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雨yp
-
2 # 嬌女子143380430
關於禮貌真的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向別人問好,可以說很正常嘛,但有的孩子比較膽小害羞,不願意主動向人問好,有的孩子甚至見到陌生人時,總想躲到媽媽的背後。這時家長不要硬拉出孩子,讓他叫“叔叔”“阿姨”,應該首先去除他膽怯害羞的心理。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經常帶孩子拜訪朋友、鄰居等,邀請親戚和鄰居家的孩子來家裡玩,讓孩子做主人招待小客人,這樣可以逐漸幫助他變得大膽勇敢一些,增強交往的能力。 同時,教孩子怎樣禮貌地對待客人,如給客人東西時要說“請”,客人離開時要說“再見”,接受客人的禮物時要說“謝謝”。當家長送孩子時,孩子忘了向老師和小朋友問好,應該提醒他;接孩子回家時,不要急急忙忙拉著孩子就往外走,應該等待孩子向老師和小朋友們告別以後再走。 還要教育孩子,如果不小心碰壞了別人的東西、踩著別人的腳,讓別人不高興時,要說“對不起”。如果別人向你道歉時,你就要說“沒關係”。 會使用禮貌用語,代表著有良好的教養。家長平常說話時,要注意講禮貌。當孩子幫你做完事後,別忘了說聲“謝謝”;對孩子提要求時,使用“請你……”的句子;當你要打斷孩子的活動時,說“對不起”或“你能不能……”孩子在家裡經常聽到禮貌用語,自然而然就會說了。 家長以身作則,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許有的家長會問:“對自己的孩子,還需要這麼客氣嗎?”他們認為禮貌只是對客人而言的,其實不然,禮貌用語表示對人的尊重,你能夠尊重客人,為什麼不能尊重自己的孩子呢?
關於禮儀其實真的很廣,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
,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
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
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
、待人接物等;從物件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
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
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
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
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
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
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
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
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係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
滿臉汙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
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
該
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
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
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
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
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
”;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
起”、“再見”。這十個字型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
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
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
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
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
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
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併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
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
,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
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
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
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
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
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
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
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
,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女士後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
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鄭重地,嘴裡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
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
合裡,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公共禮儀
(一) 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影劇院:觀眾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
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透過。透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
,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
大呼小叫,笑語喧譁,也不可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
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1)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佔位置。查
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2)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吃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
(3)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都屬於公共財產,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
破壞。
( 二)乘車禮儀
