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腳步去丈量
-
2 # 璟珣長安
首推蘇軾!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國憲在《重修儋縣誌敘》中評價蘇軾,“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絃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闢南荒之詩境也。”
董其昌作過一段著名的跋語:“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
3 # 鍾竿步
辛棄疾,文武雙全,既能寫又能打。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4 # 老漢說體育
詩詞大家很多,唐宋八大家及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那一個多是中華瑰麗詩詞文化上的巨星,但講到詩詞俱佳者,老漢以為蘇軾首推第一。原因有三
一是蘇軾才情俱佳,詩詞文書樣樣精通。其詩題西林壁、春宵等流傳已久,尤其是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境悠遠,哲思綿綿。其詞,開創一代詞風,豪放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流傳千年,使多少文人雅士奉為圭臬,其書法、文章又是影響了幾千年。二是蘇軾所處的年代正是詩詞鼎盛時期,前有唐詩,後有元曲及明清小說,詩作集中了唐朝詩人的所有精華,詞作開創了宋代的一代詞風,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三是蘇軾的品行修養奠基了其詩詞高度,相比於同時代或前後幾各朝代,蘇軾為民、為官、入獄、遭貶、啟用,人生起起伏伏,波瀾壯闊,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促成了偉大的作品。而其人格未因生活而改變,一直信守傳統,固守君子之為。其他偉大的詩詞作家,比較蘇軾這三個方面,或有差別,或有不足,或有缺憾,都有美中不足之處。因此,蘇軾,第一詩詞大家也!
-
5 # 襟亞
如果只一人,我選杜甫。
三十歲之前,我心中的第一是李白。現在,我毫不猶豫的換成了杜甫。我推崇杜甫“始於才華,終於品格”。‘
杜甫被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聖”是什麼?是心繫蒼生躬行人間品格高尚的精神領袖;“史”是什麼,是忠實於當世警醒於未來的真實寫照。所以,杜甫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詩的本身,更在於他詩背後的歷史價值和他本人特有的高尚人格。
這一點,是我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慢慢體會到的。現在,講到杜甫的《詩三首》,一知人論世,有時忍不住想哭。
雖然只比李白小了11歲,他不像李白“秀口一出,就是半個盛唐”。杜甫一生寫過1400首詩,其中只有50首左右寫於40歲之前,剩下的大多數都寫於離亂困頓之中。他的詩極少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氣風發,更多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悲天憫人。他也曾有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最後卻落得個“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悲慘境地,發出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悲涼感慨。這悲涼是亂世裡“良心”的悲涼,是對喪心病狂的黑暗政治的控訴對善良黎庶的悲憫。
他自己居無定所流離飄搖,雖身處困境卻依然心繫國家心繫天下,這不是偉大,還有什麼是偉大?
不負“詩聖”之“聖”。詩人裡,唯此一人!落淚……
-
6 # 愛生活的笨笨牛
納蘭性德——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詞人。
這個詞人給我一種闊達,看淡世事的感覺。他出生於官宦世家,是高官之後。但是,對於他,名利、金錢都是虛無。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這句詞最是能襯其心境。他覺得自己就是世間哀愁的過客,身世淒涼。可是為什麼在我知道你的故事後淚流滿面?痛徹心扉的哭泣,在斷腸聲裡,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輾轉難眠。這是多麼的重情重義,雖然自己身居要位,但是仍然是有情有義的。當時北京官場有一句話,要當官找索三,要人情拜老明,此一句就可以看出當時他的地位。
