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聊一聊歷史

    秦始皇應該是打算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的,只是扶蘇的治國理念與秦始皇有點“背道而馳”。這可能讓秦始皇有些拿不定主意,所以秦始皇讓扶蘇與蒙恬鎮守邊關。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始皇帝有意傳位扶蘇,把秦朝的精銳部隊交給扶蘇。最大的失誤就是秦始皇突然暴斃於巡遊途中。使這一切成為遺憾。

  • 22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01.秦始皇真的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扶蘇繼任皇位嗎?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秦始皇在臨死之前,是有特意下詔,讓扶蘇從北方趕回來的。那麼,我們進一步去猜想,秦始皇為何要在這種關鍵時刻,讓扶蘇趕回來呢?

    這個背後的意思,應該很明顯,就是要讓扶蘇繼承自己的皇位。

    所以,秦始皇生前所看中的皇位繼承人,就是自己的兒子扶蘇。

    那麼,既然秦始皇非常看重扶蘇,為何在生前的時候,沒有明確表達出來,相反,還對扶蘇非常的苛刻呢?

    02.秦始皇對於扶蘇寄予厚望,才會對他要求更加嚴格。

    秦始皇其實是非常看重扶蘇的。

    從扶蘇被派往北方蒙恬駐軍之地,就可以看得出秦始皇背後的用意。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也就是說,扶蘇本來是想勸諫秦始皇,不要坑殺儒生,但是,秦始皇沒有采納,反而以此為由,將扶蘇派往北方蒙恬駐軍之地。

    我們試著去推敲秦始皇此舉,背後的用意。他是想讓扶蘇去邊境地區,多多磨鍊,體會底層將士的艱辛,藉以磨鍊扶蘇的心性,以便他將來繼承秦始皇的皇位。

    再一個,北方蒙恬的駐軍之地,有著蒙恬的30萬駐軍,而蒙恬將軍一向看好扶蘇,這也從側面證實秦始皇此舉,乃是磨鍊扶蘇,而非放棄扶蘇。

    03.秦始皇失策的兩個地方:一個是輕視了趙高的野心,一個是沒想到自己會死得這麼快。

    秦始皇是死在巡遊路上的,就連秦始皇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會死得這麼快,這麼突然吧。而且,秦始皇死的地方,也對秦朝的穩定,非常不利。

    秦始皇不是死在皇宮裡,而是死在巡遊路上。如果秦始皇死在皇宮裡,或許就不會發生趙高篡改遺詔的事情了。

    秦始皇低估了趙高的野心,他為了自保,真的會做出篡改遺詔的行為。這兩點,也是秦始皇的失策。

    04.總結:

    對於一個王朝來說,後續繼承人沒有被確立,就極易引發內部紛爭,不利於王朝的穩定發展。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也是在於秦朝二世皇帝的繼承人,在秦始皇生前,並沒有被確立。

    所以,在秦始皇的突然離世後,導致秦朝內部發生變故,王權的交接,出現問題。

    參考文獻:《史記》
  • 23 # 老沈講史

    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其中任何一個人如果做了其他的事情,或許就不會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其中最根源的還是在於太子的問題上,秦始皇遲遲沒有立太子,而明眼人也看得出來,除了扶蘇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是合適的接班人,秦始皇應該也明白這一點的,但是他為何一直都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呢?而到了最後關頭,自己臨死之前,為何又讓扶蘇主持自己的葬禮,如果說他不看好扶蘇的話,就不應該有這樣遺旨啊?

      千古一帝秦始皇輝煌的一生,做了不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其煌煌功業,赫赫武功一直激勵著萬千中華兒女。然則嬴政皇帝遲遲不立賢能長子扶蘇為皇太子,最終讓趙高、李斯二人陰謀立無腦小兒胡亥為帝,導致大秦帝國二世而滅,不亦悲乎?根據我的瞭解,對於秦皇不及時立扶蘇為太子的原因,及派扶蘇監軍的用心分析如下。

      嬴政皇帝勤於國政,舉凡大臣上書,邊關報書,從來沒有過夜的,都是當天批示完成。因此嬴政皇帝對於男女之事並不熱衷,但是男人對於自已的第一個女人,總是有記憶的。扶蘇的母親是齊華人,端莊賢淑,貌美溫順,是嬴政的第一個妻子,因此生下兒子後,嬴政給第一個兒子取名扶蘇,意為茁壯成長的小樹,對此子寄予了深深的厚望。