1、騎腳踏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騎車時不撐雨傘,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
,不騎車帶人。遇到老弱病殘者動作遲緩,要給予諒解,主動禮讓。
2、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裡,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
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裡,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要讓
小孩隨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上
車後不要搶佔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佔座。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
客應主動讓座。
(三)旅遊觀光禮儀
1、遊覽觀光:凡旅遊觀光者應愛護旅遊觀光地區的公共財物。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
跡,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
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汙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都不要在房間裡大聲喧譁,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
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
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
諷刺。
人家都說,三歲定八十,意思就是說要調教的話3歲前就要開始,5歲很多壞習慣基本養成,要改就很難了,我家寶寶也有這樣那樣的壞習慣,脾氣不好,不過我自己也反省過,其實都是生活環境造成的,他的壞習慣自己也有,可能是從大人身上學的吧,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哈哈我一直在努力。
-
3 # 藍藍湖
2、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譁。在公共場合說話要小聲說,看電影要把手機調成靜音,如果有事情需要接電話要出去接,不要影響他人觀影。
3、自己不小心要說對不起。走路不小心碰到別人,上下車擠到他人,都要說對不起,表達自己的歉意。
-
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我們每個人都在要求孩子做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好孩子,先問一問自己是否有做到。如果家長自己素質低下,那麼他很難教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這絕對不是聳人聽聞,這是現實,是很多成年人一直不敢正視和麵對的問題。
人際交往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非常複雜,因為包含了太多功利心。但是孩子們是一張白紙,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才能有助於健康成長。
除了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規則以外,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尊重他人。這是一個被人說得最多,同時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比如,和別人交談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不插嘴,禮貌地點頭微笑,認真傾聽等等,這些都是尊重別人的表現。“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5 # 湘137693173
1、神奇的話
“您好、請、謝謝、不客氣”,是開啟良好人際關係的金鑰匙。少兒經常聽到這些話,就會進行模仿,繼而成為個人熟悉而自然的語言。不卑不亢地說“不”也是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透過觀察與實踐,孩子會逐步理解到採用適當的態度,即使拒絕也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稱讚和被稱讚
人們都願意獲得稱讚,卻都吝於稱讚。尤其在中國,人們更不善於表達感激、喜悅和心儀。調研證明,經常接受稱讚的人,更願意讚美別人,而更願意讚美別人的人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和幸福指數。家長們透過捕捉孩子成長中的點滴,多多讚美表揚會更大程度激發和樹立孩子們的自信。當然,教會孩子禮貌面對讚美,對別人的讚美說聲“謝謝”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沒有必要以讚美回覆讚美,但直接否定別人的讚美可是不禮貌的。如“你的這件衣服很漂亮”,回答:“我一點都不喜歡。”
3、準時
準時是主要靠言傳身教的一項基本禮儀。即使因為各種原因而遲到,其實也是對等候人的不尊重。如果成年人經常遲到,就會使孩子形成別人時間不重要,為他人著想不值得的錯誤理念。“言必信,行必果”,少兒如果從小就在此氛圍成長,就會形成準時、守信、負責的好品質。4、主動分享
分享不是人類本能,只有經過多年教育和督導才能使孩子學會主動分享。餐桌是父母實施分享教育的好場所,例如,將美食分享送與他人等。在客人來前將美食藏匿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學到自私自利。記得小時候在體校,一位鞍山來的女孩為了不讓其他室友分享到食物,每天夜晚都在感覺大家入睡時才開始咯吱咯吱進食。女孩獲得“老鼠”美名,幾乎沒有朋友。儘管我們曾在一個房間和一個運動隊並肩作戰了一年,我除了記得大家都叫她“老鼠”,根本想不起她的名字了。
5、恰當幫助
一般而言,孩子注意父母的行為會比觀察他人行為更多。例如:父母是否不厭其煩地為問路人指路甚至主動領路,是否在上下電梯時注意按住開門鍵等候上下行人。透過這些細微場景觀察,孩子們會將父母的行為模式銘記並不由自主進行復制。當他們開始幫助別人時,會逐漸享受到善意所帶來的“助人悅己”感覺。當然,父母也要向孩子傳授適度,即在不確定是否需要幫助時進行詢問。如:看到老者提重物前行時,要先徵得老者同意才可進行幫助;對同齡人也須遵循此原則,避免過度熱心,對他人造成不必要困擾。
-
6 # 壯仔媽寶
與他人說話時,要看著別人的眼睛
與別人交流時,不止是語言的交流,更要“神交”,看著別人的眼睛,認真的傾聽他人的話語,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這樣更容易走入別人的內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好的夥伴。
認真傾聽,不要著急插話孩子們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聊天時往往都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在他們小的時候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這是他們喜歡的方式,可是當孩子大一些,這種“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很容易變成插話,沒等別人說完就著急的回覆對方,這個時候學會傾聽的顯得尤為重要。告訴孩子認真傾聽,等對方說完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別人需要幫忙時,給予別人建議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也和大人一樣想得到他人的幫忙。“患難見真情”,在有困難時出現的人往往更人他人珍惜。
懂禮貌,重禮節禮貌是人良好修養的基礎,沒有人喜歡滿嘴髒話,不懂禮貌的孩子,要懂禮貌,尊重長輩,善待小朋友。
做一個勇敢的領導者在小群體中,往往會有很多跟隨者,這個時候就要有一個領導者出現,領導者往往會有更多的人“追隨”,要識大體、會分享、善調節、會決定,這樣的孩子才能更受到別人的追隨和歡迎。交往要真誠,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己,做一個受歡迎的小朋友吧!