有的時候,我就時常感嘆什麼時候,我能夠像他那般的闊達,不諳世事。可能是現在的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了。我發現我慢慢的都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有時,自己甚至會人云亦云,都沒有了自己的思想。
靜下心想一下,納蘭性德之所以有這種惆悵,正是因為自己也是經歷了人間的離別相思之苦,才會情不自禁,觸景生情。但是轉而一想,此時自己也是非常的孤苦伶仃,自己也是這樣的境遇,可是不知道是否有人會擔心自己。自己的悲苦也是無人訴說的。這讓我想到了,為什麼古時的皇帝為什麼成為自己為寡人,我想這兩者應該是一樣的感覺。
同時,他也經常寫一些愛情詞。也是一位敢愛敢恨之人。想想,放在當時的那個年代,的確是不可多得之才。
-
7 # 健康使者健康人
屈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兩次被流放都不改對楚國和楚王的熱愛,最終投汨羅江自殺,情懷和氣節都受到後人推崇。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譯文】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遠末子孫啊,
伯庸是我已故去的尊敬的父親。
當太歲在寅的寅年寅月,
就在庚寅那一天我出生降臨。
我的父親仔細揣度我的生辰啊,
透過占卜才賜給我相應的美名。
給我起名叫正則啊,
給我取字叫靈均。
我既有許多內在的美質啊,
同時又有優秀的才能。
我身披幽香的江離白芷啊,
又佩戴上串串秋蘭濃郁芳芬。
時光流逝我唯恐趕不上啊,
歲月不等人啊令人擔心。
早晨我爬上山頂採拔木蘭花啊,
黃昏我採摘宿莽來到水洲江濱。
時光一刻也不停留啊,
春去秋來四季往復交替更新。
想起那草木在秋風中飄落凋零啊,
自己也要老了的憂慮悽然而生。
如不趁年華正好的時節揚汙去垢啊,
為什麼還不改變自己愛美的本性?
乘上駿馬放開四蹄賓士啊,
來,我甘願做開路先鋒————
-
8 # 封護勝463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太簡單了,真正詩詞大家我首推唐代"詩仙"李白,這是炎黃子孫的共識,也是李白作品的輝煌所至,真可以說是"實至名歸"恰如其分。因為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唐代把詩歌立於世界之巔,而詩歌的領軍人物就是李白,杜甫等人,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中外都有的盛譽。看看李白的幾個作品,從中可略知一二。
第一,看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立見高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中形容瀑布用了"掛"字,是形神兼備有之,的確是神來之筆。接著形容水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又是浪漫主義的誇張,突出了瀑布的高長和美麗,最後一句用了"疑"字當頭,然後是"銀河""落九天"的比喻,把景緻的描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令人盡情的去感受,去百般的回味。詩中表現出李白瀟瀟灑灑,飄逸如仙的浪漫主義風格。
第二,再來看看李白與人迴異不同的性格喜好。看看《贈汪倫》詩中有些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一首送別詩,李白乘舟剛要走的時候,"忽聞岸上踏歌聲",見汪倫及眾鄉親用腳踏地打著節拍,唱著歡送的歌送別李白,確實是個標新立異的歡送。一反普通的送別那樣難捨難分,相擁而泣,戀戀不捨的場景。使詩人李白深受感動,深深的體會到汪倫和自己水乳交融般的感情,體會到別樹一幟的送別方式,瞭解李白的真是汪倫,詩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進一步的誇張加大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從詩中更看出了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飄逸瀟灑的文風。
李白膾炙人口留芳百世的佳作太多了,簡直就是不勝列舉,我就不多說了。
-
9 # 平南李st
中國的詩歌源遠流長,早在倉頡發明文字之前,應該就有民謠俚曲在部落裡流傳。文字形成後,使得詩歌成為書面形式傳於後世。歷史上有“獻詩”“采詩”的說法,說明《詩經》中的風雅頌,一部分詩歌來自於公卿列士的創作,一部分來自於民歌的採集。“詩”最初是樂歌,風是各國的曲調樂調。“雅”是正,是朝廷的正樂。“雅”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大多是西周早期的詩歌,“小雅”多數是西周晚期的詩歌。“頌”是歌頌的意思,歌頌先皇的文治武功,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曲。
