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沿流溯源

    怎樣欣賞李白的千古名篇《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是李白寫的一首五言律詩。

    寫作背景簡介:

    寫李白在寓居湖北安陸(727-726)時期,結識了比他大十二歲的孟浩然,雙方結下了深厚友誼。李白以自然飄逸的風格,描繪了孟浩然風流儒雅的形象,同時李白也抒發了他與孟浩然在思想上產生的共嗚。

    怎樣欣賞李白的千古名篇《贈孟浩然》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欣賞:

    一、從理解李白《贈孟浩然》的律詩寫作特色開始。

    全詩不拘束律詩的“格律”的束縛,而是追求古體自然流走之勢;不曲屈,而是直抒胸意,透出詩人李白獨有的飄逸之氣。

    也真如《李詩緯》稱譽:“太白於律,猶為古詩之遺,情深而詞顯,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歸,開鬱宣滯,特於風騷為近焉。”

    二、從李白《贈孟浩然》律詩的章法結構特色去欣賞。

    1.首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譯文:我敬愛孟老夫子,他高尚風流倜儻、天下聞名。

    首聯即點題,開門見山,提綱挈領,直抒胸意;表達詩人李白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

    ①透過“愛”字,作貫串全詩的抒情線索。

    ②透過“風流”二字,讚賞孟浩然瀟灑清遠的風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

    2.頷聯:“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譯文:孟浩然青少年起就對軒冕榮華(仕宦)不感興趣,老年時歸隱山林的松雲之間(如高潔的山松一樣)摒棄世俗的“塵埃”。

    描繪一幅在高山流雲間隱逸的高人圖景;勾勒出一個高臥林泉、風流自賞的詩人形象。

    ①透過“紅顏”對“白首”的詞彙對照運用,即作了人生不同時期和時間跨度的對比,也概括了孟浩然從少壯到晚年的生涯。

    ②透過“軒冕”和“松雲”的詞彙對照,形象的表現出“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與“高人隱於松雲間”景象對比,表現出孟浩然寧棄仕途而取隱遁。透過對“軒冕”和“松雲”取捨,突出表現出孟浩然高風亮節的情操。

    3.頸聯:“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譯文:他常常伴月而醉(喻,高雅亮潔),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喻,胸懷豁達)。

    透過以上的形象描寫,蘊含詩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愛之情。

    ①透過“醉月”描繪出孟浩然對月飲酒的情境。

    ②透過“中聖”描寫出孟浩然醉酒的情形(中聖,即“中聖人”簡稱,即醉酒。 釋源:《三國志·魏志·徐邈傳》)。

    ④透過“事君”,暗指孟浩然不願侍奉皇帝。

    4.尾聯:“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譯文:高山巍峨聳拔(不可攀)令人敬仰,只有膜拜並讚美你的高潔。

    尾聯直接抒情,詩人李白讓自已的感情進一步昇華:孟浩然不慕榮利、自甘談泊的品格,就如同巍峨的高山,讓人仰望敬慕,只能在此對他的純潔芳馨的品格拜揖。

    ①透過“高山”,言喻孟浩然的品格高尚,如高山雄偉,令人敬仰。

    ②透過“徒此揖清芬”,表達詩人李白對孟浩然清高的人品,無限崇敬。

    三、從李白《贈孟浩然》律詩的藝術表達方式去欣賞。

    1.語言運用上,具有自然古樸的特色。

    首聯和尾聯具有大致相同的風格情調,採用舒展的唱嘆語調,來表達詩人李白自已對孟浩然的敬慕之情;語言運用上自有一種風神飄逸、疏朗古樸之風。

    2.不侷限對偶聲律運用,對偶句運用也恰如自然。

    律詩頷聯,不僅限對偶聲律,對偶句運用流走自然,不枯澀,不呆板。如“紅顏”和“白首”,象流水淌瀉,毫無阻隔。

    3.一件事,採用不同角度的對比深化。

    律詩採用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互對比較的方式,耐人尋味。 如“棄冕”和“臥松雲”。

    4.巧用典故,恰如其分,讓詩意昇華。

    律詩中用典故,融化自然,意義通達、思想深邃,毫無斧鑿痕跡。如“中聖”典故,喻醉酒。

    5.律詩整體採用:抒情-描寫-抒情的結構方式。

    最後,又從上述的種種“可愛”,過渡到高山仰止,歸結到令人無限“敬愛”的孟浩然身上。

    全詩採用:抒情、描寫、抒情的結構方式,依照詩人李白的自我感情的自然流露描寫,即如流水自然的流淌,也象行雲般舒捲自如,從而體現詩人李白對孟浩然率真自然的感情。

    我們透過對李白《贈孟浩然》的寫作背景、寫作特色、寫作章法結構,以及藝術的方式表達上去學習鑑賞,就能很好的欣賞至全待完美的藝術境界。

  • 22 #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李白、孟浩然,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詩人,孟浩然比李白大了十幾歲,他們交往的時候,是在李白剛出四川不久,二十七八歲,詩名鵲起,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

