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禾果媽媽暖心說

    正如題主所問,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疑惑,比如:孩子被打了,該不該讓他打回去?孩子被欺負了,家長應該怎麼安撫或教育孩子?為什麼總是我家的孩子被欺負?

    禾果媽媽想借這個機會好好談一談關於“孩子被欺負”的話題,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朋友。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

    在探討孩子被欺負時應該怎麼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

    身體瘦弱或外形有缺陷的孩子

    一般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男孩子欺負女孩子都屬於身體強壯的欺負身體瘦弱的;外形上有缺陷的孩子,比如身體有殘疾,臉上有傷疤,哪怕只是戴一個助聽器,可能都會使孩子更容易受到欺負。

    禾果媽媽囑咐:家長應在平時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何與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保持距離;對於外形有缺陷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該為孩子打好預防針,明確地告訴孩子在他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遭遇嘲笑和困難,但是我們不必逃避,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可以在其他方面證明自己的優秀,並且要告訴孩子無論他的外表是什麼樣子的,他都是獨一無二的,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

    特立獨行、行為怪異的孩子

    有的孩子因為穿著和行為與大多數孩子不同,比如男孩比較女孩化,女孩比較男孩化,穿衣打扮、個人喜好等比較另類,可能會被譏諷和欺負。

    禾果媽媽囑咐:家長應注重與孩子的溝通,瞭解孩子這些不同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受後天環境影響而形成的,是否需要引導孩子做出改變,如果是天生無法改變的話,家長應首先給予孩子尊重和保護,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受的。

    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

    調查研究顯示性格內向、不愛講話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負,因為他們被欺負後一般不會跟大人告狀或者尋求幫助。

    禾果媽媽囑咐:家長在平時應該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主動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比較孤僻、沒有朋友的孩子

    落單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因為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沒有人會幫助他們,欺負他們比較容易。

    禾果媽媽囑咐:針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除了應該教孩子交友技巧,還應該主動帶著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幫助和鼓勵孩子找朋友、交朋友,孩子在有朋友陪伴的情況下被欺負的機率會大大降低。

    情緒易激動、反應易過激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受到嘲笑或逗樂時,會有過激的反應,比如大哭大叫、氣急敗壞、驚慌失措等,會使霸凌者更有滿足感。

    禾果媽媽囑咐:家長應教導孩子面對問題冷靜處理的方法,讓孩子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等。

    孩子被欺負,家長的錯誤表現有哪些?“他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一些家長在知道孩子被欺負時會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自己的孩子不惹事生非就不會被欺負,這就類似“受害者論”,孩子明明是被欺負方,卻被要求先找自身的錯誤,只會加重孩子的委屈感以及對家長的不信任感。

    “人家打你,你不會打回去嗎?”

    首先,以暴制暴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家長平時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卻在孩子受到欺負時質問孩子“怎麼不打回去”,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這會導致孩子停止思考、崇尚暴力,甚至變為施暴者,出現變本加厲的報復性行為。

    其次,孩子真的能打得過對方嗎?如果孩子能力較弱,那麼反擊就是毫無意義的,還可能會招致更嚴重的傷害,被打得更慘。

    “沒關係,我們不要計較!”

    簡單一句沒關係並不會安慰到孩子,孩子明明受了委屈,需要家長來主持公道,家長卻告訴孩子要“大方大度,不要斤斤計較”,這隻會讓孩子認為家長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或者變得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你跟我哭幹嘛?你怎麼不告訴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保護人,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避風港,即使是校園裡的矛盾糾紛,家長也不應該把責任完全甩手給老師。另外,一個愛向老師告狀的孩子可能更容易被孤立,最好的方法是透過家長出面與老師溝通,共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你們小孩子的事你們自己解決!”

