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一禪169
-
22 # 河東來
秦始皇不是推行“文字獄”,而是進行對宗教行政合一的政權進行大清洗,要把提倡“人(貴族)權民(平民)本”的儒教國家管理模式,完全轉變為“法教”國家管理體系,也就是貴族主義的中央集權。
他沒有坑殺儒生,他坑殺的是儒生的老師道家的“方士”,他坑殺的也不是“儒家”,而是道家作為祭司階層組建的“儒教”事業。
同樣,秦始皇所焚的書,也不是“儒家”的書,而是道家作為祭司階層給“儒教”事業提供的“道書”。
所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完整的表述應該是“焚道書”、“坑儒教”。
黃帝時代直到夏商周,炎黃聯盟一直居於奴隸主統治地位,被稱之為“人”,而東夷蚩尤九黎部落及其後裔,則屬於奴隸,被稱之為“民”,所謂夏商周的首領,就相當於一個“盟主”身份,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邦聯”,也就是我們古書所謂的“分封制”。
東夷部族的被征服只是暫時的,夏王朝時東夷后羿的有窮氏進行了反抗,短暫推翻了夏王朝,所謂“后羿射日”,應該是指后羿打敗了有“太陽金烏”信仰的九個部族,建立起政權,後來又被一個叫寒娖的人領兵推翻了,後來夏王朝的太康才殺死寒娖復了國。
商王朝時期東夷仍然叛亂不斷,由於是東夷西岐兩線作戰,所以導致了牧野之戰商紂王戰爭失敗,武王伐紂之後取得了勝利。
周王朝建立初期,與商王朝類似,面臨東夷殷商兩線作戰的問題,為了解決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周公旦作為武王的弟弟,為了輔助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坐穩江山,他作為道家人物領袖另闢蹊徑創造了“儒教”,系統的把奴隸性質的“民”轉化為自由民性質的“人”,這種“根據需要而選拔產生的人”,就被稱之為“儒”,周天子就同時成為了儒教教主和世俗君主,周公旦也成為了儒教的“大祭司”。
其實,儒家的出現,實際上就是古代的“廢奴運動”,標誌著中國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
後來的趙武靈王同樣為了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進行了第二次“廢奴運動”,與以前周公以“德”配天確立選擇性的“廢奴”不同,趙武靈王進行了徹底的無差別的廢奴,使得趙國一下子人口激增,成為強國,制約了秦國西出函谷關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所以秦國一直以來對於趙國的徹底“廢奴”頗有微詞,其國君對趙國國君這個堂兄弟的做法存在不同意見,他們對人力資源的考慮則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他們不是從“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且從“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了體現“團結就是力量”,他們搞了個“道家貴族集權主義”,也就是“貴族中央集權”,或者叫“道家法派”,當然,由於他們對儒家的打壓,後來的儒家不承認他們是道家,而將他們稱之為“法家”。
秦趙的武力對抗結果就是“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了降兵幾十萬,人們往往因為這個因素稱其為“人屠”,但是,在秦國人的心目中,卻不會認為白起為“人屠”,最多認為白起是“民屠”,殺的是地位低下的不具備人格的奴隸,就像美國
-
23 # 西府良人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可統一後的問題不斷,各地各國人民思想的不統一,成為一些六國勳貴們復國的利用工具。為了能統一六國百姓的思想,改變他們的意識,嬴政特地在咸陽宮建了博士館,置儒家名士數百人,封博士官職,給予至高的身份和尊榮,甚至還讓扶蘇拜儒家名士淳于越為老師,做這一切,為的是什麼?
其實就是為了以期望能借助這些孔子的門生弟子,幫大秦好好教化六國百姓,教化天下子民,讓他們愛大秦,視大秦為自己的邦國。
可是最後的結果呢?
這些儒士們,一邊享受著大秦給予的好處,一邊背後卻議論著他嬴政的壞話。
不僅議論說他嬴政迷戀仙術,甚至還說他嬴政是暴君……
而以期藉助他們這些孔子門生教化天下子民一事,更是在這些儒士們的影響下,起了反效果,使得六國百姓更加的憎恨大秦了。
不僅如此,到了後來,這些儒士們竟然開始反對郡縣制,聯合起來於麒麟殿外逼迫嬴政恢復分封制。
這就讓嬴政忍無可忍了,於是乎,就殺了以淳于越為首的四百多儒士,焚了他們的詩書……
而天下之人,更視始皇之惡,罵其焚書坑儒。(很多人說坑儒是殺的術士,其實這是兩回事,百家講壇王立群教授就講過,前一次殺了術士,後一次殺的是淳于越為首的四百多儒士。)
-
24 # 坦坦蕩蕩的尚格
焚書坑儒不是文字獄,文字獄是從知識分子的著作中尋章摘句然後斷章取義,來迫害知識分子,但是“焚書”與“坑儒”可以說是天子一怒。另外很多人給始皇翻案,說是“焚書”與“坑方士”這也是不嚴謹的。
焚書秦始皇焚書不是“文字獄”,秦始皇焚書是為了統一思想。我們可以先看看焚書的緣由:
始皇帝在咸陽宮置酒設宴,有七十位齊魯之地的舊儒生和一部分方士作為博士前來祝酒,其中一個叫周青臣的頌揚始皇的功績,把始皇帝說樂了。但是這個時候齊人淳于越卻前進言,他的大意如下:
“殷朝與周朝都分封子弟與功臣作為自己的輔助,但是如今陛下擁有四海,但是您的子弟卻還是貧民,一旦出現了動亂,沒有子弟作為藩輔,將來用什麼來救助自己呢?”
