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親子成長手冊
-
22 # 牽牛花牽牛郎
陪伴是的目的:〈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當孩子長大之後,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再陪伴就是打擾!
小的時候陪伴,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大的時候不陪伴是為了不打擾!
第一,小學階段,學生玩心重,不自律,需要家長的陪伴監督。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興趣、意識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老師和家長就要拿出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教育。
上小學階段,很多孩子都不認真學習,對學習沒興趣,有時候都是老師和家長強迫學習,所以需要家長的陪伴。
我上小學的時候就特別不愛聽課,也特別不愛作作業,每次放學之後先看6:00中央臺的大風車動畫片兒,再看8點中央八的少兒節目,到最後了才磨磨蹭蹭草草的寫半個小時作業後,就困了直接去睡覺,不管作業有沒有寫完和對錯。但是我的家庭還特別重視學習,最後我媽實行了一個殘忍的手段,就是陪著我學習和寫作業,一直到寫完為止!
那個時候電力不穩,晚上經常斷電,家裡點著煤油燈或者蠟燭,母親就一邊做手工活兒,一邊陪著我寫作業,每次作業都寫到11點多,等寫完作業的時候,我的臉和鼻子都被沒有燈燻黑了…母親也困得趴在作業桌上睡著了,最後我看到後很心痛,然後就減少了看動畫片的時間!
第二,初中階段少陪伴,是為了讓孩子獨立、自律,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初中階段,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意識了,如果在小學階段兒家長教育的比較好,那到了初中階段完全可以獨立學習了!
初中階段,是養成自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關鍵階段。
我初中階段已經到鎮上學習了,離家比較遠,然後初中班的學生也比較多,老師和家長溝通較少,對學生了解的比較少,家長已經很難跟上學生的步伐了!
並且初中階段的孩子,不是家長那些諄諄教誨的話能促進學習的,而是要靠自己的自律和自尊心來驅動的,家長陪伴多了、嘮叨多了,反而會激發初中孩子的叛逆心理!
初中階段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還事無鉅細的幫他的話,會對他的自尊心是一種傷害。
所以,家長應該是少陪伴比較好,只要初中階段的孩子沒有養成一些壞習慣,沒有跟一幫學習不好的孩子混在一起,就不用過多的擔心!
第三,高中階段學習任務繁重,大部分家長不能在孩子的學業上給予指導,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打擾。高中階段的學習,應該是人生中最繁重的學習任務了,高中生天天處於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心情難免會有些煩躁。如果家長陪伴或摻合的話,很容易激怒了學生!
並且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時候,一定養成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家長很難在這些學習方面給予陪伴的指導,基本就成為累贅了!
高中階段家長也可以陪伴,但是主要是照顧生活為主,很多家長在高中附近租房子,主要是為了照顧孩子,而不是陪伴學習!
所以說,小學培養學習興趣要多培,初中培養獨立自律要少陪,高中自主學習要不賠!
-
23 # 隨性淡然
這個問題代表了好多父母的心聲,為人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時,學習和總結經驗,都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在教育工作中面臨的總總問題,也得需要我們做父母更多瞭解孩子心理的內在需求,根據孩子的階段性特點,做好相應的陪伴,才是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我自身有個五歲大的孩子,雖然也沒有經歷過小學,初中,高中,這幾個階段的陪伴,但是從自身而言談起,就更能理解真正的陪伴。小學階段的多陪
我們都知道,目前年滿六週歲的孩子,就可以升小學了,較過去的都提前兩年,雖然看上去,他們是小學生,但是心智成熟度還是不夠,因此對於剛升上一年級的小孩,更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不論是日常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因為小學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人格健全的完善,在這個重塑階段,我們得好好把關,這時候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
中學階段少陪中學階段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得心應手,加上身體的變化,他們在像成人邁進,但是心裡需要的是,更能被理解,被認可。因此在這個階段,作為父母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按你的要求來對待他們,尤其是生活上,他們不再是小小的他們,他們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你只需做他生活中的朋友,給予他最好的支援和信任,你會發現,其實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起來,是很輕鬆的,很愉快的。
高中階段的不陪高中階段一個充滿鬥志的階段,在這個充滿壓力的學習階段,還需得父母少說多做,因為你的少說,對現在的他們而言,就意味著相信他們可以獨立,而且獨立的很不錯。在功課方面,父母是幫不上忙的,不要高估你這幾年的知識積累,因為隨著時間流逝,你肚子裡所剩的東西還有多少,我們是最清楚的,所以不要在功課上大做文章,我們唯一做的就是,在他們最累的時候,輕聲的問候和心裡默默的祝福。
-
24 # 少兒心理課堂
您說的教育孩子“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有一定道理,但不絕對正確。
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特點,合理安排陪伴時間孩子小的時候由於身心發育不成熟,許多事情往往依賴家長才能完成,需要家長多陪伴、多關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的身心不斷髮育,越來越強大,其獨立性也越來越強,需要的家長陪伴逐漸減少,這完全符合人身心成長的規律。因此,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陪伴時間,小時候要多陪,長大後可以少陪但不是不需要陪。
