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人愛影視
-
2 # 洛白哥
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一切的藝術創作都是能在現實中找到相似案例的,囧嗎中的媽媽,其實還算比較好的一種,現實中還有很多還不如!
可能對於囧媽中媽媽的行為方式,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理喻,孩子管的嚴,不理解孩子的工作,總是插手孩子的生活,其實,對於很多單親父母來說,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容易產生這樣的行為,因為心裡太在乎而產生了一種過度保護的極端心裡!
其實父母這樣做也並沒有錯,但是為什麼相處過程卻如此艱難呢?甚至如仇人一般?
溝通陪伴是最主要的因素,父母辛苦養大孩子,一切的委屈在心裡憋了幾十年不曾發洩,而孩子想法了參加工作,越來越忙,不是忙工作就是忙約會,忙應酬,父母孤苦伶仃一人什麼也不能幹,因為養孩子這唯一的動力源泉也沒了,只能強制自己去幫助孩子,哪怕遭人嫌,而孩子卻不曾真心瞭解父母這一路艱辛和委屈,矛盾越來越激化,也催生了更大問題:媽寶男和冷漠兒女!
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做移情,換角色思考,父母可能做不到,只能孩子去做,理解父母的心,才能真正的溝通好!其實很多父母都能理解孩子,只是感情被忽略了太久,所以才會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樣找安慰!
-
3 # Rainbow娛樂
我不知道你理解的囧媽中的媽媽是什麼樣的,但我理解的舅媽中的媽媽和中國的大多數媽媽其實都是一樣的,愛孩子勝過愛自己,愛孩子勝過愛一切,孩子是自己永遠不能割捨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囧媽這部電影先從夫妻不和關係引入單親媽媽的無助,男主因為機緣巧合,也是因為自己忙於工作,對母親疏於照顧的愧疚,踏上了陪母親圓年輕時候的歌唱夢的火車上。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媽媽有多麼的愛兒子,他想讓兒子陪她來一起坐這個火車,準備了,兒子愛吃的水果和食物,準備了兒子的衣服和牙刷,連兒子打的電話也不停的在兒子嘴裡塞東西,包括後來他們一起在俄羅斯的森林裡遇到熊,母親勇敢擋在兒子面前,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以挽救兒子。包括後來兒子醉酒後照顧兒子,都表明雖說最初徐崢是想因為照顧母親而上火車的,但最後還是母親在照顧他,即使他現在已經是一箇中年人。從一個孩子一出生,母親餵母乳開始,一把屎一把尿的把這個孩子從嬰兒到幼兒到兒童到青少年到成人到中年人,甚至到老年人對於母親來說,她永遠是自己的孩子。母親永遠是最偉大的,母愛也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發自內心最純粹的愛。
-
4 # 爆娛豆
像《囧媽》這部電影中的父母形象,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因為做父母最關心的一般都是自己的兒女,所以父母都十分希望自己的兒女做任何事情都要他們同意,這種想法是好的,不希望兒女為生活中出現什麼過錯。
但是在表達這一想法的時候,很多的父母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因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像《囧媽》這部電視劇中的母親那樣,雖然是心理想著兒女的,但是他們做的很多事情、很多決定卻會讓做兒女的十分為難。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體現在多方多面的,他們最關注的是兒女的衣、食。在兒女上學的時候,成績也是他們非常關注的方面,因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兒女不但身體上健康,在學習上更要有好的成績,以方便將來找工作更輕鬆,在社會上生活的更優越。
一些父母需要為養家餬口操心費力,因此在兒女身上雖然很關心,但是不知道怎麼去關心,於是就有了“媽媽覺得你餓”“媽媽覺得你冷”“媽媽覺得你得穿秋褲”等有趣卻又無奈的事情發生,有的兒女知道父母的心意不會多說什麼,於是一些父母就像找到方向一樣,一味地照著自己的意思來,不會過問兒女的意思,最終搞得你不情我不願。
而也有的兒女不喜歡就直說,父母因此感到心裡受傷,認為兒女不體會父母的辛苦。於是就是各種鬧騰,惹得兒女心煩意亂,甚至和父母反著來。這就像《囧媽》裡面的一些場景一樣。兒子因為工作幹什麼事情都火急火燎的,而父母卻是找事情,只為了讓兒女能夠留下來陪陪自己。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父母和兒女都不高興。
其實生活中很多的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缺少溝通,父母關心兒女,做兒女的肯定是知道,但是當父母關心的方式不合適的時候一定要說出來,而做父母的也一定要傾聽兒女的心情吐露。我想只要大家都敞開心懷來說話,那麼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就像《囧媽》最後的結局一樣,父母兒女感情和好。
-
5 # 百科芸芸
看完《囧媽》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跟我媽一模一樣,原來天下的媽媽都一樣啊”。而且我們的生活遠比電影精彩,我們的媽媽遠比電影裡的更讓抓狂。
這次疫情在家更是如此,我覺得我就是動物園裡的猴子,我媽每隔一個小時要看看我在幹嘛,要給我拿點吃的,就怕我的嘴是閒著的。這個我和朋友們也討論過這個話題,有個90後的男生說,他曾經也和男豬腳一樣,把老媽的水果偷偷丟掉,因為太煩了,不想再吃了。
電影裡還有個情節,說的是媽媽在旅行途中,帶著各種裝備和吃的,雖然車費不菲,她一擲千金,執意要坐火車,但是在日常中還是很精打細算的,不會奢侈浪費,能帶的就自己帶。
我媽也是一樣,她可以花很多錢和朋友出去旅行,但是對於自己日常的需求是很剋制的,不會貪圖享受和好面子,旅行前會做很多準備,比如做好吃的,用保鮮盒裝好,一是怕外面的東西吃不慣,二是還是喜歡自己做的東西,比較乾淨也比較安全。
我覺得這個電影裡的媽媽其實還算比較好的,我們現實中的媽媽們管得可多了,這個媽媽只是對兒子沒有孩子這件事比較關心,常會問,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個老人最關心的問題,就和很多父母會催婚,問你有沒有男女朋友是一樣的。最讓人不能接受的老媽,關心的就有點多,比如,你和誰出去?和誰吃飯?在哪裡吃飯?吃什麼?你坐什麼車去?地鐵還是公交?你幾點回來?...真的才讓人很崩潰。
以上我說的媽媽,在城市裡不在少數,她們把孩子都保護得太好,好像只有她們的安排才是最合理的,必須按照她們的設計,孩子才不會受委屈,走彎路。電影裡說的40多歲的兒子,被老媽如此的管制和照顧,可能在多子女的家庭裡不可思議,或許在一些農村的家庭裡也覺得很好笑。
但是在城市裡,這樣的媽媽真的很多,因為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是由她們說了算,她們從來都覺得自己說的都是正確的,你有其他的想法就是錯誤和多餘的,你連想也不需要像,只要按照她們說的去做就對了,她們的說法就是:”我怎麼會害你“。這個時候會讓人很無語,因為你反駁的話她會很傷心。
但是她們從來都忘了,人生是自己走出來的,如果不讓孩子走近河邊,他永遠都不知道,河水去淹死人。
《囧媽》值得一看,一笑而過的同時,怎麼去愛孩子,怎麼去愛老媽,同樣值得深思。
-
6 # 涵哥大視界
有,並且並不罕見。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很多父母並不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總希望孩子能變成自己設定的樣子或成為自己生命的延續。這一點,我深有感觸。
像電影裡大團圓的結局在生活裡不太現實。就算孩子理解了母親,母親也不會改變一直以來控制人的習慣,糾紛一直都在,只是暫時緩和而已。
現實中冷淡疏遠是常態,逃避逃離是正常心理,畢竟誰也不想被控制,沒有走極端路線就已經是很好的了。
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那就只能被控制,逃脫束縛的最好方式就是讓自己足夠強大,先做到能夠獨立生存,才可能實現自由。
當然不支援不孝行為,孝順父母,按時拜訪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自己的人生。
-
7 # 笑聲坊
首先我們要知道囧媽裡面的媽媽主要個性特點是什麼!
