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謝金澎

    在一些文藝作品、戲曲的渲染下,我們對項羽的認識有一個謬誤,那就是項羽就是一個五大三粗、渾身蠻力、沒有腦子的莽漢。

    五大三粗沒錯,渾身蠻力也沒有錯,但是項羽卻不是一個莽漢。不但不是莽漢,還是一個用兵如神的軍事天才。尤其擅長在劣勢中打突擊戰、破襲戰、奔襲戰,可以說是特種作戰的老祖宗。如果說韓信是兵仙的話,項羽再不濟也是一個戰神。

    我們先來看看項羽的戰績:

    公元前208年,雍丘之戰項羽以3萬人馬大破十萬秦軍,贏得勝利;

    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帶二萬人馬對敵秦軍王離下轄的二十萬人馬,經過九次激烈戰鬥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迫降章邯。

    公元前205年,項羽軍攻打邯鄲,劉邦率五十六萬諸侯聯軍偷襲楚軍大本營,成功拿下彭城,在腹背受敵的危急形勢下,項羽帶三萬騎兵,長途奔襲,神兵天降,破襲劉邦大軍,幾乎全殲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活捉劉邦父親、妻兒,劉邦隻身帶領了十多名近衛才得以逃命。

    其餘小戰就不一一列舉了,就這三大戰役,每一戰都足以成為軍事教科書。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孫臏雖有兵法傳世,但是真正像這種險惡的戰爭一場也沒用經歷過。

    而韓信雖然號稱兵仙,但是一直沒有跟項羽正面交鋒,而是討伐一些小角色。韓信最拿的出手的戰役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偷襲章邯軍得手。但是那個時候的章邯軍已經不是對敵項羽時期的章邯軍了,章邯是降將封王,他自己的嫡系部隊被項羽給坑殺了,現在帶領的部隊戰鬥力遠遠無法與項羽對抗時期的秦軍相比。

    就這樣,還與韓信對峙了幾個月,最後被韓信水淹廢丘逼迫自殺。

    所以,韓信是屬於那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謀略家,善於打大兵團作戰。而項羽是身先士卒注重奇襲的軍事天才,也就是李雲龍似的人物。楚漢相爭初期,他跟項羽是兩個陣營兩大王牌,各自割對方的韭菜,從未遭遇。但是項羽政治不行,每戰事必躬親,戰場、後勤都得操心。韓信背後卻有一個劉邦集團,不斷抵消項羽的實力,到了垓下之戰時,項羽軍已經被消耗的精疲力盡、強弩之末了。

    這個時候韓信登場,指揮著五六十萬漢軍(包括諸侯聯軍),圍困項羽十萬殘軍,而在軍事謀略上特別是大兵團作戰的耐心上,韓信顯然比項羽高明一些也沉得住氣一些,所謂倍則圍之、十則殲之,他以五六倍的優勢兵力圍困項羽,畢竟優勢在手裡。最後在楚軍彈盡糧絕下不斷慢慢消耗,項羽的閃擊戰、破襲戰在兵力佔優、用兵謹慎的韓信跟前根本派不上用場,終於消耗殆盡時被韓信一曲斷腸音,吹散八千子弟兵,被逼自殺。

    項羽和韓信,可謂既生羽,何生信?兩者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戰場衝鋒能力、以少打多上,項羽佔優;但是在軍事謀略、謀篇佈局上韓信更勝一籌。所以以同等兵力對壘,韓信應該不是項羽的對手。

  • 22 # 遙望燕園

    淮陰侯韓信的名頭很響亮,被當時的人評為“國士無雙”,被後世尊稱為“兵仙”,曾在生前創造多個以少勝多的輝煌案例。

    井陘口之戰,一代儒將陳餘擁兵二十萬,韓信以區區幾萬人馬,長途奔襲,還把陳餘的二十萬兵馬打了個落花流水,創造了舉世皆驚的“背水一戰”;

    濰水之戰,西楚大司馬龍且親率二十萬楚軍,來勢洶洶,竟被在齊地立足未穩的韓信一舉殲滅,二十萬軍隊打沒了,龍且也跟陳餘一樣,死在了戰場上。

    垓下之戰,項羽只剩十萬兵馬,且缺少軍糧,韓信把三十萬奇兵傾巢而出,與其他諸侯在垓下匯合,面對被重重圍困的項羽,淮陰侯不但沒能再次上演以少勝多的奇蹟,且初戰失利,為什麼原本百戰百勝的“兵仙”,沒能在項羽面前再次創造奇蹟呢?