-
7 # 糯米麻麻Coco
這個問題我覺得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假如父母待人接物都是彬彬有禮,那麼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學到了禮貌和尊敬他人。父母對待孩子也是,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選擇,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欲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有就是做一個善良的人,遇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最好的人際交往的技巧。
另外父母可以給孩子看相關的繪本,動畫片,看看尊重別人的同時換回來的也是尊重自己 ,假如對對別人不禮貌,那麼換回來的是別人對自己的不禮貌,讓孩子對於禮貌和禮儀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專門培養孩子禮貌禮儀的國學課,如果家裡有條件,也可以帶孩子去聽聽。
-
8 # 美羊媽咪
培養孩子有禮貌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所影響。要教孩子禮貌和禮儀的話,家人得以身作則。
1、見人要主動打招呼。父母見到熟人打招呼,順便向孩子介紹下,多次的接觸下來,孩子遇到自己的朋友也會主動去打招呼。
2、垃圾要仍在垃圾桶裡。我上次在路上看到一個小朋友隨手亂扔垃圾,最先讓我想到的是他的父母很可能也有這個不好的習慣。
3、在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譁,要井然有序。我偶爾會帶孩子去廣場那邊的滑滑梯玩,由於孩子太多,我就會讓孩子排在小朋友後面,不擠不搶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要平時就養成愛文明講講禮貌懂禮儀的好習慣,這樣孩子們更樂意去交這樣的朋友。
-
9 # 凌兒媽媽
這個問題我覺得家長要以身作則,一個待人接物有禮貌的家長,自然能夠養出斯文有禮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怎樣做,才算有禮貌有禮儀呢。
其次,到別人家裡去,不能隨意碰別人的東西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比較好動好奇,如果去到別人家裡隨意亂碰東西,那真是很失禮。前陣子妹妹結婚,有個孩子到她家裡。結果因為家長疏忽,孩子拿起妹妹桌子上的婚紗照小相框,一下子摔到地上摔碎了。這樣子作為家長多不好意思啊。
然後,認真傾聽,不要隨意插話
有些孩子一邊回答別人問話,一邊左搖右晃,眼神也是飄忽不定的。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說話的時候要注視對方的眼睛,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告訴孩子,不可隨便插話。大人在說話的時候不可中途打斷,即便有十分重要的事,也要先歉意的說聲:“抱歉,先打斷一下。”
-
10 # 瞄到喵小姐的貓
育人先育己。在我看來,要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得反思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那麼你就先從父母開始改變,教育不是三言兩語,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說得通透的,如果自己身為家長都無法做好榜樣,那麼一切都白搭,就好比家長目無尊長,確告訴孩子要尊老愛幼,這樣的道理也許孩子懂,但效果絕對是不理想的。
身教大於言傳,境教大於身教。意思說的是與其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一個文明有禮貌的人,不如從以身作則開始,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文明和諧的氛圍。父母就如同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怎樣的人,孩子耳濡目染,肯定會感染的。
所以我認為的是,不需要刻意告訴孩子你應該怎樣去做,而是我們正在這樣做的就是正確的禮儀。
-
11 # 孩子的暴龍媽咪
身教重於言教,在文明禮貌方面,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父母出門在外,碰到鄰居,熟人打招呼,沒有熱情迴應,或者乾脆就給一張冷漠臉;在和朋友相處時,也是能不動手就不動手,事事想著自己;在外受到陌生人幫助後不感激,或是當面感激背後卻說些不好的話。
那麼孩子自然會學會家長的冷漠,不喜歡打招呼,不懂感恩,不會幫助人。
想要孩子有良好的交際能力,那就先學會微笑,再試著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伸出援手。
樂奶奶來小城小住時,帶著凌樂出門,回來後感嘆:“從幼兒園到家的路上,好多人認識凌樂,都和他打招呼。凌樂也是叔叔,阿姨,阿婆,阿公的喊!”
