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蒿草之下有蘭香

    林黛玉焚稿斷痴情發生在《紅樓夢》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孤高傲視、冰雪聰明的林黛玉至此走完了她短暫淒涼的一生。焚燒詩稿是為了“斷痴情”,徹底了斷與寶玉的愛情;表明她對人世的絕望,也表現了林黛玉堅貞剛烈的個性。

    斷痴情:

    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是《紅樓夢》的重要內容和看點。 “木石前盟”、還淚說,二人愛情早已註定。 黛玉敢於反抗封建禮教、追求真摯純潔的愛情。她第一次見寶玉,出人意料的一句話,“這個哥哥我曾見過”,把寶玉引為知己。在賈母處一起吃住,可謂青梅竹馬。起初,她只心中想,不敢明確表白。當寶玉用《西廂》曲詞“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向她吐露衷腸時,她還滿臉通紅,佯裝氣惱。這時的寶玉,對寶釵、湘雲都有好感,這使她無法容忍,常揉眼抹淚,生出不少波折。但是,當她無意中聽得寶玉說“林妹妹就不說這樣混賬話,若說這話,我也和他生分了”時,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喜的是自己眼力不錯,得一知己;驚的是寶玉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自己,竟不避嫌疑。嘆的是,你寶玉既為我知己, 何必又有金玉之論?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何必來一寶釵呢!悲的是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卻無人為自己主張…… 此後,她不再吃醋,少了吵鬧和猜疑,開始心心相印,互相關懷,私定木石之盟,決意長相廝守。 黛玉多愁善感,常以淚洗面。命運的坎坷、寄人籬下的苦楚、愛情的沒有著落,使她鬱鬱寡歡,淚水漣漣。那飽含憂愁和哀怨的淚水,從秋流到冬,從春流到夏! 黛玉生性清高孤傲,說話刻薄,愛使小性兒。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何人對她稍含輕視之舉,或言語暗含譏諷,她便鋒芒畢露,用“比刀子還厲害”的話予以回擊,以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如周瑞家的來送宮花,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令送者難堪無比。 黛玉的性格缺陷是多疑好妒。在她看來,不管是薛寶釵的金鎖,還是史湘雲的金麒麟,都是對她愛情的直接威脅。即便寶玉不為所動, 她仍心存猜疑、不斷試探。她曾對寶玉說:“我很知道你心裡有‘妹妹’,但只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給忘了。”一次,因她又提“金玉良緣”,氣得寶玉“下死力砸玉”。 當無意中聽傻大姐說寶玉要和寶釵結婚後,她萬念俱灰、一心求死,最後寶玉和寶釵成親之夜,黛玉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臨死前她燒掉了詩稿詩帕,因為黛玉的詩稿中包含的是往昔她和寶玉朝夕相伴在一起的溫馨記憶,她懷著對寶玉的深深愛意痴情而寫下了這些詩作,所以這些詩其實是黛玉心中對她和寶玉之間愛情的一種承載,而焚化這些詩稿對她而言自然就等同於自此斬斷對寶玉的痴情了。

    林黛玉為情而生,亦為情而死,愛情在黛玉心裡只有一個選擇:要麼生存,要麼毀滅,沒有其他路可以走。當她的愛情破滅時,她絕不苟活,不僅要毀滅身體,還要毀滅與愛情相關的所有物件和詩稿。這就是黛玉的命運,為還淚而來,淚盡而亡。

    剛烈果敢的個性:

    前有尤三姐後有林黛玉,林黛玉雖是一個弱女子,“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但她如尤三姐般個性剛烈。大觀園試才,寶玉順利過關,小廝們把寶玉身上戴的配飾一搶而光,黛玉以為她給寶玉做的荷包也被搶走了,氣得把給寶玉做一半的香袋鉸壞了。清虛觀打蘸後,寶黛鬧矛盾,襲人是看在玉的穗子上,也不能摔玉,黛玉一聽,拿起剪子將穗子剪斷。

    林黛玉剪她給寶玉做的小物件,是害怕"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希罕 "。黛玉認為,你不稀罕便罷,她在愛情上絕不拖泥帶水,委曲求全。她曾經說過:“要惱,就撂開手”。既然要撂開手,就斷得乾乾淨淨,不留下任何東西,讓彼此藕斷絲連。所以,臨死前林黛玉才會焚燒詩稿,表現了她剛烈果敢的個性。

    對人世的絕望:

