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界限究竟是什麼?
8
回覆列表
  • 1 # 悅雨育兒

    我的理解是如果孩子小,那就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想幹什麼幹什麼,他想去“探險”就讓他去,比如雨中跳水坑,又或者從高處跳下來,都是孩子的探險,不要這不讓那不讓的,我想這就是給小孩子的自由。

    當孩子大一點之後,我想自由就是在道德的範圍內,給他一定的自由,要讓孩子知道道德的底線在哪裡,剩下的就可以按照他喜歡的做了。

  • 2 # 為你踮起腳尖

    我覺得在孩子沒有懂事之前,我對自由的界限是保證人身安全!別人都覺得我讓孩子穿著乾淨的衣服爬上爬下一身土不可思議;覺得我讓她泥坑裡,水坑裡隨便跳不可思議;覺得我讓姑娘自己選擇我認為能力範圍內的事不可思議,但是在我的心裡這就是我給孩子的自由,這就是我在她這個年齡能把握的自由界限!

    等到有一天她長大了,她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我願意給她更多的自由,可以讓她選擇自己喜歡,願意的事情!我那時候對自由的界限就是道德和法律允許的範圍,讓我姑娘盡情的發揮她的天性!

  • 3 # 我和她的故事

    現在的家長還是很開明的,更注重孩子的內心想法。很少會強迫孩子去做家長認為對的事情。

    每個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希望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玩沙子不再怕把衣服和小手弄髒,有的家長甚至空出一面牆,讓孩子隨意塗鴉,鍛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家長給予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想法。

    但是,在給予孩子自由的時候,也會制定相應的規則,比如破壞公共物品或他人的物品是不可以的,玩火,高空拋物是絕對不允許的……讓孩子知道為什麼。只有孩子懂得了原因,接受起來才能更容易一些。

    家長不要特別的制約孩子的行為,在保證孩子安全和他人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對孩子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 4 # 豆豆147278183

    我覺得在原則問題上有一個底線就可以其他方面應該還好。不知道你所謂的自由是指哪些方面。是指孩子游戲還是啥。反正我覺得孩子想幹啥如果合理的我們就應該盡力去支援和幫助他。如果不合理就儘量和他講道理吧。

  • 5 # 小獸媽媽

    自由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就是因為有了規則才會讓孩子變得自由。

    在家庭中與孩子建立規則,要根據每個家庭的特質,每個家庭的條件來協商約定,這樣就成為你們自己的生活,而非倚仗某種權威或者效仿別人而制定的規則,有可能我們的方法只適合我們,你們在尋找適合你們自己的通道。

    作為家庭規則建立的最基本的三個點是: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

    在我們老大愛和自由幼兒園,七大校園規則:

    粗俗粗野的行為不可以。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所有,並有權利自由支配。從哪裡拿的東西請歸位到哪裡。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請等待。不可以打擾別人。學會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兒童擁有保護自己的權利。學會拒絕別人,也尊重和接納別人的拒絕,學會說“不”。

    我覺得這七大校園規則也很適合二胎家庭,我們家兩個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參考這些規則。

  • 6 # 晴之婉約

    作為家長,對於給孩子自由,每個人內心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所能給到孩子最大的自由就是:在所有公共場所,你必須遵守規則,不能損害他人利益,更不能任性妄為。所謂的自由是相對的,並非絕對。在這個範圍之內,你是自由的,我不會強加干涉,但你一旦越過這個界限,我就會採取相應措施,或提醒或約束你的行為。

  • 7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首先家長應該認識一點,就是世界上是不存在絕對的自由的,絕對的自由就意味著不自由。所有人的自由都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最低就是法律和道德。試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想殺人就殺人,那你還敢出門嗎?

    任何自由,都是相對的自由,所以說,給孩子的自由也必須有一定的界限。那麼如何給孩子建立自由的邊界呢?