1行動力強,說去莫斯科就去莫斯科,較為偏執。想想你媽媽是不是這樣? 她說往東就是往東。
2.不安全感強,懷疑那個俄羅斯美女是個賊,疑神疑鬼的,你出門的時候你媽媽是不是也擔心你出事?
3.控制慾強,要控制他兒子的吃穿住行。要求他的兒子要按照他說的做,這個更顯然了吧
但是她最大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愛他的兒子,所以雖然不是每個媽媽都這樣,但是這樣的媽媽還是很多很多的。
-
8 # 晨曦影視剪輯
《囧媽》的整個故事從徐伊萬和老婆鬧離婚要去美國開始,結果卻不由得踏上了和媽媽一同前往莫斯科的火車,南轅北轍,中間他和媽媽吵架多次,也有俄羅斯美女的豔遇,也有從熊口逃脫的九死一生,也有幸運的遇到俄羅斯大家庭,也有冰湖上奇遇宋小寶的熱氣球……
這大概就是這一代的中國式家長吧
很多人說討厭那個媽媽,但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這個媽媽的形象,不就是現在大多數媽媽就是那個樣子嗎?是啊,很多人討厭自己的媽媽,他們愛的狹隘,愛得自私,自我。他們設定好一個模式,希望你按模式成長。我們拒絕,我們理所當然,我們尋找夥伴慰藉。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不按父母的發展模式,我們最後變成了自己心中想要的樣子嗎,大多數都是沒有既然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也可以拒絕父母的目標,但是他們只是給了你一種選擇,可能這個選擇有些強硬,但是畢竟是有的。
將心比心,想要得到什麼,就先付出什麼,我們有沒有給中老年的父母多一條選擇呢?這部電影最好的一點——尊重了現實
《囧媽》裡的媽媽並不美,但她是真實的,我看這部電影在笑,徐崢是我自己,囧媽是我的媽媽,就連淪為配角的徐崢老婆,也是我現實生活裡活生生的人。
這樣一部用心刻畫世界上真實媽媽的電影,我們就尊重這個現實吧。不要主觀認為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在生活裡,我們的媽媽只能是她們應該是的樣子。她們含辛茹苦供應我們讀書,我們讀過書成長了,但她們只懂得機械性的勞動著,給我們洗衣做飯鋪床,過年回家了,還要笨重的提前幾天去晾被子。如果能改變自己,就多陪陪媽媽,別在主觀意願上,讓媽媽活成你幻想中媽媽應該是的樣子。
媽媽就是這樣啊
囧媽很嘮叨,但兒子是她生活裡唯一的重心,沒有辦法。面對囧媽的嘮叨,徐崢很煩躁,雙手抱住腦袋,有理講不出。嘮叨歸嘮叨,聽聽就好。徐崢長大了,他說過要保護她的,就不能選擇繼續活在她的庇護下,只能在叛逆和抗爭中成長。媽媽老了,保護傘也該交給兒子了。所以,衝突是現實存在的,囧媽想繼續保護兒子,兒子說他長大了,該保護媽媽了。母子衝突在於保護傘的傘柄之爭,媽媽不想放手,兒子想要獨立。
當然,最後總是兒子獲勝,因為媽媽老了
她希望在生活上處處照顧到我們。
她希望孩子的童年沒有暴力和苦澀而自己默默承受。
她希望可以被孩子們保護,但是在所有的危險面前仍然擋在孩子面前。
-
9 # 宅男看影視
《囧媽》的整個故事從徐伊萬和老婆鬧離婚要去美國開始,結果卻不由得踏上了和媽媽一同前往莫斯科的火車,南轅北轍,中間他和媽媽吵架多次,也有俄羅斯美女的豔遇,也有從熊口逃脫的九死一生,也有幸運的遇到俄羅斯大家庭,也有冰湖上奇遇宋小寶的熱氣球……
這大概就是這一代的中國式家長吧
很多人說討厭那個媽媽,但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這個媽媽的形象,不就是現在大多數媽媽就是那個樣子嗎?是啊,很多人討厭自己的媽媽,他們愛的狹隘,愛得自私,自我。他們設定好一個模式,希望你按模式成長。我們拒絕,我們理所當然,我們尋找夥伴慰藉。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不按父母的發展模式,我們最後變成了自己心中想要的樣子嗎,大多數都是沒有既然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也可以拒絕父母的目標,但是他們只是給了你一種選擇,可能這個選擇有些強硬,但是畢竟是有的。
將心比心,想要得到什麼,就先付出什麼,我們有沒有給中老年的父母多一條選擇呢?這部電影最好的一點——尊重了現實
《囧媽》裡的媽媽並不美,但她是真實的,我看這部電影在笑,徐崢是我自己,囧媽是我的媽媽,就連淪為配角的徐崢老婆,也是我現實生活裡活生生的人。
這樣一部用心刻畫世界上真實媽媽的電影,我們就尊重這個現實吧。不要主觀認為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在生活裡,我們的媽媽只能是她們應該是的樣子。她們含辛茹苦供應我們讀書,我們讀過書成長了,但她們只懂得機械性的勞動著,給我們洗衣做飯鋪床,過年回家了,還要笨重的提前幾天去晾被子。如果能改變自己,就多陪陪媽媽,別在主觀意願上,讓媽媽活成你幻想中媽媽應該是的樣子。
