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子成長記
-
2 # 小空話歷史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天曆元年朱元璋出生,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不久,當地出現饑荒,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就是朱元璋參軍前的生活,很悲慘,父母雙亡,自己孤身一人四處流浪。直到後來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並且一步一步崛起,當上了皇帝。
-
3 # 大妮談古今
朱元璋出身貧苦,很小就給地主家放牛,1344年由於其家鄉鳳陽發生嚴重旱災,蟲災。朱元璋的親人相繼去世,朱元璋無依無靠最後去皇覺寺出家為僧。但不久寺院以化緣為由打發朱元璋外出。在三年的化緣期間朱元璋走遍了安徽河南等地親眼看到元末期貪官汙吏強取豪奪,強佔民女,無惡不作,當官更是貪財好色視民如草芥。棄僧從戎投到以郭子興為頭領的紅巾軍開始只是一介小卒兩個月提拔為親兵。由於朱元璋表現的不但比郭子興手下那些將領優秀,就算比郭子興也要強不少所以郭子興就有點討厭朱元璋了。從這點看郭子興成不了大事也是在情理之中。郭子興討厭朱元璋,郭子興的兒子們也視朱元璋為眼中刺,甚至故意汙衊朱元璋將其禁閉,故意不給飯吃。要不是馬娘娘將大餅藏於懷了帶給朱元璋。
好在郭子興不想殺朱元璋馬皇后又暗地將自己僅有的財產給了郭子興夫人才把朱元璋救下了。正是這次原因看清了郭子興目光短淺,請求獨立帶兵征戰到後來有了徐達湯和在內的淮西二十四將,才開始了自己的帝王之路。
-
4 # 清晨詩話
朱元璋少年在從軍之前從事過三種職業,都是最為低賤的職業。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庭,父親叫朱五四,朱元璋原來叫朱八八,又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從軍時候才自己取的一個名字。我們知道“璋”這個字是鋒利的玉器的意思,所以朱元璋實際含義就是:誅元璋,誅滅元朝的武器。
回到名字,根據歷史考察,除了朱元璋叫朱重八,父親朱五四之外,還查到他的高祖叫朱百六,曾祖叫朱九四,祖父叫朱初一。之所以這樣不是因為獨愛數字,而是因為在元朝,沒讀過書的農民沒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日期命名。
在這樣情況下朱元璋生活註定是最底層的。
1、第一種職業:放牛朱元璋出生後就跟著父親一起給地主劉德放牛,他這時候的理想很簡單:好好放牛,能吃飽飯,長大後在臨近找一個同樣窮苦女孩成家,然後剩下小朱重八,繼續給地主小劉德放牛,安安靜靜過完一生。
但是上天註定朱元璋是帶著任務降生的,十七歲的時候朱元璋的親人在饑荒之下,父親、母親、大哥、侄子一個個相繼去世。被迫無奈朱元璋只能離家謀生路。
2、第二種職業:當和尚朱元璋很快在寺廟裡謀了當和尚的生計,元朝時候的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結婚生子,所以是個不錯的工作。
但是上天註定要逼他。
連續的饑荒導致富足的和尚也揭不開鍋了,只能安排和尚們出去乞討。沒有背景人脈的朱元璋被派去河南和淮西一代最窮苦的地方。
三年的乞討生活朱元璋受盡了苦難,但是也磨練了他的心智,開闊了眼界,讓他不再屈服於生活,開始思考自己的命運。
三年後回到寺廟繼續當和尚,職責是撞鐘。本來以為就這樣熬過去一生,但是一封信改變了他的命運。
3、第三種職業:造反幼年時候的好友湯和寫了一封信給朱元璋,勸朱元璋一起造反,結果這封信給寺廟裡的其他和尚知道了,被迫無奈的朱元璋經過反覆煎熬的思考:不造反吧,可能會被舉報,然後拉去充軍或者殺頭,也可能在饑荒中餓死;參加造反可能戰死沙場,但是贏了就有榮華富貴。
最終朱元璋踏上造反之路,這是他走向皇帝寶座的第一步。
也是大明皇朝開始的曙光。
-
5 # 碼字的蝸牛
出生布衣世家
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這是《明史 本紀》的第一句,說朱元璋的家族起源。在明皇陵《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本宗朱氏,出自西蜀之安漢。上世以來,服勤農桑。
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的記載,則較為詳細:有徙居句容者世為大族人號其裡為朱家巷。高祖德祖、曾祖懿祖、祖熈祖累世積善隱約田裡宋季時。熈祖始徙家渡淮居泗州,父仁祖諱世珍元世又徙居鍾離之東鄉勤儉忠厚人稱長者,母太后陳氏生四子。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是建文帝朱允炆時期,編修的,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靖難即位後,再次修繕了兩次,其中最後一次編修時,有明顯的美化朱元璋的情況在內(因為第二版本在明末時期,還存於世,因此明末清初時,有許多學者提出了朱棣第三次修太祖實錄時,有明顯美化、神化朱元璋的情況在內)。
因此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時,開篇第一句是說,朱家是起源於顓頊之後,周武王封其苗裔於邾。這點與朱元璋在世時有點衝突。根據民間野史的記載,朱元璋於應天府稱帝時,曾有官員提出朱元璋家族與宋朝儒家名士朱熹家族是相關的建議,被朱元璋否定。根據朱熹家族後人的說法是,朱元璋曾說過他的祖上,是在宋末時期,才從四川遷徙到徽州的,並非是徽州朱家一脈。因此朱元璋堅持稱自己的祖上,歷代都是布衣出身,故而後世的明朝君主們,也無法過於美化,只能從起源來做起文章。
開局一個碗,浪跡天涯三年多至元六年(1340)二月,元順帝聯合脫脫,誅殺了權臣伯顏,重新奪取了元朝的大權。後改年號為至正,可在脫脫準備改革之際,也就是至正四年(1344年)時,黃河突然決堤。脫脫力排眾議,堅持修繕黃河。
據此一場大變革在中土大地再次興起——紅巾軍起義!
