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是古代千古少有的名臣,後世心中鐵骨錚錚的硬漢子、硬骨頭,乃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謀士,可是在唐朝第一疑案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卻投靠了“叛逆者”李世民,並以敢言直諫稱著於世,和同樣善納建言的唐太宗李世民共譜了一出不亞於劉備、諸葛亮的魚水之交、君臣之知,可以是唐太宗之名,有一半是靠魏徵建立起來的。
按理說,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可以有無數種打算,棄官回鄉也行,殺身成仁也行,或許堅持擁立已死的太子李建成也行,不管哪一種都足以告慰太子的恩德,可是魏徵卻選擇了投靠仇人李世民,這做法雖然讓人不解,可卻也在情理之中。
隋末亂世煬帝殘暴,群雄並起逐鹿,有志之士思得明君,紛紛選擇站隊,魏徵也是這股洪流中的一員,在《兩唐書》裡面都提到過:魏徵此人,家貧落魄,但胸有大志,可卻不熱衷於那一畝三分地的家產,而是將其變賣全部拿來讀書,尤其是戰國時期的縱橫捭闔之術,為此還不惜出家做道士。
和眾多良禽一樣,魏徵也急於執木而棲,找到自己的明主,一展生平所學,當他自認為自己的“治國之術”已經有成時,他最先找到了瓦崗起義軍的領袖李密,在他手下做了一個典書記,相當於文學參謀一類的職位,可是魏徵在李密手下做得很不開心,他的很多建議都被才大志疏的李密給否決了。
可以看出,魏徵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所想的是輔助明君奪取天下,在所選非人的情況下,魏徵另擇明主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所以在李密戰敗後,魏徵就投降了唐主李淵,做了個沒有任何官職的散官,依舊不得重用。
為了建立功業,魏徵毛遂自薦,主動請求出使山東、河北等地,招降李密在當地的割據勢力,結果在相州被夏王竇建德俘獲,被任命為起居舍人,相當於皇帝身邊的日記官,兼謀士職。要知道在相州被俘的還有李淵的堂弟李神通和原李密的部將李勣(魏徵此行最主要的就是招撫他)等人,可李神通沒有投降,李勣也是明裡投降,暗裡和長安互通有無,甚至多次密謀誅殺竇建德,就忠誠度這一點,魏徵可就比李勣差得多了。
唐夏虎牢關時,魏徵十分出力,連出奇謀對付前老闆李淵的軍隊,幸好是魏徵運氣好,竇建德一條都沒有采納,要不魏徵可就不能再進入唐廷,乃至於最後成就“千古賢臣”之名了。由於李世民的奮戰,虎牢關之戰唐軍節節勝利,魏徵就這樣又被俘獲到了長安,不過這次,魏徵遇到了他生平第一個貴人:太子李建成。
作為一手導演了虎牢關大捷的李世民,他在俘獲了魏徵後並沒有將其放在眼裡,甚至有點鄙視他,可或許是覺得魏徵招撫李勣有功,李世民也沒有殺他,只是給了他一個悠閒的散官,不賞也不罰。倒是太子李建成對魏徵還不錯,任命其為東宮洗馬,把魏徵帶在身邊。
在虎牢關之戰大獲全勝的李世民,志得意滿,並在第二年再次出關,前往河北,這次的目標是繼承了夏王竇建德河北地盤的劉黑闥。不過這次李世民在河北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靠著竇建德留下的政治遺產,劉黑闥從舉兵到全面恢復河北勢力,僅僅只用了半年,並在武德五年自立為漢東王,改元天造,和唐國分庭抗禮。
在河北地區全面皆兵和東突厥的軍隊支援之下,李世民在河北舉步維艱,連屬下猛將羅士信都被俘殺害,李世民也差點被劉黑闥埋伏被殺,靠著尉遲恭的奮戰才死裡逃生。後面唐王朝不得已臨時換將,把李世民換成太子李建成,在魏徵的建議下,李建成很快就平定了劉黑闥之亂。
平定河北後,魏徵正式成為李建成的謀士,在和李世民奪嫡之戰中,魏徵給李世民造成了很多麻煩。但與此同時,魏徵的本事也逐漸為李世民所知,這成為了他日後起用魏徵的契機。
魏徵身為李建成的謀士,他自然要對其帝位的穩固勞心勞力,和裴寂一內一外,一明一暗地守護著李建成,裴寂看著李淵,魏徵看重李建成,可是魏徵過於急進,他急著要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挑明瞭來幹,這對於一貫優柔寡斷的李建成來說是很厭煩的一件事,到最後也就逐漸疏遠他。
