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襄樊之戰徐晃擊敗了關羽,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的結局。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4312419

    如果以一場戰役評價誰的指揮作戰能力更強的話,那麼漢中之戰,劉備就比曹操更強,赤壁之戰,孫權就遠勝曹操了。因此,僅僅在襄樊之戰徐晃擊敗了關羽,並不能說明徐晃比關羽更強。

    1、當時徐晃連續得到幾次增援,實力較剛到宛城時有很大提升,兵力至少有兩萬人,戰鬥力和士氣也都很高。而關羽在襄樊雖然有超過三萬人的正規軍,但三萬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水軍,且陸軍由於要圍兩座城,能用來打援的機動部隊應該不多(從首戰失利後關羽親自出馬也只能調動5000人可佐證),且戰鬥力由於軍隊連續作戰過於疲勞要打折扣,因此,參戰蜀漢軍隊的實際數量,質量都不會強於徐晃軍。

    2.徐晃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此戰徐晃先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漢軍後路。蜀漢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兩面連營,漸向圍城蜀漢軍逼近,徐晃軍營距關羽所圍僅三丈。曹操又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悉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另屯有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被徐晃擊敗。徐晃趁勝追擊,衝入蜀漢軍圍內,蜀漢軍戰敗,很多自投沔水而死。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這裡三國志估計吹牛成分不大,可以看出這一仗徐晃確實打得很好。

    3.關羽內部問題,lz應該知道當時孫權同志在幹什麼,我就不提了另外說一下,此戰並非徐晃大勝,撐破天也就是擊潰了關羽的陸軍,水軍還在,要不是孫權同志幫忙,仗還指不定打到什麼時候。不過說實在的,單就這場戰鬥而言,徐晃表現確實比關羽強

  • 2 # 奇蹟歲月

    關羽沒你們說的那麼神,歷代帝王抬高關羽是為了讓臣子們更忠心。關羽乃好色之徒,曹操破呂布時想要大美女秦宜祿,被曹操搶了後,被氣的離曹操而去……華雄是孫策殺的。顏良是張遼關羽共同群殺,文丑確是徐晃殺的。過五關斬六將殺的全是無名小卒。樊城之戰曹仁守城只有3000兵馬,關羽都攻不下。于禁龐德來後,關羽連龐德都打不過。老天幫關羽下暴雨絕了堤,淹了七軍……徐晃來後關羽敗走,後被李忠所擒。

  • 3 # 夢筆生花50

    關羽敗走麥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樊城久攻不克,軍心疲憊,再加上關羽右臂中毒箭,士氣更加低落。其次,關羽打樊城時,呂蒙已偷襲荊州,並將得手的訊息告知了曹魏。所以就有了徐晃在陣前對關平說的那話:關於賢侄,汝荊州已被東吳奪了,你還不知道嗎?這跟後來呂蒙用的瓦解軍心計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三、關羽自身原因佔主要因素。因為水淹七軍大勝而飄飄然,完全不把敵人放在眼裡。你說,手臂受傷,醫生告誡需靜養百日放可痊癒,他偏要逞強,說什麼若得樊城,便可長驅大進,直搗許昌。而全然不曉士氣低落乃行軍打仗的大忌。他不能識人,在離開荊州伐魏時,應留下得力的人選。王甫曾舉薦趙累,他沒有采納。還有,傅士仁和糜芳就不應該留在荊州,他倆剛受責罰,難免心生怨氣。當然,敗走麥城的主要原因是關羽違背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導致腹背受敵。至於徐晃贏了這一仗,是因為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有魏吳的統一戰線,有源源不斷的兵源補充,有對手計程車氣衰落,想不勝都不行。徐晃比關羽強嗎?不!關羽的那些值得誇耀的資歷徐晃望塵莫及。

  • 4 # 沈淪

    按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命曹仁討關羽。同年初冬,侯音叛魏投漢,旋即被曹仁擊滅。第二年,關羽將曹仁滿寵等人分割包圍在樊城襄陽兩地(過程不祥,曹仁只剩餘數千殘兵,應是慘敗)。此時于禁龐德徐晃奉命增援。于禁率曹魏中央軍主力試圖解圍,遇大水全軍覆沒,被俘三萬,俘虜被送回荊州。這時徐晃也距離樊城不遠,不敢救援。待曹魏援軍雲集,徐晃才以數萬兵力出擊擊破關羽五千機動兵力並解圍樊城(注意此戰前徐晃將孫權降書射入蜀漢軍大營,關羽猶豫不定)。此時襄陽仍然被圍,曹魏沒有水軍,對關羽無可奈何。估計關羽以三分之一的荊州約三萬軍隊,對抗了10W+的曹魏軍隊並打成僵持(圍殲了至少六萬),戰鬥力爆表了。對比陸遜,三分之二的荊州只能防守,出擊則被暴打。

  • 5 # 姚小貳

    關羽跟徐晃作戰時,第一,關羽軍人數不多,要分兵圍城,還要分出水軍封鎖漢水!第二,關羽軍連續作戰,屬於疲憊之師!第三,徐晃將孫權要自己關羽後方的書信射入了關羽陣中,造成關羽軍心不穩!第四,關羽軍糧草告急,還帶了三萬曹軍俘虜的累贅!第五,徐晃雖然解了樊城之圍,但沒辦法渡漢水解襄陽之圍,因為曹魏水軍在赤壁之戰時就損失殆盡了,關羽拿下襄陽只是時間問題

  • 6 # 東籬吟

    無稽之談,關羽主要是四面楚歌,心智已亂,又箭瘡發作,四面強敵,兵敗如山倒,前無糧草,後無援兵,你以為關2爺是戰神轉世啊?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徐晃也算是個角,打個比方,如果兩個人的武功差不多,但一個養精蓄銳,一個重病在身而且飢寒交迫,你說那個能贏呢?呵呵,這也就是大家沒事,找個話題,擺一下龍門陣而已!

