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夸克影視
-
22 # 史海撲通
朱元璋從軍之前的生活,在今天看來怎是一個悲慘可以形容的,飢餓是幾乎是每天的主旋律,伴隨著的還有各種壓迫、卑躬屈膝和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身無長物,舉目無親。但是這些都不是朱元璋加入起義軍對抗元朝的理由,他骨子裡是一個順民。這一切他都可以忍受。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順民最大的安慰朱元璋小時候,家裡面還是挺熱鬧的。兄弟姐妹六個,三哥入贅,兩個姐姐嫁人了,大哥二哥娶了媳婦,還生了娃娃,一家老小三代九口人,人丁興旺。一家人全靠種地過日子,朱元璋從小在地裡幫忙幹活,或是給地主家放牛,一家人一年到頭勤勤懇懇,日子也只是緊巴巴的過,沒吃過幾次肉,沒穿過什麼新衣服。
這年頭誰沒受過地主家的閒氣,收成好時就要漲租子,收成不好時,從不體諒人。不過,大家不都是這樣過的麼,大不了就搬家,換個地多人少的地方,重新開荒種地。好在一家人在一起,總有個幫襯,朱元璋是老么,在家裡總是更受寵一些。
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地主壓迫再厲害,也比不上天災。上天要收人的時候,是跑不掉的,元至正四年,接連好幾個月不下雨,莊稼長不起來。旱災往往伴隨著蝗災,蝗蟲來時,就別想有收成了。沒有糧食,接連有餓死的人,進而又演變成了瘟疫。
朱元璋一家也沒能躲過這場大災難。父母、大哥、小侄子接連病死,好好的一個家,就只剩下二哥、朱元璋、大嫂以及她的孩子。朱元璋走投無路,只能去廟裡當和尚,那年月寺廟的日子比普通人要好些。有香火錢,自己種地,條件好的長老還能娶到媳婦。說是去當和尚,不過就是廟裡的一個小長工,劈柴擔水,伺候長老和大和尚。好在能有口飯吃,這年月能活下去已然不易了。
果然,好景不長,災荒之年,寺廟裡的糧食也不夠吃了,長老只能打發大家出門化緣。說是化緣,其實就是要飯,只不過比乞丐多了一套行頭:一套僧裝,一個木魚,一個要飯缽。要飯的日子就更苦了,孤苦無依,飄零在外,面子不面子的已經不在乎了,要不到餓死荒野,就是屍骨無存的下場。
性命之憂是個大事朱元璋在外流浪了三年多,又回到了他出家的皇覺寺,這幾年他嚐盡了世間冷暖,幾次死裡逃生,全靠命硬。他目睹了元朝的殘酷暴虐,也知曉各地都有起義軍在反抗,但他從未想過走跟他們一樣的道路。他還是想老老實實的當個和尚。
只不過天不遂人願,起義軍打到皇覺寺這邊,三天兩頭來廟裡搜糧食,那天農民軍又來找吃的,啥也沒找到,一生氣一把火把廟給燒了。這下連安身之處都沒有了。剛巧同鄉的好兄弟湯和給他捎信說,自己已經加入起義軍了,日子過得不錯,勸他也過來。他左思右想的拿不定主意,還被別人知道了這件事,想著向官軍舉報得賞呢。
這下總得認真考慮一下了,犯不著為了這事把命再搭進去。乾脆問問菩薩,看看天意如何。他用長老叫的占卜辦法,拿兩塊木片,許願說,如果兩塊木片落地正面朝上就逃亡他鄉,如果一正一反就繼續當和尚。結果扔了兩次都是反面。難道天意讓我參加起義軍麼,於是再次問菩薩,許願說如果再扔一次還是兩個反面就去參加起義軍,果然又是反面。
就這樣,一個偉大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從軍道路被兩塊木頭片決定了。從朱元璋身上可以看到一個骨子裡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順民,不到走投無路是不會選擇造反的。這也是中國大部分農民的縮影。他們勤勞軟弱,對待大多數壓榨都會選擇忍耐,這應該是最好統治的人群,只要稍微對他們好一點,他們絕對不會反對你,只是歷代王朝後期的統治者們從不珍惜他們。
回覆列表
總結歸納一個字:慘!!!
相信大家都看過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下面我節選一段讓大家感受一下: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 年)黃河發大水。災難到來後,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如果說這是日記的話,那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