正是《詩經》抒發了現實生活中真實情感,才使得它深厚的藝術魅力傳之於後。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就是一位偉大的里程碑式的傳承者。《離騷》是屈原自傳式的代表作。漢朝班固解釋"離騷"雲:“離,猶遭也;騷,憂也”,遭,遭遇,遇到,憂,憂愁。在封建社會,那時候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是和忠君連在一起的,君代表著這個國家和人民,國亡則君死。楚國也是屈原的宗國。當他遭遇上官大夫靳尚之饞被懷王疏遠和後來被流放時,他憂國憂民,對楚國腐敗黑暗的政治充滿了憤概,他熱愛自己的宗國,願為自己的國家竭誠效忠,但是卻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憂怨哀傷苦悶不已。他對祖先深情緬懷,希望楚王不要康娛以自縱,並以夏啟,羿荒淫誤國的教訓提出警告。“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既幹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袛”(椒樧之流只求近身祿位,又怎麼會敬賢用賢呢)。“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慿不厭乎求索,"(眾小人爭進求利貪得無厭)。“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雖然於今人不合,願依照彭咸的樣子去做。彭咸,殷商大夫,因君不聽其諫。投水自盡)。
在《離騷》中,屈原使用”江離,辟芷”與“宓妃”,以美人香草象徵著君臣關係,象徵著正義和人格的高潔。全詩以“求女”“人神交接戀愛”為比喻,婉轉哀怨,把心中的情感像山間溪水一樣潺潺流出,求女不成是說希望已經瀕臨破滅,楚王已無可救藥。從“朝發軔於蒼梧”到第二次"朝發軔於天津“,經歷上下求索而不得,決定以身殉國之前,那種對故國難以割捨的情懷和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使他又一次卻步。他徘徊在悲痛絕望與留戀家國之間,“臨睨舊鄉,不忍離去”。最後,他終於作出了決定:“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算了吧,國內人(朝廷)沒有人理解我,我又何必懷戀故都!既然不能實現我的美好的政治抱負,我就要跟隨彭咸而去了。整篇文章頓挫悲壯,纏綿悱惻,哀愁如泣,感人肺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其內涵及意義遠超詩文之外,讓我們永遠記著這位偉大的愛國先驅。
`
-
10 # 九龍玉春
我喜歡的有兩位,一位是杜甫,另一位是范成大。
杜甫的詩最貼近現實生活,因為他的生活也一直在社會底層。他深知百姓疾苦,也目睹了官場黑暗,更看到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所以他的詩也稱得上是歷史詩史。李白縱才自恃,思想虛幻,完全脫離實際。李詩除了寫山川壯美之作,幾乎其它篇目皆情調不高,難以和杜詩並論。杜甫寫給李白的那首詩是對李白的規勸,也是總結。“秋來相顧尚飄蓬,丹砂未就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范成大的詩格調清新,明白易懂,同時又緊扣生活,是田園派詩人中的傑出者。尤其是他的《四時田園雜興》,簡直是一幅幅四季勞作田園圖。其他人的詩大多粉飾太平,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無可取之處,千篇一律,格調低俗。范成大能為普通百姓作主題實是難得。
中國歷史悠久,用一人蓋之,只能以偏概全。優秀的詩人還是很多的,比如屈原、劉禹錫、王之渙、辛棄疾、陸游……。
-
11 # 竹史鐵驪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三峽星河影動搖。
浪漫寫實,皆詩國真諦。
人生到處何知似,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婉約豪放,缺一而不美。
詩中仙、詞中聖、詩中聖、詞中仙。只要讀過書的華人,又有誰能不愛煞這四位?我中華數千年文化最輝煌燦爛的華彩樂章!
以前也曾一度迷醉於詞藻偉麗,覺得杜甫不過尋常嬌兒惡臥踏裡裂,頂多無邊落木蕭蕭下,似乎總是要遜李白半肩,直到旅中重讀《潼關吏》“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夫!”才恍然,原來詩史寫到極點,也正是浪漫之巔。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這四個人,一個不能少!