與此同時,至正三年(1343年)秋時,濠州大旱,顆粒無收,第二年春天,突然又爆發蝗災,導致剛從旱災中緩過神的農民們,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又引起了瘟疫。
朱元璋的家庭也就是在至正四年時,出現了大變故,父母、大哥在此次災害中遇難死去,只留下剛剛成年不久的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嫂子以及還在襁褓中的侄子。
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明史 本紀一》“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皇陵碑》歲甲申,上年十七。值四方旱蝗,民飢。疾癘大起。四月六日乙丑,仁祖崩。九日戊辰,皇長兄薨。二十二日辛巳,太后崩。上連遭三喪,又值歲歉,與仲兄極力營葬事。——《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俗話說“無立錐之地”,就是說此時的朱元璋了。若不是同鄉富人劉繼祖,看他們家可憐,送了塊地給他們家,朱元璋兩兄弟都沒有地埋葬親人。
埋葬親人後,就如同其他流民一樣,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此時還叫朱重八的朱元璋,在流浪後,選擇到皇覺寺中做一個沙彌,根據《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朱重八剛到寺院才50天,瘟疫、旱蝗災就延續到了寺院裡,主持封了倉庫,將其他人趕了出去乞食。【僅五十日,寺僧以食不給,散遣其徒遊四方。】(《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明史》),此時17歲的朱重八,拿著缽吃著百家飯,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覺寺。
至正四年到至正八年,這三年多的時間,是造就了這個窘迫小夥子成長的最重要時間段。
要知道,在古代,“三十里地”是一個侷限,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離開這“三十里”的範圍。這三年裡,朱重八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更為重要的是,他開闊了眼界。
雖然史書並沒有記載這三年他到底是怎麼過的。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推測,這三年裡,朱重八能在流浪中活了下來,可不僅僅靠的是運氣……更多的是他的機智、狡詐、勇猛。
被迫投軍會到皇覺寺的朱重八,僅僅安穩了小半年,《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的記載:“辛丑,亂兵焚皇覺寺,寺僧皆逃散。上亦出避兵”。等賊兵退走之後,朱重八和其他寺僧才返回早已經破敗不堪的皇覺寺。也是這個時候,故人湯和突然來信,邀請朱重八投軍。
摒棄掉《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中神化的部分,可以明顯看出,此時的朱重八並沒有想投軍,在《實錄》中的記載,朱重八連續三次占卜,都是不吉利的,到了第四次占卜問投軍路時,才是大吉。
且《實錄》記載著,當湯和的信到達寺院時,第二天與朱重八較好的師兄就偷偷告訴他,有人要到朝廷那兒舉報朱重八,朱重八才選擇投靠起義軍。
總述現在有許多根據野史、或地方傳說,來考究出朱元璋年幼時,主要是為地主劉德家放牛為生。也有考究出朱元璋的父親,朱老四是地主劉德家的一個佃農而已。但是這些在正史文獻中都沒有存在過,畢竟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於關注一個平民,且當時也少有自傳的文體。只能姑且當做故事來看就行了。
只是朱重八到皇覺寺為沙彌行童時,確實沒有想過參與到起義軍中,依舊保留著較為淳樸的想法,活下去。這點從他後來乞食求活三年後,投靠起義軍時,給自己取的大名——朱興宗,就能看出來了,“興宗”——興旺朱家祖宗。
只是隨後在郭子興的隊伍裡,他看到了起義軍內部太多的爾詐我虞,隨後寧願只帶二十四人(再次之前他為郭子興募到400多人的兵)離開濠州城,獨自起軍。
參考文獻:《明史》、《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
6 # 聊史說今
要說朱元璋從軍前的生活,那簡直就是窮困潦倒,顛沛流離,身無分文,家徒四壁,挨餓受凍,缺吃少穿,世間最悲涼的詞語用到我們朱同學身上都不能表達出一二,那生活簡直慘不忍睹,毫不誇張的說,耗子去他家一趟都是含著淚出來的,沒準回頭還給他送倆窩頭啥的。
就是在這樣悲慘的環境下,我的的朱元璋同志還是以小強般的意志活了下來,既然要生存,那就得找個活命的營生啊,我們朱元璋同志第一份工作大家都知道,搞的是養殖業放牛,放牛大家普遍感覺應該還是個不錯的工作,一人一牛,牛走人走,牛在河邊吃草,我們的朱同學就爬在牛背上睡覺,牛回家了人也回家了,牛丟了,我們的小朱同志也回不來了。而且現在肉價還可以,小朱的日子應該還行,但是你可能忘了時間了,小朱生活在五百年前,元末至正年間,那個年代是個什麼年景呢,我用幾個詞來形容,你可能就明白了,餓殍遍野,浮屍千里,正是個民不聊生的年代,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的小朱同志為什麼如此悲慘貧困,那是大環境導致的,是時代問題,那可不是像是你們村口的狗剩,好吃懶做,不務正業,扶貧幹部到他家,還想訛人家個媳婦,貧困跟貧困是不一樣的,花開兩朵,咱各表一支,狗剩咱就放一邊先不說,還是接著說朱元璋同志,咱們小朱同志放的牛可不是他自己的,那是人家地主劉德的,而且牛在古代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那地位是相當高的,畢竟在那個沒有拖拉機的年代,牛是家裡的第一勞動力,要是在我們劉地主家排個序的話,牛肯定在我們朱同學之上,所以不要提爬在牛身上睡覺,給牛洗澡他都得小心翼翼的,不小心揪下根牛毛,可能都得罰他三天不能吃飯,說到吃飯,我們劉地主家吃完的殘渣,狗不吃了才輪到我們朱同學,就這還吃不飽!
