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當朝大學士

    大清的皇權絕對旁落過,如果要讓這個命題正確的話,應該這麼說:大清朝的皇權沒有落在或者長期落在權臣手中,沒有出現過玩弄皇帝於股掌之間的權臣。說道大清皇權的傳遞,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獨出心裁而且頗有意思,因為其大權旁落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基本上在皇親國戚與兩宮皇后之間。

    清朝的大權旁落事實

    ①:皇親國戚。皇親國戚把持朝政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多爾袞。其實按照根本來講,人家多爾袞也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愛新覺羅的子孫,把持朝政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是自己家事。但話說回來了,皇帝畢竟不是他,是順治爺。所以在多爾袞出任攝政王到死前,皇權是絕對旁落的。

    ②:皇太后把持朝政。說道皇太后把持朝政,最出名的就是孝莊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兩人都是兩宮皇太后之一、經歷三朝且撫育二帝的人物,在一段世界之內,孝莊與慈禧都是絕對的掌權者。尤其是慈禧,基本上是晚清幾十年的實際掌權者。

    有些人將鰲拜與肅慎也算作是皇權旁落的證據,其實不然。雖然兩人都是託孤大臣,但是有這種觀念的人忽略了一件事,滿人和漢人不一樣。漢人講究後宮不幹政,所以很少有漢王朝託孤會託付給皇后這種事情。清王朝則不然,只要皇帝年幼,需要託孤,託孤班子的標配絕對是皇太后加顧命大臣,讓兩股勢力相互鬥爭,這就是獨特的智慧。所以,鰲拜與肅慎根本沒有達到把持皇權的地步,否則滿清王朝歷史早就改寫了。

    清朝不易形成大權旁落的原因

    其實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清王朝的確不太容易形成大權旁落的局面,這其中原因很多,筆者簡單羅列幾個:

    ①皇帝多長壽,皇子已獨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卻視而不見。仔細想想,為什麼會出現大權旁落,很明顯是因為皇帝要麼弱智、要麼年幼,震懾不住。清朝總年頭雖然不長,但是長壽皇帝就有兩位,康熙乾隆都是年近古稀。胤礽太子就做了38年,雍正繼位時就已經45歲,嘉慶繼位之時36歲,根本沒有設立攝政王與託孤的必要。反觀順治、康熙、同治,順治6歲繼位,康熙8歲繼位,同治6歲繼位。才有託孤的必要,也就埋下了隱患。

    ②:中央集權的加強。或許有人會問,中央集權越強那豈不是更容易培養權臣嘛?出來個像趙高那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瞬間就成為實際統治者。筆者在這裡的中央集權突出體現得是政權與軍權。首先,丞相已經被廢黜幾百年,清代的宰相大都就是貴族旗人,牽制力度極強,並且直接聽命於皇帝。其次是軍權,滿清入關之後,保留了八旗子弟的俸祿,卻剝奪了世家大族的軍權,所有兵力歸兵部統一節制,大將軍為流水官員,由皇帝欽命。這就杜絕了勢力龐大的藩鎮問題,這也就是說,八旗王爺沒有任何能力能夠用兵力控制朝政。

    ③:制度保障。清朝皇帝臨死前託孤都有兩套班子的習慣。如咸豐病故前,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並遵的同時,有設立了八位顧命大臣。要是大行皇帝沒來得及宣佈就死了呢?沒關係,滿清國的皇親國戚就會站出來主持局面,一般是由族長主持。努爾哈赤去世後,四大貝勒召開會議擁立皇太極;皇太極去世之後由族長代善主持、多爾袞提議,擁立順治。

    結束語: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其吸納中國封建王朝累計制度優勢的同時,又保持了一部分滿族自有的民族傳統,締造了一個大權不易旁落的現象。但是,政治鬥爭不是歷史小說,沒有絕對的權力把持,只有階段性權力交替。

    【文 / 楚南青史君】

  • 22 # 北洋海軍炮手

    自古以來,皇權旁落要麼是權臣、閹宦以及外戚把持朝政,出現這種情況要麼皇帝是偷懶昏聵的昏君,要麼就是客大欺店。清朝沒有出現皇權旁落主要在於,清朝的制度設計保證了皇權的鞏固。

    一是勤政。古典時代各個王朝都屬於君主專制王朝,何為君主專制?簡單來說,就是君主同時擁有世俗和神權的所有權力,而且君主也不是人,是神。這樣國家的好壞完全就和君主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掛鉤,而不是和國家的各種條件掛鉤。

