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詩詞可樂多

    《望月懷遠》這首詩歌是唐朝宰相張九齡的名篇佳作,其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膾炙人口。那麼,我們先從作者的經歷開始,逐步欣賞。

    作者張九齡生於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廣東韶關人(古稱韶州)。他七歲的時候就能書寫文章,才能便從小展示出來。在702年(武后長安二年),張九齡在快30歲的時候進士及第,任校書郎(就是在朝廷掌管藏書的部門裡刊正文章,也是很多人中進士之後擔任的第一個官職),又任左拾遺,為皇帝建言獻策。待到唐玄宗即位後(712年),張九齡步步高昇,最高的時候升為宰相。他剛正不阿,是為賢相。在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63歲時,被李林甫等奸佞之人排擠出朝,被貶為荊州刺史。心灰意冷之際,寄情山水,行詩作文自娛。

    《望月懷遠》原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本詩的首聯,一下子就把我們拉入到這個畫面中:一輪明月從廣闊無垠的海上冉冉升起,不論你在哪裡,此時此刻,我們一同欣賞著如此美景。

    一個“生”字,把月亮從海上升起來的過程,描述得生動形象,可以讓我們聯想到,月亮像新生的嫩芽一樣,從底下一點點冒出尖,逐步的舒展開來,並給人間帶來萬丈清輝。比單純的用“升”字來描寫,更加的有趣。

    而同樣用“生”字來描寫月亮升起的過程,還有更早之前的“孤篇冠絕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也是開頭就描述海上月亮,“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句詩單純的描寫月亮和江潮,不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景有情。

    不過可能也和詩文的篇幅有關。一篇是七言長律(有好幾句),一篇是五言律詩,所以遣詞造句、排篇佈局也有所不同。

    而後,詩人的筆觸轉向相思之人。

    深夜為何如此漫長,一覺過後天還沒有亮;相思之情在黑夜之中盈滿心房。

    把蠟燭吹滅,讓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房間;夜深露重披件衣服以防著涼。

    我本想捧起這月光,卻發現到不了你身邊;還是回去睡覺,希望在夢裡見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有哪些好用的面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