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韓信有背景?有師傅?有實戰經驗?怎麼就能戰無不勝呢?
14
回覆列表
  • 1 # 五千年史

    孃胎裡帶來的!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這是他知識與經驗的累計,更是他數次在霸王項羽麾下受挫,未能被重用。

    化悲憤為力量,加上過人膽識,才在軍中大展身手,成就非凡!

  • 2 # 破乞

    沒落貴族的家學

    1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國士無雙,幫劉邦打下天下的重要人物,狂傲的喊出“多多益善”的兵仙,然而在劉邦拜將之前,韓信可以說並沒有可圈可點的事蹟。

    所以,兵仙韓信那天才般的軍事指揮能力到底是哪裡來的?

    雖然距今已有2200多年,很多事情已經不可考,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歷史中摸出一些可能的線索來。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記載“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韓信是一個沒落貴族子弟,這點從他佩劍就可以證明,真正的平民是沒有資格佩劍的。

    而司馬遷說他是“布衣”,也就是布衣百姓,普通平民,可能和漢武帝時期,先秦的“士”這一特殊階層早已遠去有關。韓信落魄的要死,在太史令司馬遷的眼裡,不就是“布衣”嘛。

    窮的要死而且“無行”,這就是說韓信放蕩不羈了,和當時的主流價值觀不合,韓信不願意種田,經商也不會,做官沒人推舉。要不是還有父親留下的一把劍,長的還挺帥,真的是要多落魄有多落魄。

    但是韓信畢竟是落魄貴族的後代,落魄貴族也是貴族,破船還有三千釘呢,韓信小時候還是有一些家底的,這給了韓信普通人沒有的讀書機會,當時的書是竹簡,兩個字,死貴,能讀書識字的都不是什麼平頭百姓。

    至於韓信讀了什麼書呢,這個在歷史中已經找不到記載了,但是我們可以從韓信後來的事蹟略微推測一些出來。當時的讀書人那麼稀少,去官府不說多的,謀個小吏混口飯吃總可以吧,然而韓信還是沒有謀到,那麼他讀的書很可能和大秦的官方學說法家思想並不一致。

    種田也不種,經商也不搞,那麼農家和墨家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再加上韓信這麼狂,以及後來天才般的軍事指揮能力,兵家、儒家、縱橫家的書籍可能性比較大。

    不過韓信終究還是混到沒飯吃了,所以跑去亭長朋友那裡去蹭飯,但是韓信覺得自己飯吃的毫無愧疚的,他認為他是以“士”的身份作為亭長的門客,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又言“知遇之恩”,作為門客,亭長讓韓信去死,那他也得豁出命來給亭長辦事。這飯,是韓信拿命換來的。

    然而對於亭長來說,秦統一了天下,養門客幹嘛,造反嗎?他不需要韓信這條命,拿來也無用,所以逼走韓信的時候,韓信的態度是“怒”,覺得亭長侮辱了他,而亭長只是單純的覺得他就是個蹭飯的。

    這也為以後韓信衣錦還鄉的時候,羞辱亭長埋下伏筆,韓信報答漂母,是因為漂母和他沒有任何關係,卻接濟他飯吃。他羞辱亭長,是因為亭長侮辱了他作為“士”的尊嚴。而韓信拒絕背叛劉邦自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和韓信自認為“士”有很大的關係。

    這裡的衝突就可以看到在秦的打擊下,先秦“士”這個特殊階層,以血緣為紐帶的貴族階層,沒落的縮影。

    項羽是個好老師

    2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六國舊貴族勢力視機而動,紛紛拉起反秦的大旗,項梁項羽帶著江東子弟兵渡過淮河攻秦,韓信也加入了義軍。這位帥小夥做了項梁帳下小卒,《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記載“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說白了就是韓信沒有得到重用,具體原因未知,可能和韓信胯下之辱有關。

    項羽可謂韓信的半個老師

    這跟著項梁,一跟就是半年,公元前208年8月,項梁由於對秦軍力量低估而輕敵,章邯得到支援兵力之後,攻楚於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

    韓信歸於項羽帳下,這個時候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圍困鉅鹿,自己則領兵在鉅鹿南邊督辦糧草物資。

    楚懷王於是任命宋義做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準備增援鉅鹿。然而宋義在安陽停留了46天,仍然不去救援鉅鹿。項羽以謀反為名,殺宋義,自立為上將軍。

    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俘虜王離,涉間自殺,長城軍團覆滅,諸侯軍作壁上觀,快被嚇傻了,項羽不但打敗了長城軍團,還成為了諸侯軍事實上的盟主。

    韓信在哪兒呢?

    韓信遇到了鍾離眜,相談甚歡,鍾離眜就把韓信舉薦給了項羽,項羽看在鍾離眜的面子上,給了個執戟郎中。這個官職應該是屬於一個參謀的位置,執戟是什麼意思,已不可考,可能是一個爵位,郎中則相當於侍從和顧問,職責是保護安危,陪同出行,做一些顧問該做的事情。

    這對韓信來說,相當於去應聘,直接當了總經理助理中的一個,官不大,但是可以近距離接觸領導,看領導是怎麼決策的,可謂學習的好位置,好好表現,以後飛黃騰達,登臺拜將不成問題。

    但韓信“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看來這個郎中,真就是看鐘離眜面子給的,韓信計策基本就沒被項羽採用,至於什麼計策,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再回來談項羽,畢竟這個時候韓信還在項羽帳下。

    由於胡亥的猜忌,章邯和司馬欣被項羽招降,嶺南軍團趙佗自立,秦軍主力基本覆滅,滅秦只是時間問題了,然後劉邦先入關中了。

    而項羽則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策,坑殺降卒。

    章邯的部下,早就不是驪山的那群刑徒及奴產子了,而是正兒八經招募的關中子弟,項羽這一坑殺,關中百姓可謂恨死他了,而天下很富庶的一片地區,關中,漢中,蜀中可都是舊秦地,這意味著,項羽想把自己的根基放在關中,那是不可能的了。然後項羽又一把火把秦王宮給燒了,做的更絕。項羽根本就沒打算把關中作為自己爭霸天下的基地。

    然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了,才怪。

    項羽作為諸侯國聯軍的盟主,雖然號稱四十萬大軍,但實際上大部分都不是項羽自己的軍隊,項羽只是盟主,而且還有一個楚懷王作為天下名義上的義帝,項羽想稱帝的困難還是很大的,先回去發展自身實力,然後再來逐鹿中原才是上策,才是正道。

