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H風
-
2 # 肉團小咪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有一種渾然而成的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週而復始地迴圈執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麼名字才好,只好叫它為“道”,我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執行不息,執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回歸本原。所以道是偉大的,天是偉大的,地是偉大的,人也是偉大的。天地間有這四大,而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四大之中,人是效法於地的,地是效法於天的,天是效法於道的,而道則純任自然。
這一章講道是天下萬物的母親。世界上有四種東西最大,即王、地、天、道。王是人的代表。人、地、天三者都受到上一級法則的制約,而道本身就是自然的。“道法自然”並不是說道之外還有個“自然”.而是說道的活動以自我滿足、獨立自在為法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裡的“物”,是“道”的同義字,這個道的內涵,包括了物質與非物質,是“心物一元”混合而成的。這種“心物一元”的思想觀念,源自《易經》。《易經》中講了“陰”、“陽”兩個符號,這兩個符號相互變化、相生相剋。如果我們以陽為精神的代號,那麼陰則為物質的代號,陰陽配合,心物互融,便衍生了應有盡有、無窮無盡的世界。
那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況呢?老子形容說:“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母。”“寂”是絕對的清虛,清靜到極點,毫無一點聲色形象。“寥”是形容廣大。“獨立而不改”意為超脫於一切萬有之外,悄然自立,不動聲色,不因現象界的物理變化而變化,不因物理世界的生滅而生滅。“周行而不殆”指的是它無所不在,處處都有道。不論物也好,心也罷,都有它的存在,永遠無窮無盡。“可以為天下母”,這個東西是一切宇宙萬有的根本,所以才說道是“天下母”。
在上面這段話中,老子又一次論述了道的性質和規律:道是物質性的,是最先存在的實體,但這個實體看不見摸不著,既寂靜又空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所不在地執行而又永不止息。大道無形,沒有可供我們辨認的具體形狀。但是,道又確實是存在的,只不過它不與我們所認識的事物相同,它是一個混沌的整體,早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它是超越時空概念的事物。對於大道,人們既不能透過肉眼看到它的樣子,也無法透過耳朵聽到它的聲音。儘管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但這並不代表大道不存在。大道就在我們的身邊,它不但影響著我們的行動,還制約著我我們的行動。當人們的行為不順應大道時,它就會給我們降下嚴厲的懲罰。道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它沒有等級,沒有分別,是完全獨立的。正是由於道沒有等級,沒有矛盾的方面,所以它永遠不會走向自己的反面,不會發生改變,時時刻劃保持恆久不變。道是一個整體,它遍及整個宇宙,從這個意義上說,道是萬物的本源。
“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大。”“強”有籠統的、大概的意思。世界的本原是極其微小的,應當用“小”來為它命名。但是,老子在本篇不用“小”而用“道”字命名,這是賦予“道”字深刻的哲理內涵。又因為它實在無量無邊,所以也可叫作“大”。道的本義為“道路”,後引申指行為、規則、方法等。在這裡,老子以“道”字為世界的本原命名,旨在為人們指明認識世界的正確道路,即先認識世界的的本體,讓人們瞭解道的運動、發展、變化所體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這也是人們應當遵循的人生法則和社會法則。認識的最終目的在於識道,也就是“見小”,見小才能“明”。何為明呢?明指的是明白道所體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道為宇宙的本源,其本質為“小”,本質是永恆的;其表象為“大”,表象是變幻的。小與大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化、相互統一而存在。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大”也就是“逝”,逝是永遠向內外四面八方延伸發展,等於說宇宙是無限的擴張。這句話說明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小,迴圈往復,變化發展的,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c這裡的“反”的意思,既是道的創造活動,又是道的創造活動的成果——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就是道所創造並捧在它手中的一件偉大作品,而天、地、人就是這件偉大作品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結構和組成部分。至此,道也就不再是無聲與之相應、無形與之相伴的孤寂的存在物了,它轉化為一個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現實世界。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的本質是小,然而,世間所有的事物皆由道生成,因此道就是宇宙。道與天地相比,道為大;天與地相比,天為大;地生萬物。
