出發,只從心中的好惡出發。

    20萬秦軍降卒,只是稍有抱怨就被殺了。有人分析說項羽是迫於無奈殺了他們,說他們人太多不和諸侯軍一條心,糧草跟不上等等。但是辦法總是多於困難,但難道真的只能一殺了之嗎?而且殺了真的是最佳的選擇嗎?劉邦西進滅秦,秦地多有投降,都是相安無事呀?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就在秦國故地,也沒有誰反劉邦呀,反而都跟隨劉邦出戰。項羽一路殺來,失去天下道義人心,雖然百戰百勝,勢力卻越打越小,最後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所以站在他自身成敗的立場看,殺降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惡劣的。

    劉邦也是順我者昌逆我者死。但是隻要是符合劉邦的利益,世俗偏見,道德束縛,尊嚴身份等通通可以拋開,給你生路。所以劉邦一路走來,天下英才都聚集到了劉邦周圍,合力剿滅項羽。在眾臣民的擁戴下,劉邦稱皇帝。戰國諸侯相互提防,相互吞併的常態導致劉邦和所謂“功臣王”不信任,相互提防他們不反又怎麼會死?漢初的老實的異性王也是有沒削的,大漢100多個侯劉邦一個沒殺。王陵之母以死明志令其不得背叛劉邦,紀信等為劉邦而死,這些不都是人心所向嗎?。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好應用於這個時代。 劉邦仁慈博愛,深得人心,是天下人的選擇,是人心所向的天子。漢家之名於始此。男子漢,好漢等名詞僅僅是人們對強漢的懷念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戀的問題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