    可以看下這秦末十八路諸侯圖,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可以算作項羽一方。

    其他諸侯除了遼東王韓廣,漢王劉邦,剩餘皆為六國舊貴族。

    項羽的算盤打的很大,故意把秦地四分,齊地三分,三晉拆了個稀碎,而自己的楚地卻基本保持完好。等到項羽回到楚地,整合了楚地再來爭奪天下,這天下還不是最終姓項。

    然而韓信心灰意冷,覺得項羽得不了天下走了,投奔漢王劉邦去了。走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兩年了,韓信還是沒有得到重用。其二韓信覺得項羽坑殺降卒,火燒秦王宮,得不了天下。

    項羽分封諸侯圖

    但是這兩年還是給了韓信非常大的幫助,跟在項羽身邊,破釜沉舟,滅長城軍團,是韓信理論結合實際很重要的學習經歷,雖然項羽從沒聽過他的建議,但韓信依舊在積極建言,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打仗,項羽這麼打可以,那換我來,該怎麼打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韓信飛速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統帥,但他依舊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而且其理念和項羽也不合,於是韓信投奔漢王去了。

    登臺拜將也還沒有獨當一面

    3

    韓信一開始在劉邦那裡也沒有得到重用,不過是個小官“連敖”。然後還犯事了,當斬。剛好遇到滕公,才免於死。他的才學還得到了滕公賞識,舉薦給了劉邦,劉邦就給了個治粟都尉,這個職位韓信當的還行,還留下一成語“推陳出新”。蕭何此時也發現了韓信的才能,和韓信相談甚歡。

    然而韓信依舊沒有得到重用,他估摸著,蕭何應該已經多次向劉邦舉薦自己了,但是自己依然沒有得到重用,那應該是得不到重用了,就跑路了。

    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還是聽蕭何的勸回來了,漢王劉邦登臺拜將,韓信為其謀劃了攻伐天下的步驟。

    戲下分封之後,諸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項羽將義帝遷往長沙郴縣,並暗命衡山王、臨江王半路殺死義帝。可能當時沒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概念或者義帝的威望不足吧,殺死義帝讓諸侯人人自危,今天項羽可以殺死義帝,義帝的下場是不是我的明天呢?這為後來諸侯反叛項羽埋下了伏筆。

    蕭何月下追韓信

    回頭再來談項羽的分封,項羽的分封看上去十分美好,等自己實力壯大之後挨個收拾這些個諸侯,但實際上隱患巨大,過於稀碎的分封,讓每個諸侯國的實力都很小,容易被項羽吞併自然也容易被其他諸侯吞併。

    同時它還埋下了另外一個隱患,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因為的項羽的分封而衝突激烈,各方皆不滿,隨時可能直接爆炸。

    戲下分封半年之後,齊地田榮率先叛亂,項羽不得不去平叛。

    劉邦則乘機出三秦,在還定三秦戰役中,諸侯國實力弱小的毛病就被放大了,以章邯一個人實力,其實是不足以防衛劉邦的,漢元年(公元前206年)5月,曹參取下辨,故道,出散關,趨陳倉。章邯急忙到陳倉應敵,趙衍獻計,漢軍繞道山間小路背後偷襲,漢軍前後夾擊大敗章邯於陳倉。

    章邯在雍縣再敗於樊噲,又在雍城敗於曹參,退守廢丘,被漢軍團團圍困。漢軍開始分掠三秦各地,三秦基本歸漢,唯獨章邯在廢丘苦苦支撐,漢二年(公元前205年)6月,樊噲水淹廢丘,章邯自殺。漢軍基本平定漢中,佔據了秦故地,有了問鼎天下的實力。(出三秦出自《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可是韓信呢,還定三秦那麼重要的戰役,韓信怎麼沒戲份。

    雖然劉邦拜將了,但是直接將全部兵權交給韓信,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漢將也不可能一瞬間完全服氣,韓信應該是指揮之一,獨擋一面的韓信還在後面,多的是他表現的機會。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漢王舉兵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出自《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韓信的軍事能力終於得到體現,在劉邦彭城大敗之後,韓信還能收攏殘兵,抵擋住項羽的進攻,並和灌嬰的騎兵一起,擊退楚軍,把項羽抵擋在滎陽之東。

    楚漢雙方在京索之戰之後,開始拉鋸。

    兵仙韓信連滅五國

    4

    韓信獻計“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簡而言之就是劉邦留在滎陽和項羽拉鋸,而韓信則北伐,繞一大轉攻擊西楚後方,斷絕西楚糧道,前後夾擊打敗項羽。但是漢軍剛剛彭城大敗,蕭何把關中老弱都送來了,好不容易把項羽擋在滎陽之東,哪來的兵力北伐,然而韓信的意見確實值得采納,所以韓信還是得到了不多的兵力進行北伐。

    第一個目標是二五仔魏王豹,魏王豹的戰略很簡單,我就守著黃河渡口,你渡河得用船吧,船的目標那麼大,你沒法藏著,我只要發現你大批次的船,我就重點把守相應渡口就行了,有種韓信你過來,我半渡而擊,打的你滿地找牙。

     “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安邑。”

    過來就過來,韓信一邊收集船擺出要渡河作戰的疑兵,一邊用樹木綁罐子,製作了簡易的渡河工具,直接從夏陽渡河,直取魏國首都安邑。魏國被平定。

    平定韓國之後,韓信韓信有了一定的兵力,火速北攻代國,代國亦潰敗。而趙代兩國一體,搞定了代,那自然趙也不太可能袖手旁觀。

    而韓信面對的是一個號稱20萬大軍的趙國。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

    韓信和張耳要用數萬兵力面對二十萬兵力,韓信不是滅了魏代嗎?怎麼才這麼點兵力,那是因為劉邦半夜襲營,把韓信的精兵全部調走支援滎陽去了。

    這是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需要韓信來完成。

    廣武君李左車獻計,自己率軍3萬去劫了韓信的糧草,而成安君陳餘你在井陘口和韓信相持,韓信千里遠征,用不著十天就沒糧了,然後拿下韓信輕而易舉。

    但是陳餘並沒有聽,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劉邦親自率軍北渡黃河進攻趙國都城邯鄲,陳餘發現韓信這邊只是佯攻牽制,所以十天滅韓信的計劃肯定不行,成安君陳餘需要回去救援邯鄲。第二個就是,對付韓信這也就萬人的軍隊需要這麼小心,李左車你看我早上出兵滅了韓信中午回來吃午飯,然後再回援邯鄲都來得及。