答自劉羽舟和蕭銘珏
-
12 # 愛財老人
中華文化遠遠流長,詩詞大家如燦爛群星數不勝數,是他們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文明,縱觀歷代群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13 # 走必循牆
唐代詩作居百家,
宋朝詞著擁千首。
元曲明調相往下,
清民猶有眾風雲。
-
14 # 閩G-71
唐詩宋詞元曲到現在新月詩朦朧詩更有大家更有千秋不在同朝同代難分伯仲。只有箇中喜好而已。我中意納蘭性德還有倉央嘉措
-
15 # 月盈紅袖
我最為推崇的是蘇軾,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其一,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蘇軾的文字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蘇軾作品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詩文3637篇。他的詩詩風純正,風格高昂,氣宇軒昂,著名的詩有《水調歌頭》《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後雨》等,《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出,千古悼亡排第一,《 念奴嬌 赤壁懷古》長期被後世歌吟,1000多年來的多種記載表明,排名在宋詞前三。現給大家概述幾句我非常喜歡的蘇軾的詩詞名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背景:作者描繪了一幅初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人以一種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清新灑脫的感覺,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2.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背景:蘇東坡和妻子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妻子27歲去世,這對他是個非常大的打擊,雖然已經過去10年了,但心中的沉痛依然沉重。因夢見早逝的愛妻,而寫下的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譯文:人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人自身身處在廬山之中。
作者用景說理,遊山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啟迪是: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說明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4.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臺作》
譯文: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好。
背景:“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出了作者為思鄉之苦,只好透過煮茶來自我調解思念之情,“詩酒趁年華”的意思是要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同時表達了作者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
5.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陽關曲 / 中秋月》
譯文: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背景:今年中秋,蘇東坡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但是明年呢?表達了作者相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大家,名列“蘇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他的書法作品在當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在書法方面獨創了“蘇體”,蘇軾在自己的書法論述著《論書》說“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耳,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蘇體”正是如此不拘一格,信手拈來。
蘇軾傳世的書法作品主要為行書、楷書,代表作品有《寒食帖》、《渡海帖》、《洞庭春色賦》、《醉翁亭記》、《豐樂亭記》、《前赤壁賦卷》等,書法《寒食帖 》無可爭議歷史行書第三。
