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涯有樂
-
2 # HR那些事兒
作為HR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面試一個小時和是否發offer沒有必然聯絡的,不是面的越久就一定拿offer機率會高,面試是否成功透過不是這樣理解的。
一個正常的面試是這樣設定比較理想,面試通常在3-5輪比較合適,如果職級過低或者很高可以減少或者增加輪數,為了提升效率和保障招聘有效性,但是不是輪數越多越好,引用谷歌的人才理論,最佳面試輪數是5輪,效度和信度最高。每一輪不低於30分鐘,但也不超過1小時為宜,太久也未必就能夠看的更準,那種非正式的面試形式,如用餐等方式除外,所以面試輪數和時間是有結構化和科學化依據的,不是任性的設定的。
offer發放,是經過多輪考察的,為了能夠做到高度切合,更加科學合理做決策,會有面試、測評、薪酬談判、背景調查等環節,這個環節會根據不同企業規模和要求進行設定,但前提要保障招聘有效性,減少風險,提升人才匹配度。而不是經過一兩輪面試就會給offer的,這樣也是為了候選人利益考慮,太過隨意給offer的公司也要謹慎考慮,有可能存在問題和漏洞。
之所以覺得面了一個小時沒有給offer,心理上有疑問或者不是滋味,肯定覺得面試比較久花費了很多時間,應該企業是比較有意向才面久一點的,有很多時候也不完全是這樣,面試除了招人,還有其他意義:
1、保障一定的面試時間,是對候選人和公司品牌的一種尊重。
2、面試官對於面試缺乏技巧,對場面缺少控制,時間管理不力。
3、透過詳細的面試,來了解候選人和候選人所在公司或者市場的資訊。
4、因為其他輪面試官還沒有時間,多聊一會,為了減少你的等待,給更好的體驗。
總之,你提的問題理由比較單一,不能充分說明什麼,面試和offer背後是有很複雜和靈活的安排邏輯的,而不是透過面試時間長短做簡單判斷的。
-
3 # 職場百態1020
這種情況在職場並不少見。因為面試本身就是在一堆比較合適的人裡尋找最合適的那一個人的過程。
現實中,雖然達到1個小時的面試確實能夠代表用人企業對你的意向度,但凡事沒有絕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面試要隨緣的原因。
畢竟,來自於主客觀方面任一要素的變化都有可能改變最終的面試和錄用決定。結合個人經驗,初步例舉如下:
1.大企業內部,針對招聘崗位,可能有內部申請轉崗的員工或者內部推薦的員工,這些人對於企業來說都是知根知底,即使能力素質稍差,企業也傾向於選擇他們而不是你(即便你在面試中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2.用人部門領導“追求完美型”的管理風格決定了他可能對於這個崗位的候選人要求過於綜合,各方面的能力都想去兼顧,且都具有一定的深度。也許在面試過程中覺得你的綜合能力都很不錯,但是在關鍵的1-2項核心能力素質上差距較大,讓他產生了遲疑。
3.因為業務方向的原因,新業務開展所需資質和資源尚未全部落實到位。因此,相應的崗位招聘先暫停,此時即使你匹配度非常高,也可能暫時進入企業人才庫。
4.一個多小時的面談,也有可能是HR看重你同行業的背景,藉此瞭解對標企業的業務狀況,管理體系,薪酬福利水平等等資訊。這種情況造成的面試時間很長,出發點並不是錄用你,而是外部調研的需要。
此外,諸如背調,期望薪資的匹配度等等原因均可能導致原本意向的候選人最終被PASS。總之,面試如同考試,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用再糾結太多。不過,企業的招聘人員倒是應該反思下,即使面試後不予錄用,出於對彼此的尊重,是不是也要做個面試反饋,如實告知面試結果及原因,以便候選人做針對性改進。
-
4 # 子佳看職場
作為一個工作10多年的HR,還是很有興趣回答一下關於面試這個有趣的話題。
面試超過一小時,只是一個單純的訊號,代表著可能會大機率拿到offer,但是這個並不是代表著“面試1小時以上=會給offer”。
這就好像“考上好大學≠成功”一樣。
那麼面試官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看完下面的面試背後的故事,可能你就明白了。
首先,面試超過一小時,不代表已經走完了給offer的所有流程環節。通常情況下,一個成熟的面試官面試一個人大概會是在40分鐘左右。
所以,在雙方聊得來的情況下,面試超過一小時,確實能夠說明面試官對你感興趣,你有較大的機率透過這一輪面試,進入下一個環節。
那麼下一個環節到底是什麼呢?在大部分公司,這個環節都不是發offer。
我先拆解一下常規的流程,可能比你想象中複雜些——一個應聘者從投簡歷到拿到offer併入職的全流程會是這樣的:
簡歷初篩,電話面試,初試,複試(假定只有兩輪),面試官一起評估決策,籤批錄用流程,談薪,背調,體檢,發offer,入職並核驗材料。
只有到核驗材料沒有問題,才算是真正的入職了一家新公司。
所以你和其中一名面試官談了一個多小時,並不能代表你就能拿到offer,可能提前私下背調你沒過關,也有可能內部籤批錄用流程時,高層認為組織架構要做調整,成本要做管控,這個崗位取消了。
