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源傳自武陵翁

    這個不太清楚,不過按我的理解,武王是個及其孝順的人,在文王被囚,大哥身死的情況下估計身心受到極大煎熬。並且,那個時代,醫療本就不行,再加上長年征戰落下的傷病,使其早亡。

  • 2 # 愛你的小知識

    周武王一代聖主有何憂慮呢?

    一、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歲月不饒人,幾經周折武王姬發才建立周朝,周武王得天下後,為了鞏固全國政權,自夜不寐。過度操勞也讓這個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明君心力交瘁、積勞成疾。為了鞏固周朝的統治,武王在返周後選定伊水、洛水一帶夏人的故居地,準備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病逝,未能實現計劃。

    二、建立周朝後,沒看到不穩固的根基背後的陰謀是周武王最大的憂心之處,廣施仁政最後卻得不到各路諸的誠服,周武王的很多懷柔政策,尤其到做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政策更讓人覺得這個天子的天真。具體如下:

    1.且看其鞏固政權的政策,不是以德施政就是收買人心,這也跟其性格和看慣戰亂生死有關,《史記》關於武王打敗紂王以後的記載非常詳細,特別是對武王敬天安民這一塊,有意識的突出了他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思想。

    牧野之戰,是西周武王對殷商滅國一戰,此戰結果,紂王自焚,武王將殷商遺民交給紂王的兒子祿父治轄,殷商及其方國全部變成了西周的諸侯國。

    2. 分封諸侯是造成春秋戰國春雄爭霸的主要根源。也是削弱天子威望的主要原因。

    為了加強對已經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與武裝殖民,對周的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如將呂尚封於齊,公旦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

    據說,周初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

    3.作出馬放南山刀槍入入庫這一決策:在武王的心裡已經把天下看得太平了,他征戰一生終於有了回報,該封王的封了王,該給領地的給了領地,不僅賜封了黃堯帝和神龍氏的後裔,連紂王的兒子都繼續當了官,這麼施德,天下還有誰會不服他呢?所以,他認為大周不會再有威脅了,戰馬沒有了馳騁疆場的需要,刀槍沒有了作戰的用途,剩下的就是大興土木修建王都,百姓們可以休養生息了。

    施此政與當時西周國勢也有關係。文王文治西岐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得到較大提高,但西岐與中原殷商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中原的文化經濟繁榮和各個方面的進步相比西岐要成熟得多,所以,武王認為打仗不是主要的,把經濟發展起來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可能在武王看來,大周現在是天子,只要發號施令就可以了,各個諸侯國是大周的四梁入柱,天子不需要再保留那麼多軍隊。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一政策的實施給西周帶來了諸多隱患。

    三、導致周武王鬱鬱而終的導火線我想應該是:關於如何處理殷商遺孤事上,當時周公和召公提出讓紂王的兒子武庚繼續統領殷商舊族,居住在朝歌,這樣算是送給殷商勢力的一個橄欖枝。經過大家反覆討論,姜子牙最後提出,如果讓武庚繼續留在朝歌,必須有人監視的建議。

    最終結果是姬發把自己最親密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調到了朝歌周邊,在其附近建立邶、墉、衛三國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做出了部署後,姬髮帶著大部隊離開朝歌,返回了西岐。

    然而姬發還沒到家,就聽到奏報:殷商舊民歡天喜地的慶祝武庚留在朝歌,許多小國也都送去了賀禮。姬發為此悶悶不樂,而不久後又聽說武庚竟然居紂宮、續殷祀,還帶領尚臣去鹿臺、玉門祭祀紂王在天之靈,同時他又收攏殷商遺民之心,暗地聯絡東夷方國部落,磨刀霍霍,十分囂張。

    姬發十分憎惡武庚這種做法,本來姬發就是忌憚殷商舊勢力才採取對武庚的懷柔政策,沒想到事與願違,武庚肆意妄為,殷商勢力越發擴大。

    為了制衡武庚即殷商舊勢力,姬發努力安撫各諸侯國,以求各國不為虎作倀,但姬發越是給各國好處,各國越是與武庚走的近,尤其是徐、奄、薄姑、熊、盈等國,甚至不來朝貢。

    姬發在為伐紂之戰已經耗盡了精力,如今又被殷商舊勢力的發展所困擾,終於身心不支,憂鬱病倒。

    眾大臣都來安慰,不過姬發沒能想開,終於駕崩,在臨終前,他還非常放心不下新建大周的前途,把十幾歲的兒子託付給了最信任的、有才能的弟弟周公,請他全力輔佐侄子,一定不要辜負大周的祖先。

    在武王死後不久,紂王的兒子武庚就聯絡殷商舊部,並在武王的三個弟弟幫助下,對繼位不久的武王兒子成王造反,史稱“三監之亂”,為了平息這場叛亂,姜子牙率兵打了三年,比打紂王時間還長,可見一味的綏靖、羈縻也沒能阻止武庚為首殷商勢力的反叛,而令武王姬發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連他的弟弟們都背叛了他。