這樣的生活老天爺也沒準備讓我們的朱同學繼續過下去,至正四年,我們的朱同學17歲了,這一年他的家鄉遭受到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朱同學自然也沒有工作了,但是他還是要活著啊,怎麼辦?不得已開啟了他第二份工作序幕,進黃覺寺當了和尚,這可不是因為我們小朱,六根清淨,四大皆空,遁入空門了,說白了還是為了一口吃的,元朝那時候寺廟可都是有地有產的,那時候的和尚可是能娶妻生子的,這可不是我胡說的,明史可是有記載的,但是我們的朱同學只在寺廟待了五十多天,寺僧以歲飢罷僧飯食,也就是說因為饑荒太大,寺廟也沒有餘糧了,養活不了你們了,你們都各自乞討去吧,佛門講是化緣,就這樣我們的朱同學走上了乞討之路,也正是他乞討的經歷助他以後成就霸業,後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我們朱同志造反了,一路過關斬將成為明太祖朱元璋。
-
7 # 史海魅影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三代貧農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靠為地主劉德種地為生。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或者朱八八),因為在元朝政府規定普通百姓是不能起名字的,只能有姓加數字來作為名字,當然姓後面的數字有可能是該人的出生年月,也有可能是父母年齡相加,總之朱重八這個名字代表朱元璋是最下層的普通百姓。
朱元璋父親為劉德家種地,朱元璋為其放牛,如果按照這樣劇情走下去,朱元璋的生活能夠一眼望到老,但是就是這樣簡單的生活,也讓朱元璋非常的滿足。窮人家的孩子,哪有閒錢用來讀書,因此朱元璋同志也是一個實打實的文盲。
日子雖然清貧,但也快樂。朱元璋放牛時,經常與小夥伴玩扮演皇帝的遊戲,同齡孩子們都聽他使喚,當然有困難之時,朱元璋也是勇於衝在前面。有一次,孩子們由於飢餓,開始幻想很多美食,但朱元璋卻提議把地主牛殺了,然後分吃了。小夥伴餓的不行,都紛紛同意朱元璋的意見,殺牛的殺牛,燒火的燒火。當小傢伙們吃飽後,問題來了,劉德要牛怎麼辦,朱元璋讓小夥伴們把痕跡全部清除,然後他一人承擔後果。朱元璋因為此事被地主毒打了一頓,還丟了放牛的工作,但卻讓小夥伴們更加信任他。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句,朱元璋的這些小夥伴後來也是不簡單的人物,比如徐達、湯和、周德興。
美好的生活總是短暫的,朱元璋迎來了人生最悲慘時期。1344年,在生死邊緣掙扎的元朝迎來壓垮帝國的最後一個“稻草”——黃河氾濫。黃河氾濫影響不到朱元璋家鄉,但是他的家鄉淮河沿岸卻遭遇嚴重的瘟疫和旱災。本來幸福美滿的家庭,在短短的個把月時間,朱元璋家裡只剩下他和他二哥了,更悲催的是,朱元璋想買棺材、壽衣將親人埋葬都是難題,不但沒錢買些東西,而且還沒有土地掩埋。元朝雖然疆域廣闊,但沒有一塊土地是朱元璋的。朱元璋只能去哀求地主劉德,但劉德也很果斷的回答他:“沒門”。幸虧鄰居劉大秀知道了這件事情,主動找的朱元璋兄弟二人,讓其父母下葬在自己田地裡才解決了問題。
下葬了親人,朱元璋開始四處找“工作”,大戶人家去逃避瘟疫,貧民小戶都捱餓,怎麼僱得起人?朱元璋處處碰壁,餓的都站不住了。想要投靠親人,但掰掰手指,竟然無一個親人可以投靠。朱元璋二哥無奈,只好將朱元璋寄託到寺廟——皇覺寺。朱元璋在皇覺寺雖然也相當於一個小工,但不至於為溫飽問題發愁了,即便是師兄們都欺負他,一想到能夠有口飯吃,朱元璋還是忍了。
皇覺寺的存糧也是日漸減少,真是應了“地主家也沒有存糧”的說法了,因此方丈打發和尚出門雲遊去。說是雲遊,實際就是討飯,但是有和尚這個身份,大戶家多半都會給些薄面,給和尚們口吃的。朱元璋在皇覺寺待了50多天,也被打發去雲遊了,不過朱元璋學會了和尚們化緣的套路,路上自然不會餓死。
既然去討飯,也要弄明白該去什麼地方,朱元璋打聽一番,聽說家鄉的西南方年景好些,因此開始西南方的雲遊生活。游來游去,只挑選莊稼長勢好的地方去,對著大戶家使勁敲木魚。
朱元璋就過了三年這樣的雲遊生活,聽說家鄉年景好些後才回到了皇覺寺,不過這三年的雲遊生活卻改變了朱元璋的思想,在外面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社會閱歷。當時正值西系起義軍開山祖師彭瑩玉在這一帶傳教,朱元璋也受到此教義的影響。
黃河決口,元朝集結上百萬民工修繕黃河,人多是非多,歷史證明元朝集結這麼多勞工修繕黃河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韓山童因此起義。破鼓眾人錘,一旦有人開了起義的頭,那麼就如決堤的黃河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朱元璋在皇覺寺每天關注天下起義軍動態,但起義畢竟是掉腦袋的事情,做決定之前必須慎重考慮。直到有一天,兒時玩伴湯和給他寫信,邀請他加入起義軍,此時朱元璋更加猶豫是否加入起義軍了,艱難的決定還是交給老天爺吧!朱元璋向菩薩掏了一卦,吉凶參半,不知該怎麼選擇。當朱元璋外出回到寺裡後發現,寺廟已經被燒燬了,這下子連待的地方都沒有了,只好投奔湯和加入了起義軍。
朱元璋加入起義軍之前的生活是悲慘的,但這樣的生活卻磨鍊了朱元璋的意志和品質,為其加入起義軍有一番作為奠定了基礎。
-
8 # 瀾僡小世界
朱元璋雖然最終稱王成帝了,可他最初的從軍生涯並不輕鬆,可以說是有性命之憂的,雖然從軍的人本來就是有性命之憂的職業,但朱元璋面對的,不僅僅是戰場上的。
朱元璋的從軍並不自願,他是因為收到了童年好友湯和的信,本來收到信也不是什麼大事,可這個時候湯和在造反的部隊裡,而且和朱元璋說的就是一起造反的事情。最關鍵是是,這封信被人舉報了,那個時候私通反賊是要殺頭的。於是,顧不得朱元璋願不願意,只能投軍了。
朱元璋趕到湯和所在的部隊時,這支部隊正被元軍圍困,他的投軍引起了首領郭子興的注意,差點被當成奸細殺了,這是朱元璋從軍面對的第一次性命之憂。
還好最終確定他不是奸細,郭子興也很欣賞他,就讓他做了自己的親兵,也就是現在的警衛員。又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僅僅兩個月就做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官——九夫長。