    韓信探聽到李左車的計謀沒有被採納,非常高興,而趙軍希望迅速解決韓信然後回援邯鄲就更讓韓信高興了。

    韓信制定了作戰部署,挑選2000騎兵帶著漢軍旗幟偷摸埋伏在趙軍大營附近,然後剩餘的步兵深夜渡河(今河北井陘微水鎮的綿河)並依河修建的防禦工事。天亮之後,韓信先派了一部分人攻趙,這自然打不過趙軍,漢軍敗退,退回到防禦工事,而趙軍則出動追擊,這時韓信背水陣的威力就出來了。

    首先面對趙軍是死局,漢軍將士都很拼命。

    其二,漢軍有修築防禦工事,等於有防禦加成。

    其三,漢軍背水一戰,趙軍最多隻能三面進攻,戰線展不開,就算是趙軍有20萬大軍,戰線不夠這20萬人就不能完全發揮戰鬥力,只能有部分兵力展開進攻,而其他的只能看著,因為戰場實在站不下了。

    其四,趙軍添油戰術,陳餘發現大軍居然攻不下韓信佈下的背水陣,直接全軍出動,一定要拿下韓信。這個時候埋伏的2000騎兵襲擊趙營,拔旗易幟。

    趙軍久攻不下,就準備退兵回去修整,結果發現自己軍營插滿了漢旗,以為韓信援軍到來,趙軍大亂。韓信再次出動,前後夾擊,斬成安君,禽趙王歇。趙國平定。

    果然半天就搞定了,只不過飯是由漢軍來吃。

    韓信平定了趙國,就剩下燕齊還不是漢王這一邊的了,李左車獻計,整合趙地,作勢攻燕,然後遣使燕國,燕國果然歸降。

    這個時候劉邦又被項羽突破防線,滎陽與成皋失守,洛陽危急。劉邦再次夜襲韓信營,奪了他的部隊要去找項羽打回來。同時還讓張耳和韓信在趙地徵兵,準備攻齊。

    韓信準備妥當,引兵攻齊,卻聽到了酈食其已經勸降齊國歸順漢,有點猶豫是不是要繼續伐齊。謀士蒯通鼓動韓信,酈食其就靠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就拿下了齊國,比你韓信功勞都高了,他就一腐儒,憑什麼?

    所以韓信渡河繼續攻齊,而酈食其在說服齊王歸順之後,並沒有馬上回去向劉邦覆命,而是留在齊國大吃大喝起來,而齊軍也撤掉了防備,韓信奇襲齊軍效果顯著,很快就打到齊國都城臨菑,齊王田廣認為酈食其騙了自己,齊軍疏於防備,才讓韓信進展如此順利,於是烹殺了酈食其。

    很快臨菑也被韓信攻下了,田廣向項羽求援,本來齊楚向來不合,但是如果齊國滅亡,那麼西楚也是腹背受敵,於是派了龍且帶領20萬大軍前來救齊。

    田廣和龍且合軍,有人獻計龍且,漢軍銳不可當,不如構築防線,堅守不出,然後派人去韓信後方挑動齊城反漢歸齊,韓信就會徵糧困難,必定不戰而降。

    而龍且則非常輕視韓信,說韓信那人,我曉得滴(大概龍且還認為韓信是那個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吧),拿下他輕而易舉。這樣還沒打韓信就降了,我來幹什麼,還有我什麼事兒。而且把韓信打敗了,項王答應把齊地一半分封給我,不打我哪來的封地?

    雙方在濰水擺開陣式,當時濰水處於枯水期,本來就沒多少水,韓信命令士兵去上游築壩,攔住濰水,這個壩挺有意思,它類似於水獺築的壩,可以攔住大部分水,但是還是會有一點流過去。

    具體怎麼辦到的眾說紛紜,反正它起到了它應有的效果,讓本來處於枯水期的濰水,水更少了,韓信直接就帶了部分軍隊徒步過河攻擊龍且,然後又是假裝敗退,龍且追擊,過河攻擊韓信,韓信命令挖開築壩,大水襲來,分割了龍且軍團,龍且只有少數軍隊過河,大多數還在河對面,卻要面對整個韓信軍,韓信反擊,斬殺龍且,對岸的齊楚聯軍見狀潰逃。齊國平定。

    項羽開始派人遊說韓信自立,謀士蒯通也如此鼓動韓信三分天下,韓信最終念及劉邦知遇之恩,並未自立,但仍然觀望楚漢相鬥。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議和,雙方以鴻溝為界,兩分天下。九月,項羽如約東撤,而劉邦則採納張良、陳平之計,背約開始追擊項羽,灌嬰奔襲項羽後方,攻佔西楚首都彭城。

    城父之戰後,劉邦加封韓信、彭越的封地,兩人引兵來到城父和劉邦會合,準備完全消滅楚軍。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雙方在垓下決戰。韓信擺出五軍陣,自己親率主力進攻項羽,孔藂為左翼,費侯陳賀為右翼,漢王壓陣,周勃、柴武等為預備隊。

    戰術還是老一套,初戰不利後撤,楚軍追擊,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韓信回頭再戰。雙方鏖戰許久,楚軍大敗,退守垓下。

    雖然佯敗引誘敵軍追擊的戰術老套了一點,但是耐不住好用啊。

    四面楚歌讓楚軍士氣崩潰,項羽率八百騎兵突圍,劉邦親自率軍追擊,項羽最終自刎烏江。楚漢爭霸結束。

    劉邦在巡視雲夢澤,命人捆了韓信,改封淮陰侯,並將其軟禁在都城,此後,直到死於呂后之手,韓信再未領兵,哪怕劉邦被圍白登,也未再重新啟用韓信。

    韓信被稱為兵仙,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是軍事天才,但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家庭和經歷有關,有書可以讀就已經超越了當時非常多的人了,項羽帳下兩年的經歷更是少有的學習機會。當然更多的是韓信自己厲害,破魏,滅趙,擊齊,甚至最後垓下決戰,無一不是經典的戰役,普通人打出一個就能吹一輩子了,韓信則一騎絕塵,後人難以望其項背。

  • 3 # 筆不意馳

    你相信幾本文言文的兵書就能教育出一個軍事家?