即使排除排除這些異常情況,僅僅就面試環節,也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假設說你說的情況只是初試,而非複試,沒有給offer可能是因為和你聊的這麼開心的面試官,不是最終的決策者。對你的面試評估情況,在拿到下一個決策者那裡時,沒有透過,這樣就不會安排下一輪面試,更談不上會給offer;
假設你的情況已經是終面,有權力來決定是否錄用你。聊的時間久,說明在能力上面試官認可你了,但這只是雙方達成一致拿到offer的基礎前提,除此之外還包括薪資是否匹配,有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選等其他對比性因素的影響。
所以,聊的久只是一個條件,在錄用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意外,都可能導致你拿不到offer。
其次,面試一個多小時以上,也不代表你一定就很優秀,或者是適合這家公司。除了雙方聊得來,你適合崗位需求這種情況以外,聊的時間長,還有另外3種特殊情況。
1、面試官是個新手,不太會做面試引導及面試打斷,導致與應聘者溝通時間拖得過長,甚至於由於應聘者講了太多的無效資訊,面試官為了獲取有效評估資訊,而不得不拖長時間節奏。
2、面試官對你這個人比較感興趣,純粹的因為私人感情因素,覺得很聊得來,也會和你多聊一會兒。實際上可能面試官早已判定你不適合這個崗位。
我就曾經見過一個不靠譜的同事,很好奇直播行業背後的故事,雖然已經判斷面試者不合適,但是依然藉著面試,八卦了不少行業內幕,滿足了自己的一顆好奇心。
3、面試官希望藉機獲取外部的某些資訊,觀點。這種情況下,面試官不僅僅是純粹的開展面試,還帶著瞭解行業的各種資訊資訊,以尋找新思路解決工作困難和問題的目的,所以也會聊得很久。
結語。作為一名HR,我一直和很多朋友強調:找工作就像找物件,而面試就像相親
因為市場資訊的不對稱,有時候找到一份好工作是要看緣分的,而相親可能某一瞬間的表現可能就讓兩個合適的人錯過了。
合適你的崗位,可能最近都沒有空缺;
等你湊合著找到工作的時候,說不定市場上又開放了大量合適且高薪的崗位。
所以找工作,不用把每一個增大成功機率的事情,都當作是一定能拿到offer的訊號。
平常心面試,永遠有更好的工作在前方等著你。
-
5 # 一個臨時工
在面試時,面試官對你的好壞憎惡是面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說直接決定著你能否順利地拿到offer。但是慣性思維在無意識中影響著我們的判斷,面試時間長說明面試官對我有興趣,我自己拿到offer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大,但真的是如此嗎?
01“一小時以上”,“又不給offer”等字眼無意中透露著你的想當然單從題幹來看,你應該在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面試,不是政府機關單位,否則面試也不會在一小時以上,當然也沒有offer這種說法了。那麼在普通公司企業中,有沒有面試時間的硬性規定?我想大部分應該是沒有,如果有的話,公司企業也有一定自主性,比如面試通知上寫明是15分鐘,真正面試時超過了這個時間,但又有何妨?誰叫解釋權歸人家公司企業所有呢?
既然面試時間也沒有明確規定,我們自己面試之前就要做夠充足準備,面試的時間可能會很長也有可能很短,但是時間長短不代表任何可能性。就如題幹所講,你是不是想當然以為面試一小時以上,面試官就必須給你offer?沒有的事情,如果每個面試者面試都在一小時以上呢?
02面試形式不同,走完流程時間有長有短我自己曾經也面試過,面試的我們當地一家上市公司,當初面試時時間大約在30分鐘左右,面試官也換了兩個。面試時就發了一張面試題目,讓我自己回答,然後面試官根據你的回答來決定是否錄用。整個過程非常簡單、快捷,但是從面試開始到結束也花了不少時間。
03一小時面試是常態,或者面試官個人單純對你感興趣第二點講了各個公司都有不同的面試制度和流程,那麼我們猜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面試的這家公司,所有人的面試時間都在一小時以上呢?你是不是就沒有這樣的疑問了?
如果說每個人的面試時間都如此之長,那麼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拿到offer的就不是面試時間長短了,而是我們在面試中的表現和個人能力。
那麼最終沒有拿到offer,自己的面試時間又比別人長又是為何?我想,應該是面試官他個人單純的對你感興趣,想乘此機會多多瞭解你。或者他覺得,你可能不適合這個崗位,但是符合其他崗位、其他公司的標準。面試官正在幫助你篩選其他適合你的職位,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總結:面試就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成功,另一種就是失敗。無論如何,都不要失去奮鬥的希望,畢竟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
6 # 柒楓少年
能面試一個小時,說明面試官對你還是很感興趣的,你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經歷基本是符合他們的崗位要求,那為什麼最後沒有給offer呢?