郭子興對朱元璋的欣賞,不僅體現在職位的提拔上,還讓他進入了自己的家庭,他把自己的養女嫁給了朱元璋。從此,朱元璋就成了他的女婿。
不久,朱元璋提升為財物總管。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家庭事業雙豐收,有種人生巔峰的感覺。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朱元璋出眾的能力為他贏得了事業美人,卻也招來了殺身之禍。
當朱元璋的能力越來越卓越時,郭子興對他的欣賞化作了嫉妒,他不能容忍這個小子超越自己。於是,他找了個藉口把朱元璋關了起來。同樣嫉妒朱元璋的還有郭子興的兒子,他更近一步,決定餓死朱元璋。
親人起了惡念,朱元璋又一次面臨性命之憂,這次是他的妻子救了他。
朱元璋現在的妻子就是未來的馬皇后,她深愛自己的丈夫,不僅冒著被燙傷的危險送食物給朱元璋,還散盡自己的私房錢,讓郭子興周圍的人為朱元璋求情,郭子興總算把朱元璋放了。
親人反目,再加上看到起義軍內部的明爭暗鬥,朱元璋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他自動請求出徵,在路上招兵買馬,回來後把大部分人馬留給郭子興,自己就此離開了這支部隊。
從此,朱元璋從一個軍人變成了領袖。
-
9 # 凹凸花開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他由農民出身,歷盡磨難而登上皇位。他的前半生其本上是生活在底層和農民起義的隊伍裡面,這樣的生活經歷使他充分了解到底層的大眾的生活情況,看到元朝統治的腐朽,看到因元王朝的壓迫而起義的農民軍,還有在農民軍中起思想鼓動作用的民間宗教的力量,等等。這些經歷對他治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他的治國過程中可以看到這些經歷的影子。
從一個窮苦農民家的孩子,再到由於生計而做了遊方和尚,再到參加農民起義朱元璋的前半生經歷可謂豐富,在他作為“被統治者”時長期生活與社會的底層,親身經歷、親眼目睹了元末社會中的種種景象,以及後來參加反元起義對他作為“統治者”時的治國策略和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
-
10 # 愛麗說史
朱元璋的父輩是貧苦農民,他的祖先幾度逃荒流浪,到了他父親這一代才安定下來。朱元璋的父親主要靠租地主家的田地耕種為生。朱元璋出生時,家境十分貧困,家庭成員的溫飽難以解決。幸運的是,朱元璋有一位知書達理的母親,正因為有她,朱元璋才能在如此貧苦的環境中讀書識字。她能歌善舞,小時常讀書識字。儘管家境困難,朱元璋的母親還是堅持要讓他進私塾。朱元璋有幸讀了一年多的書,只可惜,由於生活艱難,他不得已輟學。朱元璋開始了放牛娃的工作,他為地主家割草放牛從而補貼家用。他的母親還常教他讀書識字,他繼續學完《百家姓》和《千字文》等書。
公元1343年,濠州發生了旱災,次年,淮河流域還發生了蝗災和瘟疫,莊稼顆粒無收,瘟疫導致了大量人和牲畜死亡,人畜屍體隨處可見。朱元璋家中也未能倖免,他的父親、母親和大哥都因此離世。昔日家庭和睦的場景已不復存在,朱元璋想到自己已家破人亡,十分傷心。他小小年紀就得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從此以後,他無依無靠,他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哪裡。
朱元璋走投無路,只好跑到皇覺寺做一個小行童。他在寺廟的工作是打雜,雖然在那裡有得吃有得住,可是,這個活不是那麼好乾的。受旱災蝗災和瘟疫的影響,無人施捨寺廟,主持無奈打發廟裡的和尚出門雲遊,自謀出路。在他當和尚的八年時間裡,有三年以上是在雲遊中度過的。在這段時間裡,朱元璋感受著世間的人情冷暖,這次經歷讓他開闊了眼界,也鍛鍊了他堅強的意志。長期困難的生活,最能磨鍊一個人的意志。這種艱苦的生活使他有了堅毅勇敢的性格,也是這些經歷,使他變得殘暴多疑。
朱元璋外出雲遊時,元朝社會發生了一些事情。當時農民起義興起,在這種形勢下,朱元璋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後來,湯和寫信給朱元璋,湯和已是部隊中的小頭目,他邀朱元璋加入這支隊伍。對於湯和的邀請,朱元璋怎能不動心?湯和是朱元璋的兒時玩伴,他們曾一起放牛、玩耍。此時,皇覺寺被人防火燒燬了,朱元璋決定接受湯和的邀請,加入郭子興部隊。朱元璋當時已經25歲。
朱元璋識文斷字,有勇有謀,重情重義。郭子興甚是賞識他,他在部隊中步步高昇,郭子興還把自己的養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朱元璋在軍中的名氣越來越大,士兵們都對他刮目相看。朱元璋從軍前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可是這些經歷鍛鍊了他的性格和意志,也為他將來能獨當一面,為他將來建立大明王朝奠定堅實的基礎。
-
11 # 水木冉
朱元章出生在一個貧窮家庭,在十三歲的時候家鄉發生大瘟疫,村民在疫情中染病死亡者十有五六人,朱元章家也不例外,在短短的一個月裡六口之家就剩朱元章和他的嫂子侄子三人,看到這個慘狀,朱元章心恢意冷,就想到出家修行,於是告別嫂侄出遠門了。
朱元章想隨便找個寺廟有個地方待著就行啦,可是,他一次又一次的被寺廟拒絕加入之中,由於在這個瘟疫災難之後有太多的人都往寺廟擠,朱元章沒有辦法,只有繼續尋找,至到來到河南禹州境內終於找到一個空廟,總算找到一個容身之處。
在這裡安排好後,朱元章為了不讓嫂侄耽心,就託人給嫂侄回了個資訊,說我在外面有個113所廟的地方做了住持,過得很好不用擔心我。
在家鄉人民都在瘟疫中,都想在外地能尋找一個容身之處躲闢疫情,這個訊息很快炸了鍋,都想去朱元章那裡有個容身之處,在朱元章家二百里的地方有個叫劉伯溫的人聽說了,也想投靠朱元章,他幾經周折才找到朱元章那裡,但和朱元章說的根本不一樣,只有三間破廟,甚是不解,朱元章說:我沒說慌啊,這不就一柏一石和三所廟嗎!