    史記歪曲了韓信的出身,就為了反襯劉邦,噁心漢武帝

  • 4 # 華樂雨辰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韓信的兵法是跟誰學的?我們先來看看韓信參軍前在家鄉的經歷:窮光蛋一個,而且品行不好,不能被推舉為吏,又沒有任何獲取生活來源的手段,只能到亭長家蹭飯吃,後來還被亭長的老婆給趕走。差點被餓死時被一個漂母發現,給了他幾十天飯吃,他還大言不慚的說要回報人家。被一個屠夫欺負,從人家的褲襠底下爬過去。可以說,簡直就是一個一無是處、膽小怕事、混吃等死,還好吹牛的人。由此可見,韓信的兵法不大可能是師父教的,因為他自己連飯都吃不起,根本不可能有錢去拜師學習。

    那麼,我們只能從韓信的出身來推測他的軍事知識是從哪學來的了。韓信雖然是個窮光蛋,但他不是一般的窮光蛋,因為他的身上帶著普通窮光蛋甚至普通人都沒有的東西——劍。當時那個屠夫羞辱他時便說他“好帶刀劍”;項梁渡淮後,韓信仗劍從之。可見,韓信很可能是一名沒落的貴族,而且極有可能是楚國貴族(淮陰屬於楚國故地),那把隨身佩戴的劍,便是他身份的象徵,也是他不肯將劍變賣的原因。

    但韓信砍人的本事肯定很爛,不然別人也不敢如此侮辱他,所以說這把劍更像一件裝飾品。當反秦義軍渡過淮河時,韓信像打了雞血似的踴躍參軍,即是他對生活不滿,想要建功立業改變生活的需要,也包含著對秦朝廷的報復之情。

    如果韓信是貴族之後,那麼他的軍事知識的來源便很容易推斷了,童年時期的韓信便對兵法感興趣,貴族的身份使他很容易得到學習的機會,但很快隨著楚國的滅亡他的貴族生活便宣告結束。失去生活來源的韓信即不屑與做普通百姓做的事來謀生,也沒有這種能力。所以韓信能做的便是不斷的鑽研兵法,以便機會來臨時能夠在戰場上奪回往日的貴族地位。而他的這種行為在別人看來也就當然是無

    所事事了

  • 5 # 周老頭聊歷史

    韓信的軍事才能主要來源於自學,因為他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根本就沒上過學。不像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有什麼九年義務制,沒錢也可以上學,還有那麼多好心人資助。不過韓信好打仗,並且頭腦靈活,仗打的多了,一點點的也就研究出一些帶兵的方法了。比如現代劇《亮劍》李雲龍學習過兵法嗎?沒有,可他為什麼那麼能打,一樣的道理。

  • 6 # 時空地遊鼠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回答一下什麼算一個人的軍事才能,一個人的軍事才能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凝聚力

    凝聚力對於一個將領或者一個管理者來講,至關重要,你要打仗總要有人願意跟著你,死心塌地的聽你指揮,否則光靠自己去拼殺只能算勇猛,不能算軍事才能。在凝聚力這一點上,韓信是無比優秀的,劉邦從造反開始最頭疼的問題就是經常性沒有士兵,每次劉邦戰敗,便去奪韓信的兵丁,將其手下全部接管,只留韓信一個光頭將軍,但不久之後韓信又能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部隊,史書記載韓信善於招募和訓練士兵,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凝聚力。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想當兵很容易,大部分時候都是被統治者強迫徵兵,秦末動亂年代,各諸侯均手握重兵,不可能有很多閒散的輕壯男丁等待韓信去徵,要不然劉邦這樣的梟雄也不會為徵兵苦惱了。在韓信加入前,劉邦的軍隊數量和軍隊戰力是很弱的。由此對比可以發現,韓信在凝聚力上面是很強的。士兵願意跟著韓信打仗,無外乎看重韓信極強的軍事能力,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能給自己一口飯吃。類似現在生活中,我們跟老闆一樣,覺得跟著老闆能有大的發展,老闆人品不錯,能給予自己更多利益,所以死心塌地的跟著老闆。這實際上就是這個老闆的凝聚力。

    2.統帥能力

    一個人的統帥能力就是看能帶多少兵,用現代管理學講能帶多大的團隊。這裡面有個典故,就是劉邦和韓信兩人的對話,早期的劉邦和韓信關係還是很好地,經常談心交流打仗經驗,後期因為帝王之術,功高蓋主的原因才開始忌諱和牽制。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多多益善,意思就是越多越好,給我多少我都能帶。劉邦又接著問韓信,問他自己(指劉邦)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最多10萬。這話雖然挺傷自尊的,但韓信判斷的依據就是一個人的統帥能力,韓信在帶兵數量最多的一次應該是和霸王項羽終極PK的垓下之戰,漢軍約有七八十萬人,按照古人記載史書的規則,應該是七十多萬,不到八十萬。最後的結局是滅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從此韓信再無對手。由此可見韓信統帥八十萬是綽綽有餘的。

    歷史上的韓信畫像

    3.指揮判斷能力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講,你可以不幹活,可以拿高工資,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的指揮判斷能力一定要準確,否則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舉個現代企業經營的例子,華為的任正非,本人不懂技術,但其優越的指揮判斷能力讓華為屹立於世界科技頂端,甚至以一己之力對抗一個流氓國家的欺負依然能應對自如。這就是任正非的指揮判斷能力超強,在華為不賺錢的時候虧損也要投入研發,虧損也要做晶片,從普通管理者角度看,這是不務正業,不管企業死活的做法。但事實證明,任正非的判斷是正確的。很多企業包括古代的很多軍隊,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指揮者決策錯誤,導致企業或者軍隊遭受滅頂之災。韓信一生史書記載打了十場硬仗,且無失敗記錄,可見其指揮判斷能力到達了100%正確的水平。

    影視劇中的韓信或許更貼合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4.謀略能力

    謀略能力看重的是一個將領的策略應變能力,如果打仗像一些遊戲一樣僅僅是一對一單挑,你砍我一刀我射你一箭,那打仗就是拼人數,拼勇猛,不存在謀略或計謀,更不存在歷史上不計其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案例。縱觀韓信一生的戰役基本上都是五花八門,不按常理出牌,而且給歷史和後人創造了好多個成語故事,比如背水一戰,十面埋伏,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等,可見韓信在戰爭的多樣性,謀略性,以少打多,以最少的犧牲爭取更大的勝利方面是有出色的才能。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中國歷史上極具謀略能力的將領。

    韓信背水一戰

    那麼韓信的這些軍事才能是如何來的呢?