地與萬物相比,地為大;王與百姓相比,王為大。道大,天大,地大,都是相對的,王大也是相對的。在這裡,老子把四大之一的“王”作為突出的重點,這是為了闡釋百姓與王的關係。儘管人貴為萬物之靈,但是還要接受王的治理,倘若不能理順人與王的關係,那麼人和人之間就不能平等了,篇中老子用了一個“亦”字,目的是為了告誡身為一國之君的王,應當心存大道,明白百姓與君王之間的辯證關係。如果君王狂妄自大,就會遠離民眾,與民眾為敵,這樣的話,新的王也就在民眾的反抗中誕生了。
大道要執行,其執行速度十分迅速,等大道執行到一定極限的時候,它就會自動返回,所以大道永遠不會枯竭。大道與水不同,如果我們把一杯水灑到地上,水會順勢而流,當它流到一定極限時便不會再流了,而是停下來,然後蒸發得無影無蹤。而大道則水遠也不會枯竭,這主要是因為大道可以回到原始狀態,並能夠週而復始地執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即以……為法則。對於人、地、天、道、自然之間的關係,老子得出一個結論:人取法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然。道,大而玄奧,生成了天地萬物。然而,道又是從何處而來的呢?透過“道法自然”一詞,我們知道,道是自然而然生成的。道向自然學習,效法並順應自然。道是至高無上的,就連它都要順應並效法自然,更何況人類呢?所以,人類不應該自恃頭腦聰明,有獨立的思想,就可以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而是應該順應自然,敬畏自然。如果破壞自然的和諧,大肆屠殺牲畜,任意砍伐森林,那麼大道和天地就會隨時懲罰人類。因此,人類要與天地合二為一,要學習大道包容萬物的胸襟,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只有這樣,人類才會生活得快活逍遙,無所為而義無所不為。總起來說,文章突出強調了由道所體現出來的道性。道是奧妙的,它蘊含著真理。人類只有認識道,才能把握真理。因此,道既是認識的物件,又是認識的方法和實踐的方法。道的概念,是直覺思維和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而不是肆意虛構的。道作為世界的本原,是宇宙萬物之母;道作為最一般規律,貫穿於宇宙、社會和人生之中。老子道的哲學理念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其為人類治身和治國提供了可循的規律。
-
3 # 鬼谷子秋毫書齋
為什麼現代人難以理解這段話?因為他們搞錯了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就是“自然”。現代人望文生義,以為自然是指大自然或者自然環境、自然事物,這樣理解是錯的。
法,不是效法,而是“以……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這個三條應該好理解。關鍵是道法自然。按照道德經的邏輯,道既是萬物的本源,又是萬物的綱紀。換句話說,天地萬物都是以道為本源,以道為模板而造化。如果把“自然”理解為大自然,那就成了“道”還要以大自然為約束,這就好比說女兒生了母親一樣。
“自然”,自,是指自己。然,本義是燃燒。自然就是自我燃燒,“道”就好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自己一樣,道是自足的,道不需要別的東西賦予它本源,也不需要別的東西賦予它形勢,道是完滿的,道自己以自己為本源,自己以自己為形式,自我萌芽,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
按照鬼谷子的描述,無形無相無質,難以描述的道,道先產生萬物的綱紀“一”。一是本源和形式的混合體,因為本源和形式混合部不分,所以又叫混沌。當本源與形式分開,就是陰陽,即混沌分為陰陽,陽含本源,陰形式。陰陽的開合變化則進一步產生天地萬物。
道造化天地萬物,也將道的這種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自性賦予了天地萬物。換句話說,天地萬物都按道的規定性在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一顆種子,只要我們給予其合適的土壤和水份,種子就會自己發芽,自己成長,自己開花,結果,是不需要我們去命令它來開花結果的。
我理解,道德經這句話是要我們尊重事物的自我完善的本性,這正是無為思想的根源。無為,即引導萬物按自己的本性去自我發展就是“無為”,“無為”的本質是順道而行,順從於萬物的固有之道,讓萬物各循著自己的道,自己我發展,自我成就。這樣我們只需要花很少的力,就可以收穫很豐盛的果實。
-
4 # 山澗一清泉
哲學是人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教給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
人應該怎樣活著——人法地人如何法地?那就是人的行為應該取法大地上的一切生物行為,不要背離這些原則。比如生物鏈,人只是生物鏈中的一環,並非可以凌駕於整個生物群體之上,否則人類滅絕了生物鏈中的某一環,最終人類亦將隨之滅亡!
大地應該如何執行——地法天地如何法天?就是大地執行的法則應以整個宇宙的法則為準則,這裡的天指地球以外的宇宙。
宇宙萬物該如何執行——天法道天如何法道?就是宇宙萬物執行的規律應該遵循大道。
道的執行規律又是什麼呢,該如何執行——道法自然道的規律是什麼?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損有餘以補不足!所謂“道法自然”意思就是道就應該保持他本來的樣子!通俗點講就如人找回自我本心,按現在的流行語說就是“初心”,不要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
人類社會的治理,只有遵循大道規律,管理者才能處上無為而萬物自化。如韓非子說: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故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有言者自為名,有事者自為形,形名參同,君乃無事焉,歸之其情!
法家思想的理論基礎是老子的“無為而治”,法治是無為而治的具體實踐!
