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沿流溯源
-
22 # 書香居
此心安處是吾鄉。有三層意思,逐層遞進:
一、我無論走到哪裡,心只要安定了,這個地方就是故鄉。
二、我的心在什麼地方安定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故鄉。
三、我的心安則一切安,則“此處”即是本來故鄉,本來面目。
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
一、我無論走到哪裡,心只要安定了,這個地方就是故鄉。1、人生坎坷。我們都知道,宋代大文豪蘇軾,世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見他的文學造詣是非常之高。但他世間的身份卻是官員,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公務員”。蘇軾一生宦海浮沉,飄搖不定。特定是經過“烏臺詩案”之的後,就被貶謫外放、平調,一生走過了許多地方,可謂是歷經人生百態,嘗得世間百味。
2、隨遇而安。但是即使在這樣坎坷的人生旅途中,蘇軾也是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遇到再難的境遇,也都努力使自己的心安定下來,雖然一生遠離故鄉,但是無論走到哪裡,心安定下來了,這裡一樣就是故鄉
這個故鄉,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居住地。
二,我的心在什麼地方安定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故鄉。這是又深一層的理解。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官場受挫,不斷,家庭也是面臨者這樣那樣的事務。一個人面對家庭變故、事業挫折、思想上的各種磨鍊,不是具有高遠的志向、非凡的毅力是無法笑對人生的。
現實生活中雖然有種種的不如意,但是蘇軾可以把自己的心靈找一個寄託
1、可以是把心安在文學、詩詞、書畫上,這裡面的世界無量無邊,可以把自己的心安住在這些事物裡面。
2、可以是把心安住於與朋友的來往唱和之中。蘇軾一生中不同時期與很多好朋友相交相識:如黃庭堅、秦觀、佛印等許多雅士、高人一起,雅人與雅人的交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也是把心寄託於此。、
3、可以是為民謀福祉。蘇軾雖然屢次遭貶謫,但是每到一處,都積極為當然百姓謀福利,做好事。比如到杭州任職時就興建蘇堤、三潭印月等工程,造福當代及後世。
綜上所述,蘇軾的心安住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是故鄉了。這個故鄉,指的是精神世界的寄託。
三、我的心安則一切安,則“此處‘即是故鄉。1、追求生命更高境界,但求心安。蘇軾一生好佛道,對於道家、佛家都有頗深研習,。這些在蘇軾的詩詞中都有所體現。比如他有一首《贈東林總長老》: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這首詩就是蘇軾自己對於佛家修學的體悟境界,相對於一般人而言,已經是很高的境界了。蘇軾在人生磨鍊之中,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想要求得安心之法。
2、佛家的安心之法。據佛家經典記載: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當年向達摩祖師求法,真誠恭敬,在雪地中跪到被凍僵,後來感動達摩祖師。達摩問慧可:你來為何?答曰:我心不安,來求大師為我安心。達摩伸手:把心給我,我給你安。慧可愕然,環顧四周而不得,答:我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與汝安心竟。慧可當下頓悟。
達摩禪師說給你已經安心了,慧可大師這個覓心了不可得,然後在達摩祖師點撥之下,當下頓悟,這個悟處,便是此心安處便是故鄉。
蘇軾一生,都在尋覓自己的心,要把自己的心找一個安放之處,這個安心之處,便是自己真正的故鄉。
一個人真正的安心之處,可在”慧可求法“這一公案中尋覓。
-
23 # xin243274429
歷朝歷代的文人,包括大文豪,有不少人是創作是創作,生活是生活,並不會是一致的,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是其中的一位。
蘇東坡被貶黃州,蘇州(杭)之後,又再被貶惠州。到了嶺南之後,深感嶺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曾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在惠州住了官方安排的樓房二年後,自己購買了一塊地,在當地民眾的幫助支援下,建成了一處"茅房:。生活也開始安定下來。但蘇學士還是在內心深處,時時昐望能北歸的,在惠州時,曾先後二次上表朝庭,表達強烈北歸之意和要求,但卻遭到政敵的更重打擊,被貶到更遠更荒涼的澹州。但一接到朝庭允其北返的詔令後,即時便整裝北返了,終至病逝於北歸途中。
可見文人的創作是創作,追求是追求,生活是生活,並不是一樣,並不能畫等號的。
-
24 # 文學朗誦
此心安處是吾鄉,重點是心安二字。什麼是心安?你們的心安是什麼?