我分析了下,有以下幾個原因:
如果是初試的話,面試官一般是公司人事HR,他們只是初步考核,初試主要考核是你的工作素養、人品性格以及工作態度,對待這個崗位面試是否做好充分的準備,對該公司和這個崗位的熱切程度,考核這些因素的,是決定你是否能進一步溝通的前提,初試HR無法考核你的專業能力,無法判斷你的工作能力過硬,初試合格的話,過後會通知你,再給部門的用人主管或者經理進行復試,考核你的專業能力,小公司的話,一般初試過後直接給你複試,大公司是真的要回去等通知,他們還要走一些繁瑣的流程。如果是經過了初試複試依然沒有給offer,就有以下這幾個原因了:用人單位在複試環節,考核你的專業能力以及工作能力,覺得你的工作能力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到複試環節後,公司人事會對你的工作經歷以及學歷進行背調,如果有捏造工作經歷,作假的嫌疑,或者是上家公司對你的評價印象不好,也是決定你拿不到offer的重要原因。再就是最後一個環節,前面聊的很好,相互之間也很滿意,最後談到薪資待遇時候,面試官覺得你的薪資嚴重超過了他們的預算,在你能力不是特別突出的情況下,或者是這個崗位在貴公司不是很重要,覺得沒有必要給到這個薪資,他們也是不會考慮你,直接pass掉。3.以上考核沒問題,最後薪資也談的好好的,最後還是沒有給offer,原因就有:
當然面試官不止面試了你一個,他們會面試多個候選人,從中篩選幾個最符合要求的候選人,然後進行綜合對比,再決定給哪一個候選人offer,從公司角度,他們當然會選一個能力更強或者是薪資要求更少一些的候選人,價效比更高的候選人。所以最終沒能給你offer。————END————
-
7 # 禾老茶
之前面試過一個求職者,感覺這個人不錯,跟他聊了快兩個小時。其實自己是很想要當場錄取他的,何奈自己是打工的,也只能先跟領導彙報一下看看。
讓我把他的情況和簡歷遞給領導的時候,並且向領導誇他這個人如何適合工作。本以為領導會當場的決定錄取,沒想到領導就給了一句話說,把簡歷先放這吧,他看看再說。
就這樣簡歷被領導壓在那邊兩天了,也沒聽領導說接下去要怎麼辦。後來那位求職者打電話過來問說,面試結果如何,當時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是跟他說領導還在走流程。這個求職者確實還不錯,我就主動去找領導問問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領導給的答覆是由於公司專案調整,這個崗位暫時不需要人的,所以這名求職者就沒辦法被錄用。當然這個情況我又沒辦法跟求職者說,最後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講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有時候面試感覺良好,但沒被錄用並不是因為求職者能力的問題,更多的是在於企業這方面的問題。
那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有哪些原因呢?1、像上面的例子,本來面試的時候那個崗位是還需要人的。但是面試完之後,公司突然不需要這個崗位了,自然也就沒有錄用的必要,這個完全就是一個運氣不好的問題。
2、有時候,面試官很滿意求職者。但是後面在面試的另外一名求職者讓面試官覺得更適合。這個時候前面的這名求職者自然就被刷下來了。這其中有可能是能力問題,也有可能是薪資的問題,搞不好後面這名求職者要求的待遇比前面的還低。如果能力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企業肯定會選擇工資要求低的那個。
3、公司確實在走流程,特別是在一些大的企業都用一名員工的流程,非常的繁瑣,需要多個領導簽名才能生效。這個時候要是有一名,關鍵領匯出差了。那麼整個錄用流程就要被卡在那邊,自然就要等很久。
4、故意給你吊著,目的就是想說到時候可以跟你殺價,把薪酬給壓低了。這種企業就比較不正規了,正常來說正規的企業都有自己的薪酬體系,如果覺得你合適是不會在於這點差價。
總的來說碰到這種情況,可以一邊耐心等著一邊再找其他公司,這樣就是後面沒被錄取,也不會讓自己很被動。
-
8 # HR加雞腿
老炮兒觀點:題主是誤把“面試時間大於1小時”與“應該發offer”劃為等號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是否發offer是由多方面因素組合決定的,卻和麵試時間沒有必然聯絡。
我們先來看看若要給你發offer,你需要滿足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一、透過“面試”考核我這裡說的“面試”,打了個雙引號,是泛指的面試,它可能包括如下環節:
筆試
測試初試面試複試面試終試面試這是一個完整的面試考核流程,而題主所說的“面試一小時”,可能只是這個流程中的一個子環節,也許只是初試面試(1個小時的初步面談而已),更何況只是面談了1小時,還不一定是通過了這個初試面試呢!那更不能表明整個面試就考核通過了。
你必須透過以上所有的子環節才叫做“面試透過”,即便你通過了筆試和幾輪面試,但你的測試(性格測試)不合格,也有可能不會透過這個面試考核。
那麼你可能要問:既然測試不合格,為啥還面聊我1小時呢?
這是正常的,也許面試官覺得你筆試考的不錯,還想透過較深入的面談來進一步考察論證你有足夠的優勢能壓得過測試的不足。
所以,面試超過1小時,首先連是否透過面試考核都無法驗證。
二、透過背景調查當然也有一種可能:你參加的這個公司的“面試考核”只是“一場面談”,而且這場面試你也通過了!
但是,公司還可能要做背景調查呢!
一場面試,只能基於當面問答之後做出主觀評估,是否決定錄用你還需要經過對你過往履歷的真實性進行驗證。
如果公司透過求證與核實,發現你在過往單位有不良經歷或是你原單位的領導/HR做出了一些負面評價,那即便你面試通過了也是枉然,不會被錄用。
三、透過綜合比較,成為最佳人選企業招聘一個崗位,通常都需要面試N個人,而往往會在若干個(一般是3個)透過面試和背景調查的候選人中做綜合比較,最終選出“最佳人選”。
而你,很可能只是第一個滿足條件的候選人,而面試官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又發現第二、第三個滿足條件的候選人了,但你卻不一定是那個“最佳”人選。
企業只會給最佳人選發offer。
四、通過錄用審批這個因素相對比較少見,但也存在。
企業確實把你選作“最佳人選”了,但是還必須要經過領導層審批才能發offer啊,有時還真的就卡死在這個環節,各種原因都有,比如:
正好趕上業務方向調整,招聘需求取消
內部員工申請轉崗或是有熟人臨時推薦組織架構整合,崗位重新整合HR評估的薪資,公司領導沒批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小結:只有你滿足以上4個必要條件,企業才有可能給你發offer,而你說“面試1小時以上”,這完全沒有一丁點意義,甚至連面試都沒有透過,更何談offer呢!
另外,面試官和你聊了1小時以上,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存在:
公司開始做新業務,但公司對新業務都不太瞭解,想透過大量面試同行來“取經”,為新業務找準方向。
這種情況也是經常有的,我上家公司就是如此:
我們原本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但在15年開始做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現金貸),當時公司上上下下都沒有經驗,只能透過大量約各模組的候選人來給高層面試,慢慢的梳理出各模組具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
這在各行各業也都存在,學習交流經驗嘛,也就是常說的你遇到了“假招聘、真取經”。
總結:
求職面試,並非易事,而且套路滿滿,你所看到的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你所認為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
而且還存在很多HR“黑話”,這都需要你對企業招聘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才能避免被假象迷惑和耽誤。
那麼,想掌握更多關於求職面試的資訊咋辦呢?
