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頭魚樂
-
2 # 六月瘋子
我不是做程式的,以前跟做程式的同事相處過很長時間,他們經常加班到很晚,工作時間長,當然工資也相對可觀,我個人認為程式設計師是吃青春飯的,年齡越大精力越會跟不上。
-
3 # 南瓜lalala
看到這個話題,我想說:絕!對!不!是!
什麼叫青春飯?性服務者算,純賣力氣的也是,程式設計師這種一直有技術積累的為什麼算?加班?996?反正我作為一名平凡的程式設計師,加班不多週末雙休,不覺得是在燃燒生命,如果每天坐在電腦前就算是青春飯,那太多的行業都是。
真的,這真是太大的誤解,營銷人員喝酒應酬不傷身體?會計事務所一接專案這一個月你都別想歇一天,航空業的機務晝夜顛倒的上班,銀行職員每天直勾勾的坐著,這些算不算青春飯?
你要是說程式設計師都只見年輕人,容不下老人,這點我還是比較同意的。程式設計師作為一個職業,不過20年,在中國時間應該更短一點,所以年紀大的應該的確不多。而且程式的工作年限跟工資關聯很大,你工作了五年,該拿五年程式設計師的工資但又沒什麼能力,那估計是要被淘汰。程式設計師的技術更新的這麼快,不保持學習是做不下來的。
十年以上經驗的程式設計師真的少,很多都被淘汰了,但是留下來的這部分人,拿的絕對是不輸管理層的工資。
最後,如果考慮當程式設計師的,只是看到工資比較高,那我奉勸一句,這種真是青春飯。
程式設計師不要求天賦,但要求興趣
-
4 # 哈哈大笑12125
換個問法,請列舉10個不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各類公務員機關單位按一個算,國企按一個算(如果你覺得算的話),要接著往下找就比較難了,基本都是和公權力掛鉤的。青春飯是一個貧富差距不那麼大特定時期,出現的詞彙,我認為現在以不太適用。現在合適的問答是,你認為百分之幾的窮人能在有生之年翻身,說比例!
-
5 # 京程一燈
客觀的說,如果不努力,程式設計師的確是吃青春飯的。因為飛速更新的技術,需要不斷的學習。不努力的人,只能原地踏步。歲數大了,自然就會被淘汰。
但若是努力的學習,不斷的成長。從一個基礎的程式設計師,成長為部門leader,又或者CTO,那時候更多的是思維,方法,架構的策劃。也就談不上時青春飯了。
-
6 # YY胡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不管是程式設計師,還是銷售人員、人力資源人員等,如果停留在按部就班的熟練工水平,任何職業都是青春飯。換而言之,掌握核心技術能力,有系統規劃能力,特別是向更高的管理層面學習,任何職業都是越積累越吃香。
在這一點上,可舉的例子太多了。比如騰訊創始人兼CEO馬化騰,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等,起初都從事過程式設計師之類的工作。雖然他們的程式寫得非常棒,比如雷軍在大學的時候,雷軍和一個名叫王全國的人合作了開發了一個產品叫BITLO,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個軟體,讓雷軍賺得了第一桶金,而且還是上百萬。不過,這些人中不少都成為了科技企業的管理者。
對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程式設計師,如果說要青春飯的話,現在肯定沒有20多歲的程式設計師精力旺盛。所以,非常明顯的是,轉型管理層,當然,不是說一定要做科技企業的董事長或者CEO,比如產品經理、技術總監等等,都是程式設計師的發展方向。此外,跳出技術行業,向著市場、運營等方向,也可以是方向之一。
總的來說,對於程式設計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各種精力都會下降,但是經驗也會隨之增加。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要說吃青春飯,運動員是典型的代表性。但是,不管是NBA還是英超、德甲的,運動員雖然年齡增長會導致各種精力的下降,但是經驗的積累,促使很多運動員步入到教練這一職業中。同理,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經驗的積累,也能幫助其在科技公司走得更遠。
最後,之所以有人會說程式設計師是吃青春飯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該行業的加班問題比較嚴重。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還是滴滴出行、美團點評等新興網際網路公司,加班是程式設計師必須要面臨的問題。而這,給人一種程式設計師就是用青春來加班,從而獲取高收入的感覺。但是,對於競爭激烈的科技和網際網路領域,加班也是適應競爭的需要。
-
7 # Yoha_
必然不是,身邊30大幾寫程式碼的大有人在。程式猿做到後面大部分還是做技術管理了,仍然是技術崗,只是程式碼不怎麼碼了而已。而且現在真正有能力設計架構的大牛超級搶手,他們基本也不用碼程式碼
-
8 # 棲身你的岸
這個問題兩年前我也在考慮,也同時在幫助一些入門者解決困惑,現在也有了一些答案,從你的文字中我感覺到你或者是你的朋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認識和見識,與職業無關,接下來我來解釋這兩個詞彙:三十歲很迷茫,咋辦?迷茫的原因在於哪裡?是因為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嗎?還是為了給自己找個說辭,如果你覺得程式設計師沒有出路,那你做了其他嘗試沒有?嘗試過轉職沒有?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並不適合所有人,如果你發現不適合你找到了解決辦法沒有?所以當你還在考慮程式設計師是青春飯的問題,說明你並沒跨過程式設計師的第一道坎:程式設計師職業的抉擇。上面的這些疑惑或許你還不能清楚的回答自己,那帶著疑問我來剖析一些現象:一、程式設計師這類人的特徵。程式設計師有很多外號IT民工、碼農、攻城師……,他們是一群高智商的體力勞動者,他們給人的印象木訥、嚴肅、嚴謹、正直、理性……也難怪他們了,每天繃著臉對著電腦能不嚴肅麼?每天跟不會說話的計算機打交道能不木訥嗎?程式裡只有yes和no不也正是程式設計師正直的象徵嗎?職業性質決定程式設計師男性居多,能見到一個女程式設計師很不容易,男程式設計師則缺少交流圈,寂寞、空虛、悶騷成了代名詞,而駭客最苦逼了,所以程式設計師有大部分人是大齡單身男性,程式設計師是感情上的弱勢群體,尤其被動。