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湖畔芳草
-
2 # 羅賓漢式的人物
這句話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出處為清代劉蓉的《習慣說》。
掃屋於掃天下本質上是沒有什麼聯絡的,這句話是告訴人們,做事情就要從一點一滴積累,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這就跟老子的“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和荀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沒有錯的。
但是我們也不要亂下定義,並不是說勤於打掃屋子的人就可以贏得天下,而不打掃屋子的人就不可以贏得天下。
東晉的王羲之,被人家招女婿的時候,袒胸腆肚的坐在東床上吃餅;東晉末年的王猛,跟苻堅一邊聊國家大事,一邊抓身上的蝨子,結果還能輔佐苻堅統一北方。
所以我們在看待一個問題上,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千萬不要被一些心靈雞湯誤導,結果走進了巷子裡就出不來了。
-
3 # 耕根
個人愚見,權當笑談——我認為一屋不掃,也能掃天下。
一屋是指小事和生活瑣事,屬於次要矛盾,並不是指基礎性的東西。
掃天下是指事業上獲得公眾認可的成功,是主要矛盾。
當然,我並不排斥先掃一屋,再掃天下。我的意思是,掃一屋並不是掃天下必然經歷。
首先,在生活壓力日益增大的當今社會,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然選擇了掃天下,何必拘泥於掃一屋呢?
其次,掃一屋和掃天下肯定是有一定聯絡的,但是兩者的聯絡並不是必然聯絡。
當然,關注細枝末節本身沒有錯,但是為了掃天下的目標,過度強調掃一屋是掃天下的必要條件就顯得十分牽強,難道一個人掃一千個屋子就能去掃天下了嗎?
然後,“一屋不掃,也能掃天下。”符合時代發展潮流。
隨著社會發展,現代社會分工更加明確,分工合作也就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現在社會,沒有必要事必躬親,管理者就該有管理者的氣概,能力及指揮他人的霸氣。
所以,我認為一個可以掃天下的人,完全可以把掃一屋的任務分配給專業部門,從而個人專注於掃天下的重任,由此適應時代發展。
-
4 # 戀上開啟的窗
從古至今,評論者甚多,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持之議各不相同,有的認古語云:“志當存高遠。”古往今來,凡是成就大事業者,都是在其青少年時代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的。然而卻也有人說,凡成大事者都在小事積累而成大事。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偏頗之處,細觀薛勤之言,所談的大致是立“志”和實現“志”的關係問題,一言以蔽之:一個人立志應“從大處著眼”,而實現自己的志向,則要“從小事著手”。
但是我認為:①是“天下”是由一個個“屋”組成的,“掃天下”必得掃一個個“屋”,掃“一屋”其實就是“掃天下”。他們又弄懂不分和整體的關係。②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欲成大事,必先從小事做起,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方能“跬步”而至“千里”,有“小流”而成“江海”,積小善而成大德。這樣看來,他們又弄懂量變與質變的關係。
形容凡事要從小事做起,只有做好小事,才能幹大事其實告誡我們成大事者需要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頭頂青天,踏踏實實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事做多了就成大事了。
-
5 # 陳沐椿風水命理
“一屋”與“天下”表面上看去毫不相干,其實他們存在微妙的聯絡。夢想的實現要靠實現身邊的每一件事,也只有做好每一件事,才有可能實現夢想。否則,你將一事無成。一個人要有所追求,有所上進,要想幹一番事業,要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更要戰勝自我,就從自己的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奮鬥的過程,他有打好的基礎,所以他成功了。沒有人是不經過努力就能成功的。就如一個人連自己的屋子都不去掃,那他又有什麼本事去掃除天下呢?
做繁瑣的小事,為創大業培養嚴謹的作風和良好的習慣。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當她還是個小姑娘時,她父親沒告訴過她“你將來一定要改變這個國家或世界”之類的話。只是告誡她“事事爭第一”。小撒切爾做到了“事事爭第一”。日後她也做到了讓她所治理的國家在世界格局中佔據制高點。而漢武帝則透過“推恩令”一步步削弱藩王的權勢,終於解決了王國問題,鞏固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許多人則認為“一屋不掃能掃天下”,認為做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一個人連小事都懶得去做,他能做好大事嗎?就如小孩子一樣,不先學會走,他怎麼能學會跑呢?凡事要一步步的來,並不是一口就能吃個大胖子,這樣子你會消化不良的。
做艱苦的小事,為創大業磨練兼任的意志品質。李白不怕辛苦,終於把鐵杵磨成針。美國卡耐基說:“一個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就大事業。”他們的事例無不告訴我們“欲掃天下必先掃一屋”。
現在的人們都在夢想著有一天成功,卻並不去付出努力。整天做著白日夢。試問一下,不付出何以有收穫。如果你從小事做起,那麼你離做大事也不遠的,也就是離實現夢想的時候不遠了。所以同學們要為了收穫去耕耘,不要等到日後後悔。要做好每一件事,那樣,你會成功。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6 # 大才21
一、先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它的本意是:一間屋不能打掃乾淨,又怎麼能夠打掃乾淨更大範圍的天下呢?引申若小事都做不好,是不能做好大事的。
二、掃屋和掃天下有有沒有根本性聯絡?
