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21 # 意志工作室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人生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因為新鮮,因為不瞭解,不熟練。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你都會出現焦慮,你要認可它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其次:因為是第一次做父母,你需要學習的很多,焦慮是因為你不懂,你不熟練,那就去熟悉它,熟知它,自然焦慮慢慢降低。

    再次: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光是媽媽要去考慮育兒,更應該是爸爸去考慮,同時還要知道自己對妻子的辛苦,和妻子一起照顧兩個人的結晶。

  • 22 # 小燦親子教育

    和結婚生子的朋友見面,聽到她們說的最多的是“有了孩子我就變得特別焦慮,天天還要擔心孩子這,擔心孩子那,都顯老了。

    很多爸媽也發現,一旦開始育兒,焦慮擔心真是不少:孩子不好好吃飯,怕營養不良,不長個兒;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怕他以後不合群,社交能力差;孩子不聽話,怕他養成壞習慣,誤入歧途;孩子成績不好,怕以後考不上好大學,沒有前途……像得了“焦慮症”似的,總是放不下心來。

    我去一個同事家做客,看到她輔導一年級的兒子寫作業,那情景真是讓人抓狂。作業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做一頁20以內的加減計算題。可是,就這樣一點題目,孩子用了半個多小時還沒有做完,同事最終失去理智吼了起來。

    其實,我們都一樣,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理智,可還是充滿焦慮,總是感覺,自己身上揹負了孩子的整個人生。生怕因為自己錯過了什麼,而導致孩子人生的失敗。

    因為焦慮,我們不經意地隨大流,有了很多看似不理智的行為。比如,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孩子勝,擔心他能不能繼續保持;孩子敗,擔心他能不能趕上。

    可是,世界本來就是不確定的,我們就是再焦慮,也無法代替孩子去成長,更加無法代替他去面對未來複雜的世界。

    所以,想讓育兒焦慮遠離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自主的人,讓他有應對一切的能力,不用我們去幹涉或者包辦,自己做決定,自己去奮鬥,自己成就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要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呢? 首先,肯定並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點上,很多爸媽都做得特別不合格。

    比如,孩子告訴你,他吃飽了。可是你總是會說:“你才吃了這麼一點,怎麼可能吃飽了呢?再吃一點。”這其實就是在否認孩子的感受。

    這樣的事情一旦多了,就很容易讓孩子懷疑自己的感受。連自己感受都不清楚的人,以後又怎麼可能在其他人面前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呢?

    其次,相信孩子內在力量的發展。很多爸媽覺得孩子還小,怕他們因為一次錯誤的選擇,而影響自己的人生。

    其實,孩子有很強的內在力量,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即使我們沒有進行過多的干涉,他也一樣可以依靠這份內在力量成長起來。

    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接納孩子,相信他能行。同時,不忘記自己的角色,進行觀察和引導,讓他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再次,保持與孩子的界限感。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不能將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品橫加干涉。

    有些爸媽會覺得委屈:“我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難道我還會害自己的孩子嗎?”是的,可是捫心自問,你就會發現,你真的沒有把握住界限,沒收了孩子的自由。

    孩子是人格獨立的個體,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即使是父母,也應該記住這個界限,不過多幹涉,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 23 # antaliya

    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有了為人父母的體驗,滿滿的新鮮感和喜悅感之後,隨之而來的過度重視,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引發了很多父母的育兒焦慮症。

    父母的焦慮有那些?

    1、孩子出現任何問題做父母的都會焦慮不安,比如說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認字背詩了,自己家的孩子只會看電視,怎麼辦呀?還有不愛講話,怎麼辦?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覺得自己盡心盡力了,但是孩子還是不愛吃飯。就會經常擔心孩子是否營養不夠,會不會影響到身體發育?很多父母鬱悶、煩惱。

    2、孩子不愛講話,性格內向,這也是父母的焦慮。

    有的父母焦慮不安的是孩子遇到人不愛說話,孩子的玩具被其它小朋友搶了也不去搶回來,以後去幼兒園,還有將來上學他不會保護自己,受了欺負怎麼辦?