工作中的程式設計師,今天客戶改個需求,明天客戶又說這個需求還要改改,好不容易實現了,客戶又說我還要加個功能模組,為了趕進度每日加班,日夜操勞,終於客戶滿意了,產品上線了,不幾天出BUG了,於是程式設計師又站出來不斷修補BUG,好不容易你學有所成,你在朋友面向炫耀一番,這時又有人噴口水了:“就是個搞技術的,沒有出息。”程式設計師在職業中的低位等同於技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而這種現象在國外也依舊存在。你現在認為你能堅持下來嗎?程式設計師轉職的現象很普遍,做銷售、做專案經理、做產品經理,甚至毫不相關的職業。你要轉職嗎?這裡先留個疑問,我們再來分析IT行業的前景。二、迅速成長的IT行業。說到網際網路很多人都能聯想到電腦,而電腦在大部分人眼中都只是玩遊戲、看電影、聊天的象徵,大部分非計算機專業人士也只會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和一些辦公了。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除非你的職業是程式設計師,要不然電腦就是不務正業的象徵,想出息就得遠離電腦。我認識的很多非計算機專業的朋友都是電腦小白。網際網路改變生活,以後的幾十年是資訊化的時代,電腦小白們的未來在哪裡?他們可以選擇傳統行業裡闖出他們的天地,但傳統行業在電子行業的衝擊下也變得岌岌可危,普及計算機常識時不我待。 三、IT行業不只有程式設計師。當提及IT行業很多人都會把程式設計師掛在嘴邊,在很多人看來進入網際網路公司就一定是程式設計師,多麼無知的認識?專案經理、產品經理、職業經理人、架構師、技術總監、程式設計師、前端工程師等等,這些是和技術有些許聯絡的職業,還有顧問、策劃、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等等,難道IT行業都不需要了?當你認為IT行業只是在為程式設計師敞開大門時,我只能說你很無知。所以,不要太侷限於程式設計師這個稱呼。在我們淺顯的計算機常識裡,程式設計師成為了IT行業技術人才的統稱,甚至修電腦的人都會被人稱為程式設計師,不懂得程式設計的人不是程式設計師,懂得程式設計的人也並不一定就是程式設計師,但一定是程式設計師出生。大名鼎鼎的例子太多了,我就不扯淡了,這是一句很理論的說法,沒有例子。 四、網際網路改變世界。在網上認識了一些技術圈的朋友,一些人正在創業,發現他們的夢想驚人的一致:“為改變世界而生。”且不說是否NC,至少在大家看來“網際網路改變世界”,一方面,網際網路拉近了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改變了傳統的交友模式,我們可以很快的和陌生人進行溝通,即使互不相似也可以針對一個話題談論不休。另一方面,透過網際網路可以查詢資料和閱讀資訊,電腦是通向世界的視窗,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了足不出戶,遍知天下事。總結、豐富自己的經歷比胡思亂想更有用。有些人“他選擇職業”,有些人“職業選擇他”,你是前者還是後者,如果你還在猶豫,那就試著去做些能夠解決你心中困惑的事情,還是因為你覺得你老了沒有勇氣?嘗試做一些你認為適合你的職業,當你有一定的經歷之後,你自然就知道你該怎麼做了。不要太在意職位的稱呼,你才會走得更遠。青春的字眼只是給自己找個不上進的說辭,即使換了一個行業,你同樣還是困惑。如果你40歲了,你還像20歲一樣寫程式碼,那隻能說明20年來你並沒進步,20歲和40歲區別不在於幾行程式碼,而是在境界和思想上的差距。程式設計師吃不吃青春飯?不要被世俗的言論禁錮了你的思想,走自己的步伐才不會被社會淘汰。那你現在為什麼還有這種認識呢?回到開篇的回答,認識(境界)和見識(思想)決定了你的未來。
-
9 # 哪是剎車
程式設計師吃青春飯的說法,應該源自2000年初,正是中國it行業迅猛崛起的時候,大多公司都在起步階段,也啟用了很多高校的畢業生,所以程式設計師群體的平均年齡都在25歲左右,社會的印象自然是:這是年青人的行當。
然爾現在it行業仍在高速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曾出不窮,程式設計師這個稱呼已然有了一個全新的名詞:xx工程師,當然不是改一個稱呼這麼簡單,很多軟體、程式也從之前的單機模式進化出了雲模式,這意味著不同產品間、不同團隊間的合作越來越重要,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此時的價值就更加能突顯出來。這些人一般都在30歲以上了,甚至40歲左右的都大有人在,他們的職責也不再是寫程式這麼簡單。他們要用自己的經驗為團隊開發提供指導,關鍵的技術指標需要親自操刀。需要把握程式碼的質量等。
很多小公司仍會把工程師稱作程式設計師,且大都是剛入行的新手,整個公司能有一兩個技術過硬的工程師當總監或者帶團隊就很不錯了,主要是小公司沒那麼多本錢去招太多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哪能像bat一般中堅工程師團隊幾乎都是超豪華陣容,沒個七八年經驗能放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做?當然也不乏年少有為的天才工程師,但那畢竟是少數了。
所以就目前看來,工程師並不是一個靠青春吃飯的行業
-
10 # hashbang
我覺得不是。
比如扎克伯格。他碼領夠大了吧,但越來越成功。最近鼓搗出一個“Jarvis”。
作為一家科技巨頭的CEO,扎克伯格卻依然保持寫程式碼的習慣。可怕的自制力,超強的執行力,當比你有錢的人還比你更聰明更勤奮的時候,,,
以下文章來自扎克伯格的筆記“Building Jarvis”。
2016年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挑戰:打造一個像鋼鐵俠裡 Jarvis 那樣的家庭AI助手。
我的目的是瞭解人工智慧發展的現狀。雖然人工智慧已經比人們能察覺到的要先進得多,但是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透過完成這些挑戰,我不僅熟悉了Facebook的工程師們使用的內部技術,而且還對智慧家居有了全面的瞭解。
在這一年裡,我打造了一個可以透過手機和電腦進行對話的AI系統。它能夠控制我家裡的燈光、溫度、電器、音樂和安防系統,而且這個AI還能瞭解我的品味和習慣,可以學習新的詞彙和概念,甚至可以逗我的女兒Max開心。Jarvis是由Python、PHP和Objective C編寫的,運用了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面部識別以及強化學習在內的人工智慧技術。
