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刑17

    1.秦始皇是追求長生不死的,他一直沒有做好自己很快死去的準備,所以暫時沒有明確繼承人立太子。

    2.秦帝國是皇帝絕對集權,有了太子會分去一部分皇權,秦始皇自然不願意立太子。。

    3.扶蘇相對比較溫和,和秦始皇的性子並不符合。而且他還多次犯言直諫,讓秦始皇不喜,認為這個長子優柔寡斷不夠狠,缺乏統御這個大帝國的能力,還需要歷練。

    4.也許是出於歷練未來繼承人的想法,秦始皇將扶蘇流放於北部長城,一方面讓他和帝國最強的北部軍團搞好關係掌握軍權,另一方面也是讓他見識戰爭的殘酷,增加殺伐果斷的能力。

    從事後來看,扶蘇即使是在長城軍團歷練多年,仍然不夠狠不夠果斷,甚至長城軍團的兵權也沒有完全掌握。導致一紙詔書,三十萬大軍保護下的扶蘇居然自盡而死!

    從這個角度看,扶蘇確實不是能統御大帝國的合格繼承人。

  • 2 # 歷史的波瀾壯闊

    他立的就是扶蘇啊,他死在第五次東巡途中,遺詔是傳位公子扶蘇,並且讓人通知扶蘇馬上回咸陽繼位登基,只是被趙高,李斯等人篡改遺詔,改立胡亥為王。扶蘇的為政思想和秦始皇不同,他覺得應該與民休息,並減輕徭役。這些觀點秦始皇雖不同意,但秦始皇知道扶蘇賢能,就是要傳位給扶蘇。可是傳位給扶蘇嚴重影響了李斯的地位,再加上宦官趙高想奪權,故而改遺詔,立胡亥。

    總的來說,秦始皇看人很準。可惜他死的太突然,給了趙高等人機會。

  • 3 # 史野縱觀

    1:長公子扶蘇性格比較任善,層多次勸解秦始皇儒家思想治國,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滿,

    2:秦朝商鞅變法洗法家思想取的成功,始皇帝比較認可法制理論。

    3:秦始皇一生比較迷信,追求長生不老,認為當時立繼承人為時過早,最後沒來得及

    4:秦統一六國,邊疆穩定是大局,扶蘇當時和蒙恬修築長城,秦始皇本身比較疼愛小兒子,所以還在不確定中去世

  • 4 # 虎嘯一生

    秦始皇在臨終前,曾口述,由趙高書寫一份遺詔,命扶蘇把軍權交給蒙恬,回咸陽繼位。之所以最終變成胡亥,主要是因為胡亥最後一次跟隨秦始皇出巡,且他的老師是趙高,他們倆為了自己的利益,說服李斯,篡改了詔書,最終扶蘇尊偽詔,自殺身亡。

    扶蘇在歷史上評價是非常好的。剛毅勇敢,信人而士。為人寬厚,有政治遠見,深得民心。當時,侯生,盧生,諷刺秦始皇暴戾,始皇帝大怒,捕捉儒學士子460人,準備坑殺,扶蘇認為,邊遠地區剛剛打下來,這些地區很早就受孔孟文化影響,坑殺儒士不利,始皇帝不聽,還把扶蘇發配到上郡去協助蒙恬守衛邊疆。也因此,嬴政死的時候,扶蘇遠在邊疆,給了李斯趙高等人機會。

  • 5 # 東方6710

    在歷史上,對扶蘇的評價是非常好的,如果在秦始皇之後,扶蘇執政,秦朝不會那麼快滅亡。扶蘇剛毅勇敢,為人有誠信,寬厚,有政治主見,深得民心。當時,侯生,盧生,諷刺秦始皇暴政,始皇帝大怒,抓捕儒學士460人,準備坑殺,扶蘇冒險勸諫皇帝。結果惹怒了秦始皇,被髮配到上郡去協助蒙恬守衛邊疆。在秦始皇死的時候,扶蘇不在身邊,給了李斯趙高篡改遺照詔的機會,最終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帝,逼扶蘇自殺身亡。