媽媽就是這樣啊
囧媽很嘮叨,但兒子是她生活裡唯一的重心,沒有辦法。面對囧媽的嘮叨,徐崢很煩躁,雙手抱住腦袋,有理講不出。嘮叨歸嘮叨,聽聽就好。徐崢長大了,他說過要保護她的,就不能選擇繼續活在她的庇護下,只能在叛逆和抗爭中成長。媽媽老了,保護傘也該交給兒子了。所以,衝突是現實存在的,囧媽想繼續保護兒子,兒子說他長大了,該保護媽媽了。母子衝突在於保護傘的傘柄之爭,媽媽不想放手,兒子想要獨立。
當然,最後總是兒子獲勝,因為媽媽老了
她希望在生活上處處照顧到我們。
她希望孩子的童年沒有暴力和苦澀而自己默默承受。
她希望可以被孩子們保護,但是在所有的危險面前仍然擋在孩子面前。
-
10 # 石頭影視99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大年初一《囧媽》以超前的傳播方式公映,給了還在抗疫的我們一點娛樂的精神,讓我們緊繃的神經稍稍有些舒緩,喜劇的表演風格外衣下,可以蘊藏著無比的溫暖,其中一種溫暖就是來自於母親和兒子之間的親情溫暖,現在回過頭來讓我感覺到疫情期間的一兩個月裡,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吃飯,就好像電影裡演的兒子和母親在同一列火車,去往北國的路上,太久的時間沒有和家人聚在一起,太久的時間沒有和媽媽在一起說說話,太久的時間彷彿隔閡了我們母子之間的相互瞭解,從這一個角度來講,我的媽媽更像是電影裡演的囧媽,我已經疏忽她太長時間了。
現實的生活中,從母親望子成龍的期盼開始,他的每一次付出都是為了兒子,他的每一次嘮叨也是為了兒子,時間流逝,兒子長大成人,母親更加期盼兒子能夠成家立業,然而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每一個人都在社會中不停的打拼,餘下的空閒時間屈指可數,讓天下所有的母子關係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透過方便快捷的任何聯絡方式,都可以很快的聯絡到對方,原來這樣的機會總是太少太少,我們漸漸的越走越遠,母親也離我們越來越遠,彼此的內心,似乎只有牽掛,但卻少了瞭解,給你一個問題,我敢打賭,你除了一個答案以外,你竟然想不到其他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母親除了對你的愛,他還有沒有其他的理想愛好,我相信大部分人是答不上來的。從這一點上來看,天下所有的母親和囧媽一樣,他們想要的,他們需要完成的理想,沒有一個兒子能夠理解和體會。
疫情期間,與母親相處的這一兩個月,我忽然彷彿重新認識了一個人,一個從小到大都愛著我的人,他們雖然沒有太多的理想,他們雖然沒有未盡的事業,但是他們同樣對擁有健康,能夠長壽抱著嚮往,而我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在我們不停的汲取從母親身上獲得的愛以外,我們似乎在他們身上並沒有瞭解其他,當然除了身體健康以外,他們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寄託,更加需要的是我們抽出更多的時間,與他們分享生活的點滴。我想這是現代人缺少的,缺失的。囧媽這部電影給了我們提示,疫情這段時間讓我們踐行了這個提示,我們這更應該反省自身,讓陪伴可以延續下去。
-
11 # 現代商用車
大家好,看完《囧媽》這部電影,真的被感動了!我來說說我的媽媽吧!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雖然我的媽媽有時也會做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但我知道我的媽媽很愛我,由於工作很忙,我已經一年多沒看到她老人家啦,我真心的說一句媽媽我想您了。
我的媽媽,有時也會做出一些可愛的事情,比如說,家裡買回來掛毛巾的掛鉤,我的媽媽會把掛鉤粘反,毛巾掛不上,她自己卻不知道為什麼掛不上,讓我記得我老媽“最囧”一件事,大家一定沒經歷過,那時的我也就十幾歲吧?我家那時還在小鎮上住,以前的鄰里鄰居和現在不一樣,現在是住幾年了鄰居之間也不一定認識,那時樓上樓下都比較熟識,有一天早上媽媽去買菜回來,我家住四樓,我的老媽可好到了三樓就敲門,張叔打開了門,老媽拎著菜就進了別人家,因為戶型都一樣嗎!到了人家廚房蹲到地上就開始摘菜,張叔和張嬸站在旁邊和她聊天,後來我老媽跟我們說:她自己琢磨那,這兩口子一大早就來聊天。後來張叔問:嫂子你是不是走錯了,大家想一想老媽當時多尷尬,走的時候把菜分給了人家一半,說這菜可新鮮啦哈哈。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媽媽不是兒子不想您,這一年多公司經歷了很多事情,把事情處理完,兒去看您,兒子不孝,最後還是那句話,老媽兒子是真的想您了!
