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他就算不想救,也該略微做個樣子。就算一個普通人都能想到不救肯定要擔責任的,他肯定不會想不到吧!
3
回覆列表
  • 1 # 我是二師兄呀

    219年,關羽在圍攻襄樊的戰役中,起初所向披靡,殺得曹仁和呂常一敗塗地,而後曹操速派大將龐德率兵萬餘前去增援,但還是被關羽殺得人仰馬翻、哭爹喊娘,潰不成軍!於是曹操再拼湊了七軍共三萬多人,派大將於禁率領再去增援,而於禁被俘,龐德被斬,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引起曹魏朝中大為震動,曹操已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而後曹操第三次再派援兵,遣徐晃、徐商、呂建等率兵前去助戰,徐晃假裝要斷關羽後路,進而佔據了關羽軍所佔的偃城,曹仁也率軍出城,與徐晃夾擊關羽,在襄樊戰役中,關羽力戰的勁敵有曹仁、徐晃、于禁、龐德、滿寵,趙儼、呂常、徐商、呂建等十幾員大將!因寡不敵眾,終於敗退。東吳的呂蒙、陸遜又趁關羽撤兵之際,偷襲奪取了荊州,導致關羽退,無城可守,戰,又無可勝,終一敗不可收拾,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可嘆,蜀漢五虎上將首席就這樣魂斷荒野!

    其實,因多次征戰,關羽手中的兵力嚴重不足,從戰爭一開始,關羽就曾多次派人聯絡駐防上庸三郡的蜀將劉封(劉備義子)和孟達派兵相助,然而劉封和孟達卻以種種不成其理由的理由,一再拒絕了關羽的求援,在最後要命的緊要關頭,大將廖化在死人堆裡詐死,才躲過一劫,九死一生飛奔上庸,苦求劉封發兵救關羽一命,但是劉封依然一兵不發,見死不救!

    那麼,劉封拒絕出兵,難道東三郡就比關羽更重要嗎?他就不怕劉備秋後算賬嗎?正常情況下他就算是有天大的膽子,也絕對不敢不出兵的。顯然,劉封的決定是得到了劉備的默許的,然而,他又怎麼會知道這個所謂的默許卻是孟達這個該遭天殺的叛賊一手捏造出來的呢?其實孟達早已有了叛變投敵的心思,為了向曹魏交上一份不薄的“投名狀”毅然假傳聖意,一向愚忠的劉封只能違心而為,拒不出兵了。

    關羽戰死後,劉封也是悔恨萬千,痛心疾首!一肚子的怨氣沒處灑,於是就找了個機會將孟達演奏鼓樂的樂隊佔為已有,孟達對劉封記恨在心而不言於表,後來他藉此事寫了一封信給劉備,大意是說劉封仗著是劉備的義子,驕橫跋扈、目無法紀,他之所以要投靠曹魏,都是被逼的,隨後率領部隊冠冕堂皇地投奔了曹魏,並與夏侯尚、徐晃等人一同襲取東三郡,劉封棄城逃亡成都,而等待劉封的卻是劉備的一番嚴厲的斥責,終被賜死。劉封臨死前說:“非兒不救關羽,只是因為孟達帶來了您的命令。”

    劉封自裁後,劉備非常傷心,大哭不已,因為劉封也是被劉備當作繼承人來培養的。但是關羽和劉備情同手足,兄弟情義大於天!劉封去世後,他的兒子並沒有因此而受到株連,可以證明劉備並沒有打算將劉封一脈盡數除掉。

    我認為,如果劉封當時用心去拈量一下孰輕孰重?膽子大一點,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受!管它三七二十一,先立刻出兵救下關羽來再慢慢理論,或許可被授予特等功臣,民心所向,後蜀就沒劉禪什麼事了。

  • 2 # 新爆點

    在歷史上,關羽找劉封孟達調兵是在荊州失陷之前,這時蜀漢的戰略是奪取上庸,襄陽,打通漢中前往荊州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上庸、襄陽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而當時上庸的孟達,申儀都不可靠,隨時會叛變。如果劉封輕動,導致上庸失守,就算能拿下襄陽,蜀漢的戰略目的還是完不成,更何況劉封的兵力十分有限,根本幫不上忙。所以這就是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說法的來源!

    至於有些朋友說的劉封抗命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人當時的官職:

    關羽——前將軍,假節鉞

    孟達——宜都太守

    劉封——副軍將軍

    ”假節鉞“,即可以不經請示,調動附近兩千石以下官員,斬殺本軍犯軍紀兩千石以下官員。不巧的是孟達,劉封都是兩千石,歸劉備直屬,不受關羽的指揮,也就不存在抗命的說法。

    綜上,劉封肯定沒想到最後會被殺,但是當時不是不救關羽,應該是幫不上忙!

  • 3 # 論史大能貓

    1、劉封並不是對關羽見死不救,“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關羽是要求劉封派兵增援,但當時剛佔據上庸等地,需要一定數量的軍隊,因此沒有派兵增援進攻襄樊,這一點也沒什麼問題。

    2、東吳奇襲荊州截斷了關羽的後路,關羽沒有選擇北上取道庸房陵回益州,而是往南。劉封孟達可以找理由拒絕出兵增援,難道還能找理由拒絕關羽退入城內?