-
5 # 問道黃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這句話的意思是論述“道”與天、地、人的關係,並教人法“道”自然。
老子哲學的主要範疇即“道”,“道”在《道德經》出現了70多次。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它清靜自正,無為自化,是天地之所始,萬物之生母,是化生萬物的本原。但他“寂兮廖兮”,無形無相,無聲無息,無色無味,因此“道可道非常道”,沒法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楚。
於是老子就借用日常生活所能見到的一切具有道性的物質,從各方面來描述他的無為不爭、虛空常有、生生不息、獨立不改、無始無終,有無相生等等體徵屬性,比如用水,水具有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隨方就圓事善能、動善時等特性,具備了道的不爭、動靜合宜的特性;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似空實有,因此用“谷”、“室”“轂”等來描述他的“虛空”而實“用”。等等。
道既是天地萬物的本體,又是萬物的法則,更是人應該持守的人生準則。老子認為,在人類所能看到,或能感知到的物質中,除了人本身,還有比人更大的地,比地更大的天,比天更大的道,“域中有四大”即:道、天、地、人。
“四大”在中國傳統的“三オ”即天地人的概念上,增加了一個至高無上的“道”,將人們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天地”納入到“道”的“統轄”範疇,重新構架了一套全新的宇宙觀念,給原本狹隘的世界觀打開了一個極其高遠、極富想像力的宏闊空間。這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顛覆,更是給人類正確認識自我以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打開了一條通道。
道雖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形而上,但是他始終貫穿於形而下的一切事物之中。他以天地萬物為自己的生機體現,即“德”,也就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在此萬物生息過程中,那些被人們賦予有意志、有目的的造物主:天、地、萬物或者與天帝、神祗等,沒有了任何可以干涉和“有為”的餘地,一旦“為之”即是背道而馳。這就是“道”的力量,且這種力量是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的。順之者安生,逆之者危殆。
道,作為一個獨立存在體,作為天地萬物的本原,他成就了天地方萬物,卻並非刻意而為之,完全是順其自然。
“道法自然”即是自得其然。“自然”是對道的存在狀態及其作為的形象描述,此“自然”並非我們所說的“自然環境”“大自然”。因為道生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及其賴以生存的一切空間環境,都是由“道”所由出。若是道所取法的這個“自然”是大自然這個環境,那麼,道豈能為天地母?《道德經》也就不叫《道德經》,而應該叫《自然經》。所以“道法自然”只能是“道取法他自己本有的樣子”。
同時,道成就了萬物,但並不是有意而為之,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自然無為狀態下的“成就”萬物。“生而不有,為而不特”,順其自然是道的本性。這正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內涵所在,是這種“無為”在支配著天地萬物的有無相生、生生不息。
這不只是天地萬物的永恆法則,也是侯王治理國家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同時也是人之所以安身立命之根本法則:
天得一(道)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6 # 明貞
老子的時代是個大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老子是其中佼佼者,他以五千言包羅永珍含義萬千,到現代仍有被研究的價值。人類自有文字語言史以來,即在後天命運掌控之下,我們的見聞覺知是被掌控而造作的,各宗教哲學主義包括科學都不能表達生命自然之實相。道德經並沒有給道德一個確切的定義,其實道德是可以確切定義的。
德,即生存延續進而成道之正確有效途徑;而道,即永生永恆全知全能心想事成。人類並萬類乃至萬事萬物即道種即德,而道即歸宿即終極價值。而偽道德後天命運以人類並萬類為芻狗而建設自身之永生永恆,才有天災人禍不斷之現實世界,真理被湮沒,這是人類不能突破迷惑和罪惡的根由。道,並不實在,在培育建設中。
-
7 # 琴簧汗舞
謝猴哥年尾提問如此深奧的問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古今中外,學者名家解釋者已不可勝數,能窮其意者不盡相同。在此,試用科學的原理加以解釋,這就意味著,只能用相對時間與空間,把許多小真理串成較大的真理,但不會是絕對真理。
同理老子這句遞進句式的核心就是學習自然,理解自然,更好的與自相處,力爭做到自然而然。
同理,師傅領上門,修行在個人。同是鬼谷子的高徒,為什麼孫臏能打敗龐龐涓,其奧妙已超越“道法自然”。既然如此,人們有什麼必要窮盡其意呢?