-
9 # 漂浮的草本植物
作為曾經的面試求職者和曾經的需求部門面試方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一、求職者自我感覺好不代表面試方認為你合適。
需求方一般選人的標準是招到當時最適合此崗位的求職者,不能選能力不足者,也不能選明顯超過職位需求的候選者,後者很可能因為薪資或職業發展問題入職後穩定性不強。
雙方相談甚歡很可能和需求方本人風格有關,很可能他平時就是做市場出身習慣於創造良好談話氛圍。全程冷漠臉的需求方不代表他看不上你,沒準他心裡對你滿意的不得了。
二、面試時間長短和被錄取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充分條件
如果面試人完全不符合我的標準,我一般會適當減少面試時間,但是出於禮貌還是會保證一定時間,大老遠來了都不容易。對於感興趣的候選人,我一般也會控制時間在原定時間範圍之中。
提問者碰到的情況,我猜測:1.需求方性格謹慎,且提問者屬於他初步比較看好的候選人,但是在回答過程中可能有些點他不是很滿意,或遇到了更加滿意的求職者;2. 需求方就是套資訊;3. 需求方是新手,時間控制有問題,或者單純就是喜歡嘮嗑。
作為面試者我也碰到過跟我嘮了一個多小時的需求方,當時我就知道那個職位沒戲了。需求方水平很高,想找的人和我有一定差距,在這個過程中聊了一下我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我覺得個人還是有收穫的。
總之,需求方不想要一個人的理由很多,光以面試時間來看是否能被錄取太偏面了。求職者應該放鬆心態把每一次面試作為一次修行,面試也是相互吸收資訊的一個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求職者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定位和回答提問的方式。我在針對比較重要的面試中的一些回覆都簡單做了一些記錄,防止下一輪面試的時候被Q到。
-
10 # 金樂7
我還真經歷過一次這樣事兒。
面試過很多次,我只經歷過一次,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總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說說我那次的感受吧。
那一次面試我也只是想去了解一下情況,並不是特別想得到那份工作,是因為當時特別想離職,就有人給推薦了這麼一個面試,可是我又覺得不是很中意,但是我想就去看看情況吧,好就好,不好就再找找。
沒成想這一去HR一頓聊,聊得太深入了,把工作經歷差不多從頭聊到尾,聊得我都有點兒不耐煩了。可是這都還沒結束,HR瞭解完部門的面試又來了。以前面試HR都是瞭解基本情況覺得OK,然後部門面試詳談,我以為這個瞭解這麼詳細應該就不用部門再詳談了,結果部門來了又把我的基本資訊瞭解一遍,當時我就懵了,這最基本的資訊你們不應該是交流過了,再來給我部門面試麼,聊得沒完沒了。可是我還是想看一下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工作環境,面試整的看起來這麼嚴,我有主動要求找人帶我轉一下看看。整個過程下來將近兩個小時,史無前例。
我當時感覺好像面試環節對我還是比較認可的,我想他們應該能夠給我offer,但我想的是讓我來我也不來,大概的情況和我預期的差不多,而且面試整的還那麼反鎖,面試環節與公司的情況根本也不符,一般都是公司規格越高面試環節越嚴格越複雜,這顯然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公司,完全沒必要這麼複雜。結果也沒有給我offer,當時我也沒多想,反正我也不想去,只是感覺這樣一個級別的公司搞得這麼反鎖挺無聊的,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做過的公司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沒有一家面試環節搞成這樣。
-
11 # 職場UpDay
一、面試時間長短不必然意味著一定透過或不透過。
二、一般來說,面試一小時以上大機率是面試官對你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會想要更全面的瞭解你。
三、一般至少經過2-3輪面試才會進入談offer的環節。
四、可能會同時有2位以上候選人,這時候企業還會考慮候選人"價效比",有可能還有別人比你更適合或比你更"便宜",都是有可能的。
五、對應屆生來說,因為沒什麼工作經驗,面試時間很短,面試官可能非常確定你適合,或者非常確定你不適合,面試時間過長可能不是個好兆頭。
-
12 # Garnett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我專門請教過我做HR的朋友。
一般有以下幾個情況:
1、面試官確實很中意你,但是他的領導有其它想法,一個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
2、無法給到你期望的薪資,同時又有一個期望薪資比你略低的競爭者,基本滿足企業的要求,那麼你就被pass掉了。
3、某些大廠有專職面試官,他們就靠這個生存,面試自然花些時間,他不能每天閒著。
4、確實會有少部分企業,是為了宣傳自己,或者是為了套取某些技術解決方案,這個是少數。
5、沒收到offer只是單純的沒透過,一個小時其實也算不上太長
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自己真的有實力,有技術,那麼offer遲早會收到的。
-
13 # 好餓啊zz
我每次基本都是面一個小時啊。有的給有的也是不給的,看面試過程。很多東西問一問時間就過去了,最近的面了個半小時左右吧,上午就發offer了…
-
14 # 職場三原色
現實中你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面試官,有時候都挺讓HR哭笑不得的。是的,我是HR,我說的面試官單指專業面試官。
你說一句話我就要你了!我剛畢業工作第一週就跟著帶我的師傅去北京招聘了,雖說我比較淡定,但畢竟還是菜菜菜鳥,師傅讓我跟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專業面試官一起面應屆畢業生,其實我也就主要負責記錄。
然後我們就碰到了一個超級超級羞澀的男生,專業面試官超級隨意和善了,他還是緊張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也是剛畢業的學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啊。面試一度冷場,只剩專業面試官在說。最後專業面試官說,這樣吧,你就說一句話,你說一句話我就要你了。
於是該男生抖著聲音說了一句自我介紹的話:“尊敬的面試官你們好,我是X航的應屆畢業生XXX”。他真的只說了這一句!