  • 6 # 是縹緲

    秦始皇首先沒有想到自己會死的那麼快,立扶蘇只是時間問題,不過還是被秦二世和趙高先入為主,並假召害死大公子。

  • 7 # DNF白嫖黨代表

    秦始皇不是不立扶蘇為太子,而是對自己太過自信了,他沒想到自己會死在南巡的路上,更沒想到李斯和趙高會篡改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並繼承皇位,那為什麼秦始皇不早點立扶蘇為太子呢?原因很簡單,這是對扶蘇的保護。秦始皇不想讓扶蘇過早的亂入到朝堂的紛爭中來,因為當時的秦朝以法治天下,而扶蘇崇尚得是儒家的文化,這樣的政治理念,如果過早的立扶蘇為太子,勢必導致他和扶蘇政治上的矛盾,這種矛盾在當時是無法調和的,這是兩種文化,無法在短時間內融合在一起,所以把扶蘇派往北疆,遠離朝堂。

    那秦始皇會不會想立胡亥為太子呢?我想秦始皇沒有這個想法,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胡亥是個什麼樣子,秦始皇心裡清楚的很,把胡亥帶在身邊,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替扶蘇擋槍的。

    看看扶蘇的老師是誰?蒙恬,蒙家世代為秦朝的軍事世家,蒙恬更是手握重兵,在秦始皇看來,有蒙恬支撐的扶蘇就算碰到些許麻煩,還是能夠順利解決的,

    而胡亥的老師是當時的趙高,再古代,宦官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如果秦始皇真的有心栽培胡亥就不可能讓他拜趙高為師了。

    但是,秦始皇沒有想到自己去世的這麼早,更沒想到李斯和趙高會背叛自己。而扶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趙高和李斯矯詔下選擇了自殺。而秦朝在胡亥的折騰下沒幾年就滅亡了!

  • 8 # 小灰讀歷史

    首先我們從歷史背景來分析。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思想的碰撞,誕生了很多很多優秀的文化。百家爭鳴的背後是百國爭霸。秦朝從秦孝公開始,重用法家思想,幾代國君的努力,從來沒有改變過。所以秦朝完成了中國首個大統一王朝。而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還有很多六國餘孽。皇帝希望他的後代中出現一個剛毅果斷的後代。以保證秦王朝的傳承。當時的扶蘇喜歡的儒家。大儒淳于越是扶蘇的老師。

    其次,和扶蘇關係好的蒙家。因為軍權。家族的重大實力在北疆。咸陽的三公九卿和扶蘇的關係都不太好,盟友比較少。

    再次,扶蘇母親早早的去世,宮中沒有為扶蘇說話的人,而它的競爭者胡亥的老師趙高是中車府令(位卑權重)。

    最後,扶蘇的性格比較軟弱。對於始皇帝這樣的千古一帝。不喜歡扶蘇的這種性格。在最後為了鍛鍊扶蘇的性格。焚書坑儒後讓去北疆鍛鍊。(還是很看好公子扶蘇的)但是日始皇帝死的太突然。趙高夥同李斯篡改詔書。留下了秦二世而亡。

  • 9 # 曉風吹散煙雨

    秦始皇當時已經感覺自己大限將至,他找來趙高,立下遺囑,讓扶蘇繼位。但是當時的扶蘇因為與秦始皇政見不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而之前趙高本就與蒙家不和,害怕扶蘇繼位之後對他不利,於是說服丞相李斯篡改遺詔,改立胡亥。又迅速逼死扶蘇,上書胡亥殺了蒙恬與蒙毅,而且嬴政骨血幾乎讓殘殺殆盡。最後趙高也殺死了李斯滿門,又加上胡亥寵信,成為獨掌大權的人。

  • 10 # 史無眠

    秦始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扶蘇立為了太子

    秦始皇死後,秦帝國是由殘暴寡情的秦二世統治的。秦二世主政後僅三年,便葬送了幾代秦王嘔心瀝血建立的統一王朝。世人皆感嘆秦帝國的曇花一現,甚至於惋惜秦帝國的命短。

    ▲秦二世胡亥

    秦帝國的滅亡確實與秦二世胡亥的胡作非為分不開。這一切的禍端其實是秦始皇沒有早早冊封太子造成的。

    秦始皇掃滅六國後,一直忙於各處巡遊。一是考察各地風土民情,二是到處宣揚功德,三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術。所以,秦始皇就沒有在王儲問題上多做考慮,這也為後來胡亥陰謀篡位,進而斷送大秦帝國埋下禍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宮平臺駕崩,死在了外出巡遊的路上。在秦始皇病重前,曾命中車府令趙高給公子扶蘇下詔書,讓扶蘇回咸陽參加葬禮並繼承王位。