    3、關羽北伐大舉進攻襄樊,並沒有最高指揮部直接授命,蜀漢各地駐軍也沒有收到配合作戰的命令。上庸房陵的位於魏蜀吳三國交界處,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荊襄地區。如果為了配合關羽軍團而導致自己的地界落入魏軍,這個責任劉封孟達也是承擔不起的,這也是拒絕出兵的原因。

    4、關羽對劉備當年收劉封頗有微詞,劉封肯定也心存芥蒂,恐怕也有這方面的一點因素。

    因此,說實話,關羽兵敗身亡,和劉封孟達還真沒什麼關係。劉備賜死劉封,恐怕還是為劉阿斗繼承皇位掃除障礙罷了。

  • 4 # 自信的petter

    首先我想先談一下劉封如果去六救關羽,有沒有可能救出來。當時上庸離樊城大概200裡,如果劉封全力以赴,騎兵大概一天就可以到達,協助關羽就是不能攻下樊城,我相信幫助關羽逃命還是有很大可能的吧。

    還有一點要注意,關羽開始派廖化去找劉封不是要求救援,而是相助,在劉封不肯相助後,才不得已從江陵抽兵,才讓呂蒙得手的。

    最後談一下劉封為何不救呢,現在一般史書都說是孟達挑撥是非,這個原因也應該是有的,但是不要忘記劉封也是很有才能的,不可能別人說啥,他就做啥,沒有主見。所以根本原因還是他自己就不想救援。首先他和關羽的關係本來就不好。其次她覺得也有藉口,三郡剛定,怕走了三郡不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可能沒有料到關羽敗的這麼快,這麼慘。這一點不單單是劉封,包括曹操,呂蒙,劉備都沒有想到。聽到這個訊息,無一不是非常驚訝。

    歷史沒有假設,關羽的大意,包括劉封的絕情,斷送了劉備集團的大好形式,從此開始劉備集團開始一蹶不振。

  • 5 # 行話歷史

    關羽被圍,劉封就在不遠處的上庸,關羽多次寫信請援,為何劉封遲遲不出手?

    關於這件事,我和大家的意見可能還真不太一樣,我主要從劉封的性格層面來進行分析。

    1,劉封性剛猛

    三國諸葛亮對於劉封的評價是——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其中最明顯的一條是劉封這個人,性格剛猛,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勇猛有餘,智力不足,遇到事容易簡單思考就下了決定。

    所以我個人認為許多人分析的的的確確是分不出來兵去救關羽這個原因不太認同,撐死了就是個客觀條件。就劉封這樣的性格,就不會去深入的考慮這個事情。

    那麼話就說回來了,劉封不去救關羽,肯定是一下就下了這個決定。那麼就又得分析了。

    2,養子和好兄弟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關羽是劉備的好兄弟。二人之間本應該是情同手足,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劉禪的出生意味著傳承人肯定不是劉封,關羽又挺喜歡這個小孩子,劉封的處境就有些尷尬,再加上他不太注重言行,很可能平常就和關羽有矛盾。

    關羽關二爺吧,更是那種誰也看不慣的主,除了大哥沒誰放在眼裡,至於向劉封求救那是迫於無奈,但是具體信中內容也不清楚,說不定語氣凌厲,再次引起了劉封不滿。

    所以就算有再好的局勢,劉封也是不會出兵的。至於上庸地區局勢不穩只是隨口一個託辭。

    3,做就做了,怕啥

    我們再回到答主提的這個問題,你不幫就不幫,就不能做做樣子麼?哪怕假裝去營救呢。

    對於劉封來說可能是這樣的,不救救不救,一是沒有過多考慮,二是覺得不用掩飾。他的性格就不是這種很會來事的性格,不然也不至於和孟達和其他部下也非常不和,最後導致都反叛了。這種性格註定他就不會和後面的吳三桂一樣,假裝營救,實際上裝樣子。

    另外,劉封可能也想看看自己在義父心中是個什麼地位。

  • 6 # 南朝居士

    劉封之死,可跟沒有救關羽沒半毛錢關係啊,

    劉封如果救關羽,而丟了三郡,那劉備怪罪下來,那就是標準的死罪了,沒讓你去救,你救什麼救?

    遇到這種事,劉封的選擇絕對沒有問題,換誰都一樣,不可能救援的,如果要救,劉備就可以救,也可以下詔書讓劉封救,但是都沒有。

    劉封之死,跟這件事沒有關係,他的真正死因是他的身份。

    他是劉備的乾兒子,劉備40多歲時,還沒有兒子,估摸著要絕後了,於是就收養劉封,想著當繼承人培養的,可是沒想到,收養他沒多久,劉禪就出生了,送子觀音啊。

    這樣一來,劉封就有點尷尬了,你說他如何自處?你說他能沒有想法?這跟廢太子差別就不大了,廢太子還能活嗎?何況,劉封手握重兵,他要是一個想不開。。

    所以,諸葛亮對劉備說,劉封很威猛,怕是劉禪繼位了,駕馭不了他啊,應該現在找個理由殺了他。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諸葛亮為什麼勸劉備殺了他呢?可能出於公心,也是怕劉封造反,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劉封如果活著,諸葛亮想專權,估計就有點困難了,