面試官說好吧,你先回去吧,簽約時叫你。然後我們真就把他簽了。畢業後他還真來我們公司了,只是績效一般了,溝通是他很大的問題,大概工作兩三年時離職了。
聊了一小時以上又不簽約的學生怎麼想的?還是第一年校招,面試到一個又高又帥又能聊的帥哥,真的作為面試官我都快星星眼了。帥哥和專業面試官聊了一個多小時,雖然我沒有問問題,帥哥回答問題時都是直視專業面試官的眼睛,並且時不時轉過來和我眼神交流一下,好像我也能聽懂似的。
這麼優質的男生自然要給offer了,電話約來簽約時他也沒拒絕,然後第二天帶著北京土特產(真忘了帶的啥了)來找我了(簽約時專業面試官不需要再出現),誠懇的告訴我他還是決定放棄offer,但和你們聊的非常開心,很過意不去所以帶了一些北京土特產給你們。
這個操作我是真服!整的師傅一直打趣我是不是帥哥看上你了,然而並沒有。這麼多年這麼操作的應屆畢業生(甚至包括社招候選人)我只碰到過兩個。
差點發offer又被我放棄的候選人HR給自己招人的時候最認真。當年我第一份工作面試了三四輪,最後一輪現場群面,一隊五,我神蹟般的發揮還不錯,雖然有的專業問題沒答上來,但是給面試官的印象都還不錯,順利透過。
到我給自己招人的時候就發現真的是慎之又慎,就怕招來一個不好用的浪費時間和精力。最近面試了一個HR候選人,大概經過了兩三輪的電話和影片面試,我還是感覺不是十分確定,但沒有更好的候選人,職位空了又比較久,就安排這個候選人體檢了。
好巧不巧,在候選人體檢結果還沒出來時,我收到更合適的一份候選人簡歷,再次面了三輪,覺得還是對這個候選人更滿意,雖然前面那個候選人是男生這個是女生,但在絕對的能力優勢面前,我選擇能力更強的女生。於是把前一個候選人拒掉了。
不到最後一刻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題主說面試了一個小時沒發offer就問面試官是怎麼想的,其實面試到最後offer之前還有很多關要闖。
比如,背景調查,比如體檢,比如其他更好的候選人出現,比如你的薪資期望過高。哪一種情況都可能導致你拿不到offer。
-
15 # 鵬北海學長
明人不說暗話,作為一名歷經獵頭洗禮的HR小哥,依據多年面試經驗,如果面試時長超過一個小時,一般都是因為面試官對自己感興趣,既然感興趣才會願意花費較長的時間去溝通和了解,但是最後卻又不給offer,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HR,這樣做可能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人選來自對標公司,可以瞭解對方公司的相關情報很多企業都願意招同行業或者對標公司的的人選,這樣不僅人選的勝任力較高,而且可以瞭解到目前對方企業的發展情況,有利於獲取更多的行業資訊和企業的內部資訊,使企業更好的知己知彼。
我就認識一位做的很好的HR小姐姐,現公司與她之前的任職行業具有一定的跨度,剛入職時她每次面試人選都在1小時以上,聊的問題非常全面,不出一個月就對目前從事的行業瞭如指掌,都是透過與人選的溝通得到的資訊,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面試流程較為繁瑣,時間長不等於你合適對於一些科技研發型的公司,面試前都會先安排一輪筆試,等到筆試做完改完再安排進行面試,基本時間都會超過1個小時,如果以此就認為時間夠長了,企業可能會錄用自己,那完全是自己一廂情願。
很多公司在筆試結束後,如果筆試很差的話,面試基本都只是走一個過場,簡單的問一下“對公司還有哪些需要了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後就會結束面試,結果自然也是涼涼了。
與人選溝通較為投緣有時候面試官和人選一見如故,但是由於公司的條件要求,人選可能尚未達到,但是感覺和人選聊的卻尤為投緣,一般都會願意和人選多聊幾句。
我之前在校招中就遇到一位人選,能力會讓不是特別突出,但是學習態度的真的非常不錯,由於校招的名額限制,最終沒有錄用他,但是整個過程聊的非常投緣,時間自然也是超過了一個小時,針對於他目前的問題,我還為他做了一個簡單的業規劃。
因此,求職者一定要克服一個面試誤區,不要認為面試的時間越長,面試的結果就越好,對於面試時長的問題一定要客觀冷靜的看待。
-
16 # 陪娃樂趣多
關於本問題,我們要強調的一點是:
面試的時間長短和麵試是否透過沒有必然的聯絡,同樣,面試的時間長短和公司給不給offer也沒有必然的聯絡。
而你有此疑問,是因為你作為求職者,潛意識中認為面試官和你進行長時間的溝通,是因為面試官認可你。
其實不然,面試時間長短,原因很多,我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面試官,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關於面試:面試一般來說就是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其中面試官佔主動,佔主導。
具體的形式就是面試官根據公司的需求,根據崗位的需求,然後利用面試官自己的經驗,結合求職者的簡歷,針對性的向求職者提出一些問題,並透過求職者回答問題時候的各種行為舉止,以及問題的答案,來判斷求職者是否符合某些要求,是否具備某些能力,從而做出是否面試透過的結論。
面試持續時間的長短,某種程度上和麵試官的能力經驗脫不了關係。經驗豐富的面試官,在面試一開始時就會直奔主題,基本不會拖泥帶水。他會抓住崗位的重點所在,然後直接去印證求職者與之匹配的能力經驗技能。而其他沒有太強關聯的資訊,比如與本崗位要求不相關的工作經歷以及能力經驗技能等,幾乎不去涉及或很少涉及,因為後續工作大機率用不上,沒必要在這上面花費太多時間。
舉個例子:求職者是開發人員,有金融系統的開發經歷,也有網際網路產品的開發經歷,而應聘的崗位主要就是網際網路開發。我作為面試官,我會重點面試他網際網路的開發能力,其他方面我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專門去驗證。這樣,既抓住了面試重點,也節省了面試時間,節約了面試成本。經驗豐富的面試官,特別是技術面試官,在面試求職者技術相關問題時,往往只通過一到兩個技術問題,便能快速識別出求職者的技術能力,如果不合適,或能力達不到,肯定也沒必要再花費時間面試了。