  • 3 # 南雷霆峰

    歷史的侷限性,和個人的侷限性,導致了周武王姬發憂鬱成疾,英年早逝。

    一,夏,商,週三朝,在歷史上都處於分封制度。即天子坐擁最強地位,兵力,疆域最大,而分封的諸候國以公侯伯子的爵位由大到小分封下去。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姬發這個天子過於注重“賢惠”名聲,並沒有吞併殷商富庶之地,反而為了招攪人心,封商紂之子武庚於朝歌,但是商原有貴族仍有不臣之心,不服啊,終於還是反了。

    二,如果武王當時強勢一些,把中原富庶之地歸於己下,也能讓財力,軍力始終屹立於諸候國之上,“小國寡民”的思想終使西周早亡。

    姬發憂鬱而死就是被自己“懷柔”思想導致的呀!武庚反,連自己的弟弟也沒有起到監控作用,還“助商為敵”,已成反勢,所以才二年就病死了。

    當然,武庚及三監之亂還是被姜子牙歷時三年掃平了。

  • 4 # 紅塵夢醒

    周武王姬發在興周伐紂過程中,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建立周朝後,也是終日忙於政事,思考著如何治理國家,積憂成疾。

    要說國家都已建立起來了,對手紂王也被消滅了,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這就要從根源上來說一說了。

    雖說國家建立起來了,但是國家不穩固的根基始終是武王姫發的一塊心病。雖說繼承了父親姬昌的基業,以天下二分之一的勢力擊垮了殷商,逼紂王自焚而死,但殷商殘存的勢力還是非常大的,況且他們對周還有一定的敵意。雖然他們暫時是群龍無首的狀態,目前不敢公開起來反對,但一旦機緣成熟,就會釀成大禍。

    當然,說把他們全部殺掉是不現實的,那麼針對這種棘手的局面呢,周武王就想了一個辦法,想用恩威並用的手段來對付,一方面命令弟弟周公把焚死紂王的首級割下來,遊街示眾,斬斷那些殷商舊勢力的妄動之念。也就是用武力來威懾,另一方面就用懷柔的辦法來軟化他們臣服。於是經過同大臣們商量討論,讓紂王的兒子武庚繼續統領殷商舊族,還是居住在朝歌。但姜子牙提出了建議,說如果武庚留在朝歌,就必須有人來監視。

    武王就把自己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調到朝歌周邊,建立邶,墉,衛三國來監視武庚。

    後來在武王帶領大部隊返回西歧的途中,就得到了朝歌傳來的奏報說:殷商舊民歡天喜地的慶祝武庚留在了朝歌,許多小國紛紛送去了賀禮,姬發得報後就一直悶悶不樂,一時也無計可施。不久又得到奏報說武庚竟然居紂宮,續殷祀,還帶領尚臣去鹿臺,玉門祭祀紂王的在天之靈。同時還拉攏殷商遺民之心,聯絡東夷方國部落,勢力不斷壯大,已是磨刀霍霍。

    武王對武庚的做法十分反感,沒想到本以為懷柔政策可以安定民心,但在武庚的妄為下卻適得其反。

    為了制衡武庚舊勢力的發展,姬發努力安撫各個諸候國,以求各國不為虎作倀,但姬發越給各諸候國好處,各國卻越和武庚走的越近,尤其是奄,薄,姑,熊,盈等國甚至不來朝貢。

    姬發為此深感不安,每日被殷商舊勢的發展形勢所困擾,終於心身不支,抑鬱病倒,雖說有眾大臣來勸說安慰,姬發最終還是沒想開,於(約前1043)年,留下了他還沒來得及完成的遺願,終於駕崩。

  • 5 # 大秦鐵鷹劍士

    天妒英才,才華絕世的人才通常短壽,為什麼天會妒英才呢?原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萬物生靈降生之時,心智之力都是有限的,英才燃燒生命以榮耀於世,心智損耗過多,於是就短壽了。那麼無憂無慮的人,天真寡慾的人通常能活很長時間,那是因為他們無慾無求,故心力損耗較少,心力沒有耗盡,就可以一直活著。周武王姬發常年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下,他的心力腦力損耗過甚,因此一旦大業完成,心智一鬆,也就油盡燈枯了,生命也就終結了。

    商王朝是一個強大的王朝,商紂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而周部族只是一箇中等族群,實力跟商王室相比,猶如螢火之光與日月爭輝。周族投靠了商王室,負責給王室抓捕羌人,用於商室祭祀鬼神與祖先,商朝給周族的族長封了一個伯的爵位。周文王姬昌有不臣之心,他參透了《易經》,認為周室代商是天命所歸,因此他把滅商的責任交給了幾個兒子。紂王聽聞姬昌稱王了,十分憤怒,商朝大軍直逼鎬京,將姬昌拘走了,周室族人在商朝大軍面前無法反抗,族長就這樣被抓走了。