      嬴政不立王后,不立嫡長子的原因是為了秦國後續之君為賢君,從眾多兒子中擇賢而立,稱帝后不受其母親一族的脅迫,不受國家權臣的脅迫。這是嬴政從自已親政過程中及趙武靈王的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扶蘇少而聰慧,長而敏銳,人皆說扶蘇信人而奮士,剛毅而勇武,是大秦帝國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按理說,嬴政皇帝應該及時確定扶蘇的皇太子之位,因為嬴政皇帝四十多歲了,扶蘇也二十多歲了,早日確立儲君是國家長久的大事。但是在"焚書坑儒"事件中,扶蘇站出來反對嬴政皇帝的決定;對於國家千秋工程,扶蘇認為當緩緩圖之;對於六國復辟,扶蘇認為當徐而治之。這些政見上的不同,讓嬴政皇帝覺得扶蘇心志太過柔仁,作為鐵血大秦的帝王,當再加錘鍊。因此嬴政皇帝沒有及時確定扶蘇的皇太子之位,反而把扶蘇派到九原監軍。

      嬴政皇帝相信,扶蘇遠離朝局,可以避免朝廷的權力之爭,是保護扶蘇過早夭亡的重要手段。歷來儲君都事關國家安危,權臣往往會為儲君的爭位而各自站隊,最終弄成國家高層不團結,失敗的皇子免不了一死。

      嬴政皇帝派扶蘇去九原監軍,並非是放逐扶蘇,也不是監視蒙恬。因扶蘇的政見與當時的國政不符,故不能留在朝廷;但是嬴政又透過讓扶蘇掌管大秦最精銳的三十萬邊軍為手段,向世人宣示扶蘇的重要性。因此嬴政皇帝讓兒子扶蘇去九原監軍,其實是保護扶蘇,同時給扶蘇一個強大的靠山——蒙恬將軍。

      嬴政是從血火中拼搏出來的皇帝,深知六國復辟是不可避免的一場惡戰。以扶蘇之仁,必可糾正秦法的不足之處,寬政待民,讓天下百姓自安,如此則六國復辟成了無水之源,就算復辟也不能掀起大亂。如果六國復辟,那麼蒙恬將軍則會率精兵南下平叛,以蒙恬之能自能數戰平自反叛。

      蒙恬是嬴政皇帝的異姓兄弟,當年二人共同平息了嫪毐之亂,合力打敗了呂不韋,奠定了嬴政親政的基礎。嬴政敢於把三十萬最精銳的部隊交給蒙恬,就是君臣二人的心意相通,信任無比。蒙恬是大秦最後一個威望與實力俱在的元老名將,曾北擊匈奴,退敵七百餘里,匈奴對黑色的秦軍相當畏懼。

      嬴政皇帝把長子扶蘇交給蒙恬的用意就再明顯不過了。意在讓扶蘇于軍中錘鍊,在軍中要有威信,最重要的是讓扶蘇與蒙恬結成君臣同盟,共同支撐起大秦江山。對是自已太過急功近利的盤整華夏文明,導致民眾生活艱苦,已有民反的情形,嬴政皇帝寄希望於長子扶蘇繼位後改正這些政策。因此嬴政皇帝最後一次東巡楚越生病後,執意要北上九原,在自已死前明確扶蘇的皇太子之位,明確蒙恬的託國重任。

      然而華夏族多難,天妒英才,嬴政皇帝突然暴斃於沙丘行宮,留給扶蘇的詔書寫著"兵屬蒙恬,與會喪咸陽而葬"。最終趙高與李斯合謀改了詔書,賜死了大秦最後的希望——扶蘇與蒙恬。

  • 24 # 李飛叨

    秦始皇之所以沒有早立繼承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是他確信自己能夠長生不老,沒必要指定繼承人,第二是他始終大權獨攬,根本不希望出現另外一個權力中心,從而導致政局動盪。秦始皇的做法,在他活著的時候,的確保證了權力的高度集中,但在死後卻惹出了亂子,最終導致秦朝短命。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的兒子扶蘇、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和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三人的命運,歷來都使人惋惜,他們都和狠辣的父親不同,懷有仁慈之心(起碼從記載上看是如此),如果能順利登基成為帝王,必然會待民以寬,能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但可惜的是,這三個人命運都不好。

    秦始皇究竟有多少兒子,現在已經沒有明確的記載,人們所熟知的只有扶蘇和胡亥,扶蘇居長鬍亥為末。雖然在秦始皇時期,並沒有確定立嫡立長的制度,但秦始皇如果選擇繼承人,也必然會在二人中二選一。原因在於扶蘇長且賢,而胡亥最受寵愛。

    扶蘇生於何年、母親是誰這些資訊已不可考,到我們能夠明確一點,那就是扶蘇和他的殘暴父親完全不同,他繼承了父親的勇武剛毅,但卻反對父親的高壓政策。他認為天下剛剛安定,應該讓百姓們休養生息,不能逼迫太甚,這無疑會使秦始皇心中不滿。在秦始皇因為謠言而瘋狂屠殺方士時,扶蘇站出來勸諫他的父親,結果秦始皇大怒之下,將扶蘇打發到邊境,監督蒙恬修建萬里長城。