    第一,韓信受啟蒙老師尉繚子的兵法影響,人在小的時候啟蒙的力量是很大的,就比如現在的小孩,小時的啟蒙技能往往會成為長大後的特長或愛好。尉繚子本人有很多的謎,但正史《漢書》的作者班固在《藝文志》中將尉繚子同時歸為雜家和兵家之中,可見尉繚子本人的軍事才能是得到認可的。

    第二,韓信是貴族後裔,在韓國被滅之前,韓信作為貴族小少爺,受過很好的教育,窮人及普通民眾那個時候是讀不起書的,韓信能識字懂兵法,證明其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兵法,甚至是被長輩族人灌輸要強大韓國,打敗秦國,不做亡國奴之類的誓言,這些在孩童心目中影響是永久的。

    第三,韓信是偏科生,史書記載韓信連耕種農桑都不會,不是洗衣服的大媽給他餅子吃,估計都能被餓死。但往往偏科生會在偏向的那種領域有極強的造詣。韓信就是透過偏執外加早期啟蒙後期學習實踐,具備了舉世無雙的軍事才能。

  • 7 # 江北陸遜

    除了天才沒法解釋。

    史書中能找到的關於韓信的記載,全在太史公這裡: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這是韓信從軍前的全部記載。

    如果非要從中分析出蛛絲馬跡的話,有兩條值得注意,一是漂母稱其為“王孫”,二是不良少年侮辱他時,稱他“好帶刀劍”。

    這個王孫如果不是某些人所說泛稱以外,說明他祖上應該是貴族;其二,好帶刀劍。好帶刀劍其實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因為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做了這麼一件事:

    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收繳天下兵器,鑄了12個金人。至於六國諸侯,則全部置諸於咸陽,全安排到咸陽看管起來。

    但給六國諸侯貴族留了一點特權,可以保有自己的兵器。所以這也證明韓信出身確實是貴族。否則天天帶著劍晃來晃去,早就被秦兵砍了。

    不過我們也知道,六國諸侯、富戶都被送到咸陽看管起來,所以韓信即使是六國貴族,肯定也是很疏的遠支,這才成了漏網之魚。

    但貴族說明不了為什麼韓信這麼厲害。

    我們看另一個同時代的天才,項羽。項羽的軍事知識都是跟他叔叔學的。

    韓信有沒有這麼一個叔叔,這麼一個導師?不知道。太史公沒有記載。

    韓信祖上有沒有給他留下兵書戰策?不知道。

    但以上二者必居其一。

    但有人教,有書讀,還是無法讓人信服,咋就這麼厲害呢?

    天天好酒好菜錦衣玉食費盡心血培養出的廢物有的是。

    所以,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韓信是天才,古往今來,最最天才的一個。畢竟,兵仙只有一個。天才就是不用教都會的那種。天才是有點陽光就燦爛,有點雨水就瘋長的。

    服不服,他都是最最最頂級的天才。

  • 8 # 時時樂天天樂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關於韓信的事情我們知道的不少,比如什麼胯下之辱、一食千金、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還有就是韓信點兵越多越好的典故了。可是韓信的兵法這麼厲害那麼他的兵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據載,韓信少年喪父,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無德無財,無從政之資、無經商之本。後未久,連母親也離他而去,致使他的糧道也從此斷掉……無奈的韓信,只好透過寄人籬下、垂釣湖邊還有漂母賜食等渠道勉強果腹。韓信是曾忍飢挨餓,但是他也曾帶著獨立思考、蓄著大志苦讀過兵書。因為在韓信帶兵攻打趙國時,眾將士起初對他“背水佈陣”很是不解,再當戰爭勝利之後則更為不解了。於是他們帶著困惑也帶著獻媚發出了提問。

    對此韓信解釋道:“背水為陣確是兵家大忌,但是兵法上不還寫著"置之死地而後生嗎?須知我們大部分士卒都是倉促招募,不如此,他們怎麼可能會賣命呢?” 由此可以看出韓信是一個自我成才的高學歷之人。

    韓信還有一點不同是,他是有過數年的實踐經驗的。早在項梁渡淮水而抗秦時,韓信就已投入其麾下當幕僚,項梁死後,又跟隨項羽,為郎中。雖然此間用韓信的話來說,「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但至少可以說明的是,韓信是有獻策平臺的,也即是可以參與項家軍的高層會議的。這一點,對他分析天下大勢、掌握最新軍情、運用戰略戰術、學習排兵佈陣是有極大幫助的。

    韓信一身的軍事才能離不開自己的苦學,離不開在項羽、劉邦軍隊中的實踐。

  • 9 # 慕夏無名

    韓信打仗這麼逆天,他的兵法是從哪學的?說出來你也許不信

    說到韓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漢初三傑之一,被公認為是古代戰爭謀戰派的巔峰人物。韓信被譽為“兵仙”,他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韓信打仗非常的厲害,甚至可以說是百戰百勝,有專家評論韓信此人,運籌帷幄的能力不輸給張良,軍事才能僅次於項羽,治國安邦能力不輸蕭何,可以說劉邦的半壁江山都是由韓信打下來的。韓信這麼厲害,他的兵法是跟誰學的?

    早年韓信家境貧窮,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靠著鄰里的救濟才得以勉強度日。他母親死後,連喪事都辦不起,窮的叮噹響,連母親的下葬費都沒有,最後找了塊地把母親隨便安葬了。可以看出韓信出身貧寒,根本沒有錢去找老師學習兵法。這樣看來,早年的韓信根本沒有經過正統的軍事教育,這些打仗的兵法才能都是韓信在日後學習的。

    韓信雖然家境不好,可身邊常戴一把佩劍,而且還是把絕世好劍。由此可見,韓信的祖上家境應該不差,可能還是貴族。雖然到了韓信這一代家境沒落了,但是他有一把絕世寶劍,這把寶劍是家傳之物。不過韓信這個人天生聰明,又喜歡舞劍,對打仗特別感興趣,這樣的人不可能註定一生流落鄉間。

    後來韓信投靠了項梁,項梁死後,他又跟了項羽一年多,經歷了著名的鉅鹿之戰。算上他跟項梁的半年,他和項羽在一起的時間足足有兩年左右。這兩年時間中幾乎是天天打仗,韓信也跟項羽學到了不少東西。在這期間他也向項羽提出很多的軍事決策。可以說,韓信近距離的觀察楚軍動態,目睹項羽的得失。看看到鉅鹿之戰的結果,對於項羽他也是相當瞭解。