    正因為孩子小無法正確解決問題才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不聞不問只會讓孩子更加無助更加害怕。

    以上這幾種錯誤的迴應,不僅不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還很有可能破壞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孩子被欺負,圍觀的家長應該怎麼做?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自己孩子被欺負,家長再生氣,也不可對別的孩子施暴。我們來看兩個典型的例子:

    浙江寧波一商場遊樂園內,一個孩子小A獨自在遊樂園玩,和另一個孩子小B因為搶玩具而推搡起來,小B的媽媽在一旁看到,立即起身不由分說連抽小A幾個耳光,又使勁掐小A的臉蛋,導致小A的臉又紅又腫。

    上海某餐廳遊樂場內,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因在玩滑梯時推了一個兩歲小朋友一下,被兩歲小朋友的爸爸狠狠地踹了幾腳。

    作為成年人,當著自己孩子的面,不管三七二十一,這樣暴打小朋友的行為真的讓人唾棄!我想任何一個有理智、有同理心的家長都不會做出這樣的事吧。

    不對別的孩子下手,這是最起碼的道德!

    家長應該先判斷孩子是否有危險,如果只是小打小鬧、爭搶玩具,沒有什麼危險性,家長不妨先觀察孩子是如何應對的,鼓勵孩子自己處理和其他小朋友的矛盾。如果孩子無法自己很好地解決,矛盾加劇,家長可以出面干預,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分辨是非,促成孩子達成和解。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處於危險之中,比如孩子手中有尖銳的危險物品,孩子處於高處有跌落危險等,應立即出面制止。但是應該注意,家長不能拉偏架,先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不讓他們有身體接觸,然後將雙髮帶到安全場地,等孩子們情緒都緩和一些之後,仔細詢問情況再對孩子進行分別教育。

    最壞的情況是對方家長是蠻橫不講理的人,對方是潑婦或者“精神病”,使得事態升級、局面嚴重,這種情況下,出於對自己孩子的保護,請儘快帶孩子離開現場,不要與一個情緒失控的、不正常的人爭辯,更要避免肢體衝突。

    離開是非之地之後,家長應先傾聽孩子的心聲,詢問孩子遭遇了什麼事情,再為孩子做好心理疏導,讓孩子感到安心,之後再幫助孩子分析孰是孰非,讓孩子明事理。

    孩子被欺負,家長不在身邊,應該教育孩子怎麼做?教育孩子具備權利意識

    很多時候,孩子在被欺負時,並不知道自己是被侵犯的一方,會下意識地退讓,因此,家長平時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權利意識。比如:

    這個玩具是你的,你有權利自己玩,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給別人玩,別的小朋友沒有權力不經你的同意就拿走玩。

    身體是你自己的,別人不可以隨便摸你、打你,不可以脫你褲子/掀你裙子。

    只有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權利有哪些,他才有意識去保護自己,不讓別人侵犯自己。

    教育孩子用語言威懾對方

    很多時候孩子之間的爭執源於不懂事,對方可能是個熊孩子,比較霸道,並不是真的有惡意,如果自己的孩子只懂得退讓,這會助長熊孩子的氣焰。家長要教自己的孩子學會用語言警告對方,要嚴肅,要會生氣,讓別人知道自己不是軟柿子,不好惹!比如:

    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許搶!

    你再擠我我就生氣了!請你離我遠點!

    孩子語言能力不好時,讓孩子大喊兩聲把對方嚇走也是可以的!