    而已近不惑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的名氣絕對是大過李白的,他最為人所知的粉絲也是李白。

    能得別人崇拜、成為偶像的人,必然有兩把刷子。

    眾所周知,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自然純淨而簡潔雋永,

    即使有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展現生活自得之趣。故此,孟浩然雖然是個中年老男人,卻一點都不油膩,很有文藝小清新的範兒。

    李白喜歡孟浩然,當然是因為他的詩詞才華。

    孟浩然的詩作大多衝淡、清新,很少有李白那種激情四射的言語。但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可是李白刻意追求和學習的一面,孟浩然的五言對李白影響也很大。

    除卻詩詞的才華,孟浩然還有一個更令李白仰慕的地方,就是他未仕,隱居田園,寄情山水,任性自由,不拘一格。

    他給李白的印象就是陶醉在山水之間,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自由而愉快。

    而李白此時還沒有求功名,他不去參加科舉,只想雲遊天下,如此狂放不羈的一個人,孟浩然不為塵物所動,風流自賞的品格使他自然成了李白心中崇拜的偶象。

    因此,李白初次見孟浩然就寫詩贈他,詩中雲:「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可見,兩人的友情是因為兩人有一種相同的風流氣度。風流,更是一種氣質品格。李白在更多地表達內心對孟浩然的敬仰和傾慕,就像今天的粉絲對巨星的感懷一樣。

  • 23 # 青青子衿

    首先了解一下李白為什麼寫《贈孟浩然》這首詩?

    唐開元13年(公元725年),李白首次離開家鄉四川綿州到外面求取功名,正式踏入社會,他四處遊歷,先後從紹興到了揚州,從揚州又往北走到了河南,從河南又到了湖北安陸縣,整整走了一年。在去安陸縣的途中,結識了孟浩然,這時已經是開元14年了。李白此時還沒有名氣,然而孟浩然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了。孟浩然顯然很欣賞李白的才學。彼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孟浩然第一次趕赴長安進行科舉考試,沒有考中。轉眼又是一年,開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的好友張說私邀孟浩然入內署,剛巧唐玄宗也到了內署,嚇得孟浩然躲在床底下。張說不敢隱瞞,唐玄宗也聽大臣們說過孟浩然很有才,想考考他。孟浩然就背誦自己寫的詩,其中有一句“不才明主棄”,唐玄宗聽了很生氣,說:“你又沒來找我求仕途,哪來的放棄,這不是汙衊我,壞我名聲嗎。”這件事讓孟浩然心灰意冷。但是孟浩然被皇帝召見這件事傳遍天下,都很羨慕他。

    李白此時正在安陸縣的家中,聽說孟浩然科考不中,還被唐玄宗斥責,今知孟浩然要去揚州,便約孟浩然在武昌相會。兩人在黃鶴樓促膝長談,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依依不捨目送孟浩然遠去。送別時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二人結識已久,雖然飲酒唱和、攜手同遊,但是至為重要的,兩人在心靈深處的溝通碰撞,及情感上的和諧一致,即是同伴又是知音,彼此心意相通。同屬笑傲王侯,仕途坎坷,性情耿直不善於奉承之人,這是兩人成為知交的根本原因。李白被孟浩然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到了。詩中開頭稱孟浩然為故人,就是老朋友的意思。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李白已不再是那個青年書生了,權貴、宦官、政客,看到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更加思念那個真誠淡然,不事雕飾的高雅文人孟浩然了,已經十年沒有見到他了。

    想念、牽掛好友的心情油然而生,好久不見,明月寄相思,遠方的你還好嗎?一首《贈孟浩然》就這樣寫成,想必孟浩然得知後,也會感慨萬分,借用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當然王昌齡也是孟浩然的好友,在王昌齡被貶嶺南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途經湖南嶽陽,王昌齡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不知什麼情況,所有資料沒有記載孟浩然寫給李白的詩,大概沒有流傳下來吧。不過有這樣的朋友真好。

    贈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24 # 舒顏離離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釋意:

      我鍾愛孟浩然,瀟灑的風度,超人的才華天下人都知道。年輕的時候就拋棄了功名爵祿,晚年在青松白雲間隱居。在月光下飲酒常常沉醉,迷戀景色不願意侍奉國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樣怎麼能夠仰望得到?我只能在這裡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詩人對孟浩然不圖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讚頌,表現出詩人與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時抒發了詩人敬仰孟浩然,羨慕他的生活的情緒。