  • 7 # 戰地記者KZA111

    不是不幫助,是劉封不能幫助敗走的劉備,期間有可能就是劉氏集團的陰謀。劉封屬於半個政治官員,相對於關羽的戰區司令長官來言,他是沒有不聽從命令的權利,那麼能解釋其中原由的,很有可能就是陰謀說,是劉氏集團高層的統一部署,統一決定的。劉氏集團首領劉備生下並無管理能的兒子劉禪,就已經讓劉備擔憂,不僅僅是外患,更可怕的是他一個比一個能幹的屬下,尤其關羽為首。關羽忠肝義膽,天下皆知,且文武雙全,天下豪傑皆仰望佩服,投奔門生數不勝數,雖然關羽為蜀國之寶,可如此功高蓋主,不禁讓劉備害怕,劉氏的江山,是關羽的還是劉備的。自己活著,還能壓制,如若自己去世,他的後備是否還能繼續讓關羽順服。這就導致劉氏集團入川之後,不使關羽回蜀拜見,一是防止關羽名聲阻礙劉氏集團的日常政治宣傳二是害怕關羽在荊州經營多年,兵強馬壯,誰也不會放心如此悍將突然拜訪不藏私心。正巧荊州偷襲,如若關羽勝利則更壯蜀漢威名,如若關羽失敗,自己也沒有太多損失,還能減少蜀漢財政負擔,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幫助後代減少未來威脅。所以故此,劉氏集團高層秘密行動,預設孤立關羽,致使關羽處處不順,導致最後失敗。這是最體面的做法,既維護關羽一世忠良,也更好的不讓他國發現自己內部恐慌不合,也可乘機攻打自己的老夥伴東吳,獲得巨大收益,更何況劉封是自家親戚,就算任務失敗也不會招來殺生之禍。

    所以當時的劉封很有可能故意見死不救,他根本不慌關羽怪罪,如果殺了他是反劉備,不殺他最好,因為本來目的是讓對方關羽去世。

  • 8 # HZ南星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看看劉封是個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中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在火燒新野和赤壁之戰中有不少戰功。

    有個故事,隨軍廚役上菜時不慎,將肉塊遺落在地,寇封(收為義子之後改名劉封)隨手揀起,轉身丟入口中(理解廚役的辛苦,不忍責備廚役在工作中的小疏漏),引起劉備的愛慕,所以劉備收其為義子,當然只是傳說。

    從故事可以看出劉封和劉備一樣很講仁義,但小說中劉封仁義的同時又是個沒有主見、容易受到唆使的蜀國將領。在關羽被困麥城派廖化求救的時候,受孟達唆使沒有派兵支援關羽,致使關羽被孫權所殺。但劉封很忠誠,孟達叛變後勸降劉封,劉封撕書與孟達交戰,被徐晃、夏侯尚等魏國將領圍毆擊敗。回到成都後諸葛亮建議劉備賜死了劉封。劉封死後,劉備很後悔殺了劉封。

    劉封遇到事情沒有定力,容易受到唆使干擾,但忠心耿耿,死的尤為可嘆、可惜。

    歷史上劉封也是一名忠勇猛將,劉備任命為副軍將軍。在關羽兵敗多次求救的時候,劉封和孟達以上庸三郡佔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了支援。劉備怪罪二人。劉封和孟達之間又起了矛盾,孟達懼劉備治罪逃投曹操。期間劉封拒絕了孟達的勸降。

    劉封到成都後,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劉備賜死了劉封。劉封死後,劉備非常傷心。

    劉封的目光短淺,缺乏膽略。不管歷史還是小說,都表達出了劉封的保守防禦,畏首畏尾的心態。他當時是判斷形勢不夠明晰,出現兩難境地,一是救關羽怕丟失自己守衛的城池,獲罪更大;二是堅守自己的城池,僥倖盼望關羽能自己解決危機(過高判斷關羽能力的思想在裡面)。最後落得兵敗賜死的結果。

    依我看:關羽走麥城時,關羽、劉封、孟達兵力有限,關羽驕傲自大,本來就沒有做很好的防禦措施。東吳盡全力有備而來,兵敗也是情理之中。至於劉封怕不怕算賬都是一回事,救關羽沒有勝的希望,由於兵力抽調,荊州幾乎是一座空城,孟達和劉封也沒多少兵。劉封難能可貴的是自知必死卻能不避刀劍忠心耿耿。

  • 9 # 婉兮歷史

    劉封對關羽見死不救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劉封與孟達剛從曹操的手裡奪了上庸,並且劉封跟孟達兩個人還有些不合,這時候劉封去救關羽就意味著損兵折將以至於失去對上庸的控制權,權柄下移劉封不肯。

    第二點就是劉封手裡有五萬兵馬不假,但是劉封需要守護三座城池,而那邊曹操虎視眈眈等著呢,要是劉封帶兵一走曹操重新把上庸奪回來,劉封這個失職之罪一定穩了。

    第三點就是關羽看不好劉封,關羽跟劉備是結義兄弟,所以關羽支援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而當初劉禪沒有出生之前劉備最疼愛的是義子劉封,可是當劉禪出生以後不僅劉備變了關羽也變了,這一點上來看劉封是有私心的。

    但是劉封沒想到要是關羽出事,劉備一定不會放過劉封,其次關羽要是戰敗被殺那麼曹操下一步就會毫無顧忌的奪回上庸,劉封就成了目標,所以最後果然因為孟達反叛導致劉封兵敗回了成都,最後被劉備賜死。

    劉封死之前就後悔沒有聽孟達的話,孟達反叛以後勸降劉封,說他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現在處境尷尬,並且關羽死了劉備一定恨你,二為了親生兒子劉禪也要除了你,可是劉封沒有聽,還是對劉備忠心,但是劉備後來果然賜死劉封,劉封后悔不已。