    商紂王放歸了姬昌、姬發、姬旦父子三人,且給姬昌了一個西方伯的稱號,享有代天子征伐西方諸部的權力。姬昌回來後,他潛心研究《易經》,將發展周室力量,推翻商室的大業交給了二兒子姬發。不戰,可能會被殺;戰,可能成王,也可能成人牲。姬發常年在這些恐懼中煎熬,但是他頂住所有壓力,在姜太公的輔助下興周滅商。多少次姬發從惡夢中醒來,他夢見自己兵敗,被製成人牲分食,弟弟周公旦每天都來給他解夢,用道德來激勵與寬慰姬發。周公旦認為神靈是有道德的,上天助有德之人,而不是誰祭祀它,它就幫誰?

    多年後,姬發滅商,將商紂王及部分商室大臣製成了人牲,用於祭祀上天,收買諸神保佑周朝,他再不用擔心自己被製成人牲了。心裡的壓力一鬆,精氣神就散了,兩年後姬發死了,死於心力衰竭!周武王姬發立國兩年而崩,死於長期的恐懼後突然放鬆,周公旦為他解夢的那些說辭他從來沒有相信過,卻最終成了周公旦治國的理論依據。

  • 6 # 海浮人

    武王於公元前1046年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於牧野擊敗紂王軍隊,徹底擊垮商王朝,紂王自焚,建立周朝。本來應該欣喜的武王,卻反常的抑鬱而終。其死亡原因其實就是壓力大,憂國憂民讓其身體狀況讓其身體每況愈下。所以我們來看看周武王的壓力。

    滅商之戰的壓力

    商周之爭可不止是周武王與紂王這一代的爭鬥。周王季歷(武王的爺爺)在周國強大之後,滋生王霸思想,而同時期的商國君主文丁(紂王的爺爺)見周國日益強大,而且不斷兼併小國,國土也不斷增加。於是帝文丁在一次封賞大會上乘機殺掉季歷,遏制周國的擴張。

    而到了姬昌這一輩,則是大舉率軍伐商,但是被帝乙(紂王父親)大敗,但是文王仍不死心,在黎國開戰,結果被紂王打敗,被紂王囚禁,而後被紂王放歸周國。

    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里。

    所以說,商周是有世仇的,而到了武王這一代,可以說是“奮六世之餘烈”了,繼承祖先的遺志,繼續伐商大業,而此時的商國正在與東夷交戰,國力正在下降,這給了周國千載難逢的時機,而周武王恰好處於這個時機期,所以說,成敗在此一舉,所以周武王的壓力還是巨大的。

    公元前1049年,武王即位的第二年,率領大軍前往畢原祭拜文王,居然率大軍迅速東轉,抵達孟津,反對紂王的諸侯前來會盟,史稱孟津觀兵。諸侯們勸諫武王乘勢進攻,但是被姜子牙勸住,認為時機不符合,等商朝與東夷兩敗俱傷後再出兵,武王忍住怨恨,退兵回國,整軍備戰,在長達四年的準備過程中,揹負祖先和全族的願望,武王的壓力十分巨大。

    滅商之後的治國壓力

    周國滅商並不是強大的軍事實力,而是紂王舉全國之力滅掉東夷後,迅速抓住商國的虛弱期,將其滅亡。當初,東夷騷擾商朝百年之久,紂王這一代舉全國之力滅掉東夷,但是商朝已然是外強中乾了,武王率領五萬大軍與紂王的七十萬的大軍在牧野對峙,而紂王的七十萬大軍大都是東夷族的俘虜,俘虜不堪紂王的統治,紛紛陣前倒戈,武王乘勢攻滅朝歌,滅掉商國。

    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所以武王是以小邦之主統治萬國,滅商之後,天下並未太平,由於商人的勢力還很大,所以紂王之子武庚被封於殷,以示周朝滅紂王是弔民伐罪,無滅殷絕祀之意,以安撫東方的殷人,並在武庚周圍分封自己的弟弟來監視武庚。所以實行分封制,一方面牽制住原商朝的勢力,一方面鞏固自身的統治。

    但是,還有一部分諸侯國聽說紂王之子依然在殷封邦建國,紛紛前去朝賀,可見這些諸侯國還是臣服商國,這就是周武王所憂慮的。武王的憂慮是正確的,武王死後,武庚糾結武王的幾個弟弟和原東夷部落發動三監之亂,聲勢浩大,歷時三年才被平定。