其二,蘇軾為人樂觀,道德人品俱佳,為人們樹立了一種讀書人的理想和人格標準,誠意、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治臻於頂峰的時期,飽學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談謔笑之間,往往語露機鋒,言含逸趣。蘇軾在與朋友們的交遊中,其博學多聞的修養、詼諧善謔的個性展露無遺。蘇軾是一代文豪,他以德業文章名垂青史,他的一生,表現了過人的才情與智慧,也體現出無與倫比的上進和豁達。比如,他在《臨江仙·送錢穆父》中寫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譯文: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他雖然官場失意,將人生比喻成旅行一樣,把自己比作行人,顯示出豁達遼闊的心態。蘇軾幹活累了要喝酒,“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睛”;煩心了要喝酒,“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有朋自遠方來要喝酒,“我醉方不啜,強啜忽復醒”;想家了要喝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樂以忘憂更要喝酒,“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
蘇軾的作品中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的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創了南宋辛派豪放詞人的先河。被貶黃州是蘇軾思想的重要轉折點,前期以儒家思想為主,後期又參入了大量的佛、道思想,外儒內佛。儒家的淑世精神與佛道化解人生苦難的虛幻意識互補,使他的人生觀未發展到對社會人生的厭惡和傷感,他在經以佛老莊禪超物我、齊生死的虛無思想化解人生憂患的同時,亦含有一種儒家士大夫在惡劣社會政治環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完善的意味。他那種談笑與生死之際的曠達情懷,歷經磨難而始終樂觀向上的精神,任性逍遙、隨緣自適的生活態度,正是這三種思想合力的結果。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終保持正直士大夫的人品氣節;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氣,支撐著佛老的靜達曠放,成就其虛靜高潔的心態和淡泊超拔的性格,使其一輩子具有坦蕩堅貞的品格、隨緣自適的心態和風流瀟灑的氣度,為人們樹立了一種讀書人的理想和人格標準。
其三,蘇軾一生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蘇軾不但在文學上有其卓著的成就,在長期的地方官的崗位上,清廉自守,人品端正, 所到之處,總能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與老百姓共度時艱,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事,如救災、治水、請免賦稅等。他在為官的近四十年生涯中,事君,忠於朝廷,為官,愛戴黎民,即使受到貶抑時,也不忘黎民百姓,與黎民百姓同憂同樂。所以,他到任的地方官都留下了佳話。在徐州、杭州做官時,蘇東坡吏治一方,造福一方,興修水利,抗禦洪水,作出了名垂表史的貢獻,潤澤了一方水土。
蘇東坡任徐州太守時,相當於現在的徐州市長。黃河發生了幾十年一遇的洪水氾濫災害,水的最高階跟城牆的頂端相差不到一尺,只差幾寸就漫過去了。水一旦漫過去,全城就全淹了。作為時任太守的蘇東坡,心憂如焚,想了很多辦法,指揮城內的居民加固城牆,在城內築防水堤壩。蘇東坡日夜在城牆上奔走,住在城牆,守在城牆。半個月後,城外的洪水仍然沒有退下去。蘇東坡無奈之下只好求援。當時徐州城內駐紮著一支只有皇帝才能調動的禁軍,蘇東坡親自到禁軍營中,找禁軍首領,要求禁軍支援抗洪。禁軍首領,看到率領抗洪的蘇東坡,滿身泥漿,頭髮蓬亂,憔悴不堪,十分疲憊,非常感動,破例接受了蘇東坡的請求。軍民協力終於保住了徐州城。洪水退後,蘇東坡雖然知道在自己的任期內,不會再有第二次這樣的洪水了,但是,為了防止以後的洪水殃及百姓,蘇東坡為此大力修築堤壩,給老百姓一個平安。
蘇軾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鈐轄時,發現杭州西湖水面被大量水草淹塞了,作為杭州人的西湖已面臨不復存在。老百姓對蘇東坡說,這種水草叫“葑”,再過二三十年這種葑草就會把整個西湖淹塞掉。為了保住西湖,蘇東坡著手整治西湖。蘇東坡組織了大量百姓清理西湖水草淤泥。西湖東西方向有一條白堤,是唐代人留下來的,但南北方向沒有堤,且南北有十幾里路,繞湖一週比較難行。蘇東坡利用清理出來的水草淤泥在南北方向築了一條堤岸。為了使湖水流動,又在堤上修了六座橋,讓湖水變成了活水。江堤修成後,老百姓不忘蘇東坡為杭州人的造福,給它起名為“蘇公堤 ”,後來簡稱為“蘇堤”。從此西湖變得湖清水秀,波光迷人。蘇東坡十分喜歡,寫下了“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水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著名詩句。