    ▲公子扶蘇

    趙高並沒有將秦始皇的詔書下發給遠在邊關的扶蘇。而是等秦始皇死後,與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密謀改動秦始皇遺詔,將胡亥改立為太子。

    ▲中車府令趙高

    陰謀篡權的胡亥更是在趙高鼓動下賜死了公子扶蘇,同時又用卑鄙手段殘害了公子將閭、公子等十幾位王子。

    所以說,秦始皇不是沒有立扶蘇為太子,而是立的太晚了,以至於讓胡亥、趙高等陰謀篡奪。

  • 11 # 亙古懷念說史

    秦始皇沒有確立扶蘇繼承人的地位確實是秦始皇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犯下了一個巨大錯誤。

    由於執政理念不合,秦始皇嬴政和公子扶蘇二人的關係並不和諧。可能公子扶蘇各方面能力沒有達到秦始皇的理想要求,但是秦始皇本意是把扶蘇當做大秦帝國繼承人來培養的。

    在第五次巡遊全國之前,秦始皇就把公子扶蘇送到了蒙恬的軍中做參將。此舉看似是貶謫,實際上卻是對扶蘇的一種歷練。大將蒙恬可是當時大秦帝國最優秀的將領,其麾下也是久經沙場的長城軍團。

    但是讓秦始皇本人始料不及的是,他自己會在第五次巡遊全國時病倒,而且是一病不起。自負的秦始皇認為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旨意,於是在臨死之前讓趙高擬旨讓公子扶蘇繼承帝位。

    這恰恰給了野心家趙高可乘之機,趙高密謀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旨意該立了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新帝,同時命令大將蒙恬和公子扶蘇自盡。真正不敢忤逆秦始皇旨意的不是趙高,而是扶蘇和蒙恬,手握重兵的二人真的就自殺了。

    由此可見,秦始皇並不是不想把皇位傳給大兒子扶蘇,而是造化弄人,秦始皇嬴政不到五十歲就駕崩了,大秦帝國也錯過了平穩度過權力的機會。

  • 12 # 河東來

    秦始皇不立皇后、不立太子的確是一個千古之謎。

    分析起來,這首先是與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政治思想存在關聯,因為秦始皇與漢武帝一樣,都是為了反對道家貴族力量對皇權的侵蝕。

    所謂“焚書”,實際上就是焚燬的儒教祭司階層,也就是焚燬的道家為了訓導儒家而編制的經書,現在可以知道的中華民族的重要經書有四本:據傳道家精神領袖黃帝創作的帝王統治之學《道經》,表述儒教宗教威嚴的《樂經》,配合《樂經》進行表演的《詩經》,記錄儒教文化的《書經》(墨子命名為《尚書》),只餘下用於預測的《易經》不燒,因為秦始皇手下的法家大臣要用(基本就是原來的諸侯國國君資格擁有者、或者諸侯國原來遺留的貴族所用),所以“焚書”實際上就是“焚道書”,因為傳統道家是儒家的突然老師,老師的書沒有了,學生也當然學不到知識了,當然也就不至於危害帝王的統治。

    所謂“坑儒”,實際上就是坑殺掉儒教的核心領導勢力,而儒教的核心領導勢力是誰?是控制儒教運轉的道家核心方士,由於這些方士被誅殺,導致用於預測的《易經》再也無人可以看懂,《樂經》再也沒有人可以演奏,《易經》就成為了“化石書籍”,《樂經》也徹底失傳,所以“坑儒”實際上就是“坑儒教”。

    後來流傳下來的《詩經》、《書經》實際上屬於儒教的低端書籍,相當於是老百姓的普及本,並不是專業宗教經書,靠廣大遠離權力中樞的儒家進行背誦記憶才流傳下來,由於記憶力存在差異,就形成了不同的“今文經”版本。

    而道家貴族對帝王最大的控制就是源於後宮,後宮由皇后掌管,道家傳統學說講究“萬物負陰而抱陽”,對於帝王的權力,天然就要分一杯羹,“伏羲女媧圖”就清楚可見,作為帝王代表的伏羲負責對外族定“規則”,作為皇后的代表的女媧則負責對族內定“矩則”,周王朝講究樹立“禮儀之邦”,帝王負責教導“禮數”,皇后負責教導“儀數”,所以皇后有“母儀天下”的說法,概來源於此。