    其實劉封應該寧死救關羽就算丟了上庸也沒關係,畢竟關羽要是在,憑藉關羽在荊州積攢的威望重新奪回荊州是早晚的事,等到關羽穩定了在奪回上庸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劉封自以為聰明不救關羽,導致自己最後成了眾矢之的,劉封勇武有餘但是智謀不足。

  • 10 # 路遙lgy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漢中稱王,回成都時派魏延駐守漢中,使“一軍皆驚”。按正常的話該用張飛才對,張飛的功勞毋庸置疑。可是張飛被派往閬中閒置起來了。

    劉備的考量是稱王后的中央集權,而關羽鎮守荊州,成了他專權的障礙,所以他不想讓張飛再成為關羽。畢竟他們的關係類似合夥人,而魏延是他的“部曲將”(家將)。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劉備派劉封取代孟達統領“東三郡”,此時正是關羽“水淹七軍”活捉龐德于禁的時候。史書說是“陰孟達難獨任”,害怕孟達有異心。這個理由顯然很牽強,劉備當時正如日中天,孟達也很被重用,他有何理由背叛呢?

    劉封被派到東三郡不久,關羽正是圍打襄樊,他向劉封救援被拒絕了。而被取代的孟達並無異常。這不得不讓人仔細想想劉備派劉封統領三郡的目的。

    很顯然,劉備並不想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擴大戰果,不願意關羽的個人聲望進一步提高。關羽取得的戰果越大,他就越擔心。劉封不救援關羽,自然是有授意的。

    劉備的小九九,後來被孟達捅露了。關羽覆亡七個月以後,孟達叛變魏國。理由是擔心劉備會追究不出兵救援關羽的責任。再則是受到了劉封的欺凌,不幹了。這理由顯得很表面。

    孟達在投魏後有一表章《孟達辭先主表》,盡說了投魏的理由。孟達烈數了自古忠臣孝子沒有好下場的例子。孟達很聰明,恰逢其時,因為他懂得,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劉備如果不追究劉封,那他必然是背黑鍋。

    孟達是扶風人,在益州只與張松,法正交好。張松被劉表殺了。前不久法正也去世了。這種情況下,孟達只有投魏國。

    關羽集團覆滅和孟達的投降,對益州劉備集團是個很大的震盪。特別是劉備集團多是來自荊襄的官員,更是議論紛紛。這就必須有人為這震盪負責。孟達溜了,劉封就浮出水面了。

    劉封此人剛猛,卻沒有政治頭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孟達從魏國來信警告他“(在遠)尚可假息一時”,若是“失據而還”,必遭殺身之禍。孟達如此提醒劉封,可是劉封沒有醒悟,那就不能說他沒有想到劉備會“秋後算賬”了。要說只能說是腦子不行了。

    建安二十六年,劉封兵敗三郡,撤回成都後被殺。劉封必死的理由有三個:

    第一,他必須為關羽荊州丟失當替罪羊。

    第二,他必須為孟達的投魏承擔主要責任。

    第三,如諸葛亮說的,“恐易世之後難以制御”。對劉禪繼位有潛在威脅,趁機會處死。

  • 11 # 尋找不答應

    劉封不是不救關羽,而是想救也來不及,或是說不可能辦到!

    一、關羽向劉封求援是在公元219年八月份,是要援兵去攻打曹仁,不是去救命的。當時關羽剛水淹于禁,軍勢正盛,沒有敗亡的跡象。所以劉封拒絕了,以地盤剛打下還不穩定為藉口。

    這裡劉封不出兵,絕對是站的住腳的!從職務上來說,劉封和關羽沒有隸屬關係,兩人都管理三個郡,只是劉封的三個郡沒那麼重要就是了。關羽要調動劉封得透過劉備的下令。關羽可以求劉封幫忙,但是命令不了他,而劉封選擇去與不去都是可以的。劉備怪劉封不救關羽是沒道理的,都是分公司經理,沒道理一個經理說得過來幫忙另一個分公司經理就得過來幫忙的,自己的業務不用管了嗎?要幫忙可以,得老闆發話!

    二、劉封確實沒有出兵的能力!劉封是在公元219年的五月份管理上庸三郡,關羽求援時劉封才管理上庸三郡三個月!民心未附、政權不穩是正常的。何況,劉備讓劉封去管理上庸三郡時,並沒有派人去協助劉封。當時劉備讓劉封去上庸是去統領孟達的,監督防備孟達的意思很重。

    當時,上庸三郡的部隊中,孟達的兵馬最多,有四千,申耽、申儀兄弟的私兵有三千左右,劉封本部的軍隊樂觀估計也就是兩三千,加起來全部也就是一萬左右,即使是劉封有在本地徵兵,最多加起來也就是一萬多人(人口都讓曹操帶走了)。

    關羽讓劉封、孟達兩人出兵相助,他們不去,絕對是謹慎的。地盤剛打下來不說,劉封、孟達的部隊都走了,申氏兄弟的部隊誰來防備?劉備拿下上庸三郡時,並沒有像曹魏那樣將申氏兄弟調走外地任職,而是就地封為兩郡太守。何況,劉封、孟達即便肯出兵,最多也就是幾千,恐怕連八千都湊不齊。