    其實,不是韓信不能創造奇蹟,而是韓信沒必要創造奇蹟。

    當時,項羽已是人困馬乏,且只有十萬兵馬,就算項羽和項羽計程車卒再勇敢,也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

    此種情況下,劉邦竟然沒選擇跟項羽硬碰硬,把幹掉項羽的大功據為己有,反而是給彭越、韓信、英布等諸侯加封,命令各路諸侯王前來圍剿項羽,是不是有點反常呢?

    劉邦之所以如此操作,一是確立自己反項聯盟首領的地位,把所有諸侯王都拉到項羽的對立面,斷了任何一個諸侯王在項羽死後打著為項羽復仇的旗號反自己;二是要用項羽的兵卒重挫各諸侯王的實力,防止任何一個諸侯王在自己和項羽兩敗俱傷之際站出來搞事情,這其中最要防備的,便是當時的齊王韓信。

    對於劉邦的小算盤,各路諸侯王心中也都瞭然,也都無力抗拒,韓信也不例外。

    韓信之所以把三十萬齊軍傾巢而出,就是在向劉邦表忠心,表示我齊王韓信可以為了你漢王劉邦賭上全部家當,這是韓信沒複製以少勝多的一個原因。

    而韓信與項羽初戰的失利,有兩個原因,一是誘敵,讓項羽誤以為韓信本事不夠,引項羽上鉤,這是韓信消滅陳餘和龍且時使過的招數,如今是再次複製貼上罷了;二是消除劉邦的恐懼,韓信用自己的失利來麻痺劉邦,讓劉邦認為,韓信也絕非不可戰勝的,韓信的軍事能力未必在他劉邦之上。

    也就是說,面對如困獸一般的項羽,劉邦也好,韓信也罷,都可以在不太費力的情況下摘桃子,但二人卻都擺出一副“好難好難”的樣子,無非是各懷鬼胎罷了,二人考慮的都是項羽死後的秩序問題,劉邦害怕自己損失軍力無法控制其他諸侯,韓信害怕自己功高震主,為劉邦所不容。

    說到底,垓下之戰不僅僅是軍事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

  • 23 # 我來讀歷史

      都說韓信是兵仙,為何垓下之戰以多欺少用幾十萬兵馬才能消滅項羽?怎麼不是以少勝多?

      我覺得很多人真的對用兵有所誤解,有些人覺得能打就是打贏每一場戰役,要你這樣說紅軍長征還什麼意義,上去和國民黨軍隊直接懟不就完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還有什麼意義,直接打南京不好了嗎?

      兵敗彭城

      其實我們可以把劉邦兵敗彭城,數十萬大軍一敗塗地,為了逃過項羽的追殺,進行的戰略大轉移看作是一場長征的話,那麼韓信就是幫助劉邦制定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佈局。

      

      漢高祖二年,劉邦以項羽弒君篡位為由,率領諸侯聯軍五十六萬,趁項羽討伐齊國分身乏術之際,大舉進攻彭城。很快就佔領了彭城,同樣也很快被回師的項羽打的一敗塗地。

      諸侯聯軍土崩瓦解,劉邦倉皇西逃。在逃跑中,劉邦展現出來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卓越領導才能,我個人認為這是劉邦最成功的一次戰略大轉移。當然這個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因為我們今天討論的不是劉邦如何逃出項羽追殺的,還能在滎陽穩定住局面的,今天的重點是韓信如何在這種局面下幫助劉邦反敗為勝的。

      此時劉邦雖然在滎陽穩定住了局面,但是形勢依然很嚴峻。其它諸侯背叛劉邦倒也罷了,但是魏王豹的背叛,卻直接切斷了劉邦和關中的聯絡,魏豹在封鎖河內後,直接威脅到了漢軍的退路。酈食其勸降魏王豹未果,劉邦為這件事很憂慮。

      韓信的策略

      八月,韓信率軍在佯裝從臨津渡口進軍,吸引魏軍主力。但是主力的從百里外的夏陽渡過黃河,繞道魏軍後方,打的魏國措手不及,一舉擒獲魏王豹。

      

      但是漢軍的實力仍然不足以抗衡楚軍,韓信給劉邦制定一個戰略計劃,不與項羽正面抗衡,只需要剪除項羽的羽翼,對項羽進行包圍,然後斷了楚軍的糧道,楚軍必敗。在《漢書》中記載這個戰略就是

      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遇大王會於滎陽。

      這就是對項羽進行戰略大包圍,活脫脫的一個“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你本身就弱小,難道吳敵人硬碰硬才算是會打仗?鉅鹿之戰那樣硬碰硬的戰爭也只有項羽那樣的才能打的出來。