    所以周國在建立初期並不太平,甚至強敵環伺,所以在這巨大的壓力下,武王操勞成疾,周朝才建立兩年便撒手人寰。

    浮人語

    周朝是以小邦統治萬國,雖然滅商,還是有許國家未臣服於周朝,所以在治理天下時,武王面對內憂外患的新王朝,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在巨大的壓力下,操勞而死。

  • 7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大家都非常熟悉封神演義,在封神演義的最後,周武王姬發在姜子牙等人的輔佐下,最後滅掉了商朝,統一了天下。無論從哪一點看,周武王姬發都顯得是非常的英明神武。雖然在真實的歷史上大致的歷史程序也是如此,不過周武王在統一天下之後兩年就抑鬱而死了。

    因為在封神演義裡面,周武王這邊佔著絕對優勢,滅掉商紂的時候簡直是勢不可擋。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周武王顯然沒有這種優勢,而且當時商朝的主力軍在東方作戰,來不及調回,所以才碰巧被大周所滅。而在封神演義裡面被大家罵作是昏君的紂王,在歷史上是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英明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開疆拓土,絕不是什麼昏庸之主。

    周朝滅掉商朝實際上有很大的偶然性,正是因為如此,當時還有很多人非常忠於已經被滅的商朝。周武王迫於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滅掉了商朝之後,還不得不封商朝的後人武庚為公爵,也就是當時的宋國。當然為了監視宋國,還有其他一些忠於商朝的勢力,周武王也封了自己的幾個弟弟在周邊。

    周武王在封了武庚和幾個弟弟之後,率領大軍回到了西周。結果商朝的遺民們聽到武庚被封之後都非常的高興,武庚也繼續居住著商朝的宮殿,繼承商朝的祭祀王位等等,而周圍的諸侯國很多都繼續到宋國去朝拜武庚而不來周朝。這些事情都讓本來已經在滅商之戰中心力憔悴的周武王姬發感到非常的擔憂,但是他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來,並且他為周朝的未來一直感到非常的擔憂,不久就生了重病,最終抑鬱而終。

    在周武王死後,他所封的幾個監視武庚的弟弟都背叛了周朝,而和武庚聯合起來叛亂。最後周公和姜子牙為了平息這些叛亂,打了很長時間,最終才將這些反叛勢力給鎮壓下去。

  • 8 # 鹹魚閒聊

    根據先秦史書及史記記載,周武王姬發“克殷兩年”後便病逝了,關於姬發的死,史學界並無太大爭論,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姬發不是死於某種陰謀論之中的話,那麼他的死一定與長期操勞過度有很大關係。

    史書雖只用了“武王伐紂”四個字來簡單概括了他的奮鬥歷程,但其中所付出的精力與壓力都是常人難以想象難以承受的,當時的商王是天下共主,周只不過是西部一個小小的諸侯國,以弱小而對抗強大,沒有遠大的抱負及能力還有天時與地理等客觀因素的同時存在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對於姬發而言,伐紂無異於賭博。

    有的人生於亂世,也只為結束亂世而生,當他完成了命運賦予他的使命後,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姬發就是這麼一位亂世雄主。

    如今想來,姬發的死的確太過突然,因為“克殷”後天下並未就此進入太平盛世,還有很多事情等著姬發來做,比如如何贏得商人之心,防止商人復叛,如何獎賞滅商功臣,如何選定接班人等等。這些事情都是亟待解決的大事,處理不好更會成為動搖統治根基的因素所在,為此姬發做了如下安排:

    1,散鹿臺之財以天下,開倉以救濟貧困,以此收攬人心。

    2,向商朝遺臣箕子求教治國之良策且任其自由離去,宣揚比干忠諫之精神,分封比干後人,以此向殷商遺民示好。

    3,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商舊都,以商治商,繼續管理殷商遺民,除此之外,還將自己的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分封於殷都東西,建立衛國,鄘國,再加上北面的霍國霍叔,三國同時監視武庚,防止武庚叛亂。

    由此可見,姬發滅商後,為了防止商人復叛絞盡腦汁,那麼這是不是從側面也可以反應出一個問題,即商朝雖然覆滅了,但商人的力量依舊非常強大,以周人自身的實力僅憑武力根本無法完成對商人的統治,只有向商人示好,才能夠實現兩族的和平共處?對於這一點,鹹魚持肯定態度,這也是基於武王滅商的過程而言的。

    當初武王伐紂,據史籍記載,兵力如下:

    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及甲士四萬五千人。

    而商朝當時派出多少大軍呢?答案是七十萬,雖然這個數字有誇大之嫌,但當時的商軍數量遠遠多於周軍。

    武王曾在《泰誓》中說過:

    受(紂王之名)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武王的意思很明白了,商紂王有臣民億萬,但離心離德,而自己臣民雖少,但上下一心。