魏徵剛嚐到一點甜頭就又被打入冷宮,一肚子學問和抱負都無法實現,對此,魏徵頗有微詞。等到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同樣獲罪於李世民,有一段時間不受重用,可是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餘黨在河北作亂,在重臣房玄齡的建議下,李世民起用魏徵為諫議大夫,去山東招撫,本來就急於建功的魏徵馬上出發山東,並安撫了原太子千牛衛李志安和齊王府護軍李師等人,成功平息了太子黨的反撲。
這時候的魏徵已經開始為太子李世民效力了,而李世民知道魏徵確實本事不小,同時也為了向天下人展現自己的仁德之風,所以這對君臣一拍即合,一賣一買,就這樣成就了一對千古君臣佳話。
不過要知道的是,魏徵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為李世民效命的原太子黨成員,像奪嫡之戰時出力比魏徵還多的裴寂,他是朝廷的宰相,堅定的太子黨領袖,李淵多次有廢長立幼的想法,都是靠裴寂給他打掉的,太子李建成死後,裴寂第一個出來為李世民唱讚歌,也因此被李世民作為了“黃金臺”。有重臣裴寂的首倡,原太子黨成員也就放下了成見,慢慢向李世民靠攏了。比如玄武門之變時,差一點就抄了守備空虛的秦王府的太子屬官馮立,以及已經有強開玄武門的可能的薛萬徹、謝叔方,如果不是當時李淵被尉遲恭手裡的那兩顆人頭給嚇傻,急忙發出敕令要軍隊放下兵器的話,李世民和他留在後方的家屬可能就這樣被這群被這兩支軍隊給殺了,玄武門之變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可是李世民在大事已成後,對這些差點讓自己功虧一簣的猛將,依舊還是沒有進行清算: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後,投降李世民的太子府屬官並不止魏徵一人,論親,魏徵不如薛萬徹,論重,魏徵不如裴寂,論剛,魏徵也不如馮立、謝叔方,他的投降在深受演義影響的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可在當時那個年代,魏徵的投降卻是理所當然,沒什麼道德文章可以用來辯論的。
這一點其實和所有亂世英豪一樣,可誰能說從袁紹那裡逃到曹操那裡的荀彧、郭嘉、張郃等人就是小人,而一直堅守袁紹乃至最後被殺的田豐等人就是忠臣呢?別忘了,忠字之外還有“大奸似忠”一說,小人之外還有“大忠似奸”一說,北宋靖康之恥時,秦檜主戰得比誰都興奮,所以除了戲臺上,任何人都不應該被臉譜化,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魏徵之投降是他不願讓自己辛苦學到的知識付之流水,而李世民之收服太子黨是為了成全他自己的名聲,善用人者不拘小節,善做事者不懼名聲,魏徵作為一個帝王監督者,在貞觀朝將其才學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李世民作為一個善於納諫的帝王,他能起用得罪過自己的太子黨屬官,把國家前途放在首位,才能成就一個“貞觀之世”,成就一個強大的唐王朝。這一點比起那些一直高呼“忠臣不事二主”,到了卻是“水太涼”計程車大夫們,要好上數萬倍了。
魏徵是古代千古少有的名臣,後世心中鐵骨錚錚的硬漢子、硬骨頭,乃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謀士,可是在唐朝第一疑案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卻投靠了“叛逆者”李世民,並以敢言直諫稱著於世,和同樣善納建言的唐太宗李世民共譜了一出不亞於劉備、諸葛亮的魚水之交、君臣之知,可以是唐太宗之名,有一半是靠魏徵建立起來的。
按理說,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可以有無數種打算,棄官回鄉也行,殺身成仁也行,或許堅持擁立已死的太子李建成也行,不管哪一種都足以告慰太子的恩德,可是魏徵卻選擇了投靠仇人李世民,這做法雖然讓人不解,可卻也在情理之中。
一、受各種演義影響,魏徵在世人心中是一個忠臣不仕二主的形象,可實際上的魏徵卻未必就是個“永不折腰”的硬漢隋末亂世煬帝殘暴,群雄並起逐鹿,有志之士思得明君,紛紛選擇站隊,魏徵也是這股洪流中的一員,在《兩唐書》裡面都提到過:魏徵此人,家貧落魄,但胸有大志,可卻不熱衷於那一畝三分地的家產,而是將其變賣全部拿來讀書,尤其是戰國時期的縱橫捭闔之術,為此還不惜出家做道士。