-
8 # 正一小道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釋文
有一種渾然而成的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週而復始地迴圈執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麼名字才好,只好叫它為“道”,我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執行不息,執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回歸本原。所以道是偉大的,天是偉大的,地是偉大的,人也是偉大的。天地間有這四大,而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四大之中,人是效法於地的,地是效法於天的,天是效法於道的,而道則純任自然。
《易經》中的“天地人”三才
這一章講道是天下萬物的母親。世界上有四種東西最大,即王、地、天、道。王是人的代表。人、地、天三者都受到上一級法則的制約,而道本身就是自然的。“道法自然”並不是說道之外還有個“自然”.而是說道的活動以自我滿足、獨立自在為法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裡的“物”,是“道”的同義字,這個道的內涵,包括了物質與非物質,是“心物一元”混合而成的。這種“心物一元”的思想觀念,源自《易經》。《易經》中講了“陰”、“陽”兩個符號,這兩個符號相互變化、相生相剋。如果我們以陽為精神的代號,那麼陰則為物質的代號,陰陽配合,心物互融,便衍生了應有盡有、無窮無盡的世界。
那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況呢?老子形容說:“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母。”“寂”是絕對的清虛,清靜到極點,毫無一點聲色形象。“寥”是形容廣大。“獨立而不改”意為超脫於一切萬有之外,悄然自立,不動聲色,不因現象界的物理變化而變化,不因物理世界的生滅而生滅。“周行而不殆”指的是它無所不在,處處都有道。不論物也好,心也罷,都有它的存在,永遠無窮無盡。“可以為天下母”,這個東西是一切宇宙萬有的根本,所以才說道是“天下母”。
在上面這段話中,老子又一次論述了道的性質和規律:道是物質性的,是最先存在的實體,但這個實體看不見摸不著,既寂靜又空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所不在地執行而又永不止息。大道無形,沒有可供我們辨認的具體形狀。但是,道又確實是存在的,只不過它不與我們所認識的事物相同,它是一個混沌的整體,早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它是超越時空概念的事物。對於大道,人們既不能透過肉眼看到它的樣子,也無法透過耳朵聽到它的聲音。儘管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但這並不代表大道不存在。大道就在我們的身邊,它不但影響著我們的行動,還制約著我我們的行動。當人們的行為不順應大道時,它就會給我們降下嚴厲的懲罰。道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它沒有等級,沒有分別,是完全獨立的。正是由於道沒有等級,沒有矛盾的方面,所以它永遠不會走向自己的反面,不會發生改變,時時刻劃保持恆久不變。道是一個整體,它遍及整個宇宙,從這個意義上說,道是萬物的本源。
“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大。”“強”有籠統的、大概的意思。世界的本原是極其微小的,應當用“小”來為它命名。但是,老子在本篇不用“小”而用“道”字命名,這是賦予“道”字深刻的哲理內涵。又因為它實在無量無邊,所以也可叫作“大”。道的本義為“道路”,後引申指行為、規則、方法等。在這裡,老子以“道”字為世界的本原命名,旨在為人們指明認識世界的正確道路,即先認識世界的的本體,讓人們瞭解道的運動、發展、變化所體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這也是人們應當遵循的人生法則和社會法則。認識的最終目的在於識道,也就是“見小”,見小才能“明”。何為明呢?明指的是明白道所體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道為宇宙的本源,其本質為“小”,本質是永恆的;其表象為“大”,表象是變幻的。小與大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化、相互統一而存在。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大”也就是“逝”,逝是永遠向內外四面八方延伸發展,等於說宇宙是無限的擴張。這句話說明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小,迴圈往復,變化發展的,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c這裡的“反”的意思,既是道的創造活動,又是道的創造活動的成果——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就是道所創造並捧在它手中的一件偉大作品,而天、地、人就是這件偉大作品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結構和組成部分。至此,道也就不再是無聲與之相應、無形與之相伴的孤寂的存在物了,它轉化為一個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現實世界。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的本質是小,然而,世間所有的事物皆由道生成,因此道就是宇宙。道與天地相比,道為大;天與地相比,天為大;地生萬物。