  • 7 # 在水一方122097561

    徐晃只是乘人之危,他怎能和關公相比,想當年關羽正在巔峰之時,曹將中哪一個是他的對手,顏良文丑何其勇,曹將哪個能與之交鋒,還不是被關羽秒殺。每個人都有敗運之時,關羽就因為高傲的性格,輕視了東吳的兵將,才導致丟失荊州,敗走麥城。徐晃也只是乘人之危,並不是他本領比關羽強。

  • 8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很多人因為看三國演義的緣故,會把古代戰爭想象成戲臺式的兩人單挑定勝負,而後勝者一方一揮大刀,小嘍囉們掩殺的場景。實際上這種戰爭情景,在真實的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在瞭解了這一點之後咱們來看歷史上的徐晃與關羽(因為不是演義小說,所以不扯單挑)。首先要說關羽與徐晃的交情,老徐出自山西洪洞,老關則出自山西運城,兩人多少有些老鄉情結。因為整部三國中,山西的名將並不算太多。還有一個是張遼,你是認真看過三國,會發現這三人關係都很不錯。

    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曹袁大戰初期,山西三人組都有出色表現。白馬之戰,曹軍的先鋒就是張遼和關羽二人,自然立大功的是關羽,刺死了顏良。而隨後的延津之戰,文丑在亂軍中被殺,演義寫成依舊是關羽的功勞,但從三國志看,徐晃的功勞可能更大,並因此提拔為偏將軍。而在決定官渡大戰勝負的時刻,曹操詢問誰可以擔當襲擊烏巢的重任,荀攸推薦的人,正是老徐。此後帶領幾千騎兵攻打袁軍糧草營地,打敗韓猛之人,正是徐晃。所以,徐晃在此時晉升為都亭侯。這個爵位,與關雲長的漢壽亭侯相比,整整低了兩級。都亭侯之上是都鄉侯,再往上才是亭侯。但就知名度而言,關雲長此時的聲望並不比徐晃高多少。

    真正的差異是在關羽投奔劉備陣營之後,尤其是在劉備、諸葛亮相繼入蜀,關雲長成為劉備陣營主持荊州的一方主帥之際,他便成為了三方勢力均衡的重要籌碼。自然,在曹操平定河北的大戰中,徐晃也立功不小,打破袁譚、北征烏桓的白狼山之戰,張遼和徐晃都有參加,徐晃在戰後晉升為橫野將軍。此後的赤壁之戰,當曹操撤退之時,徐晃受任與曹仁一起守江陵。當然,這一仗其實沒打好,最終江陵丟給了周瑜。

    隨後,徐晃便被調到山西,跟隨夏侯淵平定了太原附近的叛亂,隨後又在對付馬超的戰爭中,向曹操提出分兵渡過蒲坂津截斷馬超後路的計劃,正是這一步,成功挫敗了馬超割據關中的圖謀。此後,徐晃一直是夏侯淵的副手,曹操平定張魯後,徐晃就鎮守在陽平關,劉備進攻漢中之際,曾被徐晃打敗,死傷很多,曹操特別賜予徐晃符節。

    當然,因為夏侯淵的戰術錯誤,漢中最終還是落入了劉備之手。也就是在此後,關羽大舉進攻荊州北部,曹仁、于禁、龐德都被打敗,曹操一度打算遷都,幸好被司馬懿和蔣濟阻止,此時徐晃帶領一支新兵組成的軍隊援救曹仁,難度很大。

    然而關鍵時刻,徐晃顯示出智勇雙全的特點,他一方面修築長塹,假裝要切斷關羽後路,迫使關羽的分支部隊燒營撤走。隨後徐晃更採取步步為營的戰術,逐漸向關羽的圍城大本營迫近,恰好此時曹操發來孫權即將襲擊關羽的密信,徐晃便將其射入關羽營中,逐漸瓦解了關羽部隊的軍心。這個時候,關羽不得不出來與徐晃對戰,在開戰之前,據說關羽徐晃二人曾聊了一段人生,感慨世事無常,也就在關羽沉浸在往事之際,老徐突然發飆,宣佈軍令,誰殺了關雲長,賞金千斤。頓時關羽震驚責問,但老徐的回答卻很冷靜:“剛才聊的是個人的私情,現如今就是公事了!”

    隨後,徐晃便發起立下一世威名的攻堅戰,面對久已成名的關羽,他毫無膽怯之意,先是在野戰中打敗關羽,之後又在攻堅戰中攻入關羽防禦極為嚴密的深壕、鹿角防線,一舉斬殺關羽部將胡修、傅方。關羽根本就無法抵禦他的突擊,以至於最終只能撤圍退走,樊城圍解。

    其實,曹操此時對徐晃並不放心,他特地徵調張遼前來支援,但事實是,張遼未到,關羽已被徐晃擊退。正因為這個緣故,徐晃凱旋之際,曹操親自出營七里迎接,更設宴為之慶功,更毫不遲疑地告訴徐晃:“襄陽、樊城得以保全,是將軍你的功勞!”所以,從實績來看,徐晃是戰勝了關羽的人。自然,不可否認,關羽對後人的影響遠勝于徐晃,這便是另一個話題了。

  • 9 # 頭上朗月

    其一,所謂雲捲雲舒,潮漲潮落,關羽千百年被尊"武聖"並非偶然,即便"三國演義"中對其有拔高過譽之辭,但難掩家傳戶誦,倍加推崇的地位;其二,而關在他一生絕大部分時期都是所向披靡的,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 ,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達到軍事生涯的頂峰;其三,可"絢麗至極,歸於平淡",襄樊之戰即關羽的"低谷期",反觀曹軍知名上將徐晃正處於作戰能力的"全盛期",從記載看,徐晃當與許褚,張遼,張郃,李典,樂進等平起平坐,地位遜於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前期未有突出戰績,只是和關羽一戰得以成名,但考慮關羽的處境和身體原因(箭傷未癒),徐有勝之不武之嫌。綜合來看,徐晃和關羽不可同日而語。以上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 10 # 一夜春風滿面桃花開

    來再強的人都沒用,兵才三萬,還都給關羽帶去打樊城,曹孫聯手出動了全部精銳,總兵力有二十多接近三十萬,給你五千人你能守住荊州啊,劉備的兵馬在漢中休整,沒一年時間根本就不可能從漢中返回蜀地然後在枯水期從長江去荊州,到了黃花菜都涼了,馬超黃忠張飛趙雲魏延一起來帶五千人也守不住荊州的,現實不是演義,一百個弓弩手就能教你做人,劉備東征東吳出動5-7萬人還準備了三年,荊州曹孫集結了所有的精銳近2-30萬人,就算劉備真趕過來了,走幾千裡山路在從長江出發的時候已經是冬天了,不好意思,冬天枯水期,起碼要幾十萬青壯拉船,還要從劉備從漢中出發的時候就開始造船,從得到荊州被打的訊息起碼要一個月時間,幾萬疲勞之師對著二三十萬休整著等你來的精銳輸贏劉備的實力肯定敗光了,曹操在出兵漢中,漢中肯定失守