個人理解是高興時,有家人分享快樂;傷心時,有朋友互相安慰;獨處時,有東西可以寄託。不彷徨、不焦躁,內心安寧。
有一段時間,我很消沉。工作不順利,愛情也遇到了挫折。
我是個喜歡獨處的人,各種苦悶無法訴說,就常常跑到河邊,靜靜地坐在那裡,聽著水聲,看著別人嬉笑打鬧,心很容易安靜下來。
焦躁、苦悶的情緒會慢慢被撫平。
心安可以有很多方法,對我而言,那段時間,水聲可以讓我心安。
我不信佛,不信教。
以前,我對那些燒香拜佛、作禮拜的人感到很不可思議。
泥胎塑像有什麼好拜的?
後來,我意識到,他們求佛,求的不過就是心安二字。他們不知道那些佛像就是石頭,泥巴嗎?他們知道,他們還是願意虔誠下跪,再三叩拜。
只求心安!我突然羨慕起了他們。
歷史上,很多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最後都皈依了宗教。
是他們學問不行嗎?江郎才盡了嗎?
我想,他們求的,也是心安二字。軾的這首詞是贈友人王鞏的侍人寓娘即柔奴,感嘆他們的愛情,敬佩柔奴的不離不棄。
此詞羨慕丰神俊貌的王定國,還有清歌傳皓齒讓炎海變清涼,最慧美最痴情的佳人永伴相隨。
受蘇軾牽連王鞏被貶賓州,他人避之不極,柔奴不懼投荒身死同行。有道是有愛相隨不孤單,由於柔奴細心照料,五年後王鞏九死生,從瘴癘之地嶺南"萬里歸來年愈少",神色煥發露出滿足的笑容。
多少異地戀的女子,離開從小生長青碧的故鄉,溫暖的雙親呵護,願意追隨愛人的腳步浪跡天涯,有愛人伴左右,無論何時何地都感覺心。而那些在遙遠的他鄉生根開花的人,一如那些遠赴邊陲結婚生子的屯墾戍邊者,青春老去早己把邊疆作故鄉。
蘇軾除了表達情比金堅的感動,更在於從此句中得悟:樂觀面對人生挫折,才能得心之自由。
"烏臺詩案”殃及池魚一貶再貶,他離京城權力中心越來越遠,不免悽惶仍思"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他問柔奴,偏遠的嶺南風土應不好吧?伊人坦然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言身處逆境時,不怨天懟地安之若素,則令東坡大受啟發。
此消彼漲謂天道有公,不奢求圓滿的人,看到春有花,夏有葉,秋有果,冬有雪的別樣景緻。故鄉隱喻理想,無處安放的鄉愁,只因心在流浪。人在天涯,不改初衷的執著固然可敬,隨遇而安的豁達更難能可貴。
此句的出處
蘇軾的人生中,有一道坎坷。
就是烏臺詩案!
這次打擊,不僅差點讓蘇軾本人丟了性命,還牽連了很多朋友。
其中有一個人叫王鞏,他被貶到了嶺南。他的一個侍女寓娘對他不離不棄,一直跟隨他,在嶺南生活了好些年。
王鞏此人擅長養生,保養得益,雖身處嶺南,一點兒沒有風塵之色,臉色紅潤有光澤。1083年,王鞏北歸,蘇軾宴請他,席上蘇軾略帶歉疚,問他們:“在嶺南,日子過的很苦吧?”誰知他倆只是笑了笑,寓娘更是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這句話深深震動了蘇軾,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這不正是他內心裡的話嗎?卻能從別人口中聽到。
有感於此,他揮筆寫下了《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女寓娘》一個人如果心安,在哪裡又有什麼區別呢?嶺南條件雖苦,然而有我家人。這是寓孃的回答。
回覆列表
大文豪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應如何理解?