    武王的話很振奮人心,但說出來也只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對於軍事戰場而言,億萬對三千,億萬再離心離德,三千再同心同德,那都是極其不對等的,在戰爭沒有開始之前,誰也不敢保證,有億萬之多的商朝就一定不堪一擊,所以於姬發而言,伐紂實在是孤注一擲的生死賭博。

    再加上伐紂之後在如何安撫商朝遺民這件事上又過度耗費精力,姬發終究是油盡燈枯,事實證明,商朝遺民反叛還是發生了。

    姬發死後,由於即位的成王尚且年幼,管蔡藉機煽動武庚復叛,隨即山東諸夷亦紛紛叛亂,周之王業陷於動盪之中,雖然周公東征叛亂敉平,但山東諸夷依舊叛亂不定,之後歷代周王亦時有東征之舉。

    由此可見,周最初並不具備統御中原及徐淮之地諸夷之實力,武王姬發窮其一生都無法完全平定殷商及諸夷,也許這就是他一直解不開的心結吧。

  • 9 # 不務齋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周武王上位之後,任用賢良,西周的勢力蒸蒸向上,這讓周武王看到了滅商的機會。等到時機成熟,周武王振臂一呼,即位後的第四年春天,發動了空前的滅商戰爭。

    雖然商紂王人心盡失,但是商紂王仍然有將近17萬的軍隊,而武王的滅商聯軍只有區區5萬,只是先秦時期規模巨大的一場戰役。

    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雙方在牧野進行決戰,戰鬥之慘烈,那是血流成河,堪稱牧野絞肉機。經此一戰,周武王成功上位,商紂王在摘星樓上縱火自縊。

    可是周武王上臺後的兩年就鬱鬱而終,究其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周武王年事已高

    周武王臨終時已經有54歲高齡,在古代已經算是高壽了,雖然沒法和姜太公相比,但是也已經算是高壽了,高壽而終,理所當然;

    二、伐紂之戰消耗巨大

    武王伐紂是天理自然,雖然順應時代但是面對商朝的軍事實力還是有很多力所不及的地方,這消耗了武王極大的精力去處理這些事情,精力耗損;

    三、滅亡商朝剩餘勢力

    商紂王雖然滅亡了,但是如何處理商朝的舊勢力仍然是擺在武王面前的一大難題,為此武王消耗了剩餘不多的精力。

    最終,武王伐紂消耗盡其自身的精力,兩年之後,鬱鬱而終。但是周武王開創的周朝卻享有國祚800年,不可謂不長久,周武王也被後世尊崇為古代明君。

  • 10 # 流水劍客

    個人覺得應該是兄弟之間的爭鬥。

    魯叔旦受封魯國,但不就藩,而且搞掉了三哥管叔鮮和五弟蔡叔度,還把侄兒周成王攆到洛陽。孔子寫的春秋孔子作主,他說魯叔旦留在鎬京是因為賢明,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奪嫡。

  • 11 # 豐產不豐收

    古人因生活條件壽命本不高,何況是帝王呢?到秦漢時期超六十的有幾位?從武王伐紂整個過程,武王從代父親文王成周部落首領到伐紂成功至少十年以上,那麼他的歲數應在四十多歲之間,按今天的話叫英年早逝,但在遠早時代不小啦!就拿秦孝公,秦惠文王,秦始皇來說,都在50之間,至於是否憂鬱而終,只有題主才知道啦!歷史久遠沒記錄,說不定來個某商王在打獵期間,突如其來一聲旱雷給幹掉了!

  • 12 # 週記日記2019

    首先說結論:周武王年齡在那,在當時而言,50多歲已經算非常長壽了,說不上憂鬱而終。

    我們可能是被電視劇《封神榜》誤導了,以為姬發當上武王的時候還很年輕,所以覺得他打敗紂王后沒兩年就死了挺可惜,但是大家忽略了那個年代的人均壽命和姬發當時的年紀。

    根據《大戴禮記》記載“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而生武王”,這個記載基本是符合當時的風俗的,所以我們大致可以認定文王比武王大15歲左右,而按照《封神演義》中所說,文王是97歲的時候死的,此時武王多大?似乎是82歲,然後,武王當了幾年的西伯侯?似乎是十年,那他差不多是九十歲的時候才打敗了紂王,這個年紀了,再活三年死掉似乎已經算是高壽了。

    當然,按照常理來說周武王這個歲數去伐紂不太現實,我們可以參考的是周公旦的歲數,按照記載周公旦應該是活了60歲,輔佐成王13年,也就是姬發死的時候,周公應該是47歲左右,而周公旦是文王的四子,姬發是二子,兩者相差2-10歲都是可能的,因為畢竟隔著兩個孩子在,而且不一定都是兒子,也可能姬發還有妹妹,那周武王歲數在49-59歲之間是比較靠譜的,在那個年代,人均壽命可能都不到30歲,武王能夠活到50多歲已經算長壽了,所以他的死其實說不上什麼憂鬱而終,在那個時代這個歲數死了基本上算是壽終正寢了。