    不過在項羽這兒,韓信始終沒有得到重要。有“鴻鵠之志”的韓信又投靠了劉邦,被慧眼識珠的蕭何一眼相中,並且被任命為大將軍,從此開啟了暴走模式,縱橫天下,百戰百勝,成為一代“兵仙”。

    在大將軍的職位上韓信開始展現自己的業務能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突襲三秦,讓劉邦入主關中。在實戰中,韓信喜歡廣納別人的意見。比如他背水一戰打敗趙軍以後,立刻想辦法把趙國最有智謀的李左車給抓到,引為上賓。正因為他網羅了不少人才,這些人才和他互相激發,因此他自己也進步了不少。

    可見韓信的軍事才能一方面源於自己的興趣,喜愛打仗,善於總結經驗;另一方面也源自早年跟著項羽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後來的實戰中,韓信博採眾長,廣羅人才。這些因素都造就了韓信的無敵,對此,你怎麼看?

  • 10 # 富元製作

    韓信家境貧窮,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連母親喪事都辦不起,可以看出韓信出身貧寒,想從學堂裡學到兵法應該是可能的,至少早年的韓信沒有經過正統的軍事教育,這些打仗的兵法才能都是韓信在日後學習的。

    韓信雖然家境不好,但是身邊常戴一把佩劍,而且還是把絕世好劍。由此可見,韓信的祖上家境應該不差,可能還是貴族。雖然到了韓信這一代家境沒落了,但是他有一把絕世寶劍,這把寶劍是家傳之物。不過韓信這個人天生聰明,又喜歡舞劍,對打仗特別感興趣,這樣的人不可能註定一生流落鄉間。

    後來韓信投靠了項家軍,在軍中有兩年左右的軍旅生涯,這期間幾乎是天天打仗,還經歷了著名的鉅鹿之戰。韓信也跟項羽學到了不少東西。在這期間他也向項羽提出很多的軍事決策。可以說,韓信近距離的觀察楚軍動態,目睹項羽的得失。看看到鉅鹿之戰的結果,對於項羽他也是相當瞭解。

    在實戰中,韓信喜歡廣納別人的意見。比如他背水一戰打敗趙軍以後,立刻想辦法把趙國最有智謀的李左車給抓到,引為上賓。正因為他網羅了不少人才,這些人才和他互相激發,因此他自己也進步了不少。

    由此可見,韓信有一種努力上進的執著,平時也愛好琢磨研究,在不斷戰爭中學習改進,從項羽身上也學習了不少優秀東西,中途可能還和好友鍾離昧、張良、蕭何請教或借閱兵書,從李左車學習專業兵法知識,再不斷總結改進,變成了韓信自已的一套兵法,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 11 # 娜喜動漫

    韓信作戰特點在於攻心,能把音樂玩成武器。我想全世界就韓信一人。

    細說帶兵打仗,簡直就是一種藝術;韓信所有戰役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特點就在於瓦解敵方士兵心理。就連給韓信作傳的司馬遷都稱此人世間奇才!!

    韓信起初跟隨項梁起義,項梁死後收編在項羽軍隊中。范增曾經告訴項羽,韓信有奇才,不用就殺掉,結果項羽不聽,就讓韓信當他的保安。後來韓信投靠劉邦,當了一個管糧倉的小官,是蕭何發現韓信的才華,請求劉邦拜為三軍大元帥(也就是我們說的軍委主席)。韓信就是這麼起家的。

    其實韓信戰役基本都是兵不血刃;個人認為最經典的就是背水一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捱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餘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拼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鬆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佈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漢書·韓信傳》)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這一戰實際上就是在賭,結果還是贏了,算不上險勝,簡直就是神! 要我的話說,趕著街道上的人來打仗,要我當時在場,肯定喊著大夥把韓信給殺了,提頭投降趙軍。媽的韓信這混蛋趕著我們來打仗就算了,還要把我們置之死地!! 又或者韓信是怎麼肯定趙軍會全軍出動?如果趙軍用了別的方法,結果又會怎樣呢?

  • 12 # 影視職員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韓信是布衣出身,受過胯下之辱,曾經向洗衣服的老婆婆討過食物。從他的這個狀況來看,他不應該受過良好的教育。不過,從他背水一戰成功之後,與將士講兵法來看,他又像是一個熟讀兵書的人。

    關於韓信,文字資料太少,所以無法看到一個全貌。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哪個軍事家是生來就是軍事家的,都是從戰爭、書本中學習了戰爭的直接和見解經驗,然後才成為軍事家的。那麼韓信的直接與間接經驗來自哪裡呢?為何蕭何、韓信都勸劉邦重用他呢?

    恥與絳、嬰同列

    漢帝國建立之後,韓信以及他的軍事能力讓劉邦極為忌憚。於是,劉邦團隊設計將他擒拿,並將他貶為淮陰侯。司馬遷對這個時候韓信的心態刻畫得很詳細,韓信每日都憤怒,並且因為與周勃、灌嬰同列而極為恥辱。

    更有意思的是,韓信看不起的這些人都來自一個地方——豐沛,全是劉邦的老鄉,也全是中下層出身。從韓信看不起他們可以看出,韓信的出身、階層一定好於他們,不然的話,韓信不至於以和他們同列為恥辱。

    大致的推斷應該是,韓信是落魄的貴後裔,到他這一代,家道中衰了。儘管很窮,他一直戴著一把寶劍。在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貴族可以佩戴寶劍。從這個資訊可以看出,韓信應該是貴族後裔。他去項梁處投軍的時候,也是帶著寶劍的。

    不受重用的郎中

    從韓信的出身可以看出,他幼年應該有過習武、讀書的經歷,這是他投軍項梁的基礎。公元前209年,韓信投軍項梁,該年他只有22歲。他在項梁軍中擔任什麼職位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一定不是普通士兵,不然他很難活下來。

    在項梁手下,他默默無聞。不過,項梁是個很懂兵法的人,經常給項羽講兵法。在這個時候,不排除韓信有機會接觸到項梁的兵法。畢竟,秦滅六國後,把兵書全都燒了。一般人,除非是武將後裔,不然是不懂兵法的。