這個問題也許見仁見智,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認為有根本性的聯絡。其原因:
掃屋和掃天下本是一個型別的工種,不同的是範圍大小而已。假設一個人連走路都不能走穩,又怎麼能跑呢?比如:明朝的崇楨皇帝以為殺了奸宦魏忠賢,便能振興天下。結果,自己身死國滅。為什麼?能力不足的原因。
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我們要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小戰做起,積小勝為大勝。”
綜上,萬事須從小事做起,逐漸積累經驗,取得成功。然後,繼續做大做強,才能進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功。古往今來,凡成功者,無不如此。
-
7 # 軫念信箱
這是一種類比說法,類比就是打比方,用來解釋一些道理。但是這種方法不具有邏輯性,不是科學的方法論。東漢有個少年陳蕃,獨居一室,屋內齷齪不堪,當他父親的老朋友薛勤勸告他時,他慨然道:“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兩個事物相似或相近,也只能是相似相近,不可能完全一樣。把甲說成乙不科學。即使是雙胞胎,老大考上了北大,也推不出老二一定考上北大。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把“一屋”和“天下”理解為從小到大,做大事要從做小事入手,當大官要從做小官開始,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道理似乎也說得通。
可是,掃一屋和掃天下完全不一樣,掃一屋你自己幹就行了,掃天下自己幹不了;掃一屋用的是力,掃天下用的是腦;掃一屋用的是行動力,掃天下用的是領導力。顯然,你把一屋掃的很乾淨,全國第一,也不見得就會掃天下。你能掃天下,不見得需要你把一屋掃成天下第一干淨。掃一屋和掃天下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術業需要有專攻。
韓信是個逃兵,逃兵不能算好兵吧,但他卻是一個出色的將軍,為大漢打下半壁江山。
類比如果是幫助解釋道理,沒問題;如果是論證道理,此路不同;如果是定下結論,大錯特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顯然是個結論。
-
8 # 孟周
⒈其實嚴格說來,二者之間的聯絡有,但不是很強,更談不上是根本性的聯絡。
首先,雖說可以從什麼用什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細節決定命運等等說詞,來強化二者之間的關係,但是在掃一屋和掃天下之間,存在的環節太多,距離越遠,變數就越多,聯絡可能就越弱。
其次,可以問一問,掃一屋是掃天下的充分條件麼?如果能掃一屋就必然能掃天下,不能掃一屋,就未必不能掃天下,那就是充分條件。那掃一屋是掃天下的必要條件麼?如果能掃一屋卻未必能掃天下,不能掃一屋就必定不能掃天下,那就是必要條件。問題是,從歷史和現實的事實來看,能說掃一屋是掃天下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麼?平心而論,應該都不是。既然都不是,自然談不上說掃一屋是掃天下的充分必要條件了,也就是說,能掃一屋則能掃天下,不能掃一屋則不能掃天下,是不成立的。既然掃一屋難說是掃天下的充分、必要或者充要條件,有什麼理由說二者之間有根本性的聯絡呢?
⒉雖說道德理性的修養和科學理性的修養有一定層面上的邏輯的不同,而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道德修養的另外層面,還是要尊重科學理性的邏輯,否則,就是再注重個人道德的精進也不能解決問題的,尤其當個人的責任不能轉嫁給別人的情況和程度、個人的損害不能轉移給別人的時候和地步下,這個道理應該不難懂吧。有些人把道德理性修養和科學理性修養對立起來,甚至以為不持反智主義立場就不是真正的正心誠意,這應該是一種歧路。
其實只要看到,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用掃一屋作為掃天下的必要前提來培養人,結果把人的才華給消磨沒了的事例應該太多了,甚至有些人更是迷戀上了掃一屋,而早忘掃天下。因此,個人覺得對“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這樣的說教進行理性省察、審慎反思,還是很有必要的;非理性的狂熱,更是應該警惕吧。
-
9 # 菱風躍
我認為掃屋和掃天下有根本性聯絡。
在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把握你的原則,那麼從小的方面其實就能看出你在外面的成就怎麼樣。
小屋子裡面的大智慧——積少成多其實天下事無非就是由一些小事排列組合成的。
如果你看不起小事,怎麼能夠成就大事呢?