    至於說武王伐紂成為天子之後是不是還有需要擔心的事情,那肯定有,畢竟他當時算是趁朝歌兵力空虛佔了便宜取勝的,紂王是自殺的,武王的勝利有一定的投機成分,而在外的商朝軍隊如果打回來的話西周軍隊不一定擋得住,所以為了化解這種危機,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而且那個時候的諸侯許可權比較大,基本都是獨立的國家的概念了,所以作為周天子的姬發應該後幾年過得也不算太順心就是,肯定要應付很多的諸侯試探和紛爭,心情應該也不會太好。

  • 13 # 水是石

    誤信周公護蠻衛惡之言,遺禍後世。沒聽太公之言,除惡務盡,剷草除根,天地不容。黃帝陰苻經中道:蚩尤雖死,其部甚眾,後世炎黃子孫殺蠻夷者吉祥如意。

  • 1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武王伐紂後,僅僅兩年,周武王就死了。

    不知道周武王是不是憂鬱而終,但周武王在死前確實是憂心忡忡的。

    夜不能寐的周武王

    伐紂之戰勝利後,周武王回到周故地,夜不能寐。

    周公來後,問道:為什麼您睡不著呢?

    周武王答:商瞎搞了60年,民不聊生,我們才得了天下。可是,當初具名歸順殷商的360個氏族,不顯達也沒有滅亡,至今仍然如此。我們周人還未必得到了上天的保佑,我怎麼睡得覺呢?

    這段話,表明了他的擔憂,以及這種擔憂對他健康的影響。

    強大的殷商殘餘勢力

    儘管紂王已經被消滅,但殷商統治天下數百年,其族的勢力依然十分強大。

    因此,武王伐紂後,把殷商故地交給了紂王的兒子繼續統領,只是派幾個弟弟監視。

    可是,殷商依然具備強大的勢力,他們未必會長期服從“小幫周”。

    伐紂勝利後兩年,周武王詢問箕子:殷商為什麼滅亡?

    箕子“不忍言殷惡”,沒有正面回答。兩人只是虛頭八腦地聊了天道。

    隨後,箕子明確表示:我不會作新王朝的臣子。他帶著一批遺民移居到了今天的朝鮮。

    殷商雖然暫時被打敗了,但他們物質上仍然有強大的實力,精神上又恥於服從周,周武王怎能不憂慮呢?

    如何統治大量的氏族?

    自原始社會後期以來,人們按照血緣關係,組成了氏族。

    這些氏族都保持著獨立的組織,獨立的文化。

    因此,夏商時期,天子只能承認、聯合各氏族,無法進行直接治理。

    這些氏族,都保持著獨立,有的甚至與殷商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統治方法,後果非常嚴重。

    何況,周的統治中心在關中,遠離中原,要想威服這些氏族,並不容易。

    憂患氣質

    一堆的問題,擺到了周武王面前。

    而周武王,恰恰是一個憂患意識極為強烈的人物。

    伐紂前,周武王曾大會諸侯,“孟津觀兵”,在諸侯們都稱“可伐”時,武王回軍,表示還沒有必勝把握,再等等。

    伐紂時,周武王又告誡群臣:不過與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

    意思是:就算這次沒打過,我們也不能會心,要堅持打下去!

    未慮勝先慮敗,周武王的冷靜可見一斑!

    因此,周武王沒有被伐紂的勝利所陶醉,而是對未來未雨綢繆起來。

    未雨綢繆

    憂患之中的周武王,作出了三個影響深遠的決策。

    1、營建洛邑。

    周天子所處的關中離中原太遠,不利統治。

    因此,武王伐紂後,周武王就開始營建洛邑。

    此後,歷代周王有事於東方,必居洛邑。此舉,對周統治中原意義非凡。

    2、文治。

    周武王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同時,周武王又對上古先賢的後人進行分封。

    這些舉動,就是向天下示安定之意。

    3、充滿戰略包圍意味的分封。

    周武王將王族、功臣分封到了天下四周。

    齊、魯在東方,燕在北方,晉在西北方,對廣大中原地區形成戰略包圍。

    生於憂患的周王朝

    周武王死後,他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紂王的後人武庚發生叛亂,聲勢浩大。

    不過,周公與齊、魯等諸侯配合,平定了叛亂。

    大亂既平,周公尚未班師,即分封殷商王族於宋。

    周公班師後,周開始重建天下秩序。

    殷商遺族,有的被封諸侯,有的被遷徙到了各個諸侯治下,被“分而治之”。

    此後,周公又將宗法制、禮法推行到天下,使原本鬆散的天下氏族,被凝聚成了一個有共同價值觀的“想象的共同體”。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周武王、周公等人未雨綢繆的憂慮,使周王朝渡過了早期的危機,成就了一個強大的王朝。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憂患時高瞻遠矚的舉措,使天下由一個鬆散的邦聯,發展成了一個有共同價值觀的“想象的共同體”,對華夏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15 # 芋頭170900173