      垓下之戰

      項羽的破釜沉舟其實打的很辛苦,為了切斷秦軍,斷絕王離的糧道,項羽擊退了章邯九次進攻。你只看到了項羽吃肉,卻沒看到項羽捱打。你項羽是鐵人,但是士兵可不是啊!士氣一旦瓦解,你退路都沒有,當然了項羽其實根本也沒想過退路,所以最後被包圍到垓下,連回楚國的路都被切斷了。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韓信,韓信在滅了魏國以後,繼續向背滅了趙國,逼降了燕國,於是下一步就是齊國。齊國告急,項羽只好派龍且率領20萬楚軍援助齊國,但是在濰水又再次被韓信擊敗。

      韓信滅掉齊國就完成了對項羽的包圍,然後灌嬰從齊國南下,掃蕩楚國後方,劉賈從壽春出發切斷了項羽東歸之路,彭越切斷了楚國糧道,西面丟失了成皋,南面九江王英布早已背叛楚國。東面齊國已經被韓信消滅。此時

      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項羽此時已經是甕中之鱉,你再破釜沉舟也沒用了。戰局的走向完全按照韓信所設想的那樣,如果這還不算高明,你告訴我什麼算高明?

      人家用三年時間布了一個局,消滅了一個幾乎不可能戰勝的對手,這還不算高明,難道你覺得只有一戰定勝負才算高明?我就不明白有些人怎麼想的,總覺得只有武力值爆表才算會打仗?要按照你說的當年紅軍就應該直接打南京才算高明。

  • 24 # 方圓論壇

    其次就是“地利”。所謂地利就是佔據有利的地形或者優勢的地利位置使得自己先利於不敗之地,進可攻退可守或者便於伏擊。比如原本劉備佔據著荊州,進可出擊曹魏,退又有長江天險以為屏障。這就是劉備的地利。但是隨著關羽丟失荊州。劉備的“地利”蕩然無存。這也是為什麼蜀漢建立後諸葛亮數次北伐的原因。再比如戰國時期的圍魏救趙之計。齊國就是透過圍困魏國國都來比魏國退兵趙國。而齊國佔據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出擊魏國。

    最後就是“人和”了。人和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軍事策略以及內部關係協調溝通,再或者軍令實行情況等等一系列涉及到人的具體辦法。再好的計策如果“人和”出現了問題,那麼也會以失敗告終。比如“馬謖失街亭”。本來諸葛亮命令很明確要求馬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結果馬謖只以為是對諸葛亮的命令陽奉陰違最終導致街亭失守,蜀漢第一次北伐失利。從這裡可以看出人和的重要性。

    事實上韓信並不是沒有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比如和趙國對戰時期,韓信使用了“背水一戰”的做法。以三萬漢軍擊潰了趙國二十萬大軍。但如果韓信有辦法的話他絕不願意再打一次這種戰爭。畢竟以少勝多太過於危險,其中不可確定因素太多。我相信沒有哪個人能確保自己以少勝多一定能勝利。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韓信作戰的中心思想就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雖然韓信也有能力再逆境中作戰。但是韓信更擅長以優勢兵力摧枯拉朽的戰勝對方。

    而且“以少勝多”需要有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情況下再綜合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幸運的成分才可以成功。在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案例也不少,比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水淹七軍”“背水一戰”“夷陵之戰”“鉅鹿之戰”等等。但是你問這些戰役的統帥讓他再打一次同樣的戰爭還能勝利嗎?肯定不敢打包票。因為僥倖的成分實在太大了。而項羽是什麼人?那可是一代霸王也是一代名將。同樣也是兵家代表人物之一。韓信在對戰項羽的時候必須要抱有十二分的小心。而且本身漢國就具備優勢,那為什麼不以優勢兵力擊潰項羽,非要玩什麼以少勝多呢?萬一玩脫了失敗的可就是韓信自己。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在作戰時肯定會選擇最穩妥的方法。冒險是無奈之下的辦法。穩中求勝才是硬道理。

  • 25 # 人者仁義也

    兵法正道,以多打少。

    這個才是真的的兵法,歷史上這麼多的例子,都是以多打少,真正勝利的以少勝多的例子,都在歷史書寫著,沒有留下例子,那都是被消滅了。這就是真實的樣子。沒有這麼多的奇蹟,沒有這麼多的謀劃。真實的戰爭就是透過人多打人少,後勤源源不斷打垮後勤不行的人。

    垓下之戰是劉邦和項羽得決戰,不要那麼多的奇謀,不要那麼多的奇蹟,就是一句話,利用重兵擊垮項羽,就是這麼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看恐怖片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