劉伯溫為朱元章的機智佩服,就和朱元章說起合作演場大戲,成就一番偉業。這就開始了一場有計劃的演出,劉伯溫開始到全國各地遊說那些有想法的人,去投靠將來必成皇帝的朱元章,朱元章坐在寺廟中不出家門,全國各地的能人異士紛紛前來投身,朱元章很快就擁有了一大批能人志士,開始了他走上人生巔峰的人生道路。
-
12 # 太史春秋
你好, 我認真審了一下題,“從軍前期”應該指的是剛從軍那段時間,也就是“從軍初期”,而並不是從軍之前。
因此,我按照問題來回答吧。
朱元璋從軍的原因:朱元璋17歲的時候,父母及幾個兄弟都因天災而被餓死。
據一些野史記載,走投無路的朱元璋想起以前母親在世時,曾經因為生病到皇覺寺許過一個願:願意讓朱元璋出家為僧。
此時的朱元璋,一方面是為了還母親許過的願;另一方面是確實走投無路,所以就到皇覺寺當了和尚。
可是入寺不到兩個月,寺廟住持以沒有糧食為由,安排朱元璋外出化緣。
入寺方五十日,寺主以歲飢,罷飲食……
從此朱元璋度過了三年的化緣生涯,天知道在這三年的時間裡,朱元璋到底經歷了哪些辛酸困頓的磨難。
反正當他重新回到皇覺寺以後便開始立志發奮學習。
乃西遊(化緣)廬、六、光、固、汝、穎諸州,如此三載,復入皇覺寺,始知立志勤學。
幸運兒朱元璋朱元璋自從軍開始,雖然從軍初期的生活艱辛而又曲折,但我始終覺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上天向朱元璋打開了幸運之門。
要探究朱元璋從軍前期的生活,不得不從朱元璋的這些幸運說起。
一、成家
從軍不久,朱元璋便因戰功當上了一個小頭目,同時被郭子興收為親兵,跟隨在郭子興左右。
由於平時與郭子興談論戰事時,其言談舉止讓郭子興非常佩服,再加上作戰勇猛,每戰必勝,郭子興便將朱元璋收為義子,並且把自己的養女(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許配給了他。
從軍不久升了小官,並被元帥收為義子,還娶了老婆。
有了家室,日常起居有人陪伴、照顧,生活當然比軍營裡的單身漢要強許多倍。
二、點將
當時的起義軍除了郭子興以外,還有孫德崖等好幾個首領。
這幾個人之間相互不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勾心鬥角、相互傾軋。
朱元璋就像一個和平使者,往返在幾個人之間,軟硬兼施,協調關係。
時間一長,朱元璋表現出來的才能以及在下屬中的號召力,漸漸引起郭子興的嫉妒和不滿。
於是朱元璋率部打下定遠、懷遠、安奉等幾個地方重新回到濠州之後,做出了一個霸氣的義舉:將手中的部隊全部交還給郭子興。
朱元璋從這些部隊裡僅僅挑選了20幾個人跟隨自己。
實際上,這20幾個人就是朱元璋的根基所在,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在此後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名將,有的甚至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元勳。
三、立業
朱元璋帶領著親自挑選的20幾個人,開始招兵買馬,不斷收攏、合併四方的烏合之眾,很快便發展成了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然而,朱元璋的事業並非從此就開始了。俗話說:好事多磨,在他經過千辛萬苦攻下滁州後,之前的上司郭子興被孫德崖擠兌得無路可走,便跑來滁州。
朱元璋再次做出了驚人的義舉:將統帥的職位以及手中的兵權,全部交給了郭子興,自己仍然視他為上司。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波折後,上天的眷顧又來了:郭子興因病去世。
從此原本屬於朱元彰的軍權,順理成章地又回到了他的手中。
這一次兵權的迴歸與以往不同,一方面,這本來就就是朱元璋自己打下的家底;另一方面,在朱元璋的頭上再也沒有所謂的上司,宏圖霸業就從這裡開始了。
以上的幾個階段:自從軍開始到郭子興去世,應該是屬於朱元璋從軍的前期,因為再往後就不應叫從軍了,而是一方統帥。
成家、點將、立業三個階段,便是他從軍前期的生活寫照,既有艱辛困頓的波折,也有上天眷顧的幸運。
-
13 # 花開水不流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天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江蘇省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
14 # 隱者康司馬
朱元璋從軍前在皇覺寺做小和尚。朱元璋祖籍江蘇沛縣,本名朱重八。他小的時候經跑到皇覺寺去玩耍,寺內的長老見這個小孩聰明過人,很惹人喜歡,有時間就教他認識字。朱元璋記憶力好,是過目不忘,時間長了,也能認識一些簡單的文字。
朱元璋17歲時,他的家鄉大旱、蝗蟲是氾濫成災,是撲天蓋地的把莊稼苗都給吃光了。他的爹媽、哥兄弟都餓死了,鄉村是人煙稀少的地步。朱元璋是沒有立足之地,只好進了皇覺寺,剃髮做了一個童僧。每天打掃衛生,敲鼓擊鐘的,為了混碗飯吃。
後來,乾旱和蝗蟲災越來越嚴重了。鄉村裡的人所剩無幾,皇覺寺的香客基本上沒有了。主持只好把寺裡的和尚都打發到很遠的地方去雲遊化齋(討飯),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進寺院剛一個多月的朱元璋也背上小包袱,一手拿木魚,一手拿瓦缽,混在化齋的和尚隊伍裡。三年後,朱元璋重新回到了皇覺寺。主持看著眼前瘦骨嶙峋的青年,還以為他早就餓死了?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接到在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隊裡,當了小頭目的發小湯和的來信,讓他去參軍。朱元璋看過信後是連夜奔向濠州城,去找湯和去了。
-
15 # 使用者平等
朱元璋從軍前的生活,是極其艱苦的。
卻訖元未,順帝荒淫無度,於是若得天下英雄競相起來選反,這就是聲勢浩大的元未農民大起義
在眾多的豪傑當中,有一支隊伍以郭子興為主帥,以安微濠洲、滁洲為根據地,攻城略地,實力日益強大。郭子興手下有一名大將叫朱元璋。此人出身貧苦,很小時候就沒了父母兄弟姐妹,只好過流浪乞討的日子,後來竟到家鄉一座破廟裡混了七八年飯吃還在財主家放牛,吃了牛肉,說給財主牛鑽地了,把牛尾巴埋到地裡讓財主來看。朱元璋很有志氣,又有勇有謀,後來就投奔郭子興起義隊伍。由於他表現突出郭子興便把他的一名養女許配給他,招他為女婿。從而朱元璋一步步在起義隊伍中站住了腳跟。後來,朱元璋掃滅群雄,趕走了蒙古人,統一中國。