    項梁在公元前208年戰死,從此以後韓信跟了項羽,做了郎中。這個職位很低,被很多人看不起,被韓信自己也看不起。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郎中是做什麼的。其實,郎中這個職位相當於皇帝的侍從、謀士、軍師、護衛、顧問等。

    司馬遷記載,韓信屢次給項羽出奇謀,項羽都沒有采納,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韓信在項羽軍中應該是中下級謀士。他從公元前208年跟隨項羽到公元前205年投奔劉邦,在項羽麾下至少服役三年。這三年,他經歷了幾十次重大的戰爭,其中就有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韓信的直接與間接軍事經驗全部來自項羽。

  • 13 # 電影果凍

    韓信經歷了很多坎坷才能爬到這麼高的位置。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他投靠了項梁,緊接著又到了項羽的部下。

    雖然在項羽身邊沒有受到重用,但是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

    鉅鹿之戰,以少勝多的一次戰役,當時韓信也在項羽的軍隊中,親自經歷了這場戰役,這對他日後打仗積累了經驗。

    韓信在項羽手下待了兩年多,大大小小的戰役也經歷了很多,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經驗。

    身為一個忠臣,他為項羽提供了很多建議,但是項羽剛愎自用,不採取他的意見,韓信不想埋沒自己,便轉去投靠了劉邦。

    投靠劉邦之後呢,一開始劉邦也是不重視韓信的,還好有蕭何這個伯樂,他在劉邦面前力薦韓信,劉邦才封韓信為大將,劉邦給了韓信實踐才能的機會。

    因此,韓信用盡畢生所學來報效劉邦,幫助劉邦佔領了關中。可是韓信最後的下場是十分悽慘的,被蕭何用計騙到了宮中,被呂后以謀反罪殺死。

  • 14 # 歷史阿Q

    韓信打仗這麼逆天,他的兵法是從哪學的?說出來你也許不信

    說到韓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漢初三傑之一,被公認為是古代戰爭謀戰派的巔峰人物。韓信被譽為“兵仙”,他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韓信打仗非常的厲害,甚至可以說是百戰百勝,有專家評論韓信此人,運籌帷幄的能力不輸給張良,軍事才能僅次於項羽,治國安邦能力不輸蕭何,可以說劉邦的半壁江山都是由韓信打下來的。韓信這麼厲害,他的兵法是跟誰學的?

    早年韓信家境貧窮,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靠著鄰里的救濟才得以勉強度日。他母親死後,連喪事都辦不起,窮的叮噹響,連母親的下葬費都沒有,最後找了塊地把母親隨便安葬了。可以看出韓信出身貧寒,根本沒有錢去找老師學習兵法。這樣看來,早年的韓信根本沒有經過正統的軍事教育,這些打仗的兵法才能都是韓信在日後學習的。

    韓信雖然家境不好,可身邊常戴一把佩劍,而且還是把絕世好劍。由此可見,韓信的祖上家境應該不差,可能還是貴族。雖然到了韓信這一代家境沒落了,但是他有一把絕世寶劍,這把寶劍是家傳之物。不過韓信這個人天生聰明,又喜歡舞劍,對打仗特別感興趣,這樣的人不可能註定一生流落鄉間。

    後來韓信投靠了項梁,項梁死後,他又跟了項羽一年多,經歷了著名的鉅鹿之戰。算上他跟項梁的半年,他和項羽在一起的時間足足有兩年左右。這兩年時間中幾乎是天天打仗,韓信也跟項羽學到了不少東西。在這期間他也向項羽提出很多的軍事決策。可以說,韓信近距離的觀察楚軍動態,目睹項羽的得失。看看到鉅鹿之戰的結果,對於項羽他也是相當瞭解。

    不過在項羽這兒,韓信始終沒有得到重要。有“鴻鵠之志”的韓信又投靠了劉邦,被慧眼識珠的蕭何一眼相中,並且被任命為大將軍,從此開啟了暴走模式,縱橫天下,百戰百勝,成為一代“兵仙”。

    在大將軍的職位上韓信開始展現自己的業務能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突襲三秦,讓劉邦入主關中。在實戰中,韓信喜歡廣納別人的意見。比如他背水一戰打敗趙軍以後,立刻想辦法把趙國最有智謀的李左車給抓到,引為上賓。正因為他網羅了不少人才,這些人才和他互相激發,因此他自己也進步了不少。

    可見韓信的軍事才能一方面源於自己的興趣,喜愛打仗,善於總結經驗;另一方面也源自早年跟著項羽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後來的實戰中,韓信博採眾長,廣羅人才。這些因素都造就了韓信的無敵,對此,你怎麼看?

  • 15 # 放壹只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極高,被稱為兵家四聖之一。韓信戰功赫赫,一生中打仗從無敗績。厲害的人物一般都有個不一般的師傅,但是歷史上對韓信的師傅卻沒有記載,世人大多認為他是自學成才。韓信為什麼能夠無師自通,練就如此強大的本領呢。

    一、家庭背景。韓信雖是平民,家中很窮,父親去世的比較早,與母親相依為命,然而其父親是韓國貴族後代,韓國滅亡後遷到淮陰。他父親就是最好的老師,從小接受父親教導要心存大志、忍辱負重、讀書練武,將來成就大業。韓信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又喜歡刀劍,在軍事、兵法方面特別鑽研,所以有很好的軍事理論基礎。

    二、軍事天賦。韓信是個軍事奇才,能夠將所學兵法靈活運用、融會貫通,而不為所學理論知識束縛。韓信打仗不侷限於哪家兵法,怎麼好打,哪個能勝,就用哪個,比如背水一戰,就是激發士兵的鬥志,和項羽的破釜沉舟差不多,暗度陳倉,就是“兵不厭詐”的做法,四面楚歌,又是孫武等人“攻心為上”的思想。就像獨孤求敗一樣,能夠做到人劍合一,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打起仗來全屏感覺,不照搬兵法,所以讓對手無從捉摸,無從判斷,自然無往不勝。

    三、性格特點。胯下之辱的典故充分說明韓信的性格非常好,遇事冷靜不衝動,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當大將軍之後,韓信只要發現戰機不對,總能忍受劉邦的責罵和部下的懷疑,堅持選擇最佳的戰機,從而戰無不勝。

    從韓信身上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成才,要靠自身的努力和天賦,要胸懷大志、活學活用,希望我們能從韓信身上得到啟發,善於思考,懂得鑽研。