-
12 # 樂基娛樂
電影中的“母與子”是現實中的“媽與我”
徐崢飾演的兒子徐伊萬事業成功,卻面臨婚姻的困局與母親的代溝。現實中的你我,在大城市奮鬥,卻在事業與家庭的夾擊之間兩面受敵。
事業上的難題或許還可以有策略可尋,而家庭的羈絆卻需要用愛化解。前者不易,後者更難。
而這正是電影的主旨所在。電影中分兩條線講述了男主角徐伊萬的故事。一條是與妻子之間的感情與事業上的博弈,而主線則是講述他與母親的代溝與和解。由此試圖來模擬真實人生中我們所有人面臨雙重夾擊的困境。每一條線都不是單一存在互不打擾,相反,母與子的關係、婚姻關係與事業發展,三者相互交織,互為因果。生活的平衡,因此而稀缺。
作為一部春節檔播出的輕喜劇電影,主線是一個親情故事。一開始兒子與母親間的種種隔閡取材於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陌生的“老媽軼(糗)事”。即便經過電影的戲劇化處理,這些也似乎遠沒有老媽們的真實生活精彩。
電影中,媽媽為了參加一次表演而踏上了莫斯科之旅,兒子徐伊萬因為護照而不得不登上同去的火車,本可以拿到護照後一走了之,卻因為媽媽偷偷給的大白兔奶糖而乖乖就範,決定陪同媽媽前去。
那顆陪伴了好幾代人的大白兔奶糖並無神力,發揮作用的不過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和母子自己剪不斷的牽掛。
《囧媽》中的媽媽是一位也曾差點登上大舞臺的“見過大世面”的媽媽。無論媽媽們前半生如何風生水起,呼風喚雨,迴歸老年退休生活之後,便“天下大同”,唱起同一首歌,跳著同一支廣場舞。老媽與我們生活的漸行漸遠是不可迴避的事實,也成為了支撐電影笑料和我們現實生活槽點的重要源泉。
電影中,這場由“一顆大白兔奶糖引起母與子之間的代際戰爭”從坐火車還是坐飛機的“邏輯爭論”中便拉開了序幕。老媽的邏輯永遠“自恰且無懈可擊”!永遠不要和媽媽講理,這已經是現代年輕人的共識。老媽的槽點遠不止如此,電影與現實的精彩程度難分伯仲。
囧媽VS 親媽:媽媽買過的奇葩物品
電影中的媽媽為了坐長途火車,甚至買了電飯鍋,老媽的奇葩物品,卻在兒子手機落水之後,用“老媽偏方”——大米泡手機——救了急。
現實中的老媽們買過的奇葩物品更是精彩紛呈,有過之而無不及。無奈又讓人忍俊不禁。媽媽會買的3D廁所地磚,似乎一勞永逸,無需打理,它永遠享受著海水的沖刷。
春節氛圍的營造,老媽們通常也是一把好手,就是我們和她們理解的春節可能不是同一個的春節。有沒有一種城鄉結合部的迪斯科的喜慶?!
老媽的時尚兼具色彩與功能性,我們永遠追不上,永遠,永遠……
囧媽VS 親媽:媽媽的養生之道
電影中媽媽用一系列“自成體系”的養生之道,讓兒子歎為觀止。
而媽媽們深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電影中的兒子,雖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老闆,在老媽的各種見縫插針的投食、滋補面前,也只能束手就擒,苦不堪言。
看似單純的笑料又巧妙地映射出兩代人之間的“控制”與“掙脫”的張力關係
現實中媽媽們對於各種毫無根據的養生大法的迷信,甚至已經一度演變成兒女們的焦慮,網路中充斥著各種啼笑皆非,也充斥著焦頭爛額。並且,無論電影還是現實,媽媽們都毫無例外地會對自己的孩子“下手”。
囧媽VS 親媽:天下的媽媽都愛拍照
媽媽們雖然早已經過了自己的芳華年代,但在那些她們本該絢爛綻放的歲月裡,她們心繫整個家庭的瑣碎與繁瑣,出於外在條件或是個人情況的限制,她們不得不主動或被迫放棄追求美與“臭美。而如今太平盛世,子女成家立業。於是那顆愛美又臭美的心再次砰砰跳躍,演變成一種極具戲劇化又極致的肢體表達。拍照作為一種記錄,成為了這種“媽媽群體情緒”的最好出口。
電影中對此著墨不多,點到即止。遠沒有現實中的精彩與“濃墨重彩”。
在拍照這件事上,媽媽們展現出了異於年輕一代的,極其飽滿的姿勢與精神面貌。
不僅如此,媽媽們甚至有了從道具和技術創新上的趕超。當你還在燒錢捯飭單反的時候,她們早就用上了起!重!機!
-
13 # 土豆同學
第一囧媽中的媽媽,其實還算比較好的一種,現實中還有很多還不如!
第二可能對於囧媽中媽媽的行為方式,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理喻,孩子管的嚴,不理解孩子的工作,總愛插手孩子的生活,其實,對於很多單親父母來說,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容易產生這樣的行為,因為心裡擔心又太在乎而產生了一種過度保護的極端心裡!
第三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做移情,換位思考,父母可能做不到,只能孩子去做,理解父母的心,才能真正的溝通好!其實很多父母都能理解孩子,只是感情被忽略了太久,所以才會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樣找安慰!
-
14 # 氧趣影片達人
我覺得這是一部合格的春節閤家歡喜劇電影,歡樂幽默的基調外,融入家庭情感關係,聚焦最普世的親情,是個笑中帶淚的故事, 非常適合帶著父母家人一起去看。
塑造了一個嘮嘮叨叨的母親形象,誰還沒有個媽呀,但怎麼所有媽媽都長成了同一個模樣。世界上有一種關懷,叫你媽覺得你冷,你媽覺得你餓,你媽覺得你虛。那個非要在你工作的時候硬往你嘴裡塞水果的人,那個吃飯要管你吃幾塊肉念念叨叨的人,那個怪你丟三落四又幫你收拾東西的人。
電影記錄了我們和母親相處時最真實的狀態,將中國式的母子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隨著故事發展,人物情感得到昇華,給觀眾引起強烈共鳴,慢慢戳中你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
過年回家可能是我們最焦慮的時間,要穿什麼衣服,怎麼跟父母交代工作和生活,怎麼面對催婚和嘮叨。跟父母溝通是很多人的難題,對於長輩有逆反心理,覺得他們的愛都是強加的,他們不瞭解我們的工作,不理解我們的想法和生活,卻笨拙固執地插手我們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如果遇見這樣的媽媽都會頭疼,但是也是一種幸福啊!
