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納蘭談史

    從結果上看,明朝雖然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所推翻的,但李闖大軍卻並不能算得上是亡明的決定性力量。

    明朝之滅亡可分為內外兩大主因:

    一是外部後金政權的強勢,令明軍屢屢受挫,明政府不得不將全國的精兵猛將和戰略物資都遠調遼東與之對峙,就造成了國內地方上武裝守備的空虛,給農民軍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契機。二是內部明朝不可克服的自身問題,像劇烈的社會土地兼併問題,國家財政連年赤字等,加之政府對民間賦稅徵收的高壓手段,所以明朝自統治上層到民間平民各階級都是矛盾重重一觸即發,明中後期的積重難返之現象愈演愈烈。

    但凡中央政府足夠堅強時,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本不足為患,地方政府武裝收拾流寇綽綽有餘,但是明末的崩潰卻始於中央,朝廷外戰屢敗,國家財政拮据到無法維持官僚隊伍的俸祿支付,中央對地方上的權威一落千丈,也不願意繼續效力。所以李自成的農民軍從陝西出師,途徑山西、河北一路兵臨北京城下,可以說是非常順暢,幾乎沒有遇到正規軍像樣的頑抗,包括進入皇城北京也是內有策應,說明朱明王朝的更替已是人心所向了。

    李自成雖號稱有數十萬農民軍,但也只是徒有虛名拿老百姓湊數罷了,入京的闖軍最多也就十多萬人,而且整體戰鬥力十分脆弱,除掉老弱殘兵,除掉後勤部隊,差不多隻有六萬左右的能戰之士。在山海關之戰中,李自成雖然號稱出兵二十萬,實際上只帶了軍中最能打的六萬精兵,而他面對的不僅僅是吳三桂的四萬遼東軍,還有實實在在的八萬清軍,吳軍和清軍加起來的人馬是順軍的一倍還多,而且還都是裝備精良的正規部隊,無論是人馬數量上、武器裝備上順軍都沒有優勢,再加上李自成的好大喜功剛愎自用,打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李自成山海關一戰中大敗而歸,認識到了明清正規軍的厲害,所以急匆匆的率部逃跑,放棄了北京城,想要返還西北根據地東山再起,但是一路上被清軍打的節節潰敗,最終下場也很悲慘。

  • 22 # 歷史輕知識

    1、天時:當時的明朝處於小冰河期,旱災和澇災頻繁發生。

    當時的明朝處於小冰河時期,全球年平均溫大幅度下降,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甚至連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在崇禎即位之前已經有了,但一直等到崇禎即位後,小冰河期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達到了巔峰。

    而在明朝時期,我國社會依舊處在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經濟結構的社會形態,農民們因為旱災和澇災經常顆粒無收,民間動亂不堪,百姓疾苦。這也是導致李自成起義的一個重大原因。

    在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的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

    所以天時不在崇禎這邊,也不再李自成這邊。

    小冰河期雖然對農業社會經濟影響很大,但是對遊牧影響更大,所以這並不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2、地利:北方有清朝軍隊虎視眈眈,外加吳三桂開啟山海關。

    自古以來,從北向南的征伐的成功率都會比從南向北的成功率高得多,這完全就是因為地理優勢而導致的結果。

    因為南方氣候溫暖,北方氣候寒冷。南方的軍隊向北打,他們遭遇的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承受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北方的軍隊向南打,他們遭遇的環境就會越來越溫暖,承受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小。因此當時的清朝軍隊從北向南打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而到了李自成佔據北京時,因為李自成的愚蠢舉措,逼得吳三桂投降清軍,開啟山海關,斷絕了防守清軍最後一個堅固可靠的關卡,使得清軍可以大舉南下,導致了李自成軍隊的覆滅。

    3、人和:兩個統治集團內部危機嚴重。

    在崇禎即位後,他立刻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地位,閹黨之禍逐漸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為之一振。

    在如此迅速的產出以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集團,暴露出了一個弊端,那就是原來巔峰文官集團缺少了閹黨集團的制衡,導致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在短時間內得到膨脹。

    17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雖然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最終城破自縊。

    其中,崇禎皇帝最大性格缺點——剛愎自用、獨斷多疑導致了他不能和文官集團達到一個很好地平衡點,從而明朝內部的統治集團危機重重、互相猜疑,誰也不相信誰。

    而李自成的統治集團之所以矛盾重重,在於他的思想始終停留於農民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他從來沒有站在政治家的角度考慮過他的政權該走向何方,因此李自成雖然進了北京城,但是因為他的種種舉措,也是不得人心。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如果效仿漢高祖劉邦進入咸陽後和咸陽人民約法三章,那麼一定也會得到北京人民的支援,但是他沒有,反而選擇了最最錯誤的選項——燒殺搶掠,這說明他目光狹隘,從沒有想過自己要立足京城,他的行為方式還停留在他當農民時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時候,一點都不為將來著想。因此他失去了北京人民的支援,也失去的一個可靠的立足地。

    當李自成進入北京時,吳三桂便有了投降李自成之意,但李自成不懂得拉攏吳三桂,反而縱容他的部將劉宗敏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納為己有,並且拷打吳三桂的父親,逼的吳三桂只能投降清軍,並且開啟山海關放清軍入關。

    總的來說,如果一個統治集團要想長治久安,那就必須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崇禎集團和李自成集團缺乏天時地利人和,因此這就是他們滅亡的那麼快的原因。

  • 23 # 最後的守門人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皇帝,如果把中國曆朝歷代皇帝做一個排名的話,絕對是屬於前十名的種子選手。但是,朱元璋或許是出身的問題,不太懂經濟學。

    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財權和事權應該是相一致的。國家將稅收集中到國庫,然後再根據地方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補貼,也可以集中起來辦大事,這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央地方分稅制的原因。

    朱元璋因為是農民出身,認為這樣把稅收上來再發下去,勞民傷財,所以允許地方留夠自己的,剩下的才繳入國庫。

    眾所周知,明朝已經進入到了火器時代。火器時代與冷兵器時代最大的區別就是花錢多。一把刀,一杆槍,仔細用,可以用一輩子。但是火藥,彈丸需要源源不斷的產生。因此,財政的拮据,讓明朝始終無法建立一支強大的火器軍隊,而且生產出來的火器也因為質量低劣,屢有炸膛,被士兵畏之如虎,不敢使用。

    因此,明朝從先天上就是不足。

    美國,藍星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一直追求的軍事戰略就是同時打贏兩場中等戰爭。實際上,明朝末年,對於明朝來說也是同時進行了兩場不低於中等規模的戰爭,以明朝的國力,能夠堅持十數年,表現已經相當給力。

    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國庫也無法支撐戰爭,但是透過發行國債等金融手段,硬生生的拖垮了大陸霸主法國。

    明朝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民間資本雄厚,如果能夠透過金融手段籌集資金,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李自成的敗亡其實與他的出身也有密切關係。

    他始終以農民的解放者自居,始終沒能與地主官紳階層合流,這使得他的統治非常脆弱.其次他沒有將滿清當成自己最大的對手,缺乏防範。前者使他失去了吳三桂這支強有力的軍隊,並最終將其推向滿清一方。後者使得李自成無法在北京站穩腳跟,短短20余天,便被迫退出了北京。沒有官紳階層的支援,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也是歷史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生於1994年的人,你們的月薪多少了?結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