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21 # 史鏡興衰

    龐統與劉皇叔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 22 # 方寸天地上

    龐統之死雖然不是劉備直接造成的,但是劉備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來說,甚至可以說龐統之死劉備有難以推辭的責任。

    龐統(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最早時候,龐統是周瑜的幕僚。當時,東吳孫堅孫策時代有許多謀士,著名的張昭、魯肅、張紘、顧雍、諸葛瑾、步騭、闞澤等等。雖無龐統之名,但赤壁之戰最關鍵的連環計來自龐統。此時的龐統,只相當於周瑜的門客家臣,那時候他甚至未曾見過孫權。

    此事被冷眼旁觀的諸葛亮看得一清二楚。周瑜死了之後,諸葛亮就跟劉備說,我要前往江東弔孝,順便再招幾位人才。其實此人才就是龐統。

    在諸葛亮到來之前,魯肅把龐統推薦給了孫權。孫權一見面,非常不喜。因為龐統相貌實在是太醜了。

    三國之中一共有兩個醜人,一個是張松,一個是龐統。但兩人都是奇人。張松之奇,在於他有過目不忘之能,因為強行背下《孟德新書》,害得曹操把自己一生的心血當場給燒了。龐統也有大才。可是因為長相醜陋,不但孫權不喜歡,劉備也不喜歡他。他第一次見到劉備的時候,身上揣著兩封舉薦信,一封是諸葛亮寫的,一封是魯肅寫的,但都沒有拿出來。

    劉備見人,心想,既然是與軍師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先生,就安排一個縣長職務。於是,龐統就去耒陽縣上任去了。誰料,剛上任不久,被人告狀天天翫忽職守不務正業。劉備馬上派張飛去問罪,多虧有孫乾跟著,沒有鬧出事來。

    龐統迅速就把積壓一個多月的官司處理完畢。然後,拿出了魯肅的推薦信。龐統為何始終沒有拿出諸葛亮的推薦信呢?正所謂:持身總被浮名累,涉世無如本色難啊。龐統這個人還是被鳳雛的虛名給耽誤了。他總覺得,自己跟臥龍是齊名的,拿出他的推薦信來,心中總覺得有些不自在啊。後孔明來了,一場誤會也消除了。龐統被封為了副軍師。緊接著,張松來了,帶來了西蜀地形圖。劉備準備入川,諸葛亮留守荊州。龐統的機會終於來了。

    當然,如果按照龐統、張松、法正的計謀,西川似乎是唾手可得。期間,劉備與劉璋的宴席之上,龐統還搞了一場“魏延舞劍”。後來,在劉備的阻止下,酒席宴終於沒有變成鴻門宴。

    那麼,如果按照龐統等人的計謀,西川真得能唾手可得嗎?其實也未必。劉備這個人,考慮事情自然有他獨特的邏輯。他始終打得是百姓牌。因為他跟曹操、孫權不一樣,人家本來就是王公貴胄或者高門大族,他劉備一個編草籃子出身的人,必須要走基層路線。這點,諸葛亮就能理解,但龐統卻未必能理解。那麼讓劉備感覺龐統不對心思的其實還有一件事。

    涪城之戰,劉備大獲全勝。玄德酒酣,顧龐統曰:“今日之會,可為樂乎?”龐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聞昔日武王伐紂,作樂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歟?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龐統大笑而起。

    我們看這段話,劉備一生最講究仁義二字,結果龐統卻說他不仁。劉備一生很少動氣啊,這次真是怒了,直接就把龐統逐出去了。結果龐統呢,大笑而起。

    龐統太狂,導致劉備對他心中更加不喜。

    劉備手下那麼多將領,沒有誰敢說他不仁。所以這個時候,劉備突然覺得,龐統不是一個自己人。心中生出一股凜凜寒意。之後,開始進攻雒城了。結果呢,魏延又不聽將令,跟黃忠爭功,導致整個戰局向著不利於劉備的方向發展。

    你來我往幾個戰役之後,劉備開始對龐統失去了信心。他已經有心召諸葛亮入川了。這,正是龐統最怕的事情。所以,龐統準備加速拿下雒城。恰好此時,諸葛亮來信了。

    信的內容大意是: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

    劉備說,我準備去荊州一趟,跟軍師詳細說說此事。龐統說,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凶事。統亦佔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蜀將泠苞,已應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