“此心安處是吾鄉”,譯文:(只要是)這顆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
這詞句背後,藏著一段感人至深的……
上句是北宋詞人蘇東坡的《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中的詞句。
每當我們看到此句的時候,心中不免升起一種莫名的敬佩之情。王鞏在人生遭遇貶謫,身處窘境,卻安之若素;王鞏並沒有因政治上的失意而憂鬱苦悶。 而追隨王鞏的歌女柔奴,也沒有因境遇的變化,變得浮躁不安,而依舊追隨超然曠放的王鞏,過著安然恬靜的生活。歌女柔奴那種風趣輕快而又曠達的情懷,實在是令人感受其心胸的廣闊。
那麼,我們該如何能從更深層次去理解“此心安處是吾鄉”呢?
一、從詞人寫作背景入手。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六月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後貶黃州團練副使。詞中主人公王鞏(字定國)因受蘇詩牽連,被貶賓州監鹽酒稅。賓州當時屬廣南西路,為嶺南地區,僻遠荒涼,生活十分艱苦。當王鞏往嶺南謫徙時,歌女柔奴隨行。
三年後,王鞏攜歌女柔奴北歸。蘇試為他們遠道而歸設宴接風洗塵。在席間,觥籌交錯之時,柔奴舉杯敬酒。此時蘇軾有所動容,並以此詞讚美歌女柔奴。
二、從詞人寫作的藝術特點入手。
1.《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詞,上闋總寫歌女,但卻從其主人王鞏先寫起。
(1)“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句:
①“琢玉郎”,引用了唐代詩人(初唐四傑盧照鄰之孫)盧仝《與馬異結交詩》的典:“白玉璞裡琢出想思心,黃金礦裡鑄出相思淚”。這裡的“琢玉郎”,即指王鞏是善於相思的多情種子。
②“點酥娘”,出於梅堯臣(北宋官員、現實主義詩人)詩中。“點酥”即相當現在的“裱花工藝”。蘇軾只取梅詩精神,意在誇讚柔奴的聰明才智。
(2)“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句:
①“自”承接上句,專寫歌女柔奴。
②“清歌”是誇張的描寫,表現歌女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魅力;表現出柔奴曠遠清麗的歌聲,只有美好空靈的心靈,才能唱出如此清麗的歌聲。
2.《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詞,下闋寫柔奴北歸,重點敘述蘇軾與柔奴的對答。從而勾勒出柔奴的神態及“年愈少”的容貌。
(1)“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句:
①“萬里歸來年愈少”,柔奴以王鞏謫居嶺南艱苦的生活,並沒有摧垮柔奴的意志,反而嶺南的艱苦生活的讓柔奴甘之如飴,心情舒暢,回來後,容光滿面更顯得年輕。
②“笑時猶帶嶺梅香”,其讚美了柔奴的鬥霜傲雪的嶺梅精神,也讚美了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2)“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句:
①“卻道”,陡轉句,回答鏗鏘有力,警策雋永。
②“此心安處是吾鄉”,借用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表達詞人蘇軾對王鞏柔奴遭遇的揭示。
三、從詞人描述的詞的內容與詞意入手。
上闋:
①“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譯文:
常羨慕你(王鞏)人間多情的丰神俊男,老天賜福予你一位聰明才藝的女子(歌女柔奴)與你相伴。
②“自作清歌傳酷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譯文:
(歌女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香潔白的口齒間傳出;令人感覺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下變得清涼。
下闋:
①“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譯文:
(歌女柔奴)從嶺南艱苦之地萬里歸來,容光滿面的更顯年輕;洋溢著微笑,笑顏中,彷彿還帶著大庾嶺上的梅花的清香。
②“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譯文:
詞人帶著對王鞏和柔奴遭遇的同情口吻問:嶺南那裡僻遠荒涼,生活一定艱難吧?柔奴卻鏗鏘有力的回答:無論是天涯與海角,只要心神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四、全詞歌頌柔奴身處窮境,卻泰然自若,和政治上失意的王鞏患難與共的可貴精神。
“此心安處是吾鄉”及表現柔奴在面對困境時“風趣輕快”,依舊洋溢著歷險若夷的超然曠放的精神;也同樣表現出詞人自已隨意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