和眾多良禽一樣,魏徵也急於執木而棲,找到自己的明主,一展生平所學,當他自認為自己的“治國之術”已經有成時,他最先找到了瓦崗起義軍的領袖李密,在他手下做了一個典書記,相當於文學參謀一類的職位,可是魏徵在李密手下做得很不開心,他的很多建議都被才大志疏的李密給否決了。
徵進十策說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徵見長史鄭頲曰:“魏公雖驟勝,而驍將銳士死傷略盡;又府無見財,戰勝不賞。此二者不可以戰。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頲曰:“老儒常語耳!”徵不謝而去。可以看出,魏徵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所想的是輔助明君奪取天下,在所選非人的情況下,魏徵另擇明主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所以在李密戰敗後,魏徵就投降了唐主李淵,做了個沒有任何官職的散官,依舊不得重用。
為了建立功業,魏徵毛遂自薦,主動請求出使山東、河北等地,招降李密在當地的割據勢力,結果在相州被夏王竇建德俘獲,被任命為起居舍人,相當於皇帝身邊的日記官,兼謀士職。要知道在相州被俘的還有李淵的堂弟李神通和原李密的部將李勣(魏徵此行最主要的就是招撫他)等人,可李神通沒有投降,李勣也是明裡投降,暗裡和長安互通有無,甚至多次密謀誅殺竇建德,就忠誠度這一點,魏徵可就比李勣差得多了。
唐夏虎牢關時,魏徵十分出力,連出奇謀對付前老闆李淵的軍隊,幸好是魏徵運氣好,竇建德一條都沒有采納,要不魏徵可就不能再進入唐廷,乃至於最後成就“千古賢臣”之名了。由於李世民的奮戰,虎牢關之戰唐軍節節勝利,魏徵就這樣又被俘獲到了長安,不過這次,魏徵遇到了他生平第一個貴人:太子李建成。
二、再次進入長安後,魏徵深受李建成後代,並逐步進入權力中心,成為李建成和李世民奪嫡的重要謀士作為一手導演了虎牢關大捷的李世民,他在俘獲了魏徵後並沒有將其放在眼裡,甚至有點鄙視他,可或許是覺得魏徵招撫李勣有功,李世民也沒有殺他,只是給了他一個悠閒的散官,不賞也不罰。倒是太子李建成對魏徵還不錯,任命其為東宮洗馬,把魏徵帶在身邊。
在虎牢關之戰大獲全勝的李世民,志得意滿,並在第二年再次出關,前往河北,這次的目標是繼承了夏王竇建德河北地盤的劉黑闥。不過這次李世民在河北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同樣是群雄之一的鄭王王世充,他在舉部投降後還是免不了自己流放、部下被殺的結局,所以劉黑闥拒不投降,還給竇建德立碑建墓;竇建德此人不同於王世充、宇文化及之流,在河北很有威望,史載他“所得物資,散賞諸將,一無所取”,崇尚節儉,不好酒肉,恩澤於民,所以將士用心、士民拼命;竇建德也很有政治頭腦,他對於被俘的煬帝皇后蕭氏以及煬帝之孫楊政道,始終以君臣之禮對待,絕不越雷池一步。由於當時東突厥的老婆為隋朝宗室、煬帝堂妹義城公主,所以竇建德尊崇原隋朝宗室的做法,很得義城公主歡喜,夏國政權也以此獲得了東突厥的軍事支援。靠著竇建德留下的政治遺產,劉黑闥從舉兵到全面恢復河北勢力,僅僅只用了半年,並在武德五年自立為漢東王,改元天造,和唐國分庭抗禮。
在河北地區全面皆兵和東突厥的軍隊支援之下,李世民在河北舉步維艱,連屬下猛將羅士信都被俘殺害,李世民也差點被劉黑闥埋伏被殺,靠著尉遲恭的奮戰才死裡逃生。後面唐王朝不得已臨時換將,把李世民換成太子李建成,在魏徵的建議下,李建成很快就平定了劉黑闥之亂。
魏徵言於太子曰:“前破黑闥,其將帥皆懸名處死,妻子系虜;故齊王之來,雖有詔書赦其黨與之罪,皆莫之信。今宜悉解其囚俘,慰喻遣之,則可坐視其離散矣!”太子從之。黑闥食盡,眾多亡,或縛其渠帥以降。平定河北後,魏徵正式成為李建成的謀士,在和李世民奪嫡之戰中,魏徵給李世民造成了很多麻煩。但與此同時,魏徵的本事也逐漸為李世民所知,這成為了他日後起用魏徵的契機。