    所以秦始皇不立皇后,而事實上繁衍生育子女多人,並不是不近女色,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帝王的統治權力不至於與皇后進行分享。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第二個原因應該是為了“統一六國”。

    他長子扶蘇的母親是楚國貴族,如果冊立皇后,扶蘇就成為了嫡子,只能毫無懸念的往下傳,扶蘇的母親肯定不會看著楚國坐以待斃,說不定可能聯合楚國進行叛亂,那就不一定能夠統一六國,連秦國是否穩當的存在,也是一個問題了。

    為什麼扶蘇自殺前,看到秦始皇的旨意,根本沒有任何的懷疑,就是因為秦始皇根本沒有任何解禁楚國勢力的任何動作,一直都是執著的打壓。

    第三,是秦始皇原來有效仿秦孝公執政、其兄長嬴虔帶兵的想法,後來看到自己心目中的繼承人胡亥面臨年幼可能威信不足,需要殺人立威,就只有犧牲扶蘇了,這才是秦始皇的正常性格,扶蘇有深刻的瞭解,所以對秦始皇的旨意深信不疑,從這個角度上看,可能並不存在趙高鼓動胡亥下假詔書逼死扶蘇的可能。

  • 13 # 古遊老陝轉

    這裡面就有很多種說法,1,李斯、趙高改遺囑,說:秦始皇巡遊各國途中去世,這兩人就是擁立胡亥為帝。2,秦始皇讓蒙恬和扶蘇去屯田,就是皇帝要培養接班人,可沒料到秦始皇死在了巡遊路途,大臣怕國家動盪,剛好胡亥就在身邊,所以就立胡亥為帝。

  • 14 # 蟲演看世界

    別瞎說,秦始皇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哈哈哈。不過他依然是中國最偉大的皇帝,不是之一哦,是最偉大的!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馳道,建立郡縣制

  • 15 # 農村作者曹玉輝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秦始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扶蘇立為了太子。秦始皇死後,秦帝國卻是由殘暴寡情的秦二世統治。秦二世主政後僅三年,便葬送了幾代秦王嘔心瀝血建立的統一王朝。世人皆感嘆秦帝國的曇花一現,甚至於惋惜秦帝國的命短。

    扶蘇的性格比較軟弱。對於始皇帝這樣的千古一帝。不喜歡扶蘇的這種性格。在最後為了鍛鍊扶蘇的性格。焚書坑儒後讓去北疆鍛鍊。始皇帝死的太突然,趙高夥同李斯篡改詔書,留下了秦二世而亡。

    秦帝國的滅亡確實與秦二世胡亥的胡作非為分不開。這一切的禍端其實是秦始皇沒有早早冊封太子造成的。秦始皇掃滅六國後,一直忙於各處巡遊。一是考察各地風土民情,二是到處宣揚功德,三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術。所以,秦始皇就沒有在王儲問題上多做考慮,這也為後來胡亥陰謀篡位,進而斷送大秦帝國埋下禍根。

    第五次東巡途中,遺詔是傳位公子扶蘇,並且讓人通知扶蘇馬上回咸陽繼位登基,只是被趙高,李斯等人篡改遺詔,改立胡亥為王。扶蘇的為政思想和秦始皇不同,他覺得應該與民休息,並減輕徭役。這些觀點秦始皇雖不同意,但秦始皇知道扶蘇賢能,就是要傳位給扶蘇。可是傳位給扶蘇嚴重影響了李斯的地位,再加上宦官趙高想奪權,故而改遺詔,立胡亥。總的來說,秦始皇看人很準。可惜他死的太突然,給了趙高等人機會。

    在第五次巡遊全國之前,秦始皇就把公子扶蘇送到了蒙恬的軍中做參將。此舉看似是貶謫,實際上卻是對扶蘇的一種歷練。大將蒙恬可是當時大秦帝國最優秀的將領,其麾下也是久經沙場的長城軍團。但是讓秦始皇本人始料不及的是,他自己會在第五次巡遊全國時病倒,而且是一病不起。自負的秦始皇認為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旨意,趙高密謀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旨意該立了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新帝,同時命令大將蒙恬和公子扶蘇自盡。真正不敢忤逆秦始皇旨意的不是趙高,而是扶蘇和蒙恬,手握重兵的二人真的就自殺了。