其次,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合理確定陪伴時機孩子的心理發育如何,不能單純依靠年齡判斷,有的孩子早熟,有的孩子晚熟。對早熟的孩子就可以少一些陪伴和約束,對晚熟的孩子要耐心陪伴、悉心指導。並且,孩子的心理問題也不一定何時發生,家長要及時關注,跟進了解,即使比較成熟的孩子,產生心理問題時也需要家長陪伴與呵護。
第三,孩子長大後,依然需要合適的陪伴孩子長大後,看似逐漸成熟,獨立性增強,但是他們依然沒有真正成熟,依然尤其脆弱的一面,依然需要家長陪伴。不過,家長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做到尊重孩子的自由和隱私,不干涉孩子獨立自主處理自己的事情。這種陪伴也未必是身體上的陪伴,當不夠方便時,可以透過電話、網路或者一些特殊的約定,讓孩子感到家長就在其身邊關注著他們,給予他們心靈的慰藉和麵對困難的力量。
結束語總之,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陪伴不能單純以時間長短來衡量,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特點,採用合適的陪伴方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
25 # 五道口的顏學姐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這句話是大部分家長這麼做的,對不對呢?我表示有待商榷。
從孩子的生理發育來說,確實如此。
小孩剛出生時,他都認為自己跟母體還是一體的,時時刻刻需要跟母親在一起。等他慢慢有點懂事,有點意識時,會產生一種分離焦慮。就是小孩不願意和媽媽分開,見不到媽媽就情緒不穩,嚎啕大哭。有些人會認為這是孩子沒跟其他人接觸的原因,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醒悟到自己跟母親是兩個人。
雖然小孩在3~5歲時克服了分離焦慮,但他還是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大家要圍繞著他轉,他認為家長就應該陪伴在他的身邊。
上了小學之後,小孩才慢慢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能接納其他人,但對這個外部世界,他並不是很有熱情。
直到青春期,小孩才發現外面世界比家裡的小世界更有吸引力,而且更加渴望獨立。渴望獨立的第一步,就是跟母體,家長的聯絡要變弱,挑戰家長的各種權威,來達到精神上的獨立。
這是小孩心理的發育過程,小孩的身體和能力發育過程也是如此。
在小學時,小孩自理能力還不是很強,書包很沉,需要幫他背背;有時候還不太會整理書包,需要教他整理書包;剛開始學習,不懂學習方法,要稍微提醒一下作業等等,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都需要家長搭把手。隨著年齡增長,小孩這些能力就提升,到後來就不需要父母操心了。
因此,一般說來,要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
但這句話對不對呢?
我認為,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主要講的是時間上和具體事務上,在重大問題上,應該是年齡越大,家長的陪伴和建議越重要。
對小孩來說,生活很簡單,你隨便讓小孩瞎鼓搗,也鼓搗不到哪裡去。等年齡增長,人做決定對後續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比如,到高中,高考時,你能讓小孩一個人拿主意嗎?當然,我不是說父母幫著拿主意,而是父母也要把自己所知的資訊、曾經有的經驗教訓教給孩子,讓他少走彎路。
我的意見是,小學聽孩子的,不管對錯,到了高中以後,在生活上少陪,精神上多陪。父母需要跟孩子有更多的精神交流,混社會是門大學問,沒有書和學校來教這些,啟蒙只能靠父母。
大家覺得呢?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從孩子發展的歷程來講起。
1,陪伴的知識方面。
一般的家長對於小學功課是可以自己輔導的,但是對於初中的功課,有些家長可能已經力不從心了,對於高中的功課,更多的家長估計想參與已經參與不進去了。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小學的時候自己以前受的那點教育是足夠給孩子做輔導用的。並且孩子小時候學習的時候很多規律習慣,能力都沒有建立起來,這個時候家長給他們陪伴是為了讓他們更多的能夠自我成長,自我學習。但是等到初中和高中之後,孩子們如果可以自我學習了,這個時候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放手。如果你過多的參與了他們的學習,他們反而覺得不自在不自由。
高中面對的很大的升學考試壓力。每次都會面臨著模擬考試,如果一兩次考不好,你的一些評判和價值觀判斷會對孩子自我評價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不願意家長去參與他們的學習。
2,從交友的角度來說。
小時候家長就是孩子的保護傘,孩子到哪裡基本上家長都會跟到哪裡。家長陪伴孩子的肯定會多一些 。初中之後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同輩群體。他們更願意和同齡人同輩群體玩耍,而不是和父母粘在一起。高中時候基本上也都是青春期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也差不多是更年期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容易和年輕人產生不一樣的觀點。這個時候放手給孩子更多的空間,他們會感覺到更加的自由。
3,從孩子心理發展角度來講。
小時候的孩子是沒有秘密的,他們什麼東西事都願意跟大人去分享。但是隨著孩子不斷的長大,接觸人群的不斷增多,社會閱歷的不斷豐富,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願意和父母分享的,如果父母翻看他們日記或者是跟他們走得太近,他們反而覺得不安全。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道過程。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逐漸的放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能力。
親子關係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關係,作為父母,最明智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孩子終究是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廣大的空間在該陪伴的時候陪伴,該分離的時候分離,這樣孩子會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