-
16 # 孤竹閒客
朱元璋的祖籍原來是沛縣,後來由沛縣遷到了句容縣,父親叫朱五四,母親叫陳二孃,朱元璋家裡孩子多,他是第八個孩子,取名叫朱重八,朱元璋出生的年代是元朝第十四位皇帝妥懂帖睦爾在位期間。
一、上私塾階段朱家由於孩子多,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朱重八小時候聰明乖巧,善解人意,在父母面前特別懂禮貌,經常幫大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深得母親的喜愛,由於陳二孃多少讀過一點書,在朱重八六歲的時候開始教他認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便已背得滾瓜爛熟了。
陳氏看見兒子天資聰慧,有意重點培養,在朱重八九歲的時候,說服了丈夫,破例讓兒子上了私塾,教書先生是一位老秀才,經常當眾誇獎小重八:“人不可貌相啊,小重八固然相貌欠佳,但聰慧異常,且讀書用功,如能持之以恆,而後仕進之路,寬廣暢通。”
但是美好的日子總是顯得那麼短暫,在上了私塾二年後,有一次老師被人請去書寫契約,囑咐孩子們自己背誦作業,這期間有個地主孫慶福的兒子叫孫璜,出主意非要做遊戲,藉機欺辱朱重八,小重八哪受得了這個欺負,便動手打了孫璜,這下惹了麻煩,地主孫慶福帶人來找私塾,要求開除朱重八,無奈之下,小重八含著眼淚離開了私塾。
二、為地主放牛階段朱重八失學了,原因並不是僅僅撒野打人,而是如影隨形的貧窮,這在朱重八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當時的元朝,由於多年的窮兵黷武,百姓的苛捐雜稅眾多,再加上朱家人口多,負擔重,無奈之下,父親朱五四隻好讓朱重八去給財主劉繼德家做了放牛娃。由於朱重八繼承了母親擅長言辭的天賦,再加上念過私塾,能說會道,身邊經常彙集一些小夥伴,央求他講故事,作為交換,小夥伴們必須幫助小重八割一些青草,回去交給東家。在這期間,朱重八認識了生命中的兩個重要人物徐達和湯和。
由於朱重八能說會道,組織能力強,理所當然成為了小夥伴們的頭,閒來沒事在一起舞槍弄棒,有時還過一過當皇上的癮,這段時間應該說還是很無憂無慮的,但是後來發生一件事情,幾乎改變了朱重八的人生軌跡。
這些孩子們畢竟是窮人家的孩子,經常吃不飽餓肚皮,有一次在朱重八的提議下,竟然把東家的一頭小牛犢子給殺了,扒了皮給烤著吃了,這下又闖禍了,被財主劉繼德打了個半死,這件事還驚動了十里八村,朱五四不但賠了穀物,在人面前抬不起頭,朱重八還背了個“闖禍精”的名頭,連放牛的差事都找不到了。
三、出家當和尚階段至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343年,這一年的夏天,在朱重八的家鄉爆發了一場大災難。
一開始是旱災,降雨稀少,掛果的糧食微乎其微,緊接著到了秋天,又來了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把僅剩的一點穀穗也吃光了,這一年幾乎是顆粒無收。
災難還沒有結束,就在蝗災剛剛過去沒幾天,村裡的一些老年人開始陸續的死亡,後來連村裡的郎中也死去了,郎中在臨死的時候告訴大家:“這是瘟疫。”
朱重八家也沒有幸免,在這場瘟疫當中,僅活了朱重六、朱重八,還有朱重四的兒子,朱家哭的是昏天黑地,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呀,這一年朱重八正好是十七歲,隔壁的汪氏老母告訴朱重八一件陳年往事,原來在朱重八小的時候,得過一場怪病差點死了,後來父親去寺廟皇覺寺許願,答應孩子成年以後出家為僧,這才保住了朱重八的性命,汪氏老母說:“皇覺寺有一些寺產,日子還好,你去出家當和尚,一來可以還你父親的願,二來可以有口飯吃,總比流浪在外餓死強啊。”朱重八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去了皇覺寺當了和尚。
最後總結以上這三個階段,基本就是朱元璋在投奔紅巾軍以前的生活軌跡,這段時間對於朱元璋來說就是煉獄階段,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難,但苦難永遠都是雙刃劍,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品質,可以催人奮進,所有這些苦難都為朱元璋日後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7 # 文史小墨客
朱元璋自幼家境貧苦,父母兄弟相繼餓死。後來他當了和尚開始雲遊化緣,走遍了淮西,河南等地,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許多社會經驗。悲慘的童年再加上艱苦的流浪乞討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這些都為朱元璋從軍後出類拔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在兒時玩伴湯和的邀請下,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此時朱元璋25歲,因為本身就是窮苦出身,也沒那麼多顧慮,打仗總是身先士卒,非常勇猛,頭腦也靈活,善於謀略。而且特別講義氣,獲得的戰利品都分給大家,很快就交了一幫生死好兄弟。很快郭子興也知道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他調到帥府當差,還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以前叫朱重八)
此時在濠州城的紅巾軍派系較多,矛盾衝突日益加劇,朱元璋覺得,只守著一個濠州城,被動的抵抗元軍一次次的進攻,遲早要被消耗殆盡。於是,他帶著24個死心塌地跟隨他的將士主動出擊,一路上招撫降兵, 準備南下奪取滁州,此時朱元璋已經有兩萬之眾,還得到了未來的開國宰相李善長,做為幕僚。
滁州城順利拿下以後,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指揮管理能力逐漸的展現出來。勢力慢慢發展壯大,後來在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下,再加上徐達,湯和,常遇春等將領的奮勇殺敵,一步步向著皇位進發…
-
18 # 本姑娘讀歷史
從軍前的朱元璋:1928年—1344年,放牛