-
15 # 蔡齊馨
《囧媽》電影中,現實中是不是有很多父母像囧媽那樣?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就開始非常反感,電影裡母子兩人互相折磨,不交流,不溝通,自以為是,固步自封,母親要控制兒子,兒子不想被控制但是又不敢反抗,就只能反過來找母親的茬,作為一個自認為有共情能力的人,我感覺我簡直是在被兩把刀同時摩擦。
裡面最讓我反感的一點就是,很多父母都愛用愛的名義進行情感綁架,比如火車上吃紅燒肉那一段,都吃完一整盒紅燒肉了,多一塊少一塊能有多大區別,但是就是不讓兒子吃,還美其名曰為了你好,完事還要奚落一番兒子的身材,這種行為除了讓人難受哪有一點好處?你要真的擔心兒子的身材,就別把紅燒肉拿出來啊。
而在現實中有不少老一輩的媽媽就是這種狀態,捆綁了自己,也捆綁了家人,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
親情友情愛情其實都大同小異,在感情裡一直講道理確實不是很好的選擇。
我認為在親密關係裡尊重對方是獨立的個體,少一些控制,多一些理解和接納,就會少一些以愛為名的雞毛。
愛應該是黑暗中的明燈,冬日裡的火苗,不應該是前行中的羈絆,生活裡的雞毛。
-
16 # 渡鴉之歌
《囧媽》確實體現了不少當代母親,尤其是70-90後這些年齡人的母親的現狀。
這個年齡段的母親,很多都是經歷過文革後風波的人,對於孩子都有一種特別的期望,更希望孩子能向自己想象中那麼活著。
就如《囧媽》中的母親,更希望與打造自己的完美兒子,而不是尊重自己的孩子的選擇。
現實中很多母親,特別是如電影中的單身母親,怕自己的孩子到外面吃虧上當,就想盡方法保護,最後造就了一大批媽寶男,巨嬰女。
其實現如今,時代已經更新換代了,早就是進入了資訊化科技化時代,文革後的父母們認知方面屬於青黃不接的那一批,他們的過於保護,其實有時候反倒會限制孩子的發展潛力。
-
17 # 第五青柔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很難做到囧媽裡面的那種程度,特別是95以前,乃至00以前的孩子,彼此都很愛彼此,但中間都會有一定的距離。
舉個例子:如果現在叫你打個電話,跟你父母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你敢嗎?
別說是現在,就算是特殊節假日,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過年等節日你也很難說出一聲我愛你。
很難做到的,我心中說了千萬遍愛你們,但我就是說不出一次;我們彼此可以為彼此做很多很多,哪怕付出生命,但就是不敢給彼此一個擁抱。
這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的現狀吧,愛而無言,都在心裡。
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勇敢的說一聲:爸媽,我愛你們,然後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有力的,溫暖的擁抱。
希望還沒做到這些的你們,也可以儘快做到。
-
18 # 黃智賢
《囧媽》電影在延續“囧”系列電影搞笑路線外,反映當下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以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等方面較為生動而深刻,尤其是電影對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係進行了反思。作為一名爸爸,當然我也是父母的兒子,我想對電影中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談點自己的看法。伊萬從小在父母並不和諧的婚姻關係下慢慢長大,尤其是爸爸耍酒瘋後對媽媽造成的傷害,當然這主要是因為伊萬的父母在文化和家庭背景等方向有巨大差異造成的反差。但伊萬在7歲的時候就向媽媽保證,他長大了要保護媽媽。而媽媽呢,也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了伊萬的身上,媽媽對伊萬的所有的一切,都進行了安排和包辦,包括上學、就業、結婚,包括什麼時候要生小孩都想按媽媽的意思來實現。
1.媽媽的心中有一個完美的、幻想的兒子,我的兒子就應該是那樣,嚴格按照我的設計來”。這多麼像當下我們很多家庭的現狀,父母對孩子的一切都想包辦。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謀劃孩子的生活、學習,從幼兒園、小學的選擇,到中學的輔導、特長的培養,再到上那所大學,要不要讀研,工作的安排,以及談婚論嫁,都在父母的絕對掌控之下。
這樣父母是放心了,但孩子呢?又有多少父母會真的在意孩子心裡的真實想法?當然,沒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父母為孩子所做的這一切都的確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總會成人,總要面對自己的生活,而父母長期控制下的孩子,他怎麼能夠真正成長呢?他即便長大了,也只是一個依附了父母精神意志的人,沒有自己的思想,這難道不能算是一種家庭教育的悲哀嗎?
2.那麼,對於來自父母的控制性教育,大多數孩子也不會完全就犯,等孩子有能力時就會想方設法逃離父母的控制,也可以理解為逃離父母的這種愛。《囧媽》中伊萬其實也是在逃離來自媽媽的愛,他肯定是愛媽媽的,也想孝順媽媽,但是他也怕媽媽,怕來自媽媽的控制,怕媽媽的意志干擾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就算他最後踏上了媽媽去俄羅斯的火車,但一直在想著如何逃離。
所以,從這部影片中劇情,結合我們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我覺得我們至少和囧媽一樣在犯以下的3個錯誤:
父母控制慾過強。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父母總是在情不自禁地替孩子著想,經常會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對孩子的一切都包辦,要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來學習、生活,孩子沒有屬於自己的一丁點私人空間,甚至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財產。那麼,因為凡事都有父母操心,孩子就變得不那麼自覺而積極了,並且會養成不注重細節的習慣,不會獨立思考。等到成年後,也會缺乏工作和生活的計劃,就如電影中伊萬都要登機了卻沒有拿護照,到火車上找到媽媽拿護照時,卻只拿了鑰匙;在電話裡指揮表弟偷看標書,等等。
3.其實,電影只是濃縮的人生。在現實的人生中,有很多人的一生都會受到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就是小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家庭環境的影響會伴隨一生。所以,父母首先應當學會的一課是學會放手,根據孩子成長的階段,該放手時就放手。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父母在很多方面是用親身的經驗在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也確實是為了孩子好,但這樣控制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所以,要採取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以平等的溝通、協商或建議的方式,讓孩子有選擇,而不是命令式和強權讓孩子被動地接受來自父母的決定。要知道,按照物理學的原理,用力過猛則會出現反作用力,只會讓孩子與你越走越遠。
對孩子缺乏瞭解。在育兒的過程中,與孩子平等的溝通很重要,尤其是與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並持續保持,有利於孩子成長過程中任何階段的相互溝通。同時,要想引導孩子成長,就必須要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當你能夠真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時,他的很多行為就可以解釋通了。
在年輕人之間有一句這樣的話“我媽覺得我很冷”,非常貼切而生動地體現了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但孩子領情了嗎?為什麼呢,因為父母總是以自己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任何問題,對孩子不信任,用自己的經驗代替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做很多決定,父母其實也很累,而孩子卻很煩,很反感。
4.所以,父母要嘗試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念,試著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學會做一名忠實的聽眾,最好能成為孩子傾訴的物件,與孩子建立起深度的親密關係,這樣才能有助了完全瞭解孩子。並且在溝通時充分尊重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讓孩子感覺壓力,為你關上了心門。
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因為我們是父母,用過來人的角度看到的總比孩子遠一些、深一些,但是,當孩子的眼光、經驗沒有達到同一頻道時,我們對孩子的建議、決定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不可思議。所以,父母不要急於將自己的焦慮全部傳遞給孩子,雖然現實充滿競爭,也有很多不宜言表的“規則”,但是,讓孩子過早知道這些就有利於他們迅速成長嗎?