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這是李斯進言的一部分,他大意是說:始皇建立的功業,不是迂腐的儒生能夠理解的,如今天下已定,法令出於一統,百姓居家要從事農業生產,士人也應該學習法令,這些儒生不學今而師古,是在譁眾取寵、標榜自己,而指責皇上所建立的制度。
於是李斯建言,把除《秦記》以外的史書,還有《詩》《書》與百家典籍,全部燒燬。只有有關醫藥、占卜、農業的書倖免於難。
始皇說:“可。”
這就是焚書。李斯作為法家的代表,他提議焚書是很正常的,因為無論是《管子》《商君書》《韓非子》都要求這樣做,秦國的文化取向其實是法家。
但這其實也是很多先秦諸子的主張,因為他們都同意只有在思想上統一,才會讓天下太平。比如《墨子》中的:
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意,是以天下治也。而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出於這種想法。
所以焚書是為了統一思想,是為了穩定。
但是這件事本身還牽扯到另外的一些問題,比如在上文的故事中,是七十博士給始皇祝酒。有一個誤區就是秦國是尚武的國家,它天性不重視文教。這其實是錯的,後來的“坑儒”也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秦國建立之初,始皇就明白秦國在文化上的短板,所以在一統天下之後,始皇曾積極地採取開放、包容甚至禮遇的政策,很多齊魯之地的儒生還被徵召為博士,儒生其實並不被始皇鄙夷。因為秦始皇也明白“諸夏不恥”的“蠻夷”秦國,並不為六國承認。所以始皇五次巡遊,有四次都是前往東方。
坑儒秦國在建立之初,是想要彌補文治上的不足的,但是始皇又為何要坑儒呢?
這件事的起因如下: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於是乃亡去。侯生與盧生商議說,始皇為人殘暴,我們不應該為他尋求仙藥,於是二人逃跑了。
始皇聽說了這件事,大怒:
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始皇說,我召集天下的文人方士是為了謀求太平,但是這些方士花費了我那麼多錢,不僅沒有得到仙藥,反而還在誹謗汙衊我。還有那些在咸陽的諸生,我派人暗中調查,他們竟然也在惑亂民眾。
坑儒的起因是因為“方士”,所以很多人為始皇翻案就說是“坑方士”,但是請大家注意,最後一句,始皇提到了“咸陽諸生”,這個諸生什麼呢?有人認為是方士,有人認為是儒生,還有人認為這裡的諸生是儒士、方士都有。我其實更同意第三種說法。
後來處理的結果也是: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沒有說明是方士。
因為始皇“欲以興太平,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在始皇的眼中,儒生與方士地位其實相等。在始皇覺得自己被欺詐時,他將怨恨指向了這個“儒生方士群體”。
所以即使怒火是方士引出的,但在實際的“坑人”中,應該也有儒生遇害。
而上文始皇所設立的博士中,除了儒生也有部分方士術士。可見在始皇眼中,這兩種人的區分並不明確。因為秦國本質上還是禮儀文化意識非常淡薄的國家。
-
25 # 老忠叔侃球
秦始皇,這位統一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人,創立下了千古不朽的絕世功業。若是沒有他統一天下,我們的國家或許仍然四分五裂,就像歐洲那樣,國家林立,彼此攻伐,難以形成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文明。
有著如此豐功偉績的始皇帝,在歷史上有著很多的負面標籤,暴虐無道、好大喜功、不恤民力、暴君……而最常被人用來批評他的暴虐形象的的當屬“焚書坑儒”了。然而,焚書坑儒真的是我們字面上理解的那樣燒盡天下書籍,殺盡天下儒生嗎?其實並不是的,嚴格來說應該是“焚詩書,坑術士”。
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在廷議上反對郡縣制,主張分封制。但是引起了法家代表李斯的反對,後秦始皇也是採納了郡縣制的通知方式,而李斯認為各家思想在民間發展極不利於中央集權的通知,因此建議秦始皇焚燒百姓私藏的詩書。可見只是燒燬民間私藏的詩書,其實就是禁止私學,官府書館仍有天下書藏。
更離奇的是“坑儒”,當時盛行修仙、長生之說,就連秦始皇都神往不已,甚至可以說是痴迷!於是召集天下能人異士為自己煉仙丹,尋仙藥,而很多招搖撞騙的術士都利用秦始皇對求仙的渴望騙吃騙喝。後有兩個術士煉丹不成又說秦始皇的壞話,被舉報後二人潛逃,秦始皇暴怒之下,抓捕了咸陽城內的術士四百餘人,全部處死。
這件事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儒林列傳》都有記載。《論衡》中更是講了“焚詩書,坑術士”。只是在《古文尚書》中出現了焚書坑儒的說法。
秦始皇:這個鍋,朕不背!
回覆列表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先後滅掉六國,統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為華夏民族的版圖奠定基礎。 其實,當時秦國統一天下奉行的法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度於一體化,而儒家思想卻與當時的法家思想想違背。所以為了鞏固通知,燒燬了一部分儒家思想的書。而焚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對於坑殺儒生這件事,我想秦始皇更是背鍋了,首先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士,那些人只不過是騙子而已,至於坑殺這些方士,雖然有些殘忍,但是,當時社會,騙一國之君,肯定是要被殺頭的了。而西漢之後,儒家思想成為歷朝歷代的統治思想,所以一些儒家代表人物開始編篡歷史,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故意摸黑秦始皇。