      全詩自然豪放,工整流暢,意境深遠。

  • 25 # 北斗七星刀

    要想欣賞李白的千古名篇《贈孟浩然》,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孟浩然乃何許人也。相信很多人都會背一首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可謂是婦孺皆知,有的小孩還把他改成了一首打油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一翻身,不知死多少。沒錯,這首千古傳揚的詩句《春曉》就是孟浩然所寫,是不是有種如雷灌耳的感覺。孟浩然,男,漢族,生於公元689年,唐朝人,籍貫襄陽,書香門第之家。說起唐朝,就不得不說唐詩,唐詩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我們,也是揹著《唐詩三百首》長大的。唐詩的流派大多分為: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現實詩派.就像金庸武俠小說裡寫得:武當派,峨眉派,華山派,丐幫、全真教、明教、古墓派等等。而孟浩然可謂是唐朝山水田園派的開山掌門,也是山水田園詩的集大成者。他9歲開始讀書練劍,20歲時遊鹿門山,歸隱一年,做《登鹿門山》,表達了對隱居此地前賢之仰慕。此詩標誌著山水田園詩風的形成。當然孟浩然並不是一開始就想歸隱的,作為一個七尺男兒,誰不想建功立業,高居廟堂,但是可能在仕途上處處碰壁,轉而坦然,繼而淡然,從此寄情山水。李白其實寫了大概有四首關於孟浩然的詩,其中兩首最為有名,分別是《贈孟浩然》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代文人大多以文會友,但是李白是個例外,他是以酒會友。李白得意時喝酒,失意時喝酒,一個人時喝酒,赴宴會時喝酒,懷念人時喝酒,重逢時也喝酒,他拜訪別人要喝酒,別人拜訪他就買酒,在酒樓喝酒,在家裡喝酒,在宮廷裡也喝酒,他的一千多首詩,其中兩百多首是在酒場上完成的,人送綽號“謫仙人”,他卻自稱“酒中仙”。用我們現代人的話說,這哥們是組酒局的。我們的朋友當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今天天氣很好,心情很好,走,咱們練兩杯;今天天氣很差,心情鬱悶,走,咱們練兩杯;一天不見了,走,咱們練兩杯,反正不管什麼時候,都有他練兩杯的理由!孟浩然和李白初相識時大約在唐玄宗開元十四年,那是一個秋天,此時的孟浩然已經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紀,也已經名滿天下,而李白剛剛二十八歲,鋒芒初露。這是山水田園派掌門和浪漫詩派掌門的第一次相遇,當然那個時候詩的江湖裡還沒有盟主的稱呼,在詩的江湖裡是百花齊放,不是打打殺殺。雖然有的詩人腰間也佩戴一柄長劍,可能是為了行走江湖壯膽。各個詩派別的掌門和門人也是惺惺相惜,不相互攻擊。兩人可謂是一見如故,,雖然有一旬的差距卻不能阻擋他們成為朋友,可能也因為是同一個屬相的緣故,讓他們成了忘年交。這一天,他們同遊溧陽,當然中間是少不了練幾杯的,因為孟浩然也喜歡喝酒(想到他寫得那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我的嘴就直流口水)。後來,孟浩然要到越中出遊,臨別前,李白寫了一首《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其中最後一句:與君拂衣去,萬里同翱翔。還是比較霸氣的。當然,李白寫這首詩的初衷可能是希望老前輩指點一二。畢竟能得到前輩指點,寫詩功力可能會大增。就像《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前期武功很雜,沒有自己的主打,經金輪法王兩句提點,自創黯然銷魂掌,功力大增,成為五絕。大概是七年後,李白和孟浩然又在長安相遇,此時的李白可能經過孟浩然的指點後,功力大增,第二次遇見偶像、朋友、亦或老師,很是激動的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這簡直就是一個小粉絲的直接表白。全詩直抒胸臆,情深詞顯,自然古樸,格調高雅。在結構上從抒情到描寫又回到抒情,從愛最後歸結到敬仰,意境渾成,感情率真。我們是高山流水的知音,我們雖然師徒不順,但是我們可以笑傲詩的江湖。第三首當然是那首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記得小學的課本里好像還有這首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李白和孟浩然又在武昌相遇,同遊數日,奈何孟浩然要到揚州去,於是李白在著名的黃鶴樓擺下幾桌,為孟浩然餞行。酒足飯飽之後,李白一直送到江邊,看著船漸行漸遠,惆悵不已,寫下了千古絕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誰知這一別竟成永別。公元740年,邊塞派掌門王昌齡路過襄陽,便去拜訪孟浩然。王昌齡帶了當時極為珍貴的鮮肉,孟浩然備了幾斤酒,再整幾個冷盤,兩哥們相見甚歡,開始五五六六的整上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把酒話桑麻。但是孟浩然身上有毒瘡,他沒有告訴王昌齡。所以說,兄弟之間,朋友之間,有時候心情是擋不住的。沒過幾天,孟浩然背上的毒瘡全部流膿,山水田園派的掌門就這樣溘然長逝!想來王昌齡後來是有多愧疚(就像倪匡對古龍飲酒致死愧疚一樣)。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成為妄想!

    在孟浩然去世後的第二十一個年頭,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捉月,再回天庭做太白金星。從此世間再無詩仙!

    高山流水的知音,從此之後,塵歸塵,土歸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覺得雷軍有個決策性錯誤,不該創紅米走低端,而該創一個高階品牌,大家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