-
16 # 清悠初見
中國有五千年曆史文明,詩詞文化就是文明中最燦爛的明珠。古代有太多太多有名的詩人,無論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還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或是一門三文魁的蘇洵、蘇軾、蘇轍,還有無數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詩人。但在我的心目中,最推崇的人卻是唐朝的賀知章,不是會寫詩才被推崇,會寫詩、會做人、又有運氣才是最令人推崇的人。
賀知章出生於公元659年,從小就含著金鑰匙,降生於越州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而這個時候正是大唐“貞觀年間”,國家強盛,吏治清明,大唐處於高速的發展期,而這樣安定的社會環境無疑讓賀知章的童年生活幸福又幸運。
公元659年,這是武則天證聖元年,36歲賀知章才華橫溢,一舉高中進士,併成為浙江省有史以來第一個狀元,又順利的從政,得到了國子四門博士的職位。
賀知章一生雖稱四明狂客,但是一生都愛提攜後進,受到時人的尊崇,當年李白初到京城,就是賀知章向唐玄宗大力舉薦,李白才得已受到唐玄宗青睞,也給我們留下了金龜換酒的典故。
賀知章從進入政壇,就官運恆通,五十年就職京城,從未出京任職,一生在長安愜意的生活,一直到85歲時才告老還鄉。縱觀整個唐朝,他是壽命最長的詩人,一生歷經大唐十位皇帝,賀知章一生和順,福壽雙全,他的生命縱貫了整個盛唐,死後也極盡哀榮,被唐肅宗追贈其為禮部尚書,是又幸運又瀟灑的大唐詩人,也是我最推崇的詩人。
-
17 # 漢文化競華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蘇軾,在散文、詩作、詞作等領域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是中國古代詩詞文化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蘇軾一生創作三千四百餘首詩詞,不僅數量很大,質量水平也都是出類拔萃的。
蘇軾性格豁達,為人率直,措辭出塵脫俗,下筆行雲流水,在他生存的北宋時期已經名動京城,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看到蘇軾的作品以後極其推崇東坡先生,以至於蘇軾每次一有新的作品,都會立刻傳遍京師,轟動一時。下面我來精選幾首東坡先生的代表作點評一下。
蘇東坡經歷烏臺詩案的坎坷波折之後,人生觀發生了極大地轉變,文風煥然一新,深得道家和佛家的精妙,例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的那句“也無風雨也無晴”,說出了蘇軾平靜的接受天氣變化的開朗心胸,點出了作者超然物外,不為眼前困境困擾而沮喪的平和心態。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感懷詞,細緻描述了赤壁江岸驚心動魄的險峻風景,生動再現了周瑜當年的英雄氣概,結尾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酌江月”畫龍點睛,看破了人生,無論建立多大的功業,最終都如同一場夢一樣了無痕跡。
同樣被收入初中課本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風格飄逸,韻律高雅,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堪比唐代詩人李白之風,詞中說盡了人間離愁別苦的無奈,天宮的美好,道盡了世事的變遷無常。最後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收尾,引起了無數離人渴望相聚的共鳴。
蘇東坡的詩詞題材廣泛曠達豪邁,開創了豪放派新詞風,他不拘一格的手法轉變了宋朝時期作詞的婉約之風,為中華文化程序作出了突出貢獻,眾多經典作品,讓他成為了中國古代詩詞界的代表人物。
-
18 # 一瑤創業
我是跛腳的貓,一個酷愛傳統文化的貓。我最推崇最愛的詩詞大家是宋朝女詩人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我與李清照的初次照面,是從這首《如夢令》開始並喜歡上李清照的詩詞。比如這首如夢令靜謐與喧笑,清雅與濃麗,宛如水墨風景,泛舟流連忘返、酒醉迷路的李清照,用寥寥幾筆定格了日暮晚歸的畫面。
從這樣一首詞我們可以感受到李清照的才華。
李清照的老家在章丘明水,距離濟南不遠,而溪亭泉是濟南72名泉之一,李清照年少時很有可能曾去泛舟遊湖。
幾個泛舟遊玩,需要酒來助興,三杯兩盞,喝酒行令,不知不覺間竟已沉醉,美景加上美酒,酒酣心醉導致的後果便是“不知歸路”——此時天色漸晚,藉著藹藹暮色,晚歸的遊人蕩起船槳,正難辨方向,突然發現早已置身於曲港橫塘深處,紅蓮翠荷之中,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怎生是好?