    有人說,給孩子得自由邊界是規矩,要從小讓孩子懂規矩,守紀律。而我要說,給孩子的自由邊界,是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負責,而不是簡單粗暴得告訴孩子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現在追著孩子吃飯的家長以後就是陪著孩子做作業的家長,在給這些小孩樹立規則時,家長自己也不打破規則,每當孩子打破規則時,要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影響到了他人”,而不是說必須停下來,或者,乖,聽話,不能這樣做。

    簡單粗暴得給孩子立規矩,本質是讓孩子害怕,最後結果是屈從於父母老師的權威。而建立規則意識的本質是認同與內化,對自己負責,不影響他人。

    正面管教理念中,有個方法叫自然結果法,比如孩子吃飯,吃多吃少吃什麼,都由孩子做主,而孩子必須在餐桌前吃就是規矩。它和懲罰以及恐嚇有著天壤之別。自然結果法是讓孩子自己體會他行為的自然結果,並學會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不吃飯會餓,不穿衣會冷,不洗手會生病,不收好玩具會找不到玩具,這些都是自然結果。透過自然結果,孩子學到的是內化的規則,自發願意遵守。而刻意的懲罰和恐嚇要麼只能奏效一時,要麼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雙方陷入權力之爭。

    我們經常會評價別人的孩子或者說別人,他有沒有教養,本質上跟他聽不聽話,沒什麼關係,其實說的就是他有沒有把規則內化,有沒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說白了,你自由的邊界,就是不影響他人而已。

  • 8 # echo愛慄絲

    我的寶寶還小,現在九個多月,正處於探索周圍環境的時間。他會不斷地用嘴,用手去探索所有在他眼睛裡新奇的事物,有的在大人眼睛裡卻是髒的,危險的。因為看過一些育兒的書籍,我知道這種探索對於孩子的成長髮育的重要性。所以我的原則非常簡單,除了真正危險的東西,其餘的都可以去探索。髒的,我可以洗洗你再啃,你的好奇心我會盡量滿足。他突然對鞋子感興趣。特別想啃,正好有雙新鞋,弄乾淨後讓他啃個夠,傻小子啃了半小時,現在已經能夠平靜看著鞋子,而不是瘋狂去搶著啃了。

  • 9 # 靈犀呀

    界限就是規矩,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界限之外的事情是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到制定界限裡來,並且懲罰也應該是孩子能接受的,界限主要是針對一些安全方面,品格培養方面,良好習慣方面,社會群體規則方面等等。制定界限越具體越好!那麼制定好界限以後,孩子在界限之內就應該享有充分的自由!

  • 10 # 宸宸豆豆媽咪

    在我看來,對於孩子來講,自由就是他們自己想做的事;對於大人來講,界限,指的就是這件事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有危險,堅決告訴孩子,不可以;如果不會,在接受範圍之內,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嘗試。

    有時候我們不允許孩子做這做那,並不是出於對孩子的考慮,而是為了我們自己,比如,很多家長不讓孩子跳水坑(小豬佩奇最愛的事),這件事並不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只是需要大人多洗幾件衣服。所以,因為不願意洗衣服,剝奪了孩子的快樂。

    但是,有些東西就堅決不可以,剪刀之類的利器不可以拿,所有的家電插頭不可以插拔,暖水瓶不可以自己去倒水,打火機不可以玩;

    總體來講,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們都可以讓孩子嘗試接觸,這樣他們會更快的知道做哪些事是怎樣的體會,也會成長的更快。

  • 11 # 壯仔媽寶

    首先我們要明白自由不等於放縱。大多數人都是在限制中長大的,甚至無法想象出自由真正的樣子。因此描繪出的自由場面即是失控。比如:如果不限制孩子玩遊戲,他們就會上癮;如果不控制孩子花錢,他們只會亂花錢;如果一味肯定孩子的慾望,他們就會被溺愛,變得恃寵生嬌;如果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們長大就會沒有耐性,不喜歡等待。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真正的理解自由的含義。孩子想吃零食,家長不給,耐不住孩子哭鬧,而家長想到要給孩子“自由”這一點,於是不情願的、半信半疑的允許孩子吃零食。可是,在孩子“自由”享受零食的過程中,家長一直擔心、焦慮。“別吃多了啊!” “你看,哪有節制?” 焦慮的心境促使家長時不時地嘮叨囑咐,時不時地勸阻,時不時地情不自禁地控制。就是這樣,一會給自由,一會限制,把孩子都搞蒙了。在孩子的心裡,零食是一個永遠無法觸及的“自由目標”,他們會永遠對零食心生嚮往。

    而自由的概念,核心是指兒童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含義被很多家長誤解,以為就是孩子想幹嘛就幹嘛。其實這是錯的!只有一種兒童可以擁有自由意志。這種兒童的家長完全瞭解孩子生命發展每個階段性行為以及原因,並允許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經由自由意志的支配,自發地行動,從而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如果一個孩子自由使用身體的功能總是被滿足,按照自己的意願將生命力釋放,內在天賦自然會被激發出來。