認真做好“掃屋”這件小事,然後積少成多,大事就不在話下了,那麼大事在哪呢?在你一次一次的認真做“掃屋”這件小事的行動中。
掃屋是為了使自己自律,從而使你更能掃天下。掃屋,即整理你的屋子,書桌上物品擺放整齊劃一,說明你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能夠不用外力去約束自己,你的自律是發自內心的,這樣生活中的小事你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條,那麼你出門後在社會上就能夠如魚得水。
如果你的住所衛生條件達不到基本要求,那麼可以這樣說,你的人生和你說拜拜了;
如果你隔斷時間,比如三五天打掃一下衛生,那麼看得出來你是一個下面說的這種人;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你每天定時打掃衛生,那你保證了屋子的基本衛生,你很好,徹底和過去的那個懶散你說拜拜了。
所以,無論是為了你自己本身的健康也好,還是厚積薄發,增強自己的自律也好,這些使你增加了你的人生價值,加寬了生命的寬度。
-
10 # 河洛之神
你好,我作為一個運動員,站在在我的觀點上看這句話我覺得就是自律,掃一屋是對於小事的自律,只有養成每一天的自律,才可能做成大事,我第一次跑馬拉松是經過了兩個月的鍛鍊,每天都按量訓練,累,但是更多的是堅持
-
11 # 範兒必須有
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如果掃天下是大處,是我們制定的戰略,那掃屋子就是戰術,是我們為了掃天下的宏偉戰略做的第一步戰術動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一步都沒有還有後來嗎?連掃屋子的第一步都不願意做,還想掃天下?逗我玩呢!
-
12 # 弈語墨痕
看似無關,但本質上是有很大的關係。屋與天下,就好比家與國的關係,不愛家哪會愛國。就說這次新冠疫情吧。我們的國家能這麼快遏制住,跟我們的國家和國人處理好家和國的關係有著莫大的關係。
再看最近的國外,為什麼有了中國的前車之鑑,疫情還發展那麼快,我想很大的因素是他們的國家和國民不能像我們一樣處理好家國關係。
臨時的感觸,一家之言,不正之處請多指教。
-
13 # 張加林11
親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是把治理如打掃清潔衛生自己一家小屋小家庭的事,與把治理天下千家萬戶當作一個大屋大家庭的事的一種比喻說法而已.這就是儒家:首先要修身養性才能齊家而後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學說.因此其實不在乎能否天天掃不掃一屋與能否掃天下沒有根本的聯絡.這是取決於自己個人如何勤奮努力實現志向,也不一定是打掃得天下,可以在各種領域有所建樹發明創造!
-
14 # 青島涵涵爸爸
這句話是東漢薛勤勸勉陳番的。難道不掃一屋果真打不了天下嗎?答案是否定的!
人只有一個大腦、一四肢而已,又非聖賢,凡體肉胎,無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本領,更沒有一心同時思多事能耐,有高尚者,眼光看得遠,耳聲聞得遠,僅此而已。
所以只得拈重棄輕,抓急放緩,重要的鼎力完成,輕緩的擇日而做。
劉邦當年不是“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才得以稱霸一方,建立漢朝嗎?如若劉邦當時復入鴻門還會有漢朝的建立嗎?
說到此,有人會反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此一來,不掃一屋,天下如何掃?
說得沒錯。我已講述,人非聖賢,凡身肉體,無有雙眼觀八方的本領,亦無兩耳聞三界的能耐,事有輕重緩急,行有早晚迅慢,重者急者鼎力相做,輕者緩者擇日而為。如若只按常規先來後續,輕緩者先行,則重急者何時了事?如若只掃一屋,天下之屋多矣,何時畢哉?惟有面臨天下,一併收發,才能同始共終。
一屋不掃,也能掃天下!
-
15 # 雲寄錦書來
《你的家,決定著你的遠方和未來》
家,是我們忙碌一天後讓身心放鬆休息生活的幸福所在,也是治癒心靈、承載情感的港灣。
你的家是垃圾滿地,雜亂無章,還是窗明几淨,整潔優雅呢?