  • 11 # 好孩子就是我

    在小說中比關羽還相差甚遠。

    關羽的戰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20歲就殺死家鄉的惡霸,逃命在外。之後加入劉備集團,劉老大提拔他為二當家,自此隨大哥徵黃巾,溫酒斬華雄,虎牢戰呂布,徐州斬車胄,白馬斬顏良,延津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白河智用水,華容釋曹操,長沙釋黃忠,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徵樊城,刮骨療毒……如此之多的戰功足以使他成為三國中的超一流戰將。

    想關羽這30來年,那真是一刀在手,天下我有!可惜人無完人,關羽自身缺點也最終斷送了自己。

    他性格驕傲,不懂得交際,成天以為別人是垃圾,自己是最棒的,用蔑視的眼光看同僚,這樣使得身邊的人都不怎麼喜歡他。所以在他戰敗之後,部下將領不戰而投降呂蒙,臨近將領對他也見死不救。第一:沒有政治頭腦。這在當時是大忌。拒東吳婚約,使腹背受敵。其實孫權的兒子也不錯,再怎麼說也是一幫之主的少爺,還配不上你姑娘

    嗎?太能裝。第二、與下屬關係處理不當,說話也不過過大腦,任用守荊州人不當,也不聽諫。就連從麥城突圍也不聽部將建議,非得走小路,還說什麼:縱有埋伏,吾有何懼!你說你都混成這樣了,還充什麼大尾巴狼。

    當年跟曹操混了一段時間,和張遼,徐晃感情還算可以,對陣前徐晃也曾說:“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歎羨,幸得一見,深慰渴懷”。由此可見,徐晃也承認不如關羽。

    只是當時,關羽有傷,年級58了,再加上荊州已失,軍心盡變,關羽無力迴天,最終兵敗。荊州失守,關羽死亡,也標誌著劉備集團開始走下坡路了。

  • 12 # lb1504

    荊州是四戰之地,北有魏國,南有東吳,在沒有聯合東吳的情況下北伐,將自己的後背留給東吳,在戰略層面上太過冒進了,即使要北伐還是要聯合東吳,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當然了,東吳不願意聯合的話,只能等待下次機會,就像李牧打匈奴人那樣

  • 13 # 管生7

    那是絕對比關羽強幾個檔次了,按照羅貫中的邏輯,關羽強還是顏良文丑強?就這麼簡單。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沒有讚美。不要給羅貫中騙了,中箭的說法站不住腳的,兩父子對兩父子,關羽完敗。

  • 14 # 九州歷史

    徐晃跟關羽是同鄉,同在曹操手下的時候,兩人關係還不錯。樊城之戰,徐晃擊敗關羽。

    曹操命鎮守南陽的徐晃率軍南下,因部下多為新兵,覺得打不過關羽,就駐紮在陽陵陂。眾將建議徐晃立即進攻,參軍趙儼認為應該等十天以後,援軍都到了再進攻,如果將援軍即將到達的資訊告知樊城守軍,再堅持十天應該沒問題。

    曹操要親自帶兵南下,桓階建議:“徐晃帶領眾將定能擊敗關羽,您駐紮在摩陂(今河南省郟縣東南),對外表明您還有可派之兵。”曹操派殷署、朱蓋等十二支軍隊趕往樊城前線,徐晃帶領他們向關羽發動猛攻。關羽構築的防禦工事,有十重鹿角,都被徐晃攻破,大將傅方、胡修等人被殺,關羽只得放棄樊城之圍,登上戰艦。

    徐晃率得勝之師凱旋,來到摩陂,曹操親自出大營七里外迎接,並大宴群臣。曹操給徐晃敬酒,說道:“敵人的壕溝、鹿角有十重,將軍竟取得全勝,我用兵三十餘年,據我所知古代的良將,還沒有過曾長驅直入,直接攻進敵人營壘的戰例。將軍之功也勝過孫武、司馬穰苴!”當時,各路軍隊集中在摩陂,曹操到各營巡視,其他各營官兵都離開軍營去看曹操,只有徐晃的部隊秩序井然。曹操嘆息道:“徐將軍真有周亞夫的遺風啊!”

  • 15 # 可汗說事

    在三國演義中,徐晃不是關羽的對手,不過在真實歷史中,就不見的了。

    先來說說關羽,他是蜀國五虎上將之首,即是一個義薄雲天、勇冠三軍的人傑,也是一個目空一切、剛愎自用的莽夫。他曾經陣斬顏良、水淹七軍,此謂其勇略。他爭功諉過、不恤君子,此謂其狂傲。

    對於英武過人的馬超,他敢於叫板,千里之外寄信於劉備和諸葛亮,謂之曰“超人才可比誰類?”。對於老而彌堅的老將黃忠,他更是揚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甚至對於坐斷東南的孫權,他都敢於口出狂言“狢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三國志作者陳壽就曾說,關羽“剛而自矜”,評價可謂精準。當然,關羽也是有驕傲資本的。早年他跟隨劉備,輾轉各地,在被曹操生擒後,他以斬殺袁紹大將顏良作報答,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後來他又擒獲于禁,陣斬龐德,威震華夏,一時好不得意,曹操都曾想遷都離許,以避其鋒芒。

    再來說說徐晃。關羽和徐晃其實是好朋友, 《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曰:“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從這段史料我們可以看出,關羽對於素有“周亞夫”之稱的徐晃,可謂敬畏有加。 能讓關羽敬畏的人,說明徐晃、關羽二人軍略、戰績相當,故能英雄相惜。

    縱觀徐晃軍事履歷,無論是在“攻伐呂布,招降趙、李”的徐州之戰、“平定大陵,斬殺商曜”的太原之戰,還是“奇襲易陽,鞏固根基”的河內之戰,徐晃用兵謀略都是12個字:聲東擊西,甘冒奇險,以少制眾。他的這種用兵思想,也多為關羽所用。

    在關羽投靠曹操其間,雖戰績顯赫,睥睨群豪,然徐晃也不遑多讓,關羽每立一功,徐晃也必隨之奏捷,前後相差,不過旬日。比如關羽剛剛策馬衝鋒,斬殺顏良(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徐晃立刻就長驅直入,擊破文丑(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

    此外,徐晃還有關羽不及之處。唐朝翰林韓儀曾評價徐晃:“既克紹於門風,爰委用於舊土。未行真命,且假劇權。士心鹹感於惠和,封部果臻於寧肅。” 不難看出,徐晃不但可以容民畜眾,更能拉攏文臣武將。比關羽只知籠絡士卒,卻看不起文人謀士的做法,稍勝一籌,這也是關羽最後身首異處的原因之一,當關羽領兵出征樊城時,負責糧草軍需的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都不願全力救援關羽,並投降了孫權,致使關羽腹背受敵,最後敗走麥城。