    這個舉動表面上看是對扶蘇的懲罰,但其實也是耐人尋味的。要知道,蒙恬手中有三十萬大軍,而扶蘇到了邊境之後,這三十萬人實際上就在扶蘇的掌控之中,以秦始皇獨斷專權的個性,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表示他對這個兒子還是很放心並寄予厚望的。懲罰或者僅僅是訓誡而已。

    秦始皇在巡幸天下之際,走到河北邢臺沙丘暴斃,臨終前遺命扶蘇繼位,也證明了他十分看好扶蘇,一直將扶蘇當做自己的繼承人。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早早指定扶蘇為繼承人呢?如果那樣,就可以完全避免趙高、李斯篡改遺詔之事,秦王朝在扶蘇的治理下,或許就不會二世而亡了。

    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秦始皇認為自己能長生不老,統治大秦萬萬年,根本沒必要立繼承人。秦始皇在長生不老這件事上,是下了大功夫的,這一點透過派徐福東渡尋仙,就能看出端倪,更何況還有不少的術士在為他煉丹。 一個已經派出大隊人馬去見仙人,同時還有大把丹藥等待服食的人,是絕不相信自己會死的。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指定繼承人嗎?

    其二,秦始皇雄才大略,政治智慧無疑是非常高超的,他必然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指定了繼承人,朝廷之中必然形成以繼承人為核心的隊伍,而這本身對於黃泉來說就是威脅。歷史上被立的皇太子,處於上有皇權壓制,下有小人作祟的困境,最後只能鋌而走險的不知凡幾。 即便秦始皇對於掌握大局有十足的信心,但畢竟這會造成政局的混亂。這顯然是秦始皇不願意看到的。

    基於這兩個原因,秦始皇沒有早早明確繼承人,這雖然保證了權力的集中,但同時也為後來的動亂埋下了隱患。在秦始皇死前遺命扶蘇繼位,但還沒等到派出使者去通知扶蘇,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他能管得了生前,卻管不了死後,趙高忽悠李斯一同作亂,擁立胡亥當了皇帝,同時假傳秦始皇遺命,令扶蘇自盡。

    扶蘇接到命令後就要自殺,但蒙恬對這個命令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並明確表示自己手中的三十萬大軍,可以作為撥亂反正的有力支撐。扶蘇雖然勇武剛毅,但卻也是迂腐之人,認為父親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於是最終自殺身亡。

    扶蘇的死,令很多人都感到惋惜。秦勝吳廣揭竿而起之時,宣傳的口號就是討伐不義的秦二世胡亥,因為他陰謀奪取了哥哥的江山。這雖然是宣傳,但同時也證明,扶蘇在民間的口碑是相當不錯的。

  • 25 # 微史論

    秦始皇駕崩時才49週歲(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而且他不是不立扶蘇為繼承人,我覺得是沒來得及。

    可以說始皇帝在去世前是沒有立儲的。我個人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就是始皇帝的功績太大了,後代裡沒有能夠企及者,也可以說始皇帝沒有特別滿意的,這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原因,不過隨著帝國的發展,始皇帝應該有意識,覺得打天下可以靠武力暴力,但是治天下不行,所以後面比較青睞於公子扶蘇,因為扶蘇性情比較溫和,不是暴虐之人。也正因為比較青睞扶蘇,所以始皇帝才會讓扶蘇去蒙恬軍營進行鍛鍊,學習掌握帶兵之道,這也是扶蘇所缺乏的。

    第二,始皇帝生前是沒有立皇后的,原因嘛歷史上有各種說法,這裡姑且不論。我們都知道沒有皇后,貿然立儲是很不明智的,皇后的兒子立為儲君是名正言順的,各方勢力都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非皇后的孩子立為儲君,那麼其他勢力將會不服,嚴重者可能引起動亂,我覺得這也是始皇帝讓扶蘇公子去軍營鍛鍊的原因之一,為其爭取政治資本。

    第三,始皇帝應該也沒料到自己會那麼早駕崩,身為千古一帝,面對大一統的帝國,心裡應該是很驕傲但也會唏噓的,畢竟歲月不饒人,終有一天會逝去,所以始皇帝命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藥。可以說,始皇帝的駕崩,讓他本人猝不及防,讓秦帝國猝不及防,結果死後沒有明確的儲君,導致了趙高和李斯為了自身利益,假傳詔書,擁立胡亥,處死扶蘇,也為秦帝國二世而亡埋下隱患。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我喜歡讀史,

    熱衷在歷史中學習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怎麼做最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