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東方傑士

    中國有唐詩宋詞晉字漢文章的說法,可見晉字的重要性,晉字主要指的是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是晉字的代表人物。練習毛筆書法,如果不以二王為楷模,寫出來的字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作品了,只能被認為是為不入流的字型了。

  • 22 #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中國書法在唐代達到了巔峰,尤其是唐太宗酷愛書法,把書法的好壞直接納於到仕途進取之中,唐太宗把二王推上了書聖的寶座。憑著自身超凡的書法功底,以及唐太宗獨尊二王的旨意,二王的書法己穩穩佔據了書法冠軍的寶座,引領著書法主流的走向。

  • 23 # 風靜齋主

    “書不宗晉,終入野道”,這是宋代米芾和明末清初的王鐸的觀點。

    米芾初學二王,用功很深,曾把二王書法集字刻苦練習,在二王的基礎上形成了個人獨特的風格 ,成為宋代著名書法家, 與蘇東坡、黃庭堅、蔡襄齊名,為宋四家之一 ,對後世影響很大。米芾一生中最擅長的是行書 ,草書水平與其行書相比差距很大。但他卻對唐代草書大家張旭、懷素 指手畫腳,妄加評論,認為張顛醉素書法,變亂古法,不入晉人格,徒成下品。我認為,是米芾本人不擅長草書 ,對張旭、懷素的狂草書風格,欣賞不了,認為中規中矩的行書才是宗晉,才對張旭、懷素大加鞭撻,給予錯誤評價。

    明末清初的王鐸,一生中一直遵循二王,到晚年也堅持一日臨帖一日應索,在草書領域成就最大,可以說是繼張旭、懷素之後影響很大的草書大家。其在日本書法界非常受追捧,和二王的王羲之“大王”相比,被譽為“小王” ,曾有“小王”

    勝“大王”之美譽,可見王鐸的草書影響力之大。因其在繼承二王的基礎上,草書方面取得的成就 ,缺對張旭懷素草書不屑一顧,認為其狂草不入晉人流,終成野道。

    由此可見,對於書法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下書法人面臨的很大課題。學習書法必須遵循傳統,由二王學起 ,打好基礎。但是學習古人,繼承傳統,還有一個入古出新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創新問題,不能拘泥於前人,裹足不前,而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把個人獨到的理解和時代要求以及藝術規律結合起來,創作出具有更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 24 # 王乃棟說書畫

    這句話說得很正確,但只是空話,不著邊際,使人摸不到頭腦!

    宗晉代書法什麼?筆法?結體?神韻?行草?

    野道是什麼?怎樣不入野道?正確的大話,不啻廢話,使人一頭霧水。

    學了書法史,才知道晉代是早期書法史的一個高潮,產生了書聖王羲之和他兒子王獻之,二位書法高妙,並稱二王,所以要直接學晉人,即學二王。這是米芾、王鐸等後代名家反覆強調的。

    問題在於怎樣宗晉?宗晉就不入野道了?未必!

    宋代黃庭堅早就說了:世人(一作俗書)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

    這一首書法名詩就比上述一句空話說得透徹,宗晉還要金丹,否則無法脫胎,仍然野道俗書,奈何?

    書之金丹,乃是筆法。書不宗法,終入野道。野道正道,以法為界。書寫書法,一語明瞭!

    如果這樣理解了宗晉和野道,就平衡了傳承與創新。宗晉就是學二王筆法,學會筆法才能不入野道,精通筆法才能傳承書道,筆法精妙就是書藝創新!

    理解了什麼是宗晉,什麼是野道,就可以理解只有宗晉筆法才是正道和創新,不合筆法就無金丹換骨,只是館閣俗書或醜書。入了野道還能創新?去花果山水濂洞旅遊吧。

  • 25 # 書法張

    這個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書法從王羲之開始確定了大家的對書法的地位。可以說王羲之的書法成為一種正統後代人大多是從王羲之字中各取一面。至於創新,我覺得還是應該從傳統中多吸收加一些自己的個性90%的都是傳統10%的創新就不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腸息肉,一定要手術切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