地與萬物相比,地為大;王與百姓相比,王為大。道大,天大,地大,都是相對的,王大也是相對的。在這裡,老子把四大之一的“王”作為突出的重點,這是為了闡釋百姓與王的關係。儘管人貴為萬物之靈,但是還要接受王的治理,倘若不能理順人與王的關係,那麼人和人之間就不能平等了,篇中老子用了一個“亦”字,目的是為了告誡身為一國之君的王,應當心存大道,明白百姓與君王之間的辯證關係。如果君王狂妄自大,就會遠離民眾,與民眾為敵,這樣的話,新的王也就在民眾的反抗中誕生了。
大道要執行,其執行速度十分迅速,等大道執行到一定極限的時候,它就會自動返回,所以大道永遠不會枯竭。大道與水不同,如果我們把一杯水灑到地上,水會順勢而流,當它流到一定極限時便不會再流了,而是停下來,然後蒸發得無影無蹤。而大道則水遠也不會枯竭,這主要是因為大道可以回到原始狀態,並能夠週而復始地執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即以……為法則。對於人、地、天、道、自然之間的關係,老子得出一個結論:人取法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然。道,大而玄奧,生成了天地萬物。然而,道又是從何處而來的呢?透過“道法自然”一詞,我們知道,道是自然而然生成的。道向自然學習,效法並順應自然。道是至高無上的,就連它都要順應並效法自然,更何況人類呢?所以,人類不應該自恃頭腦聰明,有獨立的思想,就可以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而是應該順應自然,敬畏自然。如果破壞自然的和諧,大肆屠殺牲畜,任意砍伐森林,那麼大道和天地就會隨時懲罰人類。因此,人類要與天地合二為一,要學習大道包容萬物的胸襟,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只有這樣,人類才會生活得快活逍遙,無所為而義無所不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總起來說,本章突出強調了由道所體現出來的道性。道是奧妙的,它蘊含著真理。人類只有認識道,才能把握真理。因此,道既是認識的物件,又是認識的方法和實踐的方法。道的概念,是直覺思維和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而不是肆意虛構的。道作為世界的本原,是宇宙萬物之母;道作為最一般規律,貫穿於宇宙、社會和人生之中。老子道的哲學理念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其為人類治身和治國提供了可循的規律。
-
9 # 華民學讀道德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實際上老子想表達的意思是“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同時也地法人、天法人、道法人、自然法人。同時也地法天、地法道、地法自然;同時也天法地、道法地、自然法地;同時也天法道、天法自然、同時也道法天、自然法天、同時也道法自然、自然法道”。 看著上面重重複復的說了這麼多,實際上上面的只是解釋了一個字,導致有這麼多的變化。 這個字是哪個字? 這個字是“法”字,不管“法”字解釋成什麼意思,只要把“法”當成動詞,“法”的最最最基本的解釋就是“被法”。 道德經中的所有動詞不但要考慮這個動詞,同時也要考慮這個動詞的“被動語態”。 舉一個最基本的例子“猶兮若畏四鄰”,誰能告訴我“畏四鄰”的意思是“嚇唬四鄰”還是“四鄰被嚇唬了呢?” 人類的鄰居也包刮“牛羊虎豹”,“畏虎豹”的意思是“嚇唬虎豹”還是“被虎豹嚇著了呢?”那麼“喂虎豹”和“被喂虎豹”是一個意思嗎? “虎豹被餵了”的意思是“虎豹被餵飽了”還是“虎豹被餵給其它動物吃了?” 這才是“猶”。 實際上上面說了這麼多都是討論動詞和動詞的被動語態………………被動語態是英語中的詞彙吧,語文課本好像叫做“被動詞”,初中的時候沒有學好,我重新學習一下、班門弄斧啦、對不起
-
10 # 薛紅娟
人,獨立個體
地,接地氣
天,時節運氣
人,地,天,連成一線
與道同存,才能得自然而然的妙境。
-
11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道德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底如何理解?
理解一詞,也就是各有各的見解,取決於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本人理解認為:《道德經》的天地人法和道的理解。這文字就蘊含著中國文化的奧妙玄機,中國文字一方面是象形,另一面是含意的組合,理解中國文字的天書,就基本認識生我,養我的自然法則。這也是儒家國學文化的精髓。
《道德經》的人法地,首先弄清楚法是什麼?法是同於工具的用途,人法地,表示人在地上的勞作,是為生存而活動的環境空間,是人法地的耕種培育。地法天,地接受了耕種勞作或萬物生長,地還得靠天施布風雲雷雨,Sunny雨露之法才能生長髮育,風調雨順,秋收冬藏的結果。天法道,道之首,頭的意思,走之行為之義。道就是輪迴軌跡的道路,天之法,也要靠自然法則迴圈往復,輸布大自然之大氣壓,形成氣候變化的風雲雷雨,日月星辰的Sunny雨露,才能促進萬物有機生命的發育生長。也就是人法地即人靠地,地法天~地靠天,天法自然~天也要靠宇宙自然法則的瞬息變化,才能完成養活世間萬物的發育生長規律,形成物華天寶的大自然。養育世界上的怪物和萬物之靈的人類,雜食性高等動物的人類生活,和生病的治療調理的物質結構。都是天地人與自然法則互相配合完成,才能產生的結果。更深層次深思熟慮團結才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贏的基本道理!