從哪說起呢?那就從朱元璋的出生開始吧,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父母都是農民。當朱元璋出生的那一天,據說紅光普照大地,史書上總是記載,凡是天空出現一些異象,都不是一般的人,比如天閃雷鳴、紅光滿地、傾盆暴雨啊,照這種情況看,朱元璋也應該不是普通人,當時鄰居們看到他家屋裡冒紅光,以為著火了,還跑去他家救火。
朱元璋的出生並沒有給父母帶來喜悅,因為他上面已經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了,而且,那會兒正是舉國上下鬧饑荒的時候,家裡都沒吃的,多朱元璋一個只會多一張嘴吃飯,父母只會更辛苦。
出生後父母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朱重八,也可以叫他朱八八,因為在明朝老百姓不上學或不當官就沒有名字,那隻能用數字來當名字了,據《明朝那些事》上面記載,從朱元璋高祖父到父親,名字都是數字,什麼朱百六、朱五四。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為,他家祖祖輩輩都是數學家呢。
朱元璋的父親有一間豆腐店,但主要工作還是以種田為為主,朱八八的童年可以說是在相當艱苦的環境中長大的,一間茅草屋,冬涼夏熱,四壁通風,這是他的房間。
朱八八小時候主要任務是給劉德家放牛,雖然,朱八八也想讀書,但是,他父親朱五四付不起他的學費,只能放牛,這一放就放了12年。
而此時的元朝是這樣的一番情形,從上向下欺壓百姓,能徵錢的地方絕不放過他們,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裡。
1944年,被這個馬背上民族統治了60年的元朝,遭遇了災難,黃河水氾濫了。
1944-1947年,朱元璋做和尚到處討飯1944年,全國遭遇兩個災難,一是黃河水氾濫,二是黃淮河沿岸有嚴重的瘟疫和災害,皇上是發放賑災物品了,但是一層一層往下發放,中途你貪一點我貪一點,真正發到老百姓手上的幾乎沒有了。
皇上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有多心繫百姓誤以為國泰民安了,實際情況是放眼望去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百姓更是都死的死,傷的傷。
朱八八的家人,其中包括父親、大哥、侄子、母親,更是相繼在幾天內全都餓死了。對於朱重八來說,他沒有太大的報復,起碼這個時候沒有。
他所想要的,或許只是有一個溫暖的家,有父母有妻子、兒女,平平安安過日子,但是這一切都化為泡影了,他瞬間成了孤兒。
對於一個17歲的朱重八來說,人世間的痛苦莫過於此了,於是接下來他要面臨的問題是埋葬父母。
但是,沒有錢埋葬父母,只能到處求人,好在有一個好心的人,給了他一塊地埋葬了他的父母。“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這是後來朱元璋發達後發出的感慨。
埋葬完父母父,他要考慮的問題是自己要怎麼活下去,於是他決定去當和尚,為了混口飯飯吃,他於是來到黃覺寺。在那裡他幹著長工的工作,因為是新進去的和尚,所以很多打雜、掃地的工作就由朱元璋來完成了,雖然他有過抱怨,但是有口飯吃已經很不錯了。
由於當時饑荒嚴重,影響到寺院,所以和尚不得不出去化緣,也就是討飯了。朱重八一路沿途乞討,他跟別的乞丐不一樣,別人真的是在乞討,而他卻一路分析淮西一帶的地形、風土人情等等,也正是因為他一路開闊了視野,增加了知識,為今後的轉變積攢了強大的力量。
這一討便是三年。
由於治理黃河需要大量的勞工,於是元朝便命令沿岸17萬的勞工,一起加入修理的大工程,由於工程大需要的勞工多,只能各個鄉村去徵收,不願意的就拿錢出來,因為吃都成問題,哪裡有錢,所以只能去。
有句話叫:“哪裡有逼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一群農民蠢蠢欲動的就要起義了,其中包括韓山童與劉福通。
都說:“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錘。”
因為元朝的等級裡面蒙古人居多,所以他們一直在折磨著南人,他們以為這些奴隸會一直忍受,誰知他們錯了。當忍無可忍的時候就無需再忍了,於是,反抗成了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屆時元朝發生了幾十起暴動,起因人數更是達到了數百萬人。
這時的朱重八還在寺廟裡當著和尚,撞著鍾,一封信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這封信來自他幼時的朋友湯河,他來信目的希望朱重八跟他一起參加起義軍,而朱八八心裡沒有這個打算。但是,被他師兄逼上了絕路,他師兄跟他說,就算他不參加起義,也會去告發他看起義軍的信件,朱元璋終於被逼上了絕路,那就參加起義造反吧。
於是至正12年,1352年朱重八投軍郭子興,從此走上了從軍之路。
眾所周知,後來,朱元璋一路過關斬將,建立明朝成為明朝開國皇帝。
-
19 # 二凰士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一位從最底層社會一步一步爬上來的真漢子,他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可以說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一、貧農的放牛生涯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農家裡,估計應該都不能識字,家裡非常貧困,特別是當時元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貧農可能是一點土地都沒有的。
朱元璋的爸爸叫朱五四,祖先還有叫朱百六、朱四九的。都是底層貧民的名字。
當時,底層的貧民幾乎都不怎麼識字,畢竟學文化是需要錢的,書本得花錢買,筆墨紙硯也需要錢,還需要給先生束脩,底層的貧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需要花在怎麼填飽肚子上,是沒有任何的時間和機會去讀書的。所以,他們的名字也往往用數字代號,有可能是生日,也有可能是父母年齡相加之類的。
朱元璋被取名叫朱重八,他家裡還有一些哥哥姐姐,家裡人口眾多,他的出生是給家庭帶來了經濟壓力的。
所以朱元璋很早就開始幹活,也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童工”,據說他當時是給地主放牛。