    比較完他們的用兵特點和軍事履歷,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兩人直接的軍事交鋒。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和徐晃一共交過兩次手,分別在公元209年和公元219年。

    第一次是徐晃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關於此戰結果,三國志徐晃傳沒有記載。三國志是以魏國為宗的,對魏國向來都是誇勝諱敗,這裡不敢記載結果,說明徐晃的戰況不容樂觀,至少沒佔到什麼便宜。

      下面再來說說關羽和徐晃的第二次交鋒,三國志記載是這樣的,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羽偏軍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羽所置偏將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羽之圍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羽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與晃對陳。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大驚,謂晃曰:“公明,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羽與晃戰,不利,退走。晃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羽軍既退,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在戰爭開始階段:徐晃擊退的是關羽的偏軍,採用的是慣用的兵不厭詐之戰術,使關羽軍隊不戰而退,徐晃開局表現不錯。不過關羽對此次戰鬥失利沒有直接責任,因為這次戰爭是偏將指揮的,他最多背個領導責任。

      在戰爭第二階段:徐晃要解圍樊城,關羽則要圍點打援。戰鬥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雙方的兵力,據三國志記載,關羽手下兵力大約2.5萬人。徐晃總兵力在三萬人左右,略多於關羽的軍隊。徐晃開頭還是使用的聲東擊西戰術,關羽中計,四冢連連失利,隨後關羽親自帶領5000步騎增援,結果擅長野戰的關羽同志,還是被徐晃一舉拍飛。

      在戰爭第三階段:樊城解圍成功。在這階段,徐晃率軍衝進被關羽圍城的樊城,並全面擊敗了關羽,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這場戰爭,那就是關羽被打的“落花流水”,雖然可能有點誇張了,但結果基本就是這樣。據三國志記載,關羽的軍隊竟然有人“自投沔水死”,關羽部隊損失近萬人,攻城器械至少損失一半。

      在戰爭第四階段:關羽敗走。關羽的部隊說輕點是被擊退了,說重點就是被擊潰了,三國志的說法是關羽不得不“引軍退還”,不過好在水軍沒受損失,還“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說明關羽同志是有能力的,正所謂“善敗者不亂”,如果不是孫權背後捅刀子,那說不定雙方會隔沔水/漢水對峙,後面結果不好說。這次交鋒,徐晃打得不錯,關羽則表現一般,但也不丟人。

    總的來說,關羽和徐晃兩次交鋒,第一仗大致平手,徐晃進攻沒啥戰績。第二仗可以明確說徐晃獲勝。關於徐晃和關羽軍事能力的評判,只能說兩人各有優點,一般而言,徐晃前期可能略顯疲軟,但經過多年征戰鍛鍊,徐晃的軍事作戰指揮能力與關羽不相上下,甚至略有佔優,不過差距不明顯,二人可謂棋逢對手,各有千秋吧。

  • 16 # 南門太守

    徐晃跟關羽關係不錯,二人長期分屬敵對陣營,但史書有明確記載的直接交手只有一次,即襄樊之戰,從此戰的過程看徐晃的軍事才能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確實比關羽強。

    當時關羽率部北上,勢頭極猛,曹操一度打算遷都,後在謀士們的勸阻下決定調集兵力支援被關羽團困在襄陽的曹仁。

    徐晃率部駐守在宛縣,離襄陽最近,曹操於是調他先去增援。徐晃接到曹操的命令,立即率部前往襄陽和樊城方向。徐晃“所將多新卒”,考慮到這個因素,徐晃覺得不能直接與關羽爭鋒。

    徐晃把營寨安扎在樊城北邊的陽陵陂,關羽有一部人馬駐守在偃城,兩軍相對。偃城位於樊城的北邊,距樊城僅3裡,陽陵陂在偃城西北方5裡處,這兩個地方都與樊城近在咫尺,如果徐晃不能取勝,危在旦夕的樊城勢必不保。

    為了保險起見,曹操給徐晃下達命令:“須兵馬集至,乃俱前。”曹操調集附近的人馬統一聽從徐晃的號令,等人馬到得差不多了,徐晃下達進攻的命令。

    關羽在樊城外有3處主要營壘,分別是偃城、圍頭和四冢,這是一種常用的三角形佈局,互呈犄角,敵人攻其一,另外兩部可馳援,曹軍如果正面進攻偃城,就容易打成攻防戰,將對曹軍不利,因為關羽不必求勝,只要守住偃城即可,一旦陷入對峙樊城之圍就無法化解了。

    徐晃命人繞到偃城的南面,不展開攻城,而是讓人挖掘大壕溝,對外揚言要斷偃城守軍的後路。負責守偃城的將領不知何人,但肯定不是關羽本人,居然被曹軍的詭計嚇著了,燒了營壘,主動“燒屯走”。

    徐晃佔據偃城,命人修築營壘,並把營壘修得十分靠前,最前面的地方距離敵人的包圍圈僅3丈遠,但是徐晃沒有下令攻擊,這是因為曹軍的整體實力仍不如敵人,徐晃在等待更多援軍的到來。

    然而,曹軍“諸將呼責晃,促救仁”,徐晃頂住了壓力,沒有急於進攻,徐晃讓人對外宣稱要強攻圍頭,“而密攻四冢”。這是一個很聰明的戰法,因為曹軍雖勝一陣,但敵人仍然強大,偃城是對手主動放棄的,敵人在這裡並沒有折損有生力量,如果敵人守住圍頭、四冢兩處營壘不戰,短時間裡解樊城之圍仍然無望。

    徐晃是來救人的,這是第一任務,為此就不能跟敵人糾纏,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把敵人從營壘裡調出來尋機攻擊,不失為是上策。

    關羽果然中計,看到四冢有危險,關羽親自率領5000人馬增援,結果被徐晃找到了機會,在半路進行伏擊,關羽退走,徐晃“遂追陷與俱入圍”,關羽所部大敗,蜀軍不少士卒“或自投沔水死”。

    關羽跟徐晃的關係不錯,當初他們都從敵方陣營投奔曹操,在曹操手下共過一段事,比較談得來,在此戰中二人又再次相見了,並且在陣前有過一次交談,他們“但說平生,不及軍事”。

    聊得興致正高,徐晃突然回頭向本營將士大喊:“得關雲長頭,賞千金!”關羽大吃一驚,對徐晃說:“大兄,是何言邪?”徐晃一臉正色,對關羽道:“剛才咱們聊的是私事,現在是國事!”