在本文中,我將會解釋我建立的Jarvis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一、開始,把家變成網際網路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個挑戰比我預想的要容易。實際上,我給自己制定的跑步計劃(2016年跑365公里)累計花費的時間比這還更多。不過,將我家裡所有的系統全部連線起來,並讓系統之間互相通訊,卻比我預想的要難得多。
在可以構建AI之前,我必須首先編寫程式碼將使用不同語言和協議的系統連線起來。我們的電燈、恆溫器和門使用的是Crestron系統,音樂流媒體Spotify搭配的是Sonos音箱,還有一臺三星電視機,以及為Max準備的Nest Cam攝像頭,當然,我的工作室連線的是Facebook的系統。為了能夠透過我的電腦釋出諸如開燈、播放歌曲之類的指令,我不得不對其中一些系統的API進行逆向開發。
此外,大多數的電器甚至都不能連線到網際網路。雖然透過支援連線到網際網路、可遠端控制的電源開關能夠控制其中的一些電器,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比如,如果你希望烤麵包機能在接通電源的時候自動開始烤麵包,但你很難找到能夠讓你在斷電的情況下將麵包按下去的烤麵包機。最終,我最終找到了一個1950年代的古董烤麵包機,然後把它插在了智慧插座上。同樣的,要想連線Beast(扎克伯格的寵物狗)的自動投食器,則需要涉及到硬體改造工作。
對於Jarvis這樣的助手來說,要想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控制家裡的一切,我們需要將更多的裝置連線起來。而業界也需要開發通用的API和標準,讓裝置與裝置之間能相互通訊。
二、自然語言
當我寫完能夠讓我的電腦控制我家的程式碼之後,下一步就是讓我和電腦之間的溝通變得像日常對話那樣自然。這裡的過程分為兩步:首先實現透過文字資訊來對話,然後增加將語音轉錄成文字的功能。
從尋找關鍵詞開始,比如透過“臥室”、“燈”、“開”這幾個關鍵字,它可以知道我是在告訴它把臥室的燈開啟。很快,我就發現它需要理解同義詞,“family room”和“living room”在我們家裡指的是同一個房間,這就需要建立一種能教它學習新的詞彙和概念的方法。
理解語境對任何AI來說都非常重要。例如,當我告訴它開啟我辦公室裡的空調時,這和Priscilla說同樣的話的意思完全不同。這造成了一些混亂。比如,當你在沒有指定房間的情況下讓它把燈調暗一點或者播放一首歌的時候,如果它不知道你在哪個房間,那麼很可能開啟Max房間裡的播放器,然後在我們希望她能打個小盹的時候把她吵醒。
音樂是一個更有趣也更復雜的自然語言領域。對於一個識別關鍵字的系統來說,有太多的藝術家、歌曲、專輯,因此你可以問的東西也非常寬泛。電燈只能關閉或開啟,然而當你說“play XX(播放XX歌曲)”時,即使細微的差別也可能意味很多不同的意思。比如,“play someone like you(播放歌曲someone like you)”,“play someone like Adele(播放和Adele風格相似的歌手的歌曲)”,“play some Adele(播放Adele的歌)”,這些聽起來很相似,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指令。第一個指令是播放一首特定的歌曲,第二個是推薦一位歌手,第三個則是建立一個Adele最好聽的歌曲播放列表。不過,透過一個有反饋的系統,AI可以學習到這些差異。
一個AI系統對語境的瞭解越多,就能越好地處理開放式問題。我經常只對Jarvis說“play me some music(播放音樂)”,它會檢視我過去的聽歌習慣,大部分情況下它播放的都是我想聽的歌。如果它播的歌不符合當時的氣氛,我可以直接告訴它,比如,“這不是舒緩的,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它就會學習到那首歌的分類,並立即做出調整。而且它也知道是我在跟它說話,還是Priscilla(扎克伯格的妻子)在跟它說話,這樣它就可以根據我們的口味推薦不同的歌曲。相比非常具體的指令,我發現我們更常使用開放式的命令。就我所知,目前還沒有哪個商業化的產品在做這個,這應該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三、視覺和麵部識別
人類三分之一的大腦都負責視覺,而AI在理解影象和影片方面也有很多難題。這些難題包括追蹤(比如Max在嬰兒床中移動是不是說明她醒了?),物件識別(例如房間裡的是Beast還是一塊毯子(注:Beast是一條長得很像地毯的寵物狗)),以及面部識別(例如誰在門口?)。
面部識別是物件識別中一個特別難的問題,因為大部分人的長相是很相似的,相比之下,區分任意兩個不同的物體,比如一個三明治和一座房子,就簡單得多。但是Facebook在面部識別方面的技術能力很強,它能夠很輕易地識別你照片庫中的朋友。當你的朋友站在你的門前的時候,透過面部識別,AI系統就能決定是否讓他進來。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在門口裝了好幾個攝像頭,確保各個角度都能夠捕獲影象。AI系統目前還不能識別後腦勺,因此多裝幾個攝像頭可以確保我們可以看到那個人的臉。我設定了一個簡單的伺服器,可以持續檢查攝像頭的傳回的影象,並執行以下兩個程式:
首先,透過面部檢測,來檢視是否有人出現在攝像頭的視野之中,如果它發現人臉出現在畫面之中,就會執行面部識別程式來確定這個人是誰。
一旦確定這個人是誰,就會檢查一個列表來確定他是不是我正在等的人。如果是,就會讓他進來並通知我,客人已經到了。
這種型別的視覺AI系統在很多地方都非常有用:比如知道Max什麼時候醒,這樣就可以開始播放音樂或者普通話課程;知道我們在哪個房間裡,這樣就可以在不提供位置的情況下,正確地執行沒有上下文的類似開燈這樣的指令。和AI其他的方面一樣,當把視覺提供的資訊與其他能力結合起來時就能發揮最大的功效。比如知道哪些是你的朋友,以及如何在他們到你家的時候給他們開門。當AI系統擁有的資訊量越多,它就會變得越聰明。
四、Messenger Bot
雖然我在電腦上編寫Jarvis,但為了讓它更有用,我希望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和它對話。這意味著我必須透過我的手機,而不是放在家裡的某個裝置來和它進行通訊。
我開始建立一個Messenger Bot來和Jarvis對話,這比開發一個單獨的App要容易地多。Messenger為開發自動程式提供了一個簡易的框架,它可以自動幫你完成很多事情,比如可以跨平臺(iOS和Android)工作,支援文字、影象和語音內容,推送通知,管理不同人的身份和許可權等等。