這幾個爭強好勝的少女!急於從迷途中尋找出路的她們不管不顧地奮力搖動船槳,一連兩個“爭渡”道出了七分焦急,原本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盡數被這“爭渡”驚飛,撲騰著打破了原本逐漸沉寂下來的暮色。
李清照的所思所想所感,化到筆下成了一首好詞,在這首詞裡,還有一股令人不能忽略又不敢逼視的蓬勃生命力:健康,開朗,歡樂,充滿對自然的沉醉,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的文章得到蘇軾賞識,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他和蘇門眾多名士都有往來,書香門第的薰染給了李清照良好的文學修養,更重要的是她的父母未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教育她,束縛她,而是給了她足夠充分的自由,李清照活的自由而灑脫。
即使在多年之後國破家亡,顛沛流徙的苦難裡,生命依然被她經營得清潔自如。
再比如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僅用33個漢字就寫了一個故事,甚至賦予這個故事強烈的鏡頭感,如果我們聲情並茂地將這首詞讀完,整個場景就會立體地呈現在面前。
李清照精造句,善譴詞巧用字,但才情不刻意外露,這首小令,三十餘字無一難字,後人稱這首詞有人物,有情節,有對白,有情緒,若非有生花妙筆,恐難駕馭,最經典一句在於“綠肥紅瘦”,清人王士禎在《花草蒙拾》裡評此句:“人工天巧,可謂絕唱”。這首詞把李清照婉約派的詞牌風格展現的淋漓盡致,讀來心曠神怡的舒服。
還有一個惜花人也寫過一首詠海棠的詩,便是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海棠》
說來有趣,蘇軾與李清照,一位開豪放先河,一位是婉約之宗,卻不約而同地借詩詞表達了對海棠的相惜之意。
李清照表達得急切,蘇東坡則袒露直白,“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最是痴絕:當月光轉過迴廊,再照不到海棠花上,詩人竟不忍將花獨留在暗處,乾脆點起蠟燭以燭光為海棠花驅散黑暗,大有與花相伴、通宵達旦之意,真不知這是詩人之幸,還是海棠之幸!
李清照被稱為婉約詞的宗派大師,李清照的一生留下閃爍耀眼的光芒,為無數低眉順眼、逆來順受的女子譜寫出光輝的一章。
如今,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除了氣質,一個人的文字更承載著平日看不見,卻對人生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存在,李清照的詩詞潛移默化間改變了我,這些就是我推崇喜歡李清照的理由。
-
19 # 藍珂兒的詩與遠方
縱觀中華詩詞文化,本人推崇的是李清照。
雖然李白、杜甫、蘇東坡、曹操、王維、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的作品偶也喜歡,但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 ,更值得推崇。她生於齊州濟南,是婉約派的代表,至於本人為什麼推崇易安居士呢?
一、因為她的才華。
她的才華大家都知道,她平日裡遊玩的場景、相親時的情景都被她寫進詞裡:《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和羞走,依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少女的嬌羞可愛躍然紙上。她的詞裡還有少婦的日常:《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闕詞把酒後少婦的慵懶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李請照晚年時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去世,金石字畫丟失,愁腸百轉融入詞中:《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分……疊字的運用增加了這闕詞的藝術魅力。她的詞寫得婉約細膩深入人心,據說她的丈夫趙明城曾經把她寫的一闕詞放在自己寫詩詞中間,一起拿給自己的朋友看,讓朋友評判哪首最好,朋友看後拿出李清照寫的那闕詞,足見她才華過人。
二,她的勇敢。
她的勇敢體現在詩詞上: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生活上她也很勇敢。趙明城去逝以後,她一個人孤苦無依,再婚嫁給一個圖她錢財的勢利小人,對方發現她沒有想象的那樣富有,竟然對我們的女神拳打腳踢,她發現所嫁非人,冒著坐牢的風險起訴離婚,果斷坐了九天牢,結束了這段尷尬不堪的婚姻。
以上兩點就是我推崇她的理由。
-
20 # 暮雪堂星野
如題,我最為推崇的詩人是杜甫,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杜詩兼有“詩史”與高深的藝術造詣杜甫是一位偉大的寫實詩人,他的詩在詩壇被稱為“詩史”,杜甫親身經歷了安史之亂,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與“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這些詩篇不僅在詞句的運用方面顯示出深厚的藝術造詣,同時也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縱觀中國曆代詩人,能夠在詩歌的創作上兼具寫實與極高的藝術境界二者的詩人只有杜甫一人。