    三、關羽兵敗太快,劉封來不及救援,更是自顧不暇。關羽一意孤行,強行攻打曹仁,從後方調走部分精銳,給了東吳可乘之機。等到呂蒙偷襲江陵,關羽被迫撤軍,往南撤退,劉封想要救援是來不及的,最快速的通道是得經過曹仁的襄樊防區,徐晃的大軍還在那裡呢!而且,誰又能料到關羽的軍隊是不戰自散的,好歹也是兩三萬大軍。

    何況,曹魏東吳合作想弄死關羽,誰又能擋得住?劉備益州這邊,永安軍營出兵荊州的道路被陸遜堵死(劉備永安軍營兩三萬大軍壓根就沒動過)。劉封上庸三郡這邊,徐晃曹仁在守株待兔。即使劉封想出兵也不現實,沒那麼多船可以走水路,走山路的話,估計黃花菜都涼了。更何況,在那個時候,訊息的傳遞又特別慢,誰知道關羽究竟跑到了哪裡?

  • 12 # 歷史不退貨

    劉封應該想過的,不過最終決定其生死的是劉備,說實話還是對劉備的期待太大了!

    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主要因為對方是敗軍之將。荊州是劉備的戰略要地,不比當初“華容道放走曹操”,就算關羽真的回去了,難道劉備不懲罰他嗎?而且按照當時的情況,顯然關羽活不成了,自然不怕關公的報復!

    再說劉備,劉備是劉封的乾爹,可能在劉封看來,就算不救關羽,憑藉多年“父子情分”,劉備也不會把他怎麼樣!再說,歷史上並沒有劉關張結義的記載,按照《三國志》的說法是“恩若兄弟”,哪怕關羽是劉備的乾弟弟,劉封還是乾兒子,而且更年輕,更有價值,都是乾的誰怕誰?

    按照劉封的想法,他不救關羽只是小錯誤,應該罪不至死,然而他卻沒有料到導致他身死的關鍵就在於他那尷尬的身份。劉封是劉備的乾兒子,從法理上具備繼承劉備基業的資格。可畢竟是乾兒子,如果沒有親兒子也就罷了,有了劉禪這樣“抗摔”的兒子,劉封自然就成了障礙,而不救關羽只不過是劉備要除掉他的藉口!

    劉封對關羽見死不救,如果劉備還沒有親兒子可能真不算什麼大事。劉備收其為義子,原本就是把他當作繼承人來培養。所以入川、收漢中帶在身邊時刻調教,這也給劉封造成了自己很重要的錯覺。然而隨著劉禪的健康成長,劉封的末日也將來臨。老老實實“猥瑣發育”也就罷了,不救關羽在劉備看來就是對目前處境的不滿,這種不穩定分子自然要清除掉了。

  • 13 # 老鶴中高考數學

    劉封之所以不就關羽,並不是自己不想救,一是因為打不過陸遜去了也是白去,說不定還搭上自己。另一方面是孟達不同意救關羽。還有就是當年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之時,關羽表示過反對意見,因此各方面原因使得他最終沒有出兵。

  • 14 # 始終先生

    很多人對襄樊之戰,關羽的死十分可惜,認為關羽如果不死,歷史的程序可能會有所不同。特別是鎮守上庸的劉封、孟達,在距離襄陽僅僅20多里的路程卻沒有發兵來救,表示不理解。

    首先先更正一下,關羽並不是向上庸求救,而是要求增援。

    根據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關羽向劉封、孟達要求增援也好,求救也好,是在戰爭初期,當時關羽擔心自己兵力不足,在發動襄樊之戰初期,就向上庸發號時令,要求劉封、孟達出兵共同攻打襄陽,但沒想到戰爭進行的特別順利,初期的戰局形成一邊倒的局勢。

    那麼,劉封、孟達為什麼沒有出兵呢?

    一.上庸局勢未穩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劉備軍團發生了三件戰事,劉備帥主力拿下了漢中、孟達、劉封攻下了上庸、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

    上庸三郡雖黃曼貧瘠,但地理位置特殊,即離魏國的京師近,又是連線漢中與荊州的通道,佔住上庸,對劉備軍團有百利而無一害。孟達、劉封雖佔領了上庸,但時局不穩,民心不定,上庸豪紳申儀、申耽兄弟雖投降劉備,但終究勢力龐大,如果此時出兵支援關羽,萬一上庸發生民變或兵變,因此導致上庸丟失,這個罪過是孟達、劉封承擔不起的。

    二.關羽沒有調動劉封、孟達的權利

    劉備入主益州後,授關羽董督荊州事(《三國志.關羽傳》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關羽事實上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

    而孟達、劉封所管轄的上庸三郡,不在關羽的權利範圍內,因此,理論上來說,劉封與關羽的行政級別是一樣的。所以,關羽沒有調動劉封的直接權利,除非由劉備或諸葛亮下達調動命令。

    因此,這裡涉及到一個利益問題:如果戰爭勝利了,劉封、孟達私自調兵,或許功過相抵,沒有任何功勞;一旦戰爭失敗,或因其他原因導致上庸丟失,劉封、孟達私自調兵,就逃脫不了干係,需要承擔的責任就太重了。

    一邊是襄樊戰場上,關羽高歌猛進,順風順水,一邊是上庸三郡局勢初定,民心未穩。兩廂一比較,劉封、孟達自然沒有出兵增援的理由,畢竟當時關羽並不是戰局危機而求援。

    可誰都沒曾想到,孫權背後下刀,戰局急轉而下,在大家都沒有做出反應的時候,荊州就已經丟了。此時,就算劉封、孟達有出兵的意願,也沒有挽回敗局,解救關羽的機會了。

    再說一說關於秋後算賬的問題。

    關羽死後,孟達第一時間叛變到魏國。由此可以看出,孟達已經看清形勢,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如果追究責任,他孟達首當其衝。所以他先跑了。但為什麼劉備會追究劉封的責任呢?