我可以透過Messenger Bot傳送任何的文字資訊,傳送的文字會被立即傳送到Jarvis伺服器上並被處理。我也可以傳送語音片段,伺服器會將語音準換成文字,然後執行指令。如果在我不在家的時候有人到訪,Jarvis會給我傳送一張圖片,然後告訴我是誰來了。
有一點我沒想到的是,雖然我既可以透過語音也可以透過文字來和Jarvis對話,但是我使用文字的機率比我預想的多得多。大多數情況下,打字不會干擾到我身邊的人。如果我做的事涉及所有人,比如為大家播放音樂,那麼我會選擇語音,但是大多數時候用打字更合適。同樣的,當Jarvis和我溝通的時候,我更希望收到文字資訊而不是語音。因為聲音有時候會突然打擾到你,而文字則讓你可以在想看的時候再看。就算是我對著Jarvis釋出語音指令,但是如過我正在使用手機,我會更喜歡它透過文字資訊來回應。
這種選擇文字而不是語音交流方式的偏好,其實跟Messenger和Whatsapp上文字訊息比語音訊息更收歡迎這一現象是吻合的。這表明,未來的AI產品不能只專注語音互動,私人訊息介面也應該是標配。如果你想讓AI能夠透過文字溝通,那麼選用像Messenger這樣的平臺比你從零開始開發一個App要容易的多。我一直以來都對AI機器人持樂觀態度,當我開發了Jarvis之後,這種互動的體驗讓我更相信智慧家庭的未來應該是像Jarvis這樣的。
五、聲音和語音識別
儘管我認為文字在與AI溝通方面比人類意識到的更加重要,但是語音也仍將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語音最大的好處是它的速度。你不需要掏出你的手機,開啟App,然後開始打字,你需要做的僅僅是說話。
為了能夠讓Jarvis能夠擁有語音識別功能,我需要為Jarvis建一個能在後臺採集語音資訊的的App。雖然Messenger Bot能夠做很多事,但是要實現語音互動對它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我設計的Jarvis專用App能夠讓Jarvis在我把手機放在桌上的時候,聽我說話。我可以在各個房間裡都放上手機,這樣我就可以在每個房間都可以和Jarvis對話了。雖然這和亞馬遜的Echo很相似,但是根據我的經驗,當我不在家的時候會經常用手機和Jarvis對話。因此把手機當作主要的互動入口比家庭裝置更可靠。我已經開發了iOS版的Jarvis App,下一步計劃開發安卓版的App。從2012年起我就沒有開發過iOS的App了,在這次的開發過程中,Facebook為開發App和語音識別提供的工具鏈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雖然語音識別系統最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目前還沒有哪一個AI系統在理解會話語言方面做的足夠好。語音識別依賴於聽懂你的話並預測你將要說什麼,因此相比非結構化語言,結構化的語言要容易理解的多。
語音識別系統,或者更廣泛的機器學習系統,都有其限制,它們往往更適用於特定的問題。比如理解人和機器的對話與理解人和人之間對話是不同的。當你用來自谷歌的人機對話資料來訓練機器學習系統,那麼這個機器學習系統在理解Facebook上人與人之間對話的表現將會相對較差。訓練一個能夠只需要近距離對話的AI,和訓練一個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使用的AI(比如Echo),也有很大的不同。這些系統的限制很多,這意味著我們離更通用的AI系統還有很大的距離。
從心理學層面上來說,一旦你對著一個AI說話,那麼就會比你使用文字或者圖形介面與計算機互動要投入更多感情。我觀察到的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當我為Jarvis 植入聲音之後,我會希望它能更幽默一些。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現在可以與Max對話,我希望對話有趣一些,能夠逗Max開心。另一部分原因感覺它一直在我們身邊。我教了他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比如我和Priscilla可以問它我們應該撓誰的癢癢,他會隨機告訴我們一個名字:Max或者Beast。我還會增加一些經典臺詞,比如“對不起,Priscilla。恐怕我做不到”。
在語音這一領域還有很多需要探索。AI技術剛剛變得能夠成為一款偉大產品的基礎,在未來的幾年它會變得越來越好。同時,我認為最好的產品應該可以隨身攜帶而且可以進行私密性對話的。
六、Facebook的工作環境
作為Facebook的CEO,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寫程式碼,但我從未停止過程式設計。不過這些日子以來我主要是在建立我的個人專案Jarvis。我本來只希望今年能夠了解一些AI的現狀和進展,但是我發現學到的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感覺自己就像是Facebook的一個工程師。
我在Facebook的程式碼庫中升級的經驗可能和大多數新的工程師類似。我們的程式碼結構組織非常好,不管是臉部識別、語音識別、Messenger Bot框架(messenger.com/platform)還是iOS開發。你很容易找到你想要的。為了能夠在GitHub的Atom文字編輯器上使用,我們建立了開源包——基於Atom的Nuclide(github.com/facebook/nuclide),這讓開發工作變得更容易。我們也建立了Buck系統(buckbuild.com)來開發大型專案,這節省了我很多時間。我們開源的文字分類工具FastText(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fastText) 也值得一看。如果你對開發AI也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看Facebook Research(github.con/facebookresearch)在Github上的所有開源專案。
”快速行動“是我們的價值觀之一。這意味著到Facebook來的人建立App的速度必須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快,包括自主開發。到我們這來的員工可以使用我們的基礎設施和AI工具來建立那些依靠自己需要很長時間的東西。建立讓工程更高效的內部工具對任何的科技公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Facebook在對待這一問題上更加重視。在這裡,我要給我們的團隊一個大大的贊!