    徐晃指揮的增援樊城一仗打得很精彩,用很小的代價在極短時間內就解了樊城之圍,就連十分精通兵法的曹操對此也讚賞有加。

    曹操特地釋出了一道軍令,對徐晃予以表彰,輕易不說過頭話的曹操對徐晃的讚揚超過了以往任何武將,這是因為此戰實在太重要了,而徐晃打得堪稱完美,關鍵時刻穩住了曹軍的局勢和軍心。

    這一仗,徐晃從戰役謀畫到臨場指揮一氣呵成,尤其與關羽臨陣交談時關於私事、國事的一番話,更顯示出他心中的情和義,為後人樂道。

    徐晃為將,對人對已要求都很嚴,打了勝仗從不繳功請賞,平時練兵和打仗都不惜力,有時讓大家感到吃不消,軍中流傳起“不得晌,屬徐晃”的話,意思是跟著他打仗,想清閒片刻都做不到。

    這話傳到徐晃耳朵裡,他也不生氣,跟部下開玩笑說:“我搥破汝鎢錥哉!”意思是,小心我把你腦袋揪下來當球路踢!

  • 17 # 優己

    這要看怎麼個對比!徐晃帶領的是主力步兵,關羽代理的是水軍陸戰隊!在水陸交界地帶,關羽指戰能力會強於曹操的軍隊,而在常規陸戰,平原攻城或者山地打仗,徐晃勝!

    徐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在三國時期總共有幾次出彩的地方,一個是官渡之戰,徐晃截獲了袁紹軍的糧草,並被曹操欽點,作為烏巢燒糧的急先鋒。在這場對戰中,徐晃首先攻入袁營,燒了袁軍糧草。第二次是在關中打馬超,這一次,曹操親自給徐晃掩護,帶走了馬超西涼軍追擊,徐晃趁機渡河並紮營。爾後與曹操成犄角夾擊馬超軍。第三次就是與關羽對攻了。

    關羽在與徐晃打對攻之前也有幾場作戰立功,比如,赤壁之戰,關羽率領江夏水軍馳援周瑜,在赤壁打敗了曹軍;在長沙戰役中,關羽帶兵攻下長沙,迫降黃忠;在襄樊戰役前期,兵圍曹仁並打敗了于禁援軍。而後便引出了徐晃對戰關羽了。

    徐晃打關羽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取巧的地方,他看破了關羽軍善於水戰又善於陸戰的特點,直接選擇跟關羽軍打陣地戰。這一次,關羽是被打得沒脾氣,關羽軍在純陸戰的情況下不是徐晃軍的對手,被打得不斷撤退!

  • 18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大將關羽趁虛北上攻打襄樊,水淹七軍(漢制一軍為五千人),斬殺曹將龐德,收降於禁等三萬餘人,一下子信心爆棚,於是展開了全面的戰略進攻,傾兵進圍曹仁於樊城,困將軍呂常於襄陽,一時威震華夏,天下驚歎!遠至靠近關中弘農的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有變民孫狼等人被關羽派間諜策反,竟殺死縣主簿,而遙受關羽號令,起事造反;近至洛陽附近的梁縣、許都附近的郟縣,都出沒著關羽派出的敵後武工隊、或者打著關羽旗號的雜牌游擊隊。就連曹操的統治核心鄴城,竟也爆發了規模龐大的謀反活動,相國府西曹掾魏諷口才極好,浮華而能惑眾、是鄴城的意見領袖級的人物,於是忽悠了長樂衛尉陳禕及多名原荊州降臣張繡、宋忠、王粲、劉廙等人的子弟,竟意圖起兵奪鄴,響應關羽。幸被曹丕發覺,將其撲滅。

    沒多久,關羽又派人包圍了漢水以南的襄陽,周邊南陽各縣乃紛紛投降關羽,包括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陽太守傅方等高階官員。襄陽和樊城遂成為大水浸泡下的兩座孤城,岌岌可危。關羽又寫信給駐守上庸劉封,讓他發兵與自己夾擊樊城。

    襄樊樞紐江漢,砥柱江南,國之巨防也,一旦有失,則許都危矣!曹操趕緊召叢集臣商量,欲遷都以避其鋒芒,否則許都的那幫保皇派又不定趁勢鬧出什麼么蛾子來。可曹操手下兩位新進謀士司馬懿和蔣濟卻表示反對,並獻策道:“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於國家大計,本無所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喜。可遣使去東吳陳說利害,令孫權暗暗起兵躡雲長之後,許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孫權,則樊城之危自解。”

    曹操點頭稱善。孫子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衢地則合交。”荊州顯然就是衢地,伐交重於伐謀也。而魯肅去世呂蒙上位後,吳蜀聯盟矛盾重生,此時關羽又稱雄於長江上游,孫吳必感嚴重威脅。如能借此機會誘使吳蜀之間開戰,則我漁翁得利,豈不因禍得福?

    說到底,所有軍事上的聯盟,都是利益的聯盟。只要有利益,魏蜀吳三方中任意兩方都可以隨時聯盟,也可以隨時翻臉,不要太僵化,不要太拘泥。

    而誰能夠始終對此複雜的格局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誰就是三國的贏家。

    於是,曹操一面派使者前往東吳,一面派出了救火隊長、平寇將軍徐晃,從宛城馳援襄樊。徐晃雖然沒打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仗,但他為將三十餘載,經驗老道,有勇有謀,行事穩重,生平更是從未打過一場敗仗,有他出馬,曹操放心。

    另外一邊,曹魏使者跑去一說,孫權果然動心了,政治本來就是個標準的娼婦,陪誰玩一把,那要看誰出的嫖資多,荊州之於東吳,猶如漢中之於巴蜀,若能得到,孫權願意出賣靈魂,於是果斷背叛吳蜀盟約,回信請求討伐關羽,以為朝廷效力,但請求不要把訊息洩漏出去,使關羽有所防範。

    曹操微微一笑:好你個孫仲謀,真鬼,我還不知道你那點花花腸子:想把事情瞞的嚴嚴實實,然後讓我先出兵攻擊關羽的北進部隊,待我倆鬥個兩敗俱傷你再出兵,是不是?

    嘿嘿,那不如就來個將計就計,看誰鬼過誰?