    1.孟達跑了,關羽這位蜀國棟樑的死,必須有人負責,而上庸守軍離關羽,劉封自然要受到牽連。

    2.在沒有劉禪之前,劉封一直被劉備當做接班人來培養,但隨著劉禪越來越大,有些問題必然要面對。雖然劉備待劉封也不錯,並沒有因為劉禪而冷待了劉封,甚至在入川時,讓劉封跟隨諸葛亮、趙雲、張飛行軍作戰,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這簡直就是給劉封配了三名超級老師。但日後劉禪接管蜀國這攤子家業,劉封怎麼安排,是劉備最頭疼的問題,畢竟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無論從經驗到人氣,肯定都不如劉封。所以,就像歷代君王都會做的那樣,藉助襄樊之戰的失利,為自己的親兒子鋪平道路,剷除未來的隱患。

    所以,劉封成了這次事件的犧牲品。

  • 15 # 叢中笑6603

    想過。

    小說裡說劉封當時想去救關羽,被孟達阻攔,理由是,當初劉備認他為義子時,關羽反對。劉封聽了孟達的話,才平息了救關羽的念頭。

    其實,劉封當時處於很尷尬的境地:

    一,沒有接到劉備,諸葛亮要他出兵救關羽的文書,他不敢擅自出兵。

    二,萬一出兵,城池被東吳偷襲,自已回不來不說,就是逃回西川也難以交待。

    三,自已兵馬就是官職的支柱,萬一損失了,自已的力量就削弱了。

    四,關羽雖是自已叔父,但沒有交往,何況被孟達一說,反雨心中生怒氣,豈會再出兵相救。

    五,萬一救出關羽,他回來還是要興師問罪,怎麼辦?

    綜上所述,劉封當時也是很矛盾的,進退兩難。

  • 16 # 國哥愛生活

    劉封沒有出兵去就關羽,是有原因的,當初劉備認劉封義子是按接班人培養的,因為劉封性格剛猛,孝順,仁義深得劉備喜歡。可後來劉備有了親兒子劉禪,劉禪性格柔儒,劉備怕以後擔不起大任,在開高層會議時就徵求大家意見,是選劉封當接班人還是劉禪,大家都沒發言,劉備一看,怎麼了,都不說話呢?扭頭問諸葛亮,丞相對此事有何看法?諸葛亮搖頭說:“這是主公家事,應由主公自己決斷。”又問其他人,都不說話,最後問關羽:“”二弟意下如何?”關羽說:“只認劉禪侄兒。”一句話把劉封從接班人的位子上拉下來。劉封能不恨關羽嗎?孟達又不說好話以至劉封見死不救關羽。

    再說劉封怕不怕秋後算帳,當初劉封沒有想到秋後算帳,(一)因為上庸城也剛佔領不久,怕去救關羽丟了上庸,罪也不小。不去救也合理。(二)關羽是荊州的行政長官,無權調動上庸官兵,不去救授也合理。(三)沒有上級命令,不能隨便出兵,也合理。(四)劉封自認為,在不好也是劉備的義子,鞍前馬後跟隨多年,也有不少功勞,即使不去救,也不會有大事,捱罵也就完事了。.

    孟達想到了秋後算帳,就先投敵了,後勸劉封也投敵,為這事和孟達大幹一場,被魏將打敗,跑四成都去見劉備,諸葛亮怕以後劉封奪權,讓劉備殺了他,劉封死後劉備很後悔。

  • 17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凡事都有因果,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涉及劉封以及另三個人的性格與決斷。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誠然也。

    頭一個是關羽,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難道不是關羽自己造成的嗎?想當年,劉備為選哪個兒子做接班人犯愁,因為一個雖然是親生的,但智商明顯偏低,另一個能文能武,偏偏只是義子。拿這問題去問諸葛亮,諸葛多會做人啊,一聽這個事咱可不能瞎摻和,你得去問自家人。於是劉備一轉身問結拜兄弟關羽,關羽大大咧咧地來了一句:真的再差,那也是真的。假的再好,那也是假的。得!一轉身劉備便選擇了阿斗。

    老實說,關羽這一嘴巴,便宜了阿斗,卻把劉封徹底推出了蜀漢權力的核心圈子,從此只能做一個靠邊站的小弟。你說劉封是不是得恨關羽?他怎麼可能還會一心一意地救關羽?