七、接下來的工作
儘管這個挑戰已經結束了,但我仍將繼續最佳化Jarvis,因為我每天都在使用它,而且常常發現我想新增的新功能。
近期,下一步工作應該是建立安卓App,在更多的房間裡放置Jarvis語音終端,連線更多的家電。希望未來能夠用Jarvis來控制我的Big Green Egg碳爐。
未來,我還會探索如何教會Jarvis如何自主學習的技能,而不是讓我去教它執行特定的任務。如果我要花費一年的時間來應對這個挑戰,那麼我會專注於理解學習本身這個過程是如何運作的。
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能夠找到方法讓Jarvis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使用將會更有趣。我考慮過開源我的程式碼,但是目前Jarvis跟我自己的家、家裡的電器以及網路設定的聯絡太緊密了。如果我能建立一個能夠將更多通用的智慧家庭功能集合起來的layer,或許那時候我會開源。當然,那可能回事建立新產品的好的基礎。
八、結語
建立Jarvis是一個有趣的智力挑戰。它給了我在建立AI工具方面的直接經驗,而AI對我們的未來非常重要。
我曾經預測,在未來的5-10年內,我們的AI系統將比人類的感官更加準確——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其他的領域,比如語言等。
與此同時,我們距離了解學習的本質仍然很遙遠。我今年所做的一切,包括自然語言、面部識別、語音識別等等,都是基於基礎模式識別技術的變體。我們知道如何給一臺計算機很多例子來讓它的識別更精確,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將從一個領域中獲得的想法應用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中去。
今年,我在構建Jarvis上花了差不多100個小時。現在我有了一個能理解我而且能為我做很多事的系統。但是就算我花1000個小時,估計也打造不出一個能完全自主學習新技能的系統。除非我在AI技術上取得了基礎性的突破。
在種程度上,AI離我們很近,也離我們很遠。但是AI未來能夠能夠做的事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駕駛汽車,治療疾病,發現行星,理解媒體。這些都會對我們所處的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智慧。
總之,這是一個很棒的挑戰。它教會我的東西比我預期的要多得多。我不僅瞭解了AI,還了解到了家居自動化和Facebook內部技術的知識。這正是這些有這些挑戰有趣的地方。在未來的幾周裡,我會分享我給自己制定的2017年的挑戰。
-
11 # 努巴尼足協理事
程式設計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確實是吃青春飯的。但是現在情況在慢慢好轉,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再選擇的時候,完全可以認為程式設計師將是一個常青的職業。
當我們在評判分析一種職業一個行業的時候,強調個人努力是不對的。個人再怎麼努力,在社會大勢面前就微不足道,只有在我們分析某個人的具體情況的時候,才可以從個人的角度去考慮。因此,我們不能強調程式設計師個人怎麼樣,而應該著重去考察IT行業的整體環境。 IT行業包括軟體和網路,可以分為基礎庫類,大眾客戶類,企業客戶類。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企業軟體是行業的主體。
基礎庫類,包括作業系統、語言基礎庫、網路協議、資料庫、開發工具、圖形影片編碼等,這些是計算機和網路的基石,是整個資訊世界的根基。要做好這些,非有經驗的傑出程式設計師不可。這些人,實際上你不能簡單的叫他們程式設計師,他們都是資訊世界的大牛,有資格競爭圖靈獎的那些人!這樣的人很少,全世界也就那麼一小撮。設計程式語言,制定國際標準,那不是普通程式設計師敢想的事。
大眾客戶類,是指QQ、郵箱這樣的通訊工具,搜尋,社交網路這些。這些東西由於直接面向千萬上憶級別的使用者,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經驗豐富的骨灰級程式設計師。這些人雖然離圖靈獎已經挺遠了,但是他們通常要麼有十年及以上的經驗,要麼就是非常有靈性有悟性的程式設計師。 企業客戶類,就是那些根據企業的要求,開發的定製服務軟體。在移動互聯時代之前,前兩類需求畢竟少,在程式設計師群體中,數量上做企業軟體的才是主體,這個是大勢。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我沒考慮網路遊戲的情況。由於我對遊戲行業陌生,不知道那裡程式設計師的生存狀況。
當然,比起青春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腦子
-
12 # 沉睡的火
什麼是青春飯呢?青春飯很多都是在四十歲左右,能力和職位未達到一定高度,導致本身缺乏競爭力,進而導致中年危機出現。這個不專屬於程式設計師,很多行業都會有中年危機的問題。那麼是不是程式設計師更容易中年危機呢?理論上有這個可能,IT行業變化太快,可能等到中年的時候,知識已經跟不上了。可是感覺這又是一個偽命題,從美國來看,有經驗的好程式設計師還是稀缺資源,很多時候,公司需要的不只是有能力做事情的人,更需要能把事情做成的人,這個經驗很關鍵。
-
13 # 三流偽產品經理
網際網路我不好說,但是傳統IT行業我覺得是青春飯!