-
12 # 使用者振華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取法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然。道,大而玄奧,生成了天地萬物。然而,道又是從何處而來的呢?透過“道法自然”一詞,我們知道,道是自然而然生成的。道向自然學習,效法並順應自然。道是至高無上的,就連它都要順應並效法自然,更何況人類呢?所以,人類不應該自恃頭腦聰明,有獨立的思想,就可以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而是應該順應自然,敬畏自然。如果破壞自然的和諧,大肆屠殺牲畜,任意砍伐森林,那麼大道和天地就會隨時懲罰人類。因此,人類要與天地合二為一,要學習大道包容萬物的胸襟,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只有這樣,人類才會生活得快活逍遙,無所為而義無所不為。人類只有認識道,才能把握真理。
-
13 # 易簡齋
《道德經》里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要取法大地身邊的事物,而大地要取法或來源於天,而天則是取法於道,而道則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老子闡述了人們學習的途徑,學習的方法,闡述了人們最終是要取法天地自然法則和規律。天地自然法則和規律是一切思想產生的根源,但但取法的目的,或學習的目的是要達到道一樣的“自然而然”的狀態。也就是說,向天地學習,最後達到自然而然的狀態,或境界。
-
14 # 原汁原味影視0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有很多種,解法不一,大體一樣。重要的是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去理解這句話,用自己的經歷去感悟他。
“人法地”思想,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是講大道源起的,並引出四樣東西:天道、地脈、人倫、自然。原文如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為人乃萬物之靈,與天地並立而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們主動參與社會規則的制定與形成,又客觀地被社會規律所影響和改造,因此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準則)應當效法於地脈(社會發展規律),地脈應當效法於大自然,效法於生長收藏、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針對當時以及後世對周公儒家思想有意的曲解,老子堅決捍衛周公“敬德保民”(德是遵循,敬德是敬畏和遵循規律)的思想,認為愛護民眾,最終是要敬畏和效法大自然。老子正本清源,認為任何學說思想,以及社會規則,都會對道產生不同程度的偏解,不是大自然按世人的理解執行,而是人倫及地脈都應當效法於天道,效法於大自然
-
15 # 坐山觀海
《道德經》二十五章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正確理解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道德經》一個重要秘密。
老子在《道德經》裡把人大致分為三類人:聖人、善為道者、百姓。三者要安分守己,各行其道(道可道,非常道也)。
聖人:有德的統治者(領導),遵循天道,“行無為之事”。(參見《道德經》第二章至第七章內容)
善為道者:善於做事的官吏(行政管理人員),遵循為官之道,其最高行為標準是“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參見《道德經》第八章至十六章內容)
百姓:民,主要要求是無知無慾,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參見《道德經》十八、十九章內容)
三者加上事物遵循的“道”(自然規律)為域中四“大”(四個重要組成部分)。
事物遵循的“道”,就是唯物辯證法所說的:世界存在的兩個基本特徵和三大基本規律(參見《道德經》一二章內容)。
《道德經》常以道、天、地、人分別代表自然法則、統治者(聖人)、官吏(善為道者)、百姓(民)。
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老百姓要聽從官吏的管理,官吏要聽從統治者的安排,統治者要順應自然法則(道)行無為之事,而“道”是按照自己的規律運作的。
有必要提出的是:“天法道”、“無為”不可理解為按照自然規律辦事,這是對“無為”極度危險的一種解讀,和老子的本意大相徑庭。
-
16 # 鬼谷子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先看一下原文,先出原文中理解。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無法道,道法自然。
此章節的意思是說:有一存在渾融而成,先於天地分化的現實世界而存在。它無音無形,廓然無依地自在,沒有根本性的遷改;迴圈反覆地執行,永不敗壞。可以稱之為天下萬物共同依歸的母本。我不知道它的確切名號叫什麼,給它加上一個標號說是"道",勉強給它一個描述說它是無不包涵的整體存在。這個整體存在綿延執行,執行之中它遠化展開,遠化展開之後又迴圈反覆。所以,道是整體性存在,天是整體性存在,地是整體性存在,人也是整體性存在。宇宙中有四個層次的整體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則以隨遇自在作為法則。
那麼,需要了解的是何為道,一切萬物的本源都歸結到了道的上面,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則以隨遇自在作為法則。道是準則,那道是什麼呢?
