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許冬薇
-
22 # 海邊的櫻桃園
家長給予孩子的自由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種自由是完全的自由,是給孩子自由發展的自由。另一種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行為上的自由。
孩子發展的自由包括,孩子可以自由發展她的天性,發展她的探索,認識世界的能力,發展她的身體技能,自由表達她的情緒,感受。在這些方面,家長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要設立理解,去幹擾,控制孩子。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去發展,去做她自己。比如吃飯的自由,哭泣的自由,雨天玩泥坑得自由等等。
規則之上的自由要求孩子遵守社會規則,不妨礙,傷害他人。比如要遵守交通規則,遵守秩序排隊。因為一旦觸犯規則,自由就不在成為自由了,反而會帶來傷害。
-
23 # 倌倌
其實,沒有百分之百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界限和尺度的。比如,我們教會孩子,要懂得在公共場遵守秩序,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只要不超過這個界限,那麼他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一旦超越了,那就不對了,就需要提醒和改正。
也就是說,我們給予孩子的自由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也用最好的方式來約束了他們的不正確行為,以免傷害他人。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自由的邊界。
-
24 # 美羊媽咪
孩子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自由,只有真正自由了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但自由並不是給孩子放任,縱容,對孩子漠不關心。而是設定一定的界限或者說是規則,讓孩子能夠在這界限之內家長不進行干預,使他們有自己自由的空間,能夠自由的分配自己的事情。
這個規則就是不傷害自己及不威脅到別人的身體而放任自由。孩子要做危險的事或者傷害別人的事就應該及時阻止。只要孩子按照原則做好分內的事情,其他時間任由他自己安排。
孩子如果越界了,要教育他,引導他,而不是放任讓他自由。這樣孩子及時改正錯誤,不會釀成大錯,將來孩子也不會怨你。
-
25 # 婛妮
這個問題真心沒有標準答案,就好像說,為什麼有的大學生可以把宿友殺死等等,我覺得主要還是父母沒有把握好對孩子限制的界限,就是你感覺到的,太過自由了,
因為孩子都會被父母所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標準,其實我覺得,只要以自己的標準去限制孩子就行了,自然不能超越社會三觀,殺人不對,待人無禮貌不對,等等,你要告訴孩子這些不對,這樣就足夠了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家長如果能有“給孩子自由”這個想法,已經很好了。。。
也許我有點悲觀吧,現在很多家長嘴上說著“我不管TA,讓TA自由發展”,實際上管的一點都不少。其實,我也是這樣的家長。。。
所以說,首先在思想意識上能有給孩子自由度這樣的想法,已經可以被評為“好家長”了。
下面,繼續引用五味太郎在《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書中關於“自由”的內容——
■ 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孩子的成長也是分階段的,這是人類的生物特性使然。不相信這一觀點的家長,可以從現在起停止與孩子交流,把精力轉移到養狗或訓練海狗上去。即使這樣做,孩子自己也會逐漸成長,如果沒有看到成果,再把孩子交給相關的教育機構也不遲。
現在流行的所謂早期教育給我的印象就是這樣的。
■ 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大腦病變引起的先天自閉症,還有“大人導致”的後天自閉症。聽說有自閉症傾向的孩子智商都比較高。智商高,就是對各種事物理解得很快,因此個人的興趣愛好很明確,喜歡不喜歡也很分明。不只是嬰兒能夠表現出喜歡或不喜歡,人在胎兒時期就能夠表現出這種傾向了。胎兒也有興趣愛好,所以當不良的刺激或震動透過母體傳給胎兒,比如父母吵架等,胎兒就會“咻”地縮緊身體。這聽上去多少讓人心裡有些難受。
■ 大人經常說:“學習的過程中,要先有提問意識,然後透過學習找到答案,這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但是大人卻經常口是心非,嘴上一直重複著這句話,自己卻在應付學習,對一些本該認真思考的問題,逐漸喪失了思考能力,所以現在的社會才會如此消沉。發生地震後,受災區明明需要緊急救援,人們卻要先召開“關於緊急救援的專家會”,還要按部就班地走完“提問、學習、解答”的流程。
■ 面對各種作文題目,孩子本來沒什麼好寫的,卻被迫寫下作文或感想,這是一件很無禮的事。無論是去郊遊還是參加文藝匯演,能主動將心中感受撰寫成文的孩子都不一般。比如下雨時從懷裡掏出小本寫下心中詩句的人,是非常有個性的人。但要求大家都這樣做,就會影響人的心情。
(圖上文字:要把那些好的事情、心中浮現的事情真實地寫出來。)
大師在這本書裡,分了10章來討論大人問題,雖然每一章都有一個主要話題,但是內容卻是包羅永珍,並不只侷限於一個話題,經常是“說開來去”的狀態。就像上面引用的幾段話,雖然都是在“本應引導,卻喜歡教導的大人”這一章裡,但是話題涉及教養、自由成長、早期教育、學習與教學、感動之光、性教育等多個方面。大師用他那個性而犀利的文字,帶動我們大人一點點思考、反思我們平時的言行。
在這一章的最後,大師的下面這段話,我特別認同,貼出來與大家共勉:
■ 我在描述孩子的時候,喜歡用“新手”“新隊員”等說法。看著他們這些“新手”“新隊員”,我的內心覺得很有趣。這些孩子未來會做什麼呢,心中除了充滿期待,還會有一種“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變身呢”的緊張感。不過現在很少有人會有這樣的看法、做法和交流。
“新人”“新隊員”不斷出現,老一輩人逐漸故去。我們應該讓這種生老病死的自然過程順利進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阻礙和破壞。這是我們最該做也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