    容許推人自衛,打不過就快跑

    當語言警告沒有用時,孩子處於被動挨打局面時,允許孩子採取措施自衛,不要傻站著不動,最好的舉措就是使勁將對方推開。告訴孩子要學會認清局面,自己不是人家對手的時候,就要趕快跑走,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孩子學會求助、懂得傾訴

    當孩子自己無法維權時,告訴他應該向大人尋求幫助,如果是在幼兒園、學校,可以第一時間找老師保護自己,在其他時間應該第一時間找自己的父母,或者對方的父母、遊樂場的工作人員等來幫忙。尤其是孩子身體已經出現傷口或疼痛,一定要及時找到大人說明自己哪裡不舒服。

    如果因為被欺負讓孩子心理受到傷害,總是處於害怕、畏縮的狀態,一定教育孩子懂得傾訴,把自己的情緒告訴爸爸媽媽,不要自己埋藏在心裡形成童年陰影。

    以上這些,家長都可以透過在家和孩子進行親子游戲、讀繪本、模擬演練等方式幫助孩子學習和領會。平時還應針對自己孩子的特質對孩子進行心裡疏通和行為引導。特別是在孩子已經有被欺負的經歷時,家長更要把握機會對孩子進行引導,不可採取上文中提到的那些錯誤的方法來回應孩子,要及時安撫孩子,理解孩子的處境,堅定地告訴孩子有爸爸媽媽會永遠愛他保護他。

    後話

    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教育,讓他懂得不去欺負別人,也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讓他知道不惹事,也能夠不怕事,讓他不霸道,也能不膽小。對於熊家長養育出的熊孩子,以後自有殘酷的社會來替那些家長教育他們的孩子,小時候不講理,將來必定吃大虧!

  • 22 # 莫談教育

    你好,小孩子之間拉拉扯扯,推推搡搡,都是很正常的,大人不要介入。孩子上一秒可能吵鬧,哭打,下一秒,又跟沒事人一樣玩兒得特別好了。只是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就可以。對於不喜歡不願意的事情,要大聲地說不。

    哩哩貓家庭早教——新家庭早教正向知識傳播者!

  • 23 # 櫻桃丫大碼

    1.問清原因,瞭解真相,妥善解決。

    若孩子被欺負了,作為家長首先要了解的是事情的真相。讓孩子如實說明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明辨是非,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看對方是真的有意欺負還是互相之間的嬉戲打鬧。弄清楚後,可以詢問孩子自己準備怎麼做,正確引導鼓勵孩子合理解決。

    【提醒】家長要明智,不能過度保護和緊張。

    2.傾聽、安慰,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當孩子因為被欺負而傷心委屈時,家長不能再行訓斥孩子,也不能誇大其詞,誤導孩子,要適當加以排解和安慰,用心傾聽孩子訴說,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減輕被欺負後所受到的內心傷害和不安。

    【提醒】家長不能因為心疼孩子而一味說別人的不是。

    3.找出原因,交給孩子正確交往的方式。

    若孩子經常被欺負的話,搞不好是其交往方式的問題了。要是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家長應該從孩子自身找原因了。要具體教給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式方法小策略。

    【提醒】培養孩子與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

    4.

    忌私下算賬,避免衝突。

    家長切忌一時衝動,私自找那孩子算賬或是找家長理論,那樣只會把事情搞砸,是不對的,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的交往活動。若是不好處理的問題,可以和老師、對方家長等共同協商解決。

    【提醒】家長之間溝通時,不要一味指責抱怨,要儘量壓住火,心平氣和地順利解決。

    5.培養愛心,學會原諒。

    教育孩子要寬以待人。其實,小朋友間的打鬧是正常現象,這麼大點的孩子天真無邪,很少有那種故意稱王稱霸的現象,只是好動又自控力差,所謂欺負,無非就是推一下,抓一把,搶東西之類的。若不是有意為之的明顯傷害欺負,作為家長不要誇大現象,應理性地教孩子要有愛心,學會原諒和包容,友好待人。

    【提醒】若是無心之過,得饒人處且饒人。經常被欺負的話,告訴孩子不能一味忍讓。

    6.大聲呵斥,不軟弱。

    有的孩子,在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時,嚇得縮成一團,或是隻知道哭,對方威嚇TA不要告訴老師TA就不敢告訴老師,結果會越來越受欺。若是這種性格比較軟弱的孩子,告訴TA不用怕,教TA別人再欺負時,要有底氣地大聲呵斥:“你快走開!”“不喜歡你!”,這樣能引起注意,獲得幫助,畢竟欺負人的不敢明目張膽,大聲呵斥無疑會有一種震懾的威力。

    【提醒】經常給孩子加油鼓氣,正確培養其勇敢和自信。

    7.