    所謂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制止和強化的結果。家長必須要懂得自由真正的含義,同時也要不斷地解除自己身上的束縛。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全方位地允許孩子生命綻放的力量,給孩子一個全面的自由成長環境。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非常自由的、無條件愛的環境下長大,那麼他會是非常的自律與自控,也會非常的有規矩,懂得應該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約束自己。當你允許他隨意吃零食,反而不會多吃。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對生活,對生命的信任。而這種信任來源於父母給予的充滿愛和信任的自由成長空間。

  • 12 # 綿媽育兒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規則之上。我們所追求的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也是要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勞力,索取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不是無度索取或不勞而獲。人類社會的最理想形態也是有規則的自由。

    所以給孩子的自由也是如此。我會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衣服,但是可選擇的衣服必須在我的經濟可承受的範圍內。我也可以讓孩子去他的朋友家玩,但是必須是在能夠保證自身安全,不會打擾到別人的前提下。我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興趣班,但是必須保證堅持的前提下。

    給孩子能自由必須是有前提的。無度的、無節制的自由,那不是自由,是放縱。

  • 13 # 徐嵐棋

    我作為一個媽媽,給孩子自由的界線就是對身體和情感危險的事情不要去做,其他的就讓她大膽的去嘗試吧。比如她喜歡從高的地方往下跳,每次他跳的時候我都會要求讓她牽著我的手確保她是安全的。但是像他喜歡玩泥沙我們一樓院子裡面的泥沙我都會讓他盡情的玩當然我會在旁邊看著他不把那些東西放到嘴巴里去。有段時間我家大寶對剪刀很感興趣,那時候她才兩歲多,我先是給他一把玩具剪刀讓她慢慢的熟悉,然後再給他買了一把小孩子用的真的剪刀,用的時候我也在旁邊跟他一起,現在我們家裡大人用的剪刀他都可以自如的拿來剪東西也不會傷到自己……只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讓孩子自由發揮。

  • 14 # 九皮皮

    每個人對自由的理解不一樣,導致每個父母對給予孩子自由時有各種不同的做法。

    有的父母認為在自己許可的範圍內,孩子是可以自由的;

    有的父母認為只要不觸犯別人的界限,孩子是可以自由的;

    有的父母認為自由就是隨心所欲,可以做任何事情。

    對於孩子的自由界限,家長把握好三個原則就可以: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傷害環境。

    如果能做到這三個原則,你給孩子的自由是充滿愛和規則的,孩子既能和自己和平相處,也能和別人友好相處。因為他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別人的界限在哪。

    這三個原則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很多家長做不到,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

    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多去覺查自己,向內觀,只有先明確自己的界限在哪,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確立界限。

  • 15 # 啟明星138717721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由的,可以自由飛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給予自由,就要劃清邊界。合理的邊界才會更加有利於孩子發展。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指定具體的規則或是議事日程表,讓孩子遵照執行。大多是一些事物性問題,比如生活日常、學習等,但是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或是個人事項,可以在告知自己的前提下,讓其自由掌控,有一定的自主權更益於孩子成長。

  • 16 # 黃衣心理

    做為一個親子關係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我負責任的告訴你:規則之下更自由!

    給孩子自由,是順應孩子天性發展的一個撫養方法,我們一定是要給孩子自由的,可是這個自由如果沒有限制,就會變成缺乏規則。

    所以,自由非常好,可是規則不可缺少。自由,是一定要在規則之下的,我們要有遵守規則的這樣一個概念,有一個選擇的前提,才能給他們充分的自由,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加自由。

    所以第一,有選擇並不是隨便說的,是要在我們能夠接受的前提下給孩子更多選項的。

    其次,對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給他們制定不同的規則,在他們能夠做到的前提下,以安全為前提,然後從自理,到獨立等各個角度做好這個規則的設定。

    第三,就是孩子一定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這一點和規則相結合。多大的孩子做多大的孩子該做的事情,自己照顧好自己,然後呢幫家長做一些家務事,這也是必要的規則。

    第四,孩子一定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如果我們孩子只負責做事,並不承擔後果,那麼這個孩子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規則的限制和約束,他的發展勢必會更加不自由。

  • 17 # 似火青春1

    孩子自由的尺度把握在爸爸媽媽手裡,孩子的自由需要“邊界”“自由”“約束”。

    爸爸媽媽的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是孩子自由的最大邊界。首先,爸爸媽媽在孩子認真探索時不去打斷,干擾。孩子就會和爸爸媽媽有一個各自工作互不干擾的邊界。其次,爸爸媽媽待孩子,待他人有禮貌,懂尊重,會分享。孩子就會有一個待人接物的行為態度邊界。再者,爸爸媽媽會管理時間並且懂得給孩子自主管理時間的機會。孩子就會有一個時間管理邊界。最後,爸爸媽媽遵紀守法,孩子就會有一個法規界限。