    林黛玉生於貴族之家,又是獨生女,從小父母對她的寵愛自不待言。然而不幸的是五六歲母親就病逝,幾年後父親也死去,成為孤女,在賈府寄人籬下,時常傷感落淚。最疼愛她的是賈母,老年喪女的賈母把對女兒的思念轉化為對外孫女的疼愛,悉心照料。然而在賈母心中,外孫女的分量終究比不上孫子賈寶玉,為了賈寶玉的未來,賈母做主讓他迎娶薛寶釵,在黛玉病重時,賈母說了一番話:"我看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他,只怕難好。你們也該替他預備預備,衝一衝。或者好了,豈不是大家省心。就是怎麼樣,也不至臨時忙亂。咱們家裡這兩天正有事呢。":"我方才看他卻還不至糊塗,這個理我就不明白了。咱們這種人家,別的事自然沒有的,這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林丫頭若不是這個病呢,我憑著花多少錢都使得。若是這個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沒心腸了。"賈府上下,看見賈母對林黛玉感情淡了,也漸漸看望的少了。寶玉絕情,賈母不喜,眾人疏遠,林黛玉對人世徹底絕望,焚燒詩稿,斬斷與塵世最後的牽繫。

    紅顏薄命, 美人已逝,那個唱著《葬花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美麗女子雖然離我們遠去,但她光輝耀眼的形象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

  • 22 # 藍珂兒的詩與遠方

    林黛玉因為母親亡故,投奔到外婆家,沒幾年她父親也去逝了,她徹底寄居在日浙衰落的賈府。雖然賈母寵她,寶玉愛她,姐妹們尊敬喜歡她,可寄人離下的生活和先天病症讓她變成生性敏感,言語刻薄,愛哭哭啼啼喜歡耍小性子的千金小姐。她生性聰敏,文學造詣極高,寫得一手好詩,這些詩大部分是感懷身世、抒發情感的經典作品,

    林黛玉筆下的詩我記得一些,比如

    詠絮的詩: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掩留。

    菊花詩: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海棠詩: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桃花詩: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當寶玉娶了寶釵,黛玉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病情惡化,不久於人世,她之所以焚詩,是因為寶玉負了她,她心裡怨恨寶玉,想要把和寶玉的一切情感記憶化為灰燼,來實現質本潔來還潔去的願望。她只當寶玉負了她和當初的諾言,這些詩不可能留給寶玉。

    二、因為封建禮教對大家小姐的要求是三從四德,婚姻大事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決定,不允許自由戀愛私定終生。她和寶玉的感情是封建禮教所不能接受的。再者清末對貴族小姐的要求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們只要會針線活,能管理安排家裡大小事務,認識幾個字就可以了(將來像王熙鳳哪樣管家)。她作為千金小姐,文學修養那麼高,詩寫得比她本人還漂亮,這就犯了禁忌,不為當時社會所容,所以不得不焚詩。

  • 23 # 宛如清揚

    林黛玉為什麼在臨死前要焚燒詩稿?為什麼不留給寶玉作為念想?

      因為各種原因,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曹雪芹寫的林妹妹的結局了,雖然知道是個悲慘,但她到底怎麼想寶玉,咱們不能妄猜具體。高鶚給她安排的是寶玉寶釵成親,而黛玉焚稿魂歸離恨,咱們一起回顧一下:

      林黛玉從傻大姐那裡聽到了寶玉成親,新娘卻不是自己的訊息,以後就再沒有好過了,雖然紫鵑不斷勸說,但於事無補,黛玉的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她終於熬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這一天,她讓紫鵑雪雁扶自己起來,瘦得一把骨頭的她根本坐不住,兩邊的軟枕靠著,紫鵑倚在她身邊,她也只能是狠命地撐著,讓雪雁拿來詩本子,箱子裡的舊帕,那年寶玉被打後題過詩的,她死命扯,哪裡扯得動,於是她示意她們拿來火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絹子扔進了火盆,詩稿也撂了進去,一把火全給燒了……(網路圖)

      林黛玉是才情卓越的下凡女仙,她做了許多詩,她和寶玉的感情特別深,可是她臨走,為什麼不留給寶玉作為念想,哪怕就是一首兩首的呢?

      高鶚的續作,是不是參考了曹雪芹原意,咱不清楚,但就情感而言,我個人覺得焚燒詩稿,很合乎黛玉的性格。林黛玉是什麼樣的性格呢?在我眼裡,她是那種典型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型別,為了愛,她可以付出生命,如果寶玉值得,她不會在乎什麼雜七雜事的事情,什麼林家的家產,什麼兩人是不是過得下去,什麼男人必須以功名為第一要務,什麼他人的冷眼,她都可以不計較,只要寶玉的心在她那裡,為了寶玉,她可以付出一切。

      可是,知道寶玉要成親了,新娘卻是薛寶釵,她心裡怎麼想?賈家人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後她又要如何自處,或許這些她都沒想過,她想過的,就是寶玉到底是不是清醒的,在這件事情裡,他是怎麼想的,以寶玉的性格,如果不願意,應該早就鬧翻了天吧?可是,自從她病重了,卻什麼都沒有,代表了什麼?