    據理力爭,表抗議。

    若孩子屢次因為遊戲玩耍活動等被欺負時,家長要告訴孩子據理力爭。可以先讓孩子說說再被欺負時會如何來保護自己,支援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反抗,向對方證明自己並不是好欺負的,以前是讓著ta而已。比如ta再來搶奪自己玩具,可理正言辭:“你再搶,我就不客氣了!”“你再怎麼,我就告訴老師。”

    【提醒】明確告訴孩子:不要去欺負別人,也不任由別人欺負。

    8.

    面對嘲笑,不理睬。

    有的孩子被欺負,是因為嘲笑。比如個頭、長相、穿著、學習、某項技能、家庭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被個別孩子嘲笑的物件。若是面對這種情況,小孩子的應對能力是極弱的。家長可告訴孩子,對方這樣是無聊的不對的,完全不用管它,或者ta再胡說時,就緊緊地盯著ta看並警告“不許嘲笑別人”,然後不再理ta,對方自是沒趣。

    【提醒】讓孩子知道,人無完人。幫孩子多找自己的優點,提高自信心。

    9.多交朋友,有利發展。

    不要老覺得孩子老實軟弱,出去會被其他小孩欺負而讓孩子呆在家裡不出去,限制了ta與小朋友交往的能力。正常看來,那些性格開朗,朋友多,在小朋友間活躍的孩子,相對來說很少被欺負。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些好朋友,這樣別人一般不會隨意欺負ta了,也利於孩子的交往和發展。

    【提醒】讓孩子走出去,多與小朋友玩耍和交流,彼此和諧相處。

  • 24 # 清零育兒

    同學因為5歲的孩子昨晚說被同一個小區的一個玩伴給咬了。同學說必須找那個咬人的孩子,好好教訓他一頓,看他以後還敢不敢欺負自家娃;她老公則說:孩子手上又沒有牙齒印,孩子也說不清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事情咬的,貿然去找有些唐突,萬一誤會了,都是熟人之間的,太難看。

    當孩子說出自己被同伴欺負了,身為家長,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遇到這樣的事情家長首先應該保持冷靜,理性地和孩子談心,瞭解事情的真偽和事件的經過。

    年幼的孩子因為自身的年齡特點導致孩子經常將想象與現實分不清。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玩假裝遊戲時會將一些不能吃的東西放到嘴裡吃。還有一些孩子會將夢境與現實分不清。所以當家長聽孩子說被同伴傷害時,要保持冷靜地詢問孩子的情況。切記不可衝動,家長一衝動孩子就會緊張,孩子一緊張可能會因為恐懼而做出有偏差的回答。

    同學經過耐心的詢問得知,孩子說的是事實,不過是很久之前的事情,當時家長都在面前覺得事情不大也沒太在意,沒想到孩子突然想起來了。同學慶幸她老公難住了她,不然結果真是太難堪。

    如果孩子真的被同伴傷害了,身為家長該如何處理?

    具體怎麼處理,可看傷害的程度。

    1.無傷或者輕微傷時

    孩子之間的玩耍有些摩擦在所難免,這些小小的吵鬧和摩擦是孩子在學習與人相處,是人際交往的路上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學習如何看待問題、如何處理問題。

    身為家長不需要過分緊張,要把主動權還給孩子,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處理,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在培養孩子為人處世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可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能力,這些點滴的積累有助於孩子成人以後的事業與人生。