    於是,曹操表面答應為孫權保密,暗中卻連忙派人將孫權書信用快馬送至前線徐晃處,讓他覓機洩露給關羽及曹仁欣賞;同時派張遼與夏侯惇的合肥部隊也來馳援襄樊。

    徐晃此時,已率一支由關中新兵組成的雜牌軍抵達陽陵陂(在樊城北),併力排眾議,而未繼續逼前,一則等待後續援軍,二則等待洪水退去。

    不久,將軍徐商、呂建率第二波新兵來到陽陵陂與徐晃會和,並帶來曹操的命令:“須兵馬集至,乃俱前。”

    看來英雄所見略同,曹操與徐晃的意見是一致的: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可戰也!而且決戰時機也得跟孫權配合的剛剛好。所以目前徐晃仍須以靜觀變,隨變而動,待戰機到來,再相機行動,及時出擊。

    並且,他們也一致相信,曹仁雖然只有數千人,但一定能守住樊城!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而外有強救,則樊城必不失也!

    徐晃曹操膽子好大。當時,樊城的城牆已被洪水浸泡不斷坍塌,有的地方甚至離水面僅數尺高,狂風颳來,大的浪花已能飛入城內,人在城下,觀城外江水,猶如懸在頭頂,蔚為奇觀;而關羽的大船就在城外如餓狼般逡巡,帆檣林立,旌旗蔽天,裡三圈外三圈,重重封鎖,搞得樊城內外斷絕,糧食慾盡,一時人心惶惶,諸將遂勸曹仁:“今日之危,非力可救;可趁敵軍尚未合圍,乘舟夜走,雖然失城,尚可全身。”只有謀士滿寵堅定不移,表示:“山水驟至,豈能長存?不旬日即當自退。關羽雖未攻城,已遣別將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而其所以不敢輕進者,慮吾軍襲其後也。今若棄城而去,黃河以南,恐非國家之有矣。願將軍固守此城,以為保障。”

    曹仁也明白,襄陽對於天下全域性擁有決定性意義,他是沒有退路的,於是下定決心,學高祖劉邦做白馬之盟,將白馬沉入河中,與將士們盟誓:願同心固守,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而關羽得知曹軍又增派援軍,於是先派部分人馬在陽陵坡東南的偃城一帶佔領陣地,準備阻擊徐晃。徐晃於是佯裝繞過偃城,聲稱要在蜀軍背後挖一條溝塹,讓其無法撤退。蜀軍聞訊大驚,連忙燒營撤走。這時洪水也漸漸退去,徐晃於是進佔偃城(北距樊城三公里處),兩面連營,穩紮穩打,慢慢向關羽軍營逼近,並一直逼近到距離只三丈遠,這才打住。

    離得這麼近,徐晃還是不急於展開突襲,而是派人偷偷挖了條地道,透過地道越過關羽軍營來到樊城下,然後用箭將孫權的書信射入樊城內,並故意射落到關羽軍營中,樊城軍民聞之,自然更是志氣百倍,日夜修補城牆,示以堅守。關羽則陷入了猶豫糾結之中:這是曹操的退兵之計,還是孫權真的背盟?我應該前功盡棄撤圍回保、還是不顧一切繼續攻城?

    其實,關羽若是現在趕緊撤圍,當可回去與呂蒙能有一拼,這樣雖然讓曹魏坐收漁翁之利,卻說不定能保住後方幾個城池,也算是見好就收。可惜,他猶豫了,進退兩難,當斷不斷,將心已亂。於是,他萬劫不復。

    就在這時,曹操的第三波援軍又到了,為殷署、朱蓋等共十二營兵馬(漢制一軍為五營,一營為千人)。徐晃一拍桌子:戰機已至,蜀軍如今師老兵疲,鬥志動搖,一戰即可勝之,他孃的幹!

    此時,樊城外尚有積水,關羽軍主力在一個大土堆上(圍頭),其他圍城部隊則分別部署在另外四個高地上(四冢),成犄角之勢。孫子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所以這一仗,徐晃就用一個“聲東擊西、引蛇出洞、圍點打援”之計,假裝要攻打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高地;四高地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形勢岌岌可危。關羽聞訊忙率步、騎兵五千人出援,結果正好碰上徐晃在半路等著呢!

    兩軍正面決戰在即,馬上就要你死我活,徐晃卻忽然提出要和關羽聊聊天。

    原來,徐晃和關羽是河東老鄉,兩人在曹軍時交情一向匪淺,這下二十年未見,當然要趁此機會好好敘敘舊。

    如此兵兇戰危之際,兩位老友,卻在萬餘將士的注目禮下,含著闊別的思念,但說平生,閒話家常,笑談往事。英雄對戰,果然別有一番風度。

    關羽為劉備五虎將之首,平生傲慢,睥睨天下,就連孫權、黃忠、馬超這樣的牛人都沒看在眼裡,所以天下豪傑士大夫中能入他法眼的,全中國也沒有幾個。而徐晃雖臨危受命而來,但如今只是曹操手下的平寇將軍,在曹魏五子良將中排名最末,其無論地位、名氣都遠遜關羽,但不知為何,關羽從一開始就很欣賞徐晃,兩人脾性甚是相投,想當年在曹操營中,關羽、張遼、徐晃三位老鄉一同醉飲,一同歡笑,一同狂歌,那是何等暢快!

    終於,兩人聊完了,徐晃便下馬高聲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

    關羽大驚失色,高呼:“大兄,是何言邪!”老哥你咋這麼無情呢?

    徐晃正色道:“此國之事耳。”我倆即便情深似海,今天也要你的命!

    關羽搖頭長嘆:曹營待久了,果然都成無義之人!我只知情義大過天,國事站一邊!既然你如此無情無義,那也別怪我不仁了!

    於是關羽一馬當先,直衝晃陣,又要來個萬軍從中取上將頭顱。徐晃和關羽這麼熟,當然早有準備,令旗一揮,五百弓弩手同時發射,關羽被箭雨擋住去路,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連忙撥馬跑回,徐晃趁勢率大軍掩殺,蜀軍一時扎不住陣腳,紛紛往後退,關羽乾脆命令全軍撤回本營堅守,那營前有戰壕十條、鹿角十重,除非他徐晃有裝甲坦克,否則絕衝不進來!