    所以,君主專制時代勤政是對君主的基本要求之一,因為勤政體現了君主對國家負責的態度,最起碼幹不了好事也能落個不算太差的名聲。而且君主勤於政務最大的優勢是君主可以避免朝政掌於人手,從而導致皇權被架空。

    所以清朝皇帝對皇權普遍比較敏感,不管你是什麼人,你有什麼功勞,只要染指皇權全部打入另冊。清初的兩大權臣,即多爾袞和鰲拜都是因為染指皇權導致其本人和黨羽被無情的打壓,鰲拜還算好點,多爾袞可謂是屍骨無存。

    二是打擊黨爭。官員結黨會產生兩個後果,一是內鬥,消耗國力,動搖國本;二是對抗皇權。所以清朝皇帝在打擊黨爭方面可謂是毫不留情,畢竟玩保證皇權的穩固。但是也不是一味的打擊,時不時的還扶持一黨制衡另一黨,或者是削弱比較強勢的黨派。所以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

    三是制衡。清朝的制度設計上,滿漢制衡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滿洲貴族幾乎全部是軍功貴族,類似於劉季的豐沛勳貴、劉秀的南陽集團、隋唐的關隴集團以及朱重八的淮西集團,所以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以軍功貴族牽制文官集團,繼而保障皇權的穩固。

    因為政治說到底就是平衡,只有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保證皇權的穩定。所以清代滿漢制衡就成了主流,畢竟根據清朝的制度設計,漢官是文官集團的主力,而滿洲貴族又代表帝國的武力,所以滿漢文武相互制衡,使之保持在一個平衡點上,對於帝國和皇帝都有好處。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對這方面也有所體現,紀曉嵐代表漢官,和珅代表滿洲貴族,兩個人再怎麼鬥還是被乾隆隨意擺弄。因為臣子不吵,皇帝哪有安寧,同時也體現了滿漢制衡的好處。

    全文完

  • 23 # 煙郭說歷史

    要知道清朝為啥沒有皇權旁落,就要知道歷史上那些皇權旁落的朝代是怎麼造成的,而清朝又是如何避免的。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清朝也是在末期皇權旁落的,比如太平天國之後,洋務派有不少擁有了地方武裝,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的東南互保就是例子,還有袁世凱在清末也是實際掌權派。

    好了,我們來說說歷史上的皇權旁落怎麼造成的吧。

    1.封王專權。

    比如周朝分封制導致的分裂,春秋戰國時代就是周朝分封制的結果,再有後來的漢朝七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都是封王顛覆了皇權。

    2.外戚專權。

    漢朝末年的外戚專權也比較嚴重,像漢朝中期漢宣帝時的霍光,後面的王莽篡漢,漢朝末期看過三國都知道那個何進,就是外戚專權的典型例子,漢朝的外戚專權中,王莽成功顛覆過皇權。

    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一個外戚,他女兒是北周宣帝的皇后,他最終也成功顛覆皇權,建立隋朝。

    3.大將專權。

    比如宋朝的趙匡胤,就是一個大將,手握兵權,最後成功顛覆皇權。

    4.宦官專權。

    這個比較多,也比較典型,比如秦朝末年的趙高,到秦二世的時候完全皇帝就是傀儡。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之亂,也屬於宦官干政的一種,唐朝中後期也出現了大量宦官專權的情況。

    明朝就直接東廠西廠一建,宦官反倒是合法擁有了權力,干政都是合法的,比如王振,魏忠賢。

    清朝如何避免

    1.避免封王專權

    封王制度在隋朝之後幾乎就沒有了,只有明朝才有,清朝其實也有封王,像吳三桂,耿精忠這些,最後也是發生叛亂,被康熙鎮壓了,後來吸取教訓,不僅沒有封王,而且皇室王爺都得在京城待著,限制他們的活動。整個清朝就沒有八旗王爺反叛的例子。

    2.防止大將專權。

    清朝的軍機處就是為了防止大將專權的機構,這個機構雖然是最高軍事機構,但是軍機大臣一般都是不固定的,而且都是從京城官員中由皇帝挑選,而且都是兼職的。

    3.防止宦官干政

    清朝對宦官有嚴格的規定,具體有很多,之前好像在哪看到過,沒具體瞭解。

    4.防止外戚專權。

    其實清朝有外戚專權,比如慈禧,專權半個世紀,玩壞一部近代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一句話描繪當下的生活狀態,再用一句話勾畫未來的生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