  • 16 # 農村孫哥

    古時候打仗,冷兵器時代的戰鬥是異常慘烈的,對於人數有很高的要求,精兵更是難得,不過相比而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能夠擁有一名運籌帷幄的將領是何其不易,那時候,凡是能夠征討天下,獨霸一方,甚至是統一天下的君王而言,除了擁有強大的國力以及雄壯的軍隊之外,還要有一位會領兵打仗的將軍,這是尤其重要的,那麼對比古代的各路名將,韓信無疑是標杆似的存在,在西漢之後,不少歷朝名將都是以韓信為目標,但話又說回來,當時去誇大一個名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真正的韓信究竟有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厲害呢?是演義的成分大,還是事實比例高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得到了劉邦的認可的,甚至連劉邦自己都是個韓信吹,由此可見,韓信是真有本事的,若不是,劉邦也不會這樣去吹捧,甚至在帶兵打仗方面,韓信曾經不客氣的告訴劉邦,說劉邦帶兵不能超過十萬,劉邦也欣然接受,毫無怨言,而且在實際行動上,劉邦的重要戰役,包括最後的重大戰役,也都是由韓信自己去指揮的,雖然實事求是的說,劉邦的本領也不錯,雖然大家對於他的印象就是逃跑,但是跟同時代的英布相比,劉邦打他顯然是不成問題的,而且英布也不是弱者,而劉邦在與項羽在垓下進行最後的決戰時,韓信當仁不讓成為統帥。

    這場戰鬥,劉邦就是憑藉著山地優勢死守項羽的攻擊,說白了就是作為誘餌去牽制項羽,同時也聯合了英布和彭越,共同對抗項羽,而韓信則趁機去開發地盤,漸漸地去包圍楚軍,這樣看起來,劉邦集團無疑是以多勝少了,但是沒有關係,千萬不要以為冷兵器時代,哪場戰役都像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那樣以少勝多,大多數時候,拼的還是人數和國力,至於將領,更不要想的那樣神乎其神,“談笑間,強弩灰飛煙滅。”只不過是藝術誇張而已,真實戰鬥是不會那樣輕鬆的,因此這最終決戰,很明顯是韓信率軍取得了勝利,他先後破滅了趙軍,代取燕國,平定齊軍。但就在滅掉齊軍之前,還有人勸說韓信,讓他自立為王,這樣就能和劉邦形成鼎力之勢,而且當時韓信的功勞已經天下無二,且用兵出神入化,被茅坤評價是從天而降,從來都沒有與敵人硬碰硬的戰鬥。

    這就與項羽不同了,楚霸王的打法真的是不愧於楚霸王的名號,所運用的戰術無不是霸氣側漏,但是其實力依然是劉邦所不能及的,所以說,如果韓信在當時選擇自立,那麼天下還真的不好說,何況當時他兵強馬壯,劉邦失去韓信的羽翼,必定插翅難逃,因為韓信從來都不會是硬打,蠻打,他用兵多變,僅僅是一條河流,他就懂得對魏渡河,對趙背水的道理,可見韓信非常善於利用周圍的環境,在面對不同的敵人時,還會使用不同的戰術,在跟魏軍作戰時,韓信會聲東擊西,對趙軍採取的計策則是退兵偷襲,最後在面對項羽的軍隊時,韓信會假裝打不過,然後誘敵深入,一舉殲滅,可見這韓信是隨機應變的,你很難摸清楚他的套路,並且在做這些事的前提是,他已經把對方的心理給摸透了,比如在和龍且項羽的作戰中,韓信就運用了一樣的計策,假裝敵不過,然後誘敵深入,這就是完全抓住了他們求勝心切的心理,對其他人,哪怕是弱勢的魏軍,都不敢這麼做。

    而且史料上記載,韓信最強大的秘密在於軍隊的執行力,那真是果斷,效率,讓眾人望塵莫及的,畢竟打仗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以說韓信被稱為名將是完全沒問題的,那麼就會延伸出第二個問題,韓信的秦國名將白起比起來又是怎樣的,這就有點關公戰秦瓊了,白起的用兵多變在韓信之上,可同樣的,白起可是花費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在戰場上縱橫,而韓信只是幾年時間平定了天下,所以自然是無法比較的,白起有一個巨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得到秦國鼎力的支援,而韓信卻得不到這種待遇,因為劉邦太窮了,但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遠遠要比楚漢時期要強得多,因此這也是無法比較的,不過大家說起名將,能夠把這二人放在一起,也恰恰證明了他們的能力,也是後人對他們的肯定。

  • 17 # 5分鐘人物誌

    主要還是在跟隨項梁、項羽打戰期間,總結吸取學到了很多,並且熟知項羽軍隊打戰打法,而且從小就崇尚軍武,之後跟劉邦後,被重用,又知己知彼,所以幾乎無敗績。

  • 18 # 遠鵬科技

    韓信經歷了很多坎坷才能爬到這麼高的位置。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他投靠了項梁,緊接著又到了項羽的部下。

    雖然在項羽身邊沒有受到重用,但是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

    鉅鹿之戰,以少勝多的一次戰役,當時韓信也在項羽的軍隊中,親自經歷了這場戰役,這對他日後打仗積累了經驗。

    韓信在項羽手下待了兩年多,大大小小的戰役也經歷了很多,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經驗。

    身為一個忠臣,他為項羽提供了很多建議,但是項羽剛愎自用,不採取他的意見,韓信不想埋沒自己,便轉去投靠了劉邦。

    投靠劉邦之後呢,一開始劉邦也是不重視韓信的,還好有蕭何這個伯樂,他在劉邦面前力薦韓信,劉邦才封韓信為大將,劉邦給了韓信實踐才能的機會。

    因此,韓信用盡畢生所學來報效劉邦,幫助劉邦佔領了關中。可是韓信最後的下場是十分悽慘的,被蕭何用計騙到了宮中,被呂后以謀反罪殺死。

  • 19 # 老田財經

    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的,不然蕭河也不會月下一路去追韓信。因此一個人的才能需要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不是靠你耍嘴皮能吹出來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還真不是人們想想的吹出來的。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豐富的經驗教訓積累來

  • 20 # 一斤蘆柑

    韓信軍事才能當之無愧!用十面埋伏打敗了楚霸王相羽!但韓信有自身毛病不識劉邦!韓信完全可以自立為王才能保住性命!只因功勞太大功勞高蓋主所以才被呂后所殺!只因太自復太過張揚不懂收斂!可惜了才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都市傳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