二、魏徵雖深感李建成對其的恩德,可他更不願自己一輩子的心血卻此白費魏徵身為李建成的謀士,他自然要對其帝位的穩固勞心勞力,和裴寂一內一外,一明一暗地守護著李建成,裴寂看著李淵,魏徵看重李建成,可是魏徵過於急進,他急著要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挑明瞭來幹,這對於一貫優柔寡斷的李建成來說是很厭煩的一件事,到最後也就逐漸疏遠他。
魏徵剛嚐到一點甜頭就又被打入冷宮,一肚子學問和抱負都無法實現,對此,魏徵頗有微詞。等到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同樣獲罪於李世民,有一段時間不受重用,可是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餘黨在河北作亂,在重臣房玄齡的建議下,李世民起用魏徵為諫議大夫,去山東招撫,本來就急於建功的魏徵馬上出發山東,並安撫了原太子千牛衛李志安和齊王府護軍李師等人,成功平息了太子黨的反撲。
這時候的魏徵已經開始為太子李世民效力了,而李世民知道魏徵確實本事不小,同時也為了向天下人展現自己的仁德之風,所以這對君臣一拍即合,一賣一買,就這樣成就了一對千古君臣佳話。
不過要知道的是,魏徵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為李世民效命的原太子黨成員,像奪嫡之戰時出力比魏徵還多的裴寂,他是朝廷的宰相,堅定的太子黨領袖,李淵多次有廢長立幼的想法,都是靠裴寂給他打掉的,太子李建成死後,裴寂第一個出來為李世民唱讚歌,也因此被李世民作為了“黃金臺”。有重臣裴寂的首倡,原太子黨成員也就放下了成見,慢慢向李世民靠攏了。比如玄武門之變時,差一點就抄了守備空虛的秦王府的太子屬官馮立,以及已經有強開玄武門的可能的薛萬徹、謝叔方,如果不是當時李淵被尉遲恭手裡的那兩顆人頭給嚇傻,急忙發出敕令要軍隊放下兵器的話,李世民和他留在後方的家屬可能就這樣被這群被這兩支軍隊給殺了,玄武門之變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可是李世民在大事已成後,對這些差點讓自己功虧一簣的猛將,依舊還是沒有進行清算:
馮立在看到李建成頭顱後,孤身逃亡,李世民下了懸賞令捉拿馮立,最後馮立自首,不但沒獲罪,反而被任命為左屯衛中郎將,在之後的咸陽大戰中,馮立以數百精兵大敗突厥騎兵,給之後的渭水對峙打下了軍事條件;謝叔方和馮立一起逃入樹林裡,在家人被捉的情況下,兩人都很快就投降了李世民,謝叔方接連被任命為肅州、涼州、廣州刺史,對當地的民生髮展和水利灌溉工程都有很大的貢獻;玄武門之變,薛萬徹帶著家人逃入鍾南山,李世民多次徵集都不來,足足幾個月後,薛萬徹才出山輔佐李世民,被任命為大同將軍,成為唐王朝對抗突厥的一員猛將。所以在玄武門事變後,投降李世民的太子府屬官並不止魏徵一人,論親,魏徵不如薛萬徹,論重,魏徵不如裴寂,論剛,魏徵也不如馮立、謝叔方,他的投降在深受演義影響的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可在當時那個年代,魏徵的投降卻是理所當然,沒什麼道德文章可以用來辯論的。
總結:人是具有多面性的,魏徵也不外如是,對他而言,尋找明主讓自己得以施展抱負才是重中之重,至於這個明主是姓李還是姓竇,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這一點其實和所有亂世英豪一樣,可誰能說從袁紹那裡逃到曹操那裡的荀彧、郭嘉、張郃等人就是小人,而一直堅守袁紹乃至最後被殺的田豐等人就是忠臣呢?別忘了,忠字之外還有“大奸似忠”一說,小人之外還有“大忠似奸”一說,北宋靖康之恥時,秦檜主戰得比誰都興奮,所以除了戲臺上,任何人都不應該被臉譜化,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魏徵之投降是他不願讓自己辛苦學到的知識付之流水,而李世民之收服太子黨是為了成全他自己的名聲,善用人者不拘小節,善做事者不懼名聲,魏徵作為一個帝王監督者,在貞觀朝將其才學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李世民作為一個善於納諫的帝王,他能起用得罪過自己的太子黨屬官,把國家前途放在首位,才能成就一個“貞觀之世”,成就一個強大的唐王朝。這一點比起那些一直高呼“忠臣不事二主”,到了卻是“水太涼”計程車大夫們,要好上數萬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