    那麼說,龐統到底懂不懂太乙數術呢?他當然應該懂。不過,此相是應在他的身上,他自己應該算不出來。這與諸葛亮七星燈延命是一個道理,他怎麼能算出來魏延闖帳呢。

    所以在這個時候,龐統堅決要求進兵。畢竟說,龐統是主帥。劉備雖然是主公,但也要聽主帥的。

    於是,黃忠、魏延為前部,龐統自為中軍,準備前往進攻雒城。

    這個時候,劉備做了一件事,直接把龐統送進了鬼門關。

    徐庶當時見劉備的時候,一見他騎的馬就說,此馬名為的盧,將來必妨一主。那麼現在,被妨的正主來了。

    劉備把自己的的盧馬贈給了龐統,然後目送他奔向鬼門關。心中也是甚覺不快。

    果然,埋伏的張任放過了前面的黃忠、魏延部隊,看見騎的盧馬的人過來,當成了劉備。一頓亂箭,射死了龐統。

    龐統死得時候年僅三十六歲,實在可惜,縱觀此人一生,才學的確不在孔明之下,但他的狂傲讓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始終不接地氣。這點與孔明還是有差距的。孔明也很傲氣,但天下大事盡在掌控,他傲氣中透著冷靜,雖然傲氣並不外洩,這叫不怒自威。所以沒有人敢不遵守諸葛亮的號令,魏延也不例外。可是魏延就敢不遵守龐統的號令啊,皆因傲氣外漏,反倒不為人敬重。特別是龐統在劉備面前大笑而去,這傲氣灑了一地,可就再也拾不起來了。

    拓展資料:

    家庭資料:

    一、從父

    龐德公,字尚長,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

    二、兄弟姐妹

    龐林,蜀荊州治中從事,後任魏鉅鹿太守,封列侯。

    龐山民,龐德公之子,魏黃門吏部郎,娶諸葛亮二姐為妻。

    三、子

    龐宏,蜀漢涪陵太守,死於任上。

  • 23 # 臨窗觀雪

    龐統之死雖然不是劉備直接造成的,但是劉備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來說,甚至可以說龐統之死劉備有難以推辭的責任。

  • 24 # 愛分享的窗簾人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龐統,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乃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的一名謀士,龐統和諸葛亮同是劉備帳下有名的謀士,兩人同為劉備效力。

    但是後來龐統在落鳳坡的時候遭到敵軍埋伏,龐統就此喪命了,龐統在臨死之前問:此地為何處?將士答:此乃落鳳坡,龐統當時就傻眼了,看來今天得喪命於此了。我號稱鳳雛,此地又叫做落鳳坡,這就是命。

    此時的諸葛亮在做什麼?諸葛亮負責鎮守荊州,諸葛亮難道不知道龐統此去的危險嗎?為何不加以阻攔呢?其實這就是諸葛亮故意為之。我們看《三國》的時候水鏡先生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而劉備把兩人皆收入賬下了,為何最終還會失敗呢。

    兩個當代的大謀士為同一個主子效力,都想要多表現自己的能力,故而思考沒有那麼周全,在加上兩人都想要爭個高下,所以必然會有一番較量的,兩人彼此都互相不服氣,你強我要更強才行,這樣才能讓主公重用。

    .龐統在取西川的時候基於表現自己的能力,給劉備出了上中下三個計策,而劉備選擇的是中策,龐統當時剛剛得到劉備的重用,心高氣盛,難免會有一些疏漏,在落鳳坡遭遇埋伏了而喪命。

    諸葛亮當時也有自己的私心,現在主公這麼重視兩個人,自己在主公面前的話沒有以前那麼重了,也沒有辦法掌控全域性了,遇到一些事情之後劉備也會找龐統商量,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所以諸葛亮也想把龐統給弄掉,這樣自己才能掌控大局。

    沒有想到龐統自己會把自己送上一條不歸路,這時候就算諸葛亮真的知道龐統會死,他也不會阻攔的,反而他會鼓勵。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所以諸葛亮和龐統必須要有一個被另一個幹掉的,不然根本就沒有辦法繼續全力輔佐劉備光復大漢的偉大夢想。歷史上是龐統死了,諸葛亮在幫助劉備打江山,如果真的是諸葛亮死了,你覺得龐統能幫劉備打敗曹操和孫權嗎?

    在我看來龐統的死和諸葛亮是沒有辦法分開的,諸葛亮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如果兩人真的是全心全意輔佐劉備,可能三國鼎立的局勢就大不一樣了。

  • 25 # 江濤濤歷史

    劉備攻劉璋,師出無名,龐統被劉璋軍殺死,劉備就有了拿下蜀地的名義了,可謂是興正義之師。龐統之死還存在尋死的較大可能,因為以龐統之智不會不知道落鳳坡是有很大危險的,他是以死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車主轉彎都不打轉向燈了?難道是素質越來越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