我所在的傳統It行業大多以外包居多,我在過的專案組編碼的我還真沒見過超過三十五歲的程式設計師!這個年紀大多都是專案經理或者偏諮詢顧問 即便編碼也很少。不是說不能繼續去敲程式碼了,而是敲程式碼這種事在他們眼裡已經變的很low,為啥?因為傳統I行業It都是成熟技術居多,不要求有太多的技術創新,所以敲程式碼就變成熟能生巧的事了,這個和網際網路IT不太相同!
你這種問題都爛大街了,對於技術能力強的程式設計師,特別是網際網路方面,他們自尊心一般都極強,你問這種問題不是傷他們自尊嘛!不說了,需求又改了,我去搬磚了。
-
14 # 文武之道定乾坤
敢問有什麼職業,不是吃青春飯的嗎?
每一個人最好的年華都是最年輕的那一段時間以及中壯年的那一段時間,年富力強,想做什麼都可以創造力思維特別的活躍。
這樣的狀態,無論對於做什麼樣的工作都是最好的。有時間有能力有精力有心思去把該做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但是並不是說過了這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做事情就做不好了,這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一個人做事情的態度,有些人即使年齡比較大了,做出來的產品還是非常的漂亮,有些人即使在最年輕最珍貴最年富力強的時候如果不認真做事情做出來的產品也是很爛的。
所以說不要糾結於年齡的問題,要去正視自己做事情的態度就比如古人所說的正義誠心立志齊家治國平天下這這樣的一個順序是有其道理的,並不是說完全是無中生有。一個人一定要正視自己的內心和態度,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所有的這些都是你前進的發動機
-
15 # 兆隆教育
透過身邊人的經歷或者別人口中的講述,甚至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們知道程式設計師這種技術性職業,價值體現在三點:
1.語言、技術
2.技術能力與閱歷
3.業務積累
一般常見的大齡程式設計師出路第一種是管理者,而管理者又分為職能管理者和全面管理者。CEO、總經理之類的角色屬於全面管理者,開發經理、專案經理、專案總監等屬於職能管理者。
第二種是專業技術者,指靠技術吃飯的人群,比如Java程式設計師,比如測試工程師,比如UI設計師,比如會計,比如律師等等,也就是說有一門手藝,掌握一種技術。
第三種是自由職業者,首先是一個專業技術者,然後他脫離了特定組織,自己安排自己的勞動,安排自己的時間。
第四種是創業者,是特殊的一類職能取向,他們想擁有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於是就拉一幫人成立一組織,協調各種資源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程式設計師的二八定律小部分的人走了管理路線,剩下的大部分程式設計師,走技術通道。那技術通道,有多少人能成為高階軟體工程師、架構師、技術專家、CTO?百分之二十。那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在技術路上不能走得更遠,但還得維持自己的競爭力,保持價值不衰退,這樣才可能繼續做下去,大量的大齡程式設計師將面臨無法晉升和如何維持競爭力的問題,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看到事實。從晉升角度看,任何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的分佈,都是金字塔型的。所以對於那些認為Java軟體開發是吃“青春飯”的人,是因為你只看到了金字塔最底端,而忘記了抬頭看頂端的方向, 在每一層的提高中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才是關鍵。
-
16 # 陝西IT優就業
之所以出現“程式設計師是吃青春飯的”這一觀點,可能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國內程式設計師的工作雖然高薪,但確實很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有年輕人才頂得住。無法否認,就國內的軟體行業現狀來說,程式設計師工作比較累的現象確實存在,但是程式設計序只有年輕人才能做得了的說法,卻是錯誤的認識。
首先,國內的軟體開發管理存在不規範的現象,作坊式的個人行為很嚴重,互相配合、協同開發的效率很低,分工不明確,一個人要做好幾個人的事;
其次,客戶需求不明確,很多客戶自己企業的管理都很不規範,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生產流程,要用計算機進行管理是行不通的;
第三,軟體開發市場競爭激烈,有些公司為了獲得訂單,使用者要求什麼就答應什麼,結果就苦了程式設計師。隨著國內軟體開發市場和使用者市場的逐漸成熟,以及軟體規模的擴大,程式設計師的辛苦會逐漸降低。
而隨著技術能力和工作經驗的增加,程式設計師可以向軟體設計師、系統分析員、專案主管、專案經理、CIO過渡。中國的軟體產業剛剛開始,不但需要大量的程式設計師,而且逐漸會需要更多的設計分析、管理人員。當然,準程式設計師們目前首先要做好的是學好功課,然後去做程式設計師,做上幾年程式設計師以後,再逐步向上發展。
還有一個問題:工作很辛苦。我鄭重地告訴你:沒有不辛苦的工作!關鍵是怎樣把工作轉化為一種享受,讓自己的心情快樂起來。
針對軟體開發職業是青春飯這個觀點,我們來做一個誤區分析:
誤區01年長程式設計師要求的薪酬一般要比年輕程式設計師高很多,相比之下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更能受到企業的青睞。
其實,相比年輕程式設計師,年長程式設計師更有競爭力,因為年長程式設計師具備豐富的專案經驗,之所以薪酬比年輕程式設計師高很多,有它的合理性與必然性。雖然年輕的程式設計師薪水相對比較少,但是他們一般沒有經受過失敗的教訓,對於專案的認知與把握普遍不如年長的程式設計師。很多專案需要有激情的年輕人,同時也需要經驗豐富的年長者進行架構、技術指導,因此給予年長者高薪也是必須的,因為他們的價值完全能夠匹配他們拿到的薪水。
誤區02年長程式設計師缺少靈活性,缺乏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與動力,做事比較古板。