二、杜詩具有極強的感發深度能夠流傳至今的一流的詩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度的感發,所謂“感發”,即“情感於中而發之於外”,好的詩歌必然是詩人情感最真摯的流露,而非辭藻堆砌而成。杜甫的詩歌,正是出自於詩人對於國家興亡以及自身命運最深的感發,在此試舉一例稍作分析: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曲江二首之二》)”這兩句詩句是杜甫的詩歌中為多數人所熟知的,但很多人對於“穿花”一句的欣賞僅僅停留於對仗的工整,但這句詩其實蘊涵了作者極深的感情。《人間詞話》裡面說,詩歌分有我與無我之境,王摩詰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雖然與杜詩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在句式上有相似之處,但前者是超然於物外的無我之境,而杜甫的這句看似描寫的是無我之境,然而卻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於自然景物的深刻的憐惜之情,不然不可能寫出“深深現”與“款款飛”這樣迷人的字眼,而尾聯中的“傳語”以及“莫相違”則有深深的叮囑的感情以及些許纏綿的意味,這種渾然一體自然脫俗的律詩,也唯有杜甫這樣具有博大的胸襟與真摯的感情的大詩人才能寫出。
三、杜甫是當之無愧的七言律詩集大成者七言律詩是詩詞當中比較難寫的一種體式,因為它對句式的對仗以及押韻的要求較高,李白就不擅長寫七言律詩,他飄逸浪漫的風格決定他所擅長的領域只能是絕句一類的體式。七言律詩在杜甫以前,雖然有過崔顥《黃鶴樓》這樣流傳千古的名篇,但終究只是偶然寫成,而杜甫是對七言律詩的革新做出最突出貢獻的詩人,同時他也是七言律詩的集大成者,在他以後的晚唐詩人要想學習七言律詩的創作方法,都是以模仿杜詩為先的。
杜甫的七言律詩中,以《秋興八首》詩組為其代表作,其中有一句“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是被後來學者討論最多的一句,“香稻”怎麼可能去“啄”呢?而碧梧”又如何能“棲”?這句詩的主旨是懷念當年渼陂的風物,因此“啄餘鸚鵡粒”不能做動詞解,而應該看做是對香稻的豐美的形容,同樣的,“棲老鳳凰枝”也是形容“碧梧”之美的,整句詩呈現出一種閒適安寧的意象,而杜甫在此大膽的創新,使律詩擺脫了以往平鋪直敘的風格,而把感情與重點投注到了具體的意象之上,使得全詩的感情更加凝練也更加深刻。
以上就是我最為推崇杜甫的主要原因,而杜詩之所以能夠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與博大情懷的根本原因,在於詩人本身具有高潔的品格與深刻的愛國情懷,作品的偉大源於創作者自身人格的偉大,我認為無論從個人修養以及藝術造詣,杜甫在整個詩歌領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雖然他本人極為敬重李白,但他最終的成就實在李白之上。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
如今談到詩詞大家,想必人們脫口而出的便會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等。從古到今詩詞大家在每個時代都一批一批的湧現。而在唐宋兩朝中更是達到了頂峰。而在詩詞大家如此之多的唐宋為何唯獨出現了一個唐宋八大家的稱號,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這些極富盛名的大家卻沒有被囊入唐宋八大家中?
我們不妨先看看唐宋八大家從何而來?根據史實,”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最早出現於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六先生文集》(因為起初把蘇洵、蘇軾、蘇轍三蘇合為一家)故對於唐宋八大家的人選是由後人主觀上選取的,爾後在世俗之間流傳至今便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
我們再來看看唐宋八大家評定的準則是什麼?根據史實,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可知,最初起“唐宋八大家”稱號的人所依據的並不是他們在詩詞創作中的才華,而是對散文方面的建樹。而以為恰恰這唐宋八大家中有許多人在詩詞領域中又各領風騷。故後人常常誤以為對唐宋八大家的評判標準是詩詞方面的才華。
其實,正如前文所說,唐宋八大家只是後人的主觀見解,只不過他們選出的八個人在當朝也確確實實對散文方面的能力極強,貢獻極大。比如柳宗元的柳州八記,韓愈的《師說》、《馬說》,蘇洵的《六國論》.......因此也得到當時人們的極力推崇,久而久之唐宋八大家便因此聞名。但,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這歷史的長河中與他們不相上下的散文家數不勝數,希望人們對唐宋八大家葆有崇敬之心時,也別忘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家值得我們去銘記。
韓愈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