舉個例子:求職者是資料庫管理員,應聘資料庫最佳化工程師。我作為面試官,可以向他提三個問題,什麼是死鎖?死鎖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死鎖的解決方法有哪些?前兩個是基本概念,後一個是實踐經驗。如果求職者回答有問題,那肯定沒必要花費時間面試了。經驗豐富的面試官,往往只通過一個問題,便可以識別出求職者的多項能力,因此沒必要專門為了驗證求職者不同的能力去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縮短了面試時間。比如在面試非技術能力的過程中,突然提一個技術的問題,既可以考核求職者的應變能力,也考核了求職者的技術,以及溝通交流能力。
舉個例子:求職者應聘技術方案工程師,該崗位要寫技術標書,還要給客戶講標,所以既要求懂技術,還要求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作為面試官,面試時,在他回答工作經歷問題時突然插問技術問題,然後技術,應變,溝通等能力一併都驗證到了,大大減少了面試時間。而一些經驗一般的面試官,這裡指面試經驗一般的面試官,他們更容易照本宣科,按照簡歷或者按照一些公認的普遍的面試流程,從自我介紹,到每一個工作經歷,到每一項技能與能力,到福利薪資等等從頭到尾來上一遍,能不能達到面試效果,不是很清楚,但面試時間肯定會花費不少。
個人看法:企業用人就是用人的優勢長處,因此面試的時候就應該有針對性有重點。面試官也有自己的工作,他的時間也很寶貴,所以沒必要花費時間在一些意義不大的問題上。●而面試時間長,可能是因為以下的原因:
面試時間長,或許是出於謹慎的緣故。可能崗位比較重要,面試官需要對求職者進行全方位的瞭解,進行深入的鑑別。
這個很正常,之前我們招聘研發部經理,簡歷篩選上就異常嚴格,現場面試更是持續了近一天的時間,技術,管理,部門規劃,人際關係,為人處世,脾氣性格,理念,穩定性,甚至餐桌上的言談行為舉止等等,都或明或暗進行了驗證。面試時間長,或許是面試官或企業的陷阱。他們本意並不是面試,或者說,他們並不要招聘員工,他們只是透過面試來套取經驗能力技能都不錯的求職者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方案。面試官需要將公司所解決不了的問題透過面試一個一個丟擲,一一讓求職者詳細進行解答。
其實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一大堆面試官,每個人都低頭記著筆記,還時不時讓求職者進行更詳細的解答,而且問題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面試時間長,或許是面試官和求職者比較投緣的緣故,也或許是他鄉遇故知,遇老鄉,一見如故,有共同話題等。
這種情況也不少見,面試官和求職者都是能說會到愛交朋友的人,花費點時間多聊聊天,正常。面試時間長,或許是面試官刻意拉長了對你的面試,比如下一個候選人可能還沒有到,面試官只能多和你溝通一下,順帶等一下其他候選人。
這個可以理解,面試在面試官心中早已結束,於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尷聊,沒實際意義。面試時間的長短和麵試是否透過有沒有關聯?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大概已經瞭解了影響面試時間長短的各種因素。
那麼面試時間越長,是不是面試透過的機率就越大呢?反之,面試時間越短,是不是就意味著面試就通不過呢?
答案其實很明顯,面試時間長短和麵試是否透過,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面試透過的標準是什麼?
不少面試官在面試結束後,都要填寫一份面試反饋表,在面試反饋表中,會的面試情況有一個概括性的說明,主要的關鍵點有兩個:
求職者是否符合公司的各種需求。面試官的面試結論或錄用建議。符合公司的要求有多種,包括:
求職者是否符合公司的硬性要求,比如年齡性別學歷等。求職者是否符合公司的崗位要求,比如能力經驗技能經歷等。求職者是否符合公司的其他要求,比如穩定性溝通交流能力薪資福利限制等。面試官的面試結論或錄用建議,就兩種:
建議錄用,不建議錄用,或者是面試透過,面試沒透過。
而這些和麵試時間長短的確沒關係,面試時間長,或者面試時間短,都不妨礙面試官對求職者的判斷,更不會左右面試官的面試結論。
說完了面試,接下來談一談面試與offer之間的關聯。對於求職者而言,透過面試,展現出自己的能力,贏得面試官的認可,最終獲得工作機會。
對於企業而言,透過面試,根據面試官的面試結論或建議,然後決定是否錄用求職者。
所以面試非常重要。
但有兩個事實求職者要明白:
面試沒透過,幾乎不會有offer。面試通過了,也不一定有offer。關於面試沒透過,幾乎不會有offer:
這是事實,企業將面試任務交由面試官,就是想讓面試官利用自己的經驗能力,透過面試驗證一下求職者,給企業錄用員工把把關。由於面試是由面試官來主導的,所以面試通不透過面試官的意見很關鍵。
面試沒有透過,說明面試官對求職者的驗證失敗,說明求職者不符合公司各種要求。既然不符合,那肯定就不會錄用不會發offer了。
關於面試通過了,也不一定有offer:
不少求職者把面試透過和給offer劃等號,這其實很不嚴謹,因為這並不是一回事。
面試透過,只是面試的這個環節沒問題了,但面試之後,公司還有不少的流程需要走,比如背景調查,比如審批等,後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offer的發放。
比如背景調查,求職者面試通過了,也就是說求職者得到面試官的認可了,但如果背景調查不透過,背景調查出問題,照樣沒offer。
比如審批,求職者面試通過了,也就是說求職者得到面試官的認可了,但某一個部門審批不透過,照樣沒offer。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審批環節,舉個例子,求職者所要工資比較高,財務相關審批就過不了,這肯定會影響offer的發放。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面試,面試時間,面試結果,offer等彼此的關聯了。
作為求職者,不要去考慮面試時間的長短,不要去揣摩面試官的心裡所想,做好自己才是面試成功的根本。