二、飢餓的悲慘歲月一個封建王朝的末年,底層人民的生活是非常苦的。因為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了皇室貴族和大地主的手裡,大量的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佃地主的土地,一旦遇到災害,沒有任何自保之力。
元朝末年,就出現了大災。
那是1344年,黃河氾濫了,河水蔓延出來,將大片的良田淹沒,幾十萬人流離失所。按道理來說,應該要好好地修河堤,賑濟災民,但是元朝上層卻不是這麼做的。
元朝的宰相認為,如果發錢下去賑濟災民,官員們會層層搜刮,所以就不要修了。
同年,淮河沿岸也出現了旱災和瘟疫,朱元璋家鄉就是在淮河沿岸。
就在那一年,他的家人大量死亡。爸爸餓死,哥哥餓死,大侄子餓死,媽媽餓死。相信朱元璋也是差點兒餓死,只是勉強活了下來而已。
減肥過的人應該知道,飢餓是一件多麼讓人痛苦的事情,更何況是飢餓致死,可以說,足以讓人懷疑人生。
三、和尚的化緣生涯沒有辦法,朱元璋找了個寺廟當和尚。
說是和尚,其實是給和尚們當長工之類的。畢竟當時的寺廟也是地主,和尚們的生活相對比較滋潤,朱元璋去寺廟裡當長工還勉強能有個飽飯吃。
但是,饑荒的蔓延,最終讓和尚們都沒有飯吃了,朱元璋便被和尚們趕了出去,讓他到全國各地去化緣討飯。
其實,那個時候的他,已經是一個流民了。
四、加入起義軍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於是就有了紅巾軍的起義。
他們是一群靠白蓮教來吸引流民的組織,白蓮教源出佛教淨土宗,創始於南宋初年,信仰阿彌陀佛,但是後來逐漸和明教、彌勒教結合在了一起。
化緣三年,朱元璋很容易就接觸到大量的白蓮教的人,痛苦的飢餓的生涯,一定讓他也很容易被白蓮教的教義所吸引,一定讓他很想反抗元朝的統治。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便去投奔了離他最近的一個起義軍,郭子興,當了一名紅巾軍,慢慢發展與成長。
總結:生活的苦難磨礪人,雖然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其實,大部分的開國皇帝都是貴族,朱元璋從一個一無所有差點兒餓死的貧民成為一代開國之君,他的生命經歷讓人驚歎。他為地主放過牛,大部分家人曾經餓死,在寺廟裡當長工不到兩個月就不得不出去討飯三年,最終了解了白蓮教,並且加入到了起義軍當中,他的故事讓人感慨。
-
20 # 斜陽幾度
朱元璋從軍前期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他正在猶豫,一位和他關係很好的師兄偷偷告訴他:“你的信被其他人看過了,趕快走吧,不然讓別人報告官府就大事不妙了。”他大吃一驚,連夜就去投奔郭子儀的起義軍去了。從此,一位絕世梟雄開始了他的人生逆襲路。他叫做朱重八,時年25歲。
來到濠州,朱重八加入了革命隊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起義軍戰士。由於作戰悍不畏死,又懂點文化。得到了元帥郭子興的欣賞。
郭子興把他調到帥府,升為親兵小頭目。重八闖蕩江湖多年,察言觀色,處事妥當。每次把打仗搶到的金銀財寶都上交給郭子興。論功行賞時又推給自己手下的兄弟。不久,朱重八仗義的名聲就在起義軍裡傳開了。
但是,此時濠州城裡也不太平。幾個高階將領爭權奪利,胸無大志。朱元璋看不順眼,就決定依靠自己出去打天下。他回到家鄉募兵。把小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居都招募過來,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隨後,朱元璋又帶領徐達等二十四名小夥伴來到定遠,先是招募了民兵三千人 ,再趁夜襲擊定遠元軍,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南下滁州。
朱元璋攻下了滁州,和州。勢力大增。
這時,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從此,朱元璋開始了自己的成長道路。
回覆列表
帝朱元璋出生在天曆元年,因排名老八,被父親取名為朱重八,後來改姓名為朱元璋。
朱元璋家境貧寒,幼年時便給地主家放牛,以謀取生活,與他一同放牛的還有日後為他出身入死的名將周德興、湯和、徐達等小夥伴。在放牛期間他表現的非常叛逆,幾個小夥伴在一起做遊戲時,喜歡扮皇帝,讓小夥伴們稱呼他為皇帝。
朱元璋16歲時,元朝天災不斷、賦稅又嚴重,元朝廷腐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朱元璋為某得一線生路出家當了和尚,不過,在寺廟裡他同樣受到不公待遇,每天干最多的活,不過也只能吃一些殘渣剩飯,勉強填飽肚子。
他的內心受到煎熬,在宣揚“眾生平等”佛門淨地竟也是這樣的不平等。他入寺沒多久,由於寺廟也維持不下去正常的運營,只能讓他們去四處化緣。
所謂遊方化緣實質上也就是乞討,正如古語所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這段化緣的生活,他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嘗人間艱辛,也為他開闊了不少眼界,這對於他打江山,積累了不少財富。
困苦的環境打造了他非常堅毅的性格,正是這一段經歷,體驗民間疾苦,經歷世間百態,激發了他的鬥志,成為他參軍的主要原因。
後來,他接到好友湯和的來信,打算號召他投奔郭子興的起義大軍。這次的抉擇恰恰成為朱元璋人生的重大轉折點,開啟了他踏上皇位的道路。
朱元璋成為郭子興看重的一名貼身侍衛,他盡職盡責、作戰勇猛的特點迅速贏得了郭子興的信任。在部隊中他不僅能出色完成上級人物,對於不對戰略方陣還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朱元璋種種的表現,使得郭子興認為他定是一位可造之才。
郭子興還特意讓他參與實戰,積累戰場經驗,出兵打仗之時都會將朱元璋帶上,朱元璋也沒有讓人失望,在他自己統帥士兵打仗時,通常能斬殺無數敵兵,生俘人數也往往最多。
郭子興的隊伍發展迅猛,由於郭子興對朱元璋欣賞有佳,他把自己的義女馬秀英嫁給了乞丐出身的朱元璋,馬秀英便是日後助他一臂之力的馬皇后。
朱元璋後來成立了自己的軍隊,他善於招覽賢臣武將,吸引了一批為他打江山的人才,而且他深知百姓的疾苦,制定了嚴格的軍隊紀律,一步步踏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