    3、攀比孩子的教育問題

    父母焦慮的是別人家的孩子會用英語和其它人對話了,人家的孩子會認很多字,會背很多首古詩,同事的孩子上繪畫班等等,而自己的孩子每天只會玩、看電視,

    為什麼父母會如此焦慮呢?實際上每個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不同,還有遺傳因素的各種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個體差異都會不同,這是很正常的。父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多是因為過於緊張,照顧孩子不熟練,育兒知識缺乏需要多學習,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喜歡和人攀比,就容易出現“育兒焦慮”,引發消極情緒。

    其實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去除功利心,不和他人攀比。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你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需要什麼樣的餵養方式?家長要克服焦躁不安的情緒,避免不良情緒影響到孩子。平時可以選一些育兒書籍,心理學方面的育兒書籍,多學習,遇到心理問題找有經驗的心理醫生諮詢,防止育兒焦慮症的發生。

  • 24 # 張葒

    如何遠離育兒焦慮我的建議是樹立正確的育兒觀科學育兒,資訊時代網路這麼發達跟那些知名的育兒專家學習育兒知識已經不是什麼難事,難的是你不想學。為什麼會焦慮?因為你不懂,還沒有耐心去學習,頭腦裡可能還是老一輩那些舊的育兒理念。小寶寶出生了,家裡人歡歡喜喜,但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就會產生各種焦慮。請有經驗的月嫂,育嬰師來家裡幫助指導,人家帶來的科學的育兒理念還會跟老的育兒理念起衝突,這也是造成焦慮的因素。只有透過學習,才能接受新的理念,寶寶到來時才不會手忙腳亂的。還有就是過度的關注寶寶。關心則亂,就是這樣。寶寶有很強的生命力,每個寶寶都有他自己的成長規律,按照新時代的育兒專家的科學育兒理念,跟有經驗的育嬰師多交流好好學習,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耐心細緻的照顧寶寶,消除焦慮寶寶一定會在您的懷裡茁壯成長!

  • 25 # 心理專家劉愛民

    導致育兒焦慮的原因,起源於社會、家庭對孩子的高度關注帶來的高壓力。一方面年輕的父母缺乏育兒經驗,對社會上充斥的各種資訊難以適從,既置疑傳統經驗的科學性,又感覺照搬育兒書不能完全適用,常常處於兩難的境地;另一方面,在如今這樣一個浮躁快節奏的時代,年輕的父母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追攆得有些急功近利、追求完美,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小毛病過度的焦憂不安。

    想要擺脫育兒焦慮,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變:

    接納現實的自己和孩子。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夠有的反應是受到我們過往經歷、已有知識積累、當下情緒狀態的影響,不可能每次一出手都是完美無憾的。我們的孩子也不是完美的,無論從遺傳上還是從後天成長環境上,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既然我們不可能做到給予孩子完美的教育,那麼也不應該期待孩子是完美的。

    相信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是自我完善和成長,就像從土裡冒出來的綠芽,如果環境不是過於惡劣,它都是向上茁壯成長的。建議家長能夠悉心閱讀《發展心理學》這本書,會有助家長比較全面地瞭解孩子從胎兒、嬰兒、幼兒、小學兒童、青少年、成年早中晚期個體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孩子在成長中不可避免的要遭遇成長的課題,比如2-3歲第一反抗期總是對父母“不”,12-17歲青春期總是挑剔父母的見解,這些“問題”都隱含著孩子心理發育的進步以及更高的心理發展需要,標誌著孩子正在以正常的節奏成長。

    做個足夠好的父母。不做完美的父母,做個足夠好的父母。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養育孩子有失誤難免,不因此耿耿於懷,允許自己跟孩子一起成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裡留心關注孩子言語行為背後的需要,適時滿足合理的要求,對待孩子有規範不禁錮,有自由不放縱。不讓自己成為忽視孩子需要、成長的父母,也不成為“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的父母。

    品格的培養第一位。很多年輕的父母因為擔憂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擔憂自己養育孩子不夠周全,早早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課外班。其實真正有價值的培養是品格的培養,真正有影響的培養環境是父母。如果父母自己是自信、友善、熱愛生活、堅毅、勇敢、勤儉、樂觀向上、喜歡探索、實幹、富有創造力的人,他們不會懼怕孩子出問題,他們的孩子也不會差,即使偶然起跑落後, 憑著這些良好的品格,最終也會第一個衝刺過線!願天下父母以身示教,跟孩子一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後期的社會矛盾嚴重到了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