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太陽知識局

    說起古代的偉大英雄們,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答案,或董存瑞,或詹天佑等等。筆者心中也有很多令我敬佩的英雄,他們無不在歷史的程序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今天,筆者想要介紹一位英雄,他是在奴隸社會時期最偉大的英雄,奴隸主們聽到他的名字無不顫抖,他就是——斯巴達克。

    這位英雄人物是一位角鬥士,原本他的生涯就只是在角鬥場為那些奴隸主們進行殺人遊戲的表演,但是這位色雷斯人不願意,他說:

    “大丈夫寧為自由戰死在沙場,也不為貴族老爺們取樂而死於角鬥場。”第一 起義

    在公元前73年的春夏之交,70餘名角鬥士在斯巴達克的鼓舞之下拿了廚房裡面的刀和鐵叉衝出牢籠,殺死了看守的守衛,前往了附近的維蘇威山準備在這裡聚眾起義。由此,一場讓羅馬統治者們害怕的起義展開了。

    第二 鎮壓

    羅馬的統治者們當然不會看到一場大規模的奴隸起義運動從此展開,在斯巴達克帶領其他角鬥士起義之後不久,克勞迪烏斯就率領300人的羅馬軍隊前往維蘇威山進行鎮壓。雖然克勞迪烏斯憑藉著人數的優勢圍住了整座山,準備以逸待勞,困死斯巴達克在維蘇威山上,但是,斯巴達克在一天夜裡憑藉著夜色的保護,偷偷地帶領人順著野葡萄程式設計的梯子下山,襲擊了克勞迪烏斯的軍營。

    由此,羅馬人對斯巴達克的第一次鎮壓就這樣失敗了。斯巴達克也因此聲名遠揚,很多奴隸都起義,前來投靠他,他的軍隊也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到了上萬人,並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管理和與羅馬軍隊進行一個作戰,斯巴達克按照羅馬軍隊的形式給自己的隊伍也進行了類似的編排,擁有了數個兵團的步兵,還利用得到的戰馬建立了騎兵,還有通訊兵,偵察兵,通訊兵甚至和小型的輜重部隊,他們並沒有是奴隸的身份而紀律鬆散,反而十分嚴格。

    第三 避強擊弱,各個擊破

    第二次來自羅馬人的鎮壓是在第一鎮壓失敗後的同一年的秋天,羅馬執政官瓦利尼烏斯率領兩個訓練有素的羅馬兵團,約1.2萬人圍剿起義軍。雖然這次羅馬人來勢洶洶,人多勢眾,但是他們犯了一個錯誤,即他們的行動並不是同步的,斯巴達克利用這個率領軍隊避開了人數較多的軍隊,先擊殺了人數較少的軍隊,實施各個擊破的戰法。

    斯巴達克在贏得這次的戰役之後,他的隊伍在公元前72年初,起義軍人數猛增到了6萬人,並且當隊伍開到阿普利亞和路大利亞的時候,隊伍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了12萬人,這對於羅馬的統治者來說是像一根插在心頭的針,隨時隨地都可以要了他們的命。

    第四 分歧

    隨著隊伍人數的增加,隊伍中間也出現了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一部分人認為,我們應該離開義大利,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到羅馬的勢力不能覆蓋的地方建立一個沒有奴隸主壓迫的政權,但是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我們的家在這裡,我們不想離開。這種矛盾始終得不到解決,最終終於出現了問題,起義軍中的另一個統領克里克蘇分兵,帶走了一部分的人,但是在不久之後就被羅馬軍隊擊潰,克里克蘇也戰死。斯巴達克在聽到這則訊息之後,處置了300名的羅馬俘虜祭奠克里克蘇。

    之後還爆發了一場與羅馬人卡西烏斯總督的戰役,斯巴達克獲取了勝利,但是,這股驕傲的情緒開始蔓延開來,他們決定不跨過阿爾卑斯山這個比較穩妥的計劃,他們決定揮師南下,返回義大利,繞過羅馬。

    第五 失敗來臨

    因為斯巴達克的突然揮師南下,使羅馬的長老團感到恐懼,他們以為斯巴達克是想要奪取政權,所以這次他們派了6個羅馬兵團前往鎮壓。起義軍在義大利布魯提亞半島集結,準備在這裡乘坐海盜的船渡過墨西拿海峽,但是由於海盜的不講誠信,起義軍自己準備造木筏渡過時,克拉蘇的6個兵團正好集結了過來。克拉蘇命人挖了一條長約55公里,深寬各4.5米的大壕溝圍住起義軍,以逸待勞。但是,斯巴達克一天趁著夜色用樹枝堆積從最窄的壕溝處突圍,但是損失十分巨大,達到了三分之二。並且羅馬的統治者們還在調集軍隊,馬其頓駐紮的魯庫魯斯的軍隊,西班牙駐紮的龐培的軍隊,從東,北,南三面包圍起義軍。斯巴達克為了不讓他們形成合圍之勢,只能與克拉蘇在阿普利亞進行決戰,雖然起義軍作戰十分勇敢,但是由於羅馬軍隊人數的優勢,6萬名起義者戰死,6000名俘虜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斯巴達克也在戰鬥的過程中戰死。

    這一場由斯巴達克領導的奴隸起義結束了,但是羅馬各個地方還有零星的奴隸起義,整整持續了10餘年。

    第六 斯巴達克永不離去

    斯巴達克雖然死了,但是因為他的起義,很多奴隸主們改變了對奴隸的態度,並且還分配土地給奴隸們種植,成為了“隸農”,很多的奴隸也獲得了自由,羅馬也由共和制逐漸轉變成為帝制。

    列寧評價斯巴達克為

    “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隸起義中的一位傑出的英雄。”

    馬克思更是將他稱之為

    最後,你看得了多遠的過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遠的未來,歷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有一定的蹤跡可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駭人聽聞的故事?瘮人的、親歷的,不能科學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