所以建議求職者:
對自己做詳細分析,要精確定位。對企業做詳細分析,要知己知彼。做好自己的簡歷。做好面試的各種準備。模擬各種面試場景,靈活應對各種問題。
面試,要自信點,再自信點。
-
17 # 丁路遙知事
作為十多年招聘經驗的HR,我還真有過這樣的經歷。曾經為了招技術研發經理這個崗位,面試了不下幾十個候選人,持續時間超過了一個月。並且有個別候選人都談了一小時以上,最後也沒有給offer的。
站在求職者的角度,面試超過一小時確實太久了;但是站在面試官的角度,這也許就是為了企業在負責。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談談認識,有幾種可能性會導致這個情況發生。
一、崗位屬於企業重點招聘崗位,面試官更謹慎面試官在招聘面試時,並不會對所有的崗位都採取一種面試策略。
比如招一個職業經理人或者業務骨幹,那麼面試的時間往往就會更久,因為這類崗位對企業的重要性高,職責也較多,招聘難度大,假如面試官十分鐘或者幾分鐘就做出了決策,看走眼的可能性就很大。
就比如我剛才提到招技術研發經理這個案例,該崗位關係到公司核心的技術機密,我們必須要了解清楚候選人的專業背景、技術能力,以及最重要的職業素養這些。
所以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採用行為面試法,瞭解他們的詳細情況,還輔助性格測評、筆試等工具來幫助最終決策。
對企業招聘方來說,找對人才是用好人的先決條件,所以在面試中多投入一些時間做好人才的甄選工作尤其重要。
二、面試官也許不瞭解招聘崗位,問題就會更多第二種可能性是當時的面試官對所招聘的崗位並不是很瞭解,究竟什麼樣的候選人算是合適的呢?
在沒有底氣的情況下,面試官會下意識地增加一些溝通交流,來增強心裡的確定性。
這種情況對HR來說是比較常見的,因為人力資源招聘官自己並非業務專業出身,如果招聘的崗位自己沒有經歷過,是很難有深刻的理解的。
所以在HR單獨面試業務候選人的時候,往往就會問得更加瑣碎,甚至有些面試官會死板機械地對照著崗位說明書來提問。
當然,我是認為這種情況還需要HR好好反思下自己的專業性,不懂業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人力資源從業者不專業的表現。
尤其是負責招聘的HR,至少在面試前應該搞明白這個崗位到底是做什麼的,需要什麼樣的勝任素質特徵,才能在面試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無法把握面試節奏的面試官第三種情況是,有些面試官對招聘面試這項工作不夠專業,缺乏節奏把握能力和時間觀念。
我曾經和一位業務負責人一同參與面試過,這位同事在面試時特別喜歡聊天,如果聊天的內容是對甄選有幫助的,我也就非常佩服他。
可他在面試的過程中,單純只是閒聊,問到哪裡就開始無限發散,忘記了自己的職責所在。
針對這種型別的面試官,我認為企業需要做的是對他們進行面試前的系統培訓,包括面試的基本程式、提問技巧等等。
根據我的實踐經驗,經過培訓的一些非HR面試官,往往都會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善,也就更不容易出現面試過長的這種狀況。
四、因為對某個候選人特別看好第四點,當然是最常見的理由了,面試官在看好一個候選人的情況下,自然就更傾向於和他多聊一會。
於是聊著聊著就拉長了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就可能。
五、面試長和給offer並不是必然聯絡有人會說,面試官花了一個多小時來面試,那這個候選人一定就可以拿到offer了。
這種觀點雖然有一些道理,但並非必然的。
透過上述四點的闡述,我們可以發現面試官會花一個多小時來面試是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絕不是僅僅單純看好某個候選人才會如此。
企業招聘方會發出offer,關鍵還是因為”人崗匹配“,這個候選人最適合企業的招聘需求。但那個最合適的候選人,卻未必是聊得最久的那一位。
理解了招聘面試中核心的原則,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容易理解了。
當然,作為多年HR,我建議企業面試官也要站在求職者的角度,節約他們的時間,不要造成心理上巨大的落差。
寫在最後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18 # 小媛筆記
我之前也有過面試了1個多小時最後沒被錄取的經歷。第一輪的面試通過了,第二輪就直接到公司老闆的面試。那家公司是一家制造商,公司名氣還是挺大的,面試的時候,面試官跟我提了很多問題 ,基本上都是關於同行業的一些資訊的,之後還給我泡茶,後面說著說著我就知道這個老闆基本上不是在面試,是在瞭解同行的一些行情了。我也就沒怎麼認真地去回答問題了。
面試了一個多小時,其實已經對面試者有了很深入的瞭解。最後還是不錄取,我覺得還是有這些原因:
1.深入交談之後,發現很多與面試者預想的不同,覺得不適合很多崗位確實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了解應聘者之前的一些經歷的,特別是一些部門經理等中層領導的崗位。簡歷上的工作履歷其實是需要時間來了解核實的。
2.面試者只是瞭解一些行業資訊,並沒有想要錄取現在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如果面試者發現不合適其實會告知,但是還一直聊下去,其實也是有其他目的,比如就像我剛才說的那個經歷,面試官就是想了解一些行業資訊。雖然表面上態度對你非常友好,但實際上目的並不單純。
3.面試官想應聘者提供解決方案面試者以測試的名義讓應聘者對於某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應聘者誤以為面試者是在考驗他,心裡想著提供如果自己的方案可行,錄取的機會比較大,沒想到最後面試官還是沒有聘用他。
總的來說,面試了1個多小時,最終沒有錄取,有兩種極端,一種是非常仔細地瞭解之後發現不合適;另外一種是面試者壓根就沒想要錄取。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要多加註意,在面試的過程中根據面試者的態度,表情,肢體語言等,猜測下面試官的用意。