    圖:古代的防禦工事:鹿角

    徐晃當然不打算硬衝,壕溝和鹿角都是騎兵的天敵,硬衝那是找死!所以必須步兵先上,讓他們在盾牌和弓弩的掩護下衝到圍前,一面拔鹿角,一面搭浮橋,且戰且前,接連突破了十重防線,終於打開了一條通路,然後讓騎兵立刻衝鋒,長驅直入,中間開花!關羽多是步兵水軍,利在水戰和防守,真要對攻根本不是騎兵的對手,打倆下就不行了,腿快的得以跑掉,腿慢的只得跳入漢水之中,游泳逃跑,如果腿慢水性又不好的,那就只有被殺或淹死了!之前投降關羽的曹方叛將胡修、傅方也在亂戰中被殺。與此同時,曹仁見關羽兵敗,也趕緊率軍殺出城來,來個內外夾擊!

    事已至此,關羽也不想跟徐晃、曹仁玩兒了,還是退回大本營江陵去防備孫權吧!搞不定襄樊不要緊,要是南郡丟了,那可就虧大了!

    關羽雖退,但仍派戰船封鎖漢水,以隔絕樊城與襄陽之通路。回頭等打敗了孫權,再回來跟曹軍玩兒!

    曹操聽聞關羽退走,趕緊給徐晃曹仁發信,要他們千萬不要隨後掩殺,否則,關羽、孫權若在情急之下再度聯合,形成前次赤壁之戰的局面,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就讓關羽去跟呂蒙惡鬥吧,最好鬥個兩敗俱傷,就算沒兩敗俱傷,我軍也只能隔岸觀火,切切不可爭功,哪怕孫權滅掉關羽奪得荊州也沒關係,總之一定要讓孫權殺掉關羽而撇清我們,如此劉備必與孫權不共戴天,吳蜀將化矛盾為仇恨,爆發全面戰爭。到那時就是曹魏完成統一大業的好機會!

    曹仁徐晃得信,不由暗贊曹操心思縝密、謀略深遠,不貪心、知進退、能止盈,有此老闆,真乃我大魏之福也!

    於是,曹軍便尊令待在樊城城樓上,心情愉快的看著關羽撤軍而去,想著我送你離開,天涯之外,琴聲何來,生死難猜,你是否還回的來呢?

    果然,很快,訊息傳來,關羽輸了,他還在路上,呂蒙已經破了南郡,關羽數萬大軍頓時分崩離析,最終敗走麥城,途窮被殺。

    關羽雖然丟了荊州,對蜀漢之事業損害極大(後劉禪時期追諡其為“壯繆”,按照諡法:“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實在不是什麼好諡),且死的很窩囊,但其偉大的人格魅力,仍讓他成為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隱文化,就此延續下來,受到歷朝歷代的崇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並受到儒道佛三教尊奉,真可謂褒封不盡,廟祀無垠,四海之內,供奉歷代文臣武將的祠廟,莫過於關廟,甚至於最後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

    曹操還真是明智啊,寧願舍一時之利,也不能擔殺英雄之名,何況是殺聖人!所以,在這期間,曹軍一兵一卒都未南下,直到聽聞關羽被孫權所殺,徐晃這才出兵擊退留守漢水的蜀軍,收復了整個南陽。

    與此同時,曹操已率大軍南行至許昌附近的摩陂(在郟縣東南),剿滅了關羽早先派來的游擊隊,不久,張遼、夏侯惇、臧霸諸將的合肥援軍也陸續到了。張遼快到時,曹操親自乘輦出營迎接。夏侯惇到時,曹操最高興,接連數日和這位老兄弟同車同睡,囑託後事。不久,曹操拜夏侯惇前將軍,為此時朝中最高軍銜。

    接著,曹操又下了一道詔令給徐晃:“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讓他振旅回師,接受休整。徐晃於是率軍凱旋,曹操又親自出營七里之外迎接,置酒慶功,並親自為徐晃舉杯敬酒,連說:“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徐晃也激動的說道:“古人患不遇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

    待諸軍畢集,曹操便趁此機會搞了一次全面的巡視,畢竟大家常年在外征戰,託關羽的福,這次難得來的這麼齊。於是,曹操騎在他那匹高高大大,四蹄明黃的儀仗專用馬“爪黃飛電”上,來到各營慰問,有很多新加入曹營的將士還從來沒有見過魏王,所以都好奇的湧上前來想一睹老闆的風采,只有徐晃軍營整齊,秩序井然,將士皆堅守崗位,居然沒有絲毫騷動,就當曹操不存在一樣。曹操不由讚歎道:“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徐晃確實有點周亞夫的風格,都是堅壁挫銳,遠發斥候,而為不可勝。待戰機到手,則一擊必殺,追奔爭利,士不暇食,以致全勝。

    當然,這其實也是曹操用兵的風格。徐晃承其衣缽,兼軍紀嚴明,戰陣整齊,亦一萬人敵也。自以為曹軍諸將中,排名當為:張遼、徐晃、張頜、曹仁、夏侯淵,可稱帥才;其次則為臧霸、樂進、于禁、李典、曹洪,可稱將才。

    文帝曹丕即位後,升徐晃為後將軍,卻並不怎麼用他,至魏明帝曹睿,更是把徐晃供起來,封3100戶養老。至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因病去世。

  • 19 # 鐵馬冰河wu

    《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徐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人。他本在車騎將軍楊奉手下為將,後歸降曹操。

    徐晃在曹營中東征西討,參與了很多場大戰,屢立戰功,後被升遷為平寇將軍。

    徐晃隨曹操征討漢中張魯後,曹操回軍鄴縣,留徐晃和夏侯淵在陽平抵禦劉備,劉備欲奪漢中,派陳餘率十餘營人馬斷絕馬鳴閣(四川昭化縣西)通道。徐晃趁蜀軍在馬鳴閣立足未穩,突然率軍猛擊,陳餘潰敗,因地勢逼仄,士卒無路可退,很多人跌落山谷而死。

    曹操獲知訊息後,非常高興,立刻命人送去符節,以示親信,並讚譽道:“馬鳴閣是通往漢中的咽喉要道;劉備想要阻截內外通路,以便襲取漢中。徐將軍大破敵軍,使劉備的詭計不能得逞,真是居功至偉啊”!