    在歷史上,對扶蘇的評價是非常好的,如果在秦始皇之後,扶蘇執政,秦朝不會那麼快滅亡。扶蘇剛毅勇敢,為人有誠信,寬厚,有政治主見,深得民心。

    《扶蘇》

  • 16 # 小何讀歷史

    秦始皇生前不立扶蘇為太子一事,具體成因難以確定。但是《史記》記載,秦始皇病重是給扶蘇下詔,讓他還兵權於蒙恬,速回咸陽處理自己的喪事。為什麼不提前立太子,只能從史籍中分析,作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首先,秦始皇首創的政治制度,其實在老貴族中是有阻力的。如果提前立太子,可能會發生父子相殘的事情。公子扶蘇因為進諫“坑儒”事件,被貶上郡監軍。這件事情秦始皇的憤怒是什麼?多嘴挑戰了自己的權威?不見得是,史書記載,扶蘇多直諫始皇,而且秦始皇坑殺的是術士,而扶蘇進諫說的是山東儒生。這中間的微妙差異,有可能讓秦始皇覺得扶蘇被人當槍使,而只要扶蘇呆在咸陽,就可能有人從扶蘇身上下手,來挑戰秦始皇,也讓他覺得扶蘇還不成熟。

    其次,秦始皇13歲登基,21歲親政,22歲才獨攬大權。隨後又能一掃六合,鑄成千古偉業,自然對繼承人的要求也會高一些。史書載,公子扶蘇“為人寬仁”,從小又接受儒學得薰陶。而秦始皇當時奉行的是法家的思想,主張嚴刑俊法。所以他覺得扶蘇做為繼承人,過於柔弱,還沒有達到秦始皇心中對繼承人的要求。秦始皇所有皇子都未分封,也沒有具體官職,為什麼獨獨讓扶蘇去邊關監軍。要知道歷代皇帝最忌諱的就是,太子與邊關大將勾結。而蒙恬的邊防軍三十萬,可不同於地方的守兵,是聽令邊防主將的。所以我認為蒙恬就是始皇給扶蘇準備的基礎班底,順便讓他經歷戰爭的洗禮。

    第三:秦始皇晚年沉迷長生不老,一直尋仙問丹。他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步入晚年,所以帝國的繼承人問題還不是最緊迫的事情。

    一直以來,秦歷二世而亡……泱泱帝國,彈指間灰飛煙滅。大家都覺得很可惜,幻想著如果扶蘇繼位,是否大秦可延續得久一些。可是從扶蘇只見詔書就自殺這樣愚忠的行為,或許扶蘇確實沒有達到帝國儲君所必須的能力。

  • 17 # 西瓜七號

    以秦始皇嬴政的英明睿智,為何不事先立扶蘇為太子,當真令人匪夷所思。

    大秦帝國能夠統一華夏,是經過了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終實現的,其偉大的豐功偉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可是煌煌功業,竟在秦始皇之後,二世即亡,當真可惜。由此可見,守業更比創業難。

    秦始皇的兒女有二十幾人,為何不在生前就立下太子,這樣的話,即使嬴政驟然崩逝,也不至於讓皇權落入庸人之手,使得大秦帝國從輝煌走向沒落,而且如此之快。秦始皇一生都沒有立皇后,在古代立儲的問題上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既然大秦帝國沒有皇后,那麼也就是說無嫡子之分了,既然沒有嫡子,那就立長,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名滿天下,世人皆知其賢明,可是為何擁有雄才大略的嬴政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呢?當真令人費解。

    以扶蘇之才德,一旦即位為尊,那麼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大秦帝國絕對不會如此短命。可惜的是,秦始皇在生前沒有確立儲君,結果驟然崩逝以後,被太監趙高和丞相李斯給篡改了遺詔,立一個庸碌之輩的胡亥為帝,結果僅僅過了十五年,大秦帝國就轟然倒塌了。

    創業非常的艱難,秦國自商鞅變法伊始,每一代國君都是兢兢業業,為了統一華夏,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最終在嬴政時期完成了這一偉大事業,可惜的是,秦國太過於短命了,這個結果的是秦始皇不願看到的,但是他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吧。

  • 18 # 雪泥菌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秦始皇想長生不老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的故事,他當上中國歷史上的第1位皇帝之後。如果說天是老大,那麼他就是老二。他是整個天下最大的統治者,他想要一直統領整個天下,因此他想要長生不老。

    但是我們知道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我們一直流傳著秦始皇派徐福等人出海去尋遊仙丹的故事。據說這還與日本的起源有關。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想長生不老的人,一個想永遠統治自己帝國的人,怎麼會(在自己還年輕力壯的時候,後面確實立了扶蘇)立繼承人呢?如果立了繼承人,不就是承認自己會生老病死,不就是承認自己不能長生不老嗎?