    其實周武王只是攻滅了紂王,並沒有滅掉殷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依舊居紂宮,祭祀紂王於鹿臺玉門。周圍的諸侯依舊去殷朝賀。武王留了三個弟弟監視殷商就回兵了。結果留下的弟弟們等武王一死就聯合武庚一起叛亂了,沒有任何監視作用。武王自己也知道他沒有真正滅亡殷商。他說唯天建殷。。。以至於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可見在他的心裡,殷商的統治是上天確立的,此前是沒有改朝換代這種事的。他的行為還沒有得到上天確認,都沒空睡覺。事實上他死後周公對殷商進行了再征服。不像牧野只打了一天。周公真正征服殷商,打了三年,從黃河以北一直打到長江邊上。這以後周王朝的統治才真正鞏固。

  • 16 # 歷史倪說

    據記載,周武王十有三年率領諸侯討伐殷商,建立周王朝,至十有九年駕崩。

    由此可知,周武王在位七年而崩,何來兩年之說?

  • 17 # 能與狂言

    不知道憂鬱而終這個結論是誰說的,這個描述好像是因為憂鬱導致武王早死一樣,存在強烈的語言誤導。然而這裡有個誤區,由於《史記》在這件事情上的紀述不是很詳細,導致大多數人第一印象覺得周武王滅商的時候很年輕,但是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武王年五十四。也就是說周武王死的時候已經五十四歲了,這個年紀在當時雖然不能說是長壽,但也過了平均線,而且比大多數人活得長了。況且生前還覆滅商朝,擒殺紂王,後繼有嗣,所以憂心國事大約是有的,但如果說是憂鬱導致武王早死就是胡說八道了。

  • 18 # 平安讀歷史

    大家都看過封神榜,封神榜中說周武王姬發是真命天子,而商朝的末代皇帝紂王則是無道的昏君,所以周武王最後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最後出兵滅掉了商朝,統一了天下,成為了當時真正的天子。

    在封神演義中,除了周朝和商朝之間的戰爭之外,其中還涉及到了很多神與仙之間的鬥爭,尤其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這些大人物,這些人都是中國神話體系的一部分。在真正的歷史上,是不可能有這些神仙參戰的。因為那些人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現實中並沒有這些人的存在。

    而在真正的歷史中,雖然武王姬發成功的滅掉了商朝,但是在滅掉商朝,回到自己的都城之後,周武王姬發也沒有活多長時間,只活了兩年就死了,並且死的時候還是憂心忡忡的。因為周朝滅商的偶然性非常的大,當時如果純粹講實力對比的話,商朝還是強過周朝。只不過在最關鍵的一戰中,周朝當時的主力軍正在東征,所以無法面對周朝的突然襲擊,所以瞬時滅亡的,這有點類似於斬首行動一樣。

    據說當時是因為商朝內部出現了叛徒,在商軍主力東征的時候暗中私通武王姬發,武王姬發得到了訊息,率領大軍滅商。而商朝的末代國王紂王也並不是演義中的昏君,他事實上是一位非常英明有作為的君主,只不過這個突然襲擊把他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當時商朝在東方還有很強大的勢力,以至於周朝軍隊撤走的時候,還不得不分封紂王的後代武庚。而且商朝周圍的遺民中,很多都還非常懷念商朝,這對於周朝來說,是一股非常不安定的因素。

    武王憂心的就是這些事情,因為商朝雖然滅亡,但是他在東部的民眾中還擁有非常強大的號召力,隨時有可能東山再起。周武王姬發所統領的周朝也並沒有史書中所說的那樣得到了大家的擁戴,他只不過搞了個突然襲擊,運氣比較好而已,偶然間得到了天下,但是能否守住天下,他是沒有多大信心的。

    周武王去世這個倒沒有什麼,因為當時他已經50多歲了,話說在商朝周朝那個年久遠的年代,也許50多歲不能夠算太長壽,但是能夠活50多歲絕對不算短壽。50多歲的人至少相當於現在的七八十歲了,當時他的年紀已經進入暮年,隨時都有可能去世,所以在50多歲去世真的不能夠算意外,只能夠算正常死亡而已。當然他這個年紀死去和姜子牙相比還是有點低,但是姜子牙那個太特殊了。

    後來的情況果然不出乎周武王的所料,在他死後,紂王的後代武庚確實發動了聲勢非常浩大的叛亂,周公和召公等人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這些叛亂給平息下去。即使如此,他還是不得不封紂王的後人為宋國的國君,而宋國的爵位在諸侯中也是最高的公爵。後來周公又推行禮法制度,並且在東部設立了很多諸侯國來監視商朝的遺民,最終才使周朝安然的度過了那些問題,最終成為了一個享國800年的長壽的王朝。