年長程式設計師的閱歷較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更深、更廣,越是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越能夠更迅速、更深度地遷移到新的技術、框架和系統裡,其中很多深刻的見解並不是新人可以擁有的。況且,由這些思想儲備來提升的生產效率,並不是能用什麼方法直接測量到。
誤區03年長程式設計師不願意去幹那些很辛苦的實際開發工作,程式設計水平一般,只會指手劃腳。
沒有誰能夠保證年長的程式設計師就不用加班,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就一定經常加班。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年長的程式設計師相比較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更不願意加班加點辛苦地工作,畢竟他們有了家庭,需要考慮的事情更多了,他們知道只有工作效率有問題才會將自己推到每週工作80小時的處境。很多有家室的程式設計師都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個人時間,否則他立刻會淹沒在各種工作之中無法抽身。而當企業需要他們加班的時候,年長的程式設計師也會義無反顧地加班,絲毫不遜色於年輕的程式設計師。
誤區04年長程式設計師沒有年輕程式設計師腦瓜靈活、思維敏捷。
最後,由於生理特性,年長者在智力方面確實不如年輕人了,年長的程式設計師比年輕的程式設計師的反應速度也相對慢一些,但正確的判斷來自於經驗,經驗來自於常年累月的積澱,年長的程式設計師見識過、經歷過的成功、失敗的案例都比年輕人多得多,經驗豐富的程式設計師有大量的案例可以拿來作為借鑑和參考,而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初出茅廬,很難做到這一點,即使可能會有一些很好的新觀點,但通常是沒有經過測試和驗證的,很難付諸實踐。
每個人都年輕過,也有年老的時候,而年輕不是壞事,年老也不是所有都好,重要的是,肚子裡沒有真材實料的程式設計師在哪裡都很難有發展前景,有實力的程式設計師,無論是年輕還是年老,在哪裡都是香餑餑。所以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不僅不是吃“青春飯”的,而且這個職業還會讓人永葆青春,充滿活力。
-
17 # 蝸牛學院
上大學時候,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做程式設計師不能超過30歲,30歲之後就應該轉管理/銷售/&……%”這句話我從剛開始相信,然後開始懷疑,到現在懶得理。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不管是目前IT行業的整體環境和未來發展,再選擇的時候,完全可以認為從事IT行業將是一個常青的職業。
1、剛開始為什麼相信?因為程式設計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確實是吃青春飯的。
曾經國內一個很著名的企業老闆說:在IT行業超過35歲的技術人員將被淘汰,所以不要35歲以後的技術人員。導致整個業界尤其是在軟體開發行業都在排斥年齡超過35歲的人員,也導致很多工程師為自己35歲以後的前途發愁而轉行。
很多人也都認為IT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而軟體開發就是吃青春飯,過了35歲就沒用了。
當時IT行業的整體環境,基礎庫畢竟就那麼些東西,大眾類應用也少得可憐,搜尋,郵件,IM,防毒,下載,播放器,就這麼些東西而已,容不下太多普通程式設計師。而企業軟體還只是一種小工具,對很多行業都還沒有形成實質性的衝擊,做企業軟體的都是乙方,像孫子一樣求著人家簽下合同,又得千方百計討好甲方,所做的東西,只能是甲方工作的補充,不能做顛覆性的東西,破壞人家的飯碗。所以企業軟體的程式設計師實際上是邊緣化的人(不考慮軍方和金融類的)。
企業軟體,由於企業的環境經常變化,再者軟體公司也需要不停地獲取收入,所以軟體更新很快,很多都是簽了合同開發完驗收透過就行。做這樣的軟體,首先要考慮的是投入產出的問題。由於合同簽訂好了,收入是一定的,為了壓縮成本,老闆們就會僱用一些年輕的有幹勁沒有負擔的年輕人。
假設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程式設計師,能頂上三個年輕人。那麼同樣的錢,老闆已經可以僱三個年輕程式設計師了,另外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可以沒日沒夜地加班,而老程式設計師由於年齡大了,有家有孩子需要照顧,不可能和年輕人一樣加班。再者做企業軟體的都知道,團隊一般都想找行業專家加經驗豐富的程式設計師,但是這種人就像鹹菜,最好要有,沒有也行,多了卻不行。就那點收入,多了你養不起!
這就造成了做企業軟體的團隊,通常都是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帶一幫小孩在做。這些小孩做幾年後,基本就得轉行。因為他們在做企業軟體的過程中,本身技能增長有限,另外也沒有向上的空間。一群人,不能都把目光盯在一個位置上不是。
拿谷歌微軟裡,走技術路線的程式設計師說事,是沒有說服力的,他們都是做基礎庫開發的。就像你不能因為出了玄奘一個和尚,就認為和尚的前途,也包括從唐皇那裡領了文碟,去天竺做外交這個選項。一個人的命運,甚至一個職業的命運,都是有當下的經濟情況和行業背景所決定的。而企業軟體的現實決定了程式設計師更多的還只是一種吃青春飯的職業。
2、什麼時候開始懷疑?從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想在一個行業兩三年內出成績,基本不可能的,是違背自然規律的。畢業後基本頭2年是在混混沌沌中度過,頭3年時間是學習階段,5年時間是基本成熟階段,8年時間後才是出成績階段。除非天才,多數的人都是按照這個階段發展。
假設按照大學畢業23歲計算,8年後就是31歲了。還沒創造幾年就35歲了。35歲就沒人要了?這個行業能出資深的人員嗎?既然IT行業是未來發展高科技行業,沒有資深人員該怎麼支撐呢?
在傳統行業35歲正是壯年和創造時期,正是擔當技術骨幹的時期,我就是奇怪了為什麼在IT行業35歲就不能接受了?是那個著名企業家的誤導,還是世人的偏見呢?