    扶蘇的身世

    據一些古籍資料記載,傳說公子扶蘇的母親其實是楚華人。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考慮了,楚國是被秦始皇滅了的,如果公子扶蘇的母親,對秦始皇懷有恨意的話,那麼他就有可能暗中教育自己的孩子。

    因此我覺得秦始皇之所以在之前沒有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就是可能考慮到扶蘇的身世。

    扶蘇的性格

    在秦始皇的眼中扶蘇是一個過於仁慈的人。扶蘇的仁慈使得他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十分的高,我們從之後陳勝吳廣起義打著扶蘇的名號就可以看出來。

    在扶蘇的性格方面,我覺得秦始皇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可能有以下兩個小原因。

    ①他覺得扶蘇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十分的高,他佔有了民心,秦始皇忌憚他。因為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用嚴厲的刑法治國,必將會失去民心。

    ②秦始皇自己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他覺得扶蘇過於的仁慈不太適合當一個皇帝。

    時間上面

    以上幾點的內容都是在秦始皇年輕力勝的前提下的。其實秦始皇最後就是立了扶蘇為太子,只不過他的遺詔被趙高給篡改了。

    之前秦始皇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可能是由於扶蘇的資歷還欠佳,他想要讓扶蘇再去歷練。因此他佩服蘇軾鎮守邊疆,可是沒想到自己突然就死了。這才讓整個大秦帝國落入了胡亥的手中。

  • 19 # 知行史話

    秦始皇是歷史上很不一樣的一個皇帝。除了他統一了全國以外,他還有幾個讓人想不明白的事情:

    一是沒有立皇后;二是陵墓不確定;三是已知認為是他陵墓的朝向是東方;四是死亡之謎;五是不立太子。

    今天我們就說說他為何不立太子。我認為秦始皇不立太子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他認為自己不會死。這一點大夥不要覺得可笑。雖然秦始皇登基時就想好了秦國將從一世延續到萬世,但就如他相信秦王朝能有萬世一樣,他也認為自己不會死。

    一方面是他認為自己是天之選民,才能最終統一全國。另一方面,他身邊有無數的方士跟他說他不會死,說多了,大家都相信了。

    第二個原因,是他不想死。立太子,就會有一群人聚集在太子身邊,想方設法讓他早死。

    第三個原因,是他不想兒子們因為爭儲而互相殘殺。這樣的事情在戰國時期比比皆是。

    第四個原因,是秦國需要公子扶蘇戌守邊疆。如果立扶蘇為太子,扶蘇、蒙恬都將回來,邊疆缺人。

    第五個原因,是秦始皇不想這麼早立太子。他確實想立扶蘇,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是秦國最好的接班人。但扶蘇經常勸諫其父親,觸怒秦始皇,於是被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一方面讓他能成長,一方面讓他能立下軍功,獲取更多政治資本。

    最後要說明的就是,秦始皇其實是立了公子扶蘇的。他是在巡遊途中病逝的,死前詔令扶蘇即位。是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後,對他們不利,於是矯詔以始皇身份立胡亥為二世,同時賜死了扶蘇。

    所以,其實我們不必惋惜公子扶蘇沒有成為二世,要惋惜的是以秦始皇如此優秀的人物,居然也看不透趙高這個人。

  • 20 # 歷史風物誌

    您好,我來探討一下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 這個問題,其實史書上對這段歷史的記載雖然不算含糊的,但是個人覺得指向性有些強。秦始皇並沒有直接立遺詔來安排扶蘇繼位,但是也沒有說是讓胡亥繼位。那如果說秦始皇心目中的繼承人是誰?我認為是扶蘇,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看秦始皇舔犢的一面。