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什麼? 為什麼會存在呢?我們可以理解成為時間是掌控這一切的原則,事物為什麼會存在,為什麼會有行的存在,那是因為有時間的存在,時間的快慢速度在掌控著這一切,時間是什麼呢?地球遠轉的規律? 還是宇宙的執行規律,我們稱之為這些是時間,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道。時間的速度達到一定快的速度的時候,人類也好事物也好,是不會存在的,因為任何的東西沒有能力形成具體的影響或者我們能感知到形式存在。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很多種的說法和解釋。
法也好,自然也好,只能理解為都是一種規律,掌握這種規律,順從這種規律,也許這就是道吧!有理解不到的地方,還忘見諒給予指正。
-
17 # 龍易八字起名
在宇宙之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因為人在混沌中孕育的時候,得到了大道的靈氣,為萬物之靈,可以感應大道,所以人不能妄自菲薄,雖然生命短暫,也就百十來年,也應自強不息,尋道,悟道,得道,行道,為天地大道做出貢獻。
那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老子給出了一個方案,按順序依次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首先我們注意到有四個“法”,在老子五千精言中,連用四個“法”,那說明這個法很重要。法是什麼呢?它結合了現代漢語片語的三個意思,一是取法,二是效法,三是得法。取法就是拿來當做模範,效法就是模仿模範的方法,得法就是做得深入周到。
人法地,人首先要從效法於地開始,效法地的什麼麼?“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效法地的厚德載物精神。
地法天,意思是地要取法於天。結合上下文,我們可以理解為人法地之後,還得法於天。效法天的什麼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效法天的自強不息精神。
天法道,意思是天要取法於道。我們緊跟上文,可以理解為人在法於天之後還得取法於道。效法道的什麼呢?自然是大道的無私玄德,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道法自然,就是道效法她自己,自然就是她本來的那個樣子,不是說在大道之上還有個自然。老子對大道的定義就是最終極的存在,如果大道之上還有個什麼東西,那麼,大道也就不是大道了。如果大道之上的那個東西才是大道,這也不可能,違背了老子對大道的定義。莊子說大道自本自根,也就是道法自然的意思。
言而總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首先要從地來取法、效法、得法,然後上升一個境界,開始從天取法、效法、得法,之後再上升一個境界,開始從大道取法、效法、得法,這樣之後那就到了最高境界。
-
18 # 軒轅凌霄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人法地
是人不是神仙,不能離開大地,想在大地生活,你得了解大地的本性,這是普通人的理解!
如果地球是大地,那麼地球有什麼?
地表、地幔、地核
地球是由著三大塊組成的。
岩漿噴發,火山爆發就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展示。
你號稱練拳八年或者修道十載,你小肚子(下丹田)熱過沒?
這才是你要考慮的“人法地”!
你能不能像大地一樣積攢火山噴發、岩漿噴射的能量?
所謂移山填海之力大地都有,你有嗎?
你有了這個力量再考慮天空或太空?
你是大地或者說你是地球,你能噴發火山製造地震了,但是你能擺脫你固有的運動軌道不?
你能脫離太陽的管制嗎?
還得練啊!你這個力量放到蒼茫宇宙中還是微不足道的!
星球乃至星系的執行是“玄之有玄”(旋之有旋)的,為什麼這樣?
這種力量太強大了!
你得“地法天”啊!
為什麼說這是“眾妙之門”?
因為 天法道!
它是有原理的,是有原因的,你要去理解去修持,認識真理才能使用真理,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你自己身上,都在“眼目”上!!!
這才是“道法自然”
這才是“道法自然”
這才是“道法自然”(重要的東西發三遍)
夫“道”字,先寫兩點,左點為太陽,右點為太陰,似太極陰陽相抱。
在天為日月,
在地為烏兔,
在人為兩目,
在修煉為迴光返照也。
到你自己身上去找,到你的眼目裡邊去找,去了解什麼是“回光”何謂“返照”!天地本就是這個樣子,道本就是這個樣子,太一生水本就是這個樣子,一切的一切都在你自己身上!
這叫
道!
法!
自!
然!
-
19 # 文以載道MZS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無法道,道法自然。
二、弄清楚什麼是道?按照老子“道”字的意思。此道就是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中一切事物執行的規律,包括天體、宇宙。就是說,萬物不論如何演化,其中都存有最原始的“道”。也就是說,道是當今一切萬物存在以及執行的根本。
三、人法地,說的是人類的行為取向。就是說人類的行為取法於大地,或是:人類的生活行為的執行是以地球物理執行的法則為法則。
四、地法天,說的是地球的執行規則。那麼地球是如何執行的呢?其實地球執行的法則是以這整個宇宙執行的法則為法則去實行的。
五、天法道,說的是天體宇宙的執行也是有法則的。就是說天體宇宙的執行是以道的法則為法則。
那麼“道法自然”,就是以自然而然為法則。“道”取法於“自然”,以自然為法則。簡言之,道的運作是以宇宙本來自然的規律為規律。
簡言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道”所反應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它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的囊括、闡述出來,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
-
20 # 麥福先咬文嚼字聊人生
人遵循依順大地的地理環境而行,如古代南方潮濕,南方人就用竹子木頭搭建隔層住樓上以去除濕氣,水源豐富就可以種水稻;北方空氣乾燥又寒冷,北方人就結合地理情況依山挖掘窖洞住在裡面以防寒保暖,因水源缺乏就種耐乾燥的高梁為主食。大地遵循依順天體運轉的規律而執行不息,如大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有變化都是遵循著天體執行的變化而改變。