    次一個是劉備,他後來為什麼一定要殺劉封?表面上看是因為劉封不去救關羽,又被孟達打敗,但實際上你細一琢磨,劉封那麼一個小郡,七八條槍而已,怎麼從曹、孫南北兩路大軍的虎視眈眈之下救關羽?說白了,去救,無非就是多死一個劉封而已,怎麼也救不出關羽。

    劉封不去救關羽,其實也是不得已的辦法。這個劉備難道心裡沒數嗎?其實是有數的,但劉備還是沒有給劉封機會,為什麼?因為不能給了,老劉意識到:這是一個為兒子阿斗的將來掃除後患的最好機會,一旦劉備死後,劉封真造反,對蜀漢的傷害只會更大。

    這麼一想,面善心黑的劉備便狠下心,對劉封下了死手。

    但話又說回來,劉備雖然狠心殺了劉封,心裡卻是有愧的。他知道劉封這娃其實本質還是很不錯的,當年不就是因為劉備欣賞這個娃所以才收他做義子的麼?可是現在又不顧一切把他殺了。劉封冤枉嗎?在劉備內心深處,自然清楚得很,所以三國演義在這裡點了一句:“漢中王既斬劉封,後聞孟達招之,毀書斬使之事,心中頗悔,又哀痛關公,以致染病。”

    劉備為什麼殺了劉封就得病?其實就是因為心裡的矛盾,理智告訴他一定要這麼做,可是情感卻提醒他:你這麼做對不起你的義子!

    第三個是孟達,要說這個傢伙真是門檻精啊,劉備一出現,他就估量出老主子劉璋不行,於是馬上改換門庭。關羽這件事一鬧,他又判斷出劉備一定會對自己下黑手,連義子都不可能放過,何況是沒親沒故的自己呢?所以時局一動,他必然做出及時改變。當然最後一次他遇上更門檻精的司馬懿,那就徹底沒戲了。

    最後要說劉封,說白了就是一個能武不能謀的人。之前他被關羽鄙視,所以心裡對關羽有怨恨,孟達正是利用這種情緒,成功說服他不救關羽。但他忘了,劉備和關羽是什麼關係,劉備和他又是什麼關係?沒錯,孟達說得有道理,你確實救不了關羽,但你一定要做出救關羽的態勢來,絕不能啥也不幹眼睜睜看著關二死了,自己還在那裡傻樂。

    而稍後,不救關羽的事已經幹出來了,劉備不拿你當真兒子看待的樣子你也明白了,這時候你就必須要有危機感!孟達勸你降魏,聽上去這話很扯淡,但仔細想想,除了這個,你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事實上,影響劉封判斷力的,很可能是劉備故意給他冊封的一個將軍號,請注意,這個將軍號就是:副軍將軍!啥意思?劉備是軍長,劉封就是副軍長啊——當然這很可能只是劉封的一種自我幻想,但劉備編排出這麼一個將軍號給劉封,難道沒有一點特別的意思?

    既然劉封把副軍將軍這個軍銜當作劉備託付大業的意思,他又怎麼會聽孟達的話降魏呢?

    但他沒有想到,隨著劉阿斗同學的茁壯成長,劉備已經沒有這個意思了。

  • 18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世界上很多事情辦砸了,不是因為大家的實力不行,而是因為大家的合力不行,想不到一塊,抱不成一團。

    劉封是好孩子,但他確實政治頭腦太差,這一點來說,劉封與魏延兩人很相似――只懂軍事,不懂政治。兩人的死都怨不得別人。

    劉封這個年輕人其實很不錯,他本姓寇,家族在荊州地區也算是豪門望族,但肯定不是長子,在古代社會,長子是不過繼的。劉備在荊州期間,收劉封為義子。劉備是一代梟雄,頗有識人之明,事實證明,只要是劉備看中的人,都差不了。

    劉封這小夥子劉備也沒看走眼,“有武藝,氣力過人”,劉備率兵入川的時候,劉封立下了不少功勞,“所在戰克”,很能打的,完成了各項軍事任務。

    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劉封被打發到孟達那裡去了。孟達這廝很狡猾,雖然他和法正一齊投靠了劉備,但實際打劉璋時,他是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儲存實力,當看到劉備完全佔據上風后,他方才率兵真趨成都,沒有任何傷亡,撿下了大功。

    但孟達這兩下子想糊弄住劉備和諸葛亮,他就太高看自己了。漢中之戰開打,孟達奉命率兵“從秭歸北攻房陵”。孟達很狡猾,他不硬打,搞暗殺,就攻下了房陵,再順勢兵圍上庸,和敵軍守將申耽談條件,要不戰而下。這時候,劉備把劉封打發到孟達這裡來了,“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剝奪了孟達的兵權,順利拿下上庸,就駐守在這裡。

    關羽北征襄樊,背後兵力空虛,遭到東吳的偷襲,失了荊州。關羽回軍,又屢遇伏擊,全軍潰散,殘部退守麥城。關羽派廖化殺出重圍,前往上庸向劉封求救。

    關羽為什麼要這麼幹呢?當兵圍樊城之時,他得知東吳襲取荊州,大軍面臨著魏吳兩國前後夾擊之時,他最佳的撤退路線其實是向西往上庸靠攏,這樣就能夠提前與劉封匯合,不至於到後來被困麥城。

    但以關羽驕矜自傲的性格,劉備將荊州重地交付予他,關羽就這麼回去向大哥劉備交差嗎?那肯定不行。那麼,關羽是想收復荊州了嗎?關羽久經沙場,戰鬥經驗極其豐富,當得知荊州已失,自己又被魏吳兩個強敵重兵夾擊,在這種情況下,收復荊州的難度可想而知,簡直是白日作夢。關羽再無知狂傲,他也是個沙場老將了,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關鍵是如何向劉備交差。態度要擺明了,不是我關羽沒有出力,而是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仍然是實力不夠啊!