還有,當一些父母看到孩子表現並不理想時,就會抱怨孩子不聽話,而自己又是如何辛苦地掙錢養家,如何為了孩子而付出很多。這其實並不是明智之舉,只是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產生內疚感,可能會產生一時的作用,但長遠來看,對孩子成長並無益處
-
19 # 火狐說電影
剛看完《囧媽》,電影是徐崢的一貫風格,和《我不是藥神》如出一轍。前面輕鬆愉快,引人發笑,後面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
雖然《囧媽》自從放出以來,口碑就一路下滑,電影院線責怪他上線網路,廣大網友嫌劇情太跳脫。但是拋開影片質量不談,影片中徐伊萬和“媽媽”的關係卻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電影中,“囧媽”盧小花喂西紅柿的一幕,被網友們大讚太有畫面感。誰沒有一個管我們吃,管我們喝,不停對我們噓寒問暖,又吵吵鬧鬧的媽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逐漸變大,當我們需要更多獨立自主空間的時候,我們就會刻意地去遠離父母,就像電影中的徐伊萬一樣,逃避和媽媽一起的旅程,逃避和媽媽在一起,很久沒有和媽媽坐在一起吃過一頓飯,沒有和媽媽好好談過一次心,更別提給媽媽一個擁抱。
我們以為這樣就能躲過媽媽的控制,可沒想到我們還是在不經意間,變成了他們的樣子。
-1- 我們總是在不自覺中,長成了父母的樣子
電影中的盧小花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披著“都是為了你好”的外衣,不停的給自己已近中年的兒子餵食物,添衣服,甚至不停給他的妻子打電話,插手他的婚姻關係。
電影一開始,徐伊萬的妻子張璐對他說,不喜歡那個燈。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以為這只是他們之間的問題,是一個關於愛情、關於婚姻的問題。
可是當後面徐伊萬對著他的媽媽說出同樣話的時候,我才發現,雖然他不喜歡被媽媽操控,可不知不覺間,卻已經把媽媽對他的操控行為轉嫁到了妻子的身上。原來,這不只是愛情的問題,更不只是親情的問題,這是一個關於愛的話題,這是一個關於如何愛和如何被愛的話題。
還記得《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嗎,父母對她不斷地索取,哥哥沒有工作,要妹妹幫忙解決,哥哥沒有錢了,就找妹妹伸手要。哥哥被追債,全家都跑來和她一起生活。讓人想象不到的是,現實中的“樊勝美”可能更多,甚至他們的父母更也會加的變本加厲。有些父母用女兒的嫁妝錢來給兒子蓋房娶媳婦,有些父母找女兒甚至女婿要錢替兒子還債。在大家痛罵這些不懂事的爸媽的時候,也請給與他們一點理解,因為,其實這樣的母親也曾經是一個女兒。她也曾經受過同樣的對待,在她根深蒂固的觀念裡,她並沒有做錯,她只是重複了父母對她所做的一切。
我們學著父母的樣子,學他們做事的方式,也複製了曾經家庭的相處模式。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父母的樣子。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對孩子進行觀察中,他發現孩子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後,會在以後不自覺地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他把這種現象叫做“強迫性重複”。
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孩子的表現上,更體現在孩子長大以後的人際關係裡。
比如一個人小時候,父母給他的關係是信任,那麼長大以後他也會不斷複製這種信任,他不僅能贏得一般人的信任,還能贏得那些很難相處的人的信任。
再比如有的人雖然受不了母親太黏,事事都要控制自己,長大以後卻可能會娶一位很愛"管著"自己的太太,然後繼續開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戰,企圖從她身上重新尋求自己追求了一輩子的尊重和獨立自主的權利。
電影中的徐伊萬正是這種現象的典型,他受不了母親的嘮叨和控制,卻不自覺地最終變成了控制妻子的那個人。他渴望被愛,害怕失去愛,卻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愛。
《原生家庭》一書中指出,根深蒂固的強迫性重複的力量遠比任何清醒時的誓言更為強大。
小時候,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他們會和我們一同成長。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但有些家庭裡,種下的是恐懼、責任或者負罪感。
-3- 他可能是傷,但一定不是宿命
也許大多數時候,我們意識不到父母對我們產生的這些影響,直到自己的生活出現危機,才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雖然我們改變不了過去,改變不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但這並不意味著原生家庭造成的創傷就是我們註定的宿命。一個不算完美的家庭也不意味著我們註定會走向失敗。
人的幸福始終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我們要做的不是逃離和反抗,而是發現問題,勇敢的去面對、去反思,發現父母對自己造成的影響,然後把這些變成自己獲得幸福的能量,在努力的過程中慢慢治癒,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電影中的徐伊萬在面對執意要離婚的張璐時,幼稚的像個孩子,想要愛卻害怕被傷害,更不知道如何表達,於是就繼續用他人更加不能忍受的方式去傷害妻子,他讓弟弟偷跑進別人的公司,他甚至免費提供技術服務,不惜一切代價,只為了阻止張璐和公司的簽約。
當巨大的內心衝突終於讓徐伊萬對妻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他不想離婚”以後。長久積蓄的情緒終於爆發,雖然疼痛,但卻也是一個治癒的過程。
影片的最後,徐伊萬終於學會了放手,促成了張璐的商業合作。“囧媽”盧小花也終於學會了放手,不再插手兒子的生活和婚姻,準備去世界巡遊演出。
這才是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正如電影最後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
20 # 小純視覺
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一切的藝術創作都是能在現實中找到相似案例的,囧嗎中的媽媽,其實還算比較好的一種,現實中還有很多還不如!