既然產生懷疑,就要去思考為什麼,後來分析後明白,是因為前幾年IT剛興盛,並且我們中國IT發展起步晚,年代短,所以基本上都是年輕人在做技術開發,大學培養出了一批批的大學生加入了IT行業,IT培訓行業也是在那幾年開始興起,好象很多年齡大一些的人跟不上時代了,所以那位企業家發出了那樣的感慨。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現象將發生改變,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兩個人,根據程式設計能力和年齡統計出的一組資料:
可見,程式設計師的程式設計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
也就是說,程式設計師的技術能力是可以隨著時間積累的,這一點上,跟其他技術職業並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年齡大就不能程式設計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年齡大不僅可以程式設計,而且經驗還會越來越豐富,技術水平會越來越高,如果IT行業要長久發展,肯定會需要資深的工程師們的支撐。
3、現在懶得理既然清楚了IT行業不是吃青春飯,所以對於這類問題我一般都是懶得理,今天有人讓我出來闢謠,寫一篇關於IT行業是不是吃青春飯的行業,也是為了以後有人再問,就整理了這篇文章。
I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學習途徑也是非常之多。今天JAVA,明天.NET,J2EE,JSP;確實需要強的學習能力,年齡大了自然學習能力下降。年輕人當然腦子活,富有創意。但是聰明不能代替經驗,並且多數情況下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所以不能僅僅依據此就否定了經驗和思維能力。
在軟體開發和硬體設計行業,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這些行業經驗還是很重要的,還是需要資深工程師們的支撐的。而軟體開發和硬體設計行業正是IT行業真正的核心和基礎所在,是我們的軟肋。所以將來必然需要大量的資深工程師。
所以大家千萬別被別人誤導了,要看清歷史的發展規律,注重持久和執著地發展。
-
18 # 程式多型
程式設計師本人程式設計師五年,做過嵌入式,應用軟體,JAVA開發。覺得程式設計師還是要細分的,嵌入式程式設計師一般工作五年後基本可以獨立完成一個小產品的開發,所以即使年紀大了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即使沒工作也可以自己做點產品餬口,嵌入式技術更新換代較慢,所以還是可以繼續做的。應用軟體和JAVA開發一般都是在公司做大專案,做了五年也學不到什麼,技術得不到提升,而且技術更新比較快,所以年級大了有可能跟不上了。自己做產品也不瞭解全部過程。
-
19 # 化工平頭哥
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和程式設計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程式設計師真的是一碗青春飯嗎?
程式設計師的定義程式設計師是徹頭徹尾的腦力工作者 (Mind Worker),怠於思考者絕對不能成為好的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的工具是程式語言。日常活動和主要工作大致就是設計(design)、建模(model)、編碼(code)、除錯(debug)、重構(refactor)、溝通(communicate)、學習(learn)和思考(think)。
其實我也無法給程式設計師下一個精確的定義,這只是個人對於程式設計師的一個理解。
程式設計師認識誤區有關程式設計師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誤解,認為做程式設計師門檻低,沒什麼技術含量。寫幾行程式當然算不上什麼,但要修煉到達一定思想境界的一流程式設計師,卻非易事。就打一個比方:會做飯的人很多,但真正的烹飪大師並不常見。所謂碼農,乃是程式設計師的自我吐槽,豈足深信耶?
程式設計師的思維“內力”程式設計師的思維的一個專業術語叫做計算思維。計算思維就是按照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用來明白需求、設計系統、實現程式設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簡而言之,計算思維就是程式設計師是如何思考的。計算機程式設計所特有的思維方法就是程式設計師的”內力“,思維能力不濟,功能再強大的程式語言也無用武之地。
所以一名真正的程式設計師並不一定是吃青春飯的,當你具備了正確的思維方式,那麼程式設計師也就是一個常青職業了。
-
20 # 積極的思考者
1.定義
程式設計師又稱為“碼農”,負責開發程式,寫程式,開發網站,客戶端,還有資料庫管理等。
2.哪些人吃青春飯
3.行業前景
程式設計師是否是青春飯,那就要看IT行業的發展,市場的需求決定行業的就業崗位。前過去5年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天下,以後是資料探勘、物聯網、雲計算、智慧硬體、可穿戴裝置、智慧製造等的天下。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下一個BAT將在中國誕生。IT行業的規模還將呈現數量級的增長,在2050年前,IT的高速增長都將持續,新程式設計師會不斷出現,同樣老程式設計師的就業崗位也不容易流失,尤其精通多個領域的複合型程式設計師。
4.總結
在本世紀中葉前,程式設計師現在還不是青春飯,自己要不停地學習新知識,多看看行業前沿,同時要注意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以後的話行業智慧水平高的話,程式設計師就沒那麼多了,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更有競爭力。
回覆列表
關於程式設計師,特別是中國的程式設計師,是個吃青春飯的職業,似乎已經達成共識。
收入來說,不用說很高水平的,一個普通的工作用心的軟體從業人員,在現在這個社會,而且在可以預計的一個長時間裡,收入水平也會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大家說的所謂天花板,基於一個觀念就是越老似乎就應該收入越高。請問憑什麼?收入不是應該和貢獻相關的嗎?現在除了在官場熬年頭似乎有點用,其他哪個職業會單純因為你年紀大就給高工資的?軟體行業其實是個標準挺清晰的行業,你努力點,水平高點,一定收入會高點,完全不用靠關係靠忽悠之類的歪門邪道。都說一般公司不找35歲以上的人,真的嗎?我想所有的軟體公司,實際上都想要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和年齡完全沒關係,大部分的小公司,老闆哪敢挑人,只有請不起人,一般都是無數的流水一樣的很水的程式設計師來來去去,核心的稍微算高手一點的,老闆都像爺一樣供著,當然因為實力原因,待遇可能比頂級公司會差一點,但在工薪階層也還算高收入的,但就因為這小老闆們經常被程式設計師要挾或者甩掉,剩一堆爛攤子。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屢見不鮮,如果你是個有水平的,負責任的程式設計師,年齡會是問題嗎?所以只要你認真做事,換取適當的報酬,這路可以走的很長很長。
至於特別強調中國的程式設計師苦,其實基本點在中國現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價值觀,因為程式設計師的職業特點,最高手的程式設計師,也比那些當老闆或者金融行業呀的收入也差很遠,所以大家都說要轉型。其實美國的程式設計師,賺那點錢也就是個小康,沒華爾街的大佬們一個毛粗,但人家做得開心又自尊,我們沒也必要妄自菲薄,給自己找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