天體運轉遵循著道執行的規律而變化。自然並不是“道”之外的一物,而是“道”自己本身而已。道為萬物之始,是萬物之母。道是產生天地萬物最根源,沒有別物可以遵循,只能遵循其自身,自然而然的執行而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層層推理,論證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要遵循天地自然的客觀執行規律,不可背道而施強作妄為的依據。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回覆列表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種渾然而成的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週而復始地迴圈執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麼名字才好,只好叫它為“道”,我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執行不息,執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回歸本原。所以道是偉大的,天是偉大的,地是偉大的,人也是偉大的。天地間有這四大,而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四大之中,人是效法於地的,地是效法於天的,天是效法於道的,而道則純任自然。
這一章講道是天下萬物的母親。世界上有四種東西最大,即王、地、天、道。王是人的代表。人、地、天三者都受到上一級法則的制約,而道本身就是自然的。“道法自然”並不是說道之外還有個“自然”.而是說道的活動以自我滿足、獨立自在為法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裡的“物”,是“道”的同義字,這個道的內涵,包括了物質與非物質,是“心物一元”混合而成的。這種“心物一元”的思想觀念,源自《易經》。《易經》中講了“陰”、“陽”兩個符號,這兩個符號相互變化、相生相剋。如果我們以陽為精神的代號,那麼陰則為物質的代號,陰陽配合,心物互融,便衍生了應有盡有、無窮無盡的世界。
那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況呢?老子形容說:“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母。”“寂”是絕對的清虛,清靜到極點,毫無一點聲色形象。“寥”是形容廣大。“獨立而不改”意為超脫於一切萬有之外,悄然自立,不動聲色,不因現象界的物理變化而變化,不因物理世界的生滅而生滅。“周行而不殆”指的是它無所不在,處處都有道。不論物也好,心也罷,都有它的存在,永遠無窮無盡。“可以為天下母”,這個東西是一切宇宙萬有的根本,所以才說道是“天下母”。
在上面這段話中,老子又一次論述了道的性質和規律:道是物質性的,是最先存在的實體,但這個實體看不見摸不著,既寂靜又空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所不在地執行而又永不止息。大道無形,沒有可供我們辨認的具體形狀。但是,道又確實是存在的,只不過它不與我們所認識的事物相同,它是一個混沌的整體,早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它是超越時空概念的事物。對於大道,人們既不能透過肉眼看到它的樣子,也無法透過耳朵聽到它的聲音。儘管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但這並不代表大道不存在。大道就在我們的身邊,它不但影響著我們的行動,還制約著我我們的行動。當人們的行為不順應大道時,它就會給我們降下嚴厲的懲罰。道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它沒有等級,沒有分別,是完全獨立的。正是由於道沒有等級,沒有矛盾的方面,所以它永遠不會走向自己的反面,不會發生改變,時時刻劃保持恆久不變。道是一個整體,它遍及整個宇宙,從這個意義上說,道是萬物的本源。
“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大。”“強”有籠統的、大概的意思。世界的本原是極其微小的,應當用“小”來為它命名。但是,老子在本篇不用“小”而用“道”字命名,這是賦予“道”字深刻的哲理內涵。又因為它實在無量無邊,所以也可叫作“大”。道的本義為“道路”,後引申指行為、規則、方法等。在這裡,老子以“道”字為世界的本原命名,旨在為人們指明認識世界的正確道路,即先認識世界的的本體,讓人們瞭解道的運動、發展、變化所體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這也是人們應當遵循的人生法則和社會法則。認識的最終目的在於識道,也就是“見小”,見小才能“明”。何為明呢?明指的是明白道所體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道為宇宙的本源,其本質為“小”,本質是永恆的;其表象為“大”,表象是變幻的。小與大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化、相互統一而存在。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大”也就是“逝”,逝是永遠向內外四面八方延伸發展,等於說宇宙是無限的擴張。這句話說明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小,迴圈往復,變化發展的,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c這裡的“反”的意思,既是道的創造活動,又是道的創造活動的成果——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就是道所創造並捧在它手中的一件偉大作品,而天、地、人就是這件偉大作品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結構和組成部分。至此,道也就不再是無聲與之相應、無形與之相伴的孤寂的存在物了,它轉化為一個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現實世界。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的本質是小,然而,世間所有的事物皆由道生成,因此道就是宇宙。道與天地相比,道為大;天與地相比,天為大;地生萬物。
地與萬物相比,地為大;王與百姓相比,王為大。道大,天大,地大,都是相對的,王大也是相對的。在這裡,老子把四大之一的“王”作為突出的重點,這是為了闡釋百姓與王的關係。儘管人貴為萬物之靈,但是還要接受王的治理,倘若不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