可能對於囧媽中媽媽的行為方式,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理喻,孩子管的嚴,不理解孩子的工作,總是插手孩子的生活,其實,對於很多單親父母來說,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容易產生這樣的行為,因為心裡太在乎而產生了一種過度保護的極端心裡!
其實父母這樣做也並沒有錯,但是為什麼相處過程卻如此艱難呢?甚至如仇人一般?
溝通陪伴是最主要的因素,父母辛苦養大孩子,一切的委屈在心裡憋了幾十年不曾發洩,而孩子想法了參加工作,越來越忙,不是忙工作就是忙約會,忙應酬,父母孤苦伶仃一人什麼也不能幹,因為養孩子這唯一的動力源泉也沒了,只能強制自己去幫助孩子,哪怕遭人嫌,而孩子卻不曾真心瞭解父母這一路艱辛和委屈,矛盾越來越激化,也催生了更大問題:媽寶男和冷漠兒女!
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做移情,換角色思考,父母可能做不到,只能孩子去做,理解父母的心,才能真正的溝通好!其實很多父母都能理解孩子,只是感情被忽略了太久,所以才會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樣找安慰!
回覆列表
《囧媽》是徐崢”囧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講述一對母子的治癒囧途,也是“藥神”後徐崢深思中國式家庭關係的體悟,是一次擁抱心靈的旅程。。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囧媽》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由歡喜傳媒、真樂道文化、橫店影業等出品,真樂道文化製作的《囧媽》將於1月25日正式上映,該片還將同時登陸全國超過660家IMAX影院。
《囧媽》講述了一箇中年男人和母親六天六夜的火車相處,並在俄羅斯展開一段非比尋常的尋夢旅程。
1月12日開始,徐崢導演的這部備受矚目的春節檔電影《囧媽》正式開啟“囧途心啟,相擁一刻”全國超前觀影路演,主創團隊攜《囧媽》,將先後走進蘇州、南昌、泉州、石家莊、濰坊、騰衝等城市,與觀眾提前一睹“囧媽”真容。
1月12日,《囧媽》首先來到蘇州站。導演兼領銜主演徐崢,攜領銜主演黃梅瑩、主演郭京飛,現身旗袍小鎮,與媽媽團共同體驗頗具傳統特色的評彈、剪紙等活動,共同祈盼新春佳節的到來。
有觀眾表示,《囧媽》是一部經典喜劇,又是一部不同以往的“囧”系列電影,除了浪漫的俄羅斯冒險,導演以細膩的現實主義筆觸,描繪了一次心靈旅途。
徐崢表示:“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給我媽媽的,我覺得是給所有的人,是給天下所有的母親。希望看完電影之後,更多母子之間的關係可以是一種更好的、流動的關係。”
黃梅瑩分享道,《囧媽》最吸引她的是用喜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溫馨、有深度的親情故事:“媽媽對兒子的關心是一種天然的屬性,需要從兒子身上獲得一種存在感。另一方面,她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愛。”
郭京飛感言:“希望大家在裡面看到情感,總結出一些跟家人的溝通技巧。”
觀影后,不少年輕觀眾笑著擁抱媽媽,並幽默分享:“孩子永遠有著自己的叛逆期,但總會在一些時刻發現,原來親人的相處這麼珍貴!”
徐崢闡釋:“我們希望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是以尊重和信任為基礎的。”
1月12日,《囧媽》還同步釋出終極海報,年味十足。主創悉數亮相,片中與徐伊萬母子狹路相逢的棕熊也再度出鏡。
在媽媽黃梅瑩織成的超長圍巾的嚴實包裹下,主創們和棕熊各自的表情卻毫無默契,只有媽媽面帶得意、心滿意足。
徐崢表示:“每個人在生命起點的時候都和媽媽最為貼近,人生到了某個階段,我們總習慣性地回望,怎麼相處其實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它是你日常生活當中每天都要碰到,可是學校裡卻不會教授的學問。而我發現當我跟媽媽的關係改變的時候,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變了。”
說到《囧媽》這部電影,這也是徐崢的“囧系列”的一部新作了,從定檔賀歲之後,就一直在不斷的宣傳當中,海報更是曝光了好幾套,而近日放出的則是這部電影的全部主演都帶上了紅色的圍巾,看起來十分喜慶。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已故的演員高以翔也出現在了這張海報的演員名單上。不看不知道,原來高以翔也客串了這部電影,也難怪當時徐崢非常氣憤的第一個炮轟浙江衛視,為高以翔發聲了。
徐崢其實之前和浙江衛視的關係並不差,參加了不少浙江衛視的節目,而他確實唯一一個敢於指出來是節目組的安全設施太差了的明星,其他人都是在惋惜,並沒有人站出來跟節目組正面剛。當時徐崢的發聲還被很多人說是蹭熱度,現在也是真相大白,原來高以翔參加了他的電影《囧媽》的錄製,於情於理,他都得為高以翔發聲。而現在,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徐崢並沒有再去提起這件事,卻在新發布的海報中,默默的標出來了高以翔的名字,他既不想再被批判為蹭高以翔的熱點,更想要直觀的表達對於逝者的尊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逢春節除了萬家團圓之外,賀歲檔電影也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一頓“年夜飯”。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準備征戰今年賀歲檔的各大電影也都加足了馬力進行宣傳。
2020年春節期間有包括《唐人街探案3》、《中國女排》、《緊急救援》、《囧媽》、《急先鋒》、《姜子牙》、《熊出沒之狂野大陸》在內的七部電影會與大家見面,可謂是七雄爭鹿。而在這些電影中宣傳最花樣百出,熱度最高,目前來看評價也是最好的就是徐崢導演的最新力作《囧媽》了。
《囧媽》作為“囧系列”的最新篇,除了本身自帶話題之外,這一次導演徐崢對電影的宣傳也可謂是絞盡腦汁。之前,就曾聯合某平臺的一些網紅來了第一波宣傳攻勢。雖然飽受爭議,但是也為電影宣傳打響了第一炮。
隨後,徐崢聯動新晉頂流小生,人氣演員王一博又狠狠地來了一波強攻。一開始,徐崢在微博上發了和王一博的合照,王一博隨後評論並轉發,僅這條微博就有了60多萬的點贊和評論,相關話題“徐崢為王一博打光”隨即就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網友激烈討論的同時,也為電影狠狠地宣傳了一把。