-
19 # 霍霍的小世界
面試官面試了你1個多小時,說明他對你還是有興趣的,你被聘上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這只是可能性,這不是最終的結果,最後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拒了你。
我分析原因主要有這2種情況。
1、面試到最後,還是有不滿意你的地方有的時候,面試官面試了你半天,甚至談到非常細節的事情,可以說,面試官還是比較滿意你的,要不然也不會花這麼多時間和你細談。
但談得越深入,可能越會發現你的問題,比如薪資待遇,這時如果你提出一個超出他心裡預期的薪資,或者其他的他辦不到的要求或條件,他可能立刻從心裡放棄了你。
當然不會給你offer了。
2、你表現合格,但他還要貨比三家面試官面試你的時候,感覺你還可以,但參加面試的不止你一個,他還會再看看另外幾個應聘者怎麼樣,等面試全部結束後再綜合評價一下,從備選清單中挑選出最合適的錄用。
所以,明明現場面試的時候,他給你的感覺是對你還比較滿意,但之後,還有別人面試,他有了更為滿意的人選,最後,自然選最優秀的人選,而不是你了。
只能說,你的運氣不太好。
3、其實,沒有offer,也別忽視面試之後的工作很多人沒有收到offer覺得很失望,與心儀的公司再不聯絡,很有可能,你就放棄了一次寶貴的機會,其實,你面試之後的表現,也許還能扭轉乾坤,讓你重獲寶貴的職業機會。
我的朋友小文曾面試了一家行業內優秀的公司,本來他就沒想過會被錄用,果然,三天之後打電話問結果,HR很遺憾地告訴他,已經定了另外一個候選人。可小文並沒有因此而結束通話,而是誠懇地請教起HR:“我有那些不足,請告訴我,以後我會改進。”
結果沒多久HR又回覆他說,領導說這次多招1人,看他積極主動,善於回顧反思,不斷改善自我,所以再給他一次機會。最後,小文得到了這個夢寐以求的工作。
面試結束後,其實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無論招聘方是否錄用你,你都可以寫他們封感謝信或者打個電話致謝,說不定會有小文一樣的好運。
又到了金三銀四的招聘旺季,祝你好運,能早日找到一份好工作。
-
20 # 李晚寧
首先要明確一個觀點,面試給不給offer,跟面試時長是沒有關聯的。
面試時長越長,可能代表著面試流程的冗長和低效,以及可能面試官對你的興趣越大。
但這依然不能作為給offer的標準。
多年以前,我也面試過前程無憂總部的運營崗位,那個時候面試時間大概花了我兩個半小時。
從初試,複試,一直到筆試,一起到最後的終試都面試完了。
整個過程走下來,我覺得自我表現還算是滿意。
從面試官的表情和口頭表達,我基本上也能確定,這確定這個面試是透過的,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拿到offer,為什麼呢?
你看我整個面試都面試了兩個半小時,但是還沒有offer。
所以面試的時長和給不給offer是真的沒有關聯的。
給offer最關鍵的一步,是直屬上級的專業技能面試。
因為它會考驗你的專業能力,是非常直接的考驗,沒有什麼綜合性的考驗。
一般HR給你面試的時候,肯定會問你一些跟專業沒有關係的,綜合性的問題,包括一些很荒唐的性格測試等等,我覺得這些都是很荒唐的東西。
但是直屬上級的面試環節是非常直接的,能夠直接確定你是否符合他的預期,以及是否符合這個工作崗位。
所以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思考這種沒有關聯的問題上,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最關鍵的專業面試環節。
當然我還可以分享一個案例,就是我曾經面試過京東物流,面試時長大約也在兩個半小時左右,也是走完了初試、複試、筆試,包括已經口頭答應給offer,甚至在面試完的第二天還與我確認薪資待遇以及對應的職級。
這樣的面試基本上offer是跑不掉的吧!
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拿到offer。
分享這個案例是想告訴大家,拿到offer其實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除了你說的面試時長以及專業環節的面試,還和公司的人員編制情況以及運氣成分也有很大關係。
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不要太介懷這一種得失,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才是最好的狀態,既不會影響當下的狀態,更不會影響下一次面試的狀態。
回覆列表
這個再正常不過,從事獵頭幾年,推薦人選面試超過一個小時的是大多數,但是發offer的是少數。以我的經驗來看,能聊1個小時,至少來說,某些方面你是得面試官認同的,但是不一定就是適合發offer的人選,如果面試基本都在半小時以內解決了,那麼基本沒有發offer的機會。
面試官面試了一個小時而又不發offer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初試透過,複試pass。越是高階的崗位一般都要經過幾輪面試,層層篩選,不同公司風格不一樣,有些公司複試被幹掉的機率很大。
2、每個面試官風格不一樣,有些會很細緻,不管你合適不合適,都可能會給你一些建議等,都會相談甚歡,最後聊下來往往是面試者自己感覺聊得良好,殊不知評價一般。
3、有些面試需要深入瞭解,一般來說面試40-60分鐘是很正常的事兒,越是高的崗位,越是要深入交流。
4、面試官有點兒閒,願意有個人聊聊天,這種情況不是沒有。
5、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也是不太可取的,有些面試官和你聊得時間長,聊得細,也有可能是想從你那兒得到相關解決問題的方案。你提供了問題解決方案,後面也就不用給你發offer了。
6、功高蓋主、能力過人。如果聊下來,面試官都覺得你的能力在他之上,你想一般的面試官會讓你透過面試麼?除非他比較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