      林黛玉的心裡,記著的,始終都只有一個寶玉,她的要求不算高,求的就是寶玉的真心。寶玉雖然無數次發誓,說自己的心在她那裡,可如今看來,一切成灰。什麼從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馬的感情,什麼她死了他要出家,什麼心裡只有一個妹妹,統統都是假的,什麼讓她放心,放的什麼心?怎麼放心?就是把她從寶二奶奶的位置上擠下來?如此,黛玉對寶玉,怨是肯定的。恨,多少也是有的吧。

      林黛玉出身大家,侯門千金,從小金尊玉貴,就是在賈府生活多年,物質上也沒有差別待遇。可是,她的心裡,失望也是有的,她一個小姑娘,寄人籬下,失了依仗,能怎麼辦呢?飄萍,落花而已,就這樣,東西的留與不留,其實並沒有什麼差別。她的悲觀情緒,其實一直都在,從未遠離。而同時,她的身上,有一種難得的天真率真,得之,她幸,不得,也不妄求。寶玉既已成親,那就不要再叨擾了吧,自己乾乾淨淨地離開,也挺好,實現“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心願。

      淚已還,情已了,走了!

  • 24 # 萌果子文化解讀

    林黛玉為什麼在臨死前要焚燒詩稿?為什麼不留給寶玉作為念想?

    我認為,林黛玉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她對賈寶玉的愛多於怨恨!具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第一個,來自林黛玉的怨和恨。

    正所謂,愛有多深,恨就有多重。

    林黛玉焚燒的這些詩稿舊帕子,從無到有,是她和賈寶玉二人情愫暗生,兩情相悅的見證。

    在林黛玉看來,自賈寶玉和薛寶釵定下婚約起,她和寶玉的愛情就結束了。

    既然他們的愛情結束了,那她二人的緣份也就盡了,既然這樣,那她還留著這些詩稿舊手帕,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都隨著她一起去了。

    焚燒詩稿除了林黛玉對寶玉的怨,也是林黛玉在這個世上,發出的最後一次吶喊,是她對世俗風刀霜劍的憤慨,對自己和寶玉愛情的一種祭奠!

    四季如春的大觀園,人多熱鬧的賈府,在她眼中,就是一座愁城。而在這座愁城裡,唯一能讓她感到溫暖,慰藉的,恐怕就只有賈寶玉了。

    然而,當她這個溫暖也拋棄了她的時候,我想當時的林黛玉,除了怨和絕望,在她內心深處也是會有恨的!

    第二個,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愛。

    在愛情的世界裡,從來都不會只有簡簡單單的恨,林黛玉也是一樣。她對賈寶玉除了有恨有怨,更多的還是愛。就如倉央嘉措形容的那樣: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我想林黛玉在焚燒詩稿時,除了上面我剛說的怨恨之外,更多的還是【愛】!

    在林黛玉看來,自己從一開始的與寶玉相遇,相知,再到後來的相戀,相愛,這些都是曾經發生,不會改變的事實。既然自己已經和他愛得這樣深了,那麼自己與他分開後,就要與他斷情,免得留下那些詩稿,讓活著的寶玉看著,成日裡飽受相思之苦!

    (林黛玉對寶玉的感情在《紅樓夢》的前40回中,我們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不論是寶玉捱打,黛玉心疼哭的眼睛都腫了,還是為了“金玉良緣”多次和寶玉吵架拌嘴,等等)

    我想這就是林黛玉臨死前要焚燒詩稿,不留給寶玉作念想的原因之一。

    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

    若她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襲人和湘雲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賬話’。”——第三十二回

    巧的是,這番話正好被窗外的林黛玉聽到了,當時林黛玉的反應是: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悲又驚又嘆......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知己,奈我薄命何!

    從上面這段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林黛玉早已對自己和賈寶玉之間的愛情,有了清醒的認知,她知道自己的病有多嚴重,也明白終有一天自己可能要先走。

    所以這麼聰明的她,怎麼會不清楚寶玉對她的感情呢?

    只是清楚歸清楚,當真的有一天,寶玉會娶別人時,她還是難以接受,只不過,這時的她,對寶玉的感情【雖然有恨、有怨、有傷心、有絕望】但終究還是愛多於恨。

    總結:綜合以上原因,我覺得黛玉會在臨死前焚燒詩稿,不給寶玉留念想的主要原因有:1.祭奠自己和寶玉的愛情。2.林黛玉對寶玉除了怨恨還有愛。畢竟她知道寶玉對她的愛是真心的!

    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以及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

  • 25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黛玉死時,正是寶王與寶釵結婚之時。黛玉傷心至極,焚燒書稿的意思是:你無情我無意,我的一切在你那裡都不留痕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了二胎去做全職媽媽,你認為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