    對於自由。首先,孩子要有一個無干擾自由探索的空間,比如孩子的幾個成長關鍵期。其次,孩子需要自己管理時間的自由,只有孩子有機會自己管理時間,才會學會管理時間。再者,孩子需要自由創作的空間,一個可以自由發揮創造力創作的孩子會有豐富的情感。最後,孩子需要自己解決問題的自由,只有給孩子機會自己解決問題,孩子才會更有能力。

    最後來說說關於孩子的“約束”。自然法規的約束、社會法規的約束,集體規則的約束……

  • 18 # 糯米麻麻Coco

    家長教育孩子既要愛也需要規矩。所謂孩子的自由就是孩子內心自由的想法。

    孩子小的時候,內心的自由可以讓他獲取很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成就感。比如說孩子說讓媽媽抱,媽媽馬上過來抱抱孩子,那麼孩子得到了滿足感和安全感,媽媽是愛我的,媽媽在我需要時候第一時間過來幫助我。那麼這些自由的和行為就增強了孩子的安全感,更加勇敢的探索外在的世界,為他日後的良好行為習慣奠定了基礎。

    另外,自由也都是相對的,比如說在家裡到了吃飯的時間一家人就要圍在桌子面前吃飯,到了睡覺的時候就要睡覺。

    還有就是孩子喜歡吃甜食,不能說給孩子自由,就是隨便給孩子吃糖,這不但對孩子的牙齒危害很大,對身體也不好。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孩子約定好一週吃幾次糖,每次支援一根,吃完之後立馬刷牙,要是能做到就可以吃,要是做不到就不能吃。

    這樣跟孩子之間建立規則,既然滿足了孩子喜歡吃糖的自由權利,有保護了孩子的牙齒和身體。大人和孩子很平和愉快的接受這個結果。這就是自由的界限。

  • 19 # 玲瓏骰子安紅豆5

    孩子屬於未成年人,不能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起應有的民事行為能力。家長給予孩子的自由,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規則之上。孩子想看動畫片,你可以告訴孩子,每天看多長時間,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她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小孩喜歡吃糖,你告訴她一天只能吃一顆,吃過後,自己要記得刷牙。過後你會很驚奇的發現,孩子的自律超乎你的想象,真的能一天一顆。我家妞妞兩歲多時還想出了,巧克力不算糖,可以吃一個巧克力一個糖,在你規定的界限內,他們的思維也在發展,時刻抓捕著你說話的漏洞。

  • 20 # 凌兒媽媽

    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自由等於放任不管。但是要知道自由要放在規則下面,任何不守規則的自由都屬於放任不管。

    比如孩子在潔面的牆面上畫畫,也許你覺得不需要阻止,但是這樣子孩子就會認為潔白的牆面也是可以用來畫畫的,萬一哪一天去到別人的家裡,那麼他根本就不知道牆面其實是不適合用來亂塗亂畫的。我們可以適當的加以引導,告訴寶寶,其實用張紙來畫畫也是同樣能夠畫得很好的。

    比如孩子到了三歲左右,一言不合就打姐姐,或者用牙齒咬。家人往往會這樣說,孩子還不懂事,你做姐姐的怎麼就不知道避開。那麼孩子永遠就不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以後上了幼兒園,打了別的小朋友,別人的家長會不會接受你的解釋,說我家孩子不懂事,你家孩子為什麼不知道避開。這樣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放縱孩子為所欲為,打人是因為不懂事,錯的是別人不懂得避開。

    比如孩子吃完飯就隨手把碗扔在地上,然後家長再去撿起來。那麼這種情況是否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碗應該放在哪裡,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你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因為你小,所以你做的都有理。

    我們所說的自由,只是給予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在不傷害他人和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可以儘量放鬆的玩和學習。比如孩子喜歡爬,那就給孩子一張爬行掂,而不必非要把孩子抱在身上。比如孩子喜歡玩沙子,那就玩,最多衣服髒了就換,或者給孩子圍上圍裙,戴上袖套,讓孩子盡情的玩。

    有些自由我們可以給予孩子,但有些規則必須設立,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自由成長成管不住的熊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生二胎的家庭,你們都是存了多少錢之後才敢生二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