    之後,曹操親自來到陽平,並把駐防漢中的軍隊撤走。 他命徐晃率部去協助曹仁討伐荊州關羽,大軍屯駐於宛(河南南陽),恰逢荊襄一帶連降暴雨,漢水猛漲,魏將於禁所率七軍被淹,全軍覆沒。關羽乘機率戰船出擊,生擒于禁,還俘虜了數萬曹軍潰卒。

    接著,關羽揮師猛進,將曹仁圍困在樊城,接著又把另一員魏將呂常圍困在襄陽。

    徐晃的部隊大都是一些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無法和關羽正面對敵交鋒,只好率軍退至陽陵陂(今陝西咸陽以東)屯紮觀望。

    曹操回京後,派許商、呂建二將率部趕赴徐晃軍中,並傳其口令給徐晃道:“等大軍會齊了 ,再一起發動進攻”。關羽的荊州蜀軍主力屯紮郾城(今湖北襄陽附近),徐晃率軍開到後,假裝挖了幾道深深的壕溝,表示要截擊敵人的後援,關羽果然中計,命蜀軍縱火燒燬屯駐地後逃走;徐晃略施小計,就兵不血刃地順利奪得了郾城。

    此後,兩軍的營寨近在咫尺,幾乎相連,徐晃又悄悄向前移營,和敵人營區相距3丈左右。

    兩軍對峙時,曹操再增派朱蓋、殷署等12營的部隊開赴前線,交與徐晃指揮;蜀軍在圍頭駐有軍隊,在四冢也佈下重兵。徐晃故意對外放出風聲:欲集結大軍攻打圍頭,實際上卻是要攻打四冢。關羽再次中計,他將四冢守軍分出大部分去增援圍頭,不料徐晃隨後卻率大軍猛攻四冢。

    關羽見勢不妙,不得不親自率5000步騎前來迎戰,卻被徐晃擊退,徐晃乘勝追擊,一舉突入敵軍包圍核心大砍大殺,並大破之;史載,是役徐晃打得有勇有謀,不僅擊潰關羽,而且殺的蜀軍聞風喪膽,追擊途中,驚慌失措的蜀軍潰卒被迫跳入沔水(在今陝西沔縣境內)而遭溺斃者不計其數。

    曹操對徐晃的指揮能力十分讚賞,他詔令道:“賊兵圍住壕塹,重重包圍,將軍能奮力鏖戰,獲得全勝,最終擊破賊兵之圍,斬敵無數。我親自帶兵作戰30年,以及曾聽說過的歷代名將征戰事蹟,都沒有記載敢於長驅直入突進敵人包圍圈的戰例,況且襄樊之圍,勝過昔日莒城和即墨之圍。將軍的戰功,甚至超越了孫吳和穰苴”。

    徐晃謀勇兼具,一舉擊敗了關羽,化解了樊城和襄陽之圍,從客觀上也幫助了吳將呂蒙從關羽背後偷襲荊州得以順利進行並大功告成,還間接導致了關羽走麥城、失荊州、兵敗身死的悲劇。

    或許單以武功論,徐晃稍遜關羽一籌;然而,若論智勇與謀略,傲世輕物、梟勇寡謀的關羽則甘拜下風。俗話說:將在謀不在勇。因此,說徐晃的各項綜合實力遠在關羽之上,應無太大問題。

    史載,襄樊之役結束後,徐晃率軍回到摩陂(今河南郟縣),曹操特地迎出7裡,並大擺酒宴替他接風洗塵。

    酒酣耳熱之際,曹操舉杯勸酒,並說:“襄陽和樊城之所以能保全,全是將軍的功勞啊”!宴畢,曹操巡視軍營,只見其餘各營士兵都離營圍觀看熱鬧,秩序亂哄哄的,只有徐晃的部隊軍營整齊,將士們都在崗位上,無人擅離職守,一副隨時準備出征作戰的樣子。曹操看了大為激賞,不禁感慨道:“徐將軍治軍有方,真有昔日周亞夫屯兵細柳營時的風範啊”!

    曹丕即位後,封徐晃為右將軍,加封逯鄉候。史載,徐晃天性儉樸,為人謹慎。每遇戰事,他都要把偵察兵(斥候)派往很遠的地方,做到知己知彼。他善於以弱者的姿態擊敗強敵,從不打無把握之仗。徐晃治軍嚴厲,勤於訓練,士兵們常忙的沒時間吃飯。他淡泊名利,一生不喜結交權貴,更不屑趨附攀援。徐晃於太和元年(227年)去世,諡號“壯候”。

    【答題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插圖源於網路】

  • 20 # 一個貝殼兒

    作為三國時期魏軍中的將領,徐晃的出場率並不高。名聲也遠不如其他將領那般顯赫。但實際上,徐晃的能力並遜色於當時魏軍將領中的任何一人,甚至還可以比肩當時的武聖關羽。

    徐晃,和關羽一樣,籍貫屬山西。和他們同鄉的還有當時的張遼。尤其是關羽暫時在曹操陣營時,便是張遼的鼎力相助才使得關羽得以於自己的大哥團聚。但徐晃和關羽之間的關係則要淡很多,甚至可以說兩人幾乎時沒什麼來往。

    而讓徐晃體現其才能的戰役是在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政權時的那一場奠基之戰。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實力比袁紹不濟,藉助藏在袁紹營中的諜子才得以實現最終的反敗為勝。而在攻堅戰中,徐晃則負責攻打袁紹的政權中心之地烏巢,此地素來就有重兵把守,想要攻佔此地可不簡單。曹操將如此艱難也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也說明徐晃在曹操心中位置可謂不輕,在一開始,烏巢兵力充足,還伺機衝鋒魏軍。但徐晃頂住了袁紹一方的兇猛反撲,經過一番血戰成功打下了烏巢,也給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畫上句點。讓曹操成功掌握了北方,成為當時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實力。

    但徐晃的才能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在關羽降於曹操麾下後,由於曹操對關羽過分看重,導致徐晃的地位下降了不少。但其實徐晃的能力並沒有輸關羽多少。尤其是在關羽的成名之戰—白馬戰役中,徐晃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在曹操這一方屢遭敗績時,是徐晃運用自己成熟的戰鬥經驗和領導才能穩住了軍心。讓魏軍不至於軍心渙散,也讓關羽的出場留足了時間。

    尤其是人們在讚揚關羽的武藝精湛時,常常會說是關羽斬殺了顏良和文丑。但實際上,文丑是在紛亂的軍隊之中死去的,而顏良是關羽趁其不防備的時候,才一刀斬下其頭顱的。而徐晃也深明大義,當時關羽降於曹操麾下,兩人的交往也多了起來,兩人的關係也有所加深。但徐晃直言若是兩人各為其主,彼此交戰時,他並不會因為往日的情誼而放過關羽。果然在後來,關羽迴歸劉備。蜀軍於魏軍不可避免會一戰。而在一次戰爭中,徐晃遇上了關羽。面對關羽,他對自己的屬下說,若是有人能將關羽斬於馬下,便賞其萬金,可見其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期間早晚吃燕麥和南瓜麵包,中午正常飲食可以增肌不增加脂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