    2.傷害較為嚴重或者是很嚴重時

    當孩子被傷害的嚴重時,身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必須要擔起應有的責任。我們要去找到對方孩子以牙還牙嗎?當然不是。首先我們應該找到對方的家長,來一場監護人和監護人之間的對話,告訴對方家長,你的孩子傷害了我的孩子,因為什麼樣的事情,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然後雙方坐下來談談孩子治療以及醫藥費的問題。

    如果對方家長蠻不講理,我們可以走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千萬不要大打出手,要知道你是你孩子的榜樣,你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射到你孩子的身上,孩子以後會效仿你解決問題的方式。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不要替孩子出頭去教訓對方的孩子?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越來越懦弱、被同伴孤立,那你就盡情地放手去做吧,去好好教訓那個傷害你孩子的孩子。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勇敢、自信,遇事能夠自己獨立處理,擁有較好的人際關係,那麼你就要學會冷靜。

    1.家長替孩子出頭,孩子會變得更懦弱

    當孩子和同伴發生摩擦,家長不顧三七二十一先衝過去教訓對方孩子,先不說大人打孩子羞恥不羞恥。大人打孩子會讓你自己的孩子覺得有了依靠,我的爸爸媽媽很厲害,他們會一直保護我。以後遇到什麼事情,孩子都會習慣性地往後退,企圖尋求父母的庇護,孩子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鍊。

    越依賴父母越得不到鍛鍊,越得不到鍛鍊越依賴父母,就這樣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的死衚衕,最後就變得懦弱無能。

    2.家長替孩子出頭,孩子會被同伴孤立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往往都是打完、哭完、繼續玩,他們發生矛盾的大部分時候都是因為缺乏交往的能力,遇事不懂得處理,選擇動手而已。這時如果家長突然替孩子出頭,對於孩子來說家長不僅會讓對方孩子感覺害怕,也讓其他孩子感到恐懼。其他孩子也就不敢和你的孩子一起玩,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太厲害,還會打人。如果我不小心弄到了他,他的爸爸媽媽或許也會打我。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會被同伴孤立,陷入人際交往的寒冰期。

    3.孩子看到家長欺負弱小,會心生懼怕

    如果你替孩子出頭教訓對方孩子時,你自己的孩子可能也會受到隱形的傷害。他看到自己父母欺負弱小的一面,他也會聯想協同、心生恐懼,覺得自己的父母這麼厲害,我自己以後也要小心點,不然被打的也可能是我。

    孩子被同伴孤立的危害有哪些?

    培根曾說過:“喜歡孤獨的人不是神靈就是野獸”。人是社會人,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社會。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被同伴或者同學孤立,就會對他們今後的生活帶來諸多影響,如:

    1.缺乏同伴的支援和認可,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形成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2.被孤立的孩子,缺乏與同伴互動的機會,缺乏學習交往技能的環境,導致孩子的交往技能得不到提升,從而影響孩子對人際交往的認知。

    幼小孩子之間的矛盾,常常是因為孩子缺乏交往的能力和交往的技巧所致。家長可以嘗試透過提升孩子交往能力的途徑來減少孩子與同伴之間的摩擦。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1.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言傳不如身教,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要想提高孩子的交往技能,家長要從自己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再發揮榜樣的作用。

    2.透過繪本和故事豐富孩子的交往技巧,從而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禮貌用語、不亂髮脾氣、遵守規則、分享玩具、交換玩具、一起玩等等)。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孩子學習了一種交往技能的時候,帶著他去練習吧!鼓勵孩子將所學技巧運用到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總結是為了更好地提升。一個新技巧的運用,需要家長幫助孩子養成不斷總結的習慣,只有這樣孩子的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己。

    綜上所述: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會和同伴發生矛盾是因為孩子交往技能的缺乏和交往能力不足所致。矛盾的同時也是孩子在學習交往的一個必然過程,身為家長要理性地看待孩子交往過程中的摩擦,並適當地給予孩子一些交往的方法,提升孩子交往的能力,降低矛盾的發生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人分享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