樂奶覺得很不可思議,這小子怎麼認識的人那麼多,還會有人送他一個蘋果,幾包餅乾什麼的。樂奶奶只看到凌樂現在的交際能力,卻沒有意識到平時我帶凌樂出門,會和別人熱情的聊天,也會把零食分享出去,更會盡自己能力幫助別人!
善良的人身上總有獨特的氣質,讓人忍不住想親近!善良的人總是有著溫暖的笑容,讓人的情緒很快平穩!
想讓孩子成為交際達人,那就微笑吧!
-
12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對於孩子來說,禮貌和禮儀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素養和修為,當然,這也會像一面鏡子,投射出父母的影子。或許,我們從孩子的禮貌就可以窺見父母對於孩子教育的良苦用心。
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方式和方法,我們應該嘗試教給孩子。
尊老愛幼是美德。教會孩子從小就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同情弱者,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並尊敬老人、關愛兒童,力所能及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在孩子的為人處世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尊重他人的想法、觀點和行為,真誠待人、嚴以律己,明白要想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首先要如何對待他人,真正做到構建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
微笑是最動人的語言。有時候,微笑可以化解我們遇到的矛盾和糾紛,它是最好的“粘合劑”與“催化劑”。交朋友時,“一個愛笑的孩子運氣也不會太差”,當你露出微笑,意味著平易近人、溫暖如初,一種無形的吸引力就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順利地消除隔閡、化解鴻溝;
另外,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鼓勵孩子積極與他人分享,尤其學會與比自己小的孩子進行分享,使他們從小就具備同理心和共享意識。禮儀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父母懂得引導和培養,一定會成為一位懂得與人相處、懂得融入集體的孩子。
-
13 # 靈犀呀咿呀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見面禮儀,就是見面前就提前告訴孩子,今天要去見誰?要怎麼稱呼?去幹什麼?如果我們去的是公共場合,那就還要跟孩子制定好規則——不能喧譁,這都需要家長提前跟孩子做好預防、規範工作!
-
14 # jingjing2013
培養孩子舉止,良好的社交技能。教給孩子 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
保持快樂,經常微笑。保持整潔、乾淨,養成謨衛生的好習慣。
與他人分享,如分享喜歡的書、假期有趣的見聞、學習心得。
多參加集體活動,包括學校的比賽、班級的學習小組、課間同學們的小遊戲等。
樹立自信,敢於表現自我,如自然地在公眾場合發言。
當發現孩子存在不良社交習慣時,應立刻指出來,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不良社交習慣對別人的影響,從而糾正不良行為習慣。減少孩子的破壞行為,讓孩子認識到破壞行為的危害。
糾正孩子不適當的行為,如玩遊戲時遵守遊戲規則,不做會影響他人的事情(如大聲說話吵鬧)
戒掉任性的脾氣,懂得聽取別人折意見。
-
15 # 堯媽成長記
我覺得教孩子禮貌和禮儀,並不需要什麼人際交往的技巧,而要做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孩子都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裡慢慢的積累的!
我們做家長要以身作則,從生活中漸漸的給孩子灌輸好的習慣,好的文明用語!
當我們見到熟人的時候,我們自己熱情的打招呼,並很自然的向孩子介紹這是誰,你叫什麼,問阿姨或叔叔好,當然孩子要是不情願,也不要逼迫孩子,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大人是發自內心的的和熟人打招呼就好了!時間長了,孩子一定會受到影響的!
當我們家裡來客人的時候,我們對待客人,熱情款待,當給客人沏茶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當然要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覺得熱情待客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客人走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送客人,並很自然的說再見、拜拜!
當我們給親人打電話的時候,也讓孩子參與其中,禮貌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形成了,很自然、也能感覺到快樂!