    假設劉封出兵了,即使沒能收復荊州,但關羽和劉封雙方呼應,總能與東吳相抗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劉備再派兵來援,與東吳你來我往鬥些回合,雙方僵持僵持,再撤退回川,大家的責任就都撇清了。

    劉封為什麼不樂意呢?肯定不樂意。關羽打了敗仗,我再參加進去,還得聽命於他,再來個損兵折將,分擔戰敗的責任。本來我攻取上庸是大功,獨當一面又是大權,憑什麼要損失自己去吃力不討好,為別人開脫責任呢?劉封不樂意,孟達很清楚,於是他給劉封出主意,建議他不要出兵救援。

    不出兵的理由也很充分:上庸新附,自守尚且艱難,無力支援。況且,以廖化的武藝,連周倉都不如,他都能殺出重圍,你關羽父子的武藝遠在其上,你完全可以突圍而出嘛!

    從軍事角度上講,劉封即使出兵也收復不了荊州,這沒有什麼疑問。但從政治角度上講,他不救關羽,這是很嚴重的事情,他把父王劉備給栽進去了:1.蜀漢首開見死不救的先例;2.劉封是劉備的義子,某種程度上,在眾人眼中,他代表的是劉備的思想意志。

    如果劉封夠聰明,他應該去救,哪怕是做出個樣子來,大不過進軍途中遇到東吳的阻截,雙方陣前廝殺,“戰不三合”,敗下陣來,兵退二十里,兩軍對峙也就罷了。劉封就把自己的責任完全摘出去了。以孟達的賊腦殼,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所以說,孟達這廝沒操好心,他就是要劉封倒黴。

    關羽敗亡,劉封不救就沒有責任也成了責任了。儘管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劉封仍然有機會擺脫窘境,他應該趕緊把孟達抓起來,親自押往成都請罪。有了孟達這個“替罪羊”,劉備可以把所有的罪過都栽到他頭上,劉封不過受到嚴厲斥責,最多挨頓打,命能保住,地位也不會大降,反而有人會出來替他說好話。

    但劉封不察,居然讓孟達跑了。這下壞事了,本來北征襄樊這個戰略性的失誤,關羽父子遭擒被殺,劉備又不肯承認錯誤,賊狐狸孟達又跑了,那由誰來擔責任呢?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劉封。

    現在的情況是,無論劉備還是劉禪,還有諸葛亮率領的那群文臣和武將,所有人都希望劉封來承擔這次失敗的責任,都希望他死。箇中原因大家心裡都很明白,劉封是承擔責任的最佳人選。

    人一旦倒了黴就是這樣,所有的腳都踩上來了。此時的劉封大概是三國時代最孤獨的人了,沒有任何人願意伸手拉他一把,為他說一句好話

    劉備心裡也很清楚,劉封有錯,但很輕微,他的錯誤根本決定不了大局,罪不至死。但劉封活著,若不處理他,自己就得承擔責任;如果處理了他,卻留了性命,隱患實在太大了。

    但做為一代梟雄,在關係國家命運的處理上,沒有不可棄的棋子,劉封的命運就這樣被決定了。

    人生就是這樣,又有幾個人能成為操縱者呢?做為棋子,固然淒涼,但也由不得自已啊!

  • 19 # 隱形地耐力

    大家都寫了很多高明看法,我的感想與大家有點不同之處。關羽中陸遜的計,被孫權殺害,是自找苦吃,斷送了王甫謀士,搭進了關平和劉封,還損失有幾萬人馬實在可惜。漢獻帝公元213年龐統軍師落鳳坡中箭身亡,劉備派關平到荊州掉走諸葛亮,諸葛亮臨走時把鎮守荊州重任交給關羽鄭重屈囑託道,荊州是軍事重地,這幹糸都將軍身上,關羽接受印信,諸葛亮不放心,問道,如果曹兵來功你怎樣對付,關羽說出兵抵敵,諸葛亮又道,曹操和孫權一同領兵前來,關羽道,分兵迎敵,諸葛亮說,如果這樣荊州就危險了,我有八個字,東和孫權北抗曹操,請將軍牢記。關羽傲強自大,王甫道,將軍留意要防其中有詐,關羽道我算定了,糜芳和傅士仁把守心安,南郡,沿江又有烽火臺,吳軍倘有主動,只要舉起烽火,我便親去迎敵,王甫再三諫阻關羽只是不聽,他無可奈何,只得怏怏奉命來荊州掉兵。關羽敗走麥城,吳軍四面包圍,關羽道,誰能突圍到上庸求救,廖化道我願前往,廖化來到上庸,把關羽兵敗的事說了一遍,要劉封和孟達火速派兵去救,劉孟商量一下,孟達認為魏實力強大不可輕動,劉封說,關羽是我叔父,怎能座勢不救,孟達笑了笑,把從前關羽反對劉備收劉封為義子的事說了出來,並勸他不要為叔父名義去冒這個險。我的閒談謝各位網友。

  • 20 # 使用者6409749018019為

    關羽為人傲慢無理,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是關羽致命弱點。而且關羽欺軟怕硬又是一大汙點。對曹操他不敢得罪,對呂布他不敢迎戰。對張遼他怕不能取勝,折了名聲。但對孫權部下將領卻不屑一顧。因為孫部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在我看來,除了趙雲,張飛。誰騶守上庸都不會救他。!可見關羽做人太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過十幾年,卻無法忘記曾經的愛,埋藏了這麼多年,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