可是光發照片怎麼能行呢,之後徐崢又和王一博合拍了一段搞笑影片。影片裡,徐導心疼王一博太瘦了,就送上電影拍攝地俄羅斯的特產“大列巴”,弄的影片裡的王一博滿臉問號,也讓大家哭笑不得,隨後“徐崢投餵王一博”也是不負眾望地再次登上熱搜,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又為電影賺足了眼球和話題。
其實之前,《囧媽》就已經邀請王一博獻唱宣傳主題曲,併為回家的列車宣傳影片配音,王一博儼然已經成為了電影《囧媽》的宣傳大使了。不得不說徐崢導演除了導得了一手好戲之外,電影宣傳也是做得非常到位。從相關微博,影片等的點贊評論來看,這一次聯動人氣偶像王一博的宣傳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相信這一波宣傳也會給電影的票房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吧。
當然一部電影宣傳是次要的,它的內容質量才是最最最關鍵的。近日,《囧媽》就舉行了提前點映,從普通觀眾的和一些圈內人士的反饋來看,都是好評如潮。不管是劇情上,還是立意上的出其不意都給大家帶來了驚喜,感動之餘又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反思,是值得走進電影院去看一看的。
電影《囧媽》由一眾實力演員主演,又有當紅明星的傾情加盟,更有當紅小生驚喜獻唱宣傳曲,而且電影自身品質高,宣傳又非常到位,相信會在賀歲檔的大戰中突出重圍,成為爆款吧。讓我們一起期待大年初一的到來,然後走進電影院去一探究竟吧。
該片講述一對母子的治癒囧途的故事。影片於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在中國大陸上映。
透過網上的劇照以及一些要,可以知道《囧媽》這部電影有很多演員的加盟,例如客串的沈騰,還有女主袁泉,還有影片中媽媽的廬山真面目就是黃梅瑩,徐崢的電影能夠請到這些人出場,可以時候該電影是非常良心了,這些演員的加盟,也讓《囧媽》更有看點!
電影講述了小老闆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衝突,同時還要和競爭對手鬥智鬥勇。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並面對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問題。
《囧媽》也是徐崢與袁泉繼電影《心花路放》之後的二度合作。電影《囧媽》講述了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家庭危機和商業糾紛中,卻陰差陽錯與媽媽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的故事。
用搞笑幽默的故事講述溫馨動人的故事,這是喜劇片中的慣用思維,《囧媽》也不例外,“你有多久沒有帶母親去旅行了?”在之前曝光出的短預告中,徐崢找到沈騰所在的列車包廂,希望沈騰能跟他換座。但他沒想到的是,沈騰不僅帶著自己的媽媽,還帶著自己的外婆一起去旅行。徐崢看到此情此景一時為之木訥。
預告片雖然沒有透露太多的訊息,但是我們卻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故事。一列通往北國的列車行駛在曠野中,車廂中的旅客不僅僅有往來的商人或者是期盼去往異國洗滌心靈的遊人,還有一個兒子帶著他的媽媽與他的外婆。
帶著媽媽與外婆旅行,似乎在顯示生活中很難看到的場面,畢竟現在的生活很快,快到這些老人根本追不上時代的腳步,所以出門去旅行,似乎就成了一張奢望,加上忙碌的兒女根本沒有時間帶著老人去旅行,但是在徐崢的這部電影中,這個兒子做到了,從預告片中就能感受到影片的一絲溫暖,加上喜劇題材,歡笑中有帶著幾絲溫暖,這就是喜劇電影的力量。
近日,徐崢、黃梅瑩攜電影《囧媽》空降南昌,與觀眾零距離交流,深入探討對影片的理解。電影《囧媽》既是徐崢的“囧”系列新作,也是他繼“藥神”後對中國式家庭關係的思考。影片由徐崢、黃梅瑩領銜主演,袁泉特約主演,賈冰、郭京飛主演,黃渤、沈騰特別客串,宋小寶、黃景瑜友情客串,將於1月25日在全國公映。
1月13日,電影《囧媽》“囧途心啟,相擁一刻”超前觀影路演走進南昌,導演兼領銜主演徐崢,攜手領銜主演黃梅瑩為觀眾送去新春祝福。觀影后,觀眾對《囧媽》好評不斷,有觀眾稱讚道:“一如既往的幽默,歡笑裡又滿是淚點。好笑又溫馨,親情、愛情都詮釋得很好!”另外,影片中親密關係的兩面性也讓徐崢感慨良多:“越是親密的人,越是愛的人,越容易產生分歧。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
在經典喜劇中根植最具現實意味的情感聯結,《囧媽》不僅侷限於幽默,更多的是在不斷深化與內省中進行創作,這無疑將為觀眾提供更為深刻的思索空間。
2020年,繼“藥神”之後,徐崢迴歸經典喜劇創作,聚焦心靈治癒。如果說“藥神”觸及生命的堅韌,《囧媽》則將視角投射到柔軟的親情中。當天映後互動中,一位學生被影片深深打動,現場撥通了久未聯絡的母親的電話,約定與媽媽大年初一共同觀看《囧媽》,媽媽在電話那頭表示:“只要你願意的,我都願意,我等著你啊!”真摯的母子互動,令現場觀眾感動不已,同時徐崢導演也為這位媽媽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徐崢表示:“透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你愛別人,你不要讓他活成你想要的樣子,就是他本來是什麼樣的,你就接納他就好。”黃梅瑩則表示《囧媽》的親情故事讓她感同身受:“我生活當中也有一個快到中年的兒子,我喜歡這個劇本,有很多的共鳴,劇本里面的臺詞我在生活中也遇到過。作為媽媽來講,我覺得應該也要有自己獨立的精神追求,不應該把對兒女的依賴,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應該把自己的一生好好安排,幸福、快樂、健康地過好每一天。”
自《囧媽》開啟超前觀影以來,觀眾表示萬萬沒想到《囧媽》是“這樣”的電影:“喜劇的外表下是熾熱的溫情。喜劇方面,一如既往的讓人開懷大笑,徐崢依然是靈魂喜劇演員。而飾演媽媽的黃梅瑩老師,在她身上看到了太多自己媽媽的影子。看完電影很想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現實中確實大部分父母像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