-
16 # 如玥之珩
我家大寶所讀的幼兒園,從小班開始,就開設禮儀課,至於教給孩子講禮貌,相信每一個家長都從孩子開始學說話,就開始了。簡單到一個稱呼,或者一聲問好,這都是禮貌入門課程。
但是,並不是學校教了,家長就可以高枕無憂,畢竟,言傳身教這回事,家長的機會要比老師多得多,況且,大家不都在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最後,家長在給孩子作榜樣的同時,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
17 # 冉冉囡囡
我們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的生活來教孩子懂禮貌,知禮儀,大人的言傳身教是非常主要的,大人帶孩子在外面玩遇到熟人打招呼,告訴孩子這是叔叔,還是阿姨,孩子下次見到自己就會開始稱呼,要離開時告訴孩子叔叔阿姨再見!見到小朋友讓孩子要主動打招呼,早上好,或是你好敏敏,見到新朋友要讓孩子主動介紹自己,所以大人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
18 # 宸宸媽and豆豆爸
我個人覺得刻意的技巧不需要太多教給孩子,平時的社交禮儀大人言傳身教,孩子多數會學到,重要的是教給孩子對別人要心存善意,懂得為別人著想,不要太過自我。
像一些日常的交往禮儀,平時父母說了做了,孩子效仿是很自然的,太過技巧性的東西,反而讓人覺得太假,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個人這麼覺得。
-
19 # 我和她的故事
我覺得還是得大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禮貌,帶孩子出門,遇到認識的人,主動打招乎。
家裡來了客人,主動問好,拿拖鞋,說請進,倒水,跟客人友好的交談,告訴孩子,家長跟客人談話的時候,不要打擾。
如果父母接聽電話,告訴孩子不要總是打擾,要保持安靜。
家裡來了小孩子,教孩子怎麼照顧小朋友……
-
20 # 寶媽ouou
懂禮貌的孩子跟愛笑的孩子一樣,走到哪都有人喜歡。我始終覺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其實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父母要想孩子懂禮貌和禮儀,那麼平時,父母在待人接物上,無論孩子是否在身邊,都要儘量做好。比如,對他人友善、有感恩心、包容、說正面語言,等等。這些對孩子都會有影響。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敏感的多,我們的行為、語言、習慣會潛移默化地被孩子所吸收。
回覆列表
1、走路的禮儀
走路的時候,遵循行人靠右規則,“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如果道路窄或透過路口時,應該及時給各種車輛讓路。
不要走到馬路中間,不僅很危險也會給其他行人和車輛造成不便。
幾個人一起走的時候,千萬不要牽手並排走,不要在馬路上追趕玩耍。
在人多的地方,更不可以橫衝直撞。如果碰了別人、踩了別人的腳,應該誠懇道歉。同樣,如果別人不小心碰了你或踩了你的腳也應該諒解別人。
2、交談的禮儀
路上遇到熟人,應主動打招呼。如果需要簡短交談,應站在不礙事的路邊。如果兩個人相距較遠,又需要打招呼,可以揮手示意,或者緊走幾步到他附近再喊,不要隔著很遠就大喊大叫。
如果與父母一起,父母遇到熟人在交談時,不要打斷他們的聊天,可以站在一邊耐心等待。
3、洗手間的禮儀
無論是公共洗手間還是私人洗手間,每次用完後,都要放水沖洗乾淨再走。有的公共洗手間還專門提供了烘手機、毛巾或紙巾等,洗手後要注意把手擦乾再走,不要一邊走路一邊甩手,弄得到處是水,更不要拿溼手在自己身上抹。
4、不可隨地坐臥
在公共場所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行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不讓孩子效仿。比如有的人隨意躺在草地上、廣場上或公共場所供人休息的長凳上,有的人隨意坐在商場或書城的樓梯走道上等等。
5、不製造噪音擾亂別人
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是文明的表現。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公交車上,醫院裡,書城裡,參觀展覽大廳裡及其他公共場所裡,有些人接電話時總是拉開嗓門大聲說話,或者大人任由小孩打鬧追趕。家長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這些現象都是不對的,公共場所應該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