還記得那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麼?你的家,不僅決定著你的心情,也決定著你的生活層次。
東漢有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並且以天下為己任。 一天,他父親的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 陳蕃回答:“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禍患這件大事為己任。為什麼要在意一間房子呢?回答讓薛勤暗自吃驚,知道此人雖年少卻胸懷大志。感悟之餘,勸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以激勵他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
《弟子規》中說:“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意思是說: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可見,乾淨整潔的環境是有利於人進步和成長的。
生活中很多時候就像破窗效應一樣,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比如:你分別到兩個朋友家做客。在乾淨整潔,地板上一塵不染的朋友家,如果他忘了給你準備菸灰缸,你一定會在點菸之前請他幫你找一個菸灰缸,而決不忍心讓菸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在果皮紙屑隨處可見的朋友家,估計你也懶得要朋友給你找菸灰缸了,而是任由菸灰飛散,或是直接把菸蒂扔到地上。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說:“清潔是信仰的一部分”。
不要讓一個髒亂差的家,來粉碎你對生活的所有想象。
你有沒有發現,在雜亂無章的環境,要想找一件東西是非常困難。當你凌亂的環境變得整潔,會讓人積鬱的心情也瞬間豁然開朗了。除了環境的清潔以外,身心清潔同樣有助於去雜除塵,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從而變得更加陽光與積極。
其實你的家,不但體現了你的生活狀態,更決定著你的遠方和未來。
這與家的大小、貧富無關,只與你想要的生活有關。一個乾淨整潔的家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勤於打掃、講究生活質感的人。一個家能長期保持一塵不染、井井有條的面貌,那裡必定也住著用心對待自家的生活空間,認真對待生活,極度自律的人。
沒有經過整理的家庭環境,其實也就是沒有規劃的人生。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一無人駕駛的小舟,漫無目標的地隨風漂盪。 你必須首先確定自己想幹什麼,然後才能達到自己確定的目標。談到人生規劃,是關乎到一個人的興衰成敗、生存發展的重要課題。有"掃天下"的胸懷固然不錯,但是"掃天下"正是從"掃一屋"開始的,"掃天下"包含了"掃一屋",而不"掃一屋"是斷然不能實現"掃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荀況《勸學篇》裡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前蘇聯革命導師列寧也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
《禮記·大學》中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文人士大夫畢生的理想信念;也充分體現了"掃天下"與"掃一屋"的哲學關係,說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道理。
你對待生活的樣子,就是你對待人生的樣子。
你潦草對待生活,生活必定精緻不到哪裡去,人生也只是渾渾噩噩和將就湊合。
你用心對待生活,讓家裡時刻保持舒適與溫馨,人生也會處處充滿驚喜,給予你更多意外的回饋。
所以,今天就立即把你的家打掃乾淨,並用心維持乾淨整潔吧!
你想要的遠方和未來就藏在你的生活狀態裡!
-
16 # 阿敏說書
列寧說:不要拒絕做任何小事,共產主義的宏廈,高樓是由每一件小事做起的,離不開齒輪,也離不開螺絲釘。我覺得這句話可以解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根本聯絡!
如果把“天下”比喻成高樓,那“小屋”就是螺絲釘,把每一根螺絲釘擰緊,是高樓屹立不倒的前提。如果連螺絲釘都擰不牢固,又如何去建設高樓?
如果把“天下”比喻成社會,那“小屋”就是每一個小家庭。小家庭的都管理不好,那千千萬萬個家庭構建成的社會,又如何管理的好呢?
再者,如果把“打掃”比喻成管理,“屋子”比喻成家庭,“天下”比喻成企業,那就是說如果連自己的小家都管理不好,得不到安穩,那你又如何管理企業這個擁有幾百號,甚至幾千號的企業呢?
不知道我這樣解釋,您是否能明白呢?
-
17 # 相得益香料
“一屋不掃 ,何以掃天下”。其實與“勿以善小而不為”表達的是同樣的理念,即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這方面,先賢們早有精彩的論述。
比如:荀子的《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比如:“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綜上所述,不論是“積跬步”還是“苦心志”,都是強調從小處著手,試想連自己的起居環境都懶得整理,那還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嗎?
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不正是透過全民的不懈抗爭,堅持八年,積小勝為大勝,最後才能取得勝利嗎?由此可見,滴水穿石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小做起,於細微處見精神!
閩南有俗語:鋤頭勤掘,狗屎勤拾。在農耕時代,鋤頭就是生產力,狗屎可做肥料。意思就是人勤春來早,收成靠自己!
-
18 # midsummerm
它是一個比喻句,具體的意思是,一個自己居住的小屋都打掃不乾淨,你還怎麼能把天下打掃的乾淨呢?這是它的原意。比喻一人你連自己家的內部矛盾都解決不好,你怎麼把國家治理好呢?你別天天在那說大話了,這句話具有諷刺挖苦它人的意思,是比喻句中的反問句。
-
19 # ghk髙塰堃
個人覺得沒有根本性的聯絡,但看似無聯絡,實則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大丈夫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單從字面的理解,覺得屋和天下沒有必然的關係,實際上,這是一種暗喻,以小比大,以屋比天下,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
20 # 阡陌上的鳥
掃屋寓指小事情。天下寓指大事情。連小事情都不願意認真做,豈能成就一番大的事業。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認真踏實做好每件事,才會有所作為。
回覆列表
事物是普遍聯絡的。一屋不掃,說明這個人自我管理能力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可想而知,這樣的人何以掃天下。掃天下的人,在個人修養素質方面肯定有較高要求。而能力的養成,離不開自律,所謂自勝者有力。自己都管理能力差,自然管理別人被打掃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