    究竟是失望至極還是恨鐵不成鋼

    史籍對扶蘇的記載是正面的,當然記載這段歷史的《史記》是西漢時期寫的,我們不知道司馬遷有沒有為漢室正名的個人因素在,畢竟漢朝作為第一個平民起義的存在,司馬遷又是漢臣,我們先姑且相信司馬遷記載的是客觀事實,在司馬遷的記載中扶蘇是一個非常重視儒生的人,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許多次的阻撓秦始皇,《史記》中刻畫的秦始皇的形象是殘暴、弒殺、獨裁的,但是細細想想,不論秦始皇是為了什麼焚書坑儒,但最終目的一定是為了穩固秦皇朝的統治,而扶蘇卻處處的阻撓,這對於霸主秦始皇而言,肯定對扶蘇是不滿意的,甚至可能在深夜惋惜扶蘇不懂他的雄霸和用意,最終扶蘇被秦始皇流放到了北方,表明上看這是對扶蘇失望徹底,讓扶蘇消失在自己眼前,但是秦始皇的兄弟成蛟,如果真是如史書記載,那秦始皇可能直接幹掉了扶蘇,假如秦始皇真的那麼殘暴,那能夠保持這份舔犢之情,沒有幹掉扶蘇,那更加顯得那麼的可貴了。

    再看秦始皇送扶蘇去的地方,送去的是大將蒙恬部隊,而且還是去監督軍務的,一個雄主如果真的是厭惡扶蘇,怎麼可能把扶蘇往部隊送?不怕他和下面的將領合謀起事嗎?所以秦始皇對扶蘇並不是失望徹底,最多恨鐵不成鋼覺得扶蘇太拖泥帶水,但絕對沒有放棄扶蘇,甚至可能父子自己有了某種默契,所以讓扶蘇去部隊歷練,史書記載扶蘇也確實很爭氣,很快就在部隊中穩住。

    秦始皇去世前的端倪說明他是要立扶蘇的

    《史記》記載: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沙丘(河北廣宗),史書的記載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兩點,一是秦始皇沒有忘記扶蘇,生病的人是最脆弱的,秦始皇在最脆弱的時候想到的是扶蘇;二是秦始皇是傳玉璽來安排繼承人,沒有直接的立遺詔傳位。但我們可以根據其中的記載看出秦始皇是要立扶蘇的,秦始皇將傳國玉璽交給扶蘇就說明了這點,要知道古時候傳國玉璽代表的意義是極為重大的,秦始皇出遊隨身攜帶,就說明玉璽的重要性。所以按史書記載我們並不難想到秦始皇的目的。

    扶蘇有沒有治國之才

    扶蘇是有治國之才的,不僅僅是史書對他的評價,我們可以看他的行事,先是去救儒生,在文壇獲得一定的名譽,多次的勸阻秦始皇,表現仁義,民間對他的期望肯定也很高,而他進入蒙恬的部隊後迅速取得了軍隊的之前,這說明了他的人格魅力極強。胡亥繼位後要賜死蒙恬和扶蘇,蒙恬就說了:

    很明顯蒙恬看出了什麼想要阻止扶蘇,但最終扶蘇選擇了自殺,這件事我們無需在多做分析,但可以看出來的是蒙恬擁有幾十萬部隊,按我們現在的猜測秦朝應該是有七、八十萬部隊,所以蒙恬擁有的是全國很大一部分的部隊,而這些部隊是都支援扶蘇的,只要扶蘇願意,他們就能“上京勤王”,雖然有互擁取暖的成分在,但也看的出扶蘇在部隊取得的影響力,也許這正是秦始皇安排他去部隊的初衷,所以扶蘇的治理能力是有的。

    結語

    我們不知道司馬遷是如何能夠知道蒙恬和扶蘇在軍中對話的,我們也不知道司馬遷怎麼知道秦始皇以玉璽為詔給扶蘇傳位,而且還沒有發出去這樣的事的,但是即便把所有的細節去掉,扶蘇去部隊歷練的事情應該是可以很清楚的被人們廣為知曉的。至於秦始皇最終對扶蘇是怎麼看的,到底有沒有想法改傳胡亥也就不得而知了,畢竟當時無論陳勝還是劉邦起義在那個年代看都是不符合正統的,是謀反,而以公子扶蘇的名義來起義名頭上更加的能讓百姓接受,而司馬遷作為漢室的一員,有沒有因此而過濾什麼很難說,不過以個人而言,我更認為秦始皇更疼愛扶蘇,安排他去部隊歷練,甚至是讓軍隊保護他平穩繼位。可惜扶蘇太過拘泥於小節,最終浪費了秦始皇的苦心安排,自殺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怎麼做最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