    周武王憂鬱而死,只能說明當時的天下的情況實在是有點複雜,他雖然打下了江山,但是對於周朝能否把江山守住,確實沒有太大的信心。後來,他的弟弟周公召公等人還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最終將這些不安定因素平定,從而使周朝安然的度過了難關,成為了一個長久的王朝。

  • 19 # 漩渦鳴人yy

    個人猜測,周武王姬發不是憂鬱而終的。而是勞累致死。

    大家都聽說過周公的故事吧?曹操曾經說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什麼意思呢,就是以前周公作為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後來周武王姬發死了之後,處理朝政,他們每次在吃飯的時候總會遇到有人過來打獎,是他他把自己吃的飯吐出來,然後過去處理完事情之後再回來接著吃,所以就一飯三吐哺。然後她每次洗頭髮的時候總會有人拿腳,她她就把洗掉的頭髮握起來,然後處理朝事,接著他再回去接著洗頭髮,所以叫做一洗三握髮。

    其實當時的情況也差不多,周王朝剛剛乾掉了商紂王,但是商王朝遺留下來的那些移民和老百姓還是挺多的!這些人怎麼處理,這是一個問題,不僅如此,大大小小的諸侯都要求參與這場戰爭,要分戰利品,這戰利品如何分配,土地還是金銀珠寶,還是說一些其他的東西你都得給都得去做仲裁,甚至於諸侯與諸侯之間發生矛盾了,你也得去處理一下!

    而且由於當時周王朝建都在鎬京,和自己的祖地岐山,相距的距離比較遠,這等於就是說,周武王姬發如果想要搞一次祭祀,想要搞一次振奮人心的演講,想要回一趟家。那也得奔波很長時間,這麼長途的奔波勞頓,也使得周武王姬發它很容易出現壽命縮短的情況,太累了,這也是一個問題!

    當時事情多的大家都在忙碌,周武王姬發甚至於不允許有任何玩樂的時間!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有人進貢給周武王,姬發一條大狗,這條狗呢十分聽話,能夠給人做鞠躬行禮的動作,周武王姬發就和這狗玩的時間長了一點兒,結果就被手底下的人勸說他玩物喪志,然後讓他遠離這條狗!

    由此可見,這段時間裡面,周武王姬發這日子過的確實是緊巴巴的,事情多,而且事無鉅細,什麼事情都得他來處理,這就造成了周武王姬發一天到晚在這些事情上耗的時間,她特別多,經歷也不滲透之,最終導致本人他勞累過度去世,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況!

  • 20 # 十一姨太

    姬發為什麼在一統天下之後的兩年就抑鬱而亡了呢,根據史書記載,姬發最愁的就是周的根基實在是太不穩了。他天天愁,夜夜愁,最後抑鬱身亡。

    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封神演義裡姬發勢頭勇猛無敵,還有哪吒姜子牙等神仙助陣,他摧毀商時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然而歷史不是神話,歷史上的周武王並沒有神話中那麼神,要不是當時商的主要兵力都在東方擴充套件疆土,根本來不及回來支援,所以它恰好被撿了漏的周給滅了。

    但是我們所知道的對紂王的評價都是昏庸無能,貪財好色的,但他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君主,並不是昏君。在他統治期間,他開闢了自己的領地,擴大疆土。

    周能滅掉商,說周武王運氣好也好,說商氣運已盡也罷,都是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的。因此,當時依然還有很非常多的人忠於商朝。

    儘管紂王自盡,但殷商遺留下來的舊勢力仍然十分強大。只是他們暫時無法對抗周武王,因此他們必須隱藏起來,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進行反擊。

    殺死商的所有舊勢力是不現實的,因為商人的舊勢力如此之多,以至於不可能一次消滅它們。而且,在鄰近的一些小國中也有商的支持者。為了安撫他們,他們不能採用過於偏激的策略。

    經過緊張的商討之後,周公提議,讓商遺留的後人武庚繼續領導舊的殷商氏族,改國名為宋國。姬發給武庚封了個爵位,讓他繼續居住在朝歌城中。也封了他的三弟,五弟和八弟在朝歌周圍監視武庚。作出一切安排後,姬發就帶著大批士兵離開了朝歌,返回了西岐。

    但是還沒到家,就有人來上報說,殷商的舊氏族高興地慶祝了武庚繼續留在了宋國,而且許多周圍的附庸國都去宋國朝貢而不再向周朝貢。

    姬發在滅商戰役中已經用盡了精力,現在他又對周的未來發展十分擔憂,最終,他身心俱疲,病倒了。所有的大臣都來安慰他,但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可以抑制商朝舊勢力的發展。姬發最